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节,主题为“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在我国的化学课程体系中,本节内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它在上册的前两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并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打下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组成。
(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正确计算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此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未知。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通过探究和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视频资料展示:播放关于原子结构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原子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17张PPT)
• 3 、一种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 A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 C 、核电荷数不同 D 、电子数不同
• 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离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 在相应的横线上:
•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分_子_、_原_子_、离_子_.
联系
1.都很小;2.都不停地运动;3.微粒间都有
一定的间隔;4.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分裂
失去或得到电子
分子
结合
原子
离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敞口放置食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
作用而构成的,试推测氯化钙是由什么构成的, 氯化镁由什么构成的? 钙离子和氯离子
镁离子和氯离子
总结三者区别与关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成 主要 区别
由原子构成
在化学变 化中可分
由质子、中子、由原子得失 核外电子构成 电子构成
在化学变化 带电的微粒 中不可分
相同 处
静电作用
+17 2 8 8
NaCl
氯离子Cl-
形成离子的目的是 最外层达到8(He 为2)电子稳定结构
物质(离子构成)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7时52分21.11.1607:52November 16, 202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问答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原子结构模型:通过模型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
2.多媒体课件:利用PP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的相关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在线化学教育平台:利用在线化学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习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模型演示法:利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内部的组成和电子层分布。
3.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原子结构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学生将了解到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学生将学习到电子在原子内分布的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层次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3.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将掌握这些基本粒子数目如何决定原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行为。
这些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原子的结构 (共12张PPT)
我会选
A
B
C
D
(1)化学性质相似的 A C
BD
电子层: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LMNOPQ
离核:近
远
能量:低
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卷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 子数 电子层 核电荷数 原子核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想一想: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是否有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2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8_个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 简称:8电子结构
关系?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得失电子
稀有气体
8个(He为2个) 比较稳定
既不易得电子, 也不易失电子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得失电子 金属 一般少于4个 不稳定 容易失电子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得失电子 非金属 一般多于4个 不稳定 容易得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第1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⑶第一层 排满 后排第二层,第二层 排满 后排第三层
(从里到外)
想一想:
画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思路:组卷网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画出原子核
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画出核外电子排布
请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7 2 8 7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的排布规律 2.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 是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我们将这 些区域叫做电子层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原子结构示意图)》课件
通过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填写下列表格。ຫໍສະໝຸດ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结构 特点
稀有气体原子:一般 相对 为 8 个电子,(氦 稳定 为 2 个电子)
形成物质的 得失电 化学性质 子情况
比较稳定 不易得、 也不易 失电子
通过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填写下列表格。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特点 金属原子:一般小于 4个电子
15
10
课堂练习
2、完成下列填空题
(1)请画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铝是(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铝单质化学性质(
) (填“稳定”或“不稳定”),
因为容易( )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11
思考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氧气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等等。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稀有气体等等。 除了分子和原子,是否还有其他微粒,也能构成物 质呢?
12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基本微粒 。
+12 2 8 2
镁原子
+8 2 6
氧原子
同理,阳离子和阴离子通 过异性电荷相互吸引,还 能形成很多离子化合物。
+12 2 8
镁离子Mg2+
+8 2 8
氧离子O2-
MgO
注意:要掌握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并会画其离子结构示意图。
课堂练习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也能构成物质 B.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带正电荷,氯离子带负电荷 C.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S D.金属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容易得 到电子生成阴离子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课时2:原子结构示意图
3.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本课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科学家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二、教法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生动的比喻、多种活动形式以及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
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设计: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3.2原子的结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2
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
子构成的。如图1 所示: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
图1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感悟新知
即:
质子 原子核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A 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中子
原子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 Fe2+ 中“2”表示 1__个__亚__铁__离__子__带__2_个__单___位__正__电__荷_。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1) 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 子数判断其得失电子情况。(2) 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 字意义不同,结合符号的意义来分析数字的意义。
易错提示: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看起来相似,实则不同 。1 个铁离子(Fe3+) 带3 个单位正电荷,而1 个亚铁离子 (Fe2+) 带2 个单位正电荷。
解:若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呈电中性,为原子; 若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带正电荷,为阳离子;若质子 数<核外电子数,则带负电荷,为阴离子。A 中质子数大 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B、D 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 数,为原子;C 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感悟新知
类型2:离子的写法及其中数字的意义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感悟新知
易错提示: 1. 原子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 .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呈电中性。
感悟新知
2. 原子的结构特点 (1) 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在核外相对较大 的空间运动。 (2)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子的质量 很小,约是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原子 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2原子的构成(无答案)
一、基础知识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其中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所带的负电荷数________,电性________,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
如果忽略电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______数+_____数。
二、重难点分析:1.原子及其基本特征(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如稀有气体、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
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3)原子的性质: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原子总是处在不停地运动;③原子之间有间隔;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提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即化学反应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但通过其他的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
典例分析:例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D.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提示】1.同种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2.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3.所有的原子的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都含有中子,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 原子结构(共52张PPT)
四 Na原子与Cl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怎样 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点燃
钠 + 氯气
氯化钠
Na Cl2
NaC
Na +11 2 8 1 失去1电子 Cl
+17 2 8 7
Na+ +11 2 8
阳离子
1.离子
Cl-
静电作用
-
Na+ Cl
+17 2 8 8
阴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 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Na +11 2 8 1
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a+ +112 8 原子失去电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Cl +17 2 8 7
Cl- +17 2 8 8 原子得到电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3.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学会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 4、了解离子的概念及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回顾
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 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测定了铟 、铱 、锑、铈、铕、 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 为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标准。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3.2 原子结构 课时一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
粒子叫 电子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 。
课后作业
17.1个氧分子(O2)由 2个氧原子 构成,该分子含
有 16 个质子和 16 个电子。若该分子中含有20个
中子,则该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6 。
18.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
15.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核电荷数为26,构成一个
铁原子的基本粒子有 82 个,其中质子有 26 个,
中子有 30 个,核外电子有 26 个,整个原子不显
电性的原因是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与核外电子所
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 。
16. 某种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不带电的粒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课时一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要点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电荷
(不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个单位
个单位
负 电荷
课堂要点
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
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D. 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课后作业
10.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原子核中一定含有中子
B. 原子体积很小,但原子核的体积还要比原子小很多
C. 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的质量很小,但原子核的质量还要比原子小很
多
课后作业
11. 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
点燃
磷+氧气
3.2原子的结构(2)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2)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三章《原子结构》的第二个小节,重点介绍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释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核结构。
内容涵盖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电子云模型,电子的轨道和能级,电子的分布规律,质子和中子的作用,以及原子的核反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和核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子云模型以及电子的分布规律;•了解质子和中子对原子结构的作用;•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模型解释电子的轨道和能级;•能够说明质子和中子对原子的作用;•能够应用知识分析原子核反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和核结构的基本概念;•电子云模型和电子的分布规律;•质子和中子对原子结构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电子云模型和电子的分布规律;•学生能应用知识分析原子核反应。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幻灯片或者黑板、白板;•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糖果盒子。
2.教学资源•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相关课件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用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本课,让学生能够猜测实验的结果,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新课(40分钟)(1)引入主题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概念解释和示例演示 - 介绍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和核结构的基本概念;- 解释电子云模型和电子的分布规律。
(3)示范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核反应的基本概念。
3. 合作探究(30分钟)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
4.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 (1)-优课件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最外层电子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不稳定 易失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不稳定 易得电子
总结规律: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通常,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 相似。
下列原子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反 应中最外层电子数将如何变化?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实验α 粒子轰击金箔
(1911年)
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穿过金箔,一小部分改变
原来的方向,极少数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内部 有较大空间,在其中心存在体积很小的正电粒子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 原子的构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 作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 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与 排 布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与 排 布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与 排 布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与 排 布
3、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观察表格(表4-2 ) ,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1、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中子、电子数都不同。
+12
2 82
失去2 个电子
+12
28
Mg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掌握原子的组成部分,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3.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掌握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部分;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三、教学难点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的结构;–板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一个原子的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原子的好奇心。
2.导入问题(3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有哪些组成部分?3.学习新知(15分钟)–通过PPT的展示,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作用和特点。
4.示例演示(10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演示原子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互动参与,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引导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质子和电子个数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会怎样?引导学生发现电子的数量与质子相等,从而引入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6.学习总结(5分钟)–教师对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电子层结构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记住电子的排布规律。
7.知识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使用课本,了解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对性质的影响。
8.小结(2分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要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以及电子层结构的原理。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电子层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对于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理解较为困难。
下节课应该重点加强对电子层结构的讲解,利用更多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2) 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__正___电荷,成为__阳___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___负____电荷,成 为___阴___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__离__子___。
(3) 右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1_6__,核外有个 __3_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8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__6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得__到__电子。
氮原子最外层有____5____个电子; ④第一层电子的能量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___低_____。
知识点 2 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知2-导
原子
稀有气体 原子
原子的最外层电 结构是 推测原 子数特点 否稳定 子性质
得失电子
8个(He为2个) 稳定
比较稳 既不得电子, 定 也不失电子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不稳定 不稳定 易失电子
(来自教材)
(4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__少__于___4个,在 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_失__去__电子;非金属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_多__于__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 般较易_得__到__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 有____8____个电子(氦有____2____ 个电子), 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投影展示】
知1-导
1.分层排布(高速运动)
电子层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知1-导
问题
如何直观、形象地表示电子的分层排布呢?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电子层
知1-导
原子核 核电荷数
+14 2 8 4
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知1-讲
【例1】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 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23张PPT)
数为13,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1_0___,该离子的名称是铝__离__子__,
符号是_A_l_3_+ ,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是:
+13 2 8
•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该10原子的符号是____。Ne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
荷的阳离子,X值为_1_2_,符号是 _Mg_2_+_。
书写离子的方法
Mg2+ Cl-
镁离子
氯离子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 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离子符号的意义: Mg2+上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O2-上的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每个铝离子
3个 铝离
3Al 3+
带三个单位 正电荷
子
铝离子或 一个铝离 子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 ”
的意义
2Mg2+ 、2 S2-
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只表示 离子的个数。
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某些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 另一些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气态非金属
化合物由分子或离子构成。 一般情况下,有金属阳离子(或铵 根离子NH4+ )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否则由分子构成。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电子层
S +16 2 8 6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1 1
氢H
+2 2
氦He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10 2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讲义——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重、难点)1.原子的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简单的实心体。
知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原子中还含有更小的粒子——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1)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中子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带负电)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稀有气体、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等,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如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位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简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①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原子,其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对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⑤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难点)1.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1)电子层: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经常出现在一定区域,即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成为电子层,用“n”表示。
电子层最多的有7层,最少的有1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分层依据: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
(3)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量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2个)【注】在原子中,电子层并不真实存在,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进行得一种认为规定,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
2.原子结构示意图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上图可以了解到: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分三层排布,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整个电子显电中性。
3.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都有8个(氦为2个)电子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特点:难得失电子,性质很稳定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物质种类金属化学性质特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性质比较活泼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非金属化学性质特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得到电子,性质比较活泼【注】①并非所有的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或等于4个。
氢、铍,属于非金属,但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4个。
②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知识点3 离子的形成(重点)1.离子的形成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它们发生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二者都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如图所示)2.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 +、NO 3-。
阳离子:Na + 、K +、Mg 2+、Ca 2+、Al 3+、Fe 2+、Fe 3+、Cu 2+、 NH 4+ 等(2)分类阴离子:Cl - 、S 2- 、OH -、SO 42 -等(3)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4)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等。
3.离子符号的写法、读法及意义(1)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正负号表示离子的电性,用数字表示所带的电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例如:Na +、Ca 2+、Cl - 、S 2-。
(2)读法:例如Mg 2+读作“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3)意义①数字的意义:3 Mg 2+ 中前面的3表示3个镁离子;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符号的意义:表示离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NaNa + ClCl -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Na +,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Cl -,Na +和Cl -通过静电作用形成NaCl 化合物,虽然Na +和Cl -都带电,但整个化合物由于正负电荷数相等而呈电中性。
【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核内质子数不变,故元素总类不变,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电子层数可能发生改变,阴离子和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阳离子 原子少一个电子层。
6.物质的构成(1)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稀有气体、金属;有的物质由里子构成,如NaCl、NaOH.(2)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知识点4 相对原子质量(重点)原子质量很小,一般只有10-27kg,这样小的数字在书写、使用和记忆时都不方便。
国际上一致同意确定一个新标准,使原子的质量在与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即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Ar表示。
2.计算公式【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相等)。
(3)碳原子多种,做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
3.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质子和中子质量大致相等,都约等于碳原子质量的1/12;电子的质量很小,约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计算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以这样表示:因为质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1/12,所以Ar(某原子)=质子数+中子数。
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小试牛刀(中考模拟)下图形象说明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碳12原子象西瓜一样大B.氧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的1.4倍C.碳12原子质量比氧原子质量大D.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是16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2 原子的结构边讲边练例1、(2011中考真题)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得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A)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点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故选A。
【针对训练1】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A.一个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一个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C.一个氢原子必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D.一个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例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二层电子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则该元素属于( B )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不能确定点拨: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若第三电子层有电子,则第一层已有2个电子,第二层已有8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针对训练2】已知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①;②;③。
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顺序排列的是()A.③②①B.②①③C. ①②③D.③①②例3、根据下列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原子和离子的是__________;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E F点拨: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主要依据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根据核电荷数判断物质的种类;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是否达到稳定结构。
答案为:A、C、D;E、F;B、C、E、F【针对训练3】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见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 .属于一种原子D .属于一种物质的原子和离子例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C )①核外电子总数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A .①⑦B .②⑤C .③⑤D .①③④⑥⑧点拨:原子在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原子核没有改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没有改变。
由于原子发生了电子得失,因此电子总数发生了变化,粒子由原来的电中性变为带负电或带正电,化学性质通过得失电子也变得稳定了,电子层数,如果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则不发生改变;如果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了,则发生了改变(少了一个电子层)。
【针对训练4】 关于Fe 、Fe 2+、Fe 3+ 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等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化学性质相同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相等A .①②④⑤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①④⑤例5、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求该氧原子的相对质量。
点拨: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 )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 ) 解: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657×10-26kg 1.993×10-26kg ×112 ≈16 【针对训练5】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一个铝原子的质量是多少?例6、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铀盐废料里提炼出镭,镭具有放射性,会产生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2个质子的氦原子,并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