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瞿秋白

合集下载

翟秋白简介及主要作品

翟秋白简介及主要作品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瞿秋白原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是中国共产 瞿秋白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1917年春,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瞿秋白——狱中生涯(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多余的话》
作品欣赏
《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手迹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卜算子》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与鲁迅
• 鲁迅一生骂人无数,却对瞿秋白称 赞不已。在1933年,鲁迅送给至 交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 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在生命最后的 几年时间里,编辑整理了瞿秋白的 译文集《海上述林》。 • 1936年10月18日,鲁迅看到了他 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广告文字,这段 文字正是《介绍〈海上述林〉》一 文。次日凌晨5点许,鲁迅逝世。
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 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 学系主任。瞿在上海大学期间的经 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页,是从文 弱书生向中共领袖转变的一个中间 阶段。
1925年6月4日, 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份日报 《热血日报》 (由瞿秋白主 编)创刊。
2.从书生到领袖
•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 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 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主持召开会议,并指定瞿秋白 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人。瞿秋白的领导 方式与作风强势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 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在此次会议中,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总 方针。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 (1927年8月-1928年5月),策划了三次起义, 1927年11月11日的武汉起义、12月10日的长沙 起义、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瞿 秋 白 被 害 前 的 留 影
餐毕,瞿秋白走出中山 公园,慢步走向二华里 之外的长汀西门外罗汉 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 的刑场。沿途瞿秋白手 挟香烟,缓缓而行,而 且用俄语唱《国际歌》、 《红军歌》,高呼“中 国共产党万岁”,“中 国革命胜利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等口 号。到达刑场后,瞿秋 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 刽子手微笑点头说: “此地甚好!”然后平 静地让刽子手从脑后开 枪]时年36岁,当日下午, 瞿秋白遗骸被埋葬在罗 汉岭盘龙岗。

【翟秋白简介】翟秋白

【翟秋白简介】翟秋白

【翟秋白简介】翟秋白翟秋白翟秋白作品他的第一篇文学译作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闲谈》,1919年发表于《新中国》,这也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

1920年,相继在《曙光》翻译发表了果戈里的短剧《仆御室》,在《妇女评()论》发表了果戈里的小说《妇女》,在《新社会》发表了法国都德的小说《付过工钱之后》。

其他译作还有《论“不死”书》、《告妇女文》、《答论驳“告妇女书》节录、《祈祷》、《论教育书》、《社会之社会化》等。

这些作品主要是从俄文出版物翻译或转译过来的。

瞿秋白还带动和影响耿匡等进步青年进行俄罗斯文学翻译。

瞿秋白为耿匡等翻译的《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第一集作序。

和耿匡共同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十篇短篇小说,编成《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一书。

[6]在从事职业革命工作的同时,“红色翻译”成为他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翻译了高尔基等苏俄作家的文学作品,还大量地翻译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政治著作,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论列宁主义基础》等,体现出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特色和革命斗争色彩。

瞿秋白还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歌词与当今流行版本不太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

旧社会破坏得彻底,新社会创造得光华。

莫道我们一钱不值,从今要普及天下……”要让“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平民,也能和世界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1931到1933年间,翻译了高尔基的《高尔基论文选集》、《高尔基创作选集》、《二十六个和一个》、《马尔华》、《市侩颂》、《克里慕·萨莫京的生活》,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别德讷衣的《没工夫唾骂》,绥拉菲摩维支的《一天的工作》、《岔道夫》,普希金的《茨冈》,革拉特柯夫的《新土地》等,并与鲁迅、茅盾等人风雨同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的主要文艺批评家、左翼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共同推动革命文化的发展。

翻译名家介绍

翻译名家介绍
秋白担任他的翻译。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 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
1928年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主持召开中 共六大,之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任中共 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
1930年,瞿秋白被撤销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 表的职务,8月26日回到上海。
1931年1月,在上海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瞿秋白提倡用直译法从事翻译,但反对用“不 顺”的语言,他认为如果用“不人不鬼的话” 搞翻译,是僵死的方法,非但不能丰富汉语, 还会将汉语引入狭路。
他提出的翻译标准: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 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 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 的概念,这样的直译,应当用中国人口头上 可以讲得出来的白话来写。为着保存原作的 精神,并不用着容忍“多少的不顺”。相反 的,容忍着“多少的不顺”(就是不用口头 上的白话),反而要多少的丧失原作的精神。
“第一,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的 ‘最简单的言语’去翻译印度日耳曼语族之 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第二,佛经 的翻译事实上开始了白话的运用——宋儒以 来的语录其实是模仿佛经而来的。不但如此, 照现在已经发现的材料来说,中国最早的白 话文学也是在佛经影响之下发生的。” (《再论翻译》)
瞿秋白是一个革命者,总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 场上看待问题,就连看待翻译问题也不例外。 他提到的翻译观点,在许多处都涉及能叫大 众所明白的白话文。其实,瞿秋白本人熟读 经史,文言文的底子相当深厚,但他认为翻 译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大众。在这一点上,他 甚至对严复、林纾、梁启超等人进行了批评。
赵景深:“宁可错些不要不顺” 鲁迅:“宁信而不顺” 瞿秋白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说赵景深

鲁迅与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翻译事业的杰出代表

鲁迅与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翻译事业的杰出代表

延安大学外语学院期末论文鲁迅与瞿秋白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科目中西翻译史姓名薛亚男学号 11051007 指导老师田玲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鲁迅与瞿秋白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摘要:鲁迅与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翻译事业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代译风的开创者。

他们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和中国现代翻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鲁迅和瞿秋白同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白话文学的积极倡导者,其翻译思想有着共性的的一面,也存在着诸多分歧。

瞿秋白虽然赞扬鲁迅的译文“的确是非常忠实的”,但仍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理论的角度,就“直译式”的文章所表现出的问题与鲁迅进行了商榷。

瞿秋白强调要用“绝对的白话”去解释,与他鼓吹欧化文艺的大众化和革命大众文艺的创造紧密相连。

鲁迅翻译主要着眼于提高而不是普及,目标在于精神界之战士,还不是暂时与文学和翻译无缘的大众。

鲁迅和瞿秋白都注重翻译的功用性,但鲁迅始终没有否认文学与翻译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及其本体的目的与特征。

关键词:鲁迅;瞿秋白;翻译思想;共性;分歧一引言鲁迅和瞿秋白有着太多的共同和相似之处。

他们二人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与其所从事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

作为亲密的战友,鲁迅和瞿秋白在表达对翻译问题的看法时,虽然有着相同的一面,但彼此之间又始终保持着各自的出发点和立场,甚至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为了纪念这两位译界前辈,同时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他们在译介国内外先进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可贵的学术批评态度,本文旨在对鲁迅和瞿秋白在翻译思想中的共性与分歧进行探讨。

鲁迅和瞿秋白的最大的共同点是对翻译和汉语发展关系的认识。

瞿秋白努力从事汉语拉丁语化,希望通过语言大众化达到文艺大众化,从而完成群众革命启蒙和战争动员宣传任务。

鲁迅则从日语在翻译中不断添加新表现法而臻于完美的事实得到启发。

如何通过翻译来发展汉民族语言?鲁迅认为“宁信而不顺”也是一种译本,而“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

翻译家瞿秋白

翻译家瞿秋白

瞿秋白
•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中文名: 瞿双.别名:瞿霜,瞿爽.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 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 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 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 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 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 时年36岁。
瞿秋白的翻译思想受到了历史以及他的政 治哲学理论背景的影响。首先,瞿秋白从 历史和时间的角度,认为他的中国位置和 西方“现代性”之间有历史性的文化差异。 其次,他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语言异质性 的表述与批评动摇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 间翻译的稳固关系。最后,他试图在理论 上解决翻译所产生的差异问题。对瞿秋白 来说,翻译成一个正在形成的、口头的、 不保留过去语言踪迹的中国的普通话,才 可以消灭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翻译成就
•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 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 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把 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 瞿被处决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 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 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 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 林》。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 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瞿秋白主要作品

瞿秋白主要作品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

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

六大以后,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

1930年9月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中央工作。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

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同年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

《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大作家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

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瞿秋白

瞿秋白

一方面,就方法而论,都是以唯物论一以贯之 的;另一方面,就目的而论,都是以革命的目的为 对象的。从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可得出如 下结论:一是,不能像以往一样,将马克思主义等 同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说明社会规律 的唯物史观,而且还包括自然界在内的整个宇宙观, 包括经济的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学说。
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系统内,理论和实践是两个相反 的逻辑过程,从理论上说,是从一般宇宙观到历史观,再到 经济学说,再到社会革命理论;而从实践上说,则是因为有 了社会革命的动机,才去研究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宇宙规 律,进而找到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是,方法与目的是一致的,方法是以目的为对象产生出来 的,反过来说,要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必须运用唯物 论的辩证的方法。
针对“玄学派”否认社会历史有客观因果律, 认为意志是绝对自由的观点,以及“科学派”将 “因果律笼罩一切”的实证化、主观化倾向,进而 与玄学派殊途同归的结局,瞿秋白着重论述了社会 历史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现象 的客观规律性,而是通过受自由意志支配的人的活 动表现出来的,即论述了社会历史的因果律与意志 自由的关系。
他说,“我只愿做个教员度过这一世,什么“治国平天下” 的大志都是没有的 ”。
他说,“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 是“文人积习未除”的”。 他说,“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某某党的 领袖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麽呢? ”
1923年瞿秋白由苏联回国,率先将主要从俄文论著中学 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介绍到中国来,并 以“互辩律的唯物论”作为宇宙观和方法论来解说宇宙、 历史、社会、人生、革命。并结合中国当时实际斗争的需 要以及在上海大学讲课的需要,陆续撰写出版了《社会哲 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现代社会学》、《实验 主义与革命哲学》、《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等等论著, 从不同角度系统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开启 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体系化的先河。

翻译大家瞿秋白

翻译大家瞿秋白

翻译大家瞿秋白瞿秋白学贯中西,多才多艺,是我国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其作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总体数量在20世纪的翻译领域都是颇具代表性的。

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独树一帜、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文将对他的生平、翻译思想以及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法做一个阐释。

标签:瞿秋白;翻译观;翻译方法;信与顺引言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翻译的历史长河中,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成就突出,并且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他的翻译思想与主张以及翻译的标准及方法作一个研究分析。

瞿秋白所处的政治历史背景对他翻译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文学能够影响社会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文学可以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促进革命斗争的进程。

而这也正是他文学创作的出发点。

同时,他也认为翻译应该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他认真研究我国文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将文学作品的分析评论与翻译结合在一起,这才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个翻译家确实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甚至一个领域的发展。

而瞿秋白正是利用了自己深厚的功底,基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从而比较系统的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为当时的社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使得中国加深了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并成为中国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的翻译大家之一。

(一)翻译的标准对于翻译的标准,瞿秋白主张“忠实、准确”,他强调译文必须“既信又顺”,翻译时,“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

并且瞿秋白还提出“读者概念等同”的翻译标准,这个标准与现代的“等值翻译”和尤金·奈达提倡的“功效对等”相提并论,而且比他早了几十年提出。

他强调并坚持翻译要“信”又要“顺”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得到“等同的概念”(等同于读原文),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功效对等”。

在他看来,“顺”和“信”虽是一对矛盾,但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并能有机统一。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瞿秋白是著名的革命先烈,所以今天我们来看看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1916年,瞿秋白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语。

1917年春到北京大学旁听。

9月考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自修英语、法语,并继续研究文学和哲学。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瞿秋白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妇女与社会主义》等进步书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街头宣传,并作为俄文专修馆学生会负责人参加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6月7日,因参加示威游行而被捕,旋出狱。

同年11月,与郑振铎等组织社会实进社,创办《新社会》旬刊,鼓吹社会改造。

瞿秋白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思想上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邓中夏在李大钊指导下,秘密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瞿秋白参加了该组织。

同年8月,又与郑振铎等创办《人道》月刊。

10月,应北京晨报馆和上海时事新报馆的聘请,以特派记者身份,去莫斯科考察苏俄十月革命后的情况。

1921年1月,瞿秋白等人抵达莫斯科。

在两年旅俄期间,瞿秋白实地考察了苏俄十月革命后的情况,并写了大量通讯,通过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向国内介绍了苏俄的实况,还写了《俄乡纪程》、《新俄国游记》和《赤都心史》两本散文集。

《俄乡纪程》记述了从北京到莫斯科科沿途的观感;《赤都心史》介绍了自己如何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

此外,还撰写了《俄罗斯革命论》和《俄国文学史》。

除担任新闻记者外,瞿秋白还到东方大学中国班讲授俄文,担任政治理论课的翻译。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瞿秋白担任大会翻译工作。

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随即去上海。

2月,张君劢作了《人生观》的讲演;4月,丁文江发表《科学与玄学》一文,反对张君劢的《人生观》。

从此开始了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

瞿秋白也参加了这场论战,并于1923年12月发表《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说明了人生观问题。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简介及个人作品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1905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爱学习,勤思考,作文写得也很好。

曾有一篇作文,先生给了满分,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又加了五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受校长屠元博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属瞿秋白 在中国最早公开唱

"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属瞿秋白 在中国最早公开唱

■宋士锋目前一般认为,瞿秋白虽然第一个将《国际歌》译配到中国来,但因其译词是文言,所以没有传唱开来。

真正传唱开的,是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萧三与陈乔年译配的版本,随着东方大学学生回国,逐步传唱开来,以后又经萧三修订,传唱到1962年又经集体修订,成为通行的中文版《国际歌》。

然而事实如何?瞿译配本与萧陈译配本有何联系?党史研究学者宋士锋提出,《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应还给瞿秋白。

原文刊《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八辑)。

瞿秋白与《国际歌》在中国的传播《国际歌》作为歌曲传入中国,是与瞿秋白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是歌名,在笔者见到的文献中,将L'Internationale歌名译为“国际歌”的,是瞿秋白1920年11月起撰写至1921年10月稿竟的《饿乡纪程》,经友人改以《新俄国游记》为名在国内初版于1922年。

有报道的在中国最早公开传唱《国际歌》的,是瞿秋白。

瞿秋白于1923年1月13日从苏俄返国抵达北京,15日出席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纪念德国共产主义者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殉难四周年召开的大会,作为第一项议程,瞿秋白唱《国际歌》。

报道中虽未说明瞿秋白所唱的是俄文还是中文,但从他所面对的参会听众看,应是他所译配的中文版,且译名即称《国际歌》。

不仅带头传唱而且最早教唱中译《国际歌》的,也是瞿秋白。

瞿秋白回国后于1923年上半年常住在瞿纯白家,教孩子们学唱《国际歌》等歌曲。

最早将《国际歌》作为歌曲译配为中文的,也是瞿秋白。

由于瞿秋白的翻译,才使《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开来。

法文“国际”这个词……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这个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即此足证,通行各本源出瞿秋白所译。

关于瞿秋白译配《国际歌》,因为他本人未留下太多的资料,所以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瞿秋白是以何文本译配《国际歌》的?有说法是从俄译本转译,也有说法是从法文原版译配,还有说法是从俄译文并参照了法文原版。

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从俄译本转译的。

《翻译家瞿秋白》课件

《翻译家瞿秋白》课件

介绍瞿秋白在翻译领域的代表 作品。
翻译作品中的特点
分析瞿想
1
瞿秋白的翻译思想
揭示瞿秋白在翻译过程中的思考和方法。
2
翻译思想的影响与传承
探讨瞿秋白翻译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结语
瞿秋白对于翻译界的贡献
总结瞿秋白在翻译领域的重要贡献和价值。
总结与展望
总结瞿秋白的翻译事业,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翻译家瞿秋白》PPT课 件
"翻译家瞿秋白"介绍了瞿秋白的生平和他在翻译领域的杰出贡献。通过本课 件,了解瞿秋白及其翻译思想的影响和传承。
概述
简介瞿秋白
介绍瞿秋白的背景和重要性。
瞿秋白与翻译的关系
探讨瞿秋白在翻译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翻译生涯
翻译生涯的起步
探索瞿秋白的早期翻译经历和 成长。
瞿秋白的翻译作品

瞿秋白最后怎么死的?后世对他的评价

瞿秋白最后怎么死的?后世对他的评价

瞿秋白最后怎么死的?后世对他的评价本文导读:他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着手于列林主义的书籍翻译和担任各个报纸的主编或者编辑。

因为国民党对红军进行的围剿,红军主力决定长征。

当时瞿秋白主编的《红色中华》中的社员也纷纷跟随长征,但是瞿秋白却不幸患上了肺病,只能留在了江西瑞金,可就算在患病期间,瞿秋白还是坚持着把《红色中华》办了下去。

到了后来,瞿秋白的肺病实在过于严重,中央派人要送他去往医疗条件好的地方就医。

可是在一个小村落里,他们不幸被反动武装人员发现,中央的护送失败,瞿秋白被捕了。

瞿秋白在被捕期间写下了《多余的话》一书,无论敌人如何都坚决不吐露出实情,但被奸细叛徒供出了身份。

知晓的蒋介石发来一条密令,要求把瞿秋白就地枪决。

1935年6月18日,当廖祥光得令来到囚室要将瞿秋白押到刑场的时候,瞿秋白却是头也不曾抬起,照旧在案台挥笔写下绝笔诗,瞿秋白离去的时候年仅三十六岁。

瞿秋白最后怎么死的作为历史上有名的革命家,瞿秋白怎么死的一直很受关注。

当时,蒋介石政府的统治给革命分子带来了很大的迫害,作为革命的坚定维护者,瞿秋白的结果可想而知。

1935年2月24日这天,瞿秋白在往香港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却在福建的一个山村里被当地的反动武装势力给俘获,然后被关进了上杭监狱,自此以后,便再也没有获得过自由。

当时,因为有革命者中的叛徒做了指认,所以瞿秋白的革命身份很快被人识破。

当年的5月9日,他被从福建押往长汀,面临着悲惨的未来和命运,瞿秋白还在押解的过程中写下了自己的心理路程,用《多余的话》这一绝笔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

后来,当走出囚室的时候,他还在公园前留下一张照片,然后就坦然地走向了刑场。

瞿秋白怎么死的,瞿秋白是被处死的。

在他踏入刑场的那一刻,还在俄文唱歌关于红军的歌,瞿秋白在罗汉岭上死去了,这个时候的他只有36岁。

但是他自己也说,一生都在为革命而献身,死也是值得的了,至于外在的躯壳,也不是其个人所能做主的了。

瞿秋白简介

瞿秋白简介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瞿秋白的翻译观
3 翻译思想的来源与形成
翻译思想的来源与形成
一、中国传统译论
重视佛经的翻译,丰富了中国的语言,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学。他的翻 译标准“既信又顺”以及翻译方法“直译”是对我国传统翻译思想的浓 缩与扬弃,是一般常识与时代要求的结合。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译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准确、流畅”。
瞿秋白的翻译观(二)
英译 3 翻译思想的来源 形成
瞿秋白的翻译观
1 翻译目的
翻译的目的
翻译应当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为社会 变革服务
“翻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名著,并且 有系统的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是中国普 罗文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毁灭》 《铁流》等等的出版,应当为一切中国革命 文学家的责任。”
三、翻译实践活动
他的一生,翻译了200万字的外文作品。大量的翻译实践使得他对翻译 的本质、目标、任务、标准、途径、和方法都有了深切的体验与感悟, 促使他对翻译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评价
为“大众”而呼的译者
瞿秋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文学家,还是一位卓有 成就的翻译家。他的翻译 及翻译理论是开创性的、 划时代的,影响广泛而深 远。他被鲁迅誉为“信而 且达,并世无两”。
谢谢观赏!
Thanks!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瞿秋白的文学翻译思想研究

瞿秋白的文学翻译思想研究
二、 提 出的“ 宁信 而不顺 ” 和赵 景 深 提出的“ 宁顺 而不信 ” 的两种 翻译 主张不 同 , 瞿秋 白强调 “ 既信又顺 ” 的翻译 标 准。瞿秋 白认 为 翻译 时 应 当估量 每
个字眼 , 他对 于“ 既信又顺 ” 的观点是 这样 阐释 的 : “ 翻译 应 当把原 文的本意 , 完全正确 的介绍给 中国读者 , 使 中 国读 者所得 到的概念等于英 俄德 日法 ……这样 的直译 , 应 当用 中国人 口头上可以讲 得出来的 白话来写 。为着 保存原 作 的 精神 , 并不用着容忍 “ 多少的不顺 ” 。相 反的 , 容忍 着 “ 多少
角色 ,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 的革命家 、 思想家 、 杰出 的文学家 , 同时还是一位卓有成就 的翻译 家。他 的翻译理论 至今仍然
有着启迪与指导 的意义 , 本 文则 主要针 对瞿 秋 白的 翻译思 想进行一些讨论 。

不应 当处 于对立 , 在他看来 , “ 信” 与“ 顺” 虽 然矛 盾 , 但在矛
Ma r . 2 01 3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3 ) 0 3— 0 0 5 5— 0 2
瞿秋 白的文 学翻译 思想研究 ¨
孙 媛
( 湖北 汽 车工 业 学 院 外语 系 , 湖北

十堰
4 4 2 0 0 2 )
要: 瞿秋 白短暂 的一 生为世人 留下 了巨大的精神 财富 , 他 不仅是 一位 伟 大的革命 家与文 学 家, 同时也是 一位
三、 “ 白话 为 本 ” 的 翻 译 原 则
翻译 与发表了托尔 斯泰 的小 说 《 闲谈 》 , 他短 暂 的 一生 中 ,
翻译 了 2 0 0 余万字 的外文作 品 , 他 的翻译 思 想具有 深 远 的 影响, 拥有划时 代的意 义 , 对我 国的翻译理 论做 出了巨大 的 贡献 。在 2 O世纪 3 O年代 的特殊 的历 史 背景 之下 , 瞿 秋 白 的翻译 难免地会带上政治色彩 , 他自1 9 2 3年 回国后 响应革 命 的号 召 , 坚持着对 马克思 主义 文艺理 论著 作与 苏俄 文学 的翻译 , 他 的翻译 当中 以政 治论 文与无 产 阶级革命 论 文 为 主, 他认 为 , 翻译马克思 、 恩格斯 、 高尔 基等作品是传 播革命 思 想的一个重要手段 , 同时 , 瞿 秋 白的翻译 见 解独 树一 帜 , 驾驭语 言的素养与功力博大精深 , 他既有很高 的翻译 天赋 , 又有独 创的翻译思想 … 。

革命烈士瞿秋白

革命烈士瞿秋白
革命烈士“瞿秋白”
早 期 生 活
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早年的瞿秋白好 读书,但是由于父亲不治家业,生活艰苦, 他从小靠着亲戚的资助完成学业。在1917年, 他考入外交部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 《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7月6日,瞿秋白在安德莱厅见到了革命导师 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六、 主持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和停止李立三的“左”倾 冒险主义错误。 七、 开辟和坚守党的马列主义宣传阵地,为革命的宣传工作 做出了卓越贡献。 八、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奠基和开拓工作。 九、 从办上海大学到苏维埃大学,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积累 了经验。 十、贯彻了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示,抵制反对了一 些错误的决策,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健康发展。
遭受迫害
被捕就义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 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 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水口 镇小径村时,他们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 当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坚 不吐实,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4月初,被国民党第八师俘 获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了瞿秋白已在长汀县被 俘的情报,国民党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瞿秋白, 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 确系瞿秋白。
人物评价
英雄早逝
1935年5月9日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 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 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在罗汉岭从 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中文名:瞿双别名:瞿霜,瞿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州出生日期:1899年1月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职业:革命家,理论宣传家,文学家毕业院校:北京俄文专修馆信仰:马克思主义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翻译《国际歌》参与建立上海大学,培养大批栋梁代表作品:《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目录1人物生平革命影响1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1文学造诣概述1与鲁迅的交往1文学影响1作品一览主要作品1作品欣赏1遗书节选家庭背景1个人情感第一次爱情1第二次爱情个人影响历史评价瞿秋白烈士纪念馆o贴吧相册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生平瞿秋白(qú qiū bái )原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

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反动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一百七十八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作者:李丛朔来源:《党史文苑》2016年第11期瞿秋白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

他是我国最早从俄文原文直接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他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歌词与当今流行版本不太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

旧社会破坏得彻底,新社会创造得光华。

莫道我们一钱不值,从今要普及天下……”,要让“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平民,也能和世界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被鲁迅称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瞿秋白,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出身书香之家,少年时便有“才子”之称,十三经、二十四史、子书、笔记、丛书、诗词曲等都看过一些,且能书善画,擅长篆刻。

其短暂而璀璨的一生,留下许多故事和财富。

瞿秋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他20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23岁入党(1922年),24岁担任《新青年》主编(1923年),26岁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5年),28岁担任中共代理总书记,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1927年)。

1935年被捕之后,无论国民党刑讯逼供或高官相诱,都不为所动,6月18日在福建长汀,高唱自己翻译的《国际歌》,饮弹洒血,慷慨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

从1919年到1935年英勇就义的短短16年间,译介了几十部优秀作品,不少于200万字。

在瞿秋白踏入革命道路之前,他就翻译发表了一些思想进步的作品。

他的第一篇文学译作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闲谈》,1919年发表于《新中国》,这也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

1920年,相继在《曙光》翻译发表了果戈里的短剧《仆御室》,在《妇女评论》发表了果戈里的小说《妇女》,在《新社会》发表了法国都德的小说《付过工钱之后》。

瞿秋白的一生

瞿秋白的一生

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主持作出的中国共产党扩 大的6届7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在1955年,中共中央将瞿秋白同志的骨灰迁 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瞿秋白故居,于1982年3 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 位。经中国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月18 日瞿秋白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门楼 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邓小平书写。 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在西院,《瞿秋白 故居陈列》在东院。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 等专题陈列。编辑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 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 纪念瞿秋白、学习瞿秋白、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 白的重要基地。 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
秋白_长汀纪念馆
革命影响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 了一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 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蔡和 森、张太雷、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 、罗亦农、刘少奇、向 警予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 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 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 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 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 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 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 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 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 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 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 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 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 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 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 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 校学习英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的翻译思想受到了历史以及他的政 治哲学理论背景的影响。首先,瞿秋白从 历史和时间的角度,认为他的中国位置和 西方“现代性”之间有历史性的文化差异。 其次,他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语言异质性 的表述与批评动摇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 间翻译的稳固关系。最后,他试图在理论 上解决翻译所产生的差异问题。对瞿秋白 来说,翻译成一个正在形成的、口头的、 不保留过去语言踪迹的中国的普通话,才 可以消灭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瞿秋白的翻译思想
• 4.翻译应该参与现代文化即“国际文化”在 中国的大众化甚至于帮助破坏已有的统治 的文化霸权。 • 按瞿秋白所说,翻译者不但以向中国读者 介绍马列主义革命观点与外国现代文学为 目的,还要帮助中国现代的普通话的形成, 使现代社会的字眼与新的表现方法进入正 在发展的“中国文”。
瞿秋白说,为了体现中国当时伟大的社会变 化,即他所说的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 社会阶级等等,必须创造很多新的词语、字 根、概念。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变成 “仓颉”:“一般地说起来,不但翻译,就 是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样,现在的文学家,哲 学家,政论家,以及一切普通人,要想表现 现在中国社会已经有的新的关系,新的现象, 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就差不多人人都要做 ‘仓颉’。”
翻译成就
•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 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 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中国班单 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任 弼时,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 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 课翻译。 • 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 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
翻译成就
个人情感
• 第二次爱情 • 杨之华,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20岁 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 龙相爱成婚。沈剑龙逐渐堕落了。此时,杨之华 已生下一女,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并于 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 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 •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 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 祝贺。 •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 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 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 我,永不分离。
• 1923年2月,瞿秋白部分翻译《论列宁主义 基础》。为了更好地传播列宁主义,瞿秋 白翻译了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 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同年4月22日 在《新青年》第1号上发表。 • 在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时,进 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结 下深厚友谊,领导王剑虹(1903-1924.7),四川酉阳 人,土家族,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 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 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 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 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 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 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 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瞿秋白关于翻译问题的论述,主要 是1931念12月5日和1932念6月20 日先后给鲁迅写的两封信中,后均 收入作者的杂文,论论文集《乱弹》 中。
瞿秋白的翻译思想
• 1.他强调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是一个重 要的工作,翻译者必须非常重视,要 追求精确,甚至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 • 2.瞿秋白赋予了翻译一定的政治功能, 并且为了形成一个中国的本土语言, 他把外国语言和词汇作为很重要的工 具。 3.他同时批判严复和赵景深的一些典 型的观点(严复的“信、达、雅”,赵 景深的“宁错而务顺”)。
翻译成就
•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 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 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把 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 瞿被处决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 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 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 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 林》。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 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瞿秋白
•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中文名: 瞿双.别名:瞿霜,瞿爽.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 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 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 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 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 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 时年36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