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高压操作教学教材
大高炉炉前技术培训教材
![大高炉炉前技术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1d6cc40f844769eae009edc6.png)
实践和研究也表明,影响高炉( 实践和研究也表明,影响高炉(尤其是大型 高炉)的长寿因素主要是:炉缸不断侵蚀、 高炉)的长寿因素主要是:炉缸不断侵蚀、砖衬 减薄,不能维持生产。而在高炉炉缸区域, 减薄,不能维持生产。而在高炉炉缸区域,侵蚀 最严重的是铁口区域。 最严重的是铁口区域。这是因为在高炉正常生产 从铁口排出, 中,大量的熔融渣铁 从铁口排出,对铁口区域的 砖衬冲刷、侵蚀厉害。 砖衬冲刷、侵蚀厉害。因此铁口出渣铁作业完毕 后总要通过铁口孔道打入一定的炮泥, 后总要通过铁口孔道打入一定的炮泥,以达到修 补被侵蚀的铁口区域炉墙, 补被侵蚀的铁口区域炉墙,达到维持一定砖衬厚 度的目的。 度的目的。但出铁口周围比炉缸壁其他部位的条 件更恶劣,因此要形成稳定的保护层更加困难, 件更恶劣,因此要形成稳定的保护层更加困难, 成功地维护好该保护层是高炉长寿的关键。 成功地维护好该保护层是高炉长寿的关键。
大型高炉炉前操作及铁口维护技术培训教材
第一部分.大型高炉铁口保持稳定的基本要素 第一部分 大型高炉铁口保持稳定的基本要素 目前国内已生产和在建的大型高炉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已生产和在建的大型高炉越来越多, 几乎全部采用了无渣口、多铁口的设计。 几乎全部采用了无渣口、多铁口的设计。由于国 内许多企业的大型高炉都是近几年建成的, 内许多企业的大型高炉都是近几年建成的,对铁 口的操作及维护技术几乎从零开始。 口的操作及维护技术几乎从零开始。遇到的问题 都很多, 都很多,如:铁口深度不稳定发生频繁渗漏断裂 现象、铁口深度长期浅引起侧壁升高、 现象、铁口深度长期浅引起侧壁升高、铁口漏煤 气严重泥套无法制作、 气严重泥套无法制作、开口困难被迫采用闷炮开 口引起出铁跑大流等事故。 口引起出铁跑大流等事故。由于炉前操作的不稳 定经常造成高炉减风减产、 定经常造成高炉减风减产、不仅对炉况影响很大 而且影响到高炉的长寿。 而且影响到高炉的长寿。
高炉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教案(二)
![高炉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47d382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4.png)
高炉操作制度及其匹配应用高炉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教案(一)引言高炉冶炼操作制度炉况的稳定顺行是实现高炉高产、长寿、优质、低耗的基础。
制定正确的操作方针,选择合适的基本操作制度,而且所选择的各项操作制度匹配合理,是实现炉况稳定、顺行的必要前提。
1 传统的高炉操作制度为四大操作制度:⑴装料制度;⑵送风制度;⑶造渣制度;⑷热制度。
2 现代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可以分为七大制度:⑴装料制度;⑵送风制度;⑶造渣制度;⑷热制度;⑸冷却制度;⑹喷吹制度;⑺渣铁排放制度。
与过去的四大制度相比多了冷却制度、喷吹制度和渣铁排放制度,其重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炉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过去想象不到的程度,更需要精细操作和调节。
只有选择正确的基本操作制度,兼顾冶炼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上下部调节的作用,才能确保炉况稳定、顺行,取得最佳冶炼效果。
1一送风制度1 送风制度的根本涵义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鼓风参数和风口进风状态,以形成一定深度的回旋区,达到原始煤气分布合理,炉缸圆周工作均匀活跃,热量充足。
2 送风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适宜的风速、适宜的鼓风动能以及合适的理论燃烧温度,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
初始煤气流分布也就是煤气的一次分布,是炉缸工作状态的基础。
3 送风制度有四个指标⑴风口风速,即鼓风动能。
⑵风口前的燃料燃烧,即理论燃烧温度。
⑶风口前回旋区的深度和截面积。
⑷风口周围工作均匀程度。
4 鼓风动能选择原则⑴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相应提高动能;⑵随着炉容的扩大,相应提高动能;⑶原燃料条件好时比原燃料条件差时动能要高;⑷冶炼炼钢铁比冶炼铸造铁的动能高。
5 影响鼓风动能的因素⑴同风口面积时,入炉风量增加,鼓风动能增加;⑵同风量条件下,风口面积缩小,鼓风动能增加;⑶一定风口面积而且同风量条件下,风温提高,鼓风动能增加;⑷一定风口面积而且同风量、同风温条件下,喷吹量增加,鼓风动能增加;⑸冶炼强度不提高时,富氧量增加,鼓风动能降低。
6 风口面积选择⑴风口工作个数、直径、长度、形式对炉缸煤气初始分布起着决定性影响,在一定冶炼条件下,尤应注重根据鼓风动能选择风口进风面积;2⑵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要求有一个合适的风口面积,当冶炼条件有较大变化时,风口面积要做相应调整;⑶上面调剂无效时,要及时、果断地调整送风口面积;⑷开炉和长期体风后的复风,可临时堵部分风口;⑸炉况失常,炉缸不活跃,可临时堵几个风口;⑹炉缸壁水温差高或冷却壁大量损坏的上方风口可临时堵上或缩小风口径或采用长风口;⑺为保护炉缸周围工作及防止风口上方结厚,严禁长时间堵风口操作。
4高炉炉顶操作培训教程
![4高炉炉顶操作培训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d12a70f242336c1eb95ef9.png)
4高炉炉顶操作培训教程一、停送电的操作:停送电时,一定不能带负荷操作。
即停电时应先切负荷开关,后切隔离开关;送电时,应先送隔离开关,后送负荷开关。
设备停电时,一定要先确认需停电的设备的电源开关。
进行操作时,先停操作电源,后停动力电源;送电时,先送动力电源,后送操作电源。
设备停电后,一定要在开关位置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以防误操作造成人身及设备安全事故。
设备送电时,一定要确认送电设备是否具备送电条件,即设备因何停电;停电后是否有人检修,检修是否完成;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是否撤离到安全区域等等。
上位机停电时,先退出各应用程序,在开始菜单选“关机”命令,当计算机提示可以停电时,才可以停计算机电源。
上位机送电时,先送显示器电源,后送主机电源。
送电后,监控画面自动进入主画面。
二、炉顶设备性能及作用:布料器包括回转机构(α角:布料溜槽与高炉中心线的夹角)和摆动机构(β角)两套独立设备,在布料过程中,物料从中心喉管下来,经过布料溜槽倾泄到炉子里。
它们通过多环布料实现炉料在炉体内的均匀分布。
α角是垂直方向的抬起和落下,它现在的工作范围为:17.3º~45º;β角是水平方向的旋转,可正转,也可反转。
布料器的速度由变频器调节控制,变频器和PLC通过Modbus Plus总线进行通讯联系。
布料器的运行状态检测是通过光电编码器和主令控制器实现的。
探尺是用于探测炉体内料面的设备,它由重砣和连接重砣的链条组成,它的提尺和放尺速度是由变频器调节控制,变频器和PLC通过Modbus Plus 总线进行通讯联系。
探尺的工作方式有点动、连测、强提,正常情况下,高炉选择“连测”方式工作,此时,探尺探到下限位置自动提尺,不能再往下探测;“点动”按钮选上后,探尺下放到下限后,能自动继续下放探测料面,直到探到10米才自动提尺;“强提”按钮选上后,探尺无条件提尺。
探尺的选择方式有自动、手动、不测。
探尺位置保护有软件上限(-0.75米)、上超极限(-1.0米)、下限(+4.0米)、下超极限(+10.0米)以及硬件上超、下超极限(因设备原因已取消)。
高炉操作作业指导书
![高炉操作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fdef6f127d3240c8547ef3a.png)
2500m3高炉操作作业指导书1 目的适用范围按照高炉分厂生产计划根据作业区制定方针操作高炉,完成各项指标及产量,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炼铁分公司高炉分厂2500m3高炉作业区。
2 引用标准和术语2.1术语焦比:冶炼一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量。
煤比:冶炼一吨生铁所消耗的煤量。
燃料比:冶炼一吨铁所耗的燃料总量。
冶炼强度:每昼夜每立方有效容积所消耗的焦炭吨数。
利用系数:每昼夜生产的标准生铁/高炉有效容积(吨/立方米.日)合格率:合格铁质量与规定时间内的总质量之比。
休风率:高炉休风时间/规定工作时间*100%入炉焦比:干焦耗用量(吨)/合格生铁产量(吨)矿焦比:矿石批重与焦炭批重之比。
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假定风口前焦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燃烧产物,这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装料制度:对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
物理热:炉缸温度可用铁水温度表示,一般为1480~1520℃。
化学热:用生铁含Si量来表示。
装料顺序:焦炭和矿石入炉的先后次序。
休风:高炉在生产过程中因检修、处理故障或其他原因,必须中断生产,停止向高炉送风。
料批:按照装料顺序将矿焦放入炉内的一个循环。
批重:一批料的质量。
料线:从探尺零位到料面的距离。
低料线:高炉用料不能及时加入炉内,致使高炉实际料线比规定料线低0.5m或更低时,即为底料线。
二元碱度:CaO与SiO2的比值。
三元碱度:CaO+Mgo与SiO2的比值。
α角:指无料钟炉顶布料溜槽径向上下倾动的角度。
β角:指无料钟炉顶布料溜槽360度圆周旋转的角度。
γ角:指无料钟炉顶下料闸开关的角度。
溜槽转速ω:指无料钟炉顶布料溜槽每分钟旋转的圈数。
探尺零位:以炉喉钢砖上沿定为探尺零位。
定点布料:炉子截面某点发生管道或过吹时,操作时溜槽倾角和定点方位由人工手动控制的布料方式。
环形布料:随着溜槽倾角的改变,可将焦炭和矿石分布在距离中心不同的部位上,借以调整边缘或中心的煤气分布,又可做单、双、多环形布料方式。
安钢高炉开炉技术培训教材44页-BD
![安钢高炉开炉技术培训教材44页-BD](https://img.taocdn.com/s3/m/74b46a2fa5e9856a56126096.png)
安钢培训教材-炉内 烘炉操业方针(2)
4.风温和风量的管理基准
管理项目 升温速度 保温阶段(前期) 保温阶段(后期) 炉顶温度 送风量 旋流脱水器煤气入口温度 齿轮箱温度 降温速度 设定值 (5~10)℃//H(约2天) MAX:400℃(约6天) MAX:500℃(约2天) <300℃ (1500~2500)M2/min <100℃ ≤65℃ (5~10)℃//H(约3天) 按风口前端温度管理 备注 按风口前端温度管理 按风口前端温度管理 按风口前端温度管理
强化冷却 运转溜槽 降TT
增加N2吹入,强化水冷 同时加强润滑 炉顶通蒸汽、N2、减 BT、BV
注 频度:随时监视
安钢培训教材-炉内 烘炉中管理项目(3)
4.排气孔管理
依烘炉前要求分工(生产方负责)
以排气结束为标准,紧上螺帽 每4~8小时检查一次 5.数据记录
安钢培训教材-炉内 气密试验配合项目
04
炉顶铁皮
05
煤气系统铁皮 重力除尘器 环缝洗涤塔 调压阀
气密试验包括烘炉开始后的一次大漏检查,请有关方面列清配合细目。
安钢培训教材-炉内 填充计算条件确定
1、矿石使用种类 根据宝钢高炉的实绩选用装入料种类为:
烧结+球团+块矿(海南) 比例为 75+15+10%,不使用块渣。
安钢培训教材-炉内 平均填充焦比的确定
安钢培训教材-炉内 炉渣性状的设定(3)
填充用原燃料要求 开炉填充料采用三烧结和三炼焦,焦炭灰份控制 在11.3%以下,在炉内落下距离长,易粉化。为此,对 烧结矿和焦炭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填充时原燃料的目
标值见下表
品 种 品 质 下筛网 烧 结 矿 TI≥83% RDI≥75% 7mm 焦 炭
高炉操作指导书
![高炉操作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abee9f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1.png)
高炉操作指导书第一篇高炉冶炼原理与炼铁原、燃料第一章高炉冶炼基本原理1.1高炉内的基本状况1.1.1高炉内形状描述高炉操作需要正确的掌握炉况。
但是,实际上处于高温、高压下的炉内反应是错综复杂的,无法通过仪表和直接观察而得到正确的反应过程和变化趋势。
通过国内外对高炉的解体调查了解高炉内状况得到如下的典型炉内状况图:依炉料的物理状态的不同,高炉内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区域:(1)块状带:炉料仍保持装料初始块状态的分布区域。
(2)硬熔带:由于冷却和料柱重力促进作用的炉料呈圆形半熔融状态即为从已经开始软化至熔融所占到的区域,炉料热处理沦为硬熔层两层之间夹杂焦炭层,多个软融层和焦炭层形成完备的硬熔带,其四纵部面可以呈圆形好像v形,v形或w形等。
(3)滴落带:已熔化的渣、铁穿过焦炭层下落到风口下的炉缸区域。
(4)风口拎:风口前燃料冷却的区域,焦炭在冷却的同时,被鼓风的高速气流助推构成上、下调头的转盘区。
其大小和鼓风动能有关,就是高炉热能和气体还原剂的发源地,也就是起始煤气流原产的起点。
(5)炉缸区:是液态渣、铁的贮存区域,铁水也进行脱硫、渗碳等反应。
1.1.2高炉各区域的功能高炉炉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后以下三种:1(1)并肩运动:由于重力关系,液态和液体上升,煤气下降。
(2)热交换:风口前由焦炭燃烧生成的高温煤气对固体和液体进行热交换。
(3)反应:碳素的水解,氧化铁的还原成,合金元素的还原成反应以及固相、液相的化学反应。
炉内各区域的功能例如表中1-1,图1-2,图1-3右图。
表中1-1高炉内各区域功能功能区域块状拎并肩运动液态(焦炭,矿石)在重力促进作用下上升,煤气在强制性鼓风下下降焦炭缝隙影响气流原产传热下降煤气对液态可望展开预演和潮湿矿石软化半熔,下降煤气对软化半融层热传导熔化反应矿石间接还原成;焦炭的气化反应;碳酸盐水解矿石轻易还原成和渗碳硬熔带凝结拎液态(焦炭)液体(铁水熔渣)下降煤气并使铁水,熔渣的上升;煤气下降向转盘区供焦炭高涨;滴下铁水和给焦炭焦炭展开传热鼓风并使焦炭转盘运动冷却反应吸热并使煤气温度增高铁水、熔渣和恒定的焦炭之间传热合金元素的还原成,烟气、渗碳鼓风中的氧和水蒸气和焦炭、煤粉等出现冷却反应最终提炼反应风口拎炉缸区储藏铁水,熔渣,定时从渣口和铁口排放量熔渣和铁水21―还原成速度;2一液态温度;3一煤气温度;4一上部还原成拎;5一化学鞭叶;6一下部还原成拎;7-fe2o32fe3o4→feo;8-feo;9-feo→fe;10-温度留存拎.,;:图1-3沿高炉高度还原成过程:1.1.3料层及粒度的变化在炉料熔化滴落前,矿石、焦炭分层明显,下降时层厚变薄,倾斜度趋于平坦。
高炉操作实训教材
![高炉操作实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8f6fcef856a561252d36fd2.png)
11.00了解工艺流程编码 1.01 了解上料系统工艺流程编码 1.04 上料设备结构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一、目的与目标掌握高炉上料系统工艺流程,实现合理上料和布料,为操作高炉奠定基础。
二、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1、工艺流程(1)无钟炉顶工艺流程2、主要设备上料系统主要设备有料车上料机和炉顶装料装置。
(1)料车上料机1)作用和用途料车上料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比较完善的高炉上料设备,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目前国内高炉上料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作用和用途是安全、及时、准确地把高炉冶炼的各种原燃料运送到炉顶,经布料装置,合理地将分布于高炉内,实现高炉生产的最佳操作。
2)主要结构和特点料车上料机主要由斜桥、料车和卷扬机三部分组成。
A 、斜桥斜桥是一个专门装置,类似斜梯的结构件。
安装有料车行走轨道等。
料车行走轨道通常分为三段:①料坑段;②中间段;③曲轨段。
其工作示意图如左图所示:B 、料车料车主要由车体、前后轮和钢绳张力平衡装置组成。
①料车:料车内壁的底部和两侧用耐磨衬板保护。
衬板所形成的交界做成圆形角,防止卡料,上料机工作原理图料车尾部开有小孔,便于人工把撒料重新装入车内。
②前后轮:前后轮的构造不同,前轮只有一个踏面,轮缘在斜板轨道内侧;沿主轨道和主曲轨道滚动;后轮有两个踏面,轮缘在两个踏面之间。
在料坑段和中间段时,后轮内踏面与轨道接触;在曲轨道段时,外踏面与辅助轨道接触,内踏脱离主曲轨道,实现卸料。
③钢绳张力平衡装置:它是套杠杆机构,由三角杠杆、横栏杆和直接杆等组成。
用所补偿钢绳不均衡的拉长,实现两根钢绳张力的基本平衡。
C、卷扬机:是高炉生产的关键部件,由机座、驱动系统、卷筒和安全保护装置四部分组成。
①机座:用来支撑料车卷扬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正常工作。
并把外载负荷传给基础。
②驱动系统:包括电机、齿轮传动装置和工作制动器等部件。
③卷筒:卷筒的圆周表面车有双线左旋绳槽,供钢绳缠线用。
钢绳用梳形板咬住,再用斜铁楔压紧,然后用螺栓紧固,防止钢绳抽出。
《高炉炼铁技术》项目12任务12.3高压操作
![《高炉炼铁技术》项目12任务12.3高压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e88f0366aef8941ea66e052d.png)
12.3.2高压操作的效果
1.有利于提高冶炼强度,即提高产量; 2.有利于炉况顺行,减少管道行程和炉尘吹出; 3.有利于降低焦比, 顶压每升高0.98KPa,可降低焦比0.5% 4.为炉况调剂增添了一种手段; 5.高压操作可以改善煤气净化质量,提高除尘效果,从而有
利于提高风温。
高压操作能降低焦比的原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高炉强化冶炼——高压操作的条件、设 备、原理、效果、特点以及高压操作的工作制度;
常压操作的信号; • ②将自动调节阀改为手动; • ③通知风机房减少风量,根据顶压高低决定减风量的多少
,一般应使压差不超过高压时的水平; • ④逐个缓慢打开辅助调节阀; • ⑤如需长期常压操作时,要通知上料系统取消均压程序,
停止回炉煤气。
12.3.5高压操作的注意事项
(1)提高炉顶压力,要防止边缘气流发展,注意保持足 够的风速或鼓风动能,要相应缩小风口面积,控制压差 略低于或接近常压操作压差水平。 (2)常压转高压操作必须在顺行基础上进行。炉况不顺 时不得提高炉顶压力。 (3)高炉发生崩料或悬料时,必须转常压处理。待风量 和风压适应后,再逐渐转高压操作。
消耗在高压阀组上的压力是由风机提供的
炉顶煤气压力↑,要求送风压力↑ 能 量 消 耗↑
采用“ 余压发电”技术 可回收风机用电的25~30%
(二)高压操作对冶炼的影响
高炉整个送风系统、高炉本体、煤气除尘系 统是一个连通器
高压调节阀组前压力的提高, 不仅炉顶压力↑,炉内压力也↑
高压操作必然会对 高炉冶炼产生重要影响
高炉炼铁技术
项目12 ---- 高炉强化冶炼
任务----12.3高压操作
一、高压操作
炉顶煤气压力>30kPa时 (国外认为>150kPa)
高炉操作法课件
![高炉操作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06cd2d4a7302768f993914.png)
高炉8364操作规范八字方针:安全均衡优质高效三精原则:精心组织精细备料精确操作六项制度:1、装料制度径向双峰圆周均匀2、送风制度风口活跃中心吹透3、炉热制度热量充沛渣铁畅流4、造渣制度控制铝镁渣相合理5、冷却制度加强冷却维护炉型6、喷吹制度均匀广喷连续稳定四个方法:1、分析上班操作本班照顾下班2、控制料批稳定炉温平衡碱度3、判断准确调剂及时剂量相当4、强化炉前排净渣铁提高三率高炉操作标准化条例1、指导思想:贯彻“安全、均衡、优质、高效”的炼铁生产组织方针,贯彻“三精”原则,坚持“全风量、高风温、大喷吹、低硅冶炼”的操作方针,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实现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的目标。
2、上部制度2.1 目标:推行大矿批、分装、多环布料制度,实现径向双峰、圆周均匀,以稳定气流为目的。
2.1.1 角度:焦炭以4~6环为基础,矿石以2~5环为基础,圈数控制在10~14圈,保证圈数准确、稳定,平均角差控制在-3°~+3°之间。
2.1.2 矿批:以入炉风量(m3/min)的1%作为参考基准,根据原燃料的质量、料速、炉温等条件相应调整。
2.1.3 料线:一般选择在1.0~1.5m之间,不作为日常调剂手段,日常操作要尽可能避免亏料。
2.2 方法:2.2.1日常要稳定焦炭环位、圈数,稳定焦炭平台,需要变动时必须请示厂部。
2.2.2调剂原则:调圈不调环,调矿不调焦。
日常调剂,只调矿圈,大的变动必须请示厂部。
2.2.3亏料线状态下,采用自动缩角赶料线,适当退轻焦炭负荷,料线正常后恢复正常。
2.2.4原燃料条件变差时,调整矿圈,适当疏导边缘,并相应缩小矿批。
2.2.5慢风状态下,及时缩小矿批重,以风量(m3/min)的1%作为参考基准。
2.2.6上部制度是否合适,要注意观察炉顶煤气流分布是否合理,但最终的判断标准是炉况是否顺行。
3、下部制度3.1 目标:初始气流分布合理,圆周工作均匀活跃,以活跃炉缸为目的。
大高炉炉前技术培训教材(ppt 62页)
![大高炉炉前技术培训教材(ppt 6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8abe3a763231126edb1173.png)
大型高炉炉前操作及铁口维护技术培训教材
2.2打泥量适当而稳定
为了使炮泥克服炉内的阻力和铁口孔道的磨擦阻力,能全部 顺利的进入铁口,形成泥包,打泥量一定要适当而稳定。
每次要有适宜的堵口泥量,1000-2000立方米高炉通常每次 泥炮打泥量在200-300kg,炮泥单耗0.5-0.8kg/t。实践表 明,产量每增加30t,要增加打泥量1-2kg确保足够的铁 口深度。
大型高炉炉前操作及铁口维护技术培训教材
(2)安全的开口和堵口 • 顺利开口能保证铁口孔道的平整光滑、打泥的顺
畅,能有效避免铁口孔道及泥包产生裂缝。炉前 作业中不能顺利打开铁口时,将会过多的使用氧 气、铁棒来打开铁口其产生的危害极大。使用氧 气时如出现烧偏现象就有可能破坏铁口孔道,烧 坏冷却设施,使冷却效果降低,造成铁口内部的 温度升高,对耐火砖和冷却设备损坏;过多的使 用铁棒,开口机敲击铁棒产生的冲击力能使铁口 孔道和泥包产生裂缝,对铁口的维护有极大的危 害,使铁口产生漏、断现象,导致铁口变浅。 • 安全的堵口可以使铁口侵蚀的泥包得到补充,确 保铁口的深度在正常范围,使之在铁口周围形成 稳定的保护层,代替炉衬、保护炉缸。
大型高炉炉前操作及铁口维护技术培训教材
1.3评价铁口维护好坏的指标 (1)铁口深度 保证铁口深度是维护铁口、保护炉墙的重要措施。 铁口过深或过浅,不仅对炉前出渣铁作业带来影 响,更重要的是对高炉长寿维持不利。铁口深度 过浅时,炉缸内1150℃等温线外移,熔融渣铁的 运动,会加剧炉缸砖衬的侵蚀,造成炉缸侧壁温 度升高,影响高炉的长寿。铁口过深时,铁口的 稳定性变差,开口过程中容易发生开口困难和铁 口断的现象,也不利于高炉的长寿维护。
50℃時测定馬夏值. 7.炮泥混碾後必须存放24小时以上方能使用, 存放时间超过7天的炮泥
第四章、高炉炉顶装料设备讲述介绍
![第四章、高炉炉顶装料设备讲述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29d778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1.png)
保证高炉炉内形成煤气气压上高下低的态势,减低气流上升速
度,增加煤气在炉内滞留时间,提高炉内气流压力,相对地压缩煤气
体积,增加密度,改善煤气热能与化学能的利用;同时消除因气
流速度加快而导致上浮力增大产生阻挡炉料下降的悬料状况,促进
高炉顺行。
意义:提高高炉冶炼强度,提高产量。
二、高压操作设备
提高炉顶压力,基本方法为在洗涤塔或在文氏管后面设置节
§4-1 一般概念(二)
四、高炉布料的一些常识 1.为什么要合理布料?(请思考)
保证高炉冶炼过程中上升的煤气与下降的炉料充分接触,充分利 用煤气化学能与热能,使炉料充分预热与还原,气、料顺畅,不产生悬料、
塌料、堵管、结瘤等事故,提高高炉生产技术指标。
2.应怎样布料为合理?(请思考)
(1)高炉周向布料均匀(圆周上料粒均匀、体积均匀即料堆均衡分布在
6.炉顶设备传动装置原理、结构
教学重点:
1. .炼铁高炉布料概念与方法
2.布料器与装料器原理、结 构和基本计算
3.炼铁高炉高压操作概念
4.无料钟炉顶
教学难点:
1.炼铁高炉布料方法
2. .布料器与装料器原理、结 构和
基本计算
3.无料钟炉顶
教学进度:
总学时 3h
教学备忘:
第四章、高炉炉顶装料设备
料批有OOCC组成并采取每批料旋转角度增加600布料好
料批由OOOCCC组成采用每车料旋转角度增加600周向布料最差
布料控制方法(二)
(4)满足径向布料的措施
a. 选择合适颗粒的原料入炉(烧结矿在5 ~70mm、焦碳
25~25~100mm)
b.合理确定炉喉间隙(指炉喉内壁与大钟下 边沿所形成的环形间
宝钢高炉炼铁操作技术讲义,工长培训本(上)
![宝钢高炉炼铁操作技术讲义,工长培训本(上)](https://img.taocdn.com/s3/m/f7c41bd87f1922791688e8e4.png)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上)核心提示: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为10%,企业现代化管理为10%,设备运行壮态为5%,外界因素(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壮态等)为5%.。
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决定了生产指标好坏。
高炉工长的操作结果也要由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和工长的操作技能水平来决定。
用科学发展观来认知高炉炼铁的生产规律,要承认高炉炼铁是个有条件生产的工序.。
高炉工长要讲求生产条件,但不唯条件,重在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
全文内容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1、高炉炼铁是以精料为基础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为10%,企业现代化管理为10%,设备运行壮态为5%,外界因素(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壮态等)为5%.。
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决定了生产指标好坏。
高炉工长的操作结果也要由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和工长的操作技能水平来决定。
用科学发展观来认知高炉炼铁的生产规律,要承认高炉炼铁是个有条件生产的工序.。
高炉工长要讲求生产条件,但不唯条件,重在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
生产技术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行走的两个轮子,要重视两个轮子行走的同步,否则会出现来回摇摆或原地转圈。
精料方针的内容:•高,入炉料含铁品位要高(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入炉矿含铁品位提高1%,炼铁燃料比降低1.5%,产量提高2.5%,渣量减少30kg/t,允许多喷煤15 kg/t。
原燃料转鼓强度要高。
大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是高于小高炉。
如宝钢要求焦炭M40为大于88%,M10为小于6.5%,CRI小于26%,CSR大于66%。
一般高炉M40要求为大于80%,M10为小于7%,CRI小于30%,CSR大于60%。
烧结矿碱度要高(在1.8-2.0)。
• 熟, 熟料比(指烧结矿和球团矿)要高。
目前炼铁企业已不再追求高的熟料比,如宝钢熟料比为81%。
《高炉冶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标准
![《高炉冶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74581e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7.png)
《高炉冶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标准学习领域:高炉冶炼操作与控制适用专业:冶金技术专业一、前言1.学习领域定位(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领域地位:本学习领域是高职高专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功能: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了解冶金生产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高炉炼铁的基本原理,制定不同情况下高炉炼铁的生产计划,并组织安全实施和产品质量的分析反馈,发现可能的革新之处并提交相关报告。
具体任务包括、原燃料的准备、基本操作制度的制定、高炉各岗位的冶炼操作与控制、生产故障的判断与处理,炼铁生产工艺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最终使学生初步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应有的生产操作的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安全生产的能力。
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以“钢铁生产认知与体验”、“冶炼基础知识”等为基础,并与对应于后部工序的“转炉炼钢操作与控制”、“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连续铸钢操作与控制”等课程相衔接。
2.学习领域设计思路(1)学习领域开设依据与内容选择标准高炉炼铁生产是高职高专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群之一,“高炉冶炼操作与控制”是根据该岗位群中本专业面对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的行动领域设置的。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实施结构,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校企全程共建。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参照高炉炼铁工职业资格标准,紧紧围绕根据该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选择课程内容,以便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及开放性。
(2)学习领域载体设计根据高炉冶炼综合性强的特点,将炼铁生产岗位工艺操作任务作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流程来确定学习情境与任务。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由十部分组成(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炉高压操作
高炉高压操作
20世纪50年代以前,高炉都是在炉顶煤气剩余压力低于30kPa 的情况下生产的,通常称为常压操作。
1944-1946年美国在克利夫兰厂的高路上将炉顶煤气压力提高到70kPa,试验获得成功(产量提高12.3%,焦比降低2.7%,炉煤量大幅度降低),从这时起将炉顶煤气压力超过30kPa的高炉操作称为高压操作。
在此后十年中,美国采用高压操作的高炉座数增加很多。
苏联于1940年开始在彼得罗夫斯基工厂进行提高炉顶煤气压力操作的试验,它比美国的试验稍早一点,但初次试验并未成功,后来改进了提高炉顶煤气压力的设施后才取得进展,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到1977年高压操作高炉冶炼的生铁占全部产量的97.3%。
我国从50年代后期开始,也先后将1000m³级高炉改为高压操作,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炉顶压力均维持在50-80kPa,而宝钢1号高炉(4063m³)的炉顶压力已达到250 kPa,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高压操作系统
高炉炉顶煤气剩余压力的提高是由煤气系统中的高压调节阀组控制阀门的开闭度来实现的。
前苏联早期试验时,曾将这一阀组设置在煤气导出管上,它很快被煤气所带炉尘所磨坏,因而试验未获成功。
后来改进阀组结构并将其安装在洗涤塔之后,才能取得成功(见图1)。
我国1000m³级高炉的调压阀组是由三个φ700mm电动蝶式调节阀,一个设有自动控制的φ400mm蝶阀和一个φ200mm常通管道所组成。
高压时,φ700mm阀常闭,炉顶煤气压力由φ
400mm阀自动控制在规定的剩余压力,这样自风机到调压阀组的整个管路和高炉炉内均处于高压之下,只有将所有阀门都打开,系统才转为常压,长期以来,由于炉顶装料设备系统中广泛使用着双钟马基式布料器,它既起着封闭炉顶,又起着旋转布料的作用,布料器旋转部位的密封一直阻碍着炉顶压力的进一步提高。
只有到70年代实现了“布料与封顶分离”的原则,即采用双钟四阀,无钟炉顶等以后,炉顶煤气压力才大幅度提高到150kPa,甚至到200-300 kPa。
图1 高压操作工艺流程图
图2 余热发电工艺流程图
应当指出,消耗在调压阀组的剩余压力是由风机提供的,而风机为此提高了风压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的(由电动机或蒸汽透平提供)。
为有效利用这部分压力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先后在前苏联和法国取得成功。
采用这种技术后,可回收风机用电的25%-30%,节省了高炉炼铁的能耗。
图2为采用余压发电的高压操作系统。
二、高炉高压操作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如前所述,高压操作给高炉冶炼带来提高产量、降低焦比和大幅度降低炉尘吹出量的良好效果,这是高压操作对高炉冶炼影响的综合表现。
1、对燃烧带的影响
由于炉内压力提高.在同样鼓风量的情况下.鼓风体积变
小.从而引起鼓风动能的下降。
根据计算.由常压(15KPa)提高到80kPa 的高压后。
鼓风动能降到原来的76%。
同时,由于炉缸煤气压力的升高,煤气中2O 和2CO 的分压升高,促使燃烧速度加快。
鼓风
动能降低和燃烧速度加快导致高压操作后的燃烧带缩小。
为维持合理的燃烧带以利于煤气量分布,就可以增加鼓风量,这对增加产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2、对还原的影响
从热力学上来说,压力对还原的影响是通过压力对反应
2CO 十C =2CO
的影响体现的,由于这个反应前后有体积的变化,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反应向左进行,即有利于2CO 的存在。
这就有利于间接还原的
进行。
同时,高炉内直接还原发展程度取决于上述反应进行的程度,高压不利于此反应向右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抑制了直接还原的发展,或者说将直接还原推向更高的温度区域进行,同样有利于CO 还原铁氧化物而改善煤气化学能的利用。
从动力学上来说,压力提高加快了气体的扩散和化学反应速
度,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
但是有的研究者认为压力的提高也加快了直接还原的速度,因此压力对铁的直接还原度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单从压力对还原的影响分析,高压操作对焦比没有影响。
所有研究者和实际操作者都肯定高压对Si 的还原是不利的,这表明高压对低硅生铁的冶炼是有利的。
这里顺带指出,由于煤气总压力和其中2CO 分压随炉顶压力的升
高而升高,石灰石在高炉内的分解将向高温区转移,一般其开始分解温度和沸腾分解温度要升高30-50℃,这有可能增加2
CO (分解出来的2CO 与C 发生分解的程度),这对焦比消耗会有影响。
好在目前
已广泛采用自熔性或高碱度烧结矿,取消石灰石入炉。
因此,这种影响已经消除了。
3、对料柱阻损的影响
这是高压操作对高炉冶炼影响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从著名的卡门公式
不难看出,料层的阻力损失与气流的压力成反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写成:
由于料层的阻力损失与气流的压力成反比,高压操作以后,炉内的总压力高p 较常压操作时的常p 大,即高p /常p >1,因而常压操作时煤气流通过料柱的阻力损失常p ∆大于高压操作时的高p ∆。
这就使得在常
压高炉上因∆p 过高而引起的诸如管道行程,崩料等炉况失常现象在高压操作的高炉上大为减少,而且还可弥补一些强化高炉冶炼技术使∆p 升高的缺陷。
研究者们用不同的方式对高压操作后高p ∆下降进行了测定和计
算,所得结果不尽相同,但其平均值约为顶压每提高100kPa ,料柱阻损下降3kPa 。
在常压提高到100kPa 时,∆p 下降值略大于3kPa ;而顶压由100kPa 进一步提高到200-300kPa 时,此值降到
2kPa/100kPa 。
应当指出,高压操作以后,炉内料柱阻损的下降并不是上下部均相同的,研究表明,炉子上部的阻损下降得多,下部的下降得少(图3)。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料柱上下部透气不同,高炉下部由于被还原矿石的软熔,空隙度急剧下降,压力对∆ p 的作用为空隙度的下降所减弱。
图3 高压高炉高度上的煤气压力变化
众所周知,煤气通过料柱的阻力损失,相当于自下而上的浮力,它与炉料与炉墙之间的摩擦力、炉料与炉料之间的摩擦力等一起,阻碍着靠重力下降的炉料运动。
高压操作后∆p的下降无疑减少了炉料下降的阻力,可使炉况顺行。
如果∆p维持在原来低压时的水平,则可增加风量,即提高高炉的冶炼强度。
早期的生产实践表明,在由常压改为80kPa的高压后.鼓风量可增加10%-15%,相当于提高2%/9.8kPa左右;现在的实践表明,再从100kPa往上提高时,这个数值下降到(1.7%-1.8%)/
9.8kPa。
这比理论计算的3%左右要低很多。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1)高炉内限制冶炼强度提高的是炉子下部,如前所述,下部∆p减少的数值较小;(2)高压以后,焦比有所降低.炉尘量大幅度降低,在入炉炉料准备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上部块状带内料柱透气性也变差;(3)高压以后,燃烧带和炉顶布料发生变化,上下部调剂跟不上也阻碍着高压操作作用的发挥。
为此,要充分发挥高压对增产的作用,需要改善炉料的性能,特别是焦炭的高温强度,矿石的高温冶金性能和品位(降低渣量),以及掌握燃烧带和布料变化规律,应用上下部调剂手段加以控制。
随着这些工作进展的情况不同,各厂家每提高10kPa 的增产幅度波动在1.1%-3.0%。
我国宝钢的生产经验是顶压每提高10kPa ,风量可增加200-250m ³/min 。
4、对炉顶布料的影响
高压操作降低了离开料柱和炉顶的煤气的动压头:
p
t g p t g •••••=•=00022动22h γωγω 这首先影响到炉尘吹出量,在冶炼强度相同和炉料粒度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被吹出炉尘的粒径变小,数量减少。
按照斯托克斯定律进行计算,从常压提高到250kPa ,炉顶煤气能带走的最大颗粒的直径缩小了一半,颗粒的质量减少到原来的12.5%。
要用计算方法确定炉尘吹出量是不可能的,因为炉喉煤气流速和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同时间内的吹出量也不同(装料时吹出量最大)。
根据统计由常压改为高压操作后,炉尘吹出量降低20~50%,有的甚至高达75%。
在目前炉顶煤气压力达到150-250%kPa 的现代高炉上,炉尘吹出量经常在10Kg/t 以下。
高压操作后动压头的减小,对炉料从装料设备(大钟或布料流槽)落到料面的运动有着一定的影响。
根据测定和计算,这种影响表现为边缘料层加厚,料面漏斗加深,而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炉料准备情况(<5mm 粒度的含量和大小粒度的组成)和炉顶煤气压力
提高的幅度。
这种炉料在炉喉径向上分布的变化有可能恶化边缘区域的炉料透气性,从而使炉内压降增大,削弱了顶压提高的作用。
5、对焦比的影响
由于高压操作促进炉况顺行,煤气分布合理,利用程度改善,有利于冶炼低硅生铁等,而且使焦比有所下降。
国内外的生产经验是,顶压每提高10kPa,焦比下降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