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 目前, 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回顾供应链协同管理提出的背景, 简要分析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别, 重点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状进行综述及其

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关键词: 供应链协同管理; 信息共享;战略协同; 策略协同; 协同技术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业务外包和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供应链战略经受着巨大的变革。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已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只有协同才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对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反应。1999 年4 月,全球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David Anderson 和Hau Lee 发表了题为“协同供应链:新的前沿”的文章,明确指出新一代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

(一)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理论界关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国内著名供应链专家马士华的定义。供应链协同是指信息能无缝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的现象,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来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供应链网络内各职能成员间的合作所进行的管理。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别

1.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弊端

市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

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1 它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1,一个环节断了,整个供应链就不能进行。其弊端:(1)变化能力迟钝由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没有使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很低,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得整个供应链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相应。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和预测的准确度降低,不仅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库存成本,而且会因供货不及时而降低客产的满意度。(2)各成员企业之间缺乏信赖由于供应链的各参与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对抗行为的产生。而且,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而,供应链各成员在参与合作中,担心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系列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供应链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供心链的效率受到极大的抑制。(3)供应链失调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如果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只追求各自目标的最优化,而未考虑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就会导致供应链失调。存在供应链失调的情况下,由于各成员企业的信息不能共亨,企业只能依据各内独立的预测和需求信息确定其运营策略,从而导致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将产生负面影响。

2. 供应链协同管理及优势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和联合努力。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供应链网络内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所进行的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1)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各节点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最优为目标,进行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协同化决策不仅摆脱了各节点企业单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散地进行

决策所造成的供应链整体绩效低下,也克服了传统集成式供应链管理中由单一的决策制定者来制定决策的理想化管理所带来的诸多障碍。(3)各节点企业的构成框架及其运行规则主要是基于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各合作伙伴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即树立“共赢”意识,变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关系。(4)供应链协同关系的形成不仅可以使企业借助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形成、维持甚至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将帮助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客户满意度,使整个供应链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二、供应链协同研究进展

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崭新的和最为现实的模式, 已经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

1.供应链协同框架

根据Togar M.Simatupang和Ramaswami Sridharan的观点,利用关联分析法可将供应链协同框架分为五个构成要素,即:协同绩效系统、信息共享、决策同步、激励联盟和整合的供应链过程。

在整个供应链协同框架中,以上五个要素构成了供应链协同框架的核心,每一个要素都可被看作促进供应链协同实施的关键要素,五个要素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是构成供应链协同框架的充要条件。

2.供应链协同范围

供应链协同有多种形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垂直协同(与顾客协同、节点企业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和与供应商的协同);水平协同(与竞争对手的协同、节点企业内部的协同和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一般来说,企业实现垂直协同可分为基础建设、职能集成、内部供应链协同、外部供应链协同四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商及客户的协同,这也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精髓所在

3. 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进展。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

崭新的和最为现实的模式, 已经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目前,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

(1) 战略层协同

战略层协同以概念模型和协同管理思想为基础, 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它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要素、预期协同价值收益、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模分析。例如,Frank Quinn研究了关于文化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分别指出了实现供应链协同各节点企业应该具有的文化理念和阻碍协同实现的特定思想行为因素,着重研究了协同的价值受益.Akkemans 和Paul Bogerd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计算机支持的高科技电子供应链的案例研究,证明了在技术支持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联合努力、信任和透明度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指出合作伙伴努力建立信任,实现可视化的过程就是供应链协同成功的过程。Kirstin Zimmer研究了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具有不确定EFG 交货下供应链协同,建立惩罚和奖励两种协同机制,实现了供应链成本在协同企业之间的柔性分配$ H &。正是对供应链战略层次的研究说明了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崭新和最为现实的模式。只有在战略高度确定了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才能按照供应链协同模型进一步改进供应链管理,增强行业竞争能力,最优化解决供应链协同中的各类问题。

( 2) 策略层协同

策略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包括具有直接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需求协同策略、产品设计协同策略、库存协同策略、生产协同策略、物流协同策略、采购协同策略等。

对于供应链协同策略层的研究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许多学者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对于供应链中需求的研究, Frank 等人分析证明了集中需求信息可以抑制“牛鞭效应”,但是不能完全消除。Helo 应用系统动态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