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定量分析指标统计
2005年版药典修订内容
![2005年版药典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1a68be8b8f67c1cfad6b84b.png)
测定法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外标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面积归一化法
标准溶液加入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GC法定量分析时测定方法的选择
采用手动进样时最好采用内标法定量 采用自动进样器时可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定量 采用顶空进样技术时可采用标准溶液加入法
当标准溶液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不一致时应以标准溶 液加入法结果为准
附录VIIH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
增加了过氧化值的测定
附录VIIIL 干燥失重测定法
明确了除另有规定外温度应为105℃(常压), 60℃(恒温减压干燥,压力应在2.67KPa以下)
附录VIIIN 炽灼残渣检查法
明确了如供试品分子中含有碱金属或氟元素则 应使用铂坩埚
附录VIIIP 残留溶剂测定法
注意事项
所用溶剂、玻璃仪器必须高度洁净 温度应控制一致 溶液pH和试剂纯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定义 仪器与材料
附录VB 薄层色谱法
薄层板 固定相颗粒大小 展开室展开容器 显色剂 显色装置 检视装置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应活化,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点样直径及点间距离 展开:单向、双向及多次 显色与检视 删去薄层扫描法
环糊精等可拆分手性化合物
有机溶剂可改善某些组分的分离效果以至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分析
附录VG 毛细管电泳法(续)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毛细管 用弹性石英毛细管 直流高压电源 电极和电极槽 冲洗进样系统:压力、负压、虹吸和电动进样 检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定量测定采用内标法为宜 试样溶液和对照溶液粘度应保持一致 电动进样应注意电歧视现象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对_中国药典_2005年版一部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对_中国药典_2005年版一部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9c80022bcd126fff7050b42.png)
摘要:目的
改进栀子药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 法测定栀子苷含量,流动相为乙腈 % 水 ’ &" N A" * ,检测波长为 !.A G1。结果
图!
栀子药材 H6D, 色谱图
!"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分别取栀子粉末 I 过 G 号筛 J 约 :> ? 29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 入甲醇、;: K 甲醇、F: K 甲醇、B: K 甲醇、乙醇、 F: K 乙醇、丙酮、 F: K 丙酮和水等不同溶剂各 !F 7D,称定重量,超声处理 !: 7’*,放冷,再称定重 量,分别用相同溶剂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 续滤液,按 !> ? 项下色谱条件测定栀子苷含量 9 结果 见表 ?。
!" !" $ 改进方法
取栀子粉末 I 过 G 号筛 J 约 :> ? 2,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F: K 甲醇 !F 7D,称定重量,超声处理 !: 7’*,放冷,再称定重 量,用 F:K 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 滤液,即得。 !" $ 对 照 品 溶 液 制 备 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 ?@> !: 72,置 F: 7D 量瓶中,加 F: K 甲醇使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 %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栀子苷对照品贮备液 :> F, !> :, G> :, "> :, @> :, ?:> : 7D 分 别 置 ?: 7D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 F ! D, 进 样 , 测 定 峰 面 积 。 以 峰 面 积 积 分 值 为 纵 坐 标,栀子苷的量 I !2 J 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 归方程为 M L ?> B?: ! N O B> B:" ?,相关系数 " L :> PPP P。结果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栀子苷进 样量在 :> :P? Q ?> @! !2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 性关系。 !" &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 I ?:P> ! !2・7D E ? J , 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重复进样 " 次,测定,栀子苷
2005年版药典占绝对优势的分析方法
![2005年版药典占绝对优势的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a9fec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3.png)
2005年版药典占绝对优势的分析方法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和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method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的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原创]中国药典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的对比
![[原创]中国药典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8c65de39b89680203d82566.png)
中国药典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的对比一·基本规则为方便统计,简写相关名词。
列表如下。
含量测定 简写 数量化学滴定,双相滴定,电位滴定,永停滴定 滴定旋光度测定法 旋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氧瓶燃烧法 氧瓶燃烧氨基酸分析法 氨基酸气相色谱法 气相维生素A,B,D检定法 维生素A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放射化学 放射高效液相色谱 HPLC生物检定 生物物理称重 称重薄层色谱 TLC无 无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氮测定法 氮测定法荧光分析法 荧光桉油精含量测定法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火焰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水分测定法 水分测定法照氮测定法 照氮测定法二·药品统计2.1总数统计2005版记载 2005版实测 2010版记载 2010版实测一部 1146 1189 2165 1839 二部 1967 1982 2271 2280 合计 3113 3171 4436 4119 注:1.统计时对于复方药物的【含量测定】,采取单列成分均计算在内的方案,所以实测的理论上应大于记载的数量。
2.对于2010版一部,实际发现药典目录记载的约1700种,但药典摘要中记载为2165种,目前尚不清楚原因。
实际统计时发现时部分药物的后面会附录某一种物质的浸出物的相关规定,推测药典可能亦把该项列为一种药,目前,该猜测未得任何资料证实。
3.由于第一条的原因,该统计反映的是药典中所有涉及到【含量测定】的单列药物的不同技术方法的统计分析。
2.2各部统计2.2.1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含量测定】统计 项目 含量测定 数量 百分比 无 无 494 41.55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478 40.20 薄层色谱 TLC 50 4.21 化学滴定 滴定 413.45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 383.20 气相色谱法 气相 33 2.78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 33 2.78 物理称重 干燥 12 1.01 氮测定法 氮测定法 7 0.5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 1 0.08 氨基酸分析法 氨基酸 1 0.08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1 0.08各方法所占比例如图2.2.2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含量测定】统计 项目 含量测定 数量 百分比 化学滴定 滴定 780 39.35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565 28.51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 383 19.32 生物检定 生物 90 4.54 无 无 88 4.44 物理称重 干燥 201.01 维生素检定法 维生素 13 0.66 旋光度测定法 旋光 12 0.61 放射化学 放射 11 0.5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 6 0.30 氮测定法 氮测定法 6 0.30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 3 0.15 气相色谱法 气相 2 0.10 荧光分析法 荧光 2 0.10 氧瓶燃烧法 氧瓶燃烧 1 0.05各方法所占比例如图项目 含量测定 数量 百分比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1206 65.58 无 无 348 18.92 气相色谱法 气相 98 5.33 化学滴定 滴定 532.88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 45 2.45 薄层色谱 TLC37 2.01 氮测定法 氮测定法 19 1.03 物理称重 干燥 16 0.87 挥发油测定法挥发油 13 0.7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 3 0.16 旋光度测定法旋光10.05各方法所占比例如图项目 含量测定 数量 百分比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1001 43.90 化学滴定 滴定 716 31.40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 254 11.14 无 无 131 5.745614 生物检定 生物 84 3.68 气相色谱法 气相 19 0.83 物理称重 干燥 17 0.75 旋光度测定法 旋光 130.57 电位滴定 电位 12 0.53 氮测定法 氮测定法 8 0.35087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 5 0.22 离子色谱 离子色谱 4 0.175439 氧瓶燃烧法 氧瓶燃烧 3 0.13 氨基酸分析法 氨基酸 3 0.13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 3 0.13 维生素A 检定法 维生素A 2 0.09 荧光分析法 荧光 2 0.087719 火焰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 1 0.04386 水分测定法 水分测定法 1 0.04386 照氮测定法 照氮测定法 1 0.04386 各方法所占比例如图项目 2005版 2010版 无 41.55 18.92 高效液相色谱 40.20 65.58 薄层色谱 4.21 2.01 化学滴定 3.45 2.88 紫外分光光度计 3.20 2.45 气相色谱法 2.78 5.33 挥发油测定法 2.78 0.71 物理称重 1.01 0.87 氮测定法 0.59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0.08 0.16 氨基酸分析法 0.080.00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 0.08 0.00 旋光度测定法 0.00 0.05各方法所占比例如图项目 2005版 2010版 化学滴定 39.35 31.05 高效液相色谱 28.51 46.55 紫外分光光度计 19.32 11.76 生物检定 4.54 3.92 无 4.44 3.59 物理称重 1.01 0.51 维生素A检定法 0.66 0.09 旋光度测定法 0.61 0.61 放射化学 0.55 0.00 氮测定法 0.30 0.3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0.30 0.23 分子排阻色谱法 0.15 0.14 气相色谱法 0.10 0.51 荧光分析法 0.10 0.05 氧瓶燃烧法 0.05 0.14 离子色谱 0.00 0.19 氨基酸分析法 0.00 0.14 火焰光度法 0.00 0.05 水分测定法 0.00 0.05 照氮测定法 0.00 0.05 各方法所占比例如图三·结论1.由2.3的数据可知,无【含量测定】的中药占的比例正在减低。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定量分析指标统计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定量分析指标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e968baf121dd36a32d82d6.png)
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
TLC
土贝母
土贝母苷甲1.0
三萜皂苷
HPLC
TLC(土贝母苷甲)
土荆皮
土荆皮乙酸0.25
环状二萜
HPLC
TLC(土荆皮乙酸)
大青叶
靛玉红0.02
生物碱(吲哚类)
HPLC
TLC(靛玉红,靛蓝)
大黄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5
蒽醌
HPLC
TLC(大黄酸)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 D),HPLC
TLC
荆芥穗
挥发油0.4,胡薄荷酮0.08
挥发油,单萜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 D),HPLC
TLC(胡薄荷酮)
茜草
大叶茜草素0.4
萘醌
HPLC
TLC
芥子
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0.5
生物碱
HPLC
TLC(芥子碱硫氰酸盐)
芦荟
芦荟苷:库拉索芦荟18.0;好望角芦荟6.0
羟基蒽醌苷类
HPLC
试管反应,TLC(芦荟苷)
苏合香
肉桂酸5.0
有机酸
HPLC
TLC(肉桂酸,桂皮醛)
杜仲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0.1
木脂素苷
HPLC
试管反应
杜仲叶
绿原酸0.08
刺五加
紫丁香苷0.05
糖苷
HPLC
TLC(异秦皮啶)
郁李仁
苦杏仁苷1.5
苷类
滴定法
试管反应
虎杖
大黄素0.6,虎杖苷0.15
蒽醌,
二苯乙烯苷类
HPLC,HPLC(避光操作)
TLC(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2005药典一部薄层、含量测定检索表
![2005药典一部薄层、含量测定检索表](https://img.taocdn.com/s3/m/bb243f2f647d27284b7351b1.png)
川木通
南五味子
45、452、454、472 472 45 45 46、567
五倍子 太子参 瓦松 牛黄
45 47
48、400、441
48
人工牛黄 、培植黄
48、291、292、300、302、331、390、451 483 48 48 48、352、368、601、602、603、615、623 、645、659 49 49、368、608、645
565
当归
对照药材
肉苁蓉
阿魏酸 松果菊苷 毛蕊花糖苷 对照药材
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大黄酚 大蓟 对照药材 柳穿鱼叶苷 苦参碱、氧化苦参 碱 氧化苦参碱 熊果酸 马钱苷 山柰 山银花 山楂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 酯 绿原酸 熊果酸 枸橼酸 对照药材 芦丁 金丝桃苷 对照药材 秦皮乙素 对照药材 齐墩果酸 乌头碱
山豆根
山茱萸
山楂叶 千里光 千金子 川木香 川木通 川乌
六画
地龙
80、500 80 81 82、422 83 83 84
地肤子 地黄 熟地黄 地榆 地锦草 芒硝 西瓜霜
81 82
第 5 页,共 15 页
84 84 86、434
西红花 西洋参
西青果 百合
对照药材 西红花苷-I,II 对照药材 拟人参皂苷F11 人参皂苷Rb1、Re、 Rg1 对照药材 没食子酸 对照药材
17、289、、295、300、301、302、308、 330、341、342、348、350、364、373、 379、387、392、438、454、456、462、 473、474、498、512、515、517、518、 573、590、604、605、607、614、630、 647、648、649、659、667 308、316、327、403、438、504、607、 613、 17、403 328、382、518、606、621 18 18 20、558 20 20、304、327、402、431、463、468、545 402、431、469、 、548 492 20、402、463、495 、557 21、403、421、439 21 22、329、336、342、343、442、479 22 329、336、442、 568 22 23 23 金银花 289、307、331、 342、380、403、 540 17、403 296、328、604、 605、613、639、 648、649、650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典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典](https://img.taocdn.com/s3/m/8b8ff1ebce2f0066f53322c4.png)
光散射法用于有色容器及液 体(不用灯检法确认)
缓、控释胶囊定义 肠溶胶囊定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 残留溶剂 【水分】
胶囊剂
2000年版 未明确 肠溶空心胶囊
卫生部文件 未明确
2005年版 明确—同片剂 肠溶空心胶囊 肠溶包衣颗粒、小丸
(肠溶微丸胶囊问题)
(肠溶)空心胶囊-撤 原则性要求(执委会) 原则性要求
装量、微生物 无菌、内毒素
凝胶剂
分类
2000年版 无
【粒度】 无
2005年版 乳液型基质——乳胶剂 天然高分子基质——胶浆剂
不得有大于180um
【检查】 装量、微生物
装量、微生物 增:无菌(严重损伤)
贴剂
【重量差异】 【面积差异】
【黏附力】 【微生物限度】
2000年版 有
无 无
2005年版 取消(因已要求含量均 匀度检查)
50~500ml按最低装量 50ml以上按最低装量
【不溶性微粒】 静脉100ml以上做
溶液型(溶+粉+浓)注射 液均做,不分容量
注射剂
名称
2000年版 澄明度— 灯检法
2005年版 可见异物(50um)— (1)灯检法(2)光散射法
光照度
1000~1500Lx(无色)
2000~3000Lx(有色+塑 料)
2000年版
2005年版
滴眼剂、眼膏剂
眼用液体:滴眼、洗眼、眼 内注射
眼用半固体:眼膏、乳膏、 凝胶
眼用固体:眼丸、眼膜、眼 内插入
无
混悬型滴眼液要求
【重(装)量差异】 无
单剂量各种眼用制剂要求
糖浆剂
定义 【微生物限度】
2000年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84_真题-无答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84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49e1e85f0e7cd185253652.png)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84(总分35,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1. 显微鉴别时确认淀粉粒应加A.间苯三酚试液 B.水合氯醛试液 C.稀甘油 D.盐酸 E.碘试液2. 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脊部高耸成屋脊状的药材是A.金环蛇 B.蕲蛇 C.乌梢蛇 D.金钱白花蛇 E.黑背白环蛇3. 浸渍法宜选用的温度为。
A.常温 B.高温 C.超高温 D.低温 E.超低温4. 大黄微量升华物加碱显A.黄色 B.红色 C.碧蓝色 D.暗紫色 E.紫红色5. 紫草素具有的生物活性不包括A.止血 B.抗菌 C.抗病毒 D.抗癌 E.镇静6. 蒽醌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是依次脱去A.CO B.CHO C.COOH D.OH E.CH2=CH27. 降低乌头毒性,主要应A.加酸水使其生物碱成盐 B.加碱水使其生物碱水解 C.加酸使其生物碱羟基酯化 D.加酶使其生物碱水解 E.加水使其生物碱流失8. 以溶剂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根据A.两者的碱性不同 B.两者侧链的绝对构型不同 C.两者的盐酸盐的水溶性不同 D.两者的草酸盐的水溶性不同 E.两者的脂溶性不同9. 分离石菖蒲中的挥发油,多用A.Al2O3柱层析 B.聚酰胺柱层析 C.硅胶吸附柱层析 D.硅胶分配柱层析 E.AgNO3-硅胶层析10. 花粉粒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呈双凸镜形,具三副合沟的药材是。
A.金银花 B.洋金花 C.丁香 D.红花 E.菊花11. 《本草纲目》成书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E.清朝12. 全草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 A.绝大多数指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 B.全株 C.茎和叶 D.带花茎枝 E.带果茎枝13. 西洋参横切面皮部及韧皮部散有 A.韧皮纤维 B.石细胞 C.油室 D.树脂道 E.乳管14. 木瓜70%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三氯化铝显色紫外灯下显 A.黄绿色 B.淡亮绿色 C.亮蓝紫色 D.蓝灰色 E.蓝色15. “白颈”为下列哪种药材的鉴定特征A.广地龙 B.沪地龙 C.蚂蝗 D.水蛭 E.柳叶蚂蝗二、配伍选择题A.可以鲜用的药材B.加工时需发汗的药材C.传统加工时常需用硫黄熏的药材D.加工时需蒸透心的药材E.加工时需刷毛的药材16. 石斛17. 红参18. 枇杷叶A.可用微量升华鉴定的药材B.可用荧光分析鉴定的药材C.可用膨胀度检查的药材D.可用酸败度检查的药材E.可用色度测定检查的药材19. 郁李仁20. 葶苈子21. 黄连22. 白术A.当归B.羌活C.藁本D.川芎E.防风23. 质地柔韧,断面油润,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的是24. 根茎呈拳形团块,质略重,表面有平行隆起的轮节和凹陷的茎痕,断面有波状环纹的是25.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上侧数个凹陷的圆形茎痕,断面木部纤维状的是26. 具有蚯蚓头和毛状叶基,断面有裂隙,质松,气特异,味微甘的是A.解热作用B.ACTH样作用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D.平滑肌松弛作用E.扩冠作用27. 去氧胆酸具有28. 麝香酮具有29. 柴胡皂苷具有30. 甘草皂苷具有A.氮苷B.硫苷C.碳苷D.酯苷E.氰苷31. 最难被水解的是32. 既能被酸又能被碱水解的是33. 易被水解的是34. 被芥子酶水解的是35. 水解后可产生氰氢酸的是三、多选题36. 鞣质的性质是A.可溶于水 B.可溶于丙酮 C.可沉淀明胶 D.可沉淀生物碱 E.具有还原性37. 乙型强心苷的性质是 A.溶于水 B.乙酐-浓硫酸反应阳性 C.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阳性 D.在UV光谱中,最大吸收在217~220nm E.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阳性38. 含麝香酮的动物有A.林麝 B.原麝 C.马麝 D.麝鼠 E.小灵猫39.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用两种方法测定含量的中药材是A.牛黄 B.麝香 C.青黛 D.西红花 E.紫草40. 影响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作用的主要因素有A.化合物中羟基的数目 B.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 C.溶剂与化合物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D.溶剂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E.分子本身的大小41. 人参、西洋参、三七都含有的成分有A.人参皂苷 B.拟人参皂苷 C.三七皂苷R1 D.多糖 E.阿魏酸42. 属于甲基五碳糖的是A.葡萄糖 B.果糖 C.夫糖 D.鼠李糖 E.***糖43. 以下哪些是青黛的特征A.呈极细深蓝色粉末 B.撒于水中能浮于水面 C.入水下沉 D.呈不规则多孔性团块,手搓即成粉末 E.微有草腥气,味淡44. 下列有关生物碱纸色谱的论述,正确的是A.用水作固定相,宜用亲水性的溶剂系统作展开剂 B.用水作固定相,宜用亲脂性的溶剂系统作展开剂 C.用甲酰胺作固定相,宜用亲水性的溶剂系统作展开剂 D.用甲酰胺作固定相,宜用亲脂性的溶剂系统作展开剂 E.用酸性缓冲液作固定相,宜用亲水性的溶剂系统作展开剂45. 目前可用于确定化合物分子式的方法有A.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B.同位素峰法 C.HR-MS法 D.EI-MS法 E.CI-MS法。
2005药典药材含量测定归类
![2005药典药材含量测定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e25a72b6c77da26925c5b0a3.png)
香豆素
HPLC
灵芝
灵芝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0.5)
多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
阿胶
总氮13.0
蛋白质
氮测定法(附录IX L第一法)
阿魏
挥发油10.0ml/g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 D)
陈皮
橙皮苷3.5
黄酮
HPLC
忍冬藤
绿愿酸0.1
有机酸
HPLC
青风藤
青藤碱0.5
生物碱
生物碱
薄层色谱扫描法
黄柏
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3.0
生物碱
HPLC
黄精
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7.0
多糖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ຫໍສະໝຸດ 黄藤盐酸巴马汀2.0
生物碱
HPLC
菝葜
薯蓣皂苷元0.04
皂苷元
HPLC
菊花
绿原酸0.2
有机酸
HPLC
野菊花
蒙花苷0.8
皂苷
HPLC
蛇床子
蛇床子素1.0
香豆素
HPLC
银杏叶
总黄酮醇苷(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0.40;萜类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0.25
盐酸水苏碱0.5
生物碱
薄层色谱扫描法
益智
挥发油1.0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
浙贝母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0.08
生物碱
HPLC
莎罗子
七叶皂苷A(0.70)
皂苷
HPLC
桑叶
无水芦丁0.1
黄酮
HPLC
黄芩
黄芩苷9.0
2005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肿节风中异秦皮啶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2005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肿节风中异秦皮啶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d24702cf111f18583d05abd.png)
2005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肿节风中异秦皮啶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2005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肿节风中异秦皮啶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劣。
方法:分别按照2005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肿节风中异秦皮啶的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同一批肿节风根、茎、叶样品,制备待测溶液,HPLC 方法测定异秦皮啶的含量。
结果:分别采用2005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测得肿节风根、茎、叶中异秦皮啶平均含量分别为0.071 %,0.045 1%,0.025 3%和0.047 %,0.015 4%,0.0073%。
结论:2010年版方法测得异秦皮啶的含量显著低于2005年版方法,且灵敏度也显著低于2005版方法,建议对2010年版方法进行修订。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methods in 2005 and 2010 Year Edition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determination of isofraxidine in Sarcandra glabra. Method: HPLC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isofraxidine in the same samples of roots, stems and leaves of Sarcandra glabra, after samples preparation according to 2005 and 2010 Year Edition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ul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isofraxidine determined using the methods of 2005 and 2010 Year Edition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roots, stems and leaves was 0.071 8%, 0.045 1% , 0.025 3% and 0.047 1%, 0.015 4%, 0.007 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content of isofraxidine determined using 2010 Year Edition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much lower than 2005 Year Edition, and the methods in 2010 Year Edition was suggested to be modified.【Key words】Sarcandra glabra;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ofraxidine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又名草珊瑚、九节茶、接骨木等,是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干燥全草。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中石膏制法及用量的统计分析及探讨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中石膏制法及用量的统计分析及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ca8c710ff00bed5b9f31d78.png)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9 1
2 0 版 《 国药 典 》 载 的 中成 药 中石 膏 制法 及 用量 的 统 计 分 析 及 探 讨 05 中 收
黄 龙 ,范德胜
( 南三金 制 药有 限责任 公 司,湖 南 常德 4 5 0 ) 湖 1 0 1
2 蛤蚧定喘丸 7 2 8 2 9 橘红丸 鹭鸶咯丸
注: 以上统计序号按成方制剂在药典中的顺序排列。
表 2 不 同 剂 型 的 制 法 统 计 表
序号 成方制剂 品种数
石膏制剂方法
9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7 00 1 期
昆明 地 区地 理 气 象 因素 与 感 染后 咳 嗽 ( 燥 伤 肺 型 ) 关 性 机 理 探讨 风 相
备 。统计 结 果 见 表 1 表 3 ~ 。
表 1 石膏在处方 中用量及制法统计表
2 清 解 服 5 热 毒日 液 l l 6 4 6 5 7 4 3 膏 , 0 o . 浸 煎煮。 分 和 次, 别为
Um l n
2 6
清眩丸
70 10 1.9 0 0 42 石膏粉碎成细粉, 泛丸即得 6l Z 40 石膏粉碎成细粉, 1 5 .9 泛丸即得 65 5 74 石膏 成细粉, 7 O .1 粉碎 直接人药 57 6 1.8 5 0 07 石膏粉碎成细粉, 直接人药
孔 毖 船 丛
石 膏为纤 维状 的集合 体 , 长 块状 、 呈 板块 状 或 不 规则 块 状 。白色 、 白色或淡黄色 , 的半 透明 。体重 , 灰 有 质软 , 断面 纵
牛 解 片 黄 毒
7 2 2 6 石 加 煎 次, 次2 。 8 0 0 5 4 膏 水 煮2 每 0 . h
《中国药典》2005年版枳实辛弗林含量及薄层鉴别的探讨
![《中国药典》2005年版枳实辛弗林含量及薄层鉴别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91b416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d.png)
《中国药典》2005年版枳实辛弗林含量及薄层鉴别的探讨王振江;吕洁;丁芳;孙广振;马桂云
【期刊名称】《中国药品标准》
【年(卷),期】2010(011)002
【摘要】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枳实的辛弗林含量及薄层鉴别提出疑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枳实中的测定方法对辛弗林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大多数正品枳实中辛弗林含量极微,而其混淆品青皮中辛弗林含量较高.结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枳实辛弗林含量测定的结果不能反映枳实的真伪优劣.
【总页数】2页(P148-149)
【作者】王振江;吕洁;丁芳;孙广振;马桂云
【作者单位】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石家庄,050035;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1.2
【相关文献】
1.关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枳实中辛弗林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J], 刘海涛;孙楠;张进;郝静;齐耀东;孙鹤;郭治昕;张本刚;肖培根
2.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蒲黄薄层鉴别、检查项修订的研究 [J], 王荣荣;顾佼
佼;马跃平;刘瑀曦;陈芳芳;刘晓秋
3.改进《中国药典》2005年版防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议 [J], 张隶涛;袁浩
4.改进《中国药典》2005年版龙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议 [J], 吴立宏;叶燕;王峥涛
5.《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庆大霉素[鉴别]项中薄层分析浓度的探讨 [J], 申林莉;石炳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09cc46a45177232f60a257.png)
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 下检查。
食品论坛 /
【重量差异】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应 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 0.30g以下
0.30g至0.30g以上
重量差异限度 ±7.5% ±5%
食品论坛 /
检查法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 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 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 (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 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 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一、原料药与辅料混合均匀。含药量 小或含毒、剧药物的片剂,应采用适宜方法 使药物分散均匀。
食品论坛 /
二、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 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遮光、避热,以 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
三、压片前的物料或颗粒应控制水 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 贮存期间发霉、变质。
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 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食品论坛 /
【发泡量】阴道泡腾片照下述方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25ml具塞刻度试管(内 径1.5cm)10支,各精密加水2ml,置 37℃±1℃水浴中5分钟后,各管中分别 投入供试品1片,密塞,20分钟内观察最 大发泡量的体积,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 于6ml,且少于3ml的不得超过2片。
食品论坛 /
【分散均匀性】分散片照下述方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2片,置 20℃±1℃的100ml水中,振摇3分钟,应 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微生物限度】口腔贴片、阴道片、 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照“微生物限度 检查法”(附录Ⅺ J)检查,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 WORD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 WORD](https://img.taocdn.com/s3/m/02f7faa4284ac850ad024233.png)
阿魏化痞膏
拼音名:Awei Huapi Gao
英文名:
书页号:2005年版一部-483
【处方】香附20g厚朴20g三棱20g莪术20g当归20g
生草乌20g生川乌20g大蒜20g使君子20g白芷20g
穿山甲20g木鳖子20g蜣螂20g胡黄连20g大黄20g
蓖麻子20g乳香3g没药3g芦荟3g血竭3g
本品含总氮(N)量不得少于13.0%。
【炮制】阿胶捣成碎块。
阿胶珠取阿胶,烘软,切成丁,照烫法(附录ⅡD)用蛤粉烫至成珠,
内无溏心。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
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度,离心,如法清洗3次,倾去上清液,离心管在105℃加热2小时,取出,置干
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计算,即得。
本品水不溶物不得过2.0%。
挥发性碱性物质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使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凯氏烧瓶中,立刻加1%氧化镁混悬溶液
5ml,迅速密塞,通入水蒸气进行蒸馏,以2%硼酸溶液5ml为接收液,加甲基红
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
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形,壁一面菲薄。
(2)取本品9g,剪碎,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
渣加正己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正己烷
制成每1ml含2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
2005药典一部薄层含量测定检索表
![2005药典一部薄层含量测定检索表](https://img.taocdn.com/s3/m/37b68ba8700abb68a882fb0c.png)
对照药材 蝙蝠葛碱 仙茅苷 对照药材
58
58
58
58
59、294、312、321、322、335、352、354
、355、356、357、358、368、420、423、
435、436、455、479、493、510、519、
564、565、570、585、589、590、601、
608、618、654
59、557、570
60
60
305、349、370、374、388、399、428、
518、520、618、621、625
306、311、399、
480
423、468、479、
520、570
305
60
61
62、452
64
296、297
64、416
65、416
65
川贝母、湖北贝母 、伊贝母、土贝母
66、418、486
人参皂苷Rg1
小檗皮 三白草 三棱 干姜
三七R1 对照药材 对照药材 对照药材 对照药材
641 297 11 11 12、423
323 508、572 303
572、580、581、 636
土木香
土木香内酯、异土 木香内酯
13、546
551
土贝母 土贝母苷甲
13
14
土荆皮 对照药材
14
土荆皮乙酸
14
14
土鳖虫 对照药材
15
大血藤 对照药材
16
大青叶 靛蓝、靛玉红
16、350、351、529、582、623、643、645 16
大枣 齐墩果酸
16、570
川木香、 木香、藏 木香
2005药典一部薄层、含量测定检索表
![2005药典一部薄层、含量测定检索表](https://img.taocdn.com/s3/m/bb243f2f647d27284b7351b1.png)
59、294、312、321、322、335、352、354 、355、356、357、358、368、420、423、 435、436、455、479、493、510、519、 564、565、570、585、589、590、601、 608、618、654 59、557、570 60 60 305、349、370、374、388、399、428、 518、520、618、621、625 306、311、399、 480 423、468、479、 520、570 305 60 61 62、452 64 296、297 64、416 65、416 川贝母、湖北贝母 65 、伊贝母、土贝母 66、418、486 418 67 67 67 第 4 页,共 15 页
牛蒡子
对照药材 牛蒡苷
第 3 页,共 15 页
牛膝 毛诃子 升麻 片姜黄 化橘红 丹参
齐墩果酸 对照药材 没食子酸 阿魏酸 异阿魏酸 对照药材 柚皮苷 对照药材 丹参酮ⅡA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丹参素
49、325、361、491、505、570 471 50 50 50 51 51 52、375、452、500、550、584 52、375、394、398、426、481、527、575 、655 361 290、640 52 372、404、501、528、624、653 53 53 54 54 54 55
54
55 55 56 57 56 57 58 58
五画
玉竹 功劳木
58 58
甘草
对照药材
甘草酸铵 甘草苷 甘草次酸
甘草酸 甘青青蓝 对照药材 甘遂 对照药材 石韦 绿原酸 石菖蒲 对照药材 石膏 含水硫酸钙 节裂角茴香 对照药材 龙胆 龙胆苦苷 平贝母 北豆根 仙茅 白及 平贝碱甲 对照药材 蝙蝠葛碱 仙茅苷 对照药材
2005版中国药典西洋参质量标准的修订_王旭
![2005版中国药典西洋参质量标准的修订_王旭](https://img.taocdn.com/s3/m/de822811650e52ea551898d7.png)
用 HPLC 法测定西洋参中人参皂苷 Rb1 的含量,只能测定其中 1 个成分,此次修订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同时测定西洋参中人
人参及水分的检查同 2000 版药典未作修订,增订总灰 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项。
参皂苷 Rg1、Re 与 Rb1 的总量,更全面地控制了质量。 1 仪器、样品与试剂
2.2.1 总灰分[1] 照 2000 版药典灰分测定法测定不同产地 的 10 批西洋参的总灰分,其中最高值为 4 Rg1 and Ginsenoside Re showed th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at the range of 4.088~ 20.440 μg (r=0.9999), 0.21~2.13 μg (r=0.9999), 2.5792~12.8960 μg (r=0.9999), respectively. Their average recoveries:Ginsenoside Rb1 was 96.94% (RSD=0.59%), Ginsenoside Rg1 was 99.67% (RSD=1.14%) and Ginsenoside Re was 100.52% (RSD=1.8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se
·40·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质量标准研究·
Apr.2005 Vol.12 No.4
2005 版《中国药典》西洋参质量标准的修订
王 旭,王萌萌,邬国庆,张小茜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 100035)
摘要:目的 修订西洋参质量标准,更全面地控制药品质量。方法 采用 HPLC 法,C18 为固定相,用水饱和的正 丁醇回流提取,以流动相 A(乙腈)与流动相 B[水-磷酸(100∶0.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 ℃;检测波长:203 nm, 分别控制人参皂苷 Rb1、Re 和 Rgl 的含量。结果 人参皂苷 Rbl 在 4.088~20.440 μg(r =0.9999)、人参皂苷 Rg1 在 0.21~2.13 μg(r =0.9999)、人参皂苷 Re 在 2.5792~12.8960 μg(r =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 回 收 率 人 参 皂 苷 Rb1 为 96.942(RSD=0.59%), 人 参 皂 苷 Rgl 为 99.67%(RSD=1.14%), 人 参 皂 苷 Re 为 100.52%(RSD=1.81%)。结论 此次修订增加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并修订了含量测定项。修订 后的标准能更全面地控制药品质量,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feabba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a.png)
如人参的人参总皂苷:人参(主根) 约含2% ,
质控策略探索:多元化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 三“类质生 地物”模表型征:,即细①胞基体本积工、具密菌度; ②、相壁关厚病,原纤微维生和石细胞密度等;
而中药质控的现行目标:保证中药材或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形性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三位一体) 形性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三位一体)
“数字可视化中药”技术(中药计算机三维重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示技 术)(中药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
基于抗菌效价检测的板蓝根药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采用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NA) 体外活性荧光检测法测定板蓝根的NA 抑制生物活性, 并建立板蓝根抗病毒生物效价检测方法。
比如,可以从不同来源、不同产地(道地)、不同规格(三七多少头的、人参多少支的)、导管的长度、木质化的药材木质化的程度
、油细胞的大小多少、淀粉粒的多少等等,分析出药材的质量,使过去经验鉴别的东西变成了形象化的东西。
2 中药质控方向 生物检测
1 中药质控现状
(2)中药的生物活性实质上就是中药药效物质对生物
d 追踪制剂的工艺过程及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
采用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NA) 体外活性荧光检测法测定板蓝根的NA 抑制生物活性, 并建立板蓝根抗病毒生物效价检测方法。
d 追踪制剂的工艺过程及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
简选单择的 性理、化准试确验性。、中精密药度、化重复学性、指检测纹限度图、定谱实质上是中药部分成分的“化学条
码”,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意义不大。 c 监测原料与成品之间、成品批间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形象生动地再现中药和植物的外观和微观的立体结构以及组织细胞的空间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和中药材的生长发育规律、次生代谢 产物积累分布动态、中药材品质变化规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
沙棘
总黄酮(以无水芦丁计1.5),异鼠李素0.1
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PLC
TLC(异鼠李素,槲皮素)
补骨脂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0.7
香豆素
HPLC
TLC(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灵芝
灵芝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0.5)
多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
TLC
阿胶
总氮13.0
蛋白质
氮测定法(附录IX L第一法)
TLC(甘氨酸)
阿魏
挥发油10.0ml/g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 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LC(阿魏酸)
陈皮
橙皮苷3.5
黄酮
HPLC
TLC(橙皮苷)
忍冬藤
绿愿酸0.1
有机酸
HPLC
青风藤
青藤碱0.5
生物碱
HPLC
TLC(青藤碱)
青皮
橙皮苷5.0
滴定法
试管反应
煅石膏
硫酸钙(CaSO4)
无机物
滴定法
龙胆
龙胆苦苷1.0
环烯醚萜苷
HPLC
TLC(龙胆苦苷)
仙茅
仙茅苷0.1
苷类
HPLC
TLC(仙茅苷)
白芍
芍药苷1.6
苷类(酚苷)
HPLC
TLC(芍药苷)
白芷
欧前胡素0.08
香豆素
HPLC
TLC()
白矾
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99.0)
人参叶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2.25
四环三萜皂苷
HPLC
TLC(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儿茶
儿茶素21
鞣质
HPLC
TLC(儿茶素,表儿茶素)
三七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5.0
四环三萜皂苷
HPLC
TLC(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
干姜
吴茱萸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0.15
生物碱
HPLC
TLC(吴茱萸次碱)
牡丹皮
丹皮酚1.2
挥发油(酚类)
HPLC
TLC()
体外培育牛黄
胆酸6.0
胆红素35.0
胆汁酸类
胆汁色素类
薄层色谱扫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试管反应,TLC(胆酸,去氧胆酸)
何首乌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1.0)
刺五加
紫丁香苷0.05
糖苷
HPLC
TLC(异秦皮啶)
郁李仁
苦杏仁苷1.5
苷类
滴定法
试管反应
虎杖
大黄素0.6,虎杖苷0.15
蒽醌,
二苯乙烯苷类
HPLC,HPLC(避光操作)
TLC(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昆布
碘,海带0.35;昆布0.20
无机元素
滴定法
试管反应
罗布麻叶
槲皮素0.6
黄酮
HPLC
TLC(槲皮素,山柰素)
知母
菝葜皂苷元1.0
甾体皂苷元
HPLC
TLC(菝葜皂苷元)
侧柏叶
槲皮苷0.1
黄酮
HPLC
TLC(槲皮素)
金果榄
盐酸巴马汀0.03
生物碱
薄层色谱扫描法
TLC(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
金钱草
槲皮素+山柰素0.1
黄酮
HPLC
TLC(槲皮素,山柰素)
金银花
绿原酸1.5,木犀草苷0.1
黄酮
HPLC
TLC(绿原酸)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 D),HPLC
TLC
荆芥穗
挥发油0.4,胡薄荷酮0.08
挥发油,单萜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 D),HPLC
TLC(胡薄荷酮)
茜草
大叶茜草素0.4
试管反应,TLC(大黄酚,大黄素)
冰片
龙脑55.0
单萜类
GC
试管反应
关黄柏
盐酸小檗碱0.6
生物碱
HPLC
TLC(盐酸小檗碱)
灯盏细辛
野黄芩苷0.3
黄酮类
HPLC
HPLC(野黄芩苷)
安息香
总香脂酸30.0
树脂
重量法
试管反应
防己
粉防己碱+
防己诺林碱1.6
生物碱
HPLC
TLC(粉防己碱,
防己诺林碱)
防风
升麻素苷+
当归
阿魏酸0.05
有机酸
HPLC
TLC(阿魏酸)
肉苁蓉
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0.3)
苯乙醇苷类,糖苷
HPLC
TLC
肉豆蔻
挥发油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
TLC
肉桂
挥发油,1.2
桂皮醛1.5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HPLC
TLC(桂皮醛)
朱砂
硫化汞96.0
无机物
滴定法
试管反应
朱砂根
岩白菜素1.5
有机酸
HPLC
TLC(绿原酸)
豆蔻
挥发油4.0(ml/g),桉油精3.0
挥发油,单萜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GC
TLC
两头尖
竹节香附素A0.2
三萜皂苷
HPLC
TLC(竹节香附素A)
两面针
两面针碱0.25
生物碱
薄层色谱扫描法
TLC(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
连翘
连翘苷0.15
木脂素
HPLC
TLC
HPLC
TLC(异阿魏酸,阿魏酸)
片姜黄
挥发油1.0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 甲法)
TLC
化橘红
柚皮苷1.5
黄酮
HPLC
TLC(柚皮苷)
丹参
丹参酮ⅡA0.2,丹酚酸B3.0
二萜醌类化合物,酚酸类
HPLC
TLC(丹酚酸B)
乌药
乌药醚内酯0.03
大环倍半萜类
HPLC
TLC(乌药醚内酯)
乌梅
有机酸(枸橼酸计15)
无机物
滴定法
试管反应
白鲜皮
梣酮0.03
黄酮类
HPLC
TLC(梣酮)
炒瓜篓子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0.06
三萜类
HPLC
TLC(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
冬虫夏草
腺苷0.01
核苷
HPLC
玄明粉
硫酸钠99
无机成分
滴定法
试管反应
玄参
哈巴俄苷0.05
环烯醚萜苷
HPLC
TLC(哈巴俄苷,哈巴苷)
八角茴香
挥发油
挥发油
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
TLC(茴香醛)
人工牛黄
胆酸13,胆红素0.63
胆汁酸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TLC(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
人参
人参皂苷Rg10.3,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0.20
四环三萜皂苷
HPLC
TLC(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f)
地锦草
槲皮素0.1
黄酮类
HPLC
TLC(槲皮素)
芒硝
硫酸钠99.0
无机物
滴定法
试管反应
西瓜霜
硫酸钠95.0
无机物
滴定法
试管反应
西红花
西红花苷-I+
西红花苷-Ⅱ(10.0)
糖苷
HPLC
TLC
西洋参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2.0)
四环三萜皂苷
HPLC
TLC(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拟人参皂苷F11)
有机酸
滴定法
TLC(熊果酸)
巴豆
脂肪油22
重量法
TLC
巴豆霜
脂肪油18-20
重量法
TLC
水飞蓟
水飞蓟宾0.6
黄酮
HPLC
TLC(水飞蓟宾)
水蛭
16.0U/1g
抗凝血酶活性
生物效价
TLC
玉竹
玉竹多糖(以葡萄糖计6.0)
多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功劳木
盐酸小檗碱0.2
生物碱
HPLC
TLC(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0.24
色原酮
HPLC
TLC(升麻素苷,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红花
羟基红花黄色素A1.0,山柰素0.05
黄酮
HPLC
TLC
红豆蔻
挥发油0.4ml/g
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
TLC
红参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0.25),人参皂苷Rb1(0.20)
四环三萜皂苷
HPLC
总糖,单糖(以无水葡萄糖计)
单糖
滴定法
试管反应
木香
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1.8
内酯类
HPLC
TLC(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
木贼
山柰素0.2
黄酮
HPLC
TLC(山柰素)
木通
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0.15
五环三萜
HPLC
TLC(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