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谣言研究综述
1. 引言
网络谣言是伴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社会民众积极参加网络的各种讨论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积极探寻我国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历程,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众也是潜在的传播者。

网络谣言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积极对网络谣言的研究进行探寻,保持清醒,避免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牺牲品。

1.2 研究背景
网络谣言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界着力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和谐社会是我国推动“中国梦”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网络民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种重大事件的讨论,衍生出很多网络谣言,如“抢盐事件”,“地震事件等,严重影响了社会民众的正常生活。

这就与和谐社会构成了一对形势严峻的矛盾。

1.3国内研究现状
网络谣言是计算机产生之后的事物。

我国对于网络谣言的认识与研究是一个由
2008年与2012年是两个分水岭。

2000-2007年是初步探索时期,2008-2011是深入探索时期。

2012年以后逐渐呈井喷式发展,趋于成熟。

1.3.1 初步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网络谣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学者对于其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的个例来进行初步的认识与宏观上的把握,“网络谣言的危害”是他们探寻的主题,并尝试着窥探其传播环境的机制。

2000年6月20日发表于《北京档案》的《票选网络十大罪状—外遇称霸》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网络谣言这个新鲜事物。

其中徐熊2000年2月发表于《新闻大学》中的《制造谣言散布仇恨——美国因特网呼唤规范》系列文章无疑是我国关于网络谣言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

他在我国民众普遍沉迷于网络的方便快捷与娱乐性的时候,挥笔惊呼,使人们认识到网络谣言这一概念。

另外邓国峰于2005年10月发表于《求索》中的《网络谣言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研究》一文具有代表意义,其文章初步论述了网络谣言不仅造成民众恐慌,影响传播环境的正常机制,而且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这表明我国学者已经开始对网络谣言的危害进行有效的初步探索,但是就网络谣言的这些危害如何生成以及生成的环境等方面论述的深度尚且不够。

1.3.1 深入探索时期
本阶段,学者们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逐步深入,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微观上的把
握,从多学科来探索“网络谣言”的防治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他们试图从传播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以及社会学角度等各方面来把握网络谣言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并且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构网络谣言一直是其探究的热门,网络谣言离不开传播,这一时期从传播学角度来解析网络谣言,探究网络谣言防治的论文占到论文数量的40%以上。

其中陈万怀2008年6月发表于《新闻界》的《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消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其文对网络谣言问题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通过对网络谣言的认知与解读,如何达到对网络谣言有效的规避与消解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另外,黄卫星2011年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中的《受众心理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生成与治理》也极具代表性。

这是一次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契合,文章作者开始把视角转到受众自身的心理特征,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对于积极探寻网络谣言的防治,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关于网络谣言方面的系统的,深度的专著,尚且不多见。

1.3.2井喷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已经成白热化发展的趋势,仅2012年可搜索到的文献就达196篇。

学者们高屋建瓴,已经开始从一个宏观的视域下对网络谣言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类与构建模型。

兰月新2012年4月发表于《图书馆情报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模型研究》一文,作者首次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将网络谣言的传播进行有效的归类,文章根据无知者、传播者、潜伏者和免疫者的转换关系,建立和描述了知情者内部数量变化的微观模型,并结合产生的社会深层背景对其进行分析,对网络谣言的防治大有裨益;栾相科2013年发表于《新闻世界》中的《微博谣言传播中的受众心理与防治对策》一文试图从网络谣言产生的新温床—微博,对其产生进行新的探索,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对于网络谣言的产生已经紧跟时代,逐渐趋于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关于网络谣言方面的专著也大量的涌现出来,其中由姜胜洪在2013年9月出版的《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一书,指出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其书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