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
30年代文学思潮
新月派的理论家。主要观点:学是天才的产
物,强调文学的贵族性.
3.
文学“要有道德描写,然后才
有力量”
朱光潜(1897-1986)
《“曲终人不见,江上 数峰青”》(1935)
艺术的最高境界: 和平静穆。
六、左翼作家与“京派”作家的论争
朱光潜、沈从文等京派文学家强调文
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
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鲁迅(1881-1936)
《白莽作〈孩儿塔〉序》,提倡战斗的力的美,对京派的 文学观予以反击。称赞白莽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 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 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三、“左联”的成立及发展
1、左联:全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鲁迅作《对于 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左联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组建的第一 个全国性文学团体。
人文主义文艺观 理论上代表人物梁实秋、朱光潜、沈 从文等,提出以人性为核心的文学评价 标准。
梁实秋
中国三十年代文学思潮
一、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革命文学阵营 1928年革命文学兴起,
《太阳》《文化批判》创刊 ,创造社“突 变”。 代表人物:蒋光慈、钱杏邨 、李初梨、 冯乃超、彭康。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 代表人物:朱光潜、梁实秋、沈从文、 林语堂等。 主要观点:反对文学为政治斗争服务, 注重文学的本体建设。
左联 的名词解释
左联的名词解释左联,即左翼联盟,是指由各种左翼政治团体、组织和个人组成的联盟。
左翼联盟是一种集思想、力量和资源于一身的政治形态,旨在实现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
虽然左联的形式和运作方式因地区和历史条件而异,但其共同点是关注社会正义和民主发展。
左联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左翼政治立场和思潮,包括社会主义者、进步主义者、工人运动、环保主义者以及反战运动等。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左联的成员可能有不同的政治目标和斗争方式,但大致都将社会公平、人权保障、环境保护和民主发展视为核心价值。
左联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平等问题紧密相关。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贫富分化、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平等成为左联成长壮大的土壤。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左联的形成和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一些国家,左联是一支重要的反对派力量,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
他们通过集会、示威、罢工等形式表达对政府政策的不满,促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权益。
左联通常会倡导经济民主化、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议题,力图改善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
在一些其他国家,左联可能扮演着执政党的角色。
他们通过选举获取政治权力,推动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加强劳工权益保护、增加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
在实际执政中,左联需要权衡社会底层群体的权益和国家发展的经济条件,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尽管左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目标,但它们共同追求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的价值观是它们的共同点。
左联的成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职业群体和年龄段,他们通过团结和互助,共同为改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而奋斗。
然而,左联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不同的左翼组织和个人可能在政治目标和斗争策略上存在分歧。
左联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做出普遍接受的议程和行动计划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左联在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博弈中也面临困难,特别是在选举和政府组织中的角逐中。
“左联”和左翼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
“左联”和左翼小说(1)对“左翼”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可作大致的了解。
其中“左联”成立(1930)之前以“太阳社”为代表的小说大都为革命的呐喊,尽了时代的责任,但思想大于艺术,有概念化通病,并受当时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
而“革命加恋爱”曾一时成为流行主题。
1931年丁玲《水》的发表,标志着对“普罗文学”的突破。
1932年瞿秋白等五人为华汉的《地泉》作序,开始批判“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
对这些文学史现象的评价,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氛围。
(2)应了解的左翼小说家有:蒋光慈、柔石、丁玲、张天翼、沙汀、吴组缃、叶紫、艾芜和萧红。
其中蒋光慈影响最大,是革命文学的元老,1925年五卅运动中就写出《少年漂泊者》,1927年又完成反映上海工人起义的《短裤党》。
其作品及时反映时代斗争与重大历史事件,强调宣传鼓动,体现“革命浪漫蒂克”文学的特点,观察与表现比较浮泛。
后期创作《咆哮的土地》反映农村革命,则转为写实,有新突破。
可将蒋光慈作为左翼作家的早期代表,不必拘泥于对其作品的细读,而应从他的创作经历透视左翼文学思潮的流变。
柔石和胡也频也属于早期左翼作家。
柔石的中篇《二月》和《为奴隶的母亲》都超离了当时概念化的风尚,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同学们阅读会有较大兴趣。
(3)后起的左翼青年作家改变了“左联”前期浮泛的写作风气,取得殷实的业绩,既显示各自的艺术个性,又共同趋向“社会剖析”的目标。
应注重把握各位青年作家小说艺术探求上的特色与贡献。
张天翼是几次率先突破左翼创作僵局的一位,抗战时期也开了国统区暴露讽刺文学的先河。
在本时期,应注重他的《包氏父子》等小说,其劲捷、豪放和夸张的风格,以及片段性速写体的短篇形式,明显区别于同时代其他讽刺型作家。
沙汀就不同于张天翼。
他最能刻写旧中国农村(主要是四川西北部)黑暗生活,有农民的幽默气质。
可以举《代理县长》等作品为析例,观察体会其小说中常有的阴暗沉闷的黑色基调,不露声色的细密凝重的笔致,以及从世态人情复杂的描写中体现的浓重的地方色彩。
左联的名词解释汇总
左联的名词解释汇总左联是指左翼团体或左翼联盟,也称为左翼联合。
在政治上,左联通常指代一系列左翼政治组织、党派和社会团体的联合。
它们共同致力于争取社会经济平等、改善劳工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化,以及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不公正。
左联通常是由不同的政治团体组成的,这些团体可能包括无党派左翼组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工会、社会运动组织等等。
左联的形成通常是为了加强左翼力量的团结和集中,以更有效地推动他们的议程和目标。
在历史上,左联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发达国家,左联常常是左翼政治力量在选举或政治斗争中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过联合,不同的左翼力量可以共同争取选举胜利,推动政策变革并实现他们的理想。
左联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政党通常将自己视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致力于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左联常常是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建立联盟和合作的一种形式。
然而,左联并非一成不变的。
左联的成员组成和目标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
在某些国家,左联可能由社会民主党、工会和其他社会运动组织组成,他们追求通过和平民主手段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劳动条件和民主化。
在另一些国家,左联可能由激进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运动组织组成,他们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除了政治联盟,左联还可以是社会运动的组织形式。
例如,在反对全球化和贫富分化的社会运动中,左联常常是不同组织和群体联合起来,共同争取更公平和可持续的世界。
这些组织可以来自不同的领域,如劳工运动、环保组织、人权团体等。
左联的出现和发展也受到一些挑战和难题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左翼力量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
他们可能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和实践层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左联内部的分歧和矛盾。
其次,左联在政治斗争中可能面临来自右翼势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和压力。
右翼势力可能试图分化和瓦解左联,以保持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
左联的名词解释名词吧
左联的名词解释名词吧左联,即左翼联盟,是指由各种左翼政治团体、社会运动和个人组织组成的联盟。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左联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定的背景,并可能对各种问题持有不同的立场。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探讨左联的含义和作用。
一、历史背景与起源左联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产物。
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兴起与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例如,在欧洲,左联起源于19世纪末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在社会不平等加剧、资本主义剥削加深的背景下,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群体开始组织起来,建立左联,以争取自身权益和社会改革。
二、组成与成员左联由各种左翼政治团体、社会运动和个人组织组成。
它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主义政党、共产主义组织、工会、环保组织、反战组织、女权运动等。
这些组成左联的成员通常拥有相似的政治观点和倡导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
虽然各成员并非完全一致,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人权而斗争。
三、理念与目标左联的理念通常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
他们关注社会经济不平等、劳工权益、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等问题,并试图通过社会运动、政治参与和舆论引导来推动变革。
左联倡导废除剥削和压迫,争取实现人民自主、平等和幸福的社会。
四、行动与影响左联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行动和社会运动来推动变革。
他们可能组织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发表宣言和政治文件,加强社区组织和网络建设,参与选举和政治斗争等。
左联在社会运动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工会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
他们试图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意识形态,争取为被剥削和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左联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也面临各种挑战。
资本主义媒体对左联持批判态度,往往将其描绘成“极端”或“过时”。
此外,不同左联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也可能限制其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问题的加剧,对社会改革的迫切需求和更广泛的左翼运动的崛起,左联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力。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一种文体,通常由上联和下联组成。
而左联和右联则是对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联和右联在对联中所扮
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明确左右对联的区分方法。
首先,左联通常出现在对联的上联位置,而右联则出现在下联位置。
这是对联的基本写法,也是人们习惯的阅读顺序。
左联和右联在对联
中呼应关系紧密,上下呼应,左右相对。
通过左联引领、右联回应的
方式,体现出对联的整体和谐。
其次,左联对应的是上联,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注意左联内容的表
达要与上联呼应,内容上要相互对应或呼应,构成完整的意境。
右联
则对应下联,内容也应与下联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意思。
左右对称,
左联和上联、右联和下联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共同表达出对联
的主题和意义。
另外,在对联的书写中,左联和右联的字数通常是相等的,这也是
对联的一个特点。
左右联字数相同,这样才能保持对联整体的平衡感
和美观性。
在写对联时要注意控制好左联和右联的字数,使其达到统
一的标准。
总的来说,左联和右联在对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左右对联之间相
互呼应、相互呈现,构成了对联的特有韵味。
在写对联时,需要注意
左联和右联的位置、内容呼应、字数平衡等方面,保持对联整体的完
美和谐。
通过合理分配左联和右联的位置和内容,才能写出一对优美、传神的对联作品。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左联,又称左悬,是汉字文化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以左方的字通过字义、字音、字形等相类似的特点连接右方的字,形成双音、双义、双形或多音、多义、多形的修辞手法。
左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尚书·洪范》中的“左贤右不肖”的形式,由古代先贤所创造和运用,并渐渐被后世文人发展和应用。
左联一般由两个词组成,左边字的音、形、义与右边字存在一定的关系,左联常常以声韵、形义或两者兼具作为连接的依据。
左联强调音韵的变化和联结的关联,通过左右字之间的连缀提炼亮相,给人以律动美、声韵美和形象美。
左联有时还会以词汇的词义、音韵等特征进行趣味性、幽默性的组合,使作品更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左联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传播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方式。
左联通过对字义、字音、字形等的巧妙连缀,对文化的范畴和内涵进行拓展和揭示,增加了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左联的修辞手法独特,富于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并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们熟悉和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
左联的运用较多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书法练习、诗文构思等方面。
在书法创作中,左联常常用于配合题字或作为附注,可以起到衬托意境、凸显主题、增加装饰的作用。
在诗文构思中,左联可以促进联想和启发,引发创作灵感。
在文学作品中,左联可作为诗句、标题或代表作品主题等,起到点题的作用,带给读者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然而,左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并不是任意的组词,而是需要考虑到字义、字音、字形相类似、相配合的原则。
好的左联需要具备双方词汇的有机联系,避免出现牵强强凑、无理连接的情况。
同时,左联的运用也要各具特色,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模式,灵活运用,注重创意和独特性。
总之,左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美,丰富了汉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左联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积极运用和发扬光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的美妙。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组织。
一九三0年三月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冯乃超,夏衍,阿英,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的文化”国剿”,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起过很大的作用,标志着革命文学的新阶段。
同时,“左联”在创办刊物,培养新人,提倡文艺大众化,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艺术流派作斗争方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九三六年三月,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解放。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圣陶等12人,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倾向于现实主义。
创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1932结束,文学研究会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月社:1921年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原始一个文化社交团体,主要为旅英美留学生,不久形成一个团体。
他们提出新诗格律化,追求新诗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提倡新诗的格律化。
在思想上受外来文化影响,倾向于自由主义。
促进了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
代表刊物《诗镌》。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自我表现,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
创造社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湖畔诗社: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西子湖畔,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以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美和爱而著称,其中汪静之的成就最大。
出版是个合集有《湖畔》等象征诗派:二十年代初期,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先后写了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白话诗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一流派追求诗意的朦胧,追求艺术手法的奇特。
对联怎么分左右贴
对联怎么分左右贴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艺术,它是由两句相对呼应、字数相等的诗句组成的。
对联的安排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将对联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联和右联各占一部分。
那么,如何分左右贴对联呢?下面是一些关于对联如何分左右贴的指南。
一、字数上的搭配在分左右贴对联时,第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字数上的搭配。
左联和右联的字数要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现代对联创作中,一般以四个字为一联,即左联和右联各四个字。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六个字一联或者其他字数相等的方式进行左右贴。
二、意义上的呼应除了字数上的搭配,左联和右联的意义也需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对联艺术的完美呈现。
左联和右联的内容要相呼应,符合逻辑,有联系,形成一种思想的统一。
例如,左联为“春风拂面人如画”,右联可以为“月光洒地花自香”。
左联描述春风拂面的美景,右联则以月光洒地添香为景,形成了画面的连贯性。
三、平仄的协调对联的平仄是指古诗中字的声调抑扬顿挫。
在分左右贴对联时,左联和右联的平仄要协调一致,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的和谐。
平仄主要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不同的平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音调变化。
在分左右贴对联时,应当注意左联和右联的平仄结构相似,保持韵律的一致性。
四、诗意的美观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要体现平仄和意义的呼应,还要追求诗意的美观。
分左右贴的对联,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排列上均应美观大方。
字形的美观要求每个字的笔画要工整,没有随意潦草的痕迹。
排列的美观要求左联和右联之间的间距要适当,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五、配合传统习俗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许多传统习俗有关。
在分左右贴对联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传统习俗进行配合。
例如,过年时贴春联,左联可以写一些喜庆、祝福的话语,右联可以写关于家庭团聚、欢乐的内容;结婚时贴喜联,左联可以写新郎的贺词,右联可以写新娘的祝福,以此表达祝福新婚生活幸福美满的心意。
左联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
左联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摘要:一、引言二、左联的成立背景及其意义三、左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四、左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五、左联的局限性及其反思六、结论正文:二、左联的成立背景及其意义左联的成立背景,正值国内政治动荡、社会风气败坏之际。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群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作家,希望通过成立左联,将文学创作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发挥文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左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左联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他们都是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都是左联时期的佳作,体现了左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
四、左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左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左联提倡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强调文学为工农大众服务,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其次,左联时期的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传播进步思想,启发民众觉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左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为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左联的局限性及其反思虽然左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左联过分强调政治挂帅,导致文学创作过于意识形态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的艺术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左联的反思也愈发理性,认识到左联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六、结论总之,左联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团体,其成立背景、代表人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局限性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左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机构,许多成员如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等人本身就是革命家,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斗争。
因此,“左联”成立以后,便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
但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左联”仍然顽强战斗,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办刊物,繁荣文学创作“左联”成立以后,先后创办了一批刊物,如《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还改组或接办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
这些期刊杂志吸引了一大批新老作家,形成了一支以左翼作家为核心的革命文艺大军,出现了文艺创作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鲁迅后期的杂文、历史小说《故事新编》,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蒋光赤的《咆哮了的土地》,夏衍、田汉、洪深的戏剧,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收获。
在鲁迅的关怀爱护下,叶紫、沙汀、艾芜、丁玲、张天翼、周立波、萧军、萧红等一批青年作家成长起来,写了大量引人注目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实绩。
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据统计,“左联”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书籍约有700种,占1919年至1949年全国翻译总量的40%。
除翻译了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苏联一批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外,辛克莱的《屠场》、雷马克的《西线无故事》、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小林多喜二的《蟹船王》等其他国家进步作家的作品也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来。
对联怎么分左右贴
对联怎么分左右贴引言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文人雅士们喜爱的书法艺术形式。
对联以其简洁、凝练的特点,在中国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对联的分左右贴却是一个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对联怎么分左右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左右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分为左联和右联,左联位于对联的上方,右联位于对联的下方。
左联和右联构成了完整的意境,通过对仗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分左右贴的过程中,要注意左右联的平衡和谐,使得整个对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分左右贴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对联分左右贴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选取合适的词语:对联的左联和右联需要互相呼应,因此需要选取意义相近、音韵和谐的词语。
可以根据对联的主题和情感进行选择。
2.确定对联的字数:对联的字数一般要求相等,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左联和右联的字数。
在分左右贴之前,要确保左右联的字数相等,以保持对联的平衡。
3.确定对联的格律要求: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格律要求,如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在分左右贴之前,要先确定对联的格律要求,以保证对联的规范和美感。
分左右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是进行对联分左右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对联的横排方式:将左联和右联依次横排,左联在上方,右联在下方。
要注意左联和右联的行数应相等,字数应相等,以保持整个对联的平衡。
2.调整字间距:对于过长或过短的字词,可以适当调整字间距,以保持对联的美观。
字间距的调整要注意不要过大或过小,要与其他字词相互搭配,使得整个对联看起来舒适、和谐。
3.注重对仗:对联的左联和右联需要互相呼应,因此要注重对仗。
对仗包括平仗、仄仗、押韵等,通过对仗的方式强调对联的对称性和美感。
4.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对于左联和右联,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选用的词语要符合对联的主题和情感,并且要注重字音的韵律和谐。
5.注意对联的整体效果:在分左右贴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个对联的整体效果。
通过调整字数、词语的选择和排列顺序等来实现对联整体的平衡和谐。
“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
“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一、本文概述“左联”文学,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组织。
它成立于1930年,旨在推动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广大文学工作者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左联”文学的组织结构、文学理念、创作实践及其在当时的传播方式和影响,从而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回顾“左联”文学成立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接着,将详细介绍“左联”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包括其领导机构、成员构成以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等。
在文学理念方面,本文将阐述“左联”如何坚持无产阶级文学的方向,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阶级属性。
在创作实践上,本文将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展示“左联”作家如何在创作中贯彻其文学理念,推动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本文还将关注“左联”文学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包括其如何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将文学作品传播给更广大的读者。
还将分析“左联”文学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包括其对其他文学流派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左联”文学的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能够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也希望通过对“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的分析,为当今的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左联”文学的组织架构“左联”文学的组织架构严谨而富有活力,它以文学创作为核心,集结了一支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家队伍。
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领导机构。
左联的最高领导机构是执行委员会,由鲁迅、茅盾、冯雪峰等人组成。
他们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是左联文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执行委员会负责制定左联的文学方针、政策,以及组织、协调各项文学活动。
其次是文学创作部门。
左联设有专门的文学创作部门,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个创作小组。
左联的历史功绩及其不足
左联的历史功绩及其不足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五四人的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本时期继续得到发扬,但最主要的是左翼文学运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此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和传播者,它既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战斗传统,又使得在处理文学与阶级、政治的关系上更多地受到那个时代特定环境的影响。
为此,认真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是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历史功绩:①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北平、广州、上海等地相继成立的左联分盟和左联小组,各自出版、编辑了各种进步文艺刊物。
左联还领导开展了左翼戏剧运动,成立了中国诗歌会等。
左翼文学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大肆围剿左翼文学时,左联扩大了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团结,争取和利用中间色彩的报刊、书店、文化机物,扩大了活动天地和影响,为左翼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爱国文艺工作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②左联为新文学的发展提倡了理论、思想上的指导。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展了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如与新月派的论战,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等。
左联通过大量译介马克思主义和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文艺思想论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上的指导。
③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在创作方面,左联也获得了出色成就,这主要体现在左联中后期。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杂感、茅盾的《子夜》和一些短篇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收获。
此期左翼作家在新文学创作的新题材、新主题、新人物、新精神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产生了不少优秀之作,构成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繁荣局面的重要方面。
④左联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文学作者。
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经常组织他们进行文学活动,指导他们学习理论和进行创作,由此培育了一代青年作家,如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
左联的成功600字作文
左联的成功
年级:六年级字数:600字体裁:记叙文
左联一成立,立即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破坏和镇压,如取缔“左联”组织,通缉左联盟员,颁布各种法令条例,封闭书店,查禁刊物和书籍,检查稿件,拘捕刑讯,秘密杀戮革命文艺工作者等。
人们习惯称为“左联五烈士”的李伟森(李求实,左翼文化工作者,不是左联成员)、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就是1931年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
但左联仍顽强战斗,除上海总盟外,还先后建立了北平左联(又称北方左联)、东京分盟、天津支部,以及保定小组、广州小组、南京小组、武汉小组等地区组织。
参加左联的成员,也不限于文化工作者,还扩大到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盟员总数达数百人。
左联与国际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建立了联系,1930年11月,左联派萧三作为代表参加在苏联哈尔科夫召开的第二次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成为它的一个支部——中国支部。
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
反映在创作中,不少作品内容上染有较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意识。
有些作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对此,鲁迅曾进行过中肯而切实的批评。
左联在国民党政府残酷压迫下顽
强战斗了6个年头,粉碎了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军事上的反“围剿”斗争。
左联培养了一支坚强的革命文艺大军,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建国以后的人民文艺事业准备了一批骨干人才。
左联为建设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6年初,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行解散。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总结30年代文学类:名词解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
简称“左联”。
时间:1930年主要成员:鲁迅、茅盾、周扬、胡风、夏衍、张天翼。
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宗旨:提倡和发展普罗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
活动:办刊、出版与论争、推进大众语、与国际联系。
刊物:《北斗》《萌芽》《十字街头》《文艺群众》影响: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名称: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抗战文坛上活跃的一支文艺劲旅,组织社团,编辑刊物,研究理论,从事创作,参加抗日文艺运动,人们把这个松散的文学群落称为东北作家群。
时间:1931主要成员:萧军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舒群李辉英主张:倾向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强烈浓厚忧患意识和悲剧性风格:艺术审美上表现出一种雄健、粗犷、悲壮美学风格。
贡献: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主题第一次集中醒目标示在制作上刊物:《光明》《战地》影响:东北作家群出现,标志中国新闻学全面的自觉的抗战文学色彩历史阶段转折开始。
30年代小说类:名称:新感觉派名词解释: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海派时间:主要成员: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主张:新感觉主义特征: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在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人的非理性、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刊物:《现代》《新文艺》《无轨列车》影响:是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它不但促进了现代主义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名称:京派1第 1 页共8 页名词解释: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时间:1930年前后代表人:沈从文主要成员: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主张: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丑陋;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五四文学改造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的价值尺度,严肃的表现着“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的主题,并试图以此去探索“中国应当如何从新另造”,从而表现出了与社会剖析派不同的文化诉求;在审美趣味上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
农村家神对联大全
农村家神对联大全农村家神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农村生活为题材,通过对联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对家庭、农业和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农村家神对联,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1. 门神对联。
门神对联是农村家神对联中的一种,它通常贴在家门口,用来祈求家人平安、福寿。
比如:左联,五谷丰登福满堂。
右联,门迎喜气福绵绵。
这对联表达了对家人幸福安康、生活富裕的美好祝愿。
2. 地藏王菩萨对联。
地藏王菩萨是农村民间信仰中的护家神祇,人们常常在家中供奉地藏王菩萨,用对联来祈求家庭平安、子女健康。
比如:左联,家庭平安福无量。
右联,子孙健康福永长。
这对联表达了对家庭和子孙的祝福和保佑。
3. 财神对联。
财神对联通常用来祈求家庭财运亨通、生意兴隆。
比如:左联,财源广进福满门。
右联,生意兴隆福连连。
这对联表达了对家庭财富和事业的美好祝愿。
4. 岳飞将军对联。
岳飞将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抗金名将,他被农村人民奉为护家神祇,人们常常在家中供奉岳飞将军,用对联来祈求家庭安宁、国家富强。
比如:左联,家国安宁福无量。
右联,子孙兴旺福永长。
这对联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祝福和保佑。
5. 周公将军对联。
周公将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贤明将领,他被农村人民奉为护家神祇,人们常常在家中供奉周公将军,用对联来祈求家庭和睦、子孙平安。
比如:左联,家庭和睦福满堂。
右联,子孙平安福绵绵。
这对联表达了对家庭和子孙的祝福和保佑。
农村家神对联,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家神对联,祈求家庭幸福、国家安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联”概况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3)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设立了国际文化研究会,积极输入苏联左翼作家和西方进步作家的作品。
如高尔基《母亲》,法捷耶夫《毁灭》,绥拉菲摩维支《铁流》,肖霍洛夫《被开垦的处女地》和辛克莱《屠场》,雷马克《西线无战事》等。
(4)推进文艺的大众化。
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并将“文学的大众化”作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1932年7月,发表讨论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如何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以克服五四新文学中所存在的脱离大众的“欧化”倾向等问题。
鲁迅主张用“拿来主义”将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统一。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在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
本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对现代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意义。
(5)提倡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左联始终标举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但对现实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却有一个过程,直到1932.11.周扬在介绍苏联清算“拉普”错误的情况后,才准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发展运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
“左联”五烈士:殷夫(徐湘庭)、柔石、冯铿(岭梅)、胡也频(崇轩)、李伟森。
其他烈士:洪灵菲、应修人、潘漠华等。
左联的功过功:聚合起一批进步作家,对推动革命文学深入发展有利;创办许多刊物,培养了一批作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大众化;过:受左倾路线影响,将文学团体办成了“赤色第二党”,导致许多优秀作家遇害的严重后果;宗派主义,对外采取关门主义,扩大打击面,伤害了许多人,如错误批判鲁迅,开除郁达夫,攻击巴金、老舍的创作等;创作上教条主义,用哲学方法演绎文学创作。
3、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1)后期创造社:大革命失败后,原创造社的元老中,郭沫若遭通缉不能公开活动,1928年初东渡日本;成仿吾由日本赴法国;郁达夫声明脱离创造社;田汉忙于南国社话剧活动;郑伯奇、穆木天、张资平、王独清均各有所忙。
于是创造社吸收了阳翰笙、李一氓(中共安排)、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傅克兴、叶灵风、潘汉年等新成员。
新成员的加入标志着后期创造社历史的开始。
创造社新成员大多无文学活动经历,亦不了解文坛现状和“五四”新文学的来龙去脉。
他们热情、激进、盲目、空想,四面出击,树敌过多。
一方面积极倡导普罗文学,另一方面批判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掀起革命文学论争,搅动了文坛的风浪。
1929年创造社的出版部被查封;1930年左联成立后,后期创造社的活动便告结束了。
(2)太阳社酝酿于武汉,正式出现于1928年初。
主要成员有蒋光慈、洪灵菲、钱杏村、杨村人、戴平万、孟超、任钧、王一榴等。
太阳社成员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绝大多数人都从事过革命实际工作。
他们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并都有创作发
表和出版。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他们和创造社(后期)联合行动,错误地将鲁迅等作为主攻目标,表现很“左”,钱杏邨(阿英)说“鲁迅的出路只有坟墓,阿Q时代已经死去”。
太阳社主要刊物有《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等。
4、“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评价“无产阶级文学”口号于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口号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五四新文学的继续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学”口号的提出者、倡导者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成员,成仿吾、郭沫若、李初梨、朱镜我、冯乃超等。
如何评价“无产阶级文学”口号?(1)大方向是对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理论和创作都有所收获,扩大了马克思文论在国内的的影响。
(2)受极左路线影响,创作上主题先行、图解政治,有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没有坚持文艺上的统一战线,打击排斥同盟者,扩大打击面。
5、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双方:太阳社、创造社为一方,鲁迅、茅盾为另一方。
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2)文学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3)对待同盟军问题;(4)对待文学遗产问题; 6、与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争 1928-1930年,与后期“新月派”代表人物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的论争; 1931-1933年,与中庸主义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932-1935年,与“幽默闲适”的“论语派”代表人物林语堂、周作人的论争;“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1931年底,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认为“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
为此,他一方面反对来自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极端反动主义者”;另一方面也反对左翼文学的“争进的社会主义者”,自称是“自由人”。
胡秋原的“自由人”立场对自由的小资产阶级作家有一定的影响。
瞿秋白指出,胡秋原的目的是“要文学脱离无产阶级而自由,脱离广大的群众而自由。
”鲁迅批评他们是“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
苏汶自称是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论战中出面为胡秋原辩解,于是左翼文学界展开了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判,斗争延续到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