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介绍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深受传统观念和家族利益影响的制度。
这份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婚姻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相关俗。
婚姻的目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家族连续和延续血脉。
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个人需求的满足。
配偶的选择和安排在中国古代,一般是通过媒人或家族之间的联姻来选择配偶。
这种安排往往是基于家族的地位、财富、血统和其他社会因素而进行的。
个人的意愿和偏好在选择中通常是次要考虑因素。
婚礼仪式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在不同的地区和朝代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订婚:双方家族正式达成婚姻协议,通常会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
2. 迎亲:新郎一方组织成队的人马前往新娘家,将新娘接回新郎家。
3. 酒宴:举行婚礼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
4. 洞房:新娘和新郎进入洞房共度婚姻之夜。
婚姻责任和角色中国古代婚姻中,丈夫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负责赚钱养家、管理家庭和继承家族产业。
而妻子则主要负责管理家务和照顾子女。
男女在婚姻中的角色分工相对固定,男性为主导。
婚姻的终止在中国古代,婚姻的终止相对困难,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
离婚往往需要特殊的情况或者家族同意才能实现。
而丈夫有相对更大的权力来决定婚姻的继续或结束。
结论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受到传统观念和家族利益影响的制度。
这份文档提供了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介绍,包括配偶选择和安排、婚礼仪式、婚姻责任和角色以及婚姻的终止。
了解古代婚姻制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定,包括婚姻的形式、婚姻的意义、婚姻的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古代婚姻的形式古代中国的婚姻形式主要包括嫁与娶两种,其中嫁指女子嫁入男方家庭,娶则是男子娶妻成家。
嫁与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安排和各种正式的仪式。
以嫁为例,一般来说,女子要通过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的协商决定婚事,然后进行彩礼的交换,最后在举行婚礼后女子嫁入男方家庭。
这一过程注重礼仪的规定和遵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尊重和礼让。
二、婚姻的意义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手段。
婚姻的意义在于延续家族血脉、繁衍后代、巩固家族地位和维护家族荣誉。
古代中国注重血脉传承,男子需要继承家业并生育后代,女子则承担传宗接代的重任。
因此,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婚姻是家族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婚姻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姻礼仪复杂而庄重,分为订婚和婚礼两个阶段。
订婚是正式确定婚姻关系,并签订婚约的过程。
而婚礼则是婚姻正式举行的仪式,通常包括迎亲、祭拜祖先、交换婚礼以及新娘进入新家等环节。
在婚礼中,男方家庭需要准备鞭炮、红布、花轿等水火不容的祥瑞物品,以示对新娘的敬重和欢迎。
而女方家庭则准备嫁妆和其他婚礼必备品,以示对新娘的祝福和送别。
四、古代婚姻的限制与责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有一些限制,例如同姓者不得通婚,堂兄弟堂姐妹之间也禁止成婚等。
这些限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宗族规模和族谱传承的重视。
此外,古代婚姻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男方需要承担维持家族生计和保护妻子的责任,而女方则需要尊重丈夫的地位和履行母妇之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形式、意义、礼仪、限制和责任等方面都具备其独特的特点。
婚姻作为家族延续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古代婚姻的影响和痕迹仍然深深地根植在中国的文化中。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概述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概述中国的婚姻制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古代,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仅是私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婚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文化、地区和历史背景的不同给婚姻制度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进行概述。
一、婚姻的目的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家族的大事,是一种传承家族血脉、延续后代、维系家族尊严和保障家族利益的重要方式。
男女双方的婚姻亦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快乐,更多的是在社会规范下婚姻的稳定、和睦与繁荣。
二、起婚、娶妻和婚礼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婚姻形式可以追溯到夏代,这时期的婚配已有宗族的考虑,夫妇关系的确定以卜筮为依据。
周代是中国婚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周朝的婚姻制度体现着礼制的特点。
婚姻形式包括“聘”和“迎”,聘是指男家向女家给予财物,迎是指女家派人去接新娘回家。
同时,周代的婚礼采取的也是奠安、订盟、拜天、迎亲、送嫁等步骤来宣布新婚夫妇的关系。
到了唐朝时期,婚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唐制规定,男子年满二十和女子年满十五方可婚配;娶妻要缴纳“聘礼”;迎娶时家中要办婚礼,新娘要穿嫁衣,必须按规矩行事。
三、夫妻关系与家庭地位在古代中国,男人是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对家族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在婚姻中,男人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但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是完全没有保障的。
古代婚姻制度中,夫妻关系是以“三从四德”为基本准则的。
三从指的是“妻从夫,妻从岳,夫妻从孝”;四德则是“德、言、容、功”。
这些原则的遵守被视为夫妻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四、男女婚配以及婚姻关系的解除在古代中国,婚姻配偶的选择通常都是家长主导。
在“红娘”、“中人”、“赏善使”的帮助下,男女双方进行婚姻交涉并最终达成婚姻协定。
假如婚姻关系不能继续,也就是出现夫妻感情不和、家族矛盾或其他原因的时候,古人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
总之,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中古代婚礼的实质
中国文化概论中古代婚礼的实质
中国古代婚姻的条件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
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有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和买卖婚姻,婚姻是男女双方家族的事情,婚姻的成立和解除由家长决定;在这种男子为中心的宗亲制度下,夫妻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夫权至上,“夫者倡,妇者随”,女性附属于男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婚姻和家庭是家族伦常关系的载体,所以在其中充满的伦理和道德的约束,而这造就了相对稳定的婚姻关系,女子要从一而终的要求培养了爱情的专一和忠诚的传统,家长制的控制使两性关系归于单纯,扼制了婚姻道德的沦丧。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对社会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这个时期,拥有丰富资源和强大势力的男性通常会与多个女性结婚并拥有婚内婚外的性伴侣。
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寨妻制,也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古代婚姻制度逐渐由寨妻制演变为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意味着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女人只能嫁一个丈夫。
这种制度的确立主要归功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推动。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和谐和秩序,它认为只有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的婚姻制度才能实现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包办婚姻。
在中国古代,婚姻并非由个人自由选择,而是家族的决定。
父母或长辈通常会负责为子女安排婚姻,以确保家族的利益和传承。
这种包办婚姻有时会导致婚姻中的不和谐和矛盾,但也有利于家族的维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另一个特点是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性被认为是家族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而女性则被要求服从于男性的权威和地位。
因此,男人拥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而女人则要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
这一特点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婚姻制度的稳定和和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一个稳定的婚姻制度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秩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婚姻制度对于社会的等级和地位也有重要影响。
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等级和地位秩序,但也可能导致女性受到歧视和压迫。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识到婚姻制度应该是平等和尊重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其特点包括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村落婚姻、宗族婚姻和阴阳家族婚姻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婚姻在古代社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感情结合,更是家族之间的联姻,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子孙后代的延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的各个方面。
一、婚姻的目的与意义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非常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婚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情感联结,更是家族之间的联姻,是为了确保家族的繁衍后代和继承家业。
因此,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幸福,更是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在古代,婚姻也被视为社会地位提升的一种方式。
通过婚姻,人们可以攀附上层社会,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声望。
尤其是贵族家庭,常常通过联姻来巩固财富和权力的地位。
二、古代的婚姻仪式和习俗中国古代的婚姻仪式和习俗非常繁琐而庄重。
婚姻仪式通常分为聘礼和婚礼两个环节。
聘礼是指男方向女方家庭送礼物,以示诚意和对女方家庭的尊敬。
聘礼通常包括金银珠宝、嫁妆和文房四宝等,数量和价值都很重要。
这些礼物代表了男方对女方的承诺和家庭负责的态度。
婚礼是整个婚姻仪式的核心环节。
婚礼通常在女方家庭举行,包括拜堂、交换婚誓、敬酒和抛绣球等环节。
这些环节中,拜堂是最重要的一环,代表了双方家庭的联姻。
拜堂之后,新郎新娘交换婚誓,表示对对方的承诺和忠诚。
除了聘礼和婚礼,古代婚姻中还有许多其他习俗。
比如,在婚礼过程中,新娘通常需要经历三朝九拜等环节,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敬和感谢。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婚车游街、喜宴以及丰富多彩的婚庆活动。
三、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婚姻两种形式。
包办婚姻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婚姻形式。
在这种婚姻制度下,父母和媒人起到了决定婚事的关键角色。
他们会根据家族门第、财富和地位等因素,为子女安排合适的对象。
婚姻的双方往往在婚前并不相识,他们需要通过相亲和媒人的介绍来了解彼此,最终决定是否成婚。
自由恋爱婚姻在古代相对较少,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概述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概述首先,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血缘意识和封建礼教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世族之间的婚姻关系不仅是家庭利益的考虑,更是涉及到两个家族、两个势力的关系。
因此,婚姻往往被看作是朝廷政策的一部分,君主会通过政治联姻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贵族们通常掌握着统治权利,他们通过亲戚间的婚姻来维护家族利益,同时也会利用这种关系来建立和拓展他们的权势。
其次,古代中国的婚姻往往遵循严格的礼仪程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婚姻也不例外,整个婚礼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步骤。
婚礼通常从纳彩开始,即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族送上彩礼作为表示。
接着是过堂、过门、启发和拜堂等环节,最后是合卺和拜天地。
整个婚礼充斥着许多细致入微的礼仪,旨在彰显双方家族的地位和尊严。
同时,婚礼中还有着许多象征意义的习俗,如喜酒、喜糖、送嫁妆等,这些都是希望新婚夫妇能够幸福美满。
另外,婚姻在古代中国的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国古代的男性来说,继承家族血脉,传承家族产业是他们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之一、因此,在选择伴侣时,贵族们往往更加重视对方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美貌或个性。
有时候,父母甚至可以代替子女做出婚姻决策,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家世、品德等,并交换相关信息,以确保该联姻符合双方的利益和追求。
此外,在婚姻制度中女性常常承担着较弱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地位通常被限制在家庭和家族之内。
女性常常被看做是子孙后代的重要媒介,她们负责传宗接代。
而对于女性本身来说,除了尽忠职守,孝顺丈夫和家族外,她们的社会角色也相对较小。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封建礼教和家族观念的影响,个人的意愿和选择受到了局限。
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一段个人感情的维系,更是多方利益的论衡。
不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婚姻制度不仅带来了种种的阻碍,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传承和进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婚姻在古代中国被看作是神圣而庄重的事情,涉及到家庭、家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婚姻的发展演变、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古代婚姻的发展演变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经历了由“配天合地”的神话时代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时代,人们往往倾向于天地崇拜,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神圣的仪式,通过祭祀等方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恩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婚姻逐渐从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转变为社会的一项法律制度。
婚姻制度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密不可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社会的建立,不同朝代对婚姻制度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二、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1. 包办婚姻: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通过家族的撮合和社会的安排,男女双方的婚姻往往是由长辈、媒婆等代为安排和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由选择。
这种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族观念和父权制度。
2. 门当户对:在古代中国,门当户对是婚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门指的是家庭的门第,而户指的是家族的世系。
根据这一原则,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家庭背景等要相当,以保证婚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3. 多妻制:中国古代存在着一夫多妻制度,男性可以拥有多个妻子。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贵族和地主阶级常常有三妻四妾的情况。
这种多妻制度既反映了男权社会的特点,也与中国古代家族观念有关。
三、婚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一方面,中国的婚姻观念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这对于当今社会建立健全的家庭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婚姻制度的单一和门当户对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婚姻的平等和自主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方面。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联姻,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在古代中国,婚姻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家族事务,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本文将从婚姻的形式、婚姻的目的和婚姻的仪式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
一、婚姻的形式在古代中国,婚姻形式有着许多种类。
最常见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
这种婚姻通常是由父母代为在两个家族之间商议,往往存在一定的利益驱动,比如维护家族的声誉、巩固家族财富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婚姻形式是通过个人自由选择,例如相亲、自由婚姻等。
二、婚姻的目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更是为了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
古代婚姻观念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生育后代,继承祖先的血脉,并保持家族繁荣。
因此,选择配偶时,除了要考虑双方的性格、才华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外,还要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家族地位,以确保后代能够维护家族的声誉和传统。
三、婚姻的仪式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过程。
首先是聘礼,这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供的礼物,以示诚意和尊重。
聘礼通常包括金银珠宝、丝绸等豪华的礼物。
随后是定亲,男方家族和女方家族正式商定婚姻事宜,并确定婚期。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婚礼服饰,如红色的喜袍和盖头等。
婚礼上,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妇幸福和家庭和睦。
四、婚姻的传统价值观古代中国婚姻有着浓厚的传统价值观。
首先是男尊女卑的观念,男性在婚姻中拥有主导地位,女性则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角色。
其次是家族利益至上的观念,婚姻的选择通常考虑家族的声誉和利益,而非个人感情。
再次是严守婚姻忠诚的原则,古代中国重视婚姻的稳定和长久性,对于夫妻双方的忠诚非常看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婚姻观念和制度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的婚姻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选择,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古代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的婚姻制度,是指古代社会中对于结婚、婚姻关系的规范和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由各个国家、民族不断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地区和社会群体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婚姻习俗和制度。
下面将以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为例,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代,当时已经有了固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
在古代中国,婚姻一般是由父母和媒人进行安排和筹办的,双方的父母或媒人通过亲戚、朋友等渠道进行媒妁之言,如果双方家庭认可,便进行婚姻的协商和筹备。
在古代中国,男女结婚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礼节。
首先是婚约的过程,即男方家长亲自到女方家中提亲,女方家长则要评估男方的门当户对、家庭背景和操行。
如果双方家庭达成一致,便会达成婚约。
在婚礼前,还有过“问名”之礼,即男方的父母亲自到女方家中探听女方的姓名、生辰等信息,这是为了确定女方是否对男方家庭有利。
古代中国的婚礼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纳采”,在这个阶段,男方要派人将媒人带到女方家中,进行正式的媒妁之言,确定婚约。
第二阶段则是“纳聘”,男方要准备嫁妆、礼品和聘金等,送到女方家中,女方家庭则要准备回礼。
最后一个阶段是“迎亲”,即男方要带着聘礼和迎亲队伍亲自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整个过程十分隆重庄重。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还存在着“嫁娶之死”的习俗。
这是一种特殊的婚姻习俗,当女方家庭出现重大的差池或男方家庭出现不端之事时,女方可以选择不嫁,且当事人可自由解除婚约。
古代的婚姻制度主要是以男尊女卑的原则为基础,男方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于女方,女方在婚后要侍奉丈夫、尊重婆家的家庭成员,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总而言之,古代的婚姻制度具有约束力强、由父母和媒人进行安排和协商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观念逐渐兴起,婚姻的自由度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正文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正文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社会制度,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一直秉承着"嫁娶从命"的观念,婚姻是一种家族的联姻关系,因此父母的决定在婚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制度中,男女在婚配对象的选择上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他们往往只能接受家庭的安排和安排,因此"包办婚姻"成为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一大特点。
在婚姻决定之前,双方的家庭都要进行一定的"门当户对"的匹配,家族地位和财富状况是衡量婚姻的重要标准。
家族的荣耀和利益在婚姻中往往比个人意愿更加重要。
此外,人们还会考虑双方的年龄和相貌等因素来决定婚姻的适宜性。
男方的家庭对于女方的经济状况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要求女方提供嫁妆作为聘礼,这包括金银珠宝、土地、房屋等财物。
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这些财物与她的经济地位紧密相连。
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婚配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家庭和社会都会参与其中。
婚姻仪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也是家族的延续。
在婚礼中,男方家庭要准备婚车、彩帐等,女方家庭则要准备新衣和彩礼等。
婚姻仪式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习俗,例如拜堂、倒茶和过门等等。
除了婚姻仪式之外,古代婚姻制度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婚姻规范和责任。
男方在婚后要负责赡养妻子和子女,并保证家庭的经济支出。
此外,男方还有权力做出家庭的决策,包括财产分配、子女教育等。
而女方则要履行贤良淑德的妇女角色,顺从于丈夫和家庭的安排。
在中国古代,婚姻是一种家族的联姻关系,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牵涉到家族的利益和荣耀。
因此,古代婚姻制度非常注重血缘关系和家族传承的延续。
儿子作为家族延续的重要人物,男方家庭通常会极力争取儿子的长子继承权,女方要尽快生育子女来继承家族的血脉。
此外,中国婚姻制度还强调世系的延续,男方要确保传宗接代,女方要侍奉岳家在婚后生活。
中国历代婚姻家庭制度_规章制度_
中国历代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是指被一定社会所公认并被人民普遍遵循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统体系。
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制度的共性。
由战国起,经秦汉至唐,中国封建社会由发端而至鼎盛。
婚姻家庭制度作为封建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和巩固。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君为臣纲”相提并论,成为封建社会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最高准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强迫婚姻,家长权、父权和夫权三位一体、男尊女卑、有严格宗法等级制度的家礼,宗祧、爵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专权离婚,构成了中国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主要内容。
(1)婚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以聘娶婚为方式的包办强迫婚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婚姻当事人自身婚姻须听凭家长、父母做主,家长、父母对子女婚姻拥有不可争辩的主婚权和支配权,婚姻的成立则须通过媒人从中中介。
秦律、汉律、唐律等一切封建法律都确认这种婚姻制度的合法性。
唐律规定,卑幼①不依家长私自婚娶的,要罚受杖一百,同时对主婚人也要依律科刑,甚至连媒妁也会受到追究。
由此可足见婚姻包办强迫的专制程度。
聘娶婚既然是一种根据父母的意志,通过媒妁致币帛通问,以合二姓之好的一种婚姻成立方式,所以,资财也就成了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
唐律就规定,结婚须实行“以聘财为信”的送财礼制度,从而使结婚成为买卖交换的一种形式。
唐律甚至还规定,即使没有正式签订婚约,但只要接受了聘礼,“聘则为妻”,婚姻关系就应当得到确认,与签订婚书一样具有婚约的性质。
公平地说,包办强迫婚姻在秦汉至唐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还尚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术的独尊地位被冲垮,又由于这是一个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婚嫁相对两汉来说要显得自由些,男女青年在择偶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据《晋书·王濬传》载,平吴名将王濬年轻时任河东郡从事。
州刺史徐邈的女儿有才能,“择夫未嫁”,徐邈就将手下佐吏召集议事,让女儿在帘内暗暗挑选,徐女看中了王濬,告诉了一旁的母亲,徐邈遂将女儿嫁给了这个小吏。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受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男女角色、婚姻形式、婚姻仪式以及婚姻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男女角色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男性和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男性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负责养家糊口和延续家族血脉。
女性则被社会期望为家庭添福增丁,传宗接代。
另外,男性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思想较为普遍。
二、婚姻形式1. 包办婚姻: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代为安排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更加普遍。
父母会找到合适的家庭,通过红娘等中介人物进行联络、协商,最终达成婚姻协议。
2. 自由婚姻:一些贵族家庭或士人家庭的子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选择配偶,主要基于双方的喜好、品德和家庭背景等因素。
这种婚姻形式相对较为少见,更多的是影响了较高社会阶层。
三、婚姻仪式婚姻仪式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彰显婚姻合法性和家族荣誉的重要方式。
婚姻仪式包括聘礼、婚宴和过门三个环节。
1. 聘礼:男方需向女方家庭送聘礼,包括金银珠宝和其他财物,以示诚意和家庭的经济实力。
2. 婚宴:在中国古代,婚宴是婚礼的重要环节,宴席规模和排场可根据两家的社会地位和财力水平而有所不同。
3. 过门:新娘离开娘家,跟随新郎转入新家,称为“过门”。
婚礼当天,会有丰富的仪式和祭拜活动来迎接新娘入门。
四、婚姻的影响婚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家族延续:男性的婚姻责任是传宗接代,继承父亲的家业和族谱,确保家族的延续。
2. 社会地位:婚姻对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婚姻可以加入更高社会阶层,提升自身社会地位。
3. 家族关系:婚姻不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更是家族之间的联姻,可以加强家族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4. 妇女地位: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婚后,女性的身份基本上就是丈夫的妻子、子女的母亲,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
第十一讲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
婚 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 姻 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
兄长收娶其弟媳。
传 九、交换婚 统
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
婚 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 姻 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
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传 十、入赘婚 统
入赘婚在中国这样一个夫权社会,是很另类的
婚 姻
一种婚姻形式,其特点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俗
称倒插门。儿女生下来,还要姓女方家的姓。
传 十一、童养婚 统
童养婚是中国颇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婚俗。它是
婚 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人家的童女为养女,等到儿 姻 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们完婚成亲,俗称圆
婚 即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姻
传 一、聘娶婚 统
聘娶婚,是指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
婚 因聘礼而出嫁。它是中国婚姻形式中最广泛、最持 姻 久、最正宗的婚配。
“非受币,不交不亲。” ——《礼记.曲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传 二、政治联婚 统
政治联姻,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缘关系来调
婚 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势力。 姻 (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
不落夫家期间,新娘仅在年节或农忙时至夫家短 住。
传 十五、鬼婚 统
又叫冥婚,阴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
婚 姻
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
传 一、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统
婚 姻
二、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传 统
婚 姻
小爱神
顽童一个 活泼调皮可爱
月下老人
顽固老头一个 腐迂糟老酸儒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PPT课件
拜堂
新娘到了新郎 家,双双举行拜堂 仪式。先拜天地, 复拜祖宗和男方父 母尊长,尔后夫妻 交拜。如图正在拜 祖宗。
合卺
进入洞房后, 新娘新郎交杯饮酒, 寓意婚后生活和睦 一体,相亲相爱。
“七出”与“三不去”
• 1.丈夫弃妻的七条理由叫“七出”(“七去”、“七 弃”),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多口 舌、窃盗。 • 2.“三不去”意谓妻子因娘家无人,没有归处不能去; 和丈夫共同守过公婆丧事的妻子不能去;娶时男方贫贱, 后来富贵,不能去。
1、贞节观的含义: 治好家内,以敬顺为德; 夫死不嫁,从一而终; 不淫乱; 处女贞。 2、历史上对妇女改嫁的限止,经历了从宽容到严格限止 的过程。 贞节观要求女性婚前不与任何异性同居,保持“童贞”; 婚后只与丈夫同居,保持“妇贞”;夫死不再嫁,保持 “从一之贞”。单方面要求妇女注重操行,守身如玉,表 现出明显的不平等。贞节观束缚下的古代妇女,已被剥夺 了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
小结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其实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中国封 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 服从和依赖丈夫,从一而终。 • 总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其基本特征。父母有很 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不但没有带给古 代男女感情的幸福,反而成为中国古代男女追求婚姻自由 的枷锁。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吸收摩尔根的 研究成果,将人类的家庭婚姻变迁对应于人类社会的三个 发展阶段,概括其发展轨迹:“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 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 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 婚姻的种类:原始群婚、血缘婚、伙婚、对偶婚、 专偶婚(一夫一妻制)
古代离婚制度的几个特征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深植于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的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婚姻对女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一、婚姻习俗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博大精深,代代相传。
婚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过门礼”以表示双方进入婚姻的准备。
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红色嫁衣,蒙上红盖头,与新郎完成交杯酒、对拜等仪式。
婚后,新娘被迎入新家,丈夫的家人会向新娘赠送礼物,并向她表示欢迎。
二、婚姻方式古代中国的婚姻方式主要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形式。
包办婚姻是父母代为筹办婚事,经过相亲、卜算等程序最终决定婚姻的结果。
自由婚姻则是由男女双方自行选择彼此的伴侣,往往是因为彼此有较深的感情或其他各种因素。
三、家庭结构在古代中国,家庭结构主要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角色,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
四、婚姻对女性的影响婚姻在古代中国对女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女性在婚姻中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安排,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尤其是贵族阶层中的女性更加受到束缚。
然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也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女性在婚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例如,南方的一些地方,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她们可以作为家族的中心来传承家业。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到家庭结构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古代婚姻的观念在早期原始人群内部,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杂乱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两性关系中出现了道德和理性的曙光。
乱伦禁忌的形成和族外婚姻的实行,标志着性的需要开始服从于“人”的需要,婚姻制度正是随着原始经济的发展、人类互助的日益广泛以及亲属关系的趋于明晰,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被纳入礼的范畴,婚礼是中国文化的有形部分。
《礼记》中说:礼是“始诸饮食”,“本于婚”。
“饮食”包括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婚”是人本身的生产,包括男女交往方式和婚姻的方式。
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一、婚姻的概念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约略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
”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
嫁娶婚姻,其事是一。
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
”三是指亲家,《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也”、“姻,婿家也”。
《尔雅? 释亲》说得更明确:“婿之父母为姻,妇之父母为婚。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上述三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已涉及到婚姻的基本特点。
其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
其二,表明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两性的结合,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和社会文化的特点。
在儒家经典中,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
首先,婚礼被视为人伦之始。
《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其次,婚礼被视为礼的根本。
《礼记?昏义》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的演变。
从始于旧石器时代,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和社会等各个历史阶段,直到今天,都留下了鲜明的文化印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往往与宗法制度和性别观念有关。
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男女双方最终达成婚姻所必须经过族长或家长的调停,并且家族之间婚姻也是核心。
此外,性别观念在古代中国也相当重要,以男尊女卑的思想为主。
在相亲、婚姻环节中,性别对立是不可避免的。
在汉代以前,女子在嫁娶时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尤其是贵族阶层,女子的地位更是十分低下。
然而,到了唐代,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升,婚姻制度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唐代男女平婚,女性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并且离婚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
明清时期,相亲是中国婚姻习俗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将两个家庭连在一起,让男女双方有机会认识彼此,并最终达成婚姻。
此外,婚姻形式也日益丰富,除了正常的男女婚姻,还有一些特别的形式,例如旁门左道的“委生”,以及富家子弟和妓女之间的“购春”等。
二、家庭制度古代中国的家庭制度也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
在古代,家族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一般的家族包括祖、宗、族等等,而家庭则是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
在家庭里,父亲是权威的代表,母亲则往往起着传递家族文化的作用。
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
男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事业代表,而女性仅仅是家庭中的一部分,对于家庭经济和社会影响力贡献往往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
不过,在明清时期,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开始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女性,例如李清照、柳如是等等。
这一时期,女性的教育逐渐得到普及,并且一些女性也开始出现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
三、夫妻关系在古代中国,夫妻关系往往被视为一种主仆关系,丈夫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人,而妻子则是夫人。
妻子在婚姻和家庭中往往扮演着屈从、服从、忍让和自我牺牲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 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 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 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 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 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 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 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礼记· 内则》
郑板桥《姑恶》
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未知伉俪情,以哥呼阿夫。两小 各羞态,欲言先嗫嚅。翁令处闺阁,织作新流苏。姑令杂作 苦,持刀入中厨。切肉不成块,礧磈登盘簋 。作羹不成味, 酸辣无别殊。析薪纤手破,执热十指枯。翁曰是幼小,教导 当徐徐。姑曰幼不教,长大谁管拘?恃其桀傲性,将欺颓老 躯。恃其娇纵资,吾儿将伏蒲。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挞俱。 五日无完衣,十日无完肤。吞声向暗壁,啾唧微叹吁。姑云 是诅咒,执杖持刀铻。汝肉尚可切,颇肥未为癯;汝头尚有 发,薅尽为秋壶;与汝不同生,汝活吾命殂。鸠盘老形貌, 怒目真凶屠;阿夫略顾视,便嗔羞耻无;阿翁略劝慰,便嗔 昏老奴;邻里略探问,便嗔何与渠! 嗟嗟贫家女,何不投江 湖? 江湖饱鱼鳖,免受此毒荼! 嗟者天听卑,岂不闻怨呼? 人间为小妇,沉痛结冤诬! 饱食偿一刀,愿作牛羊猪! 岂无 父母来? 洗泪饰欢娱。岂无兄弟问? 忍痛称姑劬。疤痕掩破 襟,秃发云病疏。一言及姑恶,生命无须臾!
民间传说中婚姻礼制源 头两大创始人
女娲 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 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 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 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 万物。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 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 称“高媒” 。 月老 (唐)伏羲女娲图
绢本设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
一夫一妻的个体婚
(二)、奴隶制的婚姻形式
“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 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作“蒸”。 兄、叔死后,弟弟或侄儿可以娶寡嫂或婶母,叫 做“报”。 超出这种情况的两性关系,称为“通”,或“傍 淫”。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 许穆夫人。 ” 《左传· 闵公二年》 “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 《后汉 书· 南匈奴传》
典妻婚 丈夫把妻子出租给需要老婆的人。时间长 的叫做典妻,时间短的称租妻。 “贫苦之家蓄妻不得温饱,可以租之于人, 共订合同,半载或一年、三年,以本夫之 需索,以定时期之长短。期满则退回而 已。” 《全国风俗大观》 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
三、古代婚姻管理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 告父母。… …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 媒不得。 … …” 《诗经· 齐风· 南山》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 代代相传 但是, 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媵”、“妾”制婚 媵妾,即庶妻也,其制于嫡妻之外,尚有媵有妾。 媵之初义为送,为从行。故古诸侯嫁女,以男女 从嫁,亦称为媵。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 《史记· 殷本纪》 “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 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 女。” 《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九年》
(一)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
原始群婚
族内婚
“其民聚生野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 夫妻男女之别。”《吕氏春秋· 恃君览》 在氏族内排斥父子辈之间的通婚,只允许 同辈男女(兄弟姊妹)的婚配关系。
族外婚
对偶婚 专偶婚
本氏族的兄弟或姊妹必须在相互通婚的对 方氏族的女子或男子中寻找配偶。
异姓的同辈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对偶 同居,便成为对偶婚。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 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 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 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 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 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 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 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 者,归之于士。”《周礼· 地官司徒》 “周地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 美,之女家曰男富。” 《战国策· 燕策》
古古 代代 离婚 婚俗 制 度
古 代 婚 姻 管 理
古 代 婚 姻 的 变 迁
古 代 婚 姻 观 念
一、古代婚姻观念
“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也。” 《礼记· 昏义》
(一)婚姻的缘起
“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 因夫而成,故曰姻。”《白虎通·嫁娶》 指夫妻的称谓 《礼记· 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 指嫁娶的仪式 《诗经》郑笺“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孔颖达疏“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 指姻亲关系 《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 也”、“姻,婿家也。”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婚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邶风· 击鼓》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聘娶婚 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 亲。 ” 《礼记.曲礼》 “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 妹、女子子已嫁而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 同器而食。” 《礼记· 曲礼》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受,嫂 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 《礼记· 曲礼》
媵妾
正媵 媵妾 媵妾 夫人 媵妾 媵妾 正媵 媵妾
妾的概念,依时代不同大体有两种不同的 含义,春秋以前,妾指女奴隶而言,春秋 以后,妾专指男子在妻子以外另娶的小妻, 即偏房或侧室。 《说文解字》:“妾,从辛女,罪女之得 接于君者。 ” 《礼记· 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三)、封建制的聘娶婚及其他婚嫁方式
媒 妁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 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诗经· 齐风· 南山》 媒的产生来源于禖。 《诗经· 商颂· 玄鸟》:“天 命玄鸟,降而生商。”毛传: “春分玄鸟降,汤之祖先有 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 帝率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 《礼记· 月令》:“仲春之 月,……以大牢祠于高禖。”
(二)婚姻的目的
“妻者,传家事,承祭祀。” 《唐律疏议· 户婚》 “大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夫人荐盎。” 《礼记· 礼器》 “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 以继后世也。” 《礼记· 昏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 离娄上》
祭祀
继嗣
内助
“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 班昭《女诫》
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 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 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女 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和亲 交换婚 入赘婚
其他 婚嫁 方式
冥婚 典妻婚
指腹婚
男方到女方家入户,俗称倒插门。
童养媳
和亲 和亲是民族之间实行通婚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指中原王朝以宗室女和边疆少数民族首 领所缔结的婚姻关系。 双方统治者之所以作出和亲的抉择: 把和亲当作军事斗争的一个筹码,以为一 时权宜之计; 双方从较长远的利益考虑,认识到和亲有 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友好亲谊的意义,避 免因战争而造成的民族牺牲和仇怨。
匈奴公主 左夫人
昆莫
细君公主 右夫人
孙 岑陬
生一女
肥王 翁归靡 狂王 泥靡 子
解忧公主 右夫人
小昆弥 乌就屠
鸱靡
生三男南大黑河畔的昭君墓
指腹婚
胎儿还孕育在母体内,便由家长作主为他 预定婚约,成年以后便要依约与对方成婚。 “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 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后 汉书· 贾复传》
妁 , 酌 也 , 斟 酌 二 姓 者 也 。
媒 媒 , 人 谋 的 也 , 沿 谋 二 革
姓 者 也 。
媒人可分为官媒与私媒两种。 周礼中有媒氏,掌万民之判; 战国以降,私媒盛行,颇为社会所 鄙贱; 汉时媒人,为人合婚嫁,必求酬值; 魏晋以后,媒人多由妇女充任; 元时媒人由乡社推选,注籍于官, 严受约束; 明因元制;清制官媒充官役。 鸳鸯问:“那一个朱大娘?”平儿 道:“就是官媒婆那朱嫂子。因有 什么孙大人家来和咱们求亲,所以 他这两日天天弄个帖子来赖死赖 活。”《红楼梦》第72回
汉与乌孙的和亲 (《汉书· 西域传》)
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 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乌孙昆莫以 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年 老,欲使其孙岑陬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 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岑陬遂妻公主。昆 莫死,岑陬代立。岑陬者,官号也,名军须靡。昆莫,王 号也,名猎骄靡。后书“昆弥”云。岑陬尚江都公主,生 一女少夫。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 陬。岑陬胡妇子泥靡尚小,岑陬且死,以国与季父大禄子 翁归靡,曰:“泥靡大,以国归之。” 翁归靡既立,号肥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三男两女:长男 曰元贵靡;次曰万年,为莎车王;次曰大乐,为左大将; 长女弟史为龟兹王绛宾妻;小女素光为若呼翕侯妻。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贞观二年, 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 来旦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明, 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觇之,不识其字。固 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 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 “此非世间书,君因得见。”固曰:“然则何书也?”曰: “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 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主人生之事,主人可不行 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固曰:“然 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 尝愿早娶,以广后嗣。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竞不遂意。今 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 之妇适三岁矣。年十七,当入君门。”因问囊中何物?曰: “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 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 为?”曰:“此店北卖菜妪女耳。”固曰:“可见乎?”曰: “陈尝抱之来,卖菜于是。能随我行,当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