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 无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 无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一节无菌动物

一、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

所谓无菌动物,就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通常实验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带有寄生虫,体内还常带有细菌和病毒,而且还都难于排除某些潜在的传染病。此外,普通实验动物的血清中含有抗体。所以用并存普通动物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将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实验结果往往不确切。使用无菌动物作实验就可以克服普通实验所存在缺点,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

无菌动物是在无菌屏障系统中,剖腹取出胎儿,饲养繁育在无菌隔离器中,饲料、饮水经过消毒,定期检验,证明动物体内外均无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大部分病毒)的动物。无菌动物的“菌”主要是指细菌,而严格来说,还包括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而所谓“无”却不是绝对的,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已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微生物和寄生虫而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个“无”是相对而言的。到目前为至,尚未确立无菌动物的微生物检定法,因此,研究者的检定方法各式各样,其中病毒和立克氏体的检查尚有相当多的问题。例如,在无菌动物中供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无菌小鼠,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胸腺细胞中仍有存在白血病病毒的例子,因而,现在的所谓无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未能检出细菌、真菌、原虫、内外寄生虫的动物较妥当。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以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但是这种动物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过性的,某些残存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增殖;即使能把体内细菌全部杀死,它们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例如:特异性抗体的存在、网状内皮肤系统的活化、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变化等。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无菌的动物。

按对微生物的控制的程度,可以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类:即(1)无菌动物(Germ Free,GF);(2)悉生动物或已知菌动物(Gnotobiotics,GN);(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4)通常动物(Conventional,CV)。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饲养于隔离器中(隔离系统),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通常动物饲养于开放系统。

通常动物是在开放系统条件下饲养的,都受到自然界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一般都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有的动物外观看起来健康,其实都隐藏着某些疾病或有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感染。因此用通常动物进行实验敏感性差、反应性不一致,实验结果缺乏再现性。要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就必须对实验动物在遗传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加以控制,培养出标准的合格动物,才能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达到反应均一性和重复性。采用兄妹间近亲交配殖繁20代以上所培育的近交系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只从遗传上加以

控制,如不进行微生物控制,没有排除自然感染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影响,实验结果仍可能不准确。因此,在精度要求高的实验中,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就成了理想的实验动物。

表6-1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的实验动物分类原则

种类饲养方法说明附记

无菌动物隔离系统以封闭的无菌技术取得,用现有方法不

能检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悉生动物隔离系统确知所带的微生物丛(植物的和动物

的)经特殊饲养的动物。确知所带有的微生物

SPF动物屏障系统没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动物。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通常动物开放系统不明确所带的微生物、寄生虫的动物,

赤称普通动物,但不得带有人畜共患的

传染病病原体。对微生物带有情况不明确

二、无菌动物的发展

无菌动物的产生和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曾对肖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无菌状态进行过反复的研究。无菌动物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后期,1885-1886年间,确立了在动物体内没有微生物也能生存的概念。1885年,Dudeaux曾将豌豆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栽培,证明无菌植物不能利用供给的养分。同年Pasteur认为,动物在没有肠道细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1886年Neucki 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细菌对于动物的生存不是必需的。因此展开了一场争论。约10年后,1895年Kijanizin在无菌代谢试验笼内饲养兔,给予无菌空气、饲料和水,兔的体重逐渐下降,并因负氮平衡而死亡。同年Nuttall和Thierfelder 经剖腹产获得豚鼠,饲养于玻璃罩内,每小时人工哺以灭菌牛奶和纯动物性饲料一次,共计8天,动物外观健康,将此动物于第8天处死,其肠内容物没有检出细菌。1914年Cohendy也曾饲养过无菌豚鼠,但是没有获得成功。14年后Glimstedt继续开展无菌豚鼠的研究,于1932年,终于把无菌豚鼠养活两个月,取得了初步进展,至1959年Teah在Notre Dame大学已能使无菌豚鼠繁殖。

关于无菌鸡的培育,早在1897年Schottelius就曾获得,但没有继续养活。1908年Cohendy育成无菌鸡,且生长情况良好。1935年Kimura,Naito和Kobayashi在日本京都大学饲养了无菌鸡。1944年Luckey和Lakey又开始进行无菌鸡饲料营养的研究。1948年美国Lobund小组饲养的无菌鸡,成长后第一次产卵,并孵化出新的一代,从此饲养无菌鸡获得完全的成功。

由于1922年Baeot和Harden发现无菌蝇蛆必须饲喂B族维生素才能正常生长,证明了无菌动物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因为无菌动物肠内没有细菌存在,自身不能合成B族维生素,从而找到了过去的饲养无菌动物失败的原因。1937年Balzam在无菌鸡的维生素B族缺乏症及在鸡体内能否合成B族维生素的研究中,

更加清楚地证明了这个问题。无菌动物对B族维生素需要的发现是很有价值的,它推动了无菌动物培养工作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成功。

第一个无菌大白鼠群是美国Lobund小组于1951年建立的。第二个无菌大白鼠群是Gustafsson于1956年在瑞典建成。1959年Reyniers在Tempa大学建立无菌动物实验室。印度的无菌动物群于1959年在印度大学医学中心建立。

随着无菌动物研究的开展,无菌动物的饲养装置也不断地改进。1915年德国的科斯特首次创造无菌动物培育隔离器。1928年美国圣母大学细菌学实验室的Reyniers创造了不锈钢制的无菌动物大型隔离器。从此开展了无菌动物的系统实验。现在美国有48个无菌动物研究单位,仅国立卫生研究院的5个研究所里,就分别设有无菌动物研究室。1930年Gustafsson设计了第二型隔离器,整个隔离器的原料是不锈钢的。在日本,自1946年开始培育无菌动物,1959年宫川用不锈钢做隔离器的主体部分,并附有小的玻璃观察窗和灵敏的机械手,使不锈钢隔离器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但这种隔离器既笨重造价又昂贵,不可能大量推广使用,因而也限制了无菌动物工作的开展。在日本现有24个单位从事无菌动物研究工作,仅在东京就有9个无菌动物研究单位。50年代,发明了用过氧乙酸进行表面灭菌的方法以后,1957年P.C.Trexler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圣母大学Lobund研究室里创造了塑料膜隔离器,用无毒聚氯乙烯薄膜制造隔离器的主体部分。由于这类隔离器制作方便,既轻便又实用,所需用费用又不高,仅为不锈钢隔离器的几十分之一,灭菌方法也大为简便,因此日渐广泛地得到应用,促进了无菌动物研究的发展。

1978年Lobund研究室的Morris Pollard博士来华讲学时给我国赠送了一具Trexler隔离器,中国医科院动物中心已仿制成功,上海、苏州等地也已制作成功,并已小批量生产。近二年来,Trexler教授亲自来华讲学,传授隔离器和无菌动物饲养繁殖技术,促进了我国无菌动物研究的发展。现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几个单位在研究无菌动物。

此外,澳大利亚、比利时、西德、苏联、捷克、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和地区,都已建立了包括无菌动物在内的实验动物中心。

对无菌动物的研究最初只是为了探讨高等动物与体内微生物之间的关系。19世纪末,Nattal氏及Thierfelder氏用剖腹术取出了妊娠豚鼠的胎儿,在无菌环境下饲养了10天。随后,Schettelus发现鸡的胚胎是无菌的,后来成功地进行了雏鸡的无菌化。无菌动物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随着生物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试行了各种动物的无菌化,现在无菌动物的品种已经很多,不仅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等小动物已有无菌动物,而且狗、猫、猴、猪、山羊、绵羊和牛等大动物以及鸡、火鸡、鹌鹑、青蛙、蛇甚至蚕、苍蝇、白蚁等也都有了无菌动物。这些都是为了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育的,其中的小鼠、大鼠、豚鼠,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能大量生产,并比较方便地应用于日常研究中了。已育成的无菌动物见表6-2。

表6-2 已育成的无菌动物

种类培育者及育成时间

小鼠Pleasants,1959

大鼠Reyniers等,1946:Gustafsson,1948;Pleasants,1959

豚鼠Miyakawa等,1958;Tanami,1959;Pnillips等,1959;Horton和Hickey,1961;Newton和Dewitt,1961

兔Wostmann和Pleasants,1959;Luckey,1963

狗Glimsedt,1946

猫Bleby,1969

山羊、绵羊Smith,1961,1966

猪Whitenair,等,1960

马驹Drummond等,1973

猴Reyniers,1942

鸡Reyniers,1943

鹌鹑Woodard等,1965;Miles,1966

三、无菌动物的特征

只要饲料配备适当,无菌动物发育正常,外观和普通动物相同,但是其机能、结构和普通动物有很大的不同。无菌动物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微生物和因饲养比较聚集而致的肾上腺增大。

无菌动物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下面二个方面

(一)形态学改变

1.消化系统:主要变化在肠道

⑴无菌动物肠道肌层薄,更为特异的是盲肠肥大,比普通动物要大5-6倍。无菌豚鼠的盲肠可达体重的1/3。主要是由于肠壁薄、张力低而增大。由于盲肠膨大,肠壁菲薄,常因盲肠扭转或肠壁破裂而死亡。如给无菌动物注入梭状芽孢杆菌则可缩小盲肠体积。

⑵肠粘膜绒毛增多。

⑶肝脏重量下降。

2.循环系统:心脏相对缩小。

3.血液系统:白细胞增加。普通动物白细胞总数波动范围大,无菌动物白细胞数值恒定。

4.网状内皮系统:脾脏缩小,无三级滤泡,网状内皮细胞功能降低。

(二)生理学改变

1.免疫功能:由于网状内皮系统、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淋巴小结内缺乏生发中心,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在检查无菌动物的无菌性时,血清丙种球蛋白阴性可以作为无菌的一个辅助证据),又因为体内无微生物和寄生虫,血中无抗体,血清杀菌力低,吞噬细胞噬菌力也低,因此对微生物感染异常敏感,某些病原性弱和必须经腹腔或颅脑接种才能感染普通动物的微生物很容易感染无菌动物。

2.生长率:无菌条件下对不同种属影响不同。

无菌鸟类生长率高于同种的普通鸟类;无菌大小鼠与普通鼠差不多;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率比普通者慢。因肠内无菌,不能帮助消化纤维素以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

3.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的生殖影响不大。大鼠和小鼠因出生无感染身体较好;无菌豚鼠及兔比普通者繁殖力低,可能因大盲肠之故。

4.代谢: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

5.营养:与动物品种有关,豚鼠和兔的肠道长,故有影响。无菌动物肠道上皮细胞更新率比一般动物低,肠壁的物质交换也较慢。无菌条件下的各种动物通过胆汁排泄代谢产物的速率均减慢;如切除无菌动物的盲肠,则无菌动物与普通动物的差异缩小。无菌豚鼠和无菌兔在切除盲肠后,其生殖率增加。关于盲肠增大的原因,曾进行过许多研究,尚无明确结果。推测可能是因为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刺激盲肠,使其增大加长、弹性减少。正常情况下饲料中的毒性物质可被肠道菌分解。无菌条件对兔及豚鼠的盲肠产生的影响最大,Sabourdy曾称量过无菌豚鼠的盲肠(连同肠内容物),结果盲肠相当于豚鼠体重的1/3。

6.寿命:无菌大鼠和小鼠比普通者长寿。

四、无菌动物技术

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养育而成。一般将临产前的健康动物用麻醉药品或拉断颈椎处死后,立即浸泡在37℃灭菌液中,送进无菌室(或无菌隔离器),按无菌手术进行剖腹,切除带胎子宫(子宫内首先应无菌),将其浸入消毒液里并立即输送到另一只隔离器中,切开子宫取胎,经用灭菌纱布揩拭仔体并断脐(电刀切断)后,放入隔离器内人工喂乳或用其他品系的无菌雌鼠作保姆代养。象小鼠和大鼠等用人工喂乳非常麻烦,故采用保姆代养。而象豚鼠因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力饮乳,故人工哺乳较容易。另外,象禽类、鱼类、昆虫类等,因是在卵中无菌的前提下作出的,故用药物将卵周围灭菌后移入灭菌隔离器内使其孵化即可,而且,这些动物,一般在出生后就能自力采食,故较易育成。

无菌动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于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根据这个基础开展了无菌动物工作。在无菌条件下取仔,一切操作在无菌隔离器内进行。

(一)哺乳类无菌动物技术

小动物作子宫切除术(Hysterectomy);大动物做子宫切开术(Hysterotomy)获得幼仔。子宫切开对兔子可用三次,但易污染,不如子宫切除术取仔安全。大动物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采用子宫切开取仔术。取仔程序如下:

1.腹部剃毛或用硫化钠脱毛剂脱毛。

脱毛剂配制:

硫化钡 50克

湿润剂 4克

甘油10克

水50毫升

作成类糊状用以脱毛。

2.处死妊娠雌鼠。一般不用化学药品处死,以兔影响胎鼠。如用化学药品时,应使剂量对胎体无影响时方可使用。一般对小鼠用断颈髓处死。较大的动物如豚鼠用氟烷(Halothane

Oxygen)吸入麻醉,不用乙醚麻醉。

3.处死的雌鼠浸泡于37℃灭菌液中2分钟。灭菌液配制:

福尔马林20%

季铵5%

苄烷氨水75%

4.将妊娠鼠固定住,并于腹部粘上灭菌胶布。

5.剖腹。

6.取出子宫:

⑴将子宫放入灭菌液中,之后将盛子宫的小筐递到另一隔离器中取胎鼠。这样,在隔离器中有充分的时间检查其是否污染。

⑵如将子宫直接在无特定病原体条件下取胎和饲养则有危险,可能受染而无机会观察。

7.用剪刀剪开子宫壁,取出胎鼠,轻按以帮助呼吸,不立即断脐,待呼吸正常时再用电刀切断脐带。

8.分开胎盘,将取出的幼仔放到代乳母鼠身边,把代乳母鼠的幼仔取出与剖腹产取出的幼鼠接触,使之有同样的气味,便于代养。

9.剖腹取胎的时限。

⑴小鼠、大小:9-10分钟;

⑵豚鼠:5分钟,因豚鼠耐缺氧能力低弱。

乳汁制备:首先用挤奶机获得兔奶,冷冻干燥,经γ射线消毒,保存于塑料袋中,贮放在隔离器内。需用时将奶粉加水恢复干燥前的浓度,不加维生素和其他成份。须注意人工喂养经常出现因灌喂入肺而致死。家兔3次/日,后来发现1次/日即可。根据家兔年龄及体重考虑每两日加量1次。第1天喂5毫升,可维持1次/日;以后逐渐增加到4-5次/日;第3周时即可吃饲料。

自1958年以来,小鼠不用人工喂养。Sabourdy 开始培育无菌小鼠时,每天喂5次,有时半夜去喂小鼠,实际上无此必要。自广泛使用隔离器后,都靠代乳鼠喂养。Sabourdy还认为中国如开始培育无菌动物工作,不必采用人工喂养,因现在各国有许多实验动物中心有无菌动物,运输也方便,可以从他的或别的实验室引进代乳鼠。

代乳鼠的最适期:在隔离器中交配,约于部腹服胎前1-2天产仔。C3H和C57BL品系为常用的代乳鼠。用作手术取胎的母鼠最好不是第一胎的。一般用做交配的雄鼠下午时放入,第二天上午8时将雄鼠取出。做剖腹产需了解雌鼠的妊娠期。特种鼠的妊娠期取足月的。小鼠性周期为4天多,如用100只雌鼠交配,应有25只雌鼠受孕,实际上若用10%已属不错。如果10只雌鼠受乳,用Whitten氏反应法,100只雌鼠可有30%受孕。

(二)鸟类无菌动物技术

常用鹌鹑,也用鸡。研究营养用无菌鸡,要选育无白血病的鸡群。饲养无菌鸡比较容易。雏鸡出壳即可啄食,不用人工喂饲。关键在于消毒卵壳,因卵壳不平,不易灭菌。首先选外壳干净的受精卵。按以下程

序进行:

1.将受精卵放至湿润剂中。

2.再放入2%升汞中浸12分钟。

3.将浸泡过的受精卵放入隔离器中孵育。

建立无白血病鸡群无从母鸡选起,用这种鸡卵培育无菌鸡。否则仅外壳消毒是消灭不了鸡白血病病毒。

五、无菌动物的饲料和饲育装置

(一)无菌动物的饲料

无菌动物的饲料水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没有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或虫卵,因此,必须经过充分的灭菌,一般多用高压灭菌。有条件可用60钴照射灭菌,效果好,而且营养成份破坏少,保存时间长。根据我们研究证明采用1.5-2.5Mrd60钴γ线照射的饲料灭菌效果显著,能保持无菌状态达4个月以上;营养成份破坏较高压灭菌法显著少,如维生素B243.7%、E17.5%、C8.5%、蛋白质11%、胱氨酸17.5%、赖氨酸14等;饲喂LACA小鼠和裸鼠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2.必须补充因高压灭菌而破坏的营养成份,如:维生素B1、维生素C、泛酸等。补充的营养成份用滤菌器过滤后加入饲料或饮水中饲喂。为了减少营养成份的破坏,最好用放射线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法代替高压灭菌法。

3.无菌动物没有肠道正常菌丛,饲料中还须补充这些细菌合成的营养成份。

4.饲料的组成、形态和气味等应尽可能适合动物的习性和嗜好。

(二)无菌动物的饲育装置

无菌动物必须在与自然界微生物完全隔绝的无菌隔离器内饲育。旧式的无菌隔离器是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内部用高压蒸气消毒,由于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现在已被塑料无菌隔离器所取代。塑料隔离器是用硬透明塑料制成的,内部用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喷雾消毒,由于成本低、便于观察、操作方便,目前已被广泛采用。我国生产的塑料隔离器最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已通过鉴定,并已成批生产。

无菌隔离器必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

1.必须是一个对微生物密闭的容器,其内部空间和内容物能接受高压蒸气或化学药品灭菌处理。

2.隔离器的空间以及内容可随时被观察。

3.隔离器内部应随时在视野下从外部进行工作,但不破坏内部的无菌环境。

4.必须装置一个有内外门的无菌通道,动物或食物以及其它物品可以从外部无菌地输送到隔离器内部去,而不被坏内部的无菌环境,送出时亦然。

5.必须装置一个无菌进行出气系统,内部保持适度的高气压。

塑料无菌隔离器的结构模式见图6-1。

图6-1塑料无菌隔离器

其形态大小因应用的目的和动物的品种、数量而异,一般大小为1.80米×0.65米×0.5米,但是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大体上分为收容间、缓冲间和空气交换装置三部分。收容间有一个消毒药液的喷雾孔(a)和一付密封在塑料板上的橡胶手套(b),内部各种操作都要通过手套进行。手套是活动的,可以更换,为延长手套使用期限,手套外面加布手套。缓冲间(c)有两个开口和一个喷雾消毒药液的孔(d),动物、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都通过缓冲间出入,两个开口要交互打开,以防空气污染收容间。空气交换装置由空气过滤器(e)和排气阀(f)两部分构成,排气阀能阻止空气逆流,以防污染。内部的气压应比外部略高,以利于换气。

六、无菌动物的检查

为了确认无菌动物的无菌状态,及时发现污染,必须定其进行检查。检查材料以粪便为主,也可检查饲料、饮水和铺垫物等,或用消毒棉花擦拭隔离器内面或对动物饮食器皿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可用牛肉浸液、硫乙醇酸盐培养基、血液琼脂、马铃薯琼脂或沙保弱氏琼脂等,分别在20℃、37℃、55℃作好气和厌气性培养。同时还要进行呼吸道支原体的检查和各种寄生虫检查,对于病毒,不可能一一进行分离培养,一般是通过临床观察、细胞培养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作判定。

七、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悉生动物

一、悉生动物的概念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Anima with Known Bacterial Flora),是指用与无菌动物相同的方法取得饲养(剖腹取胎,在隔离器内饲养)、但明确的物体内所给予的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即凡含有已知的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或多菌(Polyxenie)的动物。一般是将1~3种已知的微生物人工接种于无菌动物体内定居,无菌动物接种一种已各菌就是单菌动物,以此类推。由于此种动物和无菌动物一样是放在无菌隔离器内饲养的,因此选用此种动物作实验准确性是很高的,可排除动物体内带有的各种不明确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常用于研究微生物和宿主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可按研究目的来选择某种微生物。

悉生动物是使特定的微生物定居于无菌动物的动物,可以说是一种动物与微生物的复合体,也饲养于隔离器中,饲养方法与无菌动物相同。由于这种动物是有菌的,所以隔离器内也有这种微生物的存在。

二、悉生动物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发展,向实验动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消除实验动物自身疾病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证明:除了剖腹产所获得的仔畜,饲养在严格的无菌隔离屏障内,没有另外的办法可以消除实验动物本身所带的传染性疾患,从而使无菌隔离技术的应用,从研究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推广到高质量实验动物的生产。

悉生动物大规模地生产和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普通动物实验所无法发现的丰硕成果,这就丰富了无菌动物的研究内容。现在已把无菌动物、单菌动物、双菌动物、多菌动物和特殊病原体动物总称为悉生动物。近二十年来是无菌动物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形成了跨越生物学、医学、兽医学的新兴学科一悉生生物学(Gnotobiology),它是以无菌隔离技术提供的各种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实验动物本身以及各种动物特别是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

悉动物的发展历史与无菌动物发展一样,是随着无菌动物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菌动物发展的要事年表列于表6-3。

悉生动物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国际悉生生物学讨论会已召开过七次,1981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七次国际悉生生物学讨论会,我国第一次派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人中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标志着我国悉生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

三、悉生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悉生动物已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研工作者可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将无菌动物所培育的仔鼠于其断奶前后,有目的地喂给单一的或多种的细菌,再来观察这些细菌对机体的作用。

悉生动物应用在许多微生物学研究上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只有选用悉生动物,才有可能了解到单一微生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多种微生物存在于同一机体内,可以观察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及机体之间相互关系和菌群失调的现象。当对某种悉生物施于物理、化学等其它致病因子时则可观察机体、微生物、致病因子三方面相互作用关系。

表6-3 无菌动物发展的要事年表

年学者姓名项目

1895 Schottellius 倡议应用豚鼠培育无菌动物,但未获成功。

1895 Nuital,Thierfelder 以无菌牛奶喝养经剖腹产获得的豚鼠仔畜成活达10天。

1895 Kijanizin 试图在无菌代谢笼内养育无菌兔,未成功。1899 Schottellius 将鸡在无菌条件下养活17天。

1902 Schottellius 又将无菌鸡养活到30天。

1908 Cohendy 育成无菌鸡,且生长情况良好。

1912 Kuster 育成无菌鸡。

1913 Kuster 在柏林大学养育了1只无菌羊。

1914 Cohendy,Wallman 把无菌豚鼠养活到29天。

1922 Cohendy,Wallman 使用无菌豚鼠做感染病毒的短期试验。

1922 Baeot,Harden 发现无菌蝇蛆必须饲喂B族维生素才正常生长。1928 Glimstedt 在瑞共Lund大学开始做无菌动物研究。

1928 Reyniers 在美国圣母大学创造了不锈钢制无菌隔离器。1929 Matsumura 在日本千叶大学开始无菌动物研究。

1930 Reyniers 在美国Notre Dame大学作无菌动物研究。1932 Glimstedt 发表关于无菌豚鼠工作的初步报告。

1932 Reyniers 获得无菌豚鼠。

1933 Glimstedt 无菌豚鼠能生存5-30天。

1942 Reyniers 无菌猴的试验报告。

1943 Reyniers Trexler 获得无菌大鼠、兔、小鼠和鸡。

1943 Reyniers 制成新型不锈钢大型无菌隔离器。

1946 Glimstedt 获得无菌狗。

1948 Reyniers,Guistafsson 无菌大白鼠繁殖群培育成功。

1957 Trexler和Reyniers 试制成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养育无菌动物。

1959 Pleasant 育成了小鼠、家兔、豚鼠、鸡、猫、羊、狗等无菌动物。

1960 Whitenair等在美国Michigan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塑料隔离器开始研究养育无菌猪和绵羊。

1969 Bleby 育成无菌猫

悉生动物可以弥补无菌动物的某些缺点。无菌动物抵抗力很弱,饲养管理的难度大。使无菌动物感染某种细菌后(即成为悉生动物)其抵抗力明显增强。所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验目的需要而定,因此适宜作某些特定的实验,如在免疫学实验中,无菌动物不能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而敏感一种大肠菌的悉生动物就可以发生了。

医学研究中使用悉生动物的优点见表6-4

由于悉生动物有上述优点,所以成功为当前医学研究中大力提倡使用的实验动物。开斯(R·Kissig)比较了使用各种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在医学研究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可拱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参考(见表6-5)。

悉生动物现在已成为医学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已成立了悉生动物学会,这是一个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技术在医学生物各学科中应用的协会。197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7次年会上报告的论文有:人和动

物的骨髓移植;人类和实验动物肿瘤及其治疗;免疫学;病毒学和肿瘤疾病;营养、代谢和生理学;菌丛和宿主抗力;悉生动物技术;外科病人感染控制等十个方面。

表6-4 无菌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普通动物特点比较

实验项目无菌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普通动物

传染病无无有或可能有

寄生虫无无有或可能有

实验结果明确明确有疑问

应用动物数少数少数多(或大量)

统计价值很好可能好不准确

长期实验可能好可能好困难

自然死亡率很少少高

长期实验存活

约100% 约90% 约40%

实验的准确设

可能可能不可能

实验结果的讨

论价值

高中低

表6-5 医学科学各研究领域应用不同类型动物的选择(摘自R·Kissig)

研究领域不同类型的实验动物

无菌动物悉生和无特殊病原

动物

无传染病和

寄生虫动物

普通

动物

短期实验长期实验短期实验长期

实验

短期

实验

长期

实验

老年学+ + - - ×微生物学+ + + + - - ×病毒学+ + - - - ×肿瘤学+ + + + - - ×免疫学+ + - - - - ×药理学+ + + + + + ×生化学+ + + + + - ×生理学+ + + + + ×营养生理学+ + + + - - ×遗传学+ + +

病理学+ + + + +

器官移植

实验外科学+ + + + - 注“+”可能或必须用;“-”不可能或适用;“×”不用或不能用。

四、悉生动物的饲养管理

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一样,均饲养在无菌隔离器中,饲养管理方法也与无菌动物相同。无菌动物由于肠道里没有细菌,所以不能在肠内合成机体所需要的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而必须由日常的饲料中补给。无菌动物饲养管理困难,且生活能力较差。把对机体有益的若干种肠道细菌喂给无菌动物,使之在肠道内定居,这就成为悉生动物。它远较无菌动物的生活能力强。饲养管理也比较容易,在多种研究试验中,可以代替无菌动物。

人工感染用的肠道细菌各国使用的不尽一致,它也受营养条件的制约。如日本使用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皮葡萄球菌(Stapbylococcus

Epidermide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脆弱似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种。法国使用 E.Coli (、白色葡萄菌(Staphylococcus

Albus、粪链球菌、Sporulated Anaerubes(Genus Clostridium)和乳杆菌(五种。

悉生动物应定期作微生物检查,一方面检查是否被污染,另方面检查接种的微生物是否定居。对未能定居的菌株还应补充接种。

用缺乏叶酸的饲料饲养无菌大鼠,则出现叶酸缺乏症,但在悉生大鼠,则不出现症状。用缺乏维生素缺乏症状。试验证明,悉生小鼠的精子形成机能与通常动物无异,而无菌小鼠的形成能力较低。有的学者认为微生物菌丛是育成期雌性小鼠性机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很多试验证明,悉生动物生活能力比无菌动物要强,较易饲养。

第三节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一、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概念

无特定病原体(Specefic pathogen

Free,SPF)动物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容许存在的。故实际上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这类动物是目前国外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它的来源,既可来自无菌动物繁育的后裔,亦可经剖胎取后,在隔离屏障设施的环境中,由SPF亲代动物抚育。它不带有对人或动物本身致病的微生物,但不能排除可经胎盘屏障垂直传播的微生物。

由于用疫苗和药物进行预防及治疗,或用淘汰带菌动物来作出SPF动物的方法并不实用(既浪费时间,又难保确除病原),故一般大多先培育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后,再把其移到有封闭系统设施中去饲育繁殖。原则上SPF动物室内不容许存在病原菌,但在封闭的环境中,难免有很多非病原性微生物会逐渐进入动物机体中去,故亦有人把这个转移过程称之为通常动

物化。SPF动物的祖先是无菌动物,按理来说,无菌动物的子宫内和卵中是无菌的,然而,有些微生物实际上是通过其亲代传给胎儿的,因此,培育无菌动物和SPF动物之前,就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即应该严格地选择剖腹产母体,该动物应未感染上规定的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最好通过几代连续剖腹,来培育原种无菌动物后再培育SPF动物。

“SPF”一词的含义是不明确的,因为在特定条件下,“非”病原体是可以成为病原体的。而且有些病原体目前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SPF”是多年来使用的名称。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统一的名称,所以仍沿用。现在有COBS(经剖腹产取得并饲养在屏障中的)、BS(在屏障系统中饲养)、DF(无病)等不同名称,都是指“SPF”动物。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质量标准

由于SPF动物的质量标准看法不一,所以对动物的要求也就不同。如有人认为某种实验动物没有某种病原体,不影响其实验要求,就可称为SPF动物。亦有人认为将常见的病原体全部排除,才算是真正的动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够恰当,前者要求过低、太简单化,后者又要求过高,复杂化。没有统一标准,就无所适从。国外对动物的监测标准(内容和方法)尚未见公诸于世,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以小鼠为典型例子,因为小鼠是实验研究中使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实验动物,它是自发性疾病种类最多的动物之一,综合英、美、日等国有关资料,列于表,以资借鉴。

英、美、日等国有关实验小鼠微生物学监测内容

料来源美

日美日英英美日日美

病原微生物种类

沙门氏杆菌√√√√√√√

绿

√√√√

√√菌

D

√√酸

√√√√杆

√√

√√√√√√杆

√√√√√性

√√√

√√√√√√√状

√√√√√√氏

√√

√√

√√√链

√√√性

√病

毒性疾病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

膜炎

√√√√√

√√√√√

√√√

√√√√

√√√√

√√

√√√

√√√√√病

K

√√√

√√√√小

√√

√√√

齿

√√√

齿

如前所述,目前国际上对小鼠微生物监测内容尚无统一标准,各国亦常有变动现象,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必然发现新问题,增添新内容,仅就不完全的资料,按表6-6统计,微生物监测内容,计细菌种,病毒种。结合我国实际,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定的小鼠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监测标准可见表,他们主要着眼于“根据对小鼠群有危害的病原体及对动物实验研究有干扰的微生物、寄生虫”为原则,结合他们的具体条件,参照国外有关资料,似订的暂定标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以达到目前国际上若干国家所订内容。

表实验小鼠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监测暂定标准(1983)

动物等级一

悉生、无菌二

SPF

清洁

普通

项目

沙门氏菌

悉生小鼠√√√

结核分枝杆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皮肤真菌√√√鼠肝炎病毒√√

仙台病毒√√

脱脚病病毒√√

肺炎支原体√√

柯希氏棒状杆菌√√

亲肺巴斯德氏菌√√

支气管败血性鲍特氏菌√√

胸炎克雷伯氏菌√√

念株状链球菌√√

Tyzzer′s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氏

√√

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寄生虫√√

涤虫√√

绿脓假单胞菌√

枸椽酸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O

115a

CK(B)√

线虫√

“√”表示应排除项目

上海市卫生系统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初步试行标准(讨论稿)可参看表6-8 上海卫生系统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初步试行标准(1985)

动物

级别

应排除病原小鼠大鼠地鼠家兔豚鼠

清洁动物普通动物肠炎杆菌√√√√√

鼠伤

寒杆

√√√√√

体外

寄生

√√√√√

发癣

√√淋巴

细胞

性脉

络丛

脑膜

炎病

流行

性出

血热

病毒

√√√

脱脚

病病

出血败血性巴

√√

氏杆菌

鼠棒状杆菌√

支气

管败

√√√

血波

氏杆

肠道

寄生

泰泽

氏病

仙台病毒√

鼠肝

炎病

呼肠弧Ⅲ病毒

嗜肺

巴氏

杆菌

绿脓

杆菌

链球

菌(A

群)

各型

肺炎

肺支

原体

金黄

色葡

萄球

(裸

鼠)

动物尾巴的作用

下面是妈妈帮我查找的资料,动物尾巴的作用: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老虎的尾巴,像一条钢鞭,能够抽打。老虎与其他动物搏斗时,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战斗武器。把敌方抽打得晕头转向,不能对它反击。 猎豹狮子的尾巴则是为了奔跑时保持平衡。 松鼠的尾巴蓬蓬松松,又大又长。松鼠从高处向下跳时,可以减慢降落的速度,使松鼠安全着地,起着降落伞的作用小松鼠睡觉时用尾巴当作棉被盖在身上。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响尾蛇的是引诱猎物。 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蚁兽,遇到下雨或烈日时,竖起尾巴来当伞用,晚上睡觉把尾巴铺在地上当毛毯。 在生在南美洲热带森林中的蜘蛛猴,有一条比身体还长的尾巴,用处比四肢还大,因此人们管它叫第五只“手”。在吃东西时,蜘蛛猴缠绕长尾,把身体稳稳悬在树枝上,和脚并用地进餐。休息时,它常常倒挂着睡觉,即使睡熟了,尾巴也不会脱落。在树与树之间跳跃游荡时,具有极强卷握力的尾巴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蜥蜴的尾巴可以储存能量。 蝎子的则是为了防御。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蝇。 牛的尾巴可以赶走叮在背上的苍蝇和蚊子。 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动物尾巴特点及作用

动物尾巴特点及作用

动物为了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更好的生存,于是就演变出各种各样形态的尾巴,并且,不同的尾巴也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对动物来说,尾巴必不可少。一旦它们失去了尾巴,就会给它们带来许多麻烦和灾难。动物尾巴的主要作用是: 1.响尾蛇的尾巴:用来吸引小动物,小动物就成了它的美餐。 2.小水马鱼:它没有眼睛,它尾巴上有电,别的鱼靠近它的尾巴,小水马鱼就会逃走。 3.公鸡的尾巴:是帮助它保持身体平衡的。 4.鸭子的尾巴:是帮助它们保持身体平衡的,它的尾巴可以分泌很多油,它通过嘴巴将油涂抹在厚密轻巧的羽毛上,使羽毛不会被水弄湿,里面始终留有空气,这样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5.孔雀的尾巴:可以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异性,有时候也可以起到警告和恐吓捕食者的作用。 6.蜻蜓:蜻蜓飞过水面,尾巴点几下水,就是在产卵。 7.海獭的尾巴:是警报器,敌人靠近它,它就会立刻逃走。 8.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9.猴子的尾巴:可以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10.老虎的尾巴:像一条钢鞭,能够抽打。老虎与其他动物搏斗时,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战斗武器。把敌方抽打得晕头转向,不能对它反击。 11.非洲鳄的尾巴:是有力的捕食工具。 12.蜜蜂的尾巴:是叮敌人的武器。

23.啄木鸟的尾巴:很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鸟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在啄木鸟飞行时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鸟尾巴的作用。 24.骡马的尾巴:由很长的粗毛组成,可以左右甩动。它能驱赶落在骡马身上的蚊、虻和苍蝇。 25.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26.马的尾巴:起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绳。 27.松鼠的尾巴:蓬蓬松松,又大又长。松鼠从高处向下跳时,可以减慢降落的速度,使松鼠安全着地,起着降落伞的作用。松鼠睡觉时可以把尾巴当被子盖在身上,也可把尾巴偎在身边,起取暖的作用。 28.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蚁兽:遇到下雨或烈日时,竖起尾巴来当伞用,晚上睡觉把尾巴铺在地上当毛毯。 29.蝙蝠的尾巴——是捕食工具。 30.蝙蝠白天栖息在较暗的地方,如建筑物的缝隙、树洞或岩洞里,有的用后肢的爪将身体倒挂,有的匍匐着。每天黄昏和黎明两次出动,捕食昆虫,每次活动约一个小时。蝙蝠可以自由卷缩尾巴和后肢之间的翼膜,使其成为篮形。蝙蝠为什么要伪装成吊篮呢?因为它们依靠这个“法宝”,可以捕捉身体较大的昆虫。 31.尼罗鳄——尾巴是武器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万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妙用多种。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方向而转向游泳。 牛把尾巴当作平衡器。牛有长长的尾巴,末端长着丛生的毛。当它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来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

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绳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啄木鸟用凿子样的嘴巴寻觅树干中的害虫时,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360docs.net/doc/755003354.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各类动物尾巴的用处

各类动物尾巴的用处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各类动物尾巴的用处 1、蝎子的尾巴是用来攻击敌人的 2、猫的尾巴是用来平衡的,也可以用来钓鱼 3、响尾蛇的尾巴用来吸引小动物,小动物就成了它的美餐。 4、有一种鱼叫做小水马鱼,它没有眼睛,它尾巴上有电,别的鱼靠近它的尾巴,小水马鱼就会逃走。 5、蜻蜓飞过水面,尾巴点几下水,就是在产卵。 6、海獭(ta)的尾巴是警报器,敌人靠近它,它就会立刻逃走。 7、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8、燕子、麻雀、乌鸦等多种鸟类的尾巴,能在飞行时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称它为“万能的舵”。啄木鸟的尾巴,有点特殊。它很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鸟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在啄木鸟飞行时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鸟尾巴的作用。 9、狗的尾巴能表达喜怒哀乐情感:见到主人来了,它能竖起来,不停地摆动,表示高兴;挨了打时,狗的尾巴就夹起来逃跑,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狗见到生人时,将尾巴耷拉下来,表示愤怒和抗议。

10、老虎的尾巴,像一条钢鞭,能够抽打。老虎与其他动物搏斗时,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战斗武器。把敌方抽打得晕头转向,不能对它反击。 11、壁虎的尾巴,又细又长,壁虎可以用它来自卫。别的动物要捉壁虎时,往往以为揪住或按住壁虎的尾巴就可以捉住它,其实壁虎可以将尾巴脱断,马上逃掉,使要捉它的动物空喜一场。壁虎脱断原有尾巴后,不久还可以再长出一条新尾巴来。 12、骡马的尾巴,由很长的粗毛组成,可以左右甩动。它能驱赶落在骡马身上的蚊、虻和苍蝇。 13、松鼠的尾巴蓬蓬松松,又大又长。松鼠从高处向下跳时,可以减慢降落的速度,使松鼠安全着地,起着降落伞的作用。松鼠睡觉时可以把尾巴当被子盖在身上,也可把尾巴偎在身边,起取暖的作用。 14、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蚁兽,遇到下雨或烈日时,竖起尾巴来当伞用,晚上睡觉把尾巴铺在地上当毛毯。 15、非洲鳄的尾巴,是有力的捕食工具。一般情况下,非洲鳄静静地卧在河边,一动也不动。一旦猎物靠近了它,便一跃而起,甩动尾巴,一下把猎物扫进水里,然后扑上去咬住吃掉。 16、蜜蜂的尾巴是叮敌人的武器。 17、袋鼠是一种自卫能力很差的动物,它必须随时提防来犯的敌人,一有敌情拔腿就跑。它为了便于观察敌情,必须站立着。此

动物尾巴的作用

动物尾巴的作用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着尾巴,动物尾巴的形状各异,用处不同。 1.鸟类 作用:①平衡鸟类的尾巴在飞行时和站立时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②控制方向鸟尾上长着又长又宽的毛,能灵活转动,控制飞行方向,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2.鱼类 作用:①前进鱼在水中靠尾巴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前进。 ②控制方鱼在水中要往哪个方向变换也是通过尾巴的摆动来完成的。 3.xx、马、驴 作用:①平衡牛、马、驴的尾巴在它们奔跑时起着平衡的作用。 ②驱赶蚊虫在有蚊虫叮咬时,它们的尾巴一甩一甩的赶走蚊虫。 4.鳄鱼 作用:武器当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来水边喝水时,鳄鱼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水中,然后吃掉。 5.袋鼠 作用:①支撑身体当袋鼠站立时,强壮尾巴帮助袋鼠稳稳成三角支架一样的站住. ②协助跳跃当袋鼠跳跃时,尾巴象个弹簧能帮助袋鼠跳的更快更远。 ③自卫武器当有动物或人来袭击它时,它用尾巴将对方扫倒。 6.xx

作用:警报器当发现敌害时,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 7.啄木鸟 作用:支撑身体当啄木鸟捉虫时,会用尾巴牢牢支在树干上。 8.狮、虎、豹 作用:战斗武器当和其它动物搏斗时,它们只要一摆尾巴,就能将对方打倒 9.狐狸 作用:①平衡狐狸的尾巴在它行动时平衡身体。 ②御寒xx时,狐狸的尾巴可以当被子盖。 10.松鼠 作用:①平衡松鼠的尾巴在它行动时平衡身体。 ②御寒xx时,松鼠的尾巴可以当被子盖。 ③降落伞松鼠在高枝上跳来跳去或从高枝上往下跳的时候,大大的尾巴一撑开,就象一把降落伞,能保护松鼠平衡落地,不至于摔伤。 11.蜥蜴、壁虎 作用:逃生遇到敌害时,它们的尾巴会自动脱落,并且尾巴上的神经不会马上死掉,还会动一会儿,从而迷惑敌人,掩护自身逃脱。 12、.鸭嘴兽 作用:①仓库它的尾巴又粗又壮,里面装满了脂肪,在冬季来时,能提供给它充分的营养。 ②御寒这样的尾巴同时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13.蝎子

(一年级)动物尾巴的作用

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蝇. 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 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 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 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燕子/能在飞行时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称它为“万能的舵”。 啄木鸟的尾巴,有点特殊。它很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鸟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在啄木鸟飞行 时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鸟尾巴的作用。 牛的尾巴,由很长的粗毛组成,可以左右甩动。它能驱赶 落在牛身上的蚊、虻和苍蝇。

鱼的尾巴可以调整方向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快游动速度,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 公鸡的尾巴是为了求偶的方便,就像它的鸡冠那样。 壁虎的尾巴,又细又长,壁虎可以用它来自卫。别的动物要捉壁虎时,往往以为揪住或按住壁虎的尾巴就可以捉住它,其实壁虎可以将尾巴脱断,马上逃掉,使要捉它的动物空喜一场。壁虎脱断原有尾巴后,不久还可以再长出一条新尾巴来。 骡马的尾巴,由很长的粗毛组成,可以左右甩动。它能驱赶落在骡马身上的蚊、虻和苍蝇。 狗的尾巴能表达喜怒哀乐情感:见到主人来了,它能竖起来,不停地摆动,表示高兴;挨了打时,狗的尾巴就夹起 来逃跑,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狗见到生人时,将尾巴耷 拉下来,表示愤怒和抗议。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动物尾巴的作用

动物尾巴的作用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大熊猫、金丝猴、三色狼、白虎、大象、黑熊、袋鼠、黑豹、猪灌、棕熊、扭角羚野驴、猞猁、兔狲、红腹锦鸡、、长颈鹿、亚洲象、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雪豹、斑马、丹顶鹤、黑天鹅、孔雀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大部分动物的身上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尾巴,它们的大小形状有巨大的差别,那是动物为了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更好的生存,于是就演变出各种各样形态的尾巴,并且,不同的尾巴也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燕子、麻雀、乌鸦等多种鸟类的尾巴,能在飞行时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称它为“万能的舵”。啄木鸟的尾巴,有点特殊。它很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鸟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在啄木鸟飞行时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鸟尾巴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前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大多数鱼类,为了适应水中生活,尾巴的形状都有点像扇子,用力摆动时,好像推进器一样,推动身体向前游,同时,鱼类的尾巴还能够控制方向,起着舵的作用。 “百兽之王”的老虎,除了有尖牙利齿之外,身后那条又粗又长的尾巴,是它另一个有力武器。当老虎攻击猎物扑空时,会抡动尾巴,像钢鞭似的扫向对方,把猎物击倒。 松鼠有条特别大的尾巴,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多了。由于松鼠经常在树上跳来跳去,很容易从高高的树上摔下,有了这条大尾巴起平衡作用,它就安多了。当然,万一有留神摔下来,大尾巴上的毛会蓬散松开,好像一顶降落伞,使下落速度大大减慢,保护它不容易受伤。寒冷的冬天,松鼠夜晚在树洞里睡觉,蜷起身于缩在大尾巴内,这样,大尾巴又成了御寒保暖流“被子”。最近科学家还发现,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松鼠把摆动尾巴的变化,当做它们互相交流的“语言”呢。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蝇。 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猴子的尾巴是很有用处的,比如蜘蛛猴的尾巴很长,能拾取东西,就像大象的鼻子那样灵活。蜘蛛猴的尾巴还能起平衡作用,使它能灵敏地在树是跳跃。它把尾巴钩在树丫上,倒挂身体,即使酣睡,也不会掉下来。细毛猴用尾巴把身子蜷在树上睡觉.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请举出动物尾巴的五种作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蝇. 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小松鼠睡觉时用尾巴当作棉被盖在身上; 啄木鸟用凿子样的嘴巴寻

觅树干中的害虫时,用结实的尾巴作为重要的支撑物。 最没有用的当数猪尾巴,又短又小,只能作为小摆设而已。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着尾巴,动物尾巴的形状各异,用处不同。 1.鸟类 作用:①平衡鸟类的尾巴在飞行时和站立时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②控制方向鸟尾上长着又长又宽的毛,能灵活转动, 控制飞行方向,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2.鱼类 作用:①前进鱼在水中靠尾巴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前进。 ②控制方鱼在水中要往哪个方向变换也是通过尾巴的摆动来完成的。 3.牛、马、驴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动物尾巴的样子和作用

动物尾巴的样子和作用 壁虎的尾巴,又细又长,壁虎可以用它来自卫。别的动物要捉壁虎时,往往以为揪住或按住壁虎的尾巴就可以捉住它,其实壁虎可以将尾巴脱断,马上逃掉,使要捉它的动物空喜一场。壁虎脱断原有尾巴后,不久还可以再长出一条新尾巴来。 燕子、麻雀、乌鸦等多种鸟类的尾巴,能在飞行时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称它为“万能的舵”。 啄木鸟的尾巴,有点特殊。它很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鸟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在啄木鸟飞行时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鸟尾巴的作用。 骡马的尾巴,由很长的粗毛组成,可以左右甩动。它能驱赶落在骡马身上的蚊、虻和苍蝇。 狗的尾巴能表达喜怒哀乐情感:见到主人来了,它能竖起来,不停地摆动,表示高兴;挨了打时,狗的尾巴就夹起来逃跑,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狗见到生人时,将尾巴耷拉下来,表示愤怒和抗议。 松鼠的尾巴蓬蓬松松,又大又长。松鼠从高处向下跳时,可以减慢降落的速度,使松鼠安全着地,起着降落伞的作用。松鼠睡觉时可以把尾巴当被子盖在身上,也可把尾巴偎在身边,起取暖的作用。 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蚁兽,遇到下雨或烈日时,竖起尾巴来当伞用,晚上睡觉把尾巴铺在地上当毛毯。 老虎的尾巴,像一条钢鞭,能够抽打。老虎与其他动物搏斗时,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战斗武器。把敌方抽打得晕头转向,不能对它反击。 非洲鳄的尾巴,是有力的捕食工具。一般情况下,非洲鳄静静地卧在河边,一动也不动。一旦猎物靠近了它,便一跃而起,甩动尾巴,一下把猎物扫进水里,然后扑上去咬住吃掉。 蜜蜂的尾巴是叮敌人的武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绳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鱼的尾巴,摆动产生游泳的动力,还可以控制游动方向。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孔雀的尾巴可以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异性,有时候也可以起到警告和恐吓捕食者的作用 牛的尾巴像拍子一样可以赶虻蝇,又保持平衡的作用。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