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沈从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边城》--沈从文描写湘西世界的第一杰作。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人性的美丽和善良。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部田园诗式的悲剧小说给三十年代多写恶、写血腥味的中国文坛,吹来了一股小小的来自青山秀水间的风。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但他到最后都没有回来。

作者以事情洋溢的语言和灵气飘逸的画面勾画出的这新奇独特的“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世界。在这明净的底色中,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的子民身上,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并将其体现为一个“爱”字,两性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从而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热诚、纯朴、善良、友爱。创造出一个人人都能保持着做人的美德,个个都能够固守灵魂的天真,完全是一个未经金钱实利污染,有着自然、纯朴民风的理想社会。

《边城》中的人性美

一、人物形象体现人性美

“爱”与“美”的化身:翠翠

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整日与青山绿水作伴,人美,心更美,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翠翠身上的“美”,一方面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爱情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是那么朦胧,那么美丽。她看着天上的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朵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固此她无奈,她痛苦,只能在梦里希望爱情的实现……最后,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这一切证明了翠翠是一个向往爱情却又不

能开口,却愿意矢志不渝地等待.这一份对爱的无奈和执着,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情无所念的心态,有点凄凉,却又不失美的女孩。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中显得格外娇艳灿烂。结尾处所状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翠翠与年老的祖父相依为命,她对祖父关心备至。尽管祖父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却不能真理解她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翠翠幻想出逃让祖父去寻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祖父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她能体会,且深深地体会到祖父对她的爱。浓浓的祖孙情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芒,令人为之感动。

“慈爱老人”的代表:老船长

老船夫是作者着重刻画得另一个人物,作者主要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人性之美,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抚养翠翠长大的重担。但当翠翠无可避免的碰到与其母相同的命运时,老船夫则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要为孙女翠翠的命运抗争,要为翠翠作一个完美而“清楚”的交待,最终心力交瘁,再也无力支撑了,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雷声将歇的黎明前,老人一病不起了。就在临死之前,老人还担心翠翠害怕惊雷,强撑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在她身上,担心她着凉,爷孙之间的亲情之爱结束了,人性之爱却得到永恒。

除此之外《边城》中的人物,从船总顺顺到天保、傩送兄弟到出场的每一个人物,他们都那么善良、正直、热情。他们不讲贫富,不讲地位,均以诚相待,以善相亲。均体现出人性之美。

二、“牧歌式”文体体现人性美

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提到沈从文“在他成熟的时期,它对几种不同问题的运用,可说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既有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

里面的山水人物,呼之欲出,这是沈从文最拿手的文体,而《边城》是最完美的代表作。”“牧歌式”的文体正是沈从文小说中一个最重要的艺术特色。这是一种糅诗、游记、散文于一体的写作手法。“小溪流下来,绕山岨流,约三里便会如茶峒的大河。……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这是小说开头对边城大体情况的描述牧歌式文体,文字简洁,少夸饰,不铺张,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抐却又传神。特别是在介绍这一家人并未用任何形容词,只是很朴实的写道“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留给读者很多思考的空间。语句既像散文那样优美,又兼有游记的描述,最终组成了一篇出色的小说。这这样优美的文体中,在不知不觉中让读者对于小说所要体现的人性美有了认同感。

美丽没有真正的定义,大千世界,美丽无处不在,沈从文的《边城》为人类的“人性美”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诠释。

“人性美”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多么珍贵的人生美啊!所有人物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仿佛有意,实则无意,他要读者抛下自己的烦恼,走进他所创造出来的理想世界,一个肝胆相照,充满真情实意的世界。

《边城》中的人情美

一、民风美体现人情美

小说体现人情之美的另一样要素是边城那质朴的民风,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完美社会形态,这里没有绳墨规矩的束缚,也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制约。这个社会中的人和事是那么质朴、单纯,虽然也有贫富等级之分,但人们都在一种淳厚古朴的人情中享受着一定的人格平等,富人也与穷人一样的豪爽,慷慨和救人之急,他们的心灵同样单纯、温存、善良。人们互相关爱牧歌式文体,没有金钱上的利益关系,一个老人可以自愿为人们摆渡,到过年的时候,上街头东西人们可以互相赠送,没有等级的差别,只在感情的纽带。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就连城中杨马兵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

边城社会的民风处处体现着善和美,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

这种民风同样体现在天保兄弟身上。他们俩同时爱上了了翠翠,在他们心里,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但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忍痛割爱,成人之美.这更体现了他们互助互爱的德行以及自我牺牲的美感.他们以一种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势”,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人性之美,不能不让人为这动情.

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义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