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鎏金铜佛价值不菲,成交率高!
佛像收藏的价值分析
佛像收藏的价值分析佛像是当今收藏界的热门收藏品,那么佛像收藏的价值如何?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的价值,一起来看看。
佛像收藏的价值中国金铜佛制作大约有两千年历史,但具体始于何时,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
现代人将中国古代金铜佛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汉传金铜佛自东汉始造,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历史跨度漫长;藏传金铜佛像则以元明清传世品多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的佛造像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习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征。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瘦骨清像”,让人们想起了“建安风骨”。
唐代造像的华严大气,则体现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辉煌气象。
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仿佛已走入了人间,成了人们自己身边的你、我、他,显得非常可亲、可敬。
佛像制作最初从五胡十六国开始慢慢兴起,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了解,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铜佛坐像。
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爱。
据观察,在拍卖市场中创出高价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
在现在的市场上,一尊铜质佛像小品,其市场价格至少在5万元左右。
品质上好的铜佛像,价格可达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佛像收藏的价格北京2016年春季拍卖刚刚落幕。
由拍卖结果看,金铜佛像市场依然十分火爆。
其中,嘉德拍卖的“万法归一——宫廷造像精粹”专场的成交率为80%,“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成交率达到了88%;“帕拉11-12世纪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伽牟尼成道像”以2530万元成交,“17世纪铜鎏金财神护法一组”成交于2300万元;北京东正的佛像专场中,“明铜镀金道教水将像”以8970万元的价格成交;保利拍卖的一尊明宣德观世音菩萨坐像以4830万元成交,清雍正绿度母坐像3795万元被人请走;匡时公司的“十五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以2817.5万元拍出,“十五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成交于2127.5万元。
久远的鎏金工艺
久远的鎏金工艺作者:来源:《科学之友》2018年第03期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河南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祀坑出土的一件璜,用七块玉石和两枚鎏金的铜兽制成,是已发现的最早的鎏金器物。
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
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成熟。
凡经过鎏金处理的器物表面色泽金灿夺目、富丽华贵,镀于器物表面的黄金具有华丽的色泽,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出土的鎏金器物色泽保存完好,千年不变色,这是鎏金工艺能够发展演变及传承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1975年云南万家坝第21号墓出土的鎏金铜片3件,第35号墓出土的鎏金铜管38件,经测试相当于春秋末期。
山东曲阜出土的春秋末战国初期的鎏金长臂猿,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早期楚墓出土的鎏金铜板,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铸有铭文的鎏金“楚大官糟钟”,从这些器物来看,它们的鎏金技术已相对成熟。
另据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造型上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又因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属于战国早期的器物,时代最早的鎏金器物是1957年信阳1号楚墓出土的鎏金铜削和2号墓出土的鎏金长方板。
所以有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早期。
西周鎏金鼎汉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鎏金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鎏金器物丰富多彩,并向大型化发展。
广西合浦望牛山出土的鎏金碗、鎏金奁、鎏金饰件。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豹、鎏金“常乐饮官”铜壶以及赫赫有名的鎏金“长信宫灯”和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鎏金银铜钟樽。
《汉书》“外戚传”记载“……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昌)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陕西茂陵一号从葬坑中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炉盖外侧及圈足均刻有与“外戚传”大致相同的铭文,铭文中“内者未央尚卧,金黄竹节熏(卢)炉一具。
”这两则可看出称谓基本一致,只是“黄金涂”与“金黄涂”之差。
明代铜佛像特点及收藏价值
明代铜佛像特点及收藏价值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主要是在我国的汉朝时期,经过中国的艺术家以及民间的工匠进行吸收、融合进行了再创造的过程,形成了更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
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用来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
历代流传下来的佛像可以说是样式繁多、种类繁多,从其材质上看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各种各样的佛出现,特别是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金铜佛像达到了铜像高峰时期,流传至今的金铜佛像以明代为最多。
图1: 明代伽蓝菩萨黄铜;成交价:RMB 20,700,000;尺寸:高72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12-03。
此尊黄铜制关羽像头戴幞头,面庞丰满,蚕眉紧蹙,凤眼微睁,目光下敛,表情威严、气质刚毅。
身着甲,外罩战袍,胸前饰蟒纹。
双手叉腰,束带,足登云靴,威风凛凛坐在宝座之上。
战袍衣摆飘逸,富有布帛感。
此像的尺寸高大,体态丰满,姿态威猛有力,气势磅礴,先声夺人。
金属铸造工艺精美,细部雕刻纹饰一丝不苟,衣纹流畅,铠甲表现丝丝入扣,具象写实,可谓既可远观,又可近取。
整体人物造型富有立体感和写实性,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刚正不阿,堂堂正正、凛然不屈的义士形象,应是出自明代无名艺匠高手所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明代雕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堪称极品。
明代佛像雕刻工艺非常的精良且器型较大,具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从其佛像的器型上看,明朝之前的佛像大约都在二十公分左右,到明朝之后佛像的器型都做的非常的大。
图2:明代毗卢遮那佛;成交价:RMB 18,480,000;尺寸:高21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09-11-11。
此尊即为一尊典型的汉传佛教崇奉的毗卢遮那佛像。
结跏趺端坐,头饰螺发,戴花冠,大耳垂肩,佩花形耳饰,耳边缯带向上翻卷,面形宽大饱满,双目俯视,神态慈祥宁静。
躯体健硕,结构比例精准。
上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著高束腰僧裙,腰间束带,下腹露出蝴蝶结,极具装饰意味。
金铜佛像
金铜佛像近年来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不仅使收藏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收藏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从书画、瓷器、玉器到家具、雕塑、古籍善本等,无不纳入人们的收藏范围。
而各个收藏品种在市场中所占份额既不会平均分配,也不会固定不动。
当某些常规收藏品种市场趋于饱和之后,市场便会寻找新的增长点,一些往常不为人所看重的收藏品种,由于种种原因就会更多地走进人们的收藏范围,成为市场的新宠。
从2006年的拍卖市场来看,佛教艺术品就是当前市场的新宠之一,其中金铜佛像,尤其是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算得上个中翘楚,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看中,成为拍卖场上竞相追逐的对象。
金铜佛像的历史沿革金铜佛像是佛教造像艺术之一。
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佛教雕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佛教在整个社会的盛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关。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佛教教义能够起到对民众进行精神控制的作用,因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其间除了在国家走向衰落时,统治者感到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与国争利”的局面而引发的几次“灭佛”运动以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畅通无阻。
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也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徒们在历史上掀起了无数次制作佛像的热潮,信徒们将自己对佛的信仰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在铸造、雕塑、绘画及印刷的佛像之中。
早期佛像主要是汉传佛教造像,如北齐、北魏、隋唐、宋辽等时期,都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高潮期,而南诏、吐蕃、大理等地所铸的佛像更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献记载最早的民族佛像的创始者是东晋的戴逵,他与其子戴勃、戴都善长雕铸佛像,所铸作品极其逼真传神,因而被誉为“戴家样”。
北魏时期佛教大盛,铜佛的铸造风靡一时,甚至皇后的选取也与是否能够铸成佛像有关:嫔妃生子后,必令手铸佛像,成者为后,败者赐死。
至隋唐,佛像的制作风格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
河南博物院藏明清铜佛像
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佛教造像自犍陀罗出现后,虽在制法上有严格的规范,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造像在面相、服饰、莲座、背光造型等风格上都有一定程度地演变。
明清以后,货币铸造材料由铜转为银,再加上铜产量的提升,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铜铸造佛像,明清铜佛像制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在数量、工艺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峰。
明代阿弥陀佛铜立像(图1)此佛鎏金,通高18.5厘米,高肉髻,面相方圆,河南博物院藏明清铜佛像袁鹏博 杨 璐图1:明代阿弥陀佛铜立像图2:明代药师佛铜佛像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长眉细目,扁平鼻,嘴角微张,大耳垂,内着僧祇支,系丝绦,外着褒衣博带袈裟,跣足而立,右手施与愿印,表示众生的往生之愿和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相互摄引;左手施无畏印,表示令人安心、平静,布施无怖给众生。
明代药师佛铜佛像(图2)此像高23 厘米,高肉髻,面相方圆,长眉细目,两只大耳低垂,一副慈祥悲悯的神态。
鼻梁高挑,小口大耳垂,上着宽博袈裟,下系长裙,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药师”比喻能治众生贪、嗔、痴的医师,佛教认为向此佛祈祷可以为人去除疾病。
明代弥勒佛铜坐像(图3)此佛鎏金,高8厘米,双丫髻,面相方圆,微微抿嘴,满腮胡须垂落,身穿大衣,鼓腮,半跏趺坐。
与后期弥勒多为光头无须胖大和尚的形象不同,此像神态较为庄严,虽有洒脱之意,仍稍稍收敛。
明代弥勒佛铜坐像(图4)此佛鎏金,高22厘米,光头,面相方圆,双耳,满脸堆笑,右手拿念珠,左手拿布袋,身着通肩大衣,鼓腹,半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北宋以后,弥勒像逐渐转为“布袋和尚”,他憨态可掬,易于为人们所接纳,广泛出现于民间艺术作品之中。
图3:明代弥勒佛铜坐像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图4:明代弥勒佛铜坐像图5:明代菩萨铜坐像图6:明代文殊菩萨铜坐像图7:明代观音菩萨铜坐像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明代菩萨铜坐像(图5)此像鎏金,高32厘米,头戴花冠,面相方圆,长眉细目,双目微闭,隆准,小口大耳垂,颈佩璎珞,左手执法轮,呈半跏坐,上着褒衣袈裟,下着长裙,裙褶流畅自然,飘飘落于须弥座上。
“随身佛”首开小型佛像专拍先河
“随身佛”首开小型佛像专拍先河5月10日下午,北京翰海春拍推出的“怀抱浮图――随身佛”专场拍卖,是今春佛像拍卖的热点之一。
虽然101件拍品仅成交56件,成交率54.46%,成交额567.6万元,但是作为首次小型随身佛专拍,对佛像收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4.5厘米的明永乐铜鎏金上乐金刚像拍出了117.6万元,居专场单件成交品首位。
顾名思义,随身佛即“佛教信仰者随身佩戴或秘藏怀中的小型佛像”。
北京翰海的这场拍卖,是国内外佛像艺术品拍卖中首次出现的“随身佛”专拍,也是佛像拍卖的创新。
据该公司佛教艺术品部主管一西平措介绍:“专拍推出百余尊不同时期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蒙古及内地不同风格的造像。
佛教造像形态万千,大可齐楼,小至盈寸。
这些小型造像作为圣物随身所藏,为个人护身法具,不仅能保佑个人平安,也能保佑家人的平安。
这样一种美好的象征会一直陪伴着个人左右,直到生命之火熄灭。
几乎每一尊小型造像背后部有这种神奇的经历。
”这场专拍之所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于专拍中的佛像皆为小型佛像,其重要意义是:经过十余年来佛教艺术品拍卖、收藏市场的培育,内地出现了一批眼光独到的佛教艺术品收藏家,推动了佛教艺术品研究的发展。
这场专拍的举办似乎可以说明,当前佛教艺术品收藏者从前两年追逐市场价格的涨跌起伏,开始回归到对佛教艺术品本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蕴的研究上,这是佛教艺术品收藏、研究的良好开端。
一西平措多年潜心于佛教艺术品的研究和经纪,在内地佛像拍卖、收藏业界有着相当的影响。
自2006年秋拍开始,一西平措正式涉足佛像拍卖,近三年所推出的数场佛像拍卖、展览广受好评。
比如去年秋拍推出的“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中原佛教艺术品专拍,首开中国市场中原佛像之专拍,对弘扬。
传承中原造像的收藏、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随身佛专拍是对去年中原造像专拍的延续,显示了一西平措和北京翰海以学术性、专业性为主导的佛像拍卖的服务宗旨。
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鉴定特点
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鉴定特点一、绿度母铜鎏金造像的背景介绍绿度母铜鎏金造像是明代时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绿度母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能够驱散疾病和灾难。
铜鎏金造像是指以铜为主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金属合金的工艺品。
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在制作工艺、造型特点和鉴定价值上都具有独特之处。
二、制作工艺特点1.铸造工艺: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通常采用铸造工艺制作。
制作过程中,首先使用泥土、蜂蜡等材料制作原型,然后倒入熔化的铜水进行铸造。
铸造后,对铜像进行琢磨、打磨、修整等工艺,使其细节更加精致。
2.鎏金工艺:鎏金是将金属合金涂覆在铜像表面的一种工艺。
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通过鎏金工艺,使其表面呈现出金黄色,增加了整体的豪华感和视觉效果。
3.彩绘工艺:在绿度母铜鎏金造像上,还常常采用彩绘工艺,使用丰富的颜料为造像上色。
彩绘能够突出造像的特点和细节,增加艺术品的观赏性。
三、造型特点1.绿度母造像:绿度母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通常是以女性形象呈现。
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中,绿度母通常坐在莲花宝座上,双手合十,面容严肃,头戴宝冠,身穿华丽的宝衣。
2.动态感: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在造型上注重表现动态感。
雕像中绿度母的衣裙和饰物常常呈现起伏有致的曲线,表现出舞动的姿态,增加了造像的生动性。
3.精细雕刻: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的特点之一是精细雕刻。
雕像的面庞、发髻、穴眼等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栩栩如生。
同时,在铜像的服饰和装饰品上,也能看到复杂精美的雕刻工艺。
四、鉴定价值1.艺术价值: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作为明代时期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雕刻,展示了明代工艺美术的水平和特点,对研究明代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意义:绿度母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与信仰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
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作为宗教艺术品,反映了明代佛教信仰和文化。
对于研究明代宗教和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收藏投资价值:明代绿度母铜鎏金造像作为稀有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教性。
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
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
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是它的社会性。
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
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三是它的艺术性。
无论是宗教性也好,社会性也好,要体现出来,都必须经过艺术手段的加工。
所以,对于金铜佛像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欣赏和鉴定。
(1)鉴定佛教进入中国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颗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又经摘要、问答、论释后,会衍生出许多旁支学问,另立出许多宗派。
佛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佛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佛像造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所以,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
这样对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金铜佛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把一般的鉴定要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
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确的鉴定了。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佛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
鉴别古代佛像年代的方法
鉴别古代佛像年代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通过材质鉴定。
不同年代的佛像有不同的材质,如明代以前的铜佛像基本上都是青铜工艺,明代到清初基本上都是红铜,清
中到民国基本上都是黄铜。
•根据佛像特征鉴定。
不同时期的佛像有不同的特征,如明代佛像开脸比较饱满圆润,一般都是双眼皮,而清代佛像开脸比较
瘦削硬朗,一般都是单眼皮。
•根据包浆鉴定。
老铜佛像的包浆不可能是通体一色,在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必然会有明显的露铜点,且跟周围包浆有自然过渡,底部也有长期磨损的露铜点。
鎏金佛像:铜鎏金技艺的见证
鎏金佛像:铜鎏金技艺的见证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8年第3期鎏金工艺的传承人历代以制作鎏金铜佛像为生。
鎏金佛像是佛像艺术种类的一种,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一种。
在我国古代,佛像多见于石雕石刻,其中最为罕见的是鎏金佛像,它是利用水银加黄金,使其熔化,并涂抹至铜佛像表面,再经过高温还原,水银蒸发后得出带金质的佛像。
因为极品鎏金原料稀少且珍贵,同时对于工艺要求十分高,容不得有一丝的错误,所以古往今来,鎏金佛像极为珍贵,被誉为佛教至宝,具有极高的价值。
朔州地处山西北部,与河北、内蒙接壤。
铜鎏金工艺在此传播辐射的实际范围为:向南为忻州五台山地区,向北途径右玉杀虎口传播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至河北张家口。
右玉曾出土了一件汉代鎏金青铜器——胡傅温酒樽,印证了晋北地区在汉代已掌握了铜鎏金工艺,并一直传承至今。
朔州历史悠久,早在两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峙峪人”就在栖居生息。
夏商时期,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朔地属雁门郡,有史记载以来,“楼烦、马邑、招远、阴馆”频频见于古迹,与之相伴的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
蒙恬北击匈奴,北魏发迹建国,刘武周称帝,尉迟恭举义,杨家父子抗辽等。
中原与游牧民族的纷争交汇,两种文明的不断摩擦与碰撞,导致了中原文化技艺在这里的传播与传承,特别是历代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如朔城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辽代崇福寺、应县的辽代佛宫寺释迦塔、山阴的北魏化悲岩寺、怀仁县清凉山辽代华严寺砖塔、元代永宁寺。
现藏于右玉博物馆的明代鎏金铜佛像、汉代鎏金胡傅温酒樽至今金光闪闪。
传统鎏金技艺在朔州地区传承的主要方式是以制作鎏金铜佛像为主。
从辽代以来佛教文化大发展处处建寺院,信徒众多因此历代家家都供奉佛像。
朔州地处大同云冈石窟与五台山佛教寺庙群之间,随着历代信众供奉鎏金铜佛像,这项传统鎏金技艺在朔州这一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得以传承发扬。
般若华光 自在菩提——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金铜佛像品鉴
般若华光 自在菩提 ——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金铜佛像品鉴明清两朝都曾利用藏传佛教来实施其统治,对藏传佛教都采取了尊崇和扶持的态度。
由于明清两朝政府大力推动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佛像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工艺都无法与之比拟。
尤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和清康熙、乾隆时期,金铜佛造像制作达到顶峰[1]。
其纤毫毕现的铸造技法,流光溢彩的鎏金工艺,反映了明清时期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审美情怀。
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馆藏的80余尊明清时期佛造像是20世纪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调拨来的原供奉于明清宫廷的文物珍品。
本文选出其中品相上乘者,以管窥明清宫廷金铜佛像的时代特点,并尝试解读这些文物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高35.2厘米,黄铜质地,通体鎏金。
躯体结构匀称协调,宽肩细腰,上身袒露,结跏趺坐。
佛像神态庄严和悦,螺髻高挺,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宽阔,双耳垂肩。
衣褶线条柔和,转折自若,轻薄贴身,肌肤丰满而又圆润。
佛像右手直伸下垂结降魔印,左手横置在左足上结禅定印。
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裙褶。
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台座周围的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莲座边缘处有连珠纹一周,底沿外卷(图1)。
明铜鎏金金刚总持佛坐像,高25.3厘米,通体鎏金。
头戴嵌蓝宝石五佛冠,双手持金刚杵交叉于胸前,结双跏趺,安坐于莲花座上。
身着嵌蓝宝石、绿松石天衣璎珞,双目微闭,法相庄严(图2)。
王立伟(鞍山市博物馆,辽宁…鞍山…114010)摘 要:明清宫廷金铜佛造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点,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精选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鎏金铜佛像,对其造型、工艺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这类文物的品鉴。
关键词:佛造像;鎏金铜佛;鞍山市博物馆作者简介:王立伟(1975—),男,汉族,辽宁鞍山人,任职于鞍山市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修复岗位,文博馆员中级专业职称。
探究明代宫廷铜佛造像的特点
探究明代宫廷铜佛造像的特点作者:韩冰来源:《卷宗》2017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佛像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最有其代表性的就是明代宫廷铜佛像,明代宫廷铜佛像在拍卖市场以及收藏市场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了各路藏家的极力追捧,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竟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明代宫廷铜佛造像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和升值空间。
而本文就是来介绍明代宫廷铜佛造像的一些特点和简单举例说明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宫廷铜佛。
关键词:明代宫廷铜佛;收藏;探究明代宫廷铜佛造像主要指的就是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又称“永宣宫廷造像”或“永宣造像”,由宫廷专门建设的造像机构的一个部门。
在明代时期又将其机构称为“佛作”,隶属“御用监”。
在这个机构中制作出来的铜像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多封众建”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
宫廷造像融合汉藏两种艺术因素于一体,整体造型完美,材质优良,雕工细腻,技艺纯熟,雍容华贵,流光溢彩,具有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多方面价值。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明代宫廷佛像的几个特征表现。
1 明代宫廷铜佛像特征1.1 面向特征明代宫廷铜佛面相大致都比较丰润,细眉长目,高鼻梁,较薄的嘴唇,额头部比较宽,耳朵比较大而且会有下垂,表情一般都是很庄重但是还不失柔和。
1.2 身形特征明代宫廷铜佛一般身形比较匀称而且具有协调性,衣着轻薄而且比较贴身,佛像上线条流动柔和,衣袖转折处显得格外自若。
佛像中菩萨肩膀微宽而腰比较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
1.3 台座特征明代宫廷铜佛像一般都是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比较宽大,台座周围的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还有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处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
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都比较的写实而且生动。
“ 太平真君四年”所造金铜像东渡之谜
文图/肖伊绯『太平真君四年』所造金铜像“太平真君四年菀申造”鎏金铜佛,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渡之谜东84Heritage遗产万象FEATURE一千五百年前的“金佛”今在日本珍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珍品,其中一尊铭文题记为“太平真君四年”(443年) 的鎏金铜佛立像,保存非常完整,工艺精湛,是北魏早期金铜佛造像的代表之作。
铭文在这一造像的四足方座上,据笔者逐字辨识,铭文曰:“太平真君四年,高阳蠡吾任丘村人菀申,发愿为东宫皇太子造心王菩萨,下为父母,一切知识,弥勒下生,龙华三会,听受法言,一时得道。
申弟菀霸、菀景、菀恩、菀亮侍佛时。
所求如意,常见诸佛。
清信士女刘文姜、菀景妻侍佛时。
”此造像曾在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巡展,馆方设立的说明书,简明扼要地表述了此造像的价值所在。
说明书原文如下:像双肩裹袈裟,双手屈臂,左手掌心向上伸出,右手掌面朝前,双腿分开立于四脚腿座台上的莲花座。
肉髻与头发部分为漩涡状,耳垂未制成环状,非三道相。
手势为曼网相。
在四脚座台的各面内侧铸有蕨草纹样,正面为锯齿花纹,并刻有净瓶。
本品为铜造,像本体与台座整体铸造而成,并施有镀金。
铸造技巧十分高超。
佛像总体高度达53.5厘米,作为北魏时代的金铜佛像而言属于大型雕像。
在背面的大致中央处,开有一个方形(纵3厘米、横2厘米)的窗口,可能用于放置供奉品。
从四脚座台的背面至左侧面刻有铭文,由其内容可知,在北魏的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有现在中国河北省博野县人氏,为皇太子、以及自家父母等一族,师从弥勒修习佛法,为祈祷修成正果而铸造此像。
当时是太武帝治世(423—452年在位),太平真君七年因重用道教而断然实行大规“太平真君四年菀申造”鎏金铜佛,底座铭记(局部)85特别策划F E A T U R E模打压佛教的残酷废佛政策。
因此,追溯同年制佛像而少见遗留作品,此像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佛像身体修长,双手双脚向左右大开,肃穆端庄,薄薄的袈裟贴紧身体,突出强调强健的体魄,这一点与中国甘肃省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诸像的作品风格相近,可以看出本品更多的受到了印度笈多王朝样式等西域佛像样式的影响。
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的故事介绍
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的故事介绍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是一件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它展示了明代时期的精湛工艺和对佛教的崇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的故事,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
一、故事介绍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和卓越工艺的文物。
它以观音菩萨为造型,形象娴雅庄重。
这座座像高约一米五,由青铜材料制成,表面镀以厚厚的金层,给人以璀璨夺目的视觉冲击。
这座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细节雕刻。
观音菩萨的面容慈祥,眉宇间透露出智慧和慈悲,双手合十于胸前,寓意着祈福和宽容。
兜帽上的宝珠和花纹,以及菩萨座位上的莲花和云纹,都体现了明代时期的精湛工艺和对细节雕刻的追求。
据传,这座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曾经藏匿在明代知名宗教人士所居住的庙宇之中,供信徒们礼佛膜拜。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火的摧毁,它被埋藏了数百年,直到最近才被偶然发现。
这一发现引起了众多艺术界和历史学界的关注,也为我们了解明代时期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艺术特点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在艺术上具有许多特点。
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明代工匠们运用了精细的雕刻技法和高超的金银镀饰技术,使座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维妙维肖的美感。
这种精湛的工艺不仅展示了明代时期工匠的造诣,也体现了佛教艺术对于细节雕刻的苛求。
它的造型独特。
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摒弃了过于华丽的外表,注重展现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观音菩萨的面容庄重端庄,双手合十于胸前,传递出宽容与祈福的寓意。
这种造型在明代时期非常受欢迎,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崇尚与追求。
它的历史意义重大。
明代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是研究明代时期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的重要遗存。
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审美追求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
这对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个人观点铜鎏金兜帽观音座像作为一件佛教艺术品,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佛像的收藏方法是什么
佛像的收藏方法是什么佛像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很多的人喜欢的收藏品之一,那么你知道佛像应该如何收藏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了佛像的收藏方法,一起来看看吧!佛像的收藏方法一、佛像的铸造材质用铜或青铜,然后在表面鎏金。
这种铸造完成的器物就是鎏金铜佛像。
二、这种鎏金身的佛像是供奉皇宫、寺庙等地使用。
最初是铸造于两汉,在隋唐的时候盛行流通,后来又延续至明清时期。
三、延续到了民国,乃至现代,这种工艺铸造的鎏金铜佛像仍然还在使用。
铸造的佛像种类也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观音像、文殊像、普贤像、天王像、母度像等。
四、古代的时候,由于生产工艺和科技匮乏的限制,每件铸造成的佛雕教造像都必须经过手工细致的雕塑处理。
所以流传下来的铜鎏金佛像大受藏家的喜爱。
佛像的收藏要点一、中国古代的鎏金佛像有很多种风格,藏友们收藏的时候务必搞清青铜成分或鎏金等质地;根据相关资料结合整体特征综合分析,判断佛像是不是属于新仿,有没有进行过做旧的处理。
二、古代的佛像一般都放在佛龛上,时间长了,特别是铜像的表层会发生颜色暗淡,现代市场上那些新仿、做旧处理过的佛像颜色艳丽。
三、鎏金佛像所用的铜质很纯,非常有重量,而且浇筑的方法使得表皮非常厚重。
而仿制的鎏金佛像一般铜质不够纯 ,质量偏轻,铸造使用的是合金材料。
四、古代铸造的佛像要经过人手工进行细致雕塑技法处理,其加工的痕迹清晰可见。
而现代仿造的鎏金佛像都是使用机制打磨,加工痕迹特别的规模均匀。
五、老铜的味道,带着一种火药的铜臭味,可以嗅到发霉、发朽的味道。
佛像收藏价值艺术价值远胜投资价值罗光禄表示,比起投资价值,佛像的收藏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投资价值。
据央视《鉴宝》栏目报道,佛像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
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
平凉市博物馆藏明代金铜佛造像研究
考古与文博研究平凉市博物馆藏明代金铜佛造像研究张语晨陈安道郭海燕张海宏杨娟(平凉市博物馆,甘肃平凉744000)[摘要]平凉市博物馆藏金铜造像中,明代金铜造像占比最大,题材丰富,造型风格多样。
本文通过类型学、标准器物学方法,对馆藏明代金铜造像分类梳理,并结合明代纪年造像,分析其形制特征和时代风格,总结出平凉明代金铜佛造像风格上为汉式造像和藏式造像共存,其造型和工艺精美程度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降低,恰与明王朝逐渐没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互印证。
[关键词]平凉市博物馆;明代;金铜佛像;形制特征;纪年造像[中图分类号]G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23)01-0160-09[作者简介]张语晨(1990-),女,汉族,甘肃庆阳人,硕士,博物馆馆员。
研究方向: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修复。
陈安道(1987-),男,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博物馆馆员。
研究方向:金属文物保护研究。
张海宏(1975-),女,汉族,吉林磐石人,本科,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藏品预防性保护。
郭海燕(1978-),女,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修复。
杨娟(1983-),女,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博物馆助理馆员。
研究方向:藏品预防性保护。
[基金项目]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经费资助项目“平凉市博物馆藏金铜造像整理与研究”(GWJ202046)。
金铜佛造像作为佛像的重要门类,因其材质坚固贵重、利于保存,又小巧便携,方便膜拜供养,从而成为佛教徒开展信仰活动的重要载体。
从汉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一直延续到明清,各时代遗留了风格多样的金铜佛造像[1]。
由于明代统治者推崇佛教,使得明代金铜佛造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空前高峰。
平凉市博物馆藏金铜佛造像以明代造像最多,约占馆藏金铜佛造像的40%,这与当时入驻平凉的明韩王推崇佛事不无关系。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韩王朱松改封平凉,其嫡长子朱冲于洪熙元年(1425)七月到达封国平凉,平凉韩王时代由此开始,明韩王共传十一王,从就藩平凉到崇祯十六年(1643)末代韩王朱亶塉被执,韩王在平凉共历时218年,与明王朝共终[2]。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明代德化窑观音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明代德化窑观音像作者:王纯婧李娟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11期观音自东汉随着佛教传入中土以后,一直深受百姓崇拜,是佛教中尤为重要的一尊菩萨,地位仅次于佛教教主释迦牟尼。
若论其在民众间的流行程度甚至高于佛陀本尊。
明代德化窑以生产宗教人物瓷塑著称,特别是何朝宗、林朝景等名家之作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艺术水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两件明代德化窑观音造像,现作简要介绍。
一、馆藏德化窑观音简介明德化窑何朝宗制白釉观音像。
观音胎体细腻洁白,釉面莹润,釉色整体微微泛黄,呈现出象牙的颜色,即所谓的“象牙白”。
观音面部丰满,脸形圆润,双目微阂,眉间有白毫,鼻若悬胆,双耳垂肩,嘴角上翘,微微含笑,呈现出祥和宁静、庄严神圣之感。
观音头发分为六股,于脑后结双环髻搭在肩侧,身着宽袖长袍,胸前饰如意形璎珞,游戏坐,右腿曲立,左腿盘于右腿前,跣足,右手搭于膝上,左手执如意,倚靠于龙首鹰腿的凭几上。
背部钤印葫芦形“何朝宗”款(图1)。
明德化窑白釉持经观音。
通体白釉微黄。
发髻高束盘于头顶,正中插一垂珠发簪,面容秀丽端庄,双目微闭,神情慈穆,额间隐见白毫,胸前垂饰璎珞,身着长袍,下着长裙,一足外露,一足屈掩,游戏坐,右手抚膝,左手握经卷置于右手上。
整尊造像线条自然流畅,造型生动。
背部印“宣德”款(图2)。
这两尊白瓷观音塑像,是明代德化窑典型的观音造型,上身内着僧支,外披长袍,下身着裙,皆素面无纹。
观音身形圆润,衣饰简洁,发式与明代民间流行发式相类。
整体观之,除却菩萨的庄严感,还带有一种世俗化的美感。
观音信仰在我国可分为三大体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民间观音信仰。
明代宫廷内崇信藏传佛教,这一时期铸造了数量颇多的铜鎏金观音造像。
汉传佛教造像属于寺庙内供奉所用造像,具有既定的仪轨,造型与风格较为规范。
而德化窑所塑的观音造像与这两者风格皆不相同,观音面目祥和,体态柔美,庄严肃穆之感减弱,融入了女性温柔的美感,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且观音形象多样,掺杂了众多民间信仰元素,属于民间观音信仰的一部分,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深入结合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鎏金铜佛价值不菲,成交率高!
达摩参禅,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佛学不仅仅使我们启迪智慧,心灵皈依,参禅悟道,多少人杰,留下智慧之光,指引众生脱离苦海! 明代佛像更是精美异常!明代鎏金佛像拍卖价格多少? 答案当然当然是非常高。
佛像如何鉴定,关于好的藏品价格这是我们大家一直在关注的,有很多人问一好个东西多少钱,在哪里可以卖的放心又在哪里能卖个好价钱,现在的市场行情怎么样?这个问题让我来告诉大家,一直受收藏家所追捧,精品瓷器,杂项其书画造诣非常高,也收到国内外喜欢收藏的朋友热捧,目前有很多买家在香港等地寻找这类的买家,有银行艺术品基金会的会员,有高尔夫球场的VIP会员,有古董爱好的企业家、及收藏古董艺术品协会的藏友都在疯狂的寻找这些在未来能固定升值的
艺术品。
最近很多藏友咨询明代鎏像佛像拍卖价格,这几天有空就把近几年明代鎏像佛像拍卖成交纪录整理出来了: 2005年,鎏金佛像市场再续辉煌。
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鎏金铜道教灵宝天尊坐像成交价为95.4万元。
秋拍佛像拍卖专场中,一件明宣德铜鎏金金刚萨的成交价格为209万元,另一件明代铜鎏金观音菩萨以132万元成交。
2006年,鎏金佛像市场继续攀升。
秋拍推出“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铜佛收藏专场”,推出了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Speelman)
数十载收藏的明永乐、宣德时期鎏金佛像,也是迄今水平最高的一次拍卖。
最终成交率高达93%,总成交额为3.43亿元,7尊佛像成交额超过千万元,且5件刷新中国鎏金佛像的成交纪录。
其中一尊72.5厘米高的“大明永乐年施”款的鎏金释迦牟尼座像以1.16亿港元被内地收藏家竟得,刷新了铜佛的历史成交纪录,成为最贵的中国佛像。
也被誉为托起中国佛像收藏进入精品化阶段的重要杠杆,标志着中国鎏金佛像拍卖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收藏者的鉴赏水平及价格的承受力在迅速提高。
此次拍卖对内地佛像拍卖和收藏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匡时国际2006秋拍“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成交总额高达达5898万元。
铜佛像的身价陡然窜升。
2007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了“菩提主义-鎏金佛像”专场,推出汉藏交融造像、清代宫廷造像、永宣宫廷造像以及高古佛像四个主题,108件拍品,成交率为78%,成交额7605.1万元。
四大主题都有高价,同时走高。
崇源上海秋拍“法相庄严--明清鎏金佛像”专场的近百尊藏传佛像和六尊明永乐佛像的成交率为75%,成交额为1984.1万元。
六尊明永乐佛像皆以201.6万元的佳绩并列专场头把交椅。
崇源抱趣秋拍的“雪域佛光”专场,12尊佛像全部成交,并取得了2443.8万元港币。
明清佛造像鉴定一般而言,明清金铜佛造像作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真品翻模制作。
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
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
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
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
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造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