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理论ppt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PPT课件
该模式将难度分为六级,从 零级到五级,级数逾高,难度 也愈大。
-
15
零级:指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在 学习中产生正迁移,而不会发生困难。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语言 项目,在目的语中合成一项。学习者 可以忽略在第一语言中两个项目的区 别而逐渐习惯合并后的项目。
请第一组的同学列举零级和一级 的例子(英语或其他语言)
-
9
5. “对比分析假说”在上个世 纪60年代曾占支配地位,欧美许多 国家都成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 心”。
-
10
6.对比分析的步骤
描写:对目的语和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 具体的描写;
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 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对比:把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 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
-
54
评价:
引起争议——克拉申过分强调潜意识的 习得在成人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而 贬低有意识、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作用, 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语 言知识经过反复练习,也可以变成自动 的行为(潜意识的行为),同样能运用 于交际活动中。
-
55
学习和习得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 一个连续体。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时, 学习的成分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 渐加大。
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表示复数的s系动词tobehebig助动词torunning冠词thea不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went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ed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名词所有格词尾sthegirlsfood63潜意识有意识交际话语对输出的言语形式进行检查和监控301441comprehensibleinput6842i1i1i0i2694370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33页PPT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33页PPT
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学习(learning)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 获得第二语言。大多数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有 意识,显性知识)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
8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1 研究对象不同 2 目的不同 3 方法不同
.
9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1 研究目的不同 2 研究范0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informal learning),儿童大多是通过这 种方式来获得母语的。(下意识,隐性知 识)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理解与生成过程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 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 在课堂学习的。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环 境而言的。
.
6
五 自然地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 第二语言习得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 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 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二语习得ppt课件

二语习得ppt课件
13外在语言输入占语言习得中心地位模仿外在语言刺激反馈正面的语言反馈纠正语言形式操练固定言语行为模式语言输入得到强化语言习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外在因素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学习者完全被动的接受语言输入否认语言习得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20世纪中期外语学习教学中听说法机械化自动化刺激反应模式我买书衣服水果这是桌子那是椅子那不是书我们15心灵学派刺激贫乏论接触的语言现象有限很多语言特征是隐性特征有些现象在语言运用中很少出现学习者可以造出从来没听过的句子语言输入贫乏不可能通过外在语言输入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johnpleasejohnplease16心灵学派语言输入触发因素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无需学习语言习得内在机制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语言输入环境知识语言习得发生的次要因素17互动论认知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18语言输入环境语言习得内在因素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加工机制和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9社会语言学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除了话语形式的调整, 还有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这种互动环境对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双方进行意义的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 语言输入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 一是语言形式的调整 • 二是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
23
Swain “语言输出假设”
• 这一假设的提出源于Swain的语言教学研究。

《二语言习得》课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学习动机的激发
培养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明确学习目 标,以及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兴趣的持续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保持 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语言遗忘与干扰
遗忘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经常使用的语言知识可能会被遗忘。定期复习和巩固是必要的。
语言间的干扰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语言习得困难。对比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差异,有助于 减少这种干扰。
任务型教学
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意义理解 。
二语言习得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来学习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和团队能力。
PART 04
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与挑战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保持
探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 格,如视觉型、听觉型等 ,以及如何根据学习风格 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认知因素
研究认知能力、记忆、注 意力等因素对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这 些认知能力。
二语言习得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适应
研究学习者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 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以及文化
适应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文化认知
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提 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利用VR/AR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 境,提高语言学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
学习动机
研究个体在学习二语言时 的动机差异,以及如何激 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语言习得理论L1L2

语言习得理论L1L2

2)先天论也受到不少批评:

பைடு நூலகம்
首先这一理论是思辨的产物,无法证明儿 童头脑中是否存在语言习得机制,这只是 一种假说。有人说这是一个天才的假说, 人们既无法证明它,也无法否定它。 是否存在着普通语法,这也是一个争 论的问题,如果说儿童 一生下来头脑中 就有普遍语法的范畴和规则,很难解释儿 童后来学习语法要花那么多时间。很多人 接受先天学习语言能力,但不同意有普遍 语法。
第三讲 语言习得理论(一)
主要内容
语言习得的定义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
的理论解释
一、语言习得的定义

习得: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 程和方法,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际中掌 握语言,没有人专门教他,也没有人刻意 地纠正他的错误,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 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习得 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我们常说第一语 言习得,儿童母语的习得。 学习: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 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它注重语言形式, 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我们常说第二语言 学习。
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

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 也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 物行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外因论 的理论根据不充分,他们只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 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言语混同于语言。他 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体系,言语行为受 规则支配,而是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为, 甚至认为与动物的行为毫无差别,将动物在实验室 中的刺激-强化-反应的实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 的语言学习,强调刺激与反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 的、机械的联系,否定了人的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 的特殊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息的能动性,把主 体当作被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这不符合儿童习 得语言的基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许多 问题。

《二语言习得》课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异: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交际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肢体语言等 文化适应:尊重并适应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策略
添加标题
定义与特点: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社会文化理论
定义: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
核心概念:中介、最近发展区、支架等
理论观点: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 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实践应用: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交互理论
定义:交互理论 是一种二语言习 得理论,强调学 习者通过与目标 语言的母语者进 行交流互动来提 高语言能力。
添加标题
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强调学习者的 主体性和自主性。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等, 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优势与局限性: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局限性在于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细 节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特 定信息
查读:查找特定信息,理解文 章结构
写作技巧与方法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定写作计划和提纲
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 手法
反复修改和完善文稿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10页/共35页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
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
第18页/共35页
第 要•• 一二三回、十第世节顾二纪语6第0言年二习代语得末研:言究习的发得端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
•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 2. Selinker:《中介语》 •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 描写(Description):对两个语音系统进行细 致描写。
• 选择(selection): 结合偏误找出困难语项。 • 比较(comparison):对选定语项进行分析对
比,寻找共同处与不同处。 • 预测(prediction):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
出现的错误。 • 2、难度等级:根据相同与不同点难度上的差异
进行了分级。认为差异越大难度越大,其实也 不尽然。
第24页/共35页
四、对比分析的局限
对比分析在60年代盛行,在70年代衰落。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心理学基础为行为心理学,其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猛
烈抨击和批判。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共同范畴与否) 3、将“差异”等同于“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其他理论假设也受到来自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语言学导论- 语言习得PPT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学导论- 语言习得PPTLanguage Acquisition


eg. ‘present relevance’ & the perfect tense
• The cognitive factors determine how the child makes sense of the linguistic system himself instead of what meanings the child perceives and expresses. • eg. three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 Language acquisition refers to t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his mother tongue.
e.g. how the child come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the language of his community.
negative form.
10.4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 All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talk about the roles of two factors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children are exposed to and the age they start to learn the language.
• Practice: repetitive manipulation of one structure / pattern
e.g. I can handle it, Hannah can handle it. WE can handle it.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件
语言是一点一滴、逐条逐项逐渐习得的。
具体步骤是:模仿——强化——重复——成 形。
影响行为形成的要素有三:模仿、 强化、扩展(类比)。
遵循六原则: 结果控制原则 对可观察现象的测量 邻近原则 反应强度原则 概括原则 连锁和定型原则
受其影响的教学法:听说法。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过分强调语言学习之外在行为,忽视语 言学习的内在过程。这样使语言学习过 程机械化简单化,不利于对语言学习的 研究。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
母语
中介语
目的语
中介语的特点
可渗透性:中介语是非封闭的,是一个有待 充实完善的系统,并非“紧实”,可受来自 母语、目标语规则的渗透。
渐变性(动态性):学习者的中介语始终处 于变化发展当中,且朝着目标语方向发展。
化石性(僵化):指中介语某些项目的僵化 。
反复性(多变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型发展 的,而是曲折发展的,会反复、多变。
将“差异”、“难”、“错误”这些概念简单的画上 等号是不对的。
将语言看作是可以分割的结构的组合,语言习得是掌 握各种结构的积累过程:1+1=2+1=3+1=4+……忽视能 动性、创造性。1+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
偏误分析
1967年科德(Corder)发表了《学习者言语错 误的重要意义》一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 看待学习者的错误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我和丈夫、女儿在留老师楼租了一个房间。
※愤怒的老百姓在广州附近杀害了外国人。
※去中国的人都要去看看世界文明的万里长城 。
※我来中国以后,第一次经验北京的夏天。
※方便的时去自选商场,要求服务高级、商品 高级的时去百货商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刺激—反应学习(s行tim为ul主us义-re学sp习on理se 论learning)
(3)连锁学习(chaining) 经验主义 (4)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 (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
(6)概念学习(concept le认ar知ni学ng习) 理论
(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主rn动in认g)知 (8)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
150
-
-
-
1
2
3
4
跳舞
5
情感
-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1. 定义
❖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中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 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 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 的掌握,例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
童言无忌·幽默感
❖ 妈妈让嘟嘟帮着晾衣服,嘟嘟却只顾在院子里看一群 蚂蚁搬虫子。妈妈便教育他说:“你看蚂蚁多勤劳, 从不浪费时间去玩耍。”嘟嘟很不服气地说:“不过 我每次到郊外去旅行,总会遇到它们的。”
❖ 嘟嘟成长心得:如果想要买贵的玩具,告诉爷爷比告 诉爸爸要好。 嘟嘟的理想:如果我长大以后是个女的,就去当医生; 如果长大了是个男的,我就当工程师。 嘟嘟三岁时对恋爱的看法:我们家都是亲戚才谈恋爱 的,像我爷爷和奶奶,舅舅和舅妈都是亲戚。 嘟嘟五岁时的两年计划: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 考虑为自己找个老婆。 嘟嘟最羞愧的往事:有一天下午实在是太疲倦了,在 幼儿园大便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布鲁纳 主要观点: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
能力和后天获得的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 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认知:同化、顺应、平衡
遗传 + 环境 = 认知结构 (图式) (旧→新 同化、平衡、顺应)
-
德国完形说 柯勒 :黑猩猩实验
顿悟说:学习是个体内部通过知觉重组主动
-
第一语言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习得理启论示:儿童第一语言习得, 是先刺天激语反言应论习得斯能金力纳与后天后环天境、作外用部的、结习果惯,
①既需要语言规则刺的激内、化反,应、强化 先天又论需要模乔仿姆操斯练基养成先语天言、习内惯化;、 ②既包括语言结构(语法语体言系习)得的机习制得, 认知论也包括语皮言亚交杰际功能先的天习+后得天。
构造完形的过程,也是实现顿悟的过程。
-
p148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 学习是主动发现问题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 ❖ 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的结果; ❖ 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仅是知识本身; ❖ 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而不仅是外部动机。
-
p149
★ 4.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 韩礼德 观点:
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 何用语言表达意思并达到交际的过程。从语 言交际功能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 评价: 直接导致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 重视语言意义和功能,忽视语言结构的发展。
-
★ 1.先天论(内在论)
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规则)
代表人物:[美]乔的特殊能力,这 种能力是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 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与生俱来 的语言能力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
★ 3.认知论
不同的学环习境对,象有:时没有
的语环境
③重儿点童语:言习结得构+、书学本习知识
语言意义、交际功能
④成方法人:教学师习指+导下习的得模仿与练习 自然交际
不同的学习阶段:
⑤儿效果童:时习间得少→效学果习不确定
时间多→效果比较好
学习成是人有:意学识习的→规习则得掌握;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获得
-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验而产生行为蝴的蝶比翩较翩持起久舞的变化。 ② 狭义:指在鹦人鹉类说的话社唱会歌生活实践中运用
语言工具主动海地豚获杂得技社表会演的和个体的经验, 并产生比较持鸭久子的下行水为游变戏化。P145
-
2.学习理论两大流派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 [美] 加涅)
(1)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 成联结,学习的过程即不断尝试错误(试误) 的过程。
-
“斯金纳箱”
❖ 白鼠在箱中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了食 物;食物强化了白鼠压杠杆的行为,它 终于学会了主动操作(压杠杆)而获得 食物。
-
斯金纳操作学习观
-
斯金纳操作学习观
❖ 学习是一种反映概率的变化,强化可以增强 反映概率。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得到奖赏)、 负强化(逃避或回避不愉快情景的出现)。
❖ 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
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
得一种语言,例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
语)。
153
-
学习与习得的关系
【区别】
学习
习得
【①联目系的】有学意习识与目习的得性是活两动种获得语本能言(的生途存径、,交际)
并②不环是境相课互堂排环斥境,,而有是时相在目互的交语叉,自然主环次境不,同一。般在目
❖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 喃语阶段(半岁到1岁) 啼哭声 咿咿呀呀 2. 独词句阶段(1岁左右) 爸爸 饿 抱 尿 3. 双词句阶段(1岁半后)妈妈抱 喝水 要糖 4. 电报句阶段(2岁到2岁半) 宝宝喝奶 5. 成人句阶段(2岁半到5岁)“语法感” 我想听小黑鱼的故事。 我不愿意上幼儿园。 那是因为我吃了爷爷在阳台上种的葱。
-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应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20c 40s50s)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 哲学基础:经验主义 观点: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而是后天通
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的一套习 惯。外部环境条件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
-
-
桑代克“饿猫”迷箱实验 p146
试验次数
-
桑代克试误学习观
学习重点
1.掌握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区分 2.掌握几种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3.掌握几种第二语言习得假说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学习与学习理论 1 . 本什能么行是为学习in行s为tin的ct分iv类e behavior ① 广学义习:行指为人和le动ar物ne在d生b活eh过av程io中r 获得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