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凝聚法治共识》公开课教学课件_1
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 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 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 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 相得益彰。
作用:管理社会和提供公共服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 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 得道德之天可以润,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 以乐。“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和法治是人类自 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要求
政府角度: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公民角度:
③积极参与,依法行使监督权,献计献策,促进政府 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
探究四
仔细阅读教材第53页内容,结合“相关链接”, 思考:厉行法治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对社会的要求:
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 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 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 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 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材料展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 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 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 责任、家庭责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3.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情感和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维护国家法治秩序。
首先,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在讲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时,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治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其次,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模拟法庭实验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让我认识到,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7.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相关法治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上,我将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的理解程度。同时,我还会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说课稿(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说课稿(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围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以及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提高法治素养,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认识法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法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案例分析: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治建设中国历程 + 现状 + 重要性8.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教案新人教版
3. 多元化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关注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引入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实践活动成果等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加强与校内外法律实体的合作:可以与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法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法治实践。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法治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个案例涉及到公民权利的保障,让我们看到法治的力量。
3. 重点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法治的内涵和实践。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将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深化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3. 问题驱动法: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对于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针对个别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个别指导,给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
5. 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和共同进步。
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单元建设美丽中国第4课坚持科学发展第2框建设创新型国家教案北师大版
7.表达能力提升: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得到提升。他们将学会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策略和措施,使学生了解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推荐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关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型国家案例、科技创新领域的学术论文等,以深入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观看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纪录片、演讲视频等,以直观地了解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拓展要求: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可尝试寻找身边的科技创新实例,了解科技创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拓宽视野。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国家 凝聚法治共识》培优课教案_2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制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二课时凝聚法治共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政府的作用,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能力目标:1、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把法治作为基本的行动标准;2、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目标:1、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2、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3、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积极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活动。
【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难点】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理清脉络,解决导学案预习导航部分。
2.确定重难点,着重学习,解决课堂探究。
3.完成达标检测,查缺补漏,做好巩固。
【知识链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预习导航】(1)政府的作用(2)我国政府权力的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3)法治政府的含义(4)依法行政的地位和核心(5)怎样做到依法行政?(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7)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8)厉行法治的含义及要求(9)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课堂探究】1.结合教材第50页图片,思考并分享有关问题: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由此归纳政府与公民有什么关系?2.探究活动二:仔细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结合“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概括什么是法治政府?3、探究活动三:仔细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结合“相关链接”,思考:什么是依法行政?其核心是什么?4、阅读52页第二个相关链接,思考:怎样做到依法行政?5、探究活动四:结合教材第52--53页内容,探讨:1)“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创新形式的出现有何意义?2)为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对政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如何建设发展法治政府)6.探究活动六: 仔细阅读教材第53页内容,结合“相关链接”,思考:厉行法治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7、阅读5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一、政治认同1.知道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2.了解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二、法治观念1.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2.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责任意识1.知道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中学生也不例外。
2.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50“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回答在遇到相应情形时,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启发学生感知身边的政府,从而增强对政府的感性认识。
思考:如果这些部门无视你的诉求,你该怎么办?提示:向上一级部门进行投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媒体曝光等。
教师讲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这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需要我们厉行法治,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凝聚法治共识》吧!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法治政府(一)政府的宗旨和作用材料展示: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
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站、手机Ap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
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新课导入】
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重要性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2.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2.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点拨:(1)政府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宗旨: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法治政府含义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2“相关链接”
[问题思考]你觉得什么是法治政府?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理解尚不够深入。
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我国的法律体系。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对法律的遵守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人民权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法治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治的认识和体会。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我国法律体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建设法治中国,让学生思考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进程。
通过对比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4课《建设法治中国》复习学案(教师版)
21cnjy 21cnjy
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
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 4.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全面依法治国 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5.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党的领导 、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 6.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 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 公共服务 。
5.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
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
程。 7.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
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强
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
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
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复习学案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知识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4.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知识梳理
•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教案(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治国家,提高法治素养,培养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知道依法治国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树立为建设法治中国做贡献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依法治国的要求。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激发学生为建设法治中国做贡献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意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
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1.呈现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让学生理解法治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对公民权益的保障。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抵制违法行为?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pptx
返回目录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返回目录
4.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60考
(1)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②使 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 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返回目录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
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返回目录
明考法·针对练 考法 知识点2在中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常以法律法 规、政策文件、违法案件等为素材,在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中考查, 设问以说明类、认识类为主;此外,还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考查。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返回目录
【现场互动】
同学们了解了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举措及有关青少年
的典型案件,并作出了下列讨论:
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四个方
面作答
结合青少年厉行法治的做法
作答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返回目录
(2)(中考新问法·观点评析)请你对小江和小美的 观点进行评析 。
规范作答
评析类设问,先判断观点正确与 否,再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执法
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网络诈骗是严格执法的表现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返回目录
选项
时政热点
教材知识
中国人大网公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
④
我国坚持依法行政
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拓展二 四种选举方式比较
选举方 式
含义
优点
使每个选
直接选 举
民都有机 由选民直
会选择自 接投票选
己心目中 举的方式
最值得信
赖的人
局限性
适用范围
不适用于选民较 县级及其以下人大代
多、分布较广的 表的选举;城市居民
情况(其操作复 委员会的选举;农村
杂,成本较高,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效率较低)
选举方式
含义
社情民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
意反映 映意见、提出建议
制度
电话、信函、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使决策反映
传真、新闻 是决策机关进行科
社情民意
媒体等
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 咨询 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 掌握的专业知识、 相关信息等,对专 业性、技术性较强 的重大事项进行分 析论证
论证会、座 谈会等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 识、相关信息
区 义 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 的议案,上传给国家权力机关 意见
别 出批评、建议
方 信函、电话、手机短 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质询权 电视、广播报
式 信、当面指出等
等
刊、网络等
信访制度
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 特 的提出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 区 点 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 别 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 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教材拓展
村民说事制度
村民说事制度是指村民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以民主议事为形式,集科学决策、合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下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凝聚法治共识”。
这一课时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于法治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凝聚法治共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法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凝聚法治共识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凝聚法治共识的方法和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法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于法治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关于法治的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凝聚法治共识,学生可以结合案例和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表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4.1 夯实法治基石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思考:(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提示:(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职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2)是法治。
续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意义1.教师提问:结合P44“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假如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二)法治的内涵◆良法1.活动——探究分享P45-46: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教材对应的位置。
2.教师讲述: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重视,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通过搜集整理我们会发现,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这些法律都是良法。
3.材料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相关条文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可知,民法总则也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过程与方法】1.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2.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重点】1.懂得法治的重要性。
2.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做法。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2.什么是良法?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新课导入】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重要性[活动设计]阅读材料: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问题思考]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教师点拨:(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如何选择法治道路[活动设计](1)阅读材料: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问题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答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教师点拨:(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点二描绘法治蓝图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48“相关链接”[问题思考]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教师点拨:(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活动设计]阅读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问题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答案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教师点拨:(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总结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视法治建设,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了解我国法治的发展历程与相关内容,树立法治意识。
板书设计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重要性实行法治的要求⎩⎪⎨⎪⎧ 良法之治善治中国共产党探索法治道路的历程描绘法治蓝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2.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2.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2.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难点】厉行法治。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政府的宗旨?2.什么是法治政府?3.依法行政的含义与核心?4.怎样做到依法行政?5.如何厉行法治?6.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新课导入】……师: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改革有利于国家机构更好履行职能,有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厉行法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凝聚法治共识》。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法治政府1.政府的作用与宗旨[活动设计]阅读材料: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
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
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问题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点拨:(1)政府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宗旨: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法治政府含义[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2“相关链接”[问题思考]你觉得什么是法治政府?教师点拨: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活动设计](1)阅读材料: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
(2)阅读教材P53“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答案提示:公民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可以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当面反映等渠道反映问题,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教师点拨:建设法治政府:(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知识点二厉行法治1.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4“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点拨:(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尊法守法榜样[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问题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说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加强法治宣传[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造法治文化环境有哪些启示?答案提示:老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守法好公民既需要守法,也需要善于学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学会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