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 ppt课件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 为“四书”。
子曰:“君名子作食动,无吃求饭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状而语慎后于置言句,
对于 表并列
接近,靠近 形作动,匡正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有道德的人 表顺承
翻译:
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 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 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 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 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还认为,对待 “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 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 “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名子作食动,无吃求饭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状而语慎后于置言句,
对于 表并列
接近,靠近 形作动,匡正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有道德的人 表顺承
翻译:
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 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 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 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 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还认为,对待 “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 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 “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 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 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幻灯片40张)
语言现象。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本来广泛了。其特点 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 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 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知识点解析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 【例】 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知识点解析
【例】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按一定时间 ;今义: 时间 。习,古义: 复习 ;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每天 ;今义: 一日 。三,古义: 泛指多数 ; 今义: 数词,三 )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 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旧的知识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1.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 过去的,老的 ) 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 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 (学习) ;今义: 跟从 。) 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 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 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本来广泛了。其特点 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 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 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知识点解析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 【例】 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知识点解析
【例】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按一定时间 ;今义: 时间 。习,古义: 复习 ;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每天 ;今义: 一日 。三,古义: 泛指多数 ; 今义: 数词,三 )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 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旧的知识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1.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 过去的,老的 ) 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 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 (学习) ;今义: 跟从 。) 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 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 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6张PPT)
要求 :先诵读章句,再指出关键字词并翻译,最 后尝试解读。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 晚死去都可以啊。”
重点字词: 闻道:得知真理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 小人知晓的是利。”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 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 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 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 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 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而且能 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
壹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尝试
习
翻译,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目
贰
通过分类梳理,体会君子、仁、学等基本内涵,
标
感受《论语》的思想魅力。
资源与积累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 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 晚死去都可以啊。”
重点字词: 闻道:得知真理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 小人知晓的是利。”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 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 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 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 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 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而且能 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
壹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尝试
习
翻译,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目
贰
通过分类梳理,体会君子、仁、学等基本内涵,
标
感受《论语》的思想魅力。
资源与积累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 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要珍惜时 间,趁着青春年少多学一些知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3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 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 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①知:懂得,了解 • ②好:喜欢,爱好。 • ③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一 说, 指仁德。
• ④乐: .....为快乐。
24
1.孔子认为学习的三重境界分别是什么?这三重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2.“不舍昼夜”让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年华,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31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①三军:军队的统称。 • ②夺:改变。 • ③匹夫:平民百姓。
32
1.孔子通过“三军”和“匹夫”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很多人一起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在别人 擅长的方面就可以做我的老师,
2.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则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善处,我们要则善而从,学习他的优 点;见人之不善处,我们要反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当“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抉择?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yuè
通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或 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 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yòu
如: “说”同“悦” “有”同“又”
7
正音
3.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一个?
吾日三省吾身
√ ①shěng ②xǐng
传不习乎
√①chuán ②zhuàn
25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 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 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①知:懂得,了解 • ②好:喜欢,爱好。 • ③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一 说, 指仁德。
• ④乐: .....为快乐。
24
1.孔子认为学习的三重境界分别是什么?这三重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2.“不舍昼夜”让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年华,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31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①三军:军队的统称。 • ②夺:改变。 • ③匹夫:平民百姓。
32
1.孔子通过“三军”和“匹夫”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很多人一起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在别人 擅长的方面就可以做我的老师,
2.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则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善处,我们要则善而从,学习他的优 点;见人之不善处,我们要反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当“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抉择?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yuè
通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或 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 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yòu
如: “说”同“悦” “有”同“又”
7
正音
3.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一个?
吾日三省吾身
√ ①shěng ②xǐng
传不习乎
√①chuán ②zhuàn
25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原文: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比如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停止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曾子表达了诗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此句包含了几个因果关系
深入探究
此处包含三个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为什么“任重”?因为以“仁”为己任。为什么“道远”?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身不倦、死而后已。反问句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第八章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第一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shèn)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有道德的人
勤勉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匡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此文论述了君子的品德修养、仁与礼的关系、君子与小人之别、文与质的关系、士人的责任与担当、学问的进步在于持之以恒、仁的实践、“恕”道、学习《诗》的重要性等问题。全文不仅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洞察,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精髓和行为准则。
比如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停止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曾子表达了诗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此句包含了几个因果关系
深入探究
此处包含三个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为什么“任重”?因为以“仁”为己任。为什么“道远”?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身不倦、死而后已。反问句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第八章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第一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shèn)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有道德的人
勤勉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匡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此文论述了君子的品德修养、仁与礼的关系、君子与小人之别、文与质的关系、士人的责任与担当、学问的进步在于持之以恒、仁的实践、“恕”道、学习《诗》的重要性等问题。全文不仅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洞察,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精髓和行为准则。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并列关系、表承接(顺承)关系、表修饰关系
2020/12/27
27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2020/12/27
25
1、“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020/12/27
26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
6.“而”的用法: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4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020/12/27
6.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2020/12/27
9
一词多义
2020/12/27
10
可以为师矣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2020/12/27
当、做、成为 替 了解 知道、懂得
11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却、但是 顺承 并且、然后 并列 可不翻译 表修饰 可不翻译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 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 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
逝学者的如句斯子夫是,:不舍昼夜
8择.生其活善中者表而示从既之善,于其从不正善者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 而借改鉴之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2020/12/27
32
课外拓展阅读
2020/12/27
28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2020/12/27
29
达标练习
2020/12/27
30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温故而知新
“……也” 表示判断
2020/12/27
20
课文小结
2020/12/27
21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2020/12/27
22
出自本文的常用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20/12/27
23
出自本文的名言警句: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
2020/12/2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4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 ②学习态度(第七、九章) ③修身做人(第一、二、六、八、十一、) (第三、十章分别讲述了孔子自己学习和修养 的过程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学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致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2020/12/2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1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三重境界):
1.: 说、有
2.: 匹夫、君子、饭、水、三、可以
3.一词多义: 为、知、而、其、乐、饮
4.词类活用: 时、日、故、新、传、饭、枕、乐
5.特殊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
课文小结
达标练习
2020/12/27
1
2020/12/27
通假字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7)曲肱而枕之 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枕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020/12/27
17
特殊句式
2020/12/27
18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词“择”
2020/12/27
19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古今异义
2020/12/27
6
1.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2.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2020/12/27
7
3.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4.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2020/12/27
8
5.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2020/12/27
它的 •指示代词,那 他人 •代词,指代他的、他们的
12
一箪食,一瓢饮 饮
饭疏食饮水
水 动词,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快乐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名词的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名词
2020/12/27
13
可以为师矣 以
仁以为己任
介词,凭借 介词,把
2020/12/27
14
词类活用
2020/12/27
15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活用为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2020/12/27
16
5)传不习乎 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2020/12/27
27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2020/12/27
25
1、“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020/12/27
26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
6.“而”的用法: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4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020/12/27
6.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2020/12/27
9
一词多义
2020/12/27
10
可以为师矣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2020/12/27
当、做、成为 替 了解 知道、懂得
11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却、但是 顺承 并且、然后 并列 可不翻译 表修饰 可不翻译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 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 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
逝学者的如句斯子夫是,:不舍昼夜
8择.生其活善中者表而示从既之善,于其从不正善者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 而借改鉴之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2020/12/27
32
课外拓展阅读
2020/12/27
28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2020/12/27
29
达标练习
2020/12/27
30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温故而知新
“……也” 表示判断
2020/12/27
20
课文小结
2020/12/27
21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2020/12/27
22
出自本文的常用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20/12/27
23
出自本文的名言警句: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
2020/12/2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4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 ②学习态度(第七、九章) ③修身做人(第一、二、六、八、十一、) (第三、十章分别讲述了孔子自己学习和修养 的过程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学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致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2020/12/2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1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三重境界):
1.: 说、有
2.: 匹夫、君子、饭、水、三、可以
3.一词多义: 为、知、而、其、乐、饮
4.词类活用: 时、日、故、新、传、饭、枕、乐
5.特殊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
课文小结
达标练习
2020/12/27
1
2020/12/27
通假字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7)曲肱而枕之 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枕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020/12/27
17
特殊句式
2020/12/27
18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词“择”
2020/12/27
19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古今异义
2020/12/27
6
1.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2.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2020/12/27
7
3.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4.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2020/12/27
8
5.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2020/12/27
它的 •指示代词,那 他人 •代词,指代他的、他们的
12
一箪食,一瓢饮 饮
饭疏食饮水
水 动词,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快乐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名词的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名词
2020/12/27
13
可以为师矣 以
仁以为己任
介词,凭借 介词,把
2020/12/27
14
词类活用
2020/12/27
15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活用为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2020/12/27
16
5)传不习乎 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