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流动儿童身心健康项目活动汇报模板.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流动儿童身心健康项目活动汇报

关爱流动儿童身心健康项目活动汇报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大量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流动儿童群体。

流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也成了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为帮助流

动儿童更快适应新环境,去年 11 月, ** 市** 镇妇联联合 ** 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伴我成长”流动儿童融入 ** 增能行动,以此帮助流动儿童,特别是新市民子女更好地认识第二故乡,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项目开展前, ** 镇妇联对 ** 中心小学的流动儿童基本情况进行

了摸底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评估最终确定了使用小组工

作的方法来为流动儿童开展服务。

一、项目背景

**镇是** 市的西大门,由** 、** 、** 三镇合并而成,是** 市四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全镇目前共有户籍人口 7.9 万人,外来人口约 6.4 万。全镇共有9 所公办学校,其中中学3 所、小学3 所、幼儿园3 所,全镇现有在校中小学生 5571 人,其中新市民学生 2544 人,流动儿童学生占比 45.7%。

1、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特点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是指流动儿童接受城市文化、进入城市原住

民及其子女社交圈,并最终实现与城市原住民子女的融入的过程。

(1)对社会本身及新的社会环境的双重适应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逐步认识社会并且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流动儿童年龄的特殊性使他们面对的是对社会本身及新的社会环境的

双重适应。他们一方面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参与社会活动;另一方面

需要对新的生活环境,也就是 ** 这个新兴城市环境的适应。在融入 ** 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流动儿童通过改变对生活地域的自我认

同,在角色、身份、生活模式、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面对 ** 的地方制

度、城市规定逐步接受和适应。

(2)接受和适应能力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 ** 中心小学的流动儿童,大多是从小就和父母移

居到 ** 的,在 ** 居住的时间在 3-6 年不等,也有出生在 ** 的第二代

移民子女,所以他们中很多都是在成长的早期阶段就接触了这座城

市。所以这群儿童不仅很快地接受了 ** 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接受了城

市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较少有像父辈一样对于农村的依恋。

因此,我们应当关注到此类流动儿童与其父辈间的这些不同并予以

正确处理与引导,避免其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消极影响。

(3)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需求更突出。

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融入社会的最高目标,强调了文化上的融合

以及社会身份上的认同。而这基本就表现在认同感和归属感上。我们

都知道,孩子需要父母、老师、同伴、家庭的爱,爱使孩子有安全感

和价值感。流动儿童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同伴,产生归属感都可以获得

发展的必要支持,在面对磨难和挫折时找到安全感。然而,他们在新

的城市成长、发展,如果不主动地接触主流文化和主流文化群体,而

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那么暂时的同质性群体所带来的安全感反

而会封闭流动儿童的视野。现有的户籍制度导致了流动儿童有了新的

称号“编外”市民,这些新市民子女表现出比本地儿童更突出的尊

重需求,差别对待容易引起流动儿童自卑、焦虑、委屈的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流动儿童融入社会的影响因素

(1)文化差异

**中心小学的流动儿童来自 ** 、** 、** 、** 等地,流出地区和江

南的文化差距相对较大,体现在语言、饮食习惯、价值观等各个方

面。语言是身份识别的象征,也带给流动儿童最直接的冲击,虽然

现在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语言障碍逐渐消除,但方言的文化壁垒

仍然让流动儿童切实感受到了差异。流动儿童很容易被贴上“外地人”

的标签。相关调查发现: 78%的流动儿童表明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

的外来身份。这一结果也许意味着流动儿童的自发防御。

(2)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支持

儿童成长力量的原动力在于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流动儿童的支持

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查发现,本地区流动儿童

的父母很多忙于生计,或是上班族或是经营小商铺,有的家中还有

更小的孩子需要照顾,家长常常会牺牲与子女共处的时间,亲子沟

通在质与量上明显不足。

学校为流动儿童提供了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对于儿童而言,老

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社会的态度,因此他们是接受地方文

化还是排斥地方文化,老师的态度和引导非常关键。另外,在校学

生对于同伴的认可也对流动儿童融入社会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

社会所营造的氛围也是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政府的政

策引导、重视和关心程度、社区的支持与否也对流动儿童幼小却又

敏感的心灵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正能量的宣传有利于为流动儿童

成长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3)流动儿童自身因素

流动儿童自身特质同样也显著影响其融入水平。自尊、自信、自

强的流动儿童往往比内向、自卑的儿童更容易适应社会,正确的引

导和教育可以帮助流动儿童对信息进行正确解读,形成自我肯定的

意识,抱有对未来的期待,对其融入社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项目基本情况

2015 年 11 月—12 月初,项目由 ** 镇妇联牵头,联合 ** 中心小学,面向学校中低年级的流动儿童为服务对象开展妇女儿童民生实事类

活动,以“学一首方言歌”、“当一回志愿者”、“大手牵小手,观一回**新貌”、“品一出 ** 戏”、“绘一幅我心中的 ** 画”等“五个

一”主题活动为抓手,活动内容全部以 ** 地方特色和文化为主题开展,通过语言沟通、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方式贯穿实践项目之中。

三、项目完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