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车如山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目录基本概念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实际的技能型人才。
简单的说就是“心里有做事(从业)的套路、眼睛能看到事情去做、手上有做事的技能”。
换言之,叫做“做事的套路、观察的套路和思考的套路”。
它的特点是有比较深厚的科学基础理论,然后的话,对相关领域的生产,或者实际状况比较了解,比方生物技术,它的基础就是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等等。
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企业的欢迎,所以要求方面也越来越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也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社会动态以及科研发展。
具备素质的详细内容企业界所渴求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1)反应能力。
思路敏捷是处理事情成功必备的要素,一个能将事务处理成功的人必须反应敏捷。
一件事情的处理往往需要洞察先机,在时机的掌握上必须快人一步,如此才能促使事情成功,因为时机一过就无法挽回。
(2)谈吐应对。
谈吐应对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
好的知识和修养,得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不间断的自我充实,才能获得水到渠成的功效。
(3)身体状况。
身体健康的人做起事来精神焕发、活力充沛,对前途乐观进取,并能负担起较重的责任,而不致因体力不济而功败垂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越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才越是有机会成功的人。
(4)团队精神。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决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而必须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商议、集合众志成城的力量,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做出为大众所接受并进一步支持的决定。
(5)领导才能。
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为其工作,但在选择干部人才时,必须要求其具备领导组织能力。
某些技术方面的专才,虽然能够在其技术领域内充分发挥,却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担任主管干部的职位,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必须从基层开始培养干部,经过各种磨练,逐步由中阶层迈向高阶层,使其适得其位,一展其才。
(6)敬业乐群。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更加备受重视。
然而,要想真正培养出具备应用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下功夫。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想和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落地和产业化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相关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1.培养具备扎实技术基础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
这就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将成果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应用型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应用型创新的前提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能力。
4.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1.以项目为主导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以项目为主导。
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应用型创新项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和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以项目为主导的培养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实践场所,增加学生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学术和创新热点之一,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其创造和推动作用不断提升。
该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概念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群体。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他们具备在企业或科研机构中创新应用研究成果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应用型”,指的是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即拥有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能力,熟悉作战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发展和应用能力。
他们的特点是在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独立开展创新项目,完成关键技术研究,最终实现技术创新产出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1、多领域专业知识: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拥有跨领域的综合素质,具有多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应用实践能力,在独立进行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有效运用各类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2、独立创新研究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独立进行创新研究时,具有相应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在组织和实施创新研究中拥有自主的判断力和决策权。
3、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研究创新方案并开展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懂得合理的时间和资源管理,协调和处理内部成员的各种关系。
4、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创新研究中的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上,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因此,采用实践和应用考查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培养,而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完整培养模式。
1、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开放的实践学习环境。
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运而生,成为各大高校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特点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和经济的意义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他们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应用型人才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可以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1.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起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该围绕行业需求、企业需求进行规划,同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2.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习实训的设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和市场信息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起双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应用型人才概念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概念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术型人才。
内涵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合格评估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办学的突出特点。
有些论文中把工程型也纳入应用型人才之列。
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2.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
这种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认识-PPT精选
一、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大学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需求相脱离 ●教育模式单一; ●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淡化; ●知识面过于狭窄; ●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理论轻实践;
2、企业培养创新人才不足之处
●人才的成长环境; (1)重职务、轻专业; (2)人才评价体系的标准; (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
汪力成
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一、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二、人才的差异化理念 三、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创新人才的特点
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 ①“新”——掌握前沿性的知识; ②“专”——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
深造诣; ③“博”——有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文化
二、人才的差异化理念
“天赋”确实存在 “人人平等”? “1%的智慧+99%汗水=成功”倒过来
说就不行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差别
弄清人才差别理念,对我们企业的人才管 理很有意义。
三、企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铺台子、压担子、建 机子、给票子
创新人才成长的轨迹: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 实践锻炼
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成长uch!
汪力成 2019、10、13
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比较分析
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比较分析作者:黄顺年,刘建国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5期黄顺年,刘建国(湖南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101)作者简介:黄顺年(1962-),男,湖南安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理论界对本科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观点颇多,这将给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造成一些影响,有必要进行梳理与厘清。
文章对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模式定位、具体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的方式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厘清了他们的共性与差异,对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01-03从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成为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研究也就成为新的热点问题。
那么,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有什么区别,培养目标、培养的方式方法与途径有什么不同,今后高校本科教育改革应朝什么方向发展,都必须进行理论上的厘清。
一、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定位分析目前,尽管理论界对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位观点较多、各有侧重,但基本的共识还是已经形成,只是大同小异而已。
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看,尽管众说纷纷,但基本的共识是: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的、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从事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专业人才。
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指挥、协调现代化生产,实施现代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解决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他们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成功经验及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并就车辆工程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车辆工程应用型创新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日益呈现出其“实践、应用、综合和创新”的特点,迫切需要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工作中能使研究工作深化、生产工艺水平和营销管理水平提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26.5%,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重组、合并与中心定位,办学形式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学校的办学个性和特色也逐渐突显。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国内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一)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世纪50-60年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提高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德国是一个成功的典X。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都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
德国约有2/3的工程师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是名符其实的工程师摇篮。
其培养目标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采用“3+1”的教学模式,其中一个学年的实习期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完全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学校和企业相互依存,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是有区别的,
既有足够 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 , 又能够理论联系实 际将知识应用 于 实际的人才 。 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 务是将科 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 践领域 , 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 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 富。王运 启 ( 2 0 1 2 )
注, 既有实 际行动 , 也有理论探讨 。一些地方 本科院校经 过实践和 反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 标定位不明确, 虽然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 认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
学术界 的探讨也不 是十分清 楚, 高校 管理者和教师对此标准就更是不 甚 了解, 各种观点之 间存在分歧 。 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性、 复合型人才之 间, 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还存在很多争议。例如, 有些 学校 明确提 出要 进行应用 型人才培养 , 可 是在人才培养 目标的定位 上 , 却提 出建设和 学术型人才一样的人才培养 目 标。 进而使地方本科院校 对 自己各学科 的专业 目 标 定位不很 明确 , 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没有 明确 的
、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提, 是向职业院校靠拢, 这种学术型导向的人才观念也对应用型人才
培养 目标定位起 到了一定 的阻碍 。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 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院 校之间的地方本科院校, 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 要力量。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合理定位, 引起学术界和相关院校的关
劳动 /就业
《 合 作 经 济 与 科 技 》
N o . 2 s 2 O l 5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 的问题
口文 / 项 华录 何 春艳
( 宿迁学院 江 苏・ 宿迁 )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张培明马乐群王春林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内容。
而要争创一流,提升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首要问题。
潍坊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重点建设的高校,一直以来从未放弃过对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实际,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学、客观地将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即以应用为主,兼顾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基础教育和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的业务骨干、管理骨干以及中小企业的创业人才等等。
一、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与基本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学校已经从昔日的“象牙塔”走进社会的中心。
分类型培养本科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以潍坊科技学院来看,它地处坐落于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山东寿光,是寿光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国家职业教育创新试验区试点院校,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区域内需要大量土建、机械等工科人才,艺术设计与动漫人才,金融、贸易等应用经济类人才和会计、物流等工商管理类人才。
每年高考,学生志愿大都集中在这些专业。
无论是招生数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地区高校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加之地方高校设置的专业绝大部分为应用型专业,传统的基础性文理专业不多,专业教师与地方有较密切的联系,相对于基础研究而言,更擅长教学、应用研究与开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潜在的优势;地方高校本科生规模大且绝大多数(一般90%以上)要直接面向就业。
因此,地方高校亟需转变观念,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地方重点建设高校发展定位也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地方高校发展与-教育学院-江汉大学
2013年《地方高校发展与评估》总目录(总第18-21期)特约稿论高等教育的公平、效率与合理分流 /董泽芳 2-03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刘献君 3-03 高等教育研究大学为何呼唤理想 /储朝辉 1-03 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文献计量的分析 /蔡文伯刘曼 1-10 创新驱动多维发力助推地方大学转型发展 /孙泽文 1-22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浅析——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王卓然 1-25 对大学特色的探究 /刘智运 2-38 学分制改革拓宽学生个性化发展通道 /赵菊珊李斐漆玲玲 2-40 论我国大学教授治学困境与出路 /王祖林 2-45 一年级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与思考 /孙荣朱现平 3-09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刘智运 4-19 基于“教授治学”的高校“去行政化” /刘平秀刘刚 4-34大学评估研究地方院校本科专业评价的定位与方案设计——以江汉大学“星级工程”专业评价为例 /游泓3-27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邓锐3-31 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地方本科高校与特色大学的创建 /王荣德张琦刘爱生 1-18 办出特色、以质图强、科学发展——关于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理论思考 /雷克啸 2-34 地方高校高端人才引进的风险规避 /肖引 4-24 人才培养研究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 /解飞厚 1-28 为行业服务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 /黄首晶张继平1-32 基于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严文清夏力 1-36 武汉会展业发展视角下的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张云霞2-50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丁亚金徐佳丽 3-15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的维度分析 /马永霞郝晓玲 4-39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车如山 季红波 4-43大学文化研究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本体论研究 /史万兵2-11 知识社会语境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洪涛张会杰 2-17 大学掩体·主体尺度·文化揶揄·终极使命——对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思维读解 /王飞2-23 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与大学特色建设——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苏荟2-30 我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困境与对策 /陈波王祖林3-19 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境况的体制成因分析 /王有升 4-28 高校媒介传播研究论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现状及其对策 /刘进3-34 试论高校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引导作用 /赵明3-39 新媒体对高校舆论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陈敏英3-42 民办教育研究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甘德安 1-39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储著斌简冰毳邓传德 1-45 浅论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构建 /孙华 1-50 独立学院应注重发展协同文化 /朱正亮2-54“22条”实施中的问题探析 /杨尧忠 2-57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四大理念 /王荣德3-23 民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业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陈宇刚 4-48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美日产学研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比较分析 /李祖超张利勤 4-03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研究--基于QAA的职能分析 /刘义 4-09 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地方高校的启示 /万波 4-15陶行之教育思想研究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引领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严文清3-45 “教学做合一”对师范生从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罗玉霞3-50 德育与党建研究刘子载的德育思想及历史价值/黄连元 1-60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基本要求的实践探索——以江汉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许凌云 2-62高校档案研究高校档案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刘明达 1-53高校档案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毕春华 1-56调查研究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 /齐才刘平秀3-54高校二级学院自主管理的调查与对策——以辽宁高校为例 /赵哲宋芳 4-52高校人事代理制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以江汉大学为例 /张晨璞 4-58书评教育国际化的理论探索——评《跨境教育研究》 /徐佳丽3-64获奖成果专栏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我国高等学校章程研究 /邓传德3-59 论点摘要论追求大学理想•彰扬教育理念•探求教育教学理论 /谭仁杰 2-10成果结题报道“武汉延安精神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马自勤 2-22。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这意味着,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
如果说,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那么,应用型人才则是一种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之上,按照行业的职业规范制定人才标准,特别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性要求,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胜任人才培养为原则构建“双师”结构、多元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所有这些要素的达成必须坚持产学研相融、走校企合作(行业合作)教育的道路。
1.以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而是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其课程内容体系,在“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指导下,强调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
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动态、市场需求呼声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内容体系的“催化剂”,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可雇佣性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别于传统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当中的探究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显著特征。
2.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其教学方法体系应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强调综合训练、仿真训练、创新训练等;突出项目教学和企业实习环节。
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个性化培养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充 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拓宽知识面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掌 握多领域知识,提高综合 素质。
国际化培养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 进先进教育资源,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建设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倡导创新精神
树立创新榜样,表彰创新成果 ,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03
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 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能力培养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和应用型科研机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增 强。
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些高校和应用型科研机构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开设了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等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
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 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他们不仅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推 动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为企业和社 会创造实际价值。
VS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国家和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 创新人才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创新能 力已成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任务 之一。
04
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建 议
改革教育体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01
02
03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 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
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的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和探索。
强化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作者:文/姚层林来源:《时代汽车》 2018年第12期在高校体系改革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较为重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重点,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可以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结合教育体系的形式,进行教育创新,展现教育的价值性。
伴随高校教育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在社会经济中的到了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人才的特点、终身学习思想以及能力本位思想的指导分析,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但是,在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缺陷的问题,限制高校教育的改革。
因此,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应该结合这些问题,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1.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基本内涵在汽车服务专业中,主要将汽车作为载体,结合服务内容进行动态化活动的创设。
这种服务形式与一般服务存在关联性,而且,通过高技术的运用可以展现集成化的特点。
研究中可以发现,汽车服务包括了物流、贸易、维护以及二次交易等,汽车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等,需要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支撑,以保证服务的专业性。
在高校教育中,通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构建,可以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通过技术运用、科技按术以及人文社交等活动的构建,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实现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现阶段企业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汽车服务行业的特点,进行服务活动的构建,设计专业性的课程,展现人才培养的价值性‘”。
1.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产业以及行业的基本特点,分析一线生产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以便实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该结合汽车服务行业的技术管理状况,进行汽车管理、检修以及维修等实践平台的创设,提高专业学生的技术性,满足行业对技术人才技术管理、检修、维修以及销售的需求。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从事认识世界,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为 销决策、电信网络规划)的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 形成A’B’C’D’,增加的表面功与克服附加压力所 从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出发,个人认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应突出以下两点:
• 1、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依靠科学理论,通过经验积累,从而对客观
• 3、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也被称为“中间型人才”,重要特 点之一就是其理论基础教育要介于学术型人才和职业 技能性人才,因此在讲述基础性课程时应注意把握理 论讲解的度,不能够高,也不能过低。下面举例说明 对于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的 培养。
Y-Laplace方程的推导
﹒r
γ
应用型人才的三要素中,除了必要的 而实践技能的教育工作更主要是体现在应用性更强的模块课程中。
依靠科学理论,通过经验积累,从而对客观
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 推导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逻辑性
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性知识应注意适当强化课后的巩固过程,让学生首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结构。 社会间接谋取利益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
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 1、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 Y-Laplace方程的推导
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 形成A’B’C’D’,增加的表面功与克服附加压力所
仅靠课后习题的方式是无法有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 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解决操作
因此在讲述模块课程时应注意将所讲授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有更 深刻的了解。
高等院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the Inevitabl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 车如山[1];赵静[1]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4-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高等院校;应用型院校;应用性人才
摘要:应用性人才的缺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我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院校要切实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应用型院校要发挥自身特长,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教师团队建设,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
浅析当今社会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浅析当今社会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庄艺锋
【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11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已逐渐步入了汽车消费的鼎盛时期,汽车的各类服务也逐步完善,导致企业对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同时,也对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应用型人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的介绍,进一步分析当代社会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问题,深入探讨当代社会汽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对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进行汽车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培养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庄艺锋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福建漳州 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 刘祯
2.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思路浅析r——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J], 张聪聪
3.面向需求的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再思考——以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学院
人才培养为例 [J], 周康渠
4.浅析当今社会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J], 庄艺锋;
5.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证融通的思路与举措——以成都航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J], 梁亚峰;王青春;张文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 第1期2015年1月高 校 教 育 管 理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Vol.9No.1Jan.2015doi:10.13316/j.cnki.jhem.2015.01.002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车如山1,季红波2(1.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辰风小学,天津300000)收稿日期:2014-01-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IA080001)作者简介:车如山,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季红波,教育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316/j.cnki.jhem.2015.01.002.html摘 要:从导火索和深层原因两方面分析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并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其内涵进行解读,指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意指在这个富于个性和变革的时况下,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升级和更新中能够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转型顺利实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杰出人物,多元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多元创新的研究意识应是其基本的素质表征,提出要坚持从人文情怀的视角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应用型创新人才现在培养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谈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解析;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1-0081-05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随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开始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讨论,和其相关的学术方面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内涵方面进行系统的概括和解析的研究却很少。
基于此,作者试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概念做一粗略探析,以期就教于方家。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了需要各种各样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外,对那些拥有知识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一线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十六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
近几年,关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也引起社会多方关注。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前总理温家宝同志就指出:“职业教育需要被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力求使职业教育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专业的设置上都能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此外,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国部分高校参加的国家级课题立项———“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系列科研课题[2]。
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纲要》也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建立起动态的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推进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方面的优化,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不断地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的需要。
由此可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多样化发展,而且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是在近年兴起来的,短短的时间里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助推这一词语的出现并使其走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导火索:金融危机的刺激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少有的教育大国,但并非教育强国。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其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多,而大学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高校所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未对路,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之间矛盾愈演愈烈。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高校对人才培养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高校如何打破“买方市场”,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应用型、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同时也侧面解读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以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何以迅速成为教育界讨论的新话题。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服务面扩大了,它要为蓬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趋向多元化,客观要求高校实行分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类人才的有效培养。
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权,关注的是塑造社会精英阶层的能力和人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实现,社会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要求高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4]。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3]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的依然是精英,而且是多样化、多元向的创新型精英。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5月2日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提到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人才需要的契合度”[5]。
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为了满足当下和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二)深层原因:知识经济时代与社会转型的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求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何一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新话题,而真正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快速发展起来的内在力量或深层原因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社会转型的急剧发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经济、科技领域上的竞争更趋向白热化。
“未来的繁荣在于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运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的提供。
未来依靠的更多的是脑力而非体力。
”[6]知识经济时代已逐步走向现实,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作业方式将会被知识工作和新的作业方式取代。
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知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进步实现新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将面临着双重转型。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型,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
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六大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方向转变;二是经济体制要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三是经济结构要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四是对外开放需要从引进来为主,向以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方向转变;五是产业结构需要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方向转变;六是资源利用需要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7]。
这是2006年广东省东莞市提出的未来时期发展目标。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地带,对其他区域和省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将与此大体相同。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的规格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是战斗在经济创新发展一线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他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获得上岗的资格,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批判精神也是他们需要具备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知识经济时代下,单纯的学理性思辨已不能适应快速革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更多的是需要那些集28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第9卷知识、专业技能、科研创新与思辨能力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来引领社会、科技、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现乃是时代的诉求和历史的必然。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应然审视了“应用型创新人才”一词出现并“走红”的时代背景后,再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会更准确。
作者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解读。
要真正理解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内涵,首先要找到这个词的上位概念。
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上位概念就是“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在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才才是文章中所讲的“人才”[7]。
由此可见,看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最基本的标志是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章中“应用型创新人才”中的“人才”,是指那些为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
但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涵括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之意。
要领悟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之意,还要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下位概念所具有的独特涵蕴。
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中,用来加以修饰和限定人才这一上位概念的词语是“应用型”和“创新”这两个词语。
因此,只有找到“应用型”和“创新”这两个修饰词的应然解读,人们才能真正解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应然之意,才能真正弄清“应用型创新人才”到底为何“人才”。
“应用型”,重在“应用”二字,这里所谈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理解的职业技能性人才,也不是简单的岗位从业者,这类人才除了要具有精湛的技艺能力、懂得操作和运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市场意识。
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它所要考虑的是现实的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但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进行指导,能够这样把理论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的人必须是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人。
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具备一定理论涵养的人才,同时是具备相应的应用型思维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所以,应用型的人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用型的人才也就意味着在各类人才中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型思维、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意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具体情境实现完美结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创新”,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和活动存在的。
它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它原意有3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