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校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纺织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十二五”时期是武汉纺织大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校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善办学条件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增强办学实力,培育办学特色,创建本科教育品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阶段。

目前,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战略转型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世纪头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必须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我校应该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 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为发展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大学”的目标,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是我校勇于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本科教育品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

一、指导思想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是我校在“十二五”期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教学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

工作中心的行动指南。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树立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的观念,立足我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创建本科教育品牌。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实施教学“4125”工程计划(4大工程、12项计划、5个保障机制),着力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基地、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到2015年,在校本科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专业布局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形成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打造“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武汉纺织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初步形成“一专业一特色、一学院一品牌”的人才培养格局,把武汉纺织大学建设成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二、目标任务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科学多样的成才评价标准,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积极改革以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树立“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发展观,将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阳光素质拓展计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人人成才,多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设立以卓越工程师、卓越设计师等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与区域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联系紧密的人才,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训练、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试点,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师资配备、实践教学、教学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

2.学科专业结构合理。配合地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科学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保持纺织类相关特色专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加强

专业建设;健全和完善专业评估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专业数控制在60个左右,本科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形成以纺织类优势专业为核心,理工、艺术、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相关学科专业共同支撑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联系密切,布局结构合理,产学研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

3.课程体系完善。探索并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建设,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模块课程体系,形成注重品格养成和能力培养并举,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形成适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加强以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为主体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十二五”期间, 50%的公共基础和专业骨干课程参与教学模式改革。

4.教学管理现代化。建立有利于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水平,健全科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大力推进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强化二级院(部)的教学管理功能。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和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有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5.标志性成果显著。到2015年,力争获批国家重点建设专业项目1~2个,成为专业建设综合试点改革的单位;获批国家“卓越计划”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左右;力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升级项目4项,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项;力争获批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单位。

三、具体内容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的核心是实施“教学4125工程”,它由四大工程共12项计划,5个保障机制构成,是实现“十二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