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PPT
合集下载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平扫表现ppt课件

CT平扫征像
直接征像:指能直接反应静脉窦内血栓的 征像,包括束带征(索条征)、高密度三 角征。出现率较低? 间接征像:脑肿胀;脑水肿;静脉性脑梗 死;静脉性脑出血等。这些征象出现率较 高,但缺乏特异性。
正常颅脑平扫图像
脑灰质CT值34-39Hu 脑白质CT值26-29Hu 静脉窦CT值40-60Hu
病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局部或全身血 系统异常、血流缓慢所致。常见病因有颅内感染、 妊娠、口服避孕药、外伤、严重脱水、慢性疾病、 血小板增多症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白塞氏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部分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等颅内压增高 的症状、脑静脉循环障碍产生脑水肿、软 化、坏死、梗塞或出血等所致的临床症状, 如肢体瘫、膀胱排尿障碍、癫痫发作、感 觉障碍等;总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 乏特异性.当患着出现顷内高压征 ,不伴 有影像学占位病变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梗塞后出血
动脉性脑梗死
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脑挫裂伤
紫绀型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高血红蛋白血症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 谢 大 家
右侧额顶叶静脉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外血肿 高血红蛋白血症 动脉性脑梗死 动脉性脑出血 脑炎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脑挫裂伤
枕部硬膜下脉 期 脑 出 血
动 脉 期 脑 出 血
动脉性脑出血
动脉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
大左 脑侧 大丘 静脑 脉水 及肿 直, 窦大 血脑 栓内 形静 成脉 、
双矢 侧状 额窦 顶血 叶栓 肿: 胀 、 静 脉 性 脑 梗 塞
双矢 侧状 额窦 顶血 叶栓 肿: 胀 、 静 脉 性 脑 梗 塞
脑静脉窦血栓的形成与治疗ppt精品医学课件

口服避孕药 妊娠 产后 高热 休克 肾病综合征 酮症酸中毒 脱水 恶病质
CVST可能机制
①血液成分的改变或其他因素所致高凝血状 态;
②纤溶酶活性减低; ③血流缓慢; ④血管内皮损伤; ⑤其他疾病或未知的机制
CV S T的病理生理改变
CV S T 引起的脑静脉闭塞使脑静脉系统血容量增加 →脑 脊液回流受阻 →脑内总容量增高 →颅内高压 →静脉性脑 梗死(于皮层跨越动脉血管供血区的渗出性梗死) →破坏血 - 脑脊液屏障 →较动脉性梗死更广泛的脑水肿 →缺血性神 经元损伤 →散在淤点样渗出性出血 →扩大形成脑血肿。
慢性起病者,因皮质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部分 代偿的结果,可仅有头痛、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视 神经萎缩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高压
特发性颅高压是临床表现以高颅压为主,脑脊液 化验正常和神经放射学检查无颅内占位病位和脑 积水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人的主要表现为无明 确病因的头痛和视盘水肿。该病目前的诊断应符 合以下条件:
典型的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以中年女性多 见,约有25%的病人产生严重视力损害。
诊断
实验室指标
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高压,蛋白和白细胞数目 正常或轻度增高;感染因素导致者白细胞或蛋 白可明显增高
D-二聚体浓度增高(浓度正常不能排除CVST)
CT检查
神经科急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直接征像:静脉索条征(24.5%)
肺栓塞
感染
预后研究
Dutch研究组对47例CVST患者进行随访1年 35%有认知障碍 6% 生活依赖性 40%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40% 不能从事得病前的经济活动
近期文献回顾
谢谢!
①确定有颅内压增高; ②除视盘水肿和少数病人有展神经麻痹外无其他脑神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ppt课件

ppt课件 14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生理改变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2019/3/1
ppt课件
15 15
CVST影像学诊断
CT、CTV MRI、MRV
DSA(动态观察)金指标?
TCD
ppt课件
16
影像学诊断:CT
直接征象
三角征(δ 征)指增强后上矢状窦后角可见 一空的三角形影,阳性率为70 % CT平扫,上矢状窦呈高密度。
条索征
2019/3/1
条索征 条索状征指栓塞的静脉增 强前所见, CT平扫见于皮 层静脉、直窦及Galen静脉 等部位高密度。
ppt课件
18 18
静脉窦血栓伴脑出血
ppt课件
19
影像学诊断:MRI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ppt课件
8
主要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
横窦血栓形成
8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62%
直窦血栓形成 18%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17%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12%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 成 11%
ppt课件
9
ppt课件
33
治疗及预后
抗癫痫治疗 降颅内压治疗
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感染性-广谱抗生素,外科治疗。 治疗全身性疾病。当发现高凝状态时,应考虑长期抗凝治疗
ppt课件 27
脑脊液改变
•
多 数 患 者 颅 内 压 > 300 mmH2O , 腰 穿 平 均 压 力 (309±100) mmH2O。 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大多正常,也可轻度升高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生理改变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2019/3/1
ppt课件
15 15
CVST影像学诊断
CT、CTV MRI、MRV
DSA(动态观察)金指标?
TCD
ppt课件
16
影像学诊断:CT
直接征象
三角征(δ 征)指增强后上矢状窦后角可见 一空的三角形影,阳性率为70 % CT平扫,上矢状窦呈高密度。
条索征
2019/3/1
条索征 条索状征指栓塞的静脉增 强前所见, CT平扫见于皮 层静脉、直窦及Galen静脉 等部位高密度。
ppt课件
18 18
静脉窦血栓伴脑出血
ppt课件
19
影像学诊断:MRI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ppt课件
8
主要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
横窦血栓形成
8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62%
直窦血栓形成 18%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17%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12%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 成 11%
ppt课件
9
ppt课件
33
治疗及预后
抗癫痫治疗 降颅内压治疗
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感染性-广谱抗生素,外科治疗。 治疗全身性疾病。当发现高凝状态时,应考虑长期抗凝治疗
ppt课件 27
脑脊液改变
•
多 数 患 者 颅 内 压 > 300 mmH2O , 腰 穿 平 均 压 力 (309±100) mmH2O。 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大多正常,也可轻度升高
颅内静脉血栓ppt课件

1.Meder JF, Chiras J, Roland J, Guinet P, Bracard S, Bargy F. Venous territories of the brain. J Neuroradiol 1994;21(2):118–133
;
静脉回流〔深静脉〕
深部系统包括Galen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 脉及其支流;和延髓及室管膜下静脉, 1.丘纹静脉、2.隔静脉、3.大脑内静脉、4.基底 静脉〔基底静脉多于海绵窦交汇〕,5.Galen静 脉
静脉性栓塞
;
;
一:病理根底及病理生理 二:常见影像学表现
1.CT 2.MR 三:鉴别诊断
;
病因
• 静脉性栓塞病因: • 1.全身性:本身免疫疾病,高凝形状〔孕妇,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 2.局限性:静脉窦周围感染,先天性静脉发育不全,蛛网膜颗粒压
迫
;
病理生理根底
• 上游静脉扩张〔静脉压升高〕
• 毛细管血管床扩张
;
;
蛛血〔少见〕
蛛血
;
A 平扫CT 提示:右侧顶叶 脑沟蛛网膜下腔出血, B 加强CT:提示上矢状窦 内空δ征,轴位加强CT提 示接近窦汇的上矢状窦中 心区存在缺损。
;
一个好的阅历法那么:在非动脉分布的梗死或出血应提高对CVT的疑心。
;
异常信号
在急性期静脉血栓能够有一个信号强度模拟正常的脑组织,这样的 结果能够会导致诊断错误 ①
1.Hinman JM, Provenzale JM. Hypointense thrombus on T2-weighted MR imaging: a potential pitfall in the diagnosis of dural sinus thrombosis. Eur J Radiol 2019;41:147–152
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其他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如一过性视力障碍、第 Ⅵ颅神经麻痹所致的复视、轻度认智功能障碍、注意 力下降和警觉性丧失等较少见。但如果这些情况与头 痛同时出现,应引起高度注意,它们往往提示有较重 度的颅内压增高。
(2) 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局灶性的神经功能损害是脑静脉血栓的另一种主要表 现, 亚急性起病占25 %, 慢性经过者约占11 %。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基本上可分为刺激性症状和破 坏性症状、体征,刺激性症状主要有感觉或运动性癫 痫、视幻觉发作等。破坏性症状及体征有感觉缺失、 运动功能异常、视野缺损等。有时两种情况可合并出 现。 23 %的局灶性症状是突发的,其表现类似动脉性 脑卒中如面部或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异常、言语障碍 等,但癫痫发作、症状进行性加重以及CT 显示的病 灶缺乏脑动脉血管分布的特点等是支持脑静脉血栓的 依据。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时,Tobey -Ayer 和 Crowe 征可呈阳性,但因两侧侧窦均与窦汇 相互联通,一侧侧窦与颈内静脉的血来自双侧 大脑静脉,且静脉血回流量个体差异很大,故 此试验的临床意义有限,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 除非完全性乙状窦血栓形成,需通过影像学检 查以予进一步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1) CT
CT 平扫常可见脑白质内由于脑组织水肿, 坏死造成的大片低密度灶, 其部位与阻塞 的静脉部位有关,往往与脑动脉分布区域 不一致。这种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占位征 象较明显。有相当部分病例出现颅内出血, 以皮质最多见,有时亦可见深部白质或梗 塞区中心出血,与动脉梗塞出血不同、静 脉性出血其血肿周围边界不清,多靠近脑 表面,而且周围环以大片低密度灶。
一般不做压颈试验,以免引起脑疝。仅当横窦、 乙状窦血栓形成时,做以下两种迫试验,结果 可呈阳性。 1) 压迫颈静脉,如果病变侧脑脊液压力不 升高, 而对侧脑脊液压力迅速增高, 则为 Tobey -Ayer 征阳性。 2) 压迫病变对侧颈静脉时,可出现面部和 头皮静脉扩张,即为Crowe 征阳性。
(2) 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局灶性的神经功能损害是脑静脉血栓的另一种主要表 现, 亚急性起病占25 %, 慢性经过者约占11 %。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基本上可分为刺激性症状和破 坏性症状、体征,刺激性症状主要有感觉或运动性癫 痫、视幻觉发作等。破坏性症状及体征有感觉缺失、 运动功能异常、视野缺损等。有时两种情况可合并出 现。 23 %的局灶性症状是突发的,其表现类似动脉性 脑卒中如面部或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异常、言语障碍 等,但癫痫发作、症状进行性加重以及CT 显示的病 灶缺乏脑动脉血管分布的特点等是支持脑静脉血栓的 依据。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时,Tobey -Ayer 和 Crowe 征可呈阳性,但因两侧侧窦均与窦汇 相互联通,一侧侧窦与颈内静脉的血来自双侧 大脑静脉,且静脉血回流量个体差异很大,故 此试验的临床意义有限,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 除非完全性乙状窦血栓形成,需通过影像学检 查以予进一步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1) CT
CT 平扫常可见脑白质内由于脑组织水肿, 坏死造成的大片低密度灶, 其部位与阻塞 的静脉部位有关,往往与脑动脉分布区域 不一致。这种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占位征 象较明显。有相当部分病例出现颅内出血, 以皮质最多见,有时亦可见深部白质或梗 塞区中心出血,与动脉梗塞出血不同、静 脉性出血其血肿周围边界不清,多靠近脑 表面,而且周围环以大片低密度灶。
一般不做压颈试验,以免引起脑疝。仅当横窦、 乙状窦血栓形成时,做以下两种迫试验,结果 可呈阳性。 1) 压迫颈静脉,如果病变侧脑脊液压力不 升高, 而对侧脑脊液压力迅速增高, 则为 Tobey -Ayer 征阳性。 2) 压迫病变对侧颈静脉时,可出现面部和 头皮静脉扩张,即为Crowe 征阳性。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T影像诊断PPT

左侧乙状窦、横窦充盈缺损
加充盈缺损图片
浅静脉迂曲扩张
多加静脉窦血栓各种征象的图
直接 间接:大脑镰和小脑幕异常强化、无强化
的脑白质低密度、脑穿通髓静脉扩张等
鉴 蛛网膜颗粒 别 先天性发育不良
注 意
后处 窗技术 理技 后处理方式的选择 术
典
型 蛛 网 膜 颗 粒
右侧横突蛛网膜颗粒
正常颅脑平扫图像
脑灰质CT值34-39Hu 脑白质CT值26-29Hu 静脉窦CT值40-60Hu
CVST的平扫表现
直接征像:束带征(索条征)、高密度三角征 静脉窦内新鲜的血栓在平行面及断面的不 同表现,出现率低?
间接征像:脑肿胀、脑水肿、静脉性脑梗 死、静脉性脑出血、脑室变小或扩大
束带征(索条征)
索条征
高密度三角征
上矢状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直窦血栓
直窦及大脑大静脉血栓
右侧横窦血栓
双侧横窦及右 侧乙状窦血栓
8mm层厚
薄层对静脉窦显示更为有利
2mm层厚
双侧丘脑密度减低(水肿),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及直窦密度增高。
大左 脑侧 大丘 静脑 脉水 及肿 直, 窦大 血脑 栓内 形静 成脉
CVST的CT征像
直接征像:指能直接反应静脉窦内血栓的 征像,包括束带征(索条征)、高密度三角征 及Dalta征或空三角征。出现率较低?
间接征像:脑肿胀、脑水肿、静脉性脑梗 死、静脉性脑出血、脑室变小或扩大;大 脑镰和小脑幕异常强化、无强化的脑白质 低密度、脑穿通髓静脉扩张等。这些征象 出现率高,但缺乏特异性。
、
双矢 侧状 额窦 顶血 叶栓 肿: 胀 、 静 脉 性 脑 梗 死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表 现
静脉窦阻塞的症状,主要由脑循环障碍所致, 由于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各部位静脉窦血栓 形成具有不同的症状:
海绵窦血栓形成,可见动眼、滑车、外展神经麻痹, 例如:眼球固定、活动受限等。三叉神经第1支受 累时,表现为眼球、前额部疼痛,伴感觉减退;三 叉神经第2支受累者,表现为面颊疼痛和上龈麻木。 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眼睑、结膜水肿,眼球 突出。患者还可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海绵窦 血栓形成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颈内动脉炎、颈 内动脉海绵窦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发症,并出 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个别患者引起脑垂体感染。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CT诊断与鉴别 诊断
(3)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状影,在低密度梗塞区的 衬托下呈"带征"(Cordsign); (4)增强扫描并采用适当的窗位可以显示静脉窦内的血 栓呈低密度,静脉窦周围强化、密度升高,由于强化 区表现似希腊字母δ,故称为“δ”征,具有诊断意 义,但其出现率也仅为35~75%。 (5)近来有文献初步报告CT静脉血管造影(CTV)用于本 病的诊断,取得较好的效果。
脑静脉系统的解剖
脑部的静脉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两组
深静脉:主要为大脑大静脉,此静脉位于胼
胝体压部的下方,引流血液进入直窦。大脑 大静脉接受两侧大脑内静脉的血液,大脑内 静脉接受透明隔静脉、前后终静脉和脉络膜 静脉的血液。透明隔静脉收集尾状核头部和 胼胝体前部的静脉血,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 的一部分,收集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静脉血。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X线脑血管造影诊断与鉴 别诊断 X线脑血管造影的静脉期及窦期可以观察静脉 窦及脑静脉的情况,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为病 变的静脉窦不显影,与此同时可以观察到其它 的静脉途径的代偿吻合或引流。 正常X线脑血管造影的时相依次为动脉期→毛 细血管期→脑实质期→静脉早期→静脉期→窦 期。脑静脉及静脉窦彼此之间有丰富的吻合与 侧枝循环,因此在某一静脉或静脉窦堵塞时, 相应的静脉就会改道,在X线脑血管造影上可 见异常的引流回路,此征象在进行动态观察时 更明显。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脑静脉窦血栓PPT课件

Jan Stam, M.D., Ph.D. Thrombosis of the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
N Engl J Med 2005;352:1791-8.
14
基底静脉又称为Rosenthal静 脉,是大脑深静脉的一支。基 底静脉全程可分为3段:前段 可经蝶顶窦注入海绵窦,中段 可经中脑外侧静脉注入岩上窦。 基底静脉主要收集嗅区、眶面、 视交叉、视束、岛叶、颞叶深 豆纹区、丘脑、上丘脑、下丘 脑视前区等部的静脉血。
CVST类型
19
CVST的五种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占成人中风的0.5%-1%,在普通人群中CVT的年发 病率为(3-4)/100万,儿童中为7/100万,其中75% 为女性。
2
多见于20-35岁女性,最常见于上矢状窦、横窦和 乙状窦,其次为海绵窦和直窦。
与动脉血栓形成相比,CVST的发病率较低, 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缺 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因此,如何识别、早 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临床上 棘手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
1.心脏: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衰竭,安置起搏器 2.恶性肿瘤:任何内脏癌症,淋巴瘤,白血病 3.红细胞疾患: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铁缺乏,贫血 4.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或继发 5.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血酶Ⅲ、蛋白C及蛋白S缺乏,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影像学 检查
.
1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 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较高。致病原因多。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随着尸检研究,临床总结,特别是影像学技术如 CT、DSA、MRI等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对本病等 诊断率已大大提高。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常见部位:上矢状窦,与其本身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 A 横隔小梁解剖结构 B 大脑上静脉分支的走行由后向前迂曲,缓慢注入上矢状窦, 其血流方向与窦内由前向后的血流方向正相反。 C 上矢状窦内凹凸不平。
.
15
病因
(3)特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虽然诊断方法和技术较前提高,但扔有25%
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不明。
.பைடு நூலகம்
28
MRI
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呈均匀的低信号,由于血栓形成导 致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
1.急性期:T1像为等信号,T2像为低信号,去氧血红蛋 白为主。
2.亚急性期:T1、T2像均为高信号,此期为正铁血红蛋 白,
3.慢性期:各脉冲序列为血栓信号减低,不均匀性增加, 为血栓机化和再通表现。
(2)产褥期:主要原因是分娩时血液浓缩呈高凝状 态,在此基础上,因各种病理因素如大量排汗,使血 容量减少,血液更加粘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不良因 素。
.
18
病理
1.暗红色的血凝块 2.窦壁可坏死 3.脑水肿 4.皮层及皮层下出血,白质出血性坏死 5.存活着可再通,但梗死区可形成软化灶和 囊腔。
.
19
.
29
正常静脉窦MRI表现
30
静脉窦血栓形成
31
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
.
1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 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较高。致病原因多。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随着尸检研究,临床总结,特别是影像学技术如 CT、DSA、MRI等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对本病等 诊断率已大大提高。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常见部位:上矢状窦,与其本身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 A 横隔小梁解剖结构 B 大脑上静脉分支的走行由后向前迂曲,缓慢注入上矢状窦, 其血流方向与窦内由前向后的血流方向正相反。 C 上矢状窦内凹凸不平。
.
15
病因
(3)特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虽然诊断方法和技术较前提高,但扔有25%
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不明。
.பைடு நூலகம்
28
MRI
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呈均匀的低信号,由于血栓形成导 致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
1.急性期:T1像为等信号,T2像为低信号,去氧血红蛋 白为主。
2.亚急性期:T1、T2像均为高信号,此期为正铁血红蛋 白,
3.慢性期:各脉冲序列为血栓信号减低,不均匀性增加, 为血栓机化和再通表现。
(2)产褥期:主要原因是分娩时血液浓缩呈高凝状 态,在此基础上,因各种病理因素如大量排汗,使血 容量减少,血液更加粘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不良因 素。
.
18
病理
1.暗红色的血凝块 2.窦壁可坏死 3.脑水肿 4.皮层及皮层下出血,白质出血性坏死 5.存活着可再通,但梗死区可形成软化灶和 囊腔。
.
19
.
29
正常静脉窦MRI表现
30
静脉窦血栓形成
31
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pt课件

31
1. CT扫描的直接征象
(1)束带征:CT平扫可见,是皮层静脉新 鲜匍行的高密度血栓自发的显影征象。
(2)高密度三角征:CT平扫可见,提示上 矢状窦后部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出现。
(3)Delta征又称空三角征:在CT增强后 三角形的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因充血而 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相对较低密度血栓形成 对比,类似于希腊字母δ,由此得名。
横窦与乙状窦形成血栓时,除了颅内 压增高、血栓侧视乳头水肿外,可见乳突部 浮肿、表面血管扩张、局部疼痛。当血栓扩 展至颈静脉时,可影响颈静脉孔处的IX、X 、XI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症状。
奎克氏实验压迫患侧颈静脉时,压力无 变化,压迫健侧则压力迅速升高,说明横窦 或乙状窦阻塞。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3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4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1. CT扫描的直接征象
(1)束带征:CT平扫可见,是皮层静脉新 鲜匍行的高密度血栓自发的显影征象。
(2)高密度三角征:CT平扫可见,提示上 矢状窦后部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出现。
(3)Delta征又称空三角征:在CT增强后 三角形的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因充血而 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相对较低密度血栓形成 对比,类似于希腊字母δ,由此得名。
横窦与乙状窦形成血栓时,除了颅内 压增高、血栓侧视乳头水肿外,可见乳突部 浮肿、表面血管扩张、局部疼痛。当血栓扩 展至颈静脉时,可影响颈静脉孔处的IX、X 、XI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症状。
奎克氏实验压迫患侧颈静脉时,压力无 变化,压迫健侧则压力迅速升高,说明横窦 或乙状窦阻塞。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3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4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横窦 — 致右侧横窦粗大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上矢状窦变异 ― 上矢状窦后部右偏 ― 右侧横窦细小 ― 左侧横窦近段缺如 ― 左侧乙状窦及颈内静脉细小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永存镰窦: ― 连接大脑大静脉---上矢状窦
• MRI:
– 平扫MRI – 增强MRI – MRV)
• DSA: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由大脑半球引流至 上矢状窦的静脉: 1. 额极静脉 2. 前额静脉 3. 后额静脉 4. 上吻合静脉
颅内静脉窦解剖---引流
• 脑静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 眼静脉 海绵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直窦
颈内静脉 岩上窦 岩下窦
颅内静脉窦解剖---特点
• 不与动脉伴行 • 无静脉瓣 • 吻合支丰富 • 静脉压与颅内压接近 • 变异多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技术
• C T:
– 平扫CT – 增强CT – CTV
静脉窦高密度征(dense vein sign) 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ord sign) – CT增强: 脑静脉和静脉窦充盈缺损呈
“δ”征 空三角征(25~30%)
(Trolard静脉) 5. 前壁静脉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6. 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海绵窦 7. 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横窦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MRV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DSA
1.上矢状窦 2.下矢状寞 3.直寞 4.窦汇 5.横窦 6.乙状窦 7.枕窦 8.大脑大静脉 9.基底静脉 10.大脑内静脉
出血性脑梗死 • 结局: – 静脉出血性梗死累及皮层和邻近的白质
—SAH —硬膜下或颅内血肿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依次为: • 头痛(80-90% ) • 癫痫发作(40% )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意识障碍 • 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不同静脉窦闭塞临床表现:
11.隔静脉 12.丘纹静脉 13 大脑上吻合静脉 14. 大脑中浅静脉 15.Trolard 静脉 (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间的大吻合支) 16.海绵窦 17.斜坡静脉丛 18.岩上空 19.岩下窦 20. 蝶顶窦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优势侧横窦以右侧居多 • 双侧形成的静脉窦,均可以不对称发育,
一侧可以发育差或完全不发育; • 绝大部分颅内静脉血经右侧横窦
→乙状窦→颈内静脉回流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上矢状窦及乙状窦-横窦 变异 - 单侧横窦细小 - 横窦与上矢状窦之间有交通支 - 矢状窦偏离中线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乙状窦-横窦变异 — 左侧横窦细小 — 上矢状窦主要汇入
颅内静脉窦解剖---组成
-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岩上窦、岩下窦 海绵窦 直窦 侧窦(横窦、乙状窦) 窦汇
颅内静脉窦解剖---组成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颈内静脉
颅内静脉窦解剖---引流
A. 上矢状窦 B. 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 C. 眼静脉 D. 面静脉 E. 海绵 窦 F. 下岩窦 G. 颈静脉 H. 乙状窦 I. 上岩窦 J. 橫窦 K. 直窦 L. 下矢状窦
后份之间的硬脑膜静脉通道。 ― 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即闭合。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分型
• 炎症型:主要见于乙状窦和海绵窦 • 非炎症型:主要见于上矢状窦和横窦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发生率
• 横窦血栓形成 --- 86%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62% • 直窦血栓形成 --- 18% •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 17% •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 12% •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成 ---11%
• 海绵窦:多为炎症性血栓 – Ⅲ、Ⅳ、Ⅴ对脑神经麻痹 – 视力下降、眼睑、结膜水肿、眼球突出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 上矢状窦:多为非炎症性血栓 – 额顶部头皮静脉怒张 –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癫痫发作、运动障碍 – 括约肌功能障碍。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横窦、乙状窦:主要由乳突炎中耳炎并发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颅内静脉窦---内容
• 解剖 • 正常影像学表现 • 血栓形成概述 • 血栓形成临床表现 • 血栓形成影像学表现 • 典型病理赏析 •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如血栓扩展到颈静脉,出现舌咽N、迷走N、副N变化 单侧者可无症状(奎克试验阳性)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 直窦:病情严重
– 引起大脑大V血流阻滞,出现 意识不清 肢体强直、抽搐、多动
– 脑内可能发生大量出血流入脑室 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CT
• 直接征象: – CT平扫: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病因
• 感染因素:耳炎、鼻窦炎、乳突炎、脑膜炎 脑脓肿、全身感染等
• 先天因素:凝血酶缺乏症、蛋白S和蛋白C缺乏症 leiden V因子突变、血栓素基因突变等
• 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肉芽肿 溃疡性结肠炎等
• 获得性易形成血栓状态;肾病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妊娠、产褥期、全身衰竭、脱水、心功不全 血液黏稠、高热、外伤、口服避孕药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病理机制
• 脑静脉血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于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内
局部脑组织肿胀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静脉性脑梗塞
出血 颅内压增高
• 脑脊液吸收障碍
阻断蛛网膜颗粒吸收
脑脊液吸收障碍
颅内压增高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病理
• 大体: – 静脉和/或静脉---窦新鲜或陈旧血栓 – 可继发---静脉性脑梗死、脑水肿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上矢状窦变异 ― 上矢状窦后部右偏 ― 右侧横窦细小 ― 左侧横窦近段缺如 ― 左侧乙状窦及颈内静脉细小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永存镰窦: ― 连接大脑大静脉---上矢状窦
• MRI:
– 平扫MRI – 增强MRI – MRV)
• DSA: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由大脑半球引流至 上矢状窦的静脉: 1. 额极静脉 2. 前额静脉 3. 后额静脉 4. 上吻合静脉
颅内静脉窦解剖---引流
• 脑静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 眼静脉 海绵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直窦
颈内静脉 岩上窦 岩下窦
颅内静脉窦解剖---特点
• 不与动脉伴行 • 无静脉瓣 • 吻合支丰富 • 静脉压与颅内压接近 • 变异多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技术
• C T:
– 平扫CT – 增强CT – CTV
静脉窦高密度征(dense vein sign) 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ord sign) – CT增强: 脑静脉和静脉窦充盈缺损呈
“δ”征 空三角征(25~30%)
(Trolard静脉) 5. 前壁静脉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6. 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海绵窦 7. 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横窦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MRV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DSA
1.上矢状窦 2.下矢状寞 3.直寞 4.窦汇 5.横窦 6.乙状窦 7.枕窦 8.大脑大静脉 9.基底静脉 10.大脑内静脉
出血性脑梗死 • 结局: – 静脉出血性梗死累及皮层和邻近的白质
—SAH —硬膜下或颅内血肿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依次为: • 头痛(80-90% ) • 癫痫发作(40% )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意识障碍 • 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不同静脉窦闭塞临床表现:
11.隔静脉 12.丘纹静脉 13 大脑上吻合静脉 14. 大脑中浅静脉 15.Trolard 静脉 (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间的大吻合支) 16.海绵窦 17.斜坡静脉丛 18.岩上空 19.岩下窦 20. 蝶顶窦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优势侧横窦以右侧居多 • 双侧形成的静脉窦,均可以不对称发育,
一侧可以发育差或完全不发育; • 绝大部分颅内静脉血经右侧横窦
→乙状窦→颈内静脉回流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上矢状窦及乙状窦-横窦 变异 - 单侧横窦细小 - 横窦与上矢状窦之间有交通支 - 矢状窦偏离中线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乙状窦-横窦变异 — 左侧横窦细小 — 上矢状窦主要汇入
颅内静脉窦解剖---组成
-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岩上窦、岩下窦 海绵窦 直窦 侧窦(横窦、乙状窦) 窦汇
颅内静脉窦解剖---组成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颈内静脉
颅内静脉窦解剖---引流
A. 上矢状窦 B. 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 C. 眼静脉 D. 面静脉 E. 海绵 窦 F. 下岩窦 G. 颈静脉 H. 乙状窦 I. 上岩窦 J. 橫窦 K. 直窦 L. 下矢状窦
后份之间的硬脑膜静脉通道。 ― 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即闭合。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分型
• 炎症型:主要见于乙状窦和海绵窦 • 非炎症型:主要见于上矢状窦和横窦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发生率
• 横窦血栓形成 --- 86%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62% • 直窦血栓形成 --- 18% •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 17% •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 12% •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成 ---11%
• 海绵窦:多为炎症性血栓 – Ⅲ、Ⅳ、Ⅴ对脑神经麻痹 – 视力下降、眼睑、结膜水肿、眼球突出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 上矢状窦:多为非炎症性血栓 – 额顶部头皮静脉怒张 –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癫痫发作、运动障碍 – 括约肌功能障碍。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横窦、乙状窦:主要由乳突炎中耳炎并发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颅内静脉窦---内容
• 解剖 • 正常影像学表现 • 血栓形成概述 • 血栓形成临床表现 • 血栓形成影像学表现 • 典型病理赏析 •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如血栓扩展到颈静脉,出现舌咽N、迷走N、副N变化 单侧者可无症状(奎克试验阳性)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
• 直窦:病情严重
– 引起大脑大V血流阻滞,出现 意识不清 肢体强直、抽搐、多动
– 脑内可能发生大量出血流入脑室 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CT
• 直接征象: – CT平扫: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病因
• 感染因素:耳炎、鼻窦炎、乳突炎、脑膜炎 脑脓肿、全身感染等
• 先天因素:凝血酶缺乏症、蛋白S和蛋白C缺乏症 leiden V因子突变、血栓素基因突变等
• 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肉芽肿 溃疡性结肠炎等
• 获得性易形成血栓状态;肾病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妊娠、产褥期、全身衰竭、脱水、心功不全 血液黏稠、高热、外伤、口服避孕药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病理机制
• 脑静脉血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于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内
局部脑组织肿胀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静脉性脑梗塞
出血 颅内压增高
• 脑脊液吸收障碍
阻断蛛网膜颗粒吸收
脑脊液吸收障碍
颅内压增高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述---病理
• 大体: – 静脉和/或静脉---窦新鲜或陈旧血栓 – 可继发---静脉性脑梗死、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