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论文: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作者:蒋君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5期摘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问题之一。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

究竟应该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二者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权力权利本质关系平衡协调作者简介:蒋君芳,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76-02一、权力与权利的概念及其特征权力与权利一直是倍受争议的概念,尤其是在当下出现权力异化和权利膨胀的社会现象之后,权力与权利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尖锐,要想正确理解及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必须对权力与权利有正确的界定和认识。

(一)权力的含义及其特征由王安平等人主编的《领导权力学》一书中指出:“权力是一种支配——服从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组织之间,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支配——服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深层蕴涵就是权力。

在支配——服从关系中,谁拥有超过对方的支配力量,谁就拥有权力。

反之,就没有权力,就只能受人支配。

豍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权力作为一种能动力量,它不过是担当一定公共职务的人,“在作出会影响同一社会制度内其他人的行为的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力”。

豎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权力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权力是一种能动的支配力量。

就某一具体权力而言,行使者可以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就其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发号施令,行使管理权。

而该权力所及的被管理对象对这种命令必须予以服从,对于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则予以强制或制裁。

浅谈权利与权力

浅谈权利与权力

院系:经济学院班级:经济学类2班姓名:张磊学号:I01214122浅谈权利与权力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都难免的会接触到权利与权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避开这些事物呢?为什么在社会里的我们一定会受权利与权力的影响呢?首先想让我们知道两者的区别:一,权利的定义是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

在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

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或认定。

那么权力又是什么呢?权位可以是一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

也就是说权利是我们每个人作为自然人在这个社会中一出生就拥有的,例如生存权等,而权力则是一部分人所有的,并且可以改变或影响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力量。

从两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权利我们生来就有,后期被剥夺的可以不予考虑,所以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出生就受到了权利的影响,并且不出意外我们拥有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将伴随并影响我们一生。

而权力作为一种后期培养或发展的力量,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方式与氛围的差异,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力不尽相同,而且权力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异。

但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只要在这个社会生存着,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权力,比较明显的就是一些公职人员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进入国家职能部门掌握公权力,就是一种比较明显的权利的表现,又或者公司管理层的一些权力等。

或许你自己认为不受这些权力的影响并且自我感觉自己也不拥有这些权利,我想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只要你生存在社会上,并且你在公司上班的话,那么无论是公权力还是私权利都会影响你,比如在社会中,你作为一个公民,你在享受社会的一些福利政策时,你就在受着公权力的影响,因为这些政策的制定是由掌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制定的,或者说就是由公权力通过公职人员的手制定的,试想,这些政策的变化对你的影响你就会知道自己在受着影响并且会一直影响着你。

略论权利与权力之关系

略论权利与权力之关系

略论权利与权力之关系【摘要】权利与权力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它们相互作用、制约、影响并不断演变。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权利与权力的定义和区别入手,引入这一议题的核心概念。

随后,我们探讨了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以及权力对权利的影响,分析了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和演变过程。

我们强调了权利与权力关系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本文所涵盖的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规律,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权利、权力、关系、区别、相互作用、制约、影响、平衡、演变、重要性、发展趋势、结论、定义、概述、未来展望1. 引言1.1 权利与权力的定义权利与权力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利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中享有的法律上的保护和限制性权益,是个体拥有的合法权力的一种表现。

权力则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可以影响、控制和改变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实施意志和行动的能力。

权利与权力的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在社会中常常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基础的。

权利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公共资源,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而权力则是实现和维护这些权利的手段。

权利的存在使得权力不能无限扩张和滥用,而权力的行使则是为了保障和维护人的权利。

权利与权力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权利和权力的互动中,社会才能够保持秩序、稳定和公正。

对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在于其基本性质和作用方向。

权利是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合法权益,是可被依法保障和行使的权力。

权力则是实施施加于他人或事物上的能力或控制力。

权利是被赋予的合法地位,是对个体或群体的保护和尊重;而权力则是可以被滥用的,往往带有强制性质。

权利是为了保障个体的自由和尊严,是一种内在的基本权益;而权力则往往是用来控制他人行为或资源分配的手段。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第一篇: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必须在法治观念的层面以及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层面上,分别梳理清楚“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使国家与社会成员都能明确其自身的法律地位,和行使“权力”与享有“权利”的法定情形及合理条件,真正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的角度与层面很多,如从概念的来源、不同法律部门中的体现、不同学派的不同理解、不同学科中的不同使用等等,本文不可能囊括。

在此仅从最粗浅的普法常识的角度,对梳理“权力”与“权利”的必要性、二者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上梳理“权力”与“权利”所需要的条件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和思考。

以期引起共鸣或争鸣。

一、梳理“权力”与“权利”的必要性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深深地感叹:“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①虽然此言发自近三百年前,但至今仍令人回味。

而“人的知识”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本身的权利(权力)问题。

因为人的各种利益关系在法律方面无不表现为权利(权力)问题,因此,在当今的各类社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理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难题,也最终集中于此。

(一)在人与人的劳动关系中,权利(权力)问题不梳理清楚,则无法保障各个劳动主体的合法权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权利(权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更迭相适应的;纵观人类文明史“人本身的权利(权力)问题”始终是与劳动者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斗争紧密相联系的。

权力的议论文

权力的议论文

权力的议论文引言权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并行使的影响他人的能力。

无论是在政治、商业、组织还是个人的层面上,权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权力的存在和使用相伴而生的是一系列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权力的定义、来源、限制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定义权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个体或组织在某个领域内对其他人或事物施加影响、控制、决策或指导的能力。

权力可以是正式的,如政府的权力,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社会和文化中的权力。

权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行使,如强制、激励、说服等。

虽然权力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但对权力的定义仍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权力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可以用来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活条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权力是一种负面的力量,容易导致滥用和不公平的现象。

权力的来源权力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权力来源:1.法律和制度: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行使权力,保护公民的权益并维持社会秩序。

2.经济资源:拥有财富和资源的个人或组织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行使权力,影响和控制其他人的行为。

3.专业知识:在某个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个人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获取权力,并在相关领域中担任领导职务。

4.社会地位:社会地位高的个体或群体通常享有更多的权力,他们的决策和行为更容易影响和影响其他人。

5.组织架构:在组织中,权力通常与职位和层级相对应。

高级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决策权,可以影响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权力的限制权力的行使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防止滥用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权力限制措施:1.司法制度:司法系统的存在可以对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确保行使权力的个体或组织在法律框架内行事。

2.舆论监督:公众对权力行使的审查和监督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可以揭露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对权力行使者施加压力。

3.权力分立:在政治和组织中,将权力分散到不同的机构和个体中,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集中权力。

4.透明度和问责制:提高行使权力的透明度和建立有效的问责制机制,可以确保行使权力的个体或组织必须对其决策和行为负责。

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法学学士毕业论文

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法学学士毕业论文

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法学学士毕业论文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法学学士毕业论文abstractourcountry'spoliticallawculture,alwayshasloftylyevendeifiesthecountry,thegover nment,neglectsandevendisparagesindividualthetradition,thisisthesocialistdemocr acydevelopmentbigbarrier.whentheindividualcaredaboutandstrivesforrealizesownri ghtandthebenefitfully,canconstitutetheimpetusdemocraticpoliticstoformwiththede velopmentdirectpower,whentheexpansionsocialistdemocracy,allrequeststhesocietyt ocontinueintheexistingfoundationtodeveloptherightgradually,limitauthority.ther efore,clearsoffbetweentherightandtheauthorityrelations,hastheprofoundsignifica nce.keywords:rightsprotection;powerlimiting;statepower;socialcitizens'right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法理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国家与社会,国家机关与社会公民,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反应。

深刻认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理清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对立与联系,对认识我国民主法治进程,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有深刻的意义。

一、正确处理权利与权力关系的意义(一)有利于社会公民的权利保护权利做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一种意识或思想自古以来就存有,但西方社会的古代和中世纪,权利的观念就是以正义为基础的,没明晰的专指权利的词汇。

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制约权力

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制约权力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

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权力以法律上的权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权利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又制约着权力的形式、程序、内容及过程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某些法律上权利的实现依赖一定的权力的行使。

两者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都以追求一定的利益为目的;都有相应的法律上的规定和限制要求。

权力是权力机构内部自我制约,如上级制约下级,规范,准则等制度制约。

这种制约在腐败情况下形同虚设。

权利制约权力是外部制约。

如人民监督。

这种制约如果没有民主选举,罢免等配套措施就只是纸上谈兵,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二者关系是后者通过前者而起作用,前者通过后者而更加有效。

权力制约权力是内部制约,权利制约权力是外部制约。

内部制约更具操作性,外部制约更具威慑性。

离开外部制约,内部制约形同虚设;离开内部制约,外部制约纸上谈兵。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执行法院判决可拘留行政官员……近日,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的立法亮点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对这部已施行23年的重要法律的首次大修,产生了极大兴趣。

对法律稍有了解的人知道,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之所以重要,在于其桥梁作用:一边连接着公民权利,一边连接着政府职能。

行政诉讼法在23年前艰难开启的这扇法律之门,既是权利之门,也是公信之门。

当“官家”也要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上时,对全社会的震动非同小可。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的顾昂然回忆,行政诉讼制度刚建立的时候,某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强烈反对:我们帽子上有国徽,怎么能告?世易时移,这位负责人的疑问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经过中国改革和法治理念的冲刷,如今已进入历史角落。

行政诉讼法在保护公民和市场主体合法权利、界定公权力边界和政府职能方面所起的作用,成效有目共睹。

事实上,从1990年这部法律施行之日起,就在当时治理“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范本模板】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范本模板】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权力以法律上的权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权利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又制约着权力的形式、程序、内容及过程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某些法律上权利的实现依赖一定的权力的行使。

两者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都以追求一定的利益为目的;都有相应的法律上的规定和限制要求。

1.权利的基本含义权力与权利,在英文中被称为power 和right。

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权利是在人与人的相对存在的社会状态之中存在的。

孤立的个人,无所谓权利。

权利也总是以一定的社会承认作为前提.这种承认可能是习惯的、道德的、宗教的和法律的。

根据其承认方式的不同或者被称为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和法律权利。

这一定义还表明,权利包含权能和利益的两个方面。

权能是指权利能够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它并不要求权利的绝对实现,只是表明权利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即“非不能为也,而实不愿为也。

”利益则是权利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是权能现实化的结果。

将二者相比较,权能具有可能性,利益具有现实性。

也可以说权能是可以实现但未实现的利益;利益是被实现了的权能.如继承权,在被继承人尚未死亡时,继承人所享有的继承权实际上是一种以权能状态存在的权利。

一旦被继承人死亡,继承产生,继承权就由一种权能转化成为了利益。

2.权力与权利的联系(一)权力来源于权利。

在权力与权利谁来源于谁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误解。

其实早在权力产生之前,权利就已经有了。

在原始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原始的权利。

这些遍及氏族内部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只是那时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别,也无法分别的。

而权力的情形则不同,在最初是没有权力的存在的。

由于人的认识发展和社会的逐步生成,就逐步产生了一些社会公共事务需要一定的人来担任和完成。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社会中,权利与权力是两个常常被提及的概念。

尽管它们经常一起谈论,但它们却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依法享有的一种合法权益,而权力则是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实施、控制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权利作为一种法律规定的保障,旨在保护个体或群体的自由和尊严。

它主要通过法律、宪法或国际公约来确立。

权利赋予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与法律保障,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例如,人权宣言确立了人们享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隐私和财产安全等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被普遍认可的普世价值,并被法律明确保护。

权力则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控制和操纵的能力。

它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具有支配和约束他人的能力。

权力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来源,如政府、组织、公司或个人。

政府通过立法、执法和行政等手段行使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组织和公司通过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来行使权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管理职权。

个人也可以通过知识、财富或社交关系等手段获得权力,并对他人施加影响。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互依存的。

权利是由权力保障和实现的,没有权力的存在,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通过行使权力来保护人民的权利,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同时,权利也限制和规范权力的行使,以防止滥用和侵害个人权益。

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保障和尊重权利。

并且,权力的行使应当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以免权力成为滥用的工具。

然而,权利与权力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权力往往可以被滥用,导致权利的侵害和损害。

一些危险的权力如专制政权、垄断企业或欺凌者可能通过滥用权力来压迫和剥夺人们的权利。

此时,权利的行使和维护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如司法程序、社会运动和公民参与来实现。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对抗也是社会进步和权力制衡的重要体现。

维护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和关系是一种社会的动态调整过程。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不断推动对权力和权利的重新界定与平衡。

权利与权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权利与权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权利与权力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权利和权力混淆使用,甚至有人认为二者是同义词。

权利和权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法律和社会规范下所享有的自由和利益,是社会赋予的一种法律地位;而权力则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条件下所拥有的支配和控制他人的能力,是实际的行为力量。

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既有互为基础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一、权利是权力的基础权利是社会赋予个人或群体的一种法律地位,是法律规范下的自由和利益。

这种法律地位赋予了个人或群体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使其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权利成为了权力的基础。

如果没有权利的保障,那么权力就会成为一种独裁和暴力的表现,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例如,在一个民主国家中,公民享有言论自由、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这些权利的保障,使得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政治决策,信仰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些权利的存在,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利益,使得政治权力不会滥用,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二、权力对权利的制约权力是实际的行为力量,是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条件下所拥有的支配和控制他人的能力。

权力通常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所构成,是一种实际的支配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对权利会产生制约作用。

例如,在一个专制国家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随意侵犯公民的权利。

这时,公民的权利就受到了权力的制约。

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等方式来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选举权等权利,从而控制公民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权力对权利的制约,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稳定。

权利和权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权利是权力的基础,没有权利的保障,权力就会成为一种独裁和暴力的表现。

而权力对权利的制约,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和不稳定。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通过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同时限制和其他权力机构的权力,从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doc

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doc

原创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姓名【摘要】人的各种利益关系在法律方面无不表现为权利和权力问题,因此,在当今各类社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理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开展政治体制改革,但由于权利和权力问题没有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梳理清楚,因此权利和权力在现实社会中遇到许多矛盾,权力可能损害权利的实现,影响权利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对权利的保护,因为这将直接涉及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以及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与否。

同时,解决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权利权力损害保护【Abstract】The people of various benefit relations in legal rights and power for all performance problems, therefore, in today's all kinds of social problems, the rights and power is to straighten out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although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but due to problems with no rights and power of the reform of the comb gradually clear, therefore rights and powers in the realistic society met many contradictions, power that could damage the rights, rights influence should play a role, so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restriction an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because this will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dignity of law and authority, and people of legal belief or not. At the same time,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s and power,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also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Keywords】right power damage protection目录1论权利与权力概述 (4)1.1权利的内涵 (4)1.2权利的实质 (4)1.3权力的内涵 (4)1.4权力的类型 (4)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5)2.1权利是权力的本源 (5)2.2权力保障权利的实现 (5)2.3权力与权利构成法律的主要内容 (5)2.4权利与权力之间形成对立统一关系 (6)3权力对权利的危害 (6)4权力危害权利的原因 (6)4.1法律意识的淡漠和“权力至上”观念的根深蒂固 (7)4.2执政意识的淡漠和“权力私有”观念的错位 (7)4.3对权力缺乏有力的制约和对权利缺乏可靠的保障 (7)5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措施 (8)5.1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8)5.2必须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8)5.3要用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加大打击力度 (8)注释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国家权力通过国家机器和法律的强制、通过对资源的集中和配置、通过国家控制的舆论工具等多方面,使全体国民服从领导集团的意志。

浅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浅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经济与法引言:权利与权力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并不相同的概念。

在汉语中它们二者读音完全相同,又同样都可以用单音字“权”替代,譬如常听人讲:“我有权……”。

这里的“权”为“权利”、抑或“权力”义,不仅听者不清楚,就是说者也未见得明白。

我们也经常见到,本该使用“权利”的地方,却写成了“权力”,反过来也一样。

一、权利的内涵及其特征(一)权利的内涵权利一词的内涵十分丰富,作为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名词,权利指正义或伦理上的正当。

(二)由以上权利的概念,可以看出权利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两大内容之一。

其次,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能够作为或者不作为一定行为的权能。

第三,权利是依赖于国家法律而存在的,即权利与法律是紧密相连的、密不可分,法律以权利为核心内容,权利以法律为其存在形式。

二、权力的内涵及其特征(一)权力的内涵权力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另一种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二)根据以上的概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权力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权力是一种能动的支配的力量。

其次,权力是一种公职行为。

第三,权力具有双重性,即权力既有其组织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又有其破坏性、侵犯性和腐蚀性的一面。

权力的双重性是由权力行使者具有双重身份所决定的。

三、权利与权力的一般关系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深深地感叹:“人类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是关于‘人的知识’。

”(一)权利与权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力”与“权利”的所归属的理论层面不同。

其次,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

权利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一般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指挥谁,谁服从谁的问题;而权力主体之间以及权力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地位一般是不平等的,存在着指挥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第三,二者的内容不同。

权利的内容主要指利益,包括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其它组织的利益等,但其基本指向是公民的个人利益,其他利益可以解释为是个人利益的组合;而权力的内容主要指权能,其重点在于力量,虽然权力也会指向一定的利益,但利益本身一般不是权力的内容,而且,权力所指向的利益一般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有时也指向集体利益。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权利和权力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对社会的运行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权利,通常被理解为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正当利益和自由。

它是基于人的本性、尊严和价值而存在的。

每个人都拥有一系列的权利,比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剥夺的。

权利的存在保障了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追求幸福。

权力,则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行为和决策的能力或力量。

它往往通过一定的机构、职位或制度来体现。

政府拥有权力,以制定法律、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企业的管理者拥有权力,来组织生产、调配资源;社会组织的领导者也拥有权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权力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公共利益。

权利和权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权力是保障权利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权力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例如,法律对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制裁,就是运用权力来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

如果没有权力的介入,个人的权利很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

其次,权利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公民拥有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权利。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应当为人民服务。

人民通过选举、言论自由等权利,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然而,权利和权力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权利属于个体或群体,强调的是个体的自主性和利益;而权力则更多地属于公共领域,是为了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

权利通常是平等的,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相同的权利;而权力则往往是分层级的,不同的职位和机构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力。

在实际生活中,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有时会出现失衡的情况。

当权力过度膨胀而不受制约时,就可能侵犯公民的权利。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专制政权滥用权力,剥夺人民的基本权利,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另一方面,如果公民过度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公共权力的作用,也会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混乱。

权力和权利的冲突法律探讨论文

权力和权利的冲突法律探讨论文

权力和权利的冲突法律探讨论文论文题目:权力和权利的冲突法律探讨摘要:权力和权利是我们和社会中最常见的词汇。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

本文将针对权力和权利的含义和特征,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冲突进行探讨,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权力、权利、冲突、解决I.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权力和权利是我们最常提及的两个概念,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权力和权利之间可以协调并且和平共存,但是在其他情况下,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矛盾和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对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关系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首先从概念和特征的角度来探讨权力和权利的含义,然后会进一步讨论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这种冲突的适当办法。

II. 权力和权利的概念和特征1. 权力的含义和特征权力可以理解为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控制力,是一种对别人行动自由的限制或规定。

可以说,权力是一种强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来实现某些目标并影响别人的行动和选择。

有一些权力是由法律赋予的,例如法律官员、警察和法院的权力。

此外,也有一些权力是由其他人或其自身所赋予的,例如经济、政治或者社会地位所带来的权力。

权力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是权力的掌控和实施是由特定的人或组织来管理和执行的。

其次,权力的实施是适用于不少于一人的对象,即权力必须对他人产生影响。

第三,权力的实施通常会导致行动的限制,因为权力意味着对行为自由的约束和制约。

2. 权利的含义和特征权利是指个人或组织拥有执行一定行为的权力,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法律或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自由。

权利是一种特殊的含义,它给予个人或组织在社会和法律框架内自由自主地采取行动的执行力。

例如,个人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利参与选举、自由言论和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等。

权利的特征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点。

首先,权利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或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采取行动的执行力和自由。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社会中,权利与权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权利是指人们根据法律法规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具有合法性和保护性;而权力则是指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控制、支配和决策他人行为的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

一、权利和权力的定义及特点权利是个体或组织依法享有的一种合法权益,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合法性:权利是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所保障的,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2. 平等性:每个人都拥有基本权利,并且应当受到平等对待。

3. 保护性:权利的实现和保护应得到社会和法律的保障和支持。

权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他人行为进行控制和支配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掌控性:权力的持有者能够决策、指导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2. 不平等性:权力的分配存在差异,有些人或组织拥有更大的权力。

3. 影响性:权力的行使能够对他人产生重要影响,包括积极或消极影响。

二、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权利和权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权利的实现需要权力的保障和支持,而权力的行使必须以保护和尊重权利为前提。

1. 权利与权力的相互制约社会权利的保护和实现需要政府或组织行使权力,对违反权利的行为进行制裁和保护。

例如,个人权利的侵犯需要政府通过执法权力进行制止和惩处,而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能侵犯个人权利。

权力的滥用可能导致权利的受损和侵犯,因此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以确保权力的正当与合理。

2. 权力对权利的保障和促进权力的行使可以促进权利的实现和保护。

政府或组织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行使权力来保障人民的权利,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例如,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人权进行保障,禁止歧视和虐待,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3. 权利对权力的限制和约束权利的存在和行使对权力的行使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避免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使。

权利的行使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阻止或改变权力的行使,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_演讲稿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_演讲稿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必须在法治观念的层面以及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层面上,分别梳理清楚“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使国家与社会成员都能明确其自身的法律地位,和行使“权力”与享有“权利”的法定情形及合理条件,真正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的角度与层面很多,如从概念的来源、不同法律部门中的体现、不同学派的不同理解、不同学科中的不同使用等等,本文不可能囊括。

在此仅从最粗浅的普法常识的角度,对梳理“权力”与“权利”的必要性、二者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上梳理“权力”与“权利”所需要的条件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和思考。

以期引起共鸣或争鸣。

一、梳理“权力”与“权利”的必要性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深深地感叹:“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①虽然此言发自近三百年前,但至今仍令人回味。

而“人的知识”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本身的权利(权力)问题。

因为人的各种利益关系在法律方面无不表现为权利(权力)问题,因此,在当今的各类社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理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难题,也最终集中于此。

(一)在人与人的劳动关系中,权利(权力)问题不梳理清楚,则无法保障各个劳动主体的合法权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权利(权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更迭相适应的;纵观人类文明史“人本身的权利(权力)问题”始终是与劳动者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斗争紧密相联系的。

权利与权力的法制均衡—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学位论文

权利与权力的法制均衡—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学位论文

In modern society, the various countries defend the citizen basic right on a large scale und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right and authority whether achieves the legal system balanced, achieved the legal system suits, whether can move towards the substantive construc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is the topic which the people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on this ques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right and the authority relations, contrasts our country and the overseas right safeguard system advantages, discovers one to suit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development the legal system path, consummates our country's legal system. But as a result of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each kind of question, the right and the authority relations must achieve the legal system to be balanced, still needed certainly to perform to consummate diligently. Regarding this, author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domestic in overseas and so on situations, proposed certain suggests the Italian consummation right and the authority relations.Key word: Right restriction; Right maintenance; Guarantees the power system权利与权力的法制均衡——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力”与“权利”是法学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一对基本范畴。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研究-法律逻辑论文-法学论文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研究-法律逻辑论文-法学论文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研究-法律逻辑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当代法哲学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

究竟是权利本位还是权力本位?是从权利的角度思考和构建国家主权、公共权力、社会和法律秩序的基础、限度和规范,还是从权力的角度强调和论证宪政、法治、和的前提、保障和救济?这是当今社会不断引起学者乃至公众激烈争议的重要问题。

现代权利学说的奠基人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

〔1〕正是霍布斯第一个将社会和个人的正当性奠定于权利之上,创立了第一个权利学说.国家、主权、社会、社会契约、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一系列和法律的经典概念,以及人本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平等主义、绝对主义、宪政主义乃至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功利主义等一系列和法律的现代观念,都离不开霍布斯的理论创造。

〔2〕霍布斯致力于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3〕更为确切地说,是人为什么必然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从财产共有变为财产私有:〔4〕当我将思想转向对自然正义的探究时,正义(其意味着给每个人以其权利的一种永恒意志)这一名称提醒我首先要问的是,一个人怎么会声称一个事物归其自己而非他人所独有;并且在正义显然不是源于自然而是源于人为约定(因为人类已经瓜分了自然安排的人人共有的事物)的情况下,我被引导着转向另一个问题:在万事万物同属于所有人的情况下,人们赞同每个人应该独有仅属于他自己的事物,这究竟对谁有利和有何必要。

本文无意评价霍布斯权利学说的实质内容,而是关注其论证方法和推理逻辑。

本文认为,霍布斯的理论论证,并非通常人们认为的机械论的形式逻辑,而是一种从矛盾到扬弃的辩证逻辑。

霍布斯的论证方法是一种权利的辩证法.这一辩证逻辑,深刻揭示并深远影响了现代社会中权力与权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形式推理的逻辑悖谬霍布斯的论证方式,通常被认为是机械论的、以自然权利为大前提的形式逻辑推理。

浅议权力与权利

浅议权力与权利

到 保 障 , 们 又设 计 出 了宪 法 用 来 约 束 政 府 。 宁 曾说 :宪 法 就 是 一 人 列 “
张写着 人民权利 的纸 ” 。 从 上面的分析可 以看 出, 权利和权力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概念。 权 力是相对于统治者、 公共机构和社会组织而言的, 是法定地位、 组织结 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势能: 权利是相对于个人 、 法人、 部分人群而言 的 , 是 依 法 可 以行 使 的 权 能 和 享 受 的 利益 。权 利 存 在 于 广 大 公 民之 中 , 民 将 自 己的 一 部 分 权 利通 过 法 定 的程 序 授 予 社 会 管理 者 , 成 公 形 权力 , 以权力来 自于法律, 所 是凝结在法律 中的人 民权利。 也就是说 , 政府权力来源于人 民权利的授权, 应该服务于权利, 但在中国, 事实上 并非如此 。
关键 词
中图分 类号 : 9 D0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 9 (o 9 o .0 -1 10 —5 22 0 ) 32 8O
自从 人 类 社 会 形 成 以后 , 有 了 权 力 的 问题 。 会 要 成 为 一 个有 家之正当性应基于限权的宪法 , 就 社 强大有力 的宪政国家对于现代社会的 机体 , 要建立一定 的秩序 , 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者。他们必然要行使 安全 与繁 荣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 不 明 白政 府 不 是 天使 , 更 需要 限权 宪 法 。 定的 权 力 , 样 管 理 和 统 治 才 能 有 效 那 么 , 力 从何 而 来 ?封 建 而 中 国 的宪 法 有 明 显 的 不足 ,它 所 规 定 的 人 民 的 权利 缺 乏 有 效 的保 这 权 时代及 以前社会 的权力 , 统治者声称权力来 自“ 或“ , 神” 天” 中国的皇 障, 多权利还只是停留在字面上, 许 人们常常无法通过有效 的途径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论文: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摘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问题之一。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

究竟应该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二者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权力权利本质关系平衡协调一、权力与权利的概念及其特征权力与权利一直是倍受争议的概念,尤其是在当下出现权力异化和权利膨胀的社会现象之后,权力与权利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尖锐,要想正确理解及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必须对权力与权利有正确的界定和认识。

(一)权力的含义及其特征由王安平等人主编的《领导权力学》一书中指出:“权力是一种支配——服从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组织之间,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支配——服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深层蕴涵就是权力。

在支配——服从关系中,谁拥有超过对方的支配力量,谁就拥有权力。

反之,就没有权力,就只能受人支配。

”?豍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权力作为一种能动力量,它不过是担当一定公共职务的人,“在作出会影响同一社会制度内其他人的行为的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力”。

?豎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权力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权力是一种能动的支配力量。

就某一具体权力而言,行使者可以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就其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发号施令,行使管理权。

而该权力所及的被管理对象对这种命令必须予以服从,对于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则予以强制或制裁。

如近几年的拆迁现象,针对钉子户有了请求法院强制拆迁的政策。

第二,权力是一种公职行为。

行使国家某项管理权的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只是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或委托,代表国家行使某一具体的公权,而并非在行使某个个体的私权,其公权是和公职紧密相连的。

第三,权力具有双重性。

权力的主体一方面是一个单个的个体,具有追求私权利益的意欲和自由;而其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公权力的代表,在一定职权范围内行使国家公权力。

他们履行的具体职责是国家或群体权力的一部分,他对该项权力只有相对的行使权或履行权,而无处置权和占有权,一旦将他与该职位或职务相分离时,他便不再拥有这类权力。

?豏(二)权利的含义及其特征“权利”一词萌芽于西方社会,概念正式形成于罗马法。

西方一些学者对权利的界定大致有自由说、利益说、选择说、主张说、资格说、法力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权利进行了界定。

我国一些学者力图综合各家之长来完善对权利的界定。

例如张文显教授将权利定义为:“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依法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豐较为普遍认可的定义则是,权利是“法律关系的内容之一,与义务相对应,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作为或者不作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权利由法律确认、设定,并为法律所保护。

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国家应该依法施用强制手段予以恢复,或使享有权利者得到相应补偿,离开法律确认和保护,无所谓法定权利的存在”?豑。

从以上对权利的定义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权利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是法律关系的两大内容之一。

从法理学的视角出发,任何法律关系的形成,都是权利义务的统一体,离开了权利或义务的任何一方,则无从谈及法律关系。

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第二,权利具有认可性,是依赖于国家法律而存在的。

即权利与法律是紧密相连的。

意指每个个体享有的权利必须是由国家的法律予以认可的。

权利必须由国家的法律予以确认并保证其实现,必须以国家的法律规范为载体。

就像马克思所说:“法律上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

……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豒”第三,权利具有平等性。

平等性是权利区别于权力的一个重要特征。

权利的平等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之间是平等的。

任何人都平等地享有社会承认的权利,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与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他人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平等的,没有人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权利是义务的基础,离开义务的权利是无法存在的。

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力与权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涵盖并构成了一国法律制度体系。

(一)权力与权利的区别权力与权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既相统一与平衡,同时又以各自的特点相互区别。

第一,行为主体与行为属性不同。

从行为主体上讲,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民事行为时,也是权利主体)。

权力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

按其行为属性来讲,权利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与社会政治行为;权力行为则一般是立法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等,属于公务的行为,是一种公共权力。

权利一般体现个人或法人等主体的利益;权力则不体现权力行使者的个人利益,而以国家社会的公益为目的。

所以,权力与权利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公与私的区别。

以权利谋“私”可以,但以权力谋私则不为法律所允许。

第二,强制性不同。

权力和权利都对相对人具有强制性。

法律上享有权利的主体可以依法要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这也是一种强制性,但是它与权力的强制性不同。

权力具有国家的直接强制力。

权利则只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当权利不能实现或遭到侵犯时,权利人可以请求国家行使权力予以保护或救济,但权利人不得自行对相对人施以强制力。

如失主不得自行对小偷施暴只能将其交给公安机关处理,又比如,不能因讨债未果而扣留债务人,等等。

第三,法律地位不同。

权力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双边关系是不平等的。

权力主体对授予它的权力都不得放弃或转让,不得怠用、滥用,否则就是失职、滥权。

而权利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主体对其享有的某些权利还可以转让或放弃。

第四,对应关系不同。

权力与责任相对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一方行使权力,相对方就有必须服从的责任,拒绝服从或妨碍、阻挠其行使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对一个人是权利,对与之相对的特定人就是义务;对权利主体自身来说,也要承担不滥用权利的义务。

(二)权力与权利的联系1.权利是权力的基础,无权利便无权力。

权力与权利是同时产生和同时存在的,权力是基于实现和保障权利而产生的,权力的设置必须以权利为基础,权力的行使必须以保护人民的权利为出发点。

2.权利是权力的目的,权力是权利的手段。

权力的设置是为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权利,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关系在实质上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通过权力手段达到保障权利的目的。

权力行使的目标和归宿就是更好地为权利服务。

对于权利而言,权力就是一个工具和手段。

3.权力是权利的保障,权利是权力的止限。

权利的行使,实质上是权利主体某一特定权利的取得和义务主体某一特定权利的让渡,为避免主体双方在权利的行使和利益的得失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就必须依赖于权力,通过权力保障权利的实现。

同时,权力的行使也是有限度的,其行使应该以人民的权利为边界,在此范围内力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权利。

三、人文社会主义法学下,需要构建平衡协调的权力与权利关系(一)杜绝“权力异化”,严格将公权力的行使限制在保障私权利的范围之内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行使权力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就会导致在其行使某些公权力的时候,往往会被私的利益所驱使,而导致权力异化的现象出现,异化的权力偷换了权力和权利的概念,混淆了二者的主体地位,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体“私”的权利,由此异化而来的个人权利和私人利益成了侵蚀人民权利的毒瘤,给人民权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酿造了整个社会的悲剧。

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权力的行使应该是最大程度地保障私权利得以充分实现,;而现在的情况是,有些公权力已经构成了对民众私权利的一种破坏、压制和威胁,比如眼下倍受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拆迁风暴和城市扩张,政府在担负权利保障的同时,更是权利的威胁者,长官意志、主观随意风靡,没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根本的出发点,导致人民极大的怨恨得不到排解,民众的压抑得不到释放。

要想改变权力异化的畸形状态,就一定要摆正二者的位置,严格界限权力的范围,让权力回归到保障和服务权利的工具手段地位上来,在法治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障私权主体行使权利。

(二)遏制私权利膨胀,以更好地实现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保护现实生活中,有些个体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需求,一味地追求个人私权利最大化,导致私权利膨胀现象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私家车造成的交通拥挤,以及烟民主张个人权利自由在公共场所吸烟危害他人健康等现象。

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在实现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停地角逐着有限的资源,由于利益和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为了夺取利益而发生的冲突不可避免,而激烈的冲突会使共同体无法维系,“一盘散沙”最终会使每个人都失去利益。

实际上,在不断的冲突性的交往中,人们只有让渡自己的部分利益,适当地承认别人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以较好地实现。

同时,私权利的实现也应该界定在一定的公权力掌控范围之内,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

因此,私权利的行使也应该受到限制,应该尽力规避甚至遏制私权利膨胀,在法治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合法合理地行使私权利。

注释:豍王安平,等.领导权力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豎黄韬主编.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豏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新拆迁条例第28条明文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豐林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豑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豒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