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一、心的理论与调理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主管血脉循环。
心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
2. 适量锻炼: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B群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食品等。
4. 水果蔬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和补充必要的营养。
二、肝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贮藏血液,对情绪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以下是肝的调理方法:1. 情绪平稳: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和焦虑。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调理: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花生、黄瓜、豆芽等。
4.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三、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脾视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以下为脾的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遵循饮食卫生原则,少食过饱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菜等。
2. 远离寒冷:脾喜温而恶寒,避免过度受冷和饮冷饮料。
3.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度搭配,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4.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四、肺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肺视为呼吸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肺的调理方法:1. 增强肺功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2. 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呆留。
3. 合理保暖:肺喜温而恶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4.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柠檬等。
五、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是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肾的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或久立。
藏象理论——肝
藏象理论——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
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一、肝的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疏,即疏通,疏导。
泄,即升发,发泄。
疏泄,升发发泄,疏通。
“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土疏泄,苍气达”,与土得木而达同义:元•朱丹溪首次明确地提出“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观点。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
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
“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
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
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向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
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
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
肝主疏泄在肝胆病治疗中的应用
肝主疏泄在肝胆病治疗中的应用
徐竟元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一、疏泄肝气、通利三焦水道以消腹水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主要依靠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输布,肾之气化,而三焦气机通畅方能保障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三焦疏利,水液环流无端。
若肝失疏泄,则三焦气机阻滞,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水液代谢障碍,遂成腹水。
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多用疏泄肝气,利三焦水道的治法消腹水,正如《血证论》谓:“治气即是治水”。
【总页数】1页(P51-51)
【作者】徐竟元
【作者单位】武昌中医院 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肝主疏泄在情志护理中的应用 [J], 毕怀梅
2.“肝主疏泄”理论在肝硬化患者情志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J], 梅花;孙青;张雅丽
3.杨廉方应用四逆散合方治疗肝胆病经验 [J], 李艳景;杨英姿;廖成荣;杨廉方
4.试论“肝主疏泄”理论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 [J], 赵世阳;姜红
5.“肝主疏泄”理论在妇科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 [J], 曾琴;黄文强;金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脏补泻的理解与应用
五脏补泻的理解与应用五脏补泻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在调节人体五脏功能平衡的过程中,通过补养虚弱脏腑、疏泻实滞脏腑来实现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
五脏补泻的核心理念是“补虚泻实”,即针对脏腑的虚实病理特点,运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调理。
一、五脏补五脏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的脏器,它们在中医学中对应着五行理论中的五种属性。
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若某脏器失调则会引起多种病变。
在五脏补泻中,对于脏器的补养主要是针对其功能失调、虚弱的情况,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恢复其正常功能。
以肝脏为例,肝主疏泄,若出现疏泄不畅、郁结的情况,则可以通过调理以补养肝脏,恢复其正常疏泄功能,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五脏泻五脏泻指的是针对脏器实热、实滞等病理情况的调理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实热、实滞往往伴有炎症、结块等症状,需要通过泻实的方法来调理。
比如对于肺部的实热,可以采用清热化痰的药物来进行调理,以达到清除实热、化解痰火的目的。
五脏补泻的理念贯穿于中医治疗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五脏补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五脏补泻的理念也在中医养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指导人们日常保健、调理身体,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五脏补泻的临床应用实例1. 肺虚咳嗽:肺主气,若肺气虚弱,常见于慢性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针灸、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补肺气来帮助患者恢复呼吸道健康。
2.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
脾胃功能不佳可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通过中药、调饮食习惯等综合调理,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
3.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如果情绪不畅、郁结不散,容易引起头痛、抑郁等症状。
通过针灸、药物及情绪调理等方法可以促进肝气疏泄。
五脏补泻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五脏调理在内分泌失调中的应用
中医五脏调理在内分泌失调中的应用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释放激素来调控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然而,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导致内分泌失调成为常见问题。
中医认为,五脏相互关联,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五脏调理在内分泌失调中的应用。
一、心脾肝肾相互关联中医理论认为,心脾肝肾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心主神明,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藏精。
当心脾肝肾之间的关系失调时,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
1. 心脾失调:心脾失调可以导致气血不足,出现疲劳、失眠、抑郁等症状。
中医通过调理心脾,可以改善内分泌失调。
2. 肝脾失调:肝脾失调会引起气滞血瘀,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问题。
中医通过调理肝脾,可以恢复内分泌平衡。
3. 肾脾失调:肾脾失调容易导致阳虚,出现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通过调理肾脾,可以改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二、中医调理内分泌失调的方法中医通过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手段来调理内分泌失调。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在内分泌失调中的应用。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内分泌失调中,可以选择刺激心脾肝肾相关的穴位,如心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和肾俞穴等,促进脏腑之间的平衡。
2. 中药调理:中药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内分泌失调也有一定疗效。
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可以通过调理心脾肝肾来达到平衡内分泌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理脏腑功能。
在内分泌失调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心脾肝肾有关的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三、中医五脏调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五脏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该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制定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
脏腑调理在心理健康中有何应用
脏腑调理在心理健康中有何应用在探讨心理健康的话题时,我们往往会关注心理层面的因素,如情绪、思维和认知等。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脏腑的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而深远的联系。
脏腑调理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理念和方法,正逐渐在现代心理健康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脏腑。
在中医理论中,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以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
这些脏腑不仅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也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和代谢的重要场所。
当脏腑的功能失调时,往往会通过各种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同时也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比如说,心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与否与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如果心气不足或心血亏虚,可能会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再比如,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作用。
当肝气郁结时,人容易情绪低落、烦躁易怒;而肝火上炎则可能使人急躁冲动、头痛眩晕。
脾在志为思,脾气虚弱时,人可能会出现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担忧等情况。
那么,脏腑调理是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的呢?其一,饮食调理是重要的一环。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滋养和调理脏腑。
例如,对于心血不足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红枣、桂圆、当归等具有补血养心作用的食物;肝郁气滞的人则适宜吃些芹菜、橘子、玫瑰花茶等疏肝理气的食物。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均衡,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或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其二,中药调理也是常见的方法。
根据个体的脏腑状况和症状表现,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比如,天王补心丹可以用于治疗心阴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逍遥丸常用于肝郁脾虚引起的情绪不畅。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用药。
其三,运动调理也不可忽视。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调节呼吸和心态,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调理精神心理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调理精神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调理精神心理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情志内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调理精神心理疾病需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从脏腑功能的角度来看,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肾主藏精。
如果这些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比如,心脾两虚可能会引起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肝郁气滞可能会导致情绪抑郁、烦躁易怒等问题。
中药调理精神心理疾病,常常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心脾两虚的患者,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归脾汤。
归脾汤中的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可以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等能够养心安神。
通过调理心脾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肝郁气滞的患者,逍遥散是常用的方剂之一。
逍遥散中的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等药物具有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的作用。
服用后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调节气血的运行。
除了方剂,单味中药在调理精神心理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烦失眠的患者;远志能益智安神,常用于健忘、惊悸等症状;茯神能宁心安神,对于心神不宁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在中药调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药物的配伍和用量。
不同的药物相互搭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可以辅助调理精神心理疾病。
比如,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心脾两虚的患者,可以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可以艾灸太冲、期门等穴位。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节在精神心理疾病调理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中医调理消化系统中医理论在胃肠健康中的应用
中医调理消化系统中医理论在胃肠健康中的应用中医调理消化系统——中医理论在胃肠健康中的应用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胃肠健康与我们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而中医理论在胃肠健康的调理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理论在胃肠健康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
一、中医理论对胃肠健康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负责储存和分解食物;脾主运化,负责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肝主疏泄,负责调节胃肠蠕动等。
这三个脏腑的协调运作对于胃肠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了调整脾胃功能、调和气机、温通经络等方面的方法,维护和促进胃肠的健康。
1. 调和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其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运行。
当脾胃功能失调时,容易出现胃脘胀满、纳呆、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调理方法包括调饮食、调情绪、调作息、药膳调理等。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容易刺激脾胃的食物。
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压力等,也对脾胃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合理的作息规律也是保护脾胃的重要因素。
此外,中医药膳调理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改善脾胃功能,比如煮粥、炖汤等。
2. 温通经络中医理论认为胃肠是气机通行的重要通道,通过温通经络可以促进气机的畅通。
常见的温通经络方法包括灸法、按摩法等。
灸法是一种利用灸热作用刺激经络、调理气血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灸热,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机的运行。
按摩法则是通过按摩腹部等穴位来刺激胃肠的运动和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等方面的功能。
二、中医常见的胃肠调理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膳和中药调理在胃肠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常用的理气药物有香附、陈皮等,可用于胃脘胀满、胸胁胀痛等症状的缓解。
调理肠胃消化功能的药物有山楂、陈皮、枳实等,可以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此外,中药材如山药、薏苡仁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健康的调理中。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了饮食调理在胃肠健康中的重要性。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器官的干燥症状,包括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疏肝健脾法作为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疏肝健脾法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一、疏肝健脾法的基本理论疏肝健脾法是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肝郁脾虚、气滞湿停、阴虚火旺等。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当肝脾功能失衡时,易导致气机不畅、水液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干燥综合征的发生。
疏肝健脾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滋阴润燥。
其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舒肝解郁、调和脾胃、润肺养阴等。
1. 舒肝解郁肝气郁结是中医认为导致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之一。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首先需要舒肝解郁,调畅肝气。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枳壳、香附等。
这类药物能够疏肝解郁、舒肝理气,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气机,从而减轻口干、眼干等症状。
2. 调和脾胃脾主运化,脾气虚弱易导致湿浊停滞,进而影响水液代谢,使阴液不足,最终导致干燥症状的出现。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需要调和脾胃、健脾化湿。
常用的药物包括炙甘草、茯苓、白术等。
这类药物能够健脾化湿、渗透湿气,有助于改善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3. 润肺养阴肺主呼吸,肺阴不足易导致干燥症状的出现。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需要润肺养阴、滋阴润燥。
常用的药物包括罗汉果、沙参、百合等。
这类药物能够润肺养阴、滋润粘膜,有助于改善咽干、咳嗽等症状。
三、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分析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患者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后,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临床研究也证实,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特点之一是疗效稳定,具有较低的复发率。
肝主疏泄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肝主疏泄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作者:侯逸凤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3年第5期侯逸凤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妇幼保健所010010【摘要】本文从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
【关键词】肝;疏泄肝主疏泄是肝脏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肝在人类体内承担藏血和调节体内血液分布,疏通全身气机,与其它脏器共同维持正常,这些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紧密联系。
笔者在此结合工作中的临床心得,将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
1 肝主疏泄的含义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化导瘀阻,宣泄清浊的功能。
因此,肝主疏泄主要与以下有关:气血运行;情志活动;脾胃的升降;胆汁分泌与排泄;月经、精液的分泌与排泄;水液代谢。
肝的疏泄功能如果被破坏,肝气失于条达,就会引发疾病。
肝主疏泄是医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的,不少学者认为祖国医学所指的肝脏还可能包括神经、心血管、内分泌、血管、生殖系统的部分生理功能。
张震《从‘肝病’患者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对其实质进行了临床研究。
认定“肝失疏泄”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一定联系;“肝主疏泄”实质上已包括了植物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因此,明确这一概念,对于研究肝脏的实质意义重大。
2 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肝的生理以气血表现为主,气血运行正常更重要的是由于肝主疏泄功能。
肝主疏泄的原因是它含有清阳之气,即肝气。
气失于条达或升发太过,都会诱发病变,导致抑郁或亢奋性病症。
现就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简述如下:2.1 调情志,畅气血肝气功能运行是否规律跟人本身精神情志有关,调节情志,畅通气血,都是由肝本身内在性的自调或相关药物的调节,进而促使人体维持规律的生理活动。
2.2 藏血液,畅输布俗语云“肝藏血”,可见肝脏是藏血以及调节血量参与体内血液分布的重要器官。
肝贮血和畅输布主要是通过“体阴而用阳”来实现的,即肝贮的血(阴),是肝阳(气)进行调摄与布散的,这跟肝主疏泄有关。
肝气对血液的畅输布作用将血液输送到各组织,如果肝气郁结或不足,血瘀,调血功能障碍,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筋肉拘挛,经期量少或闭经,症瘕痞块等。
中医学以“肝”为例来说明藏象学说的应用
中医学以“肝”为例来说明藏象学说的应用
藏象学说中,“肝”是一个重要的脏腑,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和藏血。
具体来说,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从五行学说来看,肝属木,与春季相应,主升发。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肝”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果肝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现象。
比如,一个人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或易怒,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嗳气等症状。
这是因为情志不畅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
再比如,一个人因外伤导致大量出血,或者长期慢性出血,可能会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等症状。
这是因为血液流失影响了肝的藏血功能。
同时,“肝”与其他脏腑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肝与胆相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与脾胃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运化;肝与肾相关,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这个例子说明了藏象学说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来推测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
同时,这个例子也展示了藏象学说在指导医疗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重大负担。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理论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部脏器的相互联系和生理功能的协调。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中医药理论非常重视调理肝气。
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的功能,而肝失调则容易引发各种肝病。
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中,重点调理肝气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应用中药。
中药是通过调理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的。
对于肝病来说,中药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平肝降火、调理肝气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柴胡、白芍等,它们对于肝脏的保护和修复有着明显的功效。
三、针灸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中药外,针灸也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肝病患者的症状。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肝气的运行,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等。
四、中医药配合西医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在肝病治疗中,中医药可以与西医结合使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西医常用的药物对于急性肝炎等病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中医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则具备独特的优势。
因此,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治疗肝病,提高治愈率。
五、中医药在肝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药不仅可以用于肝病的治疗,还可用于肝病的预防。
中医药注重保持人体的内部平衡,具有调理机体功能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中药等方式,可以降低肝病的发病风险。
六、中医药在肝病康复期的应用在肝病的康复期,中医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肝气,促进肝脏的代谢能力和功能恢复,加速康复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肝气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地缓解肝病患者的症状,加快康复的进程。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摘要】疏肝健脾法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介绍了疏肝健脾法的理论基础,解释了其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
然后详细分析了疏肝健脾法在临床中的疗效和操作方法,指出其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潜在前景。
最后总结指出,虽然疏肝健脾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揭示疏肝健脾法对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疏肝健脾法、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治疗机制、临床疗效、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临床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临床验证。
1. 引言1.1 概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各处皮肤、口腔、眼睑、鼻腔等部位的干燥感,以及关节疼痛、疲乏无力等不适症状。
疏肝健脾法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具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温养气血等功效,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
通过疏肝活血、健脾和胃、调和阴阳的方法,可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的研究表明,疏肝健脾法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不同于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更注重整体调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疏肝健脾法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背景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目前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依赖性。
寻找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疏肝健脾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疏肝健脾法的理论基础、治疗机制和操作方法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治疗方法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肝主疏泄”理论在妇科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
[ Ke y wo r d s ] L i v e r c o n t r o l l i n g d i s p e r s i o n ; G y n e c o l o g i c a l d i s e a s e ;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0 4 . 0 6 8
情 志 抑 郁 使 肝 失 调 达 ,疏 泄 功 能 失 司 ,故 临床 治 疗 上 常用 调肝
气法 ”就成 为治疗妇科诸多疾病 的基本治法 ,现将其在妇科临
床的运用综述于 下。
解郁配合滋肾补 阴之法 来治 疗 。如孙静【 6 】 在治疗女子 更年 期综
合 征 时 候 ,先 调 理 肝 气 ,使 肝 疏 泄 有 权 , 则 气机 通 利 ,经 水得 调 ,与 此 同 时 ,还 可 以增 强肝 藏 血 功 能 ,使 将 竭 之 天 癸 得 以 充 盈 ,天 癸 充 则肝 疏 泄 有源 ,如 此循 环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症 状 得 以
中图分类号 :1 1 3 2 2 . 4 7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4 - 0 1 0 9 — 0 2
【 摘
要 】 肝 主 疏 泄 是肝 的 主 要 功 能 之 一 ,与 男子 排 精 和 维 系女 子 月经 密切 相 关 , 因此 ,肝 主 疏 泄 功 能 失 司,经 水 不 行 ,造
t r e a t i n g Gy n e c o l o g i c a l d i s e a s e s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摘要:疏肝法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虽在清代程锺龄的《医学心悟》中未列入八法,但此法在内科病的治疗中,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
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所致病证的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在临床中的运用广泛。
但在运用疏肝法的同时应当根据肝自身的生理、病理等特点全面考虑,兼顾其他方面,特别是积极预防肝病及脾,防止土不疏木,时刻顾护脾胃;在疏肝时应当防止过用辛香走窜之品伤及肝阴,充分注意疏中有养;同时对于肝郁气滞,久病入络,由气及血者当在理气时兼顾化瘀、散结、通络等,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效。
关键词:疏肝法;内科病引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所致病症的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
《丹溪心法》载“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能调节人体气机,肝气失于疏泄,郁结为患,则可形成多种病证,且可累及其他脏腑,因此临床上对疏肝法的运用较多。
但其在临床运用时应当根据病情不同而辨证使用,特别应当有所兼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见到数例,对其运用时的兼顾略有体会,试述如下。
1 疏肝当兼顾脾胃肝属木,主疏泄且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统血,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
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转输和运化是以脾胃的气机升降为根本,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胃升降的协调,即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的一个重要条件,故《素问》曰“土得木而达”。
若肝失疏泄,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飧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
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胃不和。
临床上统称为土不疏木。
即《血证论》所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因此,肝气郁结时,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外,常继之出现纳差、食减、脘腹胀满等脾病症状,故在治肝病时应适当健脾。
叶天士应用“肝-胃”理论辨治月经不调探析
2023年11月第47卷第6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叶天士应用“肝-胃”理论辨治月经不调探析杨孝莹1,张建伟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摘要]肝与胃对于维持月经具有重要作用,肝藏血、主疏泄功能与胃生血功能息息相关,两者功能失常可相互影响,致生血与行血障碍,从而引发月经不调。
叶天士治疗月经不调体现了此思想,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调经篇所载医案,肝胃同病者通常以疏肝和胃为基本治法,肝气舒畅可助和胃之效,胃和则肝疏泄有常。
除此之外,在以肝为病变中心及以胃为病变中心的医案中,考虑到肝病可下传胃,胃不和可致肝功能失常,常常肝胃同治。
[关键词]肝-胃理论;月经不调;肝胃同病;疏肝和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图分类号]R271.1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59X (2023)06-0740-04DOI :10.16294/ki.1007-659x.2023.06.010Analysis of YE Tianshi ’s Application of “Liver -stomach ”Theory in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Irregular MenstruationYANG Xiaoying 1,ZHANG Jianwei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1,China )AbstractThe liver and stoma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menstruation.The liver ’s functionof storing blood and governing free flow of qi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omach ’s function of generating blood.Dysfunction of liver and stomach can affect each other ,leading to disorders in blood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resulting in irregular menstruation.This thought was reflected in the treatment of irregular menstruation by YE Tianshi.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records in the chapter of regulating menstruation ofhis book 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Medical Records ,patients with disease involving both liverand stomach usually rely on soothing liver and harmonizing stomach as the basic treatment method.Soothing liver qi can assist the efficacy of harmo 鄄nizing stomach ,while harmonizing stomach leads to free flow of liver qi.In addition ,in the medical cases with liver as the center of disease and stomach as the center of disease ,considering that liver disease can transmit to stomach ,and stomach disorder can[收稿日期]2022-11-13[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项目(编号:GZY -KJS -2021-026);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DYJG19147);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YY2019059)[作者简介]杨孝莹(1997—),女,湖北宜昌人,2020年级硕士研究生。
中医药对肝肾功能的调理作用
中医药对肝肾功能的调理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理人体肝肾功能方面拥有深厚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通过中医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理和维护肝肾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介绍其对肝肾功能的调理作用。
一、肝肾功能的重要性肝肾是人体重要的脏器,负责排毒、代谢、调节水液平衡等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主要参与物质代谢和解毒功能,而肾脏则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正常的肝肾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旦肝肾功能出现问题,不仅会引发各种疾病,还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系统的平衡和调节能力。
二、中医药对肝肾功能的调理原理中医药对肝肾功能的调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总结而来。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主排泄,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护人体的正常功能。
中医药通过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脏器功能,达到保养肝肾、调理身体的目的。
下面将从中医药中常用的药物和疗法两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1. 中医药调理肝肾功能的常用药物(1)黄芪:黄芪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补气药物,具有补益肺脾肾的作用。
通过补气养血,调理肝肾功能,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体力疲劳和气虚等症状。
(2)当归:当归是中医药常用的补血药物,具有调理肝气、补益血液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血能滋养肝脏,因此当归可以通过滋养血液,调和肝脏气血的运行,来调理肝肾功能。
(3)甘草:甘草具有温中、和胃、解毒的作用,能够保护肝肾,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配伍其他中药,增强药物的疗效。
2. 中医药调理肝肾功能的常用疗法(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中常用的疗法之一,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理肝肾功能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神阙等。
(2)中药煎煮疗法:中药煎煮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后服用,使药物成分充分释放,起到调理肝肾功能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枸杞子等。
三、中医药对肝肾功能的调理应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调理肝肾功能。
从“肝主疏泄”探析三叶片的降脂作用
从“肝主疏泄”探析三叶片的降脂作用
钱伟强;徐宗佩;王敏;陈瑶;李玉红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24(41)1
【摘要】“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与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叶片源自张伯礼院士的临床常用方,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文章从“肝主疏泄”出发,从肝主疏泄的内涵、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相关性、三叶片与肝主疏泄的机制的相关性及三叶片降脂作用的现代研究依据等方面探析三叶片的降脂作用,以求为临床中使用三叶片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总页数】6页(P48-53)
【作者】钱伟强;徐宗佩;王敏;陈瑶;李玉红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6
【相关文献】
1.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
2.柴胡配方颗粒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
3.红曲地龙蛋白压片糖果降脂保肝作用探析
4.三脂清胶囊对金黄地鼠降脂作用的初步观察
5.三清山白茶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脂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摘要】中医术语体系的完善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肝系”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了“肝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
讨论了将“肝系”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与其他中医术语的关联。
提出了将“肝系”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具体建议。
总结指出,“肝系”一词的纳入将推动中医理论的深入发展,展望了其在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前景。
强调了“肝系”对中医学的贡献和价值,对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医术语体系、肝系、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疾病诊断、治疗、关联、建议、重要意义、发展前景、贡献、价值。
1. 引言1.1 介绍中医术语体系的重要性中医术语体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在中医术语体系中,包含了大量反映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凝聚了中医学家们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是中医学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中医术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统一规范的术语体系,可以减少信息传递中的歧义和误解,促进中医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中医术语体系的完善也可以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传承,促进中医学的现代化进程。
建立健全的中医术语体系对于提升中医学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一个规范统一的术语系统下,中医学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2 概述“肝系”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肝系”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藏血司筋,肝经贯穿全身,与其他脏腑经络相互联系,对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系不仅仅是一个器官的概念,更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系统,涉及到情志、经络、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中医理论中,肝系的平衡与失衡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宪 龄 等 对 酒 精 性 肝 损 伤 大 鼠 进 行 了 实 验
研究, 比较 了各组 动物 的免疫 器官胸 腺 、 脏指 数和 脾
内 分 泌 器 官 肾 上 腺 指 数 , 实 模 型 对 照 组 上 述 指 标 证 皆 低 于 空 白组 , 明 酒 毒 湿 热 内蕴 , 致 肝 失 疏 泄 状 表 导
胞 转化率 降低 , 明 肝郁 证 大 鼠免疫 功 能 呈低 下 状 说
态。主 动 的生 理 主 特性 。肝 的疏泄 功能 失常 , 以疏 泄不 利 、 机失 调为 气 其 基本 病理 机制 , 其形 式有 太过 或不及 , 病机 有虚 其
l 疏 肝 理 气 乃 治 肝 总 则
肝 郁气滞 证及 相关 症 候 进 行 了 现代 病 理 、 理学 基 生
础 的 研 究 , 为 肝 脏 功 能 与 大 脑 皮 层 的兴 奋 、 制 以 认 抑
及植 物神 经功 能等 多种 因素有 关 。严 灿 等 发 现 , 肝 郁证 大 鼠 的胸 腺 、 脏 重 量 减 轻 、 血 T淋 巴细 脾 全
泄 、 条达 的生理 特性 , 喜 故疏 肝理 气乃是 治疗 肝病之
大法 。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R2 3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疏泄是 肝 的 主要 生 理 功 能 之 一 , 疏 ” 通 也 , “ 者 乃疏 通 、 达之 意 , 泄 ” 排 泄 、 泄 之 意 , 疏 泄 ” 畅 “ 乃 宣 “
失 职为各 种 病 机 转 变 之 根 由 , 如周 学 海 在 《 医 随 读 笔》 日 : 凡 病 之 气 结 , 中 “ 血凝 , 饮 , 痰 浮肿 , 胀 , 臌 痉
厥 , 狂 , 聚 , 满 , 晕 , 吐 … … 皆 肝 气 之 不 能 癫 积 痞 眩 呕
。
4‘
中医 研 究 2 1 0 0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T M R sS pe e 0 0 V 1 3No9 C e. e t mb r 1 o. . 2 2
文章编号 :0 1 6 1 (0 0 0 0 0 0 10 — 90 2 1 )9— 0 4— 3
・学 术 探 讨
及 到 多个脏 腑 的功能 调节 。
制, 气机 调 畅则血 脉 和 利 , 脏腑 功 能活 动 协 调有 序 。
肝 的疏 泄功 能失 常 , 疏 泄太 过 , 出现 急 躁易 怒 、 如 则 头 胀头痛 、 眠多 梦 等 症状 ; 泄不 及 , 致 肝气 郁 失 疏 导 结 , 出现 郁 郁 寡欢 、 则 胸胁 胀 痛 、 善太 息 等症 状 。现 代 医学研 究表 明 , 疏 泄 功能 失 常 、 机紊 乱 , 时 肝 气 此 机 体处 于植 物神经 功能 失调 、 内分 泌功 能紊乱 状态 , 以及 整个 机 体 内 环 境 的 不 平 衡 状 态 。 黄 炳 山 对
肝 主疏 泄 具 有 广泛 的生 理效 应 , 现 代 医学 角 从 度 来看 , 神经 、 与 内分 泌 、 免疫 系统 的调 节关 系较 为
密 切 。 以此 理论 指 导 临床 用 药 , 但 治 疗肝 系疾 病 不
如 酒精 肝 、 肪肝 、 硬化 等 有 满 意疗 效 , 脂 肝 而且 从 整 体 观念 出发 , 以脏 腑 相关 的角度 研究 肝 主疏 泄 , 它脏 疾 病从 肝论 治 , 以疏 肝 理 气 为 主 , 活变 通 亦 能 奏 灵 效 。本 文试从 调气 机 、 促血行 、 和脾 胃等方 面探 析肝 主疏 泄的整 体调 节作 用 。
有实 , 正如 《 西溪 书屋 夜话 录》 言 : 肝虚 而力 不 能 所 “
舒 , 肝郁 而力 不得舒 , 或 日久遂 气停 血滞 , 邪泛 监 , 水 火 势 闪灼 而外暴 矣 。 ” 肝 的藏 血功 能也 与疏 泄息 息相关 , 且肝 为刚 脏 , 体 阴用 阳 , 内寓 相火 , 疏泄 功能 失常 , 又极 易变动 , 表 现 出易郁 、 易亢 、 虚 等 特点 , 病 变 涉 及 到 I 各 易 其 临床 科 。虽然肝 病致 病广 泛 , 机庞 杂多 变 , 总 以疏泄 病 但
・
肝 主疏 泄 理 论 的应 用 及 其 整 体 调 节 作 用 探 析
王 宪 龄 崔姗 姗 张 影 宋 宁 , , ,
( .河 南 中医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南省 中 医药研 究院 , 南 郑 州 4 0 0 ) 1 河 50 8 2 河 504
关 键 词 : 主疏 泄 肝 整 体 调 节 疏 理 肝 气
一
2 疏 肝 理 气 与 整 体 调 节
2 1 疏 理 肝 气 调 气 机 .
词 是对肝 的升发条 达 的高度 概括 。肝 主疏泄 在机
肝 主疏 泄 以气 机 的疏 通 、 达 、 发 为 基 本 机 畅 升
体功 能活动 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如疏理 气血 、 通水 疏
液 、 达 脾土 、 利 胆 气 、 畅情 志 、 调 冲任 等 , 疏 疏 疏 疏 涉
态 与 内分 泌 、 疫 调 节 失衡 有 一 定 的关 系 。经采 用 免 疏 肝药物 柴胡 、 黄芩 配伍 等 治疗 , 肾上腺 中 V t i C含 量 均 明显 降低 。参 考 给药 后对 肾上 腺 指数 的影 响 , 提 示疏肝 药 物可使 肾上 腺皮 质 机 能 活跃 , 从而 能 够 加 强抗炎 、 病毒 、 抗 调节免 疫等 多种 生物效 应 。同时 观察胸腺 萎缩 退化 程 度 发 现 , 验 中柴 胡 黄 芩 l: 实 1 组 、 2组 、 柴胡 颗粒 组 、 芩 组均 能 使 萎缩 的胸 1: 小 黄 腺趋 于正 常 , 提示 疏肝 药 物 可 抑 制 乙醇 对 组织 的损 伤, 拮抗 肾上 腺皮 质机 能活跃 而导致 的胸腺 萎缩 ,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