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摘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着手,浅析了“肝主疏泄”的内涵,物质基础以及其与脏
腑的关系。
研究“肝主疏泄的理论,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主疏泄临床意义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肝腑,主体是五脏,而肝是这个主体中的重要脏器,有主疏泄,
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的重要生理功能。
其疏泄功能尤为突出,在生理上关系到精神情志
活动,饮食消化和气血、水液运行;病理上涉及范围更广。
滋就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的临
床意义作下试述。
1 情志
经云:“心藏神”,“肝藏魂”、“主谋虑”。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由心主管,与肝紧密相关。
蔬泄
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精神愉悦,如肝气不调,疏泄失常,则情志病变而抑郁或亢奋,出现
郁闷不乐,多疑多虑,愁哭太息,或暴躁易怒,失眠,眩晕等。
导致肝失疏泄的原因主要是
情志刺激,。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均言忧思,悲恐等精神刺激,易致肝
蔬泄不及而生抑郁。
“暴怒伤肝”,“怒则气上”,等激奋恼怒易使蔬泄太过而亢奋。
抑郁与亢
奋为多见之症。
笔者据肝主蔬泄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现举验案报告如下。
张某某,女性,46岁,停经3月,自疑有孕,失眠多梦,不欲饮食,急躁不安,至诊排除
孕身,仍疑病缠身,月余后出现时哭时笑,心悸易惊,诊时舌红脉细数,此疑虑致肝气抑郁、蔬泄失常而损及心脾,仿《金匾要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味:炙甘草10克、小
麦20克、大枣15克、百合30克、生地15 克、酸枣仁15克、茯神10克,每日一剂,水煎
口服,治疗半月余而康复。
李某某,女,44岁,禀性喜怒无常,沉郁寡欢,一日因与邻居口角乃至斗殴,遂起恶寒不适,纳差、夜不安眠,数日后精神失常,游走街市,歌哭频作、打人骂人,其夫强架求诊,
其面目红赤,脉弦细、胎薄黄。
此肝气郁滞而气逆神乱,立解邪镇惊之法,予仲景之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姜半夏、黄芩、党参、桂枝、大黄、大枣各10克,龙骨、牡蛎、茯神、酸枣仁各30克,连服15剂后狂躁得安,续以越鞠丸(香附12克、苍术、川芎、神曲、栀子各10克)加白术15克、郁金10克,疏肝健脾月余而收效。
此情志过亢,《素门.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治……”,即是其意。
2 消化
人之饮食消化功能赖脾气升、胃气降,胆汁注入肠中帮助消化等协调作用来完成。
肝的疏泄
功能不仅可以通畅气机、有助脾胃升清降浊,且与胆汁的分泌有关。
肝如失于疏泄即会影响
脾胃之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病变,临床上常出现肝失疏泄的患者,除了胸胁胀满疼痛、急躁易怒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还常可见脾不升清的少食腹胀泄泻、肠
鸣失气和胃气不降的胃脘胀痛、嗳气呕恶、吞酸嘈杂等症状。
前者谓“肝脾不和”常用逍遥散
或白术芍药散疏肝健脾;后者为“肝气犯胃” 多以柴胡疏肝散或左金丸疏肝和胃,此即前人总
结的:“肝气郁结、犯胃则呕、攻脾则胀”。
笔者曾治一病例报告如下。
孙某某,男,45岁,农民,患者呕吐吞酸伴肋胁痛已半年而未得治疗,近来常呕吐不止来
我院随诊,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病变,服用西药未见良效,遂转我科。
视其舌微红而苔黄,脉象略为弦数,此乃肝郁化火犯胃、致使胃失和降之故。
处方:黄连 10克、吴萸6克、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各9克,服七剂后
症状减轻,续用上方加白术健脾胃而减黄连之量,服药15日基本告愈。
后以成药香砂六君
丸调理月余,以巩固疗效。
3 气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脉道中气血畅流无阻,亦靠肝的疏泄正常,气机畅达。
其机
理一是肝对气机疏泄,二乃肝又为藏血之脏,有调节血量的功能。
王冰注释《内经》说:“……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此调节功能亦为肝蔬泄完成的,蔬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机调畅则血行流利,血量的调节也正常。
朱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
肝蔬泄异常导致气机紊乱及血时,表现为血气妄行和血气瘀滞两个方面。
《内经》中“怒则气逆、甚则呕吐”即是指暴怒伤及肝气蔬泄过亢而致血随气升。
血行瘀滞由
于肝失蔬泄者必先为气滞,久而及血乃成。
诸症候随瘀阻部位而定,瘀阻心脏则见胸痛拒按,口唇青紫,甚则谵语发狂;瘀阻肝脏则见胁肋刺痛,肝脾肿大;瘀阻胃肠则呕吐黑便、脘腹
刺痛,瘀阻下焦则少腹胀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
瘀阻日久,可在局部形成瘀块经久不愈。
举病案各一例。
候某某,男,28岁,建筑工人,因故与他人吵架面红气粗,饮数杯白酒后,突然吐血不止,经送附近医院诊断为胃出血,住院治疗一日后吐血未减,患者家属要求中医治疗。
怒后饮酒,此乃肝胃火盛气逆、损伤血经、血随气升之故。
治以凉血止血之法,四生丸加味主之。
药用
生侧柏叶15克、白茅根30克、生地、丹皮、栀子、制川军各10克,服药2月,吐血渐少,原方加红参10 克、黄芪15克,益气摄血。
田七粉6克吞服以止血消瘀。
服药5 日后吐血完
全停止,神已安,唯饮食欠佳,予归脾汤兼以疏肝开郁之药调理痊愈。
刘某某,男,48岁,农民,胸胁痞闷不舒、时发刺痛,经久不愈。
诊时颜面微黑,舌边有
少许瘀斑,脉象弦细而微湿,初用疏肝行气之法施治,效而不显,每见患者疼痛剧烈时,以
手揉按胸胁,忆及《金匾要略》之言:“肝者,其人常放滔其胸上…… 旋覆花主之”。
遂开处方:旋覆花、当归、桃仁、丹参、红花、茜草、香附各12克,葱14茎,服20剂而渐愈。
此病
乃肝疏泄失职、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治疗以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法取效。
4 水液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还有通利之焦、疏通水道的作用,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以致水液停聚。
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小便不利,停留胸膈则为饮,如受热邪煎熬
则炼液成痰;影响脾胃运化则为腹水。
故《金匾.水气篇》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肋下腹痛……”兹病案如下。
姚某某,男,50岁,农民,腹胀半年,阴囊及下肢浮肿,经某医
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因家境无住院条件而就治于中医药。
诊时,脘腹胀满不适,精神欠佳,食欲稍差,尿少而面色深黄,腹部轻度膨隆,阴囊肿大如梨,有明显腹水征。
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足背肿胀不能穿鞋,察舌质暗淡,苔白滑、脉弦细沉,证属肝郁血滞、水液停聚,拟活血化瘀、养血柔肝利水为治法。
处方:生黄芪、茵陈各30克,当归、赤茯苓各15克,
丹皮、牛膝、鸡内金、大腹皮、陈皮各12克,柴胡、通草、生姜皮各9克。
服药20剂后,
尿量增加,精神渐爽,食欲转好,下肢已不浮肿,按原方化裁再
治疗月余后腹水消失,症状全部改善,后予健脾益胃和肝调理而愈。
5 体会
由于肝应春木,禀初生之气,所以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受阻,不仅本脏及脾胃受累,亦
影响其它脏腑气机所调畅而变生诸病,如《医贯》说:木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水郁则火郁。
《丹溪心法》说:气则食欲,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
郁食欲,故古人常以逍遥散一方治水郁而诸郁皆解。
亦示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气机通畅
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方法。
中医学把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称之为气,把这种活动的基本形式概括为气机,而升降则是气
机活动的一种体现,气机的正常
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保持气机升降的必要条件。
故避免情志刺激是保持肝疏泄正常的关键,还当注意外邪及气血虚损对肝脏的影响。
阴体不足必致
阳体受损。
临证治疗肝郁失疏所致的病症。
当宗《内经》“木郁达之”,“肝改散,急食辛况散
之”的原则,一方面可按秦伯来的经验选用疏气、理气、调气、舒气的治法,一方面应使患者懂得七情致病之理与调摄精神之法。
前者可谓“治病必求其本”,后者可谓“不治已病治未病”。
同时,肾水的滋养,心血的濡润,脾土的培植,肺金的制约都直接关系到肝的疏泄职能。
任
何一脏异常都会导致肝疏泄失常而致病。
临床上须辨明肝失疏泄的因果关系,治分主次。
因
他脏病变影响及肝失疏泄者,当治他脏之病,疏泄之职自能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