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现象及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的相似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
雷诺氏病皮肤颜色呈现苍白、青紫、潮红的三色变化;红斑性肢痛症 皮肤发红;冻疮皮肤可出现红斑、水肿和水疱。
疼痛性质
雷诺氏病疼痛为刺痛或麻木感;红斑性肢痛症为烧灼样疼痛;冻疮疼 痛较轻,主要为痒感。
伴随症状
雷诺氏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失眠等;红斑性肢痛症可伴有局部 皮温升高和动脉搏动增强;冻疮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感染。
冻疮
网状青斑
皮肤出现持续性网状或斑点状青紫, 多分布在下肢,偶见于上肢、躯干和 面部,患肢怕冷,可伴有肢体水肿和 溃疡。
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 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 者可出现水疱、溃疡。
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位
雷诺氏病主要累及手指和脚趾,而红斑性肢痛症可累及手足多个部位 。冻疮常见于暴露部位如耳廓、鼻尖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雷诺氏病及其相似疾病 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 靶点。
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现有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尽管我们在雷诺氏病及其相似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 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 步研究和探讨
敏感性
对于雷诺氏病而言,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准确显示血管病变情况。而其他相似疾病的诊断方法则可能因 个体差异、病变程度等因素导致敏感性降低。
可操作性
雷诺氏病的诊断方法相对简单易行,而相似疾病的诊断方法可能涉及较为复杂的检查手段,如血管超声 、动脉造影等,对患者和医生的要求较高。
04
雷诺氏病与相似疾病的治疗措施
冻疮
冻疮是寒冷季节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与雷诺氏病不同的是,冻 疮无颜色变化且感觉异常较轻。诊断时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病史。
雷诺氏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雷诺氏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雷诺氏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因1862年Maurice Raynaud首先描述此病,又于1874年进一步报道本病,故称为雷诺氏病(Raynaud disease)。
本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受寒冷刺激、或因情绪激动、或于精神紧张时指(趾)端皮肤首先苍白,继而紫绀,最后潮红。
此即雷诺氏征。
如不继发于他疾的即称为雷诺氏病。
若由麦角中毒、气锤病、胶原性疾病、冷凝集素增多症或冷球蛋白血症等所致者,以及各种使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受压的疾病所引发的,称为雷诺氏现象。
现有学者主张将雷诺氏病和雷诺氏现象称为雷诺氏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
本病多发于女性,尤其是神经过敏者,男女比例为1: 10,发病高峰年龄在20~30岁之间。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大致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血痹”、“痛痹”、“寒痹”、“脉痹”、“厥证”、“阴疽”、“肢端青紫症”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关于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②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③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与内分泌有关;④肢体小动脉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生理现象表现出过度反应所致;⑤也有人认为,初期是肢端小动脉对寒冷有过度反应,其后由于长期的血管痉挛,使动脉内膜增生、血流不畅,若再有使肢端小动脉血流减少的各种生理因素,即可作用于病变动脉而引起发作;⑥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以上诸种学说虽均欠完善,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临床客观依据。
2.病理 本病初期先是功能性的指(趾)动脉发生痉挛或闭塞,指(趾)脉尚无显著病理变化可见,继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亦痉挛,故皮肤显苍白色。
其后动脉痉挛先消退,导致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缺氧而出现紫绀。
痉挛全部解除后,局部循环恢复,出现反应性充血,皮肤潮红,然后转红润。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诺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毛细血管炎症,受累部位包括皮肤、口腔、眼睛、肺部、心脏等。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且类似于其他疾病,故在临床中进行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雷诺病的诊断标准,希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
雷诺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病史是诊断雷诺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因受寒而发生发紫、麻木、疼痛等症状,伴随着局部皮肤溃烂、坏死等表现。
患者还可能有关节疼痛、水肿、皮疹等全身性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有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性疾病。
临床表现也是诊断雷诺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雷诺病常见的表现是受累部位发生毛细血管病变,导致冷感觉、紫绀、局部溃疡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指(趾)尖或手(足)背皮肤的色素改变、硬化、溃烂等症状。
雷诺病还可能引起口腔粘膜溃疡、眼睛干涩、心脏瓣膜病变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注意全身症状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雷诺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实验室检查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参数异常。
而自身免疫相关性检查如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等也是诊断雷诺病的参考指标。
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的升高也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雷诺病的诊断中也有其价值。
X线、CT、MRI等检查可帮助了解雷诺病患者受累组织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心脏、肺部等深部器官的损害程度评估较为重要。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炎等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雷诺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检查结果,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雷诺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
第九章雷诺现象与雷诺病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动是指因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
常反复发作,可以是原发的,即其中约半数患者病因不明,称为雷诺病(Raynaud disease);也可以是继发的,即出现于其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者,称为雷诺现象。
[病因和病理生理]病因尚不明确。
多有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发作好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多是20~40岁之间的女性。
常找不到任何潜在病因,仅仅是局部血管功能异常。
Raynaud认为由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所致。
Lewis认为由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末梢血管对寒冷、情绪压力等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先收缩后淤胀所致。
目前认为前列腺素代谢、微循环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病理]早期血管的组织学正常,严重病例动脉的内膜增厚,中层肥厚:小动脉内有血栓形成。
由于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指腹萎缩,远端指骨吸收。
严重者出现指尖溃疡、坏疽。
[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一般缓慢。
开始偶尔在冬季出现轻度、短时间的发作。
随着病情的延续,症状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均有增加。
雷诺现象典型发作可分3期:①缺血期:指早期表现,一般好发于指、足趾远端皮肤,出现发作性苍白、僵冷,伴出汗、麻木或疼痛,多对称性自指端开始向手掌发展,但很少超过手腕,主要是由于四肢末端细小动脉痉挛,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减少而突然发生;②缺氧期:受累部位继续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皮肤发绀而呈紫色,皮温低,疼痛,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③充血期:一般在保暖以后,也可自动发生。
此时血管痉挛解除,动脉充血,皮肤潮红,皮温回升,可有刺痛,肿胀及轻度搏动性疼痛。
当血液灌流正常后,皮肤颜色和自觉症状均恢复正常。
一般发作过程持续10多分钟,约1/3病例持续1小时以上,有时必须将患肢浸于温水中方可缓解。
雷诺综合征
即雷诺综合症,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于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
是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症,本病于1862年由雷诺首先提出故名。
传统上将雷诺症状者分为二类型:1、原发性即雷诺病,不能找到任何潜在疾病而症状和病情缓和者。
2、继发性者又称雷诺现象兼患一种或几种疾病,症状和病程比较严重者。
目前多已把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归并,统称为雷诺综合症。
雷诺(Raynaud)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
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
一般以上肢较重,偶见于下肢。
雷诺氏病(雷诺氏综合症)主要为肢端小动脉的痉挛,其原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2、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3、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与内分泌有关;4、肢体小动脉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生理现象表现出过度反应所致;5、也有人认为,初期是肢端小动脉对寒冷有过度反应,其后由于长期的血管痉挛,使动脉内膜增生、血流不畅,若再有使肢端小动脉血流减少的各种生理因素,即可作用于病变动脉而引起发作;6、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7、免疫和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乙型肝炎抗原所致的血管炎、药物所致的血管炎以及Sjogren综合征等;8、阻塞性动脉病变,如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栓塞性脉管炎等;9、物理因素,如震动性损伤、直接的动脉创伤、寒冷损伤等;10、某些药物所致,如麦角、铅、铊、砷等中毒,聚氯乙烯,β-阻滞剂,细胞毒药物,避孕药等;11、影响神经血管机制的因素如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拐杖使用不当压迫腋部,肿瘤压迫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颈椎炎或髓核破裂,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或脊髓痨等;12、血液中冷凝集素增多或冷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13、有些与偏头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有关。
得了雷诺氏综合征不可小看,要如何预防——潘万英
雷诺氏综合征如何预防?
包括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禁忌吸烟;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长期使用震动性工具、低温下作业)尽可能改换Ⅰ种。细心保护手指免受外伤,因轻微损伤容易引起指尖溃疡或其他营养性病变。日常生活中饮少量酒类饮料可改善症状。如条件许可者可移居气候温和,干燥地区,更可减少症状发作。解除病人精神上顾虑,保持乐观都是预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雷诺综合症,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于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是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症,本病于1862年由雷诺首先提出故名。传统上将雷诺症状者分为二类型:1、原发性即雷诺病,不能找到任何潜在疾病而症状和病情缓和者。2、继发性者又称雷诺现象兼患一种或几种疾病,症状和病程比较严重者。目前多已把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归并,统称为雷诺综合症。
几年,雷诺病会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发现后,要及时的接受治疗。潘万英表示,雷诺氏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亢进所引起的阵发性肢端小动脉痉孪,发病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有关。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病人,可依据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改变的病史,作出诊断。但最好能察看到症状发作时的情况,皮色改变的性质、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病人的手或足浸入冷水或暴露于冷空气中,即可诱发上述典型症状。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血管外科。
雷诺综合征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皮肤(主要是手指)对称的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常为情绪激动或受寒冷所诱发二、临床表现:雷诺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称为雷诺病,后者称为雷诺现象或雷诺综合征。
但他们的共同临床特征为:间歇性肢端血管痉挛伴疼痛及感觉障碍;寒冷或情绪激动时主要诱因;每次发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局部缺血期:指(趾)末端对称性发白、僵冷、皮肤温度降低、出冷汗,伴麻木、疼痛或蚁走感等,可有感觉障碍。
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二)缺氧期:指(趾)发绀、肢端呈青紫状,界限明确,压之消失,伴疼痛、感觉障碍及皮肤温度降低,可延续数小时至数日。
(三)充血期:指(趾)动脉扩张,血管腔开放充血,皮肤温度上升,色泽转为潮红,伴跳痛或烧灼感,以后恢复正常。
部分晚期病例指尖溃疡或坏疽,肌肉和骨质轻度萎缩。
三、检查:(一)激发试验:①冷水试验:将指(趾)浸于4℃左右的冷水中1分钟,可诱发上述典型发作。
②握拳试验:两手握拳1分半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松开手指,也可出现上述变化。
③将手浸泡在10~15℃水中,全身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更易激起发作。
(二)指动脉压力测定:用光电容积描记法测定指动脉压力同指动脉造影一样精确。
如指动脉压低于肱动脉压>5.33kPa(40mmHg),则指示为梗阻型。
(三)指温与指动脉压关系测定:正常时,随着温度降低只有轻度指动脉压下降;痉挛型,当温度降到触发温度时指动脉压突然下降;梗阻型,指动脉压也随温度下降而逐渐降低,但在常温时指动脉压则明显低于正常。
(四)指温恢复时间测定:用光电容积描记法测定。
浸冰水20s 后,指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10min,而本征患者常延长至20min以上。
(五)指动脉造影和低温(浸冰水后)指动脉造影:此法除能明确诊断外,还能鉴别肢端动脉是否存在器质性改变。
雷诺氏症概述
雷诺综合征概述:雷诺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
没有特别原因者称为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称为继发性雷诺综合征。
病因:雷诺氏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比较公认的病因有:1.寒冷刺激:病人对寒冷刺激特别敏感,多数病人冬季发病或冷刺激可诱发症状发作,夏季气候温暖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重症病人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即使夏季也可发病。
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2.神经兴奋:很多病人的发病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有关。
发病时患者血液中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高。
3.免疫与结缔组织疾病:大多数雷诺氏综合征患者中,血清免疫检查异常,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它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
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结缔组织性疾病的病人也常同时合并有雷诺氏综合征。
4.内分泌紊乱:本病女性多见,约占70%~90%,且在月经来潮时病人症状加重,妊娠期症状减轻。
药物调整内分泌紊乱时可明显缓解病人症状。
5.动脉阻塞性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胸廓出口综合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可导致或伴有雷诺氏综合征。
6.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一些工种的工人,手指的小动脉有慢性震动性创伤。
此外,动脉直接的创伤、冻伤、慢性低温损伤等均可发生雷诺氏综合征。
7.药源性因素:如麦角、β肾上腺阻滞剂、口服避孕药等均可引起或加重雷诺氏综合征。
近年来免疫学的进展,表明在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的患者,有许多血清免疫方面的异常,抗体超过同种核组成。
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体存在,可通过化学传递质或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终板,导致血管痉挛性改变。
临床上使用阻滞交感神经终板的药物后,雷诺症状可完全缓解。
苍白、青紫和潮红为雷诺综合征皮色改变的三个阶段。
皮色苍白是由于指(趾)端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
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和雷诺病合称雷诺综合征,最早由Raynaud医生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皮肤苍白、青紫而后潮红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多有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是由于间歇性末梢小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引起的一种血管疾病。
雷诺病指找不到任何潜在病因,仅仅是局部功能异常,症状和病程缓和的血管疾病;而出现雷诺现象的人则患一种或几种疾病,症状和病情比较严重,二者均与免疫功能缺陷性有关。
本病发作与温度有关,好见于秋冬季节,病人多是20~40岁之间的女性。
雷诺现象简介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Rp)也称雷诺综合征。
特点是肢端接连出现苍白、雷诺现象发紫和潮红三相反应,多发生于上肢,两侧对称,也可累及下肢,或同时波及上下肢,偶尔发生于耳朵、鼻端、颊部或领部。
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
发作时先手指发凉、皮肤明显苍白、发僵,甚至手指活动困难,同时有麻木和针刺的感觉,继而颜色加深,呈深红色或青紫色,严重时部分指甲也发紫,之后皮肤颜色变浅,呈弥漫性潮红,跳动感觉增强,最后恢复正常。
反复发生的雷诺现象可使局部发生溃疡、萎缩、硬化以至坏疽。
但更多见的是手指(足趾)的各种营养变化,往往指端变尖或柠状指甲也可以扭曲变形。
雷诺现象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病因不明,是一种良性的肢端小动脉痉挛症,也称雷诺病,多见于女性。
后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即雷诺现象在其他疾病中的表现。
最近研究表明,雷诺现象不仅累及肢端,在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内脏也可发生雷诺现象,主要累及肺脏、心脏、脑和肾脏,至于雷诺现象能否对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各家报道不一。
疾病病因病因至今尚无一致看法。
Raynaud认为由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所致。
Lewis认为由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末梢血管对寒冷、情绪压力等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先收缩继淤胀所致。
现在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疾病机理肢端雷诺现象发生的机理关于雷诺现象发生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综合各家学说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病因】(一)发病因素现在有关雷诺综合征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普通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严寒刺激相称部分的雷诺综合征病人生活在气候较为严寒的北欧、北美、英国、中国北方等地,典型的雷诺综合征发作往往是在受到严寒刺激后,发作的频度和程度也与气候的严寒程度有关。
2.精神因素雷诺综合征的病人中以交感神经兴奋型者居多,有一部分病人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下也会诱发,可能是因病人血管运动神经中枢处在紊乱状态,使得末梢动脉平滑肌张力增高,对刺激敏感度增加所致。
3.内分泌因素雷诺综合征多见于女性,病人症状在经期加重,孕期减轻,因此考虑可能与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有关。
4.职业因素在长久从事振动性作业(如汽钻、电锯)的工人中间,雷诺综合征的发病率可高达 50%,研究表明振动频率在 125Hz 时,对手指末梢动脉的冲击张力相称大,病理上可出现内膜下层纤维化的体现。
另外,在冷冻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雷诺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有相称一部分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病人,在随访中会体现出原发疾病,这些疾病所引发的肢体远端缺血性变化重要是由动脉硬化或者慢性动脉炎症,局部血栓形成造成末梢动脉闭塞所致,而并非简朴的动脉痉挛。
(二)发病机制雷诺综合征发作时典型的三联征为手指苍白、青紫和潮红。
手指苍白重要是由于小动脉强烈痉挛造成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少所致;几分钟后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积聚使毛细血管可能还涉及小静脉稍微扩张,有少量血流入毛细血管,快速脱氧后引发青紫;肢端血管痉挛解除,大量血液进入扩张的毛细血管,即出现反映性充血,皮色转为潮红;当血流量恢复后,毛细血管灌流正常,发作即停止,皮色恢复正常。
研究雷诺综合征发作时血管收缩的发病机制已有一种世纪。
雷诺认为雷诺综合征是神经功效异常所引发,但这种理论被 Lewis 所否认,Lewis 在临床上重复用局麻药封闭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自主和体壁神经,但并不能有效地制止雷诺综合征的发作,他认为雷诺综合征发作是由于局部血管功效缺点,在严寒等刺激下血管壁高反映所引发。
雷诺氏综合征介绍及治疗方法
雷诺(Raynaud)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
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
一般以上肢较重,偶见于下肢。
雷诺氏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
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0。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绝少超过40岁。
大多数见于寒冷的地区。
好发寒冷季节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确。
寒冷刺激、情绪激素或精神紧张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其他诱因如感染、疲劳等。
由于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在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本症可能与性腺功能有关。
雷诺综合征治疗的最重要方面当是针对原发病治疗。
本病的对症治疗分为药物疗法、生物反馈和手术,依据病人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1.药物疗法临床上采用的药物有下述几种:⑴普里斯科耳(Priscol):又名妥拉苏林,口服每次25~50mg,每日4~6次,饭后服用。
局部疼痛剧烈和形成溃疡的,每次剂量可增至50~100mg。
肌注、静脉或动脉内注射剂量每次25~50mg,每日2~4次。
某些病人可引起潮热、晕厥、头眩、头痛、恶心、呕吐和鸡皮肤等副作用。
⑵利血平(reserpine):因其具有去儿茶酚胺和去血清素作用。
是治疗雷诺征历史较久、疗效较好的药物。
口服剂量相差很大。
Kontos报告口服1mg/d,疗程为1~3年,可使症状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⑶硝苯吡啶(nifedipine):硝苯吡啶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它通过降低肌细胞膜上钙离子贮存部位的贮钙能力或与钙结合能力,使动作电位形成和平滑肌收缩受阻,从而使血管扩张。
口服20mg,每日3次,疗程2周~3月,临床研究表明可明显改善中,重度雷诺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⑷胍乙啶(quanet-hidine):具有类似利血平的作用,口服每次5~10mg,每日3次。
也可与苯氧苄胺(phonoxy-benzamine)合用,每日剂量10~30mg。
约80%的病人有效。
⑸甲基多巴(methyl dopa):每日剂量为1~2g,大多数病人可收到预防雷诺氏综合征发作的效果。
雷诺氏症的名词解释
雷诺氏症的名词解释雷诺氏症是一种以手指和脚趾严重发冷和发白为特征的疾病。
它得名于法国医生雷诺,他在1862年首次报告了这种症状。
雷诺氏症通常是一种原发性疾病,也就是说它是独立存在的,不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然而,它也可能是某些其他疾病的症状,如结缔组织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雷诺氏症患者主要在寒冷条件下出现症状。
当手指或脚趾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或受到寒冷刺激时,血管在皮肤表面收缩,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这会引起手指和脚趾变白,并感到冰冷和麻木。
随着血管进一步收缩,局部缺血的组织会发生梗死,此时手指和脚趾会变成暗紫色或蓝色。
当血管重新扩张时,症状可能会减轻,但是患者常常会感到刺痛和灼热。
雷诺氏症最常见于年轻女性。
虽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和神经调节失调被认为是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雷诺氏症患者往往有家族史,提示遗传的作用。
此外,神经系统调节的失调也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过度,加剧症状。
除了寒冷刺激外,其他因素也可能触发雷诺氏症的症状。
例如,情绪压力、焦虑和紧张情绪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血管调节。
咖啡因、尼古丁和某些药物也可以加重症状,因为它们会引起血管收缩。
除了临床症状,医生通常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体检来确诊雷诺氏症。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观察症状发作时的视觉变化、检查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变化、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使用冷刺激试验来评估患者的反应。
这些测试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并确认诊断。
目前,对于雷诺氏症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保持温暖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避免寒冷环境和寒冷刺激。
穿着保暖的衣物和手套,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方法来保持体温。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以考虑,常用的药物包括扩张血管的药物、抗凝血药和钙通道阻滞剂。
总而言之,雷诺氏症是一种以手指和脚趾严重发冷和发白为特征的疾病。
它是一种原发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神经调节失调有关。
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保持温暖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雷诺病
2.手指湿度恢复时间测定 手指受冷降温后,应用热敏电阻探头测定其恢复至正常温度所需的时间,用来估计手指血流情况,则为雷诺征诊断提供客观论据。95%正常人手指温度在15分钟内恢复到基线,而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病人,手指温度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要超过20分钟,该试验还可用于估计治疗效果。
3.手指动脉造影 必要时,作上肢动脉造影,了解手指动脉情况,有助于确定雷诺综合征的诊断。还能显示动脉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动脉造影不仅是一种损伤性的检查方法,而且比较复杂,因此,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提示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电泳、补体值、抗天然DNA抗体、冷凝球蛋白,以及库姆斯氏(Combs)试验等,应作为常规检查。
二、特殊检查
1.冷激发试验 手指受寒降温后,采用光电容积描记仪(PPG)描记手指循环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作为估计指端循环情况的简单可靠、无损伤性的检查方法。试验时,病人应安静地坐在室内(室温26±2℃)30分钟,用PPG描记指端循环波形后,将两手浸入冰水中1分钟,立即擦干,然后再每分钟描记手指循环共5分钟,正常人指端循环在0~2分钟内恢复到基线,可雷诺综合征病人,指端循环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要明显延长(超过5分钟)。正常人指端动脉波呈双向形,即具有主峰波和重波。而雷诺综合征病人动脉波呈单向形,波峰低钝平坦,甚至消失。此试验方法,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倘若病人用药后症状好转,指端循环恢复时间将见缩短。
三红斑性肢痛平 病因尚不清楚。病理变化为肢端对称性、陈发性血管扩张。多见于青年女性。起病急骤,两足同时发病,偶可累及双手。呈对称性阵发性严重灼痛。当足部温度超过临界温度(约33~34℃)时,如足部在温暖的被褥内,疼痛即可发作,多为烧灼样,也可为刺痛或胀痛。肢体下垂、站立,运动时均可诱发疼痛发作,抬高患肢、休息或将足部露在被褥外,疼痛可缓解。症状发作时,足部皮色呈潮红充血,皮温升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根据本现特征,易与雷诺综合征相似。少数红斑性肢痛症可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糖尿病等。
雷诺病和雷诺现象诊断
雷诺病和雷诺现象诊断
……
诊断
雷诺病与雷诺现象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双侧性,无基础疾病.在
雷诺病,一般不存在皮肤的营养障碍和坏疽,即使出现,只累及很小面积,且尽管发病多年,症状无进行性加重.
在雷诺现象,有基础疾病,例如硬皮病,可有皮肤绷紧或增厚,手,臂或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吞咽困难;指尖痛性营养性溃疡;以及有关其他系统的症状.腕部脉搏通常存在,但Allen试验常示腕
部远端桡或尺动脉分支闭塞.该试验的检查方法如下:检查者面对病人,置大拇指于病人一手的桡尺搏动之上.在病人紧握拳以
排出手中的血液后,检查者压迫动脉.当病人放开拳,手是苍白的.检查者然后放开对桡动脉的压力而保留对尺动脉的压力.如腕以下桡动脉的压力是完整的,血流畅通,手迅速转红.如动脉有闭塞,手依然苍白.该手法重复时放开尺动脉,保留压迫桡动脉.Allen
试验在雷诺病则常为阴性.无创性试验用体积描记器测受累手指暴露于寒冷前后的变化可区分血管闭塞或血管痉挛.
第1页。
雷诺氏综合征
雷诺氏综合征
温萍;吴秋成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4(023)010
【摘要】雷诺氏综合征是指供应肢端的血液循环受阻时出现的一组症侯群,症状通常出现在手指、脚趾,有时也累及到耳朵、鼻子。
传统上根据症状分为两类:1.雷诺病:即原发雷诺症,是最常见的。
是在没有任何潜在疾病下自然发生的。
通常不引起残疾,但是病人要经历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2.雷诺现象:即继发性雷诺症,比较少见。
与某些疾病相关。
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或动脉硬化症。
雷诺氏综合征经常是许多结缔组织疾病的首发症状,并且预示病情严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总页数】2页(P454-455)
【作者】温萍;吴秋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
【相关文献】
1.雷诺氏病与雷诺氏征的治疗观察 [J], 张秀英
2.雷诺冲剂治疗雷诺氏综合征32例 [J], 李凤男;郭伟光;王中
3.青年女性冬季好发雷诺氏综合征 [J], 王荣华
4.辨证治疗雷诺氏综合征60例 [J], 许文才
5.李平辨治雷诺氏综合征经验 [J], 李家立;李平;马洪皓;白芳芳;田辰;马娜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科学(第七版)风湿性疾病第九章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
第九章雷诺现象与雷诺病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是指因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
常反复发作,可以是原发的,即其中约半数患者病因不明,称为雷诺病(Raynaud disease);也可以是继发的,即出现于其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者,称为雷诺现象。
【病因和病理生理】病因尚不明确。
多有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发作好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多是20~40岁之间的女性。
常找不到任何潜在病因,仅仅是局部血管功能异常。
Raynaud认为由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所致。
Lewis认为由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末梢血管对寒冷、情绪压力等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先收缩后淤胀所致。
目前认为前列腺素代谢、微循环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病理】早期血管的组织学正常,严重病例动脉的内膜增厚,中层肥厚;小动脉内有血栓形成。
由于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指腹萎缩,远端指骨吸收。
严重者出现指尖溃疡、坏疽。
【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一般缓慢。
开始偶尔在冬季出现轻度、短时间的发作。
随着病情的延续,症状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均有增加。
雷诺现象典型发作可分3期:①缺血期:指早期表现,一般好发于指、足趾远端皮肤,出现发作性苍白、僵冷,伴出汗、麻木或疼痛,多对称性自指端开始向手掌发展,但很少超过手腕,主要是由于四肢末端细小动脉痉挛,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减少而突然发生;②缺氧期:受累部位继续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皮肤发绀而呈紫色,皮温低,疼痛,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③充血期:一般在保暖以后,也可自动发生。
此时血管痉挛解除,动脉充血,皮肤潮红,皮温回升,可有刺痛,肿胀及轻度搏动性疼痛。
当血液灌流正常后,皮肤颜色和自觉症状均恢复正常。
一般发作过程持续10多分钟,约1/3病例持续1小时以上,有时必须将患肢浸于温水中方可缓解。
雷诺氏病 ppt
-
13
非典型表现
• 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青紫而无苍白阶段,或苍白后即 转为潮红,并无青紫。发作时桡动脉搏动不减弱。发 作间歇期除手指皮温稍冷和皮色略苍白外,无其他症 状。
• 发病一般见于手指,也可见于足趾,偶可累及耳朵和 鼻子。症状发作呈对称性为雷诺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 征。例如两侧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继而延及食 指和中指。拇指则因血供较丰富很少累及。两侧手指 皮肤颜色改变的程度、范围也是相同的。少数病人最 初发作为单侧,以后转为两侧。
•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常见于青年女性,男 性与女性发病的比例约为1:10.
-
4
病因
• 1.特发性雷诺综合症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寒冷刺激-病人对寒冷刺激极为敏感,怕冷是病人普遍
的主诉。此病在寒冷地区的发病率比较高。在疾病初 期,雷诺现象多在寒冷季节出现,而在温热季节临床 表现常会好转或消失。晚期病人,由于引起动脉痉挛 的临界温度上升,所以在夏季阴雨时也有轻度的皮色 变化。 • 神经兴奋-病人多属交感神经兴奋类型,中枢神经功能 多处紊乱状态。病人的血管运动神经中枢极不稳定, 同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也是小动脉对寒冷刺激敏感的 重要条件。
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 乏。几分钟后,缺氧和代谢产物聚集,使毛细血管扩 张,血液进入毛细血管,而毛细动脉血管扩张早于毛 细静脉,使血液在微循环处于“淤滞”状态,因而出 现青紫,后期毛细静脉血管扩张,大量血液进入血管 ,出现潮红现象;当有正常量的血流通过小动脉,毛 细血管灌流正常,发作停止,皮色恢复正常。 • 整个病理过程,其主要病理改变在于毛细血管痉挛和 微循环障碍。
-
8
发病机制(2)
6.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7.免疫和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
雷诺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雷诺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雷诺病(Raynaud'sdisease)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周围小动脉痉挛所致。
特征是阵发性对称性肢端皮肤苍白、发绀和潮红,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诱发。
多为有遗传因素所致。
【诊断提示】
(1)多发于青年女性。
(2)发作时手及手指,足趾对称性苍白、麻木、发绀,以后变潮红、局部发热及疼痛。
(3)每次发作数分钟或数小时后缓解,常有感觉异常。
(4)发作间歇期肢端可有疼痛和酸麻烧灼感。
(5)反复发作,病程长者,可有全身营养障碍,皮肤变硬、溃疡及坏死。
(6)患肢浸泡冷水或冰水中可诱发,水加温后缓解。
【治疗措施】
(1)避免受寒和情绪激动,注意肢体保暖。
(2)理疗:可采用热疗、光疗、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根据发病部位,行交感神经封闭疗法。
(3)药物治疗:硝苯地平为治疗的金标准:10~20mgtid 或用缓释剂减轻不良反应。
烟酸0.1g,3次/d;血管舒缓素10U肌注,1次/d;妥拉唑啉(妥拉苏林)80mg,2次/d;地
巴唑10~20mg,3次/d;罂粟碱30~60mg肌注,2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肌注,1次/d。
还可选用维生素E、维生素B₁、维生素B₆等口服。
(4)反复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下肢患病者更为有效。
雷诺氏综合症
雷诺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于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
是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症,本病于1862年由雷诺首先提出故名。
传统上将雷诺症状者分为二类型:1、原发性即雷诺病,不能找到任何潜在疾病而症状和病情缓和者。
2、继发性者又称雷诺现象兼患一种或几种疾病,症状和病程比较严重者。
目前多已把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归并,统称为雷诺综合症。
临床上较常见和重要的是后者,约占本症的2/3。
而雷诺病则少见。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常见于青年女性,男性与女性发病的比例约为1/10。
根据雷诺病的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血痹"、"寒痹"、"脉痹"等范畴。
临床特征为阵发性四肢远端(手指为主)对称性的间歇苍白-紫绀-正常等皮肤颜色变化及感觉异常、疼痛等。
常因局部受寒或情绪激动诱发。
雷诺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另一特征为两手指或足趾症状有明显的对称性,不仅范围,即在程度上对称也很鲜明。
如果长期、单指受累,则提示局限性器质性动脉阻塞,一般解除寒冷刺激后,皮肤颜色由苍白、青紫经过潮红阶段恢复正常的时间大致是15~30分钟。
病程进展缓慢,但随病程延长,约1/3患者发作频繁,每次持续可达1小时以上,伴有手(足)水肿,甚至温暖季节时只要环境温度轻微变化或情绪稍微激动皆可引起发作。
病情严重者可呈持续发作状态,有局部组织营养障碍性变化,如皮肤萎缩或增厚,或皮肤光薄,皱纹消失,指垫消瘦,指甲纵向弯曲或脆裂,指端出现浅表性小溃疡,甚至局限性坏疽。
临床分期为缺血期、缺氧期、充血期、坏死期四期。
病理表现为早期由于寒冷刺激神经兴奋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使毛细血管动脉及小动脉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而出现皮肤苍白,几分钟后,缺氧和代谢产物聚集,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进入毛细血管,而毛细动脉血管扩张早于毛细静脉,使血液在微循环流动不好,处于“淤滞”状态,因而出现青紫,后期毛细静脉血管扩张,大量血液进入血管,出现潮红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 肢端皮肤在发作时有间歇性颜色变化; • 2 好发于女性,年龄一般在20--40岁,多
属神经质类型; • 3 一般为两手受累,呈对称性; • 4 冷激发试验:寒冷刺激可诱发症状发作; • 5 少数晚期病例可有指动脉闭塞,和/或
有手指皮肤硬化、指端 浅在性溃疡或坏疽; • 6 排除雷诺征和其他类似疾病。
• 3内分泌紊乱 与性激素的关系.表现 在女性病人约占2/3以上。有些病人的 病人的病情在月经来潮期加重,妊娠期 减轻。病人血中肾上腺紊和去甲肾上腺 素含量常高于正常人三倍。
• 皮肤颜色的变化
雷诺现象的皮色苍白是由于细小动脉痉挛和血 液流量显著减少所致。当血流量严重减少和毛细 血管内血流停滞时,就会出现“死指”现象。当 细小动脉痉挛缓解,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 阻碍血液流动,此时乳头下血管丛出现缺氧性麻 痹,致使血液滞留和血中氧含量减少。当病人处 于温暖环境中,寒冷刺激解除和血管痉挛消失以 后,局部出现反应性充血,血管呈一时性扩张, 于是皮色变成潮红。
雷诺现象与雷诺氏病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 2、熟悉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本病病因、发
病机理及病理特点。
定义
• 雷诺综合症属动脉痉挛性疾病,是肢端小 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 变的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 原发性者即雷诺病,本病的发生无任何与 之相关的全身疾病或可确定的基础病因。 继发性者又称雷诺现象,即有引起雷诺现象 的基础疾病。临床上较常见和重要的是后 者,约占本症的2/3。而雷诺病则少见。
• 雷诺现象:指在寒冷刺激,情绪激动以及 其它因素影响下,以血管运动神经系统过 度兴奋为基础,发生肢体末梢(双侧手指, 足趾)动脉阵发性痉挛,呈现手足皮肤颜色 间歇性变化为主的一类疾病。这种苍白一 紫绀一潮红一正常的皮肤颜色间歇性变化。
病理生理
• 雷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期:① 痉挛缺血期:指、趾动脉最先发生痉挛, 继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亦痉挛,皮肤苍白。 ②淤血缺氧期:动脉痉挛先消退,毛细血 管内血液郁滞、缺氧,皮肤出现紫绀。③ 扩张充血期:痉挛全部解除后,出现反应 性血管扩张充血,皮肤潮红。然后转为正 常肤色。
病因
• 1.寒冷刺激 病人对寒冷刺激极为敏 感,怕冷是病人普遍的主诉。此病在寒 冷地区的发病率比较高。在疾病初期, 雷诺现象多在寒冷季节出现,而在温热 季节临床表现常会好转或消失。晚期病 人,由于引起动脉痉挛的临界温度上升, 所以在夏季阴雨时也有轻度的皮色变化。
• 2.神经兴奋 病人多属交感神经兴奋 类型,中枢神经功能多处紊乱状态。病 人的血管运动神经中枢极不稳定,同时 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也是小动脉对寒冷刺 激敏感的重要条件。
具低温下作业)尽可能改换Ⅰ种细心保护 手指免受外伤因轻微损伤容易引起指尖溃 疡或其他营养性病变 • 日常生活中饮少量酒类饮料可改善症状
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1)手足紫绀症 • (2)网状青斑 • (3)红斑性肢痛症 。 • (4)冻疮
治疗
• 目前对雷诺病进行正规治疗多是有效的,包括应 用激素、硫酸羟氯喹、活血扩血管等药物,还可 以进行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术。同时,平时生活中 也要注意保暖,不要吸烟,避免情绪波动等。
预防
• 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 • 禁忌吸烟; • 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 • 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长期使用震动性工
雷诺病皮色变化特点
一 先从一个手指开始.其顺序多是第4、第5 、 第3、第2手指;而拇指血液循环丰富,所 以 皮色变化只在病情严重者才出现。
二 从手指的末节开始,逐渐向全指和手掌扩展, 但很少超过腕骨区域,
发病的初期,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寒冷 季节发作频繁和动脉痉挛持续时间较长, 而在温热季节发作的次数减少,动脉痉挛 持续时间较短,或很少发作。病情较重者 对寒冷更为敏感,故在冬季不能在室外活 动和工作。
临床表现
• 当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时,手指皮肤出现典 型的雷诺现象,即苍白-紫绀-潮红-正常的 间歇性皮色变化。
• {当手指呈现苍白和紫绀时,手指末端可伴有麻木、 刺痛、发凉和感觉迟钝。采取保暖措施后.手部 皮色就变成潮红色,皮温常上升,此时可有轻度 的烧灼样胀痛。继而皮色正常,上述症状随之消 失。
• 血液变化
血液粘滞性增高会影响末梢的血液循环.可促 使手指动脉痉挛发作。由于手指动脉频繁和长期 的痉挛发作,指动脉也可发生器质性改变,表现 为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严重者发生动脉闭 塞或血栓性阻塞。动脉长期痉挛或动脉阻塞,使 手指发生缺血性改变,如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 变薄和逐渐硬化
以上变化亦可对手指血管起挤压作用,进而加重手指末端血液循环 障碍, 甚王引起指端缺血性小溃疡和浅表性皮肤坏疽,指甲生长缓 慢.肥厚和畸形,指骨脱钙、疏松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