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年10月,勃兰特因患癌症以78岁的高龄逝世。一生 都在致力于担任“和平使者”。
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 赔
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 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
。 自己撞倒
如果是您的话,您是扶还是不扶? 为什么?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勃兰特上台伊始便着手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关系。 1970年12月6日下午,勃兰特飞往华沙,受到官方 正式欢迎。在演奏德国国歌时,波兰人的脸上都流 露出强烈愤激表情,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曾长期是 希特勒集中营的囚徒。
勃兰特知道,二战中波兰600万人牺牲,损失惨重, 仅设在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杀害了近400万 犹太妇女儿童和男人……日程安排,是向华沙无名 烈士墓和华沙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来 到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前,出乎所有人意料, 在电视摄像机前和无数记者的闪光灯下,勃兰特扑 通一声跪下。
(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根据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将个体的
社会性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
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的行为。 反社会行为: 指违法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学前儿童中最具有 代表性、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
4、他当时让出的是一个梨。
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 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 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 “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 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 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 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 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 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 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 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助人与分享、合作、安慰与保护是学前儿童亲
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亲社会行为按发生的情境可以分为: 紧急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例如“见义勇为”。 一般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例如“让座”、
“主动捡地上的废纸”等行为。
亲社会行为按动机可以分为: 利他动机:无私、不求回报。 互惠动机:利己倾向、期望得到奖赏。
辛德勒是纳粹统治下欧洲犹太人的营救者。二战时,希特 勒政府有计划地杀害了上百万的犹太人。
对一些人来说,这场大屠杀象征了人类本质最丑恶的一面, 不仅仅是刽子手们凶残的行为和纳粹有计划的谋杀,还包 括国际社会的无动于衷。
然而在大屠杀中也涌现了一些伟大的利他主义英雄,一些 冒着生命危险庇护犹太人的英雄。
一位记者深情地写道:“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 必须这样做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当时波兰感到极大的震动和惊讶,许多波兰人为勃兰特举 动感动得落泪。勃兰特圆满地完成使命回国。
1971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一致提名通过,授予勃兰 特197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当晚德国青年举起火炬,络 绎不绝地来到勃兰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祝贺。
第七章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无偿献血 关爱他人
救助 爱心捐助
Page 5
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是父母 教育子女的成功例子。 2、故事的主人公是汉代著名 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3、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 四岁时就知道上让哥哥,下让 弟弟。
尽管巨大危险笼罩着她自己和她的家庭, Balwina还是掩护了这个犹太男孩,教他装成一 个基督徒,然后安排他到几英里以外的农场做帮 工。Samuel的家人被残杀了,但在那个他几乎 不认识的、勇敢而无私的妇女的帮助下,这个男 孩活了下来。
在场的人大为震惊,东道国代表团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这个举动绝不在计划日程之内,勃兰特事先未同任何人商 量就跪下了。当天东西方都掀起轩然大波,评论四起。
西德国内也出现恶意评论,认为勃兰特有辱国格人格。勃 兰特很坦然,他认为:“谁愿意理解我,他就能理解我。 在德国和世界其它地方,很多人是会理解我的。”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 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 哗。作为政府首脑的勃兰特为什么下跪?是他本人罪孽 深重,以下跪来减轻良心上的重负吗?不。二次大战中, 勃兰特是名坚强的反纳粹的斗士,被希特勒下令开除 国籍,并到处追捕。他被迫亡命挪威。战后返回祖国, 作为社会民主党活动家积极复兴国家。1969年10月, 以社民党主席身份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
僧人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到,为何还要挑一 盏灯?”盲人缓缓答道:“这个问题不只一个人问我了。现在是 黑夜吗?我听说黑夜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 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的说: “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啊。”
盲人却说:“我是在为我自己!”僧 人又愣住了:“为你自己?”盲人语气淡 定自若说“是啊,我提灯笼是为了让别人 看到我,不会误撞我,这样就可以保护我 安全了。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是为 别人带来光明,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 热情的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 坎,是我免受许多危险。”
1942年夏天,12岁的Samuel Oliner和他的家人 被迫搬进了肮脏的、被围起来的波兰.Bobowa 犹太人社区。一天,Samuel一家都被逮捕装进 了卡车里。
继母希望这个男孩可以从这场死亡中逃脱,让他 快跑藏起来。当Samuel到了犹太人社区外面时, 他来到了附近一位叫Balwina的农妇家里。
启示:面对邻里,同事、朋友利益之 争时,应该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 谦礼让才能受人尊敬,从而达到人际 关系的和谐共融。
盲人挑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一个苦行僧走到 一个荒僻的地方,看到一盏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过来。 走至近处,却发现挑灯者是一个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 个双目失明的人,挑一盏灯岂不是多此一举?
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 赔
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 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
。 自己撞倒
如果是您的话,您是扶还是不扶? 为什么?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勃兰特上台伊始便着手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关系。 1970年12月6日下午,勃兰特飞往华沙,受到官方 正式欢迎。在演奏德国国歌时,波兰人的脸上都流 露出强烈愤激表情,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曾长期是 希特勒集中营的囚徒。
勃兰特知道,二战中波兰600万人牺牲,损失惨重, 仅设在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杀害了近400万 犹太妇女儿童和男人……日程安排,是向华沙无名 烈士墓和华沙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来 到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前,出乎所有人意料, 在电视摄像机前和无数记者的闪光灯下,勃兰特扑 通一声跪下。
(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根据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将个体的
社会性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
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的行为。 反社会行为: 指违法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学前儿童中最具有 代表性、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
4、他当时让出的是一个梨。
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 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 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 “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 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 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 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 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 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 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 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助人与分享、合作、安慰与保护是学前儿童亲
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亲社会行为按发生的情境可以分为: 紧急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例如“见义勇为”。 一般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例如“让座”、
“主动捡地上的废纸”等行为。
亲社会行为按动机可以分为: 利他动机:无私、不求回报。 互惠动机:利己倾向、期望得到奖赏。
辛德勒是纳粹统治下欧洲犹太人的营救者。二战时,希特 勒政府有计划地杀害了上百万的犹太人。
对一些人来说,这场大屠杀象征了人类本质最丑恶的一面, 不仅仅是刽子手们凶残的行为和纳粹有计划的谋杀,还包 括国际社会的无动于衷。
然而在大屠杀中也涌现了一些伟大的利他主义英雄,一些 冒着生命危险庇护犹太人的英雄。
一位记者深情地写道:“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 必须这样做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当时波兰感到极大的震动和惊讶,许多波兰人为勃兰特举 动感动得落泪。勃兰特圆满地完成使命回国。
1971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一致提名通过,授予勃兰 特197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当晚德国青年举起火炬,络 绎不绝地来到勃兰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祝贺。
第七章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无偿献血 关爱他人
救助 爱心捐助
Page 5
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是父母 教育子女的成功例子。 2、故事的主人公是汉代著名 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3、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 四岁时就知道上让哥哥,下让 弟弟。
尽管巨大危险笼罩着她自己和她的家庭, Balwina还是掩护了这个犹太男孩,教他装成一 个基督徒,然后安排他到几英里以外的农场做帮 工。Samuel的家人被残杀了,但在那个他几乎 不认识的、勇敢而无私的妇女的帮助下,这个男 孩活了下来。
在场的人大为震惊,东道国代表团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这个举动绝不在计划日程之内,勃兰特事先未同任何人商 量就跪下了。当天东西方都掀起轩然大波,评论四起。
西德国内也出现恶意评论,认为勃兰特有辱国格人格。勃 兰特很坦然,他认为:“谁愿意理解我,他就能理解我。 在德国和世界其它地方,很多人是会理解我的。”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 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 哗。作为政府首脑的勃兰特为什么下跪?是他本人罪孽 深重,以下跪来减轻良心上的重负吗?不。二次大战中, 勃兰特是名坚强的反纳粹的斗士,被希特勒下令开除 国籍,并到处追捕。他被迫亡命挪威。战后返回祖国, 作为社会民主党活动家积极复兴国家。1969年10月, 以社民党主席身份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
僧人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到,为何还要挑一 盏灯?”盲人缓缓答道:“这个问题不只一个人问我了。现在是 黑夜吗?我听说黑夜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 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的说: “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啊。”
盲人却说:“我是在为我自己!”僧 人又愣住了:“为你自己?”盲人语气淡 定自若说“是啊,我提灯笼是为了让别人 看到我,不会误撞我,这样就可以保护我 安全了。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是为 别人带来光明,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 热情的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 坎,是我免受许多危险。”
1942年夏天,12岁的Samuel Oliner和他的家人 被迫搬进了肮脏的、被围起来的波兰.Bobowa 犹太人社区。一天,Samuel一家都被逮捕装进 了卡车里。
继母希望这个男孩可以从这场死亡中逃脱,让他 快跑藏起来。当Samuel到了犹太人社区外面时, 他来到了附近一位叫Balwina的农妇家里。
启示:面对邻里,同事、朋友利益之 争时,应该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 谦礼让才能受人尊敬,从而达到人际 关系的和谐共融。
盲人挑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一个苦行僧走到 一个荒僻的地方,看到一盏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过来。 走至近处,却发现挑灯者是一个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 个双目失明的人,挑一盏灯岂不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