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a08e2b561252d380eb6e8f.png)
第 二 讲教学章节:第一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 1.3~1.4 独立电源元件,二极管教学要求:1、熟悉电压源和电流源;2、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3、熟练掌握二极管的特性;4、掌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难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工作状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联系实际,多媒体,板书。
教学内容与进程:一、引入:电压源和电流源 1、电压源⑴ 两端的电压仅由自身决定,与流过的电流及外电路无关。
⑵ 流过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电压源置零,等效于两端短路。
电压源不允许外电路短路。
2、电流源⑴ 电流源的电流仅由自身决定,与两端的电压无关。
⑵ 两端的电压由外电路决定。
电流源置零,等效于两端开路。
电流源不允许外电路开路。
二、实际电源的模型 1、电压源模型2、电流源模型3、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1.4 二极管 三、PN 结及其单相导电性二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如图所示,VD 是文字符号。
R -+U +U s -R -+U I s四、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参数(1)正偏导通(2)反偏截止(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二极管正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电流开始快速增长,对应的电压称为死区电压,也称阈值电压或开启电压,记作U T ,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电压称为二极管导通电压或管压降,记作U D 。
方向特性:二极管反向电流一般很小,小功率硅管为几μA ,锗管为几十μA 。
反向击穿特性:反向电压增高到一定数值U (BR)时,二极管反向电流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反向击穿。
五、二极管的工作点和理想特性六、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反向击穿区的特殊硅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和典型应用电路。
七、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
光电二极管又称光敏二极管,它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b9ac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0.png)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
3. 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
4. 熟悉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三极管等。
5.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4. 常见电子元件的识别、选用和测量。
5.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构成。
3. 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讲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4. 介绍常见电子元件的特点、选用和测量方法。
5. 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电路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2.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板、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辅助工具: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4.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案例和在线测验。
七、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7ac16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2.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主要包括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和改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对电路的影响,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的功率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因数的概念及提高方法。
难点:理解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因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示波器、实验用交流电源。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家庭电路和工业用电设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功率问题。
2. 知识讲解:a. 介绍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b. 解释功率因数的概念,分析功率因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c. 讲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交流电路,计算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使用示波器和实验用交流电源,观察不同功率因数下的电路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分析a.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b. 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对电路的影响c.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b. 分析电路的功率因数,并提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路功率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节能、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等。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b64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png)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5 电路的基本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3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2.4 电路的简化方法2.5 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相位和频率3.3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抗和容抗3.4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5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第四章:电子元器件4.1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及应用4.2 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和三极管4.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4.4 场效应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4.5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5.2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特点5.3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5.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5.5 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六章:电源和稳压电路6.1 电源的分类及工作原理6.2 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6.3 电源滤波电路的作用与设计6.4 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与实现6.5 电源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七章:电动机及其控制7.1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7.2 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7.3 电动机的保护与维修7.4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7.5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八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8.1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原理与结构8.2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常用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8.4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8.5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第九章:数字电路基础9.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9.2 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9.3 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9.4 数字电路的仿真与实验9.5 数字电路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数字电路应用实例10.1 数字电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0.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10.3 数字电路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10.4 数字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0.5 数字电路应用实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一章:传感器与信号处理11.1 传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11.2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11.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1.4 信号调理电路的应用实例11.5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二章:电气控制与PLC编程12.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12.2 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2.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与编程实践12.5 电气控制与PLC编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三章:变频器与调速控制13.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13.2 变频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3.3 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技术13.4 变频器在工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3.5 变频器与调速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14.1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14.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14.3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4.4 电力电子设备的故障与保护14.5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五章:电工电子项目的实践与创新15.1 电工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流程15.2 项目实践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5.3 创新性项目的选题与设计思路15.5 项目实践与创新的经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重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连接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55e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8.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选用和应用。
(4)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 能力目标:(1)具备分析电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实际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工程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电路定律。
(3)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2. 电子元件(1)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及应用。
(2)电阻、电容、电感的选用及计算。
(3)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工电子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
3. 实验法:进行电工电子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
2. 实验设备:电工实验桌、电子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网站、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
3. 实践能力:电工电子实验、项目实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电工基础第9-16课时:电子元件第17-24课时:电路分析方法与应用第25-32课时: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七、教学步骤1. 电工基础:课时1-2: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课时3-4: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电路定律。
课时5-6: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2. 电子元件:课时7-8: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及应用。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4fc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3.png)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路两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如电池、发电机。
负载:消耗电能的设备,如灯泡、电动机。
导线:连接电源和负载,传输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设备。
1.3 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电流能够顺畅流动的状态。
开路:电流无法流动的状态,即电路中断。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电子和原子电子:原子核外的负电荷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2 半导体的性质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掺杂:向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改变其导电性能。
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
2.3 简单的电子电路放大电路:放大微弱信号的电路,如放大器。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如整流器。
稳压电路: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电路,如稳压器。
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频率:交流电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电压和电流波形之间的相位差。
3.2 交流电路的功率有功功率:电路中实际做功的功率,如灯泡发光产生的功率。
无功功率:电路中不做功的功率,如电容器和电感器消耗的功率。
视在功率:电路中总的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方和的开方。
3.3 交流电路的测量和保护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电路和人身安全。
第四章:磁路与变压器4.1 磁路的概念磁路:磁力线所通过的路径。
磁通量:磁场穿过磁路的磁力线数量。
磁阻:磁力线通过磁路时的阻碍程度。
4.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变压器的两个互相绝缘的绕组。
电工与电子技术变压器与电动机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变压器与电动机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163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2.png)
电工与电子技术-变压器与电动机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特性,能够运用变压器进行电压和电流的转换。
2. 使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能够选择合适的电动机并掌握其控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变压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构造、特性及应用。
2. 电动机:电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性能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性能。
2. 利用实物展示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视频,用于讲解和展示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原理和结构。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内部结构。
3.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电工与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压器与电动机。
2. 讲解: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和特性,以及电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
3. 展示:利用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变压器和电动机,让学生了解其在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正确记录数据。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变压器和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如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78c50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教案: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章节为第一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
4.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
5. 学生能够绘制和阅读电路图,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
难点:电路元件的符号和识别、电路分析方法的运用、欧姆定律的复杂应用、电路图的绘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电路图、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灯泡等)、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等)、示波器。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电路元件、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二、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电路的定义、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示例演示:通过示波器展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引导学生理解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四、应用欧姆定律:通过示例题目,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
五、串并联电路: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六、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通过示例题目,讲解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电路图。
七、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板书设计: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点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四、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五、欧姆定律的应用六、串并联电路七、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作业设计:电路图:(给出电路图)答案:电路图:(给出电路图)答案:电路图:(给出电路图)答案: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电路图和示例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79a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2.png)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内容包括了解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掌握功率三角形的画法,以及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功率三角形进行交流电路功率的分析。
3. 能够正确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难点: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交流电路演示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交流电源,电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交流电路实例,引出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
b. 讲解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c. 演示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电路搭建。
b. 学生通过实验箱测量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例题讲解:a. 结合教材例题,讲解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方法。
b.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a. 老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分析a. 功率因数b. 功率三角形c.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b. 分析交流电路功率因数对电路效率的影响。
2. 答案:a. 有功功率:P = UIcosφ无功功率:Q = UISinφ视在功率:S = UIb. 功率因数越接近1,电路效率越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误差。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750d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c.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电路图的绘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电路元件,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路元件的识别。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作用及电路图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元件模型,电路图示教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作用,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观察实验箱中的电路元件,并尝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实际电路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2. 电路元件的识别与作用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4. 实际电路例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电阻、灯泡等元件。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但在电路元件的识别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电路元件及其作用,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照明电路,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1.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1)明确电路图的组成部分:电路图主要由电源、电路元件、连接线和辅助符号等组成。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c918efeff9aef8951e06ed.png)
0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教学过程】第1章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123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
由于初中阶段研究的都是纯电阻电路,所以结合欧姆定律,电功公式还可写为,。
(4)电功的单位:电功的国际单位是J,常用单位kW·h(俗称度),IkW·h=×106J。
(5)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的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P15)学生讨论或互动板书:二、电功率。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用符号P表示单位:瓦(W),伏安(VA),换算关系说明:①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一段电路上的电功率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电流的乘积。
第1章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5’)一、焦耳-楞次定律(P16)学生讨论或互动板书:焦耳-楞次定律一、焦耳-楞次定律又称“焦耳定律”。
定量确定电流热效应的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强度i的平方、电阻r以及通电时间t成正比,即q=i2rt。
式中i、r、t 的单位分别为安培、欧姆、秒,则热量q的单位为焦耳。
在任何电路中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称焦耳热。
二、负载的额定值(P16)学生讨论或互动板书:二、负载的额定值45【预期效果】1、通过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什么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希望通过这节课,使学生能够以图片讲解及互动的方式,认真地完成本章节。
【后记】6。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9059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1.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主要包括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功率因数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尤其是无功功率的计算;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重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示波器、实验电路设备等。
2. 学具: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路的功率问题。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讲解功率因数的概念,分析功率因数对电路的影响。
(3)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具体的交流电路,演示如何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计算一个交流电路的功率,并讨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5.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分析(15分钟)(1)介绍三相交流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2)讲解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
(3)通过实例分析,演示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并分析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功率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d37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2.png)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概述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分析方法。
2. 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第四章: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1. 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2.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模拟电路及其应用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2. 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问题。
3. 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2.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箱、电子元器件、测试仪器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4课时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竞赛和活动。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拓宽知识面。
十、教学总结本教案旨在系统地传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bc4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0.png)
教案
2006 ~2007 学年第1学期
学院(系、部) 电子信息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电工电子
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
授课班级化学05、材科04
主讲教师方向前
职称工程师
使用教材《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主编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首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e9f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2.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作用和性质;(2)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3)掌握电路分析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的电阻、电容、电感电路;(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认识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意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1.2 电路的组成及基本电路元件1.3 电路的状态与电路定律第二章:电工测量仪器仪表2.1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2.2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3 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电阻、电容、电感电路分析3.1 电阻电路分析3.2 电容电路分析3.3 电感电路分析第四章:低压电器及控制电路4.1 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的原理与应用4.2 常用控制电路分析4.3 安全用电知识第五章:电子技术基础5.1 半导体器件的认识与应用5.2 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5.3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 实验法:进行电工电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教材;2. 实验设备:万用表、示波器、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电路实验板等;3. 网络资源: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视频教程等。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fb36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d.png)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电路的基本元件1.3 电路的基本定律1.4 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2.3 直流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2.4 常用电路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3.3 交流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3.4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第四章:磁路与变压器4.1 磁路的基本概念4.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4.3 变压器的结构与分类4.4 变压器的检测与维护第五章:电子元器件5.1 半导体基础知识5.2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5.3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4 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与应用第六章:电器设备与控制6.1 常用家用电器的结构与原理6.2 常用工业电器设备6.3 电器设备的控制原理与方法6.4 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第七章:电机与变频器7.1 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7.2 电机的分类与应用7.3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7.4 变频器的应用与调试第八章:电力电子技术8.1 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8.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电路与控制8.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8.4 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第九章:通信电子技术9.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9.2 模拟通信技术9.3 数字通信技术9.4 通信电子设备的应用与维护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应用10.1 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2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10.3 电工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4 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电路分析至关重要。
二、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电容和电感等,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功能对于设计电路至关重要。
三、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掌握这些定律对于解决电路问题至关重要。
(完整版)课程教案电工电子技术
![(完整版)课程教案电工电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3a6a68e0508763231121254.png)
山东协和学院课程教案使用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层次本科总学时80 授课教师马磊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授课学年15-16学年学期第一学期课程教案课程教案附页内容时间分配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
直流电路:由直流电源供电的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就是电流通过的闭合路径,它是由各种电气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连接组成的总体。
电路的结构形式和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电设备到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各种生产机械的电器控制部分及计算机、各种测试仪表等,从广义说,都是电路。
最简单的电路如图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1、组成: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
在发电厂内将化学能或机械能等非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是使用电能的设备,又称用电器。
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灯、电炉、扬声器、电动机等。
(3)中间环节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
起传输和分配电能或对电信号进行传递和处理的作用,如变压器、输电线等。
2、电路模型和电路图实际电路元件电磁性质较为复杂。
为便于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需用能够代表其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理想电路元件就是指只反映某一个物理过程的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感、电容、电源等。
用理想电路元件所组成的电路即为电路模型,手电筒电路的电路模型如图所示。
R L C干电池电源开关导线中间环节白炽灯负载ELRoRS课程教案附页内容时间分配3、作用(1)进行电能的传输和转换,如照明电路、动力电路等。
典型电路是电力系统。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输电线电动机电灯电炉负载电源中间环节(2)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如测量电路、扩音机电路、计算机电路等。
典型电路是扩音机。
晶体管放大电路扬声器中间环节电源负载二、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教案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授课专业:授课教师:教务处制本章教学步骤设计讲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例题分析:通过例题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电路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实验实训本章教学内容一、专业课介绍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内容和大致课时分配二、电路的基本概念1. 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电路元件模型介绍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集总参数模型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压、电流、功率的定义介绍词头代号因数词头代号因数中文英文中文英文兆(mega) 兆M 106 厘(centi) 厘 c 10-2千(kilo) 千k 103 毫(milli) 毫m 10-3百(hecto) 百h 102 微(micro) 微µ10-6十(deca) 十Da 10 皮(pico) 皮p 10-12常用单位3. 参考方向:定义和分析例题三、电路的基本定律1. 欧姆定律1. 基尔霍夫定律(a)电流定律 (b)电压定律四、电路的连接和工作状态1. 电源有载工作时的电流、电压和功率2. 电源开路时的电流、电压和功率3. 电源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和功率4. 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a) 电阻串联特点(b) 电阻并联特点(c) 混联举例五、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 两种电源模型2. 两种电源等效变换六、电路分析基本方法1.Y形联接图2.三相电源的相电压与线电压之间存在以下关系:3.对称三相电源还存在以下关系:结论:1.三相电源星形联接时,线电压有效值为相电压的有效值的倍,即;同时,在相位上线电压超前相应的相电压,如线电压超前相电压。
2. 对称三相电源联接成星形时,可以对外提供两组不同的对称电源。
二 . 三角形联结1.Δ形联接图2.三相电源的相电压与线电压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在对称三相电源三角形联结时,必须注意正确联接每相电源的极性。
第三节三相负载的连接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也有星形和三角形两种。
一、星形联结(Y联结)1. Δ形联接图如右2. 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二、三角形联结(联结)1. Δ形联接图2.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存在以下关系:3.三个相电流为一组对称三相正弦量时有结论:1.Δ联接时,若负载相电流对称,则线电流有效值为相电流有效值的倍;在相位上,线电流滞后相应的相电流30。
2.若将三角形连接的三相负载看成一个广义节点,则存在,此结论与电流是否对称无关,可应用于所有三相三线制电路。
第四节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一、负载星形联结的对称三相电路对称三相负载联成星形时有以下特点:导体。
此时将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结合面上形成PN结。
1. PN结的单向导电性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若外加电压使电流从P区流到N区,PN结呈低阻性,所以电流大;反之是高阻性,电流小。
如果外加电压使:PN结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PN结P区的电位低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2、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三、半导体二极管1.结构在PN结上加上引线和封装,就成为一个二极管。
二极管按结构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三大类。
(1)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
(2)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
(3) 平面型二极管-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
PN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
2.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1)伏安特性曲线P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10所示。
处于第一象限的是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处于第三象限的是反向伏安特性曲线。
图4-.10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正向特性当U>0,即处于正向特性区域。
正向区又分为两段:当0<U<Uth时,正向电流为零,Uth称为死区电压或开启电压。
当U>Uth时,开始出现正向电流,并按指数规律增长。
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Uth=0.5 V左右,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Uth=0.1 V左右。
● 反向特性当U<0时,即处于反向特性区域。
反向区也分两个区域:当UBR<U<0时,反向电流很小,且基本不随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反向电流也称反向饱和电流IS;当U≥UBR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加,UBR称为反向击穿电压。
(2)主要参数①最大整流电流ID:二极管长期连续工作时,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②反向工作峰值电压URWN:保证二极管不被反向击穿而规定的电压。
在实际工作时,定为反向击穿电压的一半。
③反向峰值电流IRM:是二极管加上反向工作峰值时的反向饱和电流。
硅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一般在纳安(nA)级;锗二极管在微安(mA)级。
四、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反向击穿区的特殊硅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与硅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完全一样,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反向区、符号和典型应用电路如图4-11所示。
(a) 符号 (b) 伏安特性(c) 应用电路图4-11 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稳压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1) 稳定电压UZ --在规定的稳压管反向工作电流IZ下,所对应的反向工作电压。
(2)最大稳定工作电流IZmax 和最小稳定工作电流IZmin—IZmax~IZmin是稳压管正常时的电流范围。
若IZ<IZmin,则不能稳压;若IZ>IZmax,管子会因过热而损坏。
(3)动态电阻rZ—其概念与一般二极管的动态电阻相同,只不过稳压二极管的动态电阻是从它的反向特性上求取的。
rZ愈小,反映稳压管的击穿特性愈陡。
rz =△UZ /△IZ三、半导体三极管1.基本结构和类型2.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以共射NPN型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例。
输入特性曲线—— IB=f(UBE)|UCE常数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IB=常数(1)输入特性曲线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入特性曲线见图4-14。
图4-14 共发射极接法输入特性曲(2)输出特性曲线饱和区--IC受U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UCE的数值较小,一般UCE<0.7 V(硅管)。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偏电压很小。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的下方。
此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IC平行于U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电压大于0.7 V左右(硅管)。
四、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这一过程称为整流,这种电路就称为整流电路。
常见的整流电路有半波整流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
五、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特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利用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直流电,其组成结构如图7-1所示。
图7-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图7-1中,Tr表示电源变压器,作用是将交流电网电压u1变成整流电路要求的交流电压;RL是直流供电的负载电阻;4只整流二极管VD1~VD4依次接成电桥的形式,故称桥式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电压的直流成分得到提高,脉冲成分被降低,每只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较小,变压器的利用效率高,因此被广泛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可以用四个独立的整流二极管实现,也可以用集成器件“桥堆”来实现。
图7-2所示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习惯简化画法。
图7-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习惯简化画法六、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图7-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波形在图7-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波形中,在u的正半周时,u2>0时,VD1、VD4导通,VD2、VD3截止,故有图示i D1(i D4)的波形;本章教学步骤设计讲述:放大电路及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分析:详细讲解放大电路及运算放大器的原理。
例题分析:通过例题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应用的掌握和理解。
实验实训本章教学内容一.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5-1所示。
图5-1 共射组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1) 基本组成三极管T--起放大作用。
负载电阻RC,RL--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偏置电路UCC(Vcc),RB--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耦合电容C1,C2—起隔直作用,输入电容C1保证信号加到发射结,不影响发射结偏置。
输出电容C2保证信号输送到负载,不影响集电结偏置。
(2) 静态和动态静态—u i=0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u i≠0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
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5-2中(a),(b)所示。
直流通路,即能通过直流的通路。
从C、B、E向外看,有直流负载电阻、 Rc 、RB。
交流通路,即能通过交流的电路通路。
如从C、B、E向外看,有等效的交流负载电阻、 Rc//RL、RB。
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对交流相当于短路。
因为按迭加原理,交流电流流过直流电源时,没有压降。
设C1、 C2 足够大,对信号而言,其上的交流压降近似为零,在交流通路中,可将耦合电容短路。
(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2.静态分析(1)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IB、IC和U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2)用图解法求静态工作点(略)3. 动态分析:微变等效电路法和图解法是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1) 微变等效电路的建立①三极管等效为一个线性元件。
②对于低频模型可以不考虑结电容的影响。
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见图5-4(a)、图5-4(b)。
其输入回路的等效电路如图5-5所示。
(2)动态性能指标计算共发射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5-6(a)所示。
(a)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b)微变等效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vAv = = -βRL' / rbe输入电阻rir i = = rbe // Rb1// Rb2≈rbe = rbb' +(1+β)26 / IE =300Ω+(1+β)26/ IE 输出电阻RoRo = rce∥Rc≈Rc二、多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连接,产生了单元电路间的级联问题,即耦合问题。
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必须要保证信号的传输,且保证各级的静态工作点正确。
直接耦合——耦合电路采用直接连接或电阻连接,不采用电抗性元件。
直接耦合电路可传输低频甚至直流信号,因而缓慢变化的漂移信号也可以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级间采用电容或变压器耦合。
电抗性元件耦合,只能传输交流信号,漂移信号和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1.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
两级间的连接通过耦合电容C将前级的输出电压家在后级的输入电阻上。
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互不相关,各自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