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盆地构造3被动大陆边缘

合集下载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2009-03-06 18:42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陆隆以及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

它现代分布于各大洋周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分布在古大陆与已经消失的古大洋之间的边界地带。

大陆边缘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由于大洋岩石圈的扩张而造成的由拉伸断裂所控制的宽阔的大陆边缘,又称稳定大陆边缘。

其邻接的大陆和洋盆属同一板块,由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所构成。

无海沟发育。

它在大西洋周围最先被详细研究,故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地貌上它以具有较宽的大陆架为特征﹐大陆架宽30~300公里﹐与大陆坡之间坡度转折点在极区深达600米,在赤道不超过100米﹐大陆坡坡度为0.2°~0.04°,其下为坡度略小于0.01°的宽80~500公里的陆隆。

大陆架实际上是非常厚的巨大沉积体的表面,它们形成于稳定持续的沉降构造环境中,而且极少经受变形。

大陆坡的坡脚沉积层厚达5公里,这是由于大陆坡的基底沉降,沉积物填入所形成的。

大陆坡上分布有很多海底峡谷,它们把大陆坡的沉积物输至陆隆和深海盆地。

陆隆主要由浊流和等深流的沉积楔所构成。

被动型大陆边缘是最初大陆裂谷的所在地,因此有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和地堑地垒等伸展构造发育在沉积物和基底中。

这种大陆边缘常常切断邻近的大陆上的较老的构造。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侧﹑印度洋西北侧﹑澳大利亚周围﹑南极洲周围,白令海阿拉斯加大陆边缘﹑鄂霍茨克海的西伯利亚大陆边缘﹑日本海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大陆边缘﹑东海和南海的中国大陆边缘。

[编辑本段]【活动大陆边缘】也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汇聚大陆边缘等。

其陆架狭窄,陆坡较陡,陆隆被深邃的海沟所取代。

地形复杂,高差悬殊。

与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漂移着的大陆的后缘相反,活动大陆边缘是漂移大陆的前缘,属于板块俯冲边界,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

大地构造与成矿(被动大陆边缘)

大地构造与成矿(被动大陆边缘)

2.时空分布
• 赤道的南北30范围之内 • 干旱萨布哈类型的蒸发沉积物 • 沉积盆地边缘,岛弧周边或海盆地中的 高地
3.大小和品位
• • 矿区包括若干矿床,范围大 over hundreds of square kms. (Hint--fluid source was regional, not local.)
大陆架 酸岩

Epigenetic meteoric or connate
Carbonatehosted Ba and F
Pakistan (Jurassic); Burma (Ordovician)
Deposits related to basin of unknown origin Association Genesis Type of Examples deposit/ metals
元古代陆相沉积 物,不整合上伏 在下中古代变沉 岩之上 表生成岩-后生 热液-变质活化
Unconfor mity vein-type U
Quartzpebble conglomer ate U.Au
Athabasca basin, Canada; Alligator River, NT, Australia (L-early M Proterozoic)
• 第三阶段: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磷酸盐沉积 物在地下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压 溶与颗粒增生,新生出磷灰石晶体,使磷质又 发生一次迁移、富集。 • 第四阶段:即表生阶段。在大气成岩环境中潜 流带活动结果使非磷质成分发生溶蚀、淋滤, 同时又伴有次生含水磷酸盐矿物的新生,促使 磷质再一次富集。
• 对成矿的不同认识 有的认为磷质来自远洋海 底火山喷发;有的认为不存在洋流上翻现象。 • 主要控矿因素 • (1)陆表海中有障壁的半局限海盆 • (2)海盆中水动力活动的状态; • (3)具有潮下带一潮间带一潮上带一潮间带一潮 下带的沉积相带变化; • (4)沉积岩性以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一硅质岩组 合为主; • (5)中纬度地区冬季风暴和热带气旋作用带。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王力;屈红军;张功成;范玉海;关利群;冯杨伟;郑艳荣;李敏【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16)4【摘要】世界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裂前期、裂谷期以及裂后期(被动陆缘期),裂后期又可划分出热沉降期和漂移期两个亚期.裂谷期发育的裂谷层序和漂移期发育的漂移层序是构成生储盖组合的主要层序.统计发现,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主要有裂谷期生储盖、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和漂移期生储盖三种组合.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以及海相泥页岩盖层.不同生储盖类型均有较大油气储量.裂谷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较低,潜力巨大;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的储量贡献较大,仍有较大潜力;漂移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高,储量贡献大,是现阶段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目标.【总页数】10页(P22-31)【作者】王力;屈红军;张功成;范玉海;关利群;冯杨伟;郑艳荣;李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TE112.3【相关文献】1.世界深水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启示[J], 李文浩;张枝焕;李友川;张功成;傅宁2.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特征 [J], 范玉海;屈红军;张功成;冯杨伟;关利群;雷露3.全球深水区含油气盆地有效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 [J], 黄俨然;张枝焕;李友川;李文浩4.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 [J], 范玉海;屈红军;张功成;冯杨伟;关利群;王云5.南薇西含油气盆地地层层序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J], 周佳维;张莉;雷振宇;鄢伟;骆帅兵;钱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动大陆边缘专论

被动大陆边缘专论

4
发育深海沟、海洋收缩 沉积物褶皱变形强烈 逆冲断裂发育
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1、初始期—断陷小; 2、青年期—断陷规模较大,沉积广、珊瑚礁、藻礁; 3、壮年期—断陷消失,厚度巨大的沉积体,具补偿性前积,底辟、逆牵引 构造普遍发育; 4、老年期—褶皱造山- - - - 形成与挤压作用有关的盆地。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 在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 渡,是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
被动大陆边缘地貌形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
大陆架:海洋平原水下延续部分,水深在200米范围内的海洋平缓倾斜 的水下平原。 大陆坡:大陆架边缘倾角较陡的斜坡(一般2-6度),水深200-3000米。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年轻的大洋扩张中心的形成,如20Myr的红海-亚丁湾,然后成熟( > 40 Myr )的大洋盆地,伴随着相邻的伸展大陆岩石圈上的被动边缘的发展。

充分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如与大西洋接壤的被动大陆边缘,以伸展断裂、大规模重力构造(滑塌、滑塌席)和盐构造为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包括延伸至50–150 km区域的强烈减薄大陆地壳,异常情况下延伸至400–500 km,由薄或厚的沉积物棱柱体覆盖。

一般来说,它们在地震活动中是不活跃的,在成熟的例子中,热流是正常的。

被动大陆边缘(也称为大西洋型边缘)的特征是海相沉积物向海增厚的棱柱体覆盖同裂谷沉积层序的断裂基底,通常为大陆成因。

裂谷后向海增厚的沉积物棱柱体主要由浅海沉积物组成。

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被连接的铲状伸展断层系统所覆盖,这些断层系统合并成低角度的单一断层。

相反,后裂谷或漂移阶段通常由重力控制变形(盐构造、泥底辟、滑塌、滑坡、软沉积物中的铲状生长断层)控制。

被动边缘覆盖在早期裂谷系统之上,这些裂谷系统通常与海洋边缘呈次平行,或与海洋边缘呈高角度(如尼日利亚贝努埃海槽等三联点的断裂臂),或沿着转换断层带(如大浅滩和几内亚湾)。

沉积的早期同裂谷相通常通过不整合面与后期漂移相分离。

一些被动边缘在裂谷作用结束时表现出相当大的陆上地形起伏(导致主要不整合面),如大西洋东北部的RockallBank,而在另一些被动边缘,裂谷作用结束时,沉积物表面处于深水中,如比斯开湾和伊比利亚的Galicia边缘。

由于被动大陆边缘代表了大陆岩石圈的裂谷边缘,现在被一个大洋盆地所分隔,因此有可能在大洋的两侧识别出原始的匹配边缘。

这些被称为共轭边界。

它们在北大西洋的两侧特别发育。

共轭边缘的比较提供了关于海盆开发前伸展几何形状的信息。

例如,深层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的共轭对是对称的,具有向海倾斜的旋转断块,而其他深层剖面则表明存在平坦或向陆倾斜的滑脱或剪切带,产生明显不对称的模式。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

被动大陆边缘是板块运动旋回中拉张阶段形成的,主要分为三类:非火山型(或沉积型)、火山型和张裂-转换型(或剪切型)。

不同类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机制不同。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源于主动裂谷,非火山型由于源于被动裂谷模型,剪切型形成演化機制有三个阶段。

被动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麓组成,其沉积特征也存在差异。

陆架上接受陆源沉积(三角洲)或碳酸盐沉积,陆坡上接受浊流沉积和滑塌沉积,陆麓接受浊流、滑塌以及等深流沉积。

标签: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沉积特征0前言被动大陆边缘(即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张裂边缘)是在大陆张裂、破裂以及洋中脊形成的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其拉张作用被认为代表了从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作用的中间阶段,包含着大陆张裂继之洋壳形成(海底扩张)的重要信息。

目前全球被动大陆边缘总长度大约105000km,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周边,包括北冰洋、挪威海、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边缘,此外还包括印度洋(除巽他弧外)、围绕南极的大洋(除斯科舍弧外)以及太平洋的一部分边缘盆地。

最新形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是红海,大约形成于5Ma,形成时间最老的被动大陆边缘是非洲东部海岸的莫桑比克部分约180Ma,现代被动大陆边缘平均年龄在104Ma。

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板块内部,被动地随着板块移动,缺乏海沟俯冲带,故无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但是曾遭受显著的沉陷和张裂活动,发育有巨厚的沉积物。

它基本上是由水深不断增加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或称大陆裾)组成。

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或沉积型)、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和张裂—转换型边缘(或剪切型)。

1形成机理1.1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一般比较狭窄,地壳拉伸变薄所起的作用有限,岩浆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在大陆地壳与正常洋壳之间有巨厚的向海倾斜的火成岩地壳。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1.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及分类1.1 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南部边缘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如图1)。

图1 被动大陆边缘世界分布图,据Allen,2013被动大陆边缘属于拉伸型大陆边缘,同裂谷期位于板块内部,后裂谷期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

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

减薄了的地壳通过产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

裂谷形成初期: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了一些被动边界,这些边界被连接在一起的犁形张性断层系统所覆盖,这些系统融合成低角度的单一断层。

裂谷后期:(或漂移阶段)主要受重力控制的变形(盐构造,泥质底辟,坍塌,滑动,软沉积物中的生长差异)。

图2 被动边缘构造图,图据Allen,2013图3 分离水平的盐底劈,图据Allen,2013图2图3显示了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构造,从后部的滑脱,到中部的底劈,再到前部的挤压,可以看出不同部位的地质营力是不同的,但整体属于扩张。

早期的沉积阶段沉积通常与不整合之后的漂移阶段相分离。

由于被动边界代表一块大陆岩石圈的破裂边缘,现在被海盆隔开,因此可以确定海洋两侧的原始匹配边界。

这些被称为共轭边界。

它们在北大西洋两岸特别发育良好。

深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的共轭对是对称的,产生明显的不对称模式,如图4。

图4对称型共轭边界、非对称型共轭边缘,据Allen,20131.2.分类1.2.1.分类依据①火山产物丰度;①沉积物的厚度,从沉积物的富营养到沉积物的匮乏程度;①在裂谷后阶段是否存在重力驱动和盐构造;①张裂期岩石圈各层流变结构的差异。

1.2.2.分类结果①贫岩浆型边缘/富岩浆型边缘图5 全球范围内贫/富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据Allen,2013红色区域为富岩浆型边缘,蓝色区域为贫岩浆型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的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的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的特征及其构造背景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

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

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

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

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

陆架下界(陆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约130米。

陆坡的坡度相对陆架显著增加,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17′,比陆架的坡度大20倍左右。

陆坡地形十分崎岖,常被海底峡谷切割。

陆基是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坡度十分平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积物组成,可形成许多海底复合扇。

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

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

空间上呈一系列与大陆边缘相平行的长条形盆地,由两部分地层组成:下部地堑型盆地充填了晚三叠世陆相粗碎屑堆积和火山岩,分布于靠内陆一侧;上部为拗陷成因的厚7~12千米、大致呈水平产状的侏罗纪到新近纪的海相沉积。

它们形成向海加厚的楔体叠置在下伏厚度减薄的过渡型地壳之上。

被动陆缘的生成源于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

[整理版]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整理版]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2009-03-06 18:42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陆隆以及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

它现代分布于各大洋周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分布在古大陆与已经消失的古大洋之间的边界地带。

大陆边缘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由于大洋岩石圈的扩张而造成的由拉伸断裂所控制的宽阔的大陆边缘,又称稳定大陆边缘。

其邻接的大陆和洋盆属同一板块,由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所构成。

无海沟发育。

它在大西洋周围最先被详细研究,故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地貌上它以具有较宽的大陆架为特征﹐大陆架宽30~300公里﹐与大陆坡之间坡度转折点在极区深达600米,在赤道不超过100米﹐大陆坡坡度为0.2°~0.04°,其下为坡度略小于0.01°的宽80~500公里的陆隆。

大陆架实际上是非常厚的巨大沉积体的表面,它们形成于稳定持续的沉降构造环境中,而且极少经受变形。

大陆坡的坡脚沉积层厚达5公里,这是由于大陆坡的基底沉降,沉积物填入所形成的。

大陆坡上分布有很多海底峡谷,它们把大陆坡的沉积物输至陆隆和深海盆地。

陆隆主要由浊流和等深流的沉积楔所构成。

被动型大陆边缘是最初大陆裂谷的所在地,因此有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和地堑地垒等伸展构造发育在沉积物和基底中。

这种大陆边缘常常切断邻近的大陆上的较老的构造。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侧﹑印度洋西北侧﹑澳大利亚周围﹑南极洲周围,白令海阿拉斯加大陆边缘﹑鄂霍茨克海的西伯利亚大陆边缘﹑日本海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大陆边缘﹑东海和南海的中国大陆边缘。

[编辑本段]【活动大陆边缘】也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汇聚大陆边缘等。

其陆架狭窄,陆坡较陡,陆隆被深邃的海沟所取代。

地形复杂,高差悬殊。

与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漂移着的大陆的后缘相反,活动大陆边缘是漂移大陆的前缘,属于板块俯冲边界,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

第二章__盆地的分类和构造特征分析_第二部分50-100

第二章__盆地的分类和构造特征分析_第二部分50-100

与大陆裂开和板块离散运动有关的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碳酸盐岩、页岩 陆堤(或陆阶) 陆隆沉积 洋壳
初始扩张槽沉积
底碎屑相沉积 裂谷相沉积
过渡地壳
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结构特点
弧内(裂陷)盆地(intra-arc basin)
岩浆弧或岛弧内部的裂陷盆地,有强烈的 火山活动。火山作用使岩浆弧裂开,进一 步的扩张可能使岩浆弧或岛弧一分为二, 弧内盆地则演化成为弧间裂陷盆地。火山 作用后还可能发生塌陷,火山物质也可以 堆积成山,并引起火山周围的挠曲沉降。 有些B型俯冲带的弧前地区甚至也发生裂陷 作用,但通常不将弧前盆地作为典型裂陷 盆地的一种类型。
但总的来说,属于发育于拉张背景下的
盆地
㈡盆地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起因是由于西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 B-
型俯冲),俯冲带从中生代开始存在
在不同地质时期,该俯冲对中国东部产生极大影 响,引起区域隆起拉张的背景,形成一系列的中新 生代的陆相沉积盆地 这些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发育在印支运动以后不同 的地质块体拼合而成的陆块上,由于基底块体形成 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属性,因此表 现出不同的成盆作用。
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裂陷盆地
(二)聚敛(压陷)构造环境的盆地
•不同的板块聚敛边界,常形成不同类型的沉 积盆地 •板块聚敛边界按其构造演化阶段不同,可分 为俯冲大陆边缘和碰撞挤压大陆边缘两种 •俯冲大陆边缘———形成沟—弧—盆体系 •碰撞挤压大陆边缘——形成大陆碰撞作用带
1. 海沟盆地 2. 弧前盆地 3. 弧间盆地 4. 弧后盆地 5. 残留洋盆 6. 周缘前陆 7. 陆内前陆 8. 山前挠曲 9. 山间盆地
陆克 政的 分类
伸展型拗陷盆地(extensional sag)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温志新;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梁英波【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5【摘要】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一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总页数】9页(P1-9)【作者】温志新;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梁英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海淀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P631【相关文献】1.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 [J], 温志新;万仑坤;吴亚东;贺正军;汪永华2.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J], 贾小乐;何登发;童晓光3.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 [J], 何娟;何登发;李顺利;张光亚4.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 [J], 胡湘瑜5.从古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看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的勘探地位 [J], 赵文智; 江青春; 汪泽成; 姜华; 付小东; 谢武仁; 徐安娜; 沈安江; 石书缘; 黄士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其他名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type continental margin)定义:拉张裂离作用显著,断陷盆地发育,缺乏海沟俯冲带,无强烈的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的大陆边缘。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海洋边缘的浅海区域,是被海水淹没的大陆,称作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占海洋总面积的15.3%,其主体是大陆架,其次为大陆坡和大陆基。

根据大陆边缘的结构和地质构造特征,可以进一步分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

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

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

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

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

陆架下界(陆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约130米。

陆坡的坡度相对陆架显著增加,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17′,比陆架的坡度大20倍左右。

陆坡地形十分崎岖,常被海底峡谷切割。

陆基是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坡度十分平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积物组成,可形成许多海底复合扇。

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

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

图1世界主要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分布和南大西洋裂谷系形成的相同背景下,巴西东部海域诸盆地在时空上仍具有差异性,北部诸盆地未经历热沉降阶段是其区别于东南部桑托斯与坎普斯盆地的重要特点。

同样,在桑托斯盆地和坎普斯盆地之间演化的差异性(如基底演化和热背景方面)对烃源岩的发育、热演化及盆地的含油气性等方面具有一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北卡那封盆地巴罗次盆—兰金台地裂谷期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据文献[18]修改)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类型主要分布在巴西东部陆架的坎普斯盆地,西非中南部的木Muni)、加蓬、下刚果、宽扎、纳米比亚等盆以及西非西南部(西南非)海岸盆地。

巴西东部陆架坎普斯盆地巴西深水油气勘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其油气储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陆架区油气田的发现,浊积砂岩,时代分别为晚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晚期以及古近纪渐新世,坎普斯盆地大于200m的油田90%是以始新世以来沉积的浊积砂岩为储层,这些砂岩呈透镜体被夹持于页岩中,而这些页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古近纪漂移期,可作为主要盖层[23]。

3.2综合分析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其烃源岩主要为盐下断陷期和断坳期富有机质盆地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主力盖层坎普斯盆地裂谷期早白垩世湖相黑色页岩,干酪根Ⅰ—Ⅱ型、主要为Ⅱ型,TOC为2.6%~6.0%漂移晚期古近纪渐新世深水浊积扇浊积砂岩漂移期晚白垩世—相页岩加蓬盆地裂谷期巴列姆阶及纽康姆阶湖相页岩,Ⅰ—Ⅱ型,TOC平均6.1%漂移晚期晚白垩世—古近纪深水浊积砂岩漂移期森诺曼阶泥页岩下刚果盆地裂谷期下白垩统湖相页岩、泥岩,Ⅰ—Ⅱ型,TOC为20%~30%漂移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深水浊积砂岩漂移期进积页岩及层内页岩表4世界主要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类型及特征(据文献[23-28,32-33,35]编制)4巴西东部陆架坎普斯盆地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图(据文献[34]修改)主力储层主力盖层漂移晚期中新世深水浊积扇和水道砂浊积砂岩上侏罗统致密钙质页岩垩系泥岩、页岩、硬石膏漂移早期早白垩世浅水碳酸盐相灰岩及粗晶白云岩漂移晚期始新世末—中新世深水浊积扇浊积砂岩储层层间页岩漂移早期晚白垩世桑托期边缘海相世界主要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漂移期生储盖组合类型及特征(据文献[39-49]编制)图5墨西哥湾Burgos 盆地漂移期生储盖组合特征(据文献[39]编绘)海相沉积,储层主要为漂移期沉积的滨浅海相砂岩碳酸盐岩和深海相浊积砂岩,盖层为漂移期形成的海相泥岩(表5)。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简介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简介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 构造单元名称的演变
许多单位根据具体地质条件,或以构造形态命 名,或以构造成因命名,都有一些创新和发展, 例如: 大庆油田的大庆长垣、深圳分公司的“构造 脊”、东北分公司的“枢纽带”等等。 但现在许多单位不重视构造单元的研究和划分。 他们不知道正向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聚集, 三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富集。
一、大地构造学说是划分构造单元的理论基础
●裂谷:是地壳上的大型构造体系。是在区域隆起
背景上发展起来的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 堑系。大陆、海洋、陆间皆有裂谷。j.t.威尔逊从 板块构造观点出发,把裂谷和全球构造联系起来, 提出了大洋发展的6个阶段: 胚胎期:大陆裂谷发育阶段,东非裂谷 幼年期: 陆间裂谷发育阶段,如红海 成年期:以大西洋为代表 衰退期:以太平洋为代表 终了期:以地中海为代表 遗迹:以喜马拉雅为代表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构造 单元名称的演变
中国及毗邻海域沉积盆地,面积大于200km2 的有417 个, 沉积面积约574.8 *104km2。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名 称的演变 名称,既有科学含义又有时代印痕 1,以地台命名 地台是大地构造名词 20世纪50年代流行 鄂尔多斯地台(伊陕台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块等 2,以盆地命名 盆地是地理名词 20世纪50年代晚期~60年代初——现今流行 3,盆地类型的认识变化 地台——地台有活化——断陷、坳陷、山前凹 陷——断陷、克拉通、前陆 4,断陷型盆地中的构造单元划分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 构造单元名称的演变
5,坳陷型盆地中的构造单元划分 以松辽盆地为例: 隆起带、坳陷带、斜坡带 特殊点在于次一级单元的划分:长垣构造
缺点是:中央坳陷区划分了隆起带(扶新隆起 带),东北隆起区等划分了凹陷(绥化凹陷)、 隆起带(海伦隆起带)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摘要】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42)005【总页数】10页(P671-680)【关键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盆地结构构造;成藏模式;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方向【作者】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自2009年以来,在东非地区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海域不断获重大油气发现,且探井成功率高达80%[1],预示着东非被动陆缘深水油气资源良好的勘探前景。

较南大西洋两岸、墨西哥湾等热点地区,东非海岸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海上勘探程度很低,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鲁伍马盆地的北部区块和坦桑尼亚的南部区块[1],而且莫桑比克南部海上、马达加斯加及索马里海上区块尚未进行勘探[1]。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1.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及分类1.1 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南部边缘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如图1)。

图1 被动大陆边缘世界分布图,据Allen,2013被动大陆边缘属于拉伸型大陆边缘,同裂谷期位于板块内部,后裂谷期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

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

减薄了的地壳通过产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

裂谷形成初期: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了一些被动边界,这些边界被连接在一起的犁形张性断层系统所覆盖,这些系统融合成低角度的单一断层。

裂谷后期:(或漂移阶段)主要受重力控制的变形(盐构造,泥质底辟,坍塌,滑动,软沉积物中的生长差异)。

图2 被动边缘构造图,图据Allen,2013图3 分离水平的盐底劈,图据Allen,2013图2图3显示了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构造,从后部的滑脱,到中部的底劈,再到前部的挤压,可以看出不同部位的地质营力是不同的,但整体属于扩张。

早期的沉积阶段沉积通常与不整合之后的漂移阶段相分离。

由于被动边界代表一块大陆岩石圈的破裂边缘,现在被海盆隔开,因此可以确定海洋两侧的原始匹配边界。

这些被称为共轭边界。

它们在北大西洋两岸特别发育良好。

深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的共轭对是对称的,产生明显的不对称模式,如图4。

图4对称型共轭边界、非对称型共轭边缘,据Allen,20131.2.分类1.2.1.分类依据①火山产物丰度;①沉积物的厚度,从沉积物的富营养到沉积物的匮乏程度;①在裂谷后阶段是否存在重力驱动和盐构造;①张裂期岩石圈各层流变结构的差异。

1.2.2.分类结果①贫岩浆型边缘/富岩浆型边缘图5 全球范围内贫/富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据Allen,2013红色区域为富岩浆型边缘,蓝色区域为贫岩浆型边缘。

(完整版)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图示

(完整版)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图示

主动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与会聚型板块边界相关,是大洋板块向大陆俯冲消减的地带,代表威尔逊旋回的后期阶段。

火山弧、海沟和贝尼奥夫带(B式俯冲带)三者共生是基本特征。

一般将其划分为:岛弧型[沟-弧(岛弧)-盆型、西太平洋型]和陆缘弧型[沟-弧(火山山弧)型、安底斯型,东太平洋型]。

H切人订----- 4*~ 孤_SH确ft孤我洁甑>八2八广I、r kiilnvih 卜+ +<嗾^>7Z 勿加主动大陆边緣示意剖面图(据BouPr, 1977稍作补充)B 式俯冲,a-西太平洋型,b-安底斯型’A 式俯冲,c-阿尔卑斯型弧膚金地/仃仃力7a■ ★ +山加J4十+I 俯冲帝弧曲盆地岛弧U ---------- >4« ------ -• ----9*>44 #・・ / ,/ Z //匚,・ AO :二;*・疏曲//%/巧.+・十 十- ・被动大陆边缘:属于稳定的大陆边缘,缺失海沟俯冲带。

可承受强烈的沉陷 和张裂活动,接受巨量沉积物,是现代地槽区。

基底常见裂谷式沉积,有时有陆 相红层、盐类和火山活动等沉积物,向上逐渐出现海相层,并形成海侵序列。

在 大规模海相沉积之前,常由裂谷发育(胚胎期)逐步过渡到红海阶段! FiguV 19.4 Sdienjbc licw >hoxvmg the prciiixc of ihc mntinund hMriEin. Xo(e thJt the 心严、shux'n i'nr thr cfntmcntiJ^hrlr sidlwiMWKiux 讪炳 are greatly 呂grrticd. The cniKinentiJ 4iclt h.is uci. avcriige slupt' of onu tenik iil one(初始期)。

",■ConUnontd ahaVi ■ ConWitai cruEtI 虞论「./.Contirwfltal sbpe诧AptAb 卿al plain :Continental margin ——CooUnental rse、XLJevrc<, white the <unQn<ntij >lopc hb 1<5、th冊;i IfMlcgri* slope.(a ) 一大陆罠簪/三燕发岩1B W鹏稲火山一远积歸__________ .—V /L_ ______ _ ■!■―■ —- \ kp t b )-红海莎[:£;::卑歹生物碑咼雅< ______ F_______ _/ ____21二[It、«^进式世海市丽爭探航岩爭深满沉*积i 慕发W「°-込'4 Ln(C )一窄大洋•弋;■二亠二“n…—4" - ■ __ . A • ++->*+ 1- * * * * * <■*/* +***■ + *i*^*J^K ■/5瓯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唯一区别就是前者有俯冲带,大陆与海的边界,被动大陆边缘后期发展就会形成主动大陆边缘,就是被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则是主动大陆边缘。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赵锡奎;雍自权;李国蓉;张小兵;邓广君;李坤【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7(028)001【摘要】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成的表层张力张性正断层活动较强烈.由于这种盆地是板块尚未碰撞时发育的,因此与前陆盆地还没有必然联系,随着板块碰撞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它可以演化成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广西"钦防海槽"和"十万大山"盆地区,由于早古生代的华夏古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古陆块,因此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武夷、闽台微陆块向华南古板块拼贴时,"钦防海槽"即处于"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其后经历了早泥盆世残留洋盆地、晚古生代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二叠世早期前陆盆地、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新生代走滑断陷盆地的盆地性质转化过程.【总页数】8页(P121-128)【作者】赵锡奎;雍自权;李国蓉;张小兵;邓广君;李坤【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1【相关文献】1.二连盆地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机制及盆地类型研究 [J], 吴刚2.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 [J], 谢奋全;王黎栋;于炳松;张光亚;温志新;徐海燕3.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 [J], 谢奋全;王黎栋;于炳松;张光亚;温志新;徐海燕;4.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及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鲁武马盆地为例 [J], 张光亚;刘小兵;赵健;温志新;张荻萩;王兆明;张磊;马锋;陈曦5.古老被动大陆边缘的后期改造类型及油气发现——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勘探潜力分析的启示 [J], 李王鹏;张仲培;刘士林;钱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海洋
本课程推荐的分类方案 大 类
一、克拉通盆地
亚 类
1、克拉通内简单盆地 2、克拉通内断拗盆地 1、裂谷或裂谷系(地堑系) 2、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 3、拗拉谷(拗拉槽) 4、被动大陆边缘 5、新生大洋盆地 6、边缘海--弧后盆地 7、弧间盆地 8、弧内盆地 1、海沟 2、坡上盆地 3、弧前盆地
• 在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 渡,是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
被动大陆边缘地貌形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
大陆架:海洋平原水下延续部分,水深在200米范围内的海洋平缓倾斜 的水下平原。 大陆坡:大陆架边缘倾角较陡的斜坡(一般2-6度),水深200-3000米。
大洋发展示意图
大陆内初始裂谷、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坳拉谷、被动大陆边缘… 简单 克拉通内盆地 贝努埃凹槽 断坳 (尼日尔三角洲) 裂谷系或地堑系
1
大 陆 边 缘 发 展 阶 段 示 意 图
断块作用 基底岩石裸露地表 凹槽部分或全部被充填 边棱处珊瑚礁、藻礁
2
3
宽缓沉积物、前积、 陆坡变迁、沉积体 巨厚
实例1:加纳共和国沿海盆地
加纳国情
原名:黄金海岸 位置:非洲西部
2
面积:23.9万Km
人口:1644.6万 语言:英语(官方) 首都:阿 克 拉 时差:8小时(北京)
加 纳
加 纳 沉 积 盆 地
(内陆)
开放区域
(海上)
沉积盆地




海水水深
欢迎石油勘探公司到所有开放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这些区域现有资料为:4.2万多公里地震测线及从76口钻井中提取的井资料。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第四节
被动大陆边缘油气成藏条件
1、烃源岩—陆架和陆坡上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和碳酸盐岩; 2、沉 积 —厚度大、空间展布广、产状较稳定; 3、构 造—内部发育同生断层、底辟构造和滚动背斜等。
枢纽点
三角洲滨海相
活动透镜体
洋壳 过渡壳 陆壳
大陆堤生长剖面示意图
陆架和陆破上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碳酸盐岩 可为生油岩,沉积棱柱体内发育同生断裂、滚动背 斜、底劈构造等,有利于油气聚集。
三.沉积盆地分类
四.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二篇: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
一.克拉通盆地
二.裂谷盆地 三.被动大陆边缘 四. 岛弧地区盆地 五.前陆盆地 六.走滑盆地 七. 叠加盆地、复合盆地 与改造盆地
本课程推荐的分类方案 大 类
一、克拉通盆地
亚 类
1、克拉通内简单盆地 2、克拉通内断拗盆地 1、裂谷或裂谷系(地堑系) 2、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 3、拗拉谷(拗拉槽) 4、被动大陆边缘 5、新生大洋盆地 6、边缘海--弧后盆地 7、弧间盆地 8、弧内盆地 1、海沟 2、坡上盆地 3、弧前盆地
沉积盆地区域地质图
1
利比尼亚 科特迪瓦 加纳 内陆盆地 多哥 贝宁 尼日利亚
3
2
沿海盆地
构造带
三个 盆地
1 2 3
瓦塔盆地 (onshore) 凯塔-多哥-贝宁盆地 (offshore) 象牙海岸-塔罗盆地 (offshore)
Stratigraphyic Characteristics (地层特征)
每个盆地均有一条横向地震测线穿过,这些测线显 示出了地层的总体层序特征(图3-a、b、c、d)。
1 2 3
1 2 3 4 5 Km
4
5 Km
象牙海岸-塔罗盆地(Ivory-Coast--Tano Basin)地震测线(A-A’)
实例3:澳洲西部沿海盆地
澳洲西北大陆架基本情况
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地震剖面图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前言
第一篇:含油气盆地构造学基本原理
一.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简介 二. 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
第三篇: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格局及 勘探概况
一.中国中、晚元古界裂谷盆地 二. 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 三.中国中生代盆地 四.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五.中国海上盆地 六.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格局及勘探概况
概念: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简答或论述:
1、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演化及主要分布地区?
2、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4
发育深海沟、海洋收缩 沉积物褶皱变形强烈 逆冲断裂发育
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1、初始期—断陷小; 2、青年期—断陷规模较大,沉积广、珊瑚礁、藻礁; 3、壮年期—断陷消失,厚度巨大的沉积体,具补偿性前积,底辟、逆牵引 构造普遍发育; 4、老年期—褶皱造山- - - - 形成与挤压作用有关的盆地。
第三节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 被动大陆边缘的生成源于上 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 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形成复 杂的地堑系; • 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 升,形成洋壳。破裂不整合 标志着陆壳断开的时间。 • 随着洋盆扩大,外侧陆壳逐 渐远离洋中脊并冷却沉陷, 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动陆缘 沉积岩系。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示意图
陆 隆:大陆坡底缓缓向大样倾斜的沉积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 滑塌沉积物组成 。
Km 2 海平面
2 4 6 海岸线 大陆坡底 大陆架边缘
陆壳
过பைடு நூலகம்壳
洋壳
8 Km 0
100
200
300
400
大陆边缘地貌形态示意图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发育在新生大洋两侧稳定的 大陆边缘巨厚的沉积堆积体。
空间上:呈一系列与大陆边缘相平行的长条形盆地 。
第三章 被动大陆边缘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被动大陆边缘概念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构造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油气成藏条件
第一节 被动大陆边缘概念
•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 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 (离散型大陆边缘、不活动大陆边缘、尾部大陆边缘)
下部:裂谷系沉积物 (岩石圈尚未断裂阶段的产物,主 要有湖相沉积、砂岩为主的粗碎屑 岩沉积或红层,还有玄武岩火山岩 夹层) 代表大陆裂谷环境
西大西洋横剖面(表示陆壳、洋壳和沉积物的关系)
上:陆棚、陆隆型沉积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
下:裂谷阶段层系
枢纽点
三角洲滨海相
活动透镜体
洋壳
过渡壳
陆壳
被动大陆边缘生长剖面示意图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构造格局的主要类型
边缘地槽或 冒地槽类型
0
(a) 碳酸岩台地型
大型三角洲具有 重力滑塌构造
0
(b)
盐构造
0
(c)
图 例
碳酸盐岩 碎屑岩
盐 海洋基底-玄武岩 大陆基底
0
(d)
二、沉积特征
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 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迪肯森把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体称:冒地斜沉积棱柱体或大陆堤。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二、裂陷盆地
三、压陷盆地
4、残留洋盆地 5、周缘前陆盆地 6、弧后前陆盆地 7、再生前陆盆地 8、山间盆地 9、碰撞裂谷 1、走滑伸展盆地 2、走滑挤压盆地 3、走滑旋转盆地 1、叠加盆地 2、复合盆地 3、改造(残留)盆地
四、走滑盆地 五、叠加、复合 与改造盆地
( chapter 3 被动大陆边缘)复习题
注: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盆地, 是个构造区,是一个浅海到 半深海的沉积。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
1、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 2、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 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
第二节
一、构造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构造特征
1、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2、地壳:陆壳—过度壳—洋壳; 3、内部构造:同生断层、底辟构造、滚动背斜等普遍发育。
(近海沉积)
陆坡
(浊流沉积)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沉积剖面示意图
1、大陆裂谷阶段的粗碎屑沉积 2、闭塞海湾相沉积 3、大陆型地壳 4、过渡型地壳 5、大洋型地壳
剖面上,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 记录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中间由 不整合分开: 再向上 过渡为陆架—陆坡—陆基沉积相组 合,包括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 成熟型浊流沉积等。 上部:移离系沉积物 (代表新的大洋壳出现、岩石圈侧 向移离过程中沉积的产物,可出现 黑色页岩、蒸发岩等闭塞海湾相沉 积) 代表红海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