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 盐铁论

合集下载

群书治要(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群书治要(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吴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尸子治要 申子治要
慎子治要
孟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庄子治要 尉缭子治要
孙卿子治要 吕氏春秋治要
三略治要
韩子治要
新语治要
1
贾子治要
2
淮南子治要
3
盐铁论治要
4
新序治要
5
说苑治要
01
桓子新论治 要
02
潜夫论治要
03
崔寔政论治 要
04
昌言治要
05
群书治要(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国学
谏官
蒋子万机
政术
坎卦
魏徵
新论
经典
唐太宗
宗旨 卦
蹇卦
中华
政论
革卦
时务
咸卦
政要
Hale Waihona Puke 睽卦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群书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 以辑录前人著述做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它取材于六 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着于“博而要”的原则,从上 万部、近九万卷古籍中精选而成,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可说字字珠玑,集思想之万象。
申鉴治要
06
中论治要
1
典论治要
2
刘廙政论治要
3
蒋子万机论治 要

盐铁论的主要内容

盐铁论的主要内容

盐铁论的主要内容盐铁论是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一种哲学观点,主要由汉代儒家学者杨雄提出,其主旨是认为盐与铁是国家的两大重要资源,应当由政府进行垄断经营,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盐铁论的提出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钱为了拓张版图进行了大量的发钱,导致铁铸量大幅增加,但盐产量不足,导致市场上盐价高涨,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因此,杨雄提出盐铁归国家经营,限制私人贩卖行为,控制与平衡资源的流通,防止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盐铁论之所以被视为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因为它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通过国家对盐铁的垄断经营,政府可以通过向民众分配盐铁分成,来巩固皇权,维护政治稳定。

而经济方面,则可以通过对独占行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竞争,避免经济垄断。

在军事方面,盐铁的垄断经营可以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应对外敌入侵的威胁。

盐铁论虽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市场体系和成熟的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商贸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因此,盐铁论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尽管盐铁论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逝,但在现代的中国,我们面临的仍然是经济与政治的复杂错综,如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仍然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对于盐铁论所提出的资源控制观念,虽然仅仅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但是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在当今中国,我们应该注重市场的竞争和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制度改革,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让经济发展不受任何政治干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盐铁论是产生于中国汉朝初期的一种哲学思想,其产生背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多年。

在这一时期,汉文化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这也为盐铁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背景。

首先是儒家思想的流行。

在汉朝前期,儒家思想已于诸子百家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汉代的官方哲学。

盐铁论的提出者杨雄是汉儒家中知名的学者,其思想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支持。

历史少见的政治大辩论——《盐铁论》笔记

历史少见的政治大辩论——《盐铁论》笔记

历史少见的政治大辩论——《盐铁论》笔记汉昭帝刘弗陵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托孤大臣霍光以年幼的昭帝名义发布诏书,命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车千秋(又被称为田千秋),及丞相史、御史多人参与,召集贤良文学六十多人于朝廷,以问“民所疾苦,教化之要”为议题,对政府现行政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辩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关于政治措施的大讨论。

一、背景1.大一统时代的到来(中央集权与诸侯分权问题)秦汉以来,中央集权之趋势越来越强烈。

同时汉代的行政基本按秦的郡县制,曾经有设立过州,但多是虚级,所以地方财政基本还是郡县两级,中央政府与下层之间缺乏有效的中层机构,当时的政府需要寻找全面掌握行政权力的办法。

这种召集地方才俊直接到中央面议政策的措施也可以理解为中央对地方的一种渗透办法。

2.盐铁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桑弘羊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

为西汉提供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抗击匈奴。

但是,官营垄断行业效率低下,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情况也较严重,百姓怨声载道,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3.汉武帝遗愿汉武帝有良好的政治嗅觉与判断力,他在遗诏《轮台诏》中颁布了“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与“轻徭薄赋”的政策。

这样的遗诏为征集全国贤才讨论关系民生问题的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霍光与桑弘羊的政见之争当时,朝廷中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独揽大权,御使大夫桑弘羊成为唯一与霍光对峙的人。

商人出身的桑弘羊提议并被汉武帝采纳的垄断经营、重赋税、严酷法、重武力政治经济政策自然成为打击目标。

直接硬碰硬不明智,霍光就采纳部下杜延年的建议,借助第三方力量,下诏召集全国的文学贤良进京,与桑弘羊面对面地辩论这些政策,借机打击桑弘羊。

《盐铁论》全文及译文

《盐铁论》全文及译文

《盐铁论》全文及译文一、本议第一1. 原文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

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民悫则财用足,民淫则饥寒生。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

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故修障塞。

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

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

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

是以近者亲附而远方慕义。

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

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于千里之外者,此之谓也。

今不示以仁义忠信,而示之以财利之末,敝所恃以事无用。

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大夫曰:“往者,匈奴据河山之险,擅田牧之利,民富兵强,行入为寇,则汉室不安。

先帝兴义兵以征厥罪,遂破祁连、天山,散其聚,夺其肥饶之地,使之不能自食。

今之匈奴,大形见绌,亡逃远去,不敢南向而望。

夫仁人在上,为下所仰,犹子弟之仰父兄,宗族之仰宗子也。

匈奴久未和,数为边害,故兴盐铁之利,以奉边用。

今罢之,是纵虎归山,患必生矣。

”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以力。

汤武之隆,不在乘舆。

桀纣之暴,不在炮烙。

故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戈日久,望不见虏而死,空受其名,无其实。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升,皆摄弓而驰,荷戟而走,望尘而拜,流涕而思,此诚报国之大义也。

群书治要译注

群书治要译注

48《群书治要》《群书治要》简介壹、君道一、修身甲、戒贪1. (节)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汉书)(群书治要)【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君王很多,然而太平盛世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舍弃了治国的常理常法,而放任自己个人的私欲行事,导致奢侈横行而仁义废弛。

2. (蓄道,举事)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

(魏志下)(群书治要) 【白话】大凡事物发展过快则衰亡也快,缓慢稳定地发展则容易有圆满的成果。

早晨开花的草,到了傍晚就凋落了;茂盛的松柏,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

所以,德高才大的君子忌讳速成。

3. (天下)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记上)(群书治要)【白话】荣夷公喜好独占财利,而不知道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

而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不均的害处就多了!因为大家都需要用到,怎么可以独占?不平的现象多了,而不知道社会问题已经存在,必招致民怨,不去防备大的灾难,却用这样的思想来教唆君王,王位怎能持久呢?4. (除患)训有之,内作色荒,迷乱曰荒。

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此六者,有一必亡,况兼有乎!(尚书)(群书治要)【白话】皇祖大禹有这样的话:在内迷恋女色,在外迷恋游猎,纵情饮酒毫不节制,贪嗜歌舞不知满足,住在豪宅,雕梁画栋,过度装饰。

以上几项只要沉迷于一项,就没有不亡国的。

5. (去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文子)(群书治要)【白话】会造成国家动乱的领导人,只注重扩大势力范围,而不重视仁义的教化;只追求高位权力,而不专注道德的修养。

盐铁论 诗词

盐铁论 诗词

盐铁论诗词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对话集,其中涉及的诗词如下: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故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

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益滋。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

刚者折,柔者卷。

金玉不琢,美珠不画。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扁鹊不能治不受针药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

筑城者先厚其基而后求其高,畜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赡。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盐铁论》是讲什么的?

《盐铁论》是讲什么的?

《盐铁论》是讲什么的?《盐铁论》,可以说就是对一场会议的书面记录罢了,只不过这个会议的规模和影响却不可小觑。

时间上溯到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这个时候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时隔三十年之后,文人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整理,又增加了一些条目,这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盐铁论》。

《盐铁论》全书分为十卷六十篇。

前四十一篇都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四十二篇开始至第五十九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

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当时儒法两家激烈论战的历史事实。

《盐铁论》中称:“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本议》)其中丞相、御史(书中统称为“大夫”)是代表政府的当权派,支持桑弘羊为首的法家之术;而所谓的“文学贤良”指的是在野的复辟派,代表奴隶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他们以儒家学说为武器。

《盐铁论》的结尾说道:“余睹盐铁之义,观乎公卿、文学贤良之论,意指殊路,各有所出。

或上仁义,或务权利”(《杂论》),这几句话说明了两派的辩论焦点:虽说辩论是围绕着盐铁官营这个问题进行的,但其根本的分歧是当权的公卿“务权利”,反对派“上仁义”。

我们应该看到,桑弘羊的学说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

而《盐铁论》的作者桓宽,因服膺于儒家思想,故在政治上反对桑弘羊。

还好这个并没有影响到桓宽的实录精神,他的这部《盐铁论》,把辩论双方的思想、言论等都还算客观真实地整理了出来,使这部著作在保存了西汉中期较丰富的经济史料的同时,还把桑弘羊这一封建社会杰出的理财家的概略生平、思想和言论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用以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特别是西汉经济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群书治要》序《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

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

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

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

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

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

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

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

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

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

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

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

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

《曲礼》曰:「毋不敬。

」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

「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

」程子曰:「敬胜百邪。

」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成。

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

《盐铁论?贫富第十七》译注

《盐铁论?贫富第十七》译注

《盐铁论•贫富第十七》译注【题解】本篇就贫富问题进行辩论。

由于双方都是属于剥削阶级的成员,因而也就不可能弄清楚“贫富相悬”的根本原因,只能围绕着如何实现或维护“致富成业”这一问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夫曰:余结发束脩,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

车马衣服之用,妻子仆养之费,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奉禄赏赐,一二筹策之,积浸以致富成业。

故分土若一,贤者能守之;分财若一,智者能筹之。

”夫白圭之废著,子贡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六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注释】结发:即束发。

古代少年用绳子把头发结扎起来,即指少年时期。

束脩:送给老师的报酬。

(古时称干肉为脩)。

这里是初上学的意思。

宿卫:皇宫中值宿禁卫。

辇毂(nian g()皇帝乘坐的车子。

《管子·国蓄篇》:“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

”若一,一个样。

白圭:战国时魏人,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经商,掌握时机,运用智谋。

废著:即贱买贵卖。

运之六寸:指运用算法而言。

六寸,古标法。

《汉书·律历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息耗:就是盈虚的意思。

《汉书·董仲舒传》:“察天下之息耗。

”颜师古注:“息,生也;耗,虚也。

”【译文】大夫说:我少年时上学,十三岁时,幸运地得到侍卫皇上的职位,在京师供职,后来一直做到公卿大夫的官位,得到俸禄和赏赐,如今有六十多年了。

我自己车马衣服的费用,一家老小和奴婢的开支,量入为出,节俭地过日子,把俸禄和赏赐一点一点地计划安排,逐渐积蓄起来发家致富。

所以,分地是一样大小,只有能干的人才能保守得住;分财是一样多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安排使用好。

白圭从事买贱卖贵的经营,子贡赚钱谋利,三度积财千金,难道一定要取之于民吗?不过靠运用心计,盘算盈亏,利用物价涨落来牟取大利而已。

文学曰:古者事业不二,利禄不兼,然后诸业不相远,而贫富不相悬也。

盐铁论白话文版本

盐铁论白话文版本

盐铁论白话文版本盐铁论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盐为铁,以铁为盐”,即通过国家垄断盐铁产业,实现国家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国力的迅猛发展。

在古代,盐铁是非常重要的物资,它们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战国时期,盐铁生产存在着私营化、分散化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市场供应不足。

商鞅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垄断盐铁产业,集中统一管理,以此来实现国家的强盛。

盐铁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国家垄断盐铁产业,实现国家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国力的迅猛发展。

商鞅认为,盐铁是国家的命脉,只有国家掌握了盐铁产业,才能够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国力的迅猛发展。

他提出了“以盐为铁,以铁为盐”的观点,即通过国家垄断盐铁产业,实现盐铁互通,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财富的增加。

商鞅认为,盐铁产业的垄断对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百姓不得私铸铁器,不得私造盐井”的政策,通过国家垄断盐铁产业,确保了质量的稳定和市场供应的充足。

同时,他还提出了“盐铁官职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观点,通过国家掌握盐铁产业的权力,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盐铁论的实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国家垄断盐铁产业,实现了盐铁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富的增加。

同时,它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为我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盐铁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国家垄断盐铁产业会导致市场的扭曲和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盐铁论的实施也会限制人们的自由创造和经济发展的活力。

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盐铁论逐渐被淘汰,为新的经济制度让路。

盐铁论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对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国家垄断盐铁产业,实现国家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国力的迅猛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盐铁论逐渐被淘汰,为新的经济制度让路。

盐铁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价值一览

盐铁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价值一览

盐铁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价值一览本文导读:主要内容者写的后序。

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

书中记述,在汉昭帝下诏调集的这次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其最初目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

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但是由于理论的过于理想化,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

书中的御史大夫即桑弘羊,站在封建中央政府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

他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了他对工商业的看法。

他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国家经营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经济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人民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他主张“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但他认为工商业应该由政府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

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排富商大贾”,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其实质是加强腐朽的国营垄断.,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历史价值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在辩论中所阐述的当时的儒家经济思想,经过《盐铁论》的“推衍”,更为全面系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

57盐铁论(全译)

57盐铁论(全译)

57《盐铁论》作者:桓宽(西汉后期散文家)卷第一本议第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

问民间所疾苦。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质亏。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译文】【译】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

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

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

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

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

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

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

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舔酒榷,臵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译文】【译】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

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

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

盐铁论原文及译文

盐铁论原文及译文

盐铁论原文及译文
《盐铁论》中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译文:大夫说:“匈奴背叛朝廷,不肯臣服,屡次侵犯边境,骚扰当地百姓。

防备他们就要劳损中原的士兵,不防备他们侵扰就止不住。

先帝哀怜边境百姓长期受害,被敌人俘虏系押的痛苦,所以修筑了障塞,整顿了烽火台,屯兵戍守来防备他们。

边境费用不足,所以实行盐铁专卖,设立酒专卖,设置均输官,广开财源,增加物资储备,来补助边境的开支。

现在有人提议废除这些措施,这样一来,国家内库的储藏将空虚,外边的守备也将缺乏物资,致使防备边塞、守卫城堡的士兵饥寒交迫,将靠什么来供养他们呢?废除这些措施,是不妥当的。


以上仅为《盐铁论》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群书治要》看如何进行道德教育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群书治要》看如何进行道德教育
清级,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州之北界有水,名曰“贪泉”,父老 云:“饮此水者,使廉士变节。”隐之始践境,先至水所,酌而饮 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 易心。”在州清操愈厉,化被幽荒。诏曰:“广州刺史吴隐之,孝
友过人,禄均九族,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
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可进号前将军,
《太上感应篇》
大德
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中庸》
故事亲而不为亲所知, 是孝未至者也; 事君而不为君所知, 是忠未至者也; 与人交而不为人所知, 是信义未至者也。
《群书治要·昌言》
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逭。
《群书治要· 尚书》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8. 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 孩子千里迢迢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 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 孩子悲痛欲绝,潸然泪下。 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
和 谐 文 化 构 筑 幸 福 人 生
诸事不顺因不孝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庄王见而问焉,
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
《群书治要· 汉书》
人心正则国治
人心邪则国乱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
1、目标明确。
教也者,长善而救 其失者也
《礼记》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教育的次序:首孝悌,次见闻
教: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次序合理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群书治要·孝经》

盐铁论非鞅篇原文及译文

盐铁论非鞅篇原文及译文

盐铁论非鞅篇原文及译文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

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

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人。

百姓何苦尔,而文学何忧也?”文学曰:“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

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

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谷熟而旧谷为之亏。

自天地不能两盈,而况于人事乎?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

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

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

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

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也?今商鞅之册任于内,吴起之兵用于外,行者勤于路,居者匮于室,老母号泣,怨女叹息;文学虽欲无忧,其可得也?”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

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

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

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利,内严市井之禁,民无所开说。

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

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夫鲸、鲵吞舟,此鱼之恶者也,然旬月而饿死,何也?后稷播殖百谷,以养活天下,然身之不暇,何也?岂好利而恶义哉?其势自然也。

”大夫曰:“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

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逾之河北,若坏朽折腐。

《盐铁论》西汉桓宽

《盐铁论》西汉桓宽

《盐铁论》西汉桓宽《盐铁论》西汉桓宽《盐铁论》引是中国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

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

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

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公元1487年(明朝成化二十三年)的涂祯刊本是较好的版本,现代的参考版本有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本议第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

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质亏。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

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

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

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

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

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

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盐铁论》简介

《盐铁论》简介

成书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 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 重大财经政策。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 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 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 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其最初目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 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 收入。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 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但是由于理论的过于理想化,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 环。
《盐铁论》简介
《盐铁论》
● 《盐铁论》为西汉桓宽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而撰述之史书。记述汉昭帝时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文化的一场大论争。
● 盐铁论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官营专擅与民间自由经济之争论。其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作者简介
●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西汉后期散文家。汉宣帝时被举为郎, 后任庐江太守丞。著有《盐铁论》十卷六十篇。《盐铁论》原为汉昭帝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丞 相田千秋为一方,以各地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就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等问题举行辩论的会议纪 要,后经桓宽推演整理而成此书。《盐铁论》以对话形式,生动地记载了这场辩论的情况。全书 体例统一,风格一致,结构严密,通晓畅达,在经济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盐铁论原文及翻译

盐铁论原文及翻译

盐铁论原文及翻译盐铁论原文及翻译《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盐铁论原文及翻译!盐铁论原文及翻译《盐铁论疾贪第三十三》译注【题解】此篇就贪鄙问题,进行辩论。

贤良认为“贪鄙在率(领导)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

只有为民上者,廉洁奉公,那么“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

大夫认为,“贪而无厌”在于下级官吏(长吏与小吏),“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

大夫曰:“然。

为医以拙矣,又求多谢。

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

长吏厉诸小吏,小吏厉诸百姓。

故不患择之不熟,而患求之与得异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

【注释】以,同已。

谢:报酬,谢礼。

侵渔:掠夺,剥削。

长吏:指俸秩较高的县吏。

厉:欺压,虐待。

小吏:位在丞、尉以下的官吏。

【译文】大夫说:是啊。

当医生的医术已经很拙劣了,还要多取报酬。

当官的既然多数是不好的,又去掠夺百姓。

大官欺压小官,小官欺压百姓。

因此不怕不深思熟虑地选择,就怕所得到的人与我们所要求的不一样;不怕他能力不够,就怕他贪得无厌。

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1),士足以优身及党(2);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3)。

今小吏禄薄,郡国徭役,远至三辅(4),粟米贵,不足相赡。

常居则匮于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5)。

非徒是也,徭使相遣(6),官庭摄追(7),小计权吏(8),行施乞贷(9),长使侵渔,上府下求之县,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语曰:“货赂下流(10),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

”今大川江河饮巨海(11),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12),百官之廉,不可得也。

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故贪鄙在率不在下(13),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注释】(1)卿大夫:官职。

在我国奴隶制时代位在诸侯以下,士以上的等级。

(2)党:这里指家族。

(3)《孟子万章下》:“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贵良医者。而退邪气也。非贵其下针石。而钻肌肤也。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今之所谓良吏者。文察则以祸其民。强力则以厉其下。不本法之所由生。而专己之残心。文诛假法。以陷不辜。累无罪。以子及父。以弟及兄。一人有罪。州里惊骇。十家奔亡。若痈疽之相漫。色淫之相连。一节动而百枝摇。诗。云。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伤无罪而累也。非患铫锄之不利。患其舍草而芸苗也。非患无准平。患其舍枉而绳直也。故亲近为过不必诛。是锄不用也。疏远有功不必赏。是苗不养也。故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
扁鹊不能治不受针药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善言之君。故桀有关龙逢而夏亡。纣有三仁而商灭。故不患无夷吾。由余之论。患无桓穆之听耳。是以孔子东西无所遇。屈原放逐于楚国也。故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此所以言而不见从。行不得合者也。
古者笃教以导民。明辟以正刑。刑之于治。犹策之于御也。良工不能无策而御。有策而勿用也。圣人假法以成教。教成而刑不施。故威厉而不杀。刑设而不犯。今废其纪纲而不能张。坏其礼义而不能防。民陷于罪。从而猎之以刑。是犹开其阑牢。发以毒矢也。不尽不止矣。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夫不伤民之不治。而伐已乙能得奸。犹弋者睹鸟兽挂厨罗而喜也。今天下之被诛者。不必有管蔡之邪。邓皙之伪也。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以。是以君子嘉善而矜不能。恩及刑人。德润穷夫。施惠悦尔。行刑不乐也。
地广而不德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虎兕相搏。而蝼蚁得志。两敌相机。而匹夫乘闲。是以圣王见利虑害。见远存近。
道径众。民不知所由也。法令众。人不知所避也。故王者之制法也。昭乎如日月。故民不迷。旷乎若大路。故民不惑。幽隐远方。折乎知之。愚妇童妇。咸知所避。是故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然而上下相遁。奸伪萌生。有司治之。若救烂捌焦。不能禁。非网疏而罪漏。礼义废。而刑罚任也。方今律令百有余篇。文章繁。罪名重。群国用之疑惑。或浅或深。自吏明习者。不知所处。而况愚民乎。律令尘蠹于栈阁。吏不能遍睹。而况愚民乎。此断獄所以滋众。而民犯禁滋多也。亲服之属甚众。上附下附。而服不过五。五刑之属三千。上杀下杀。而罪不过五。故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
王者祟礼施德。尚仁义而贱怪力。故圣人绝而不言。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之蛮貊不可弃也。今万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见者。怀天子之威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宜设明堂辟雍以示之。扬干戚昭雅颂以风之。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奇虫不畜之兽。角抵之戏。炫耀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之待远方殊也。昔周公处谦让以交卑士。执礼德以下天下。故辞越裳之贽。见恭敬之礼也。既与人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声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疑。来观猛兽熊罴也。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驴骡托驼。北狄之常畜也。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鸟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而明盛德也。隋和世之名宝也。而不能安危存亡。故喻德示威。唯贤臣良相。不在戎马珍怪也。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矣。
古者周其礼。而明其教。礼周教明不从者。然后等之以刑。刑罚中。民不怨矣。故舜施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轻重各伏其诛。刑必加而无赦。赦维疑者。若此。则世安得不轨之人而罪之乎。今废其德教。而责之礼义。是虐民也。春秋传。曰。子有罪执其父。臣有罪执其君。听失之大者也。今以子诛父。以弟诛兄。亲戚相坐。什伍相连。若引根本。而及华叶。伤小指。而累四体也。如此。则以有罪反诛无罪。反诛无罪。则天下之无罪者寡矣。故吏不以多断为良。医不以多刺为工。子产杀一人刑二人。道不失遗。而民无诬心。故为民父母。似养疾子。长恩厚而已。自首匿相坐之法立。骨肉之恩废。而刑罪多矣。闻父母之于子。虽有罪犹匿之。其不欲服罪尔。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闻兄弟能缓追以免贼。未闻兄弟之相坐也。闻恶恶止其人。疾始而诛首恶。未闻什伍而相坐也。
卫灵公当隆冬兴众穿池。宛春以谏曰。天寒百姓冻馁。愿公之罢役也。公曰。天寒乎哉。我何不寒哉。宛春曰。人之言曰。安者不能恤危。饱者不能食饥。故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处逸乐者。难为言勤苦。夫高堂邃宇。广厦洞房者。不知专屋狭庐。上漏下湿者之痛也。系马百驷。货财充内。储陈纳新者。不知有旦无暮。称贷者之急也。乘坚驱良。列骑成行者。不知负担步行者之劳也。匡床荐席。侍御满侧者。不知服辂挽船。登高绝流者之难也。衣轻暖。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长城。眺胡代。向清风者之危寒也。妻子好合。子孙保之者。不知老母之憔悴。匹妇之悲恨也。耳听五音。目视弄优者。不知蒙流矢。距敌方外之死亡也。东向仗几。振笔而调文者。不知木索之急。箠楚之痛也。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刈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旅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辎车相望。生而往。死而还。彼独非人子耶。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
古者明其仁义之誓。使民不逾。不教而杀。是虐民也。与其刑不可逾。不若义之不可逾也。闻礼义行而刑罚中。未闻刑法行而孝悌兴也。高墙狭基。不可立也。严刑峻法。不可久也。二世信赵高之计。深督责而任诛断。刑者半道。死者曰积。杀人多者为忠。敛民悉者为能。百姓不胜其求。黔首不胜其刑。海内同忧。而俱不聊生。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知死不再生。穷鼠啮狸。匹夫奔万乘。舍人折弓。陈胜吴广是也。闻不一期而社稷为虚。恶在其能长制群下。而久守其国也。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故贤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也。公输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足也。欧冶能因君之铜铁。以为金铲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杆。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朝。以和百姓润众庶。而不能自饶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于历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妻子。及其见用。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尧。太公因之周。君子能修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而假财也。
纣为炮烙之刑。而秦有收孥之法。赵高以峻文决罪于内。百官以峭法断割于外。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栗。方此之时。岂特冒火蹈刃哉。然父子相背。兄弟相慢。至于骨肉相残。上下相杀。非刑轻而罚不必。令太严而仁恩不施也。故政宽则下亲其上。政严则臣谋其主。晋厉以幽。二世以弑。恶在峻法之不犯。严家之无格虏也。圣人知之。是以务恩而不务威。故高皇帝约秦苛法。以慰怨毒之人。而长和睦之心。唯恐刑之重。而德之薄也。是以恩施无穷。泽流后世。商鞅。吴起以秦楚之法为轻而累之。上危其主。下没其身。或非特慈母乎。
民之仰法。犹鱼之仰水。水清则静。浊则扰。扰则不安其居。静则乐其业。乐其业则富。富则仁生。赡则争止。是以成康之世。赏无所施。法无所加。非可刑而不刑。民莫犯禁也。非可赏而不赏。民莫不仁也。若斯则吏何事而可理乎。今之治民者。若拙御之御马也。行则顿之。止则击之。身创于箠。吻伤于衔。而求其无失。何可得也。故疲马不畏鞭箠。疲民不畏刑法。虽增而累之。其有益乎。
周公之相成王也。百姓饶乐。国无穷人。非代之耕织也。易其田畴。薄其税敛。则民富矣。上以奉君亲。下无饥寒之忧。则教可成也。语。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乎。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足而知荣辱。故富民易于适礼。
古者政得则阴阳调。星辰理。风雨时。故行修于内。声闻于外。为善于下。福应于天。周公在上。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必以夜。无丘陵高下皆孰。今不省其所以然。而曰阴阳之运也。非所闻也。孟子曰。野有死殍。不知收也。狗豕食人食。不知敛也。为民父母。见饥而死。则曰非我。岁也。何异乎以刃杀之。则曰非我。兵也。方令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趣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寡功节用。则民自富。如是。则水旱不能忧。凶年不能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