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24.1.1圆的有关概念(教案)

24.1.1圆的有关概念(教案)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生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想法,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一些疑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圆与直线、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圆的相关实例和练习的探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分析、提炼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5.圆的内接四边形、圆的内切四边形及其性质。
本节课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对圆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24.1.1圆的有关概念: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探究圆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性质,形成对圆的准确认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圆的定义初中教案

圆的定义初中教案

圆的定义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画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圆的模型或实物。

2. 圆规和直尺。

3. 白色board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圆的实物,如圆形的糖果、硬币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形状都是圆形。

二、新课(20分钟)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这个固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2. 圆的性质:a.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半径。

b. 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都相等。

c.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称为圆周率,用符号π表示。

3. 圆的画法:a. 准备圆规和直尺。

b. 将圆规的一只脚放在圆心位置,另一只脚放上铅笔。

c. 调整圆规的距离,使其等于半径。

d. 固定圆规的位置,旋转圆规一周,就可以画出完整的圆。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不同半径的圆,并测量它们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圆周率。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发现和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入圆的定义。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和画法。

在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圆的有关性质教案

圆的有关性质教案

圆的有关性质教案教案一:圆的有关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基本定义和符号表示。

2.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弧长的概念。

3.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4.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圆的模型或幻灯片。

2.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3.学生准备直尺和量角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圆的模型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描述圆的形状和特点。

然后问学生,你们对圆有什么了解?Step 2:学习圆的定义(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所有距离中心点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纸和铅笔练习画圆。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画圆:1.在纸上选择一个中心点,用铅笔描绘出这个点。

2.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度为360度的圆心角。

3.用铅笔在圆心角的两边画出弧线。

4.用直尺连接中心点和圆的弧线上的两个点。

Step 3:学习圆的基本概念(2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圆的基本概念:1.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用符号r表示。

2.圆的直径:通过圆心的两个相对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号d表示。

3.圆的弧:圆上的一段曲线。

4.圆的弦:两个圆上的点之间的线段。

然后,教师分发纸和铅笔给学生,让学生实践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选择一个圆。

2.用量角器测量圆心角的度数。

3.用直尺测量圆心到圆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即半径。

4.用直尺测量通过圆心的两个相对点之间的距离,即直径。

Step 4:讨论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指出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即d=2r,让学生确认这个关系。

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解答。

Step 5: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1.圆的周长:沿着圆的边界走一圈,所经过的路程。

2.圆的面积:圆内部的所有点组成的区域。

然后,教师给学生一些公式,让他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1.圆的周长公式:C=2πr2.圆的面积公式:A=πr²教师解释公式的含义并给予示范。

圆的认识教学实践教案(3篇)

圆的认识教学实践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圆、半径、直径、圆心等元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半径、直径、圆心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1. 半径、直径、圆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 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圆形纸片若干2. 直尺、铅笔、量角器3.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并简要介绍圆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圆的概念(1)展示圆形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圆的形状特征。

(2)介绍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强调圆心是圆的中心,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 半径、直径、圆心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纸片,发现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并验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总结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3. 圆的性质(1)介绍圆的性质: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周角相等。

(2)通过PPT课件展示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圆的面积、周长等。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概念、半径、直径、圆心的定义及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分析它们的性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圆的概念、半径、直径、圆心的定义及关系,并掌握了圆的性质。

圆的概念及性质_教案

圆的概念及性质_教案

专利名称:防脱悬绳器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吴洪洋,陈剑波,杨青山,于长林申请号:CN200520081076.8
申请日:20050202
公开号:CN2777179Y
公开日:
200605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防脱悬绳器,由长方形悬绳器、止推轴承座、止推轴承、锁紧套、锁紧帽、毛辫子、光杆和圆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悬绳器中心孔上边安装一个止推轴承,止推轴承座固定在悬绳器上,止推轴承座上面设有凹台,在止推轴承中心插有一个锁紧套,并穿过悬绳器,锁紧套上部设有公螺纹,与锁紧帽配合锁紧锁紧套,并压在止推轴承上,光杆上部卡上方卡子,下部穿过锁紧套,通过井口与抽油杆相连接,方卡子压在锁紧套上;在悬绳器中心孔两边对称的圆孔下边,各自安装一个止推轴承,轴承座各自固定在悬绳器的下边,在止推轴承中心各自插有一个锁紧套,并穿过悬绳器,在锁紧套下部设有公螺纹,与锁紧帽配合将锁紧套限位在止推轴承上;两根毛辫子各自一端灌有铅帽,其外径大于锁紧套内径,两根毛辫子的另一端各自穿过锁紧套,固定在抽油机驴头的悬点上。

申请人:于长林
地址:257055 山东省东营市东二路锦华小区40号1单元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王锡洪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圆的基础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1.2 教学内容:圆的定义: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心:圆的中心点,所有直径都相交于圆心。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1.3 教学步骤:1. 引入圆的概念,展示圆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

2. 讲解圆的定义和基本属性,让学生理解圆的特点。

3. 演示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讲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展示图示。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案第二章:圆的周长和面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2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周长,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约等于3.14)。

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其中A表示面积,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约等于3.14)。

2.3 教学步骤:1. 回顾圆的定义和基本属性,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案第三章:圆的弧和扇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弧和扇形的概念。

3.2 教学内容:圆的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

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其两边分别是圆的弧。

扇形:由圆心角和与圆心角的两边相交的圆弧所围成的图形。

3.3 教学步骤:1. 引入圆的弧和扇形的概念,展示图示,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圆的弧和扇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关系。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案第四章:圆的位置和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位置和运动。

4.2 教学内容:圆的位置:圆心在平面上确定圆的位置。

圆的运动:圆可以沿平面上的直线平移,也可以绕圆心旋转。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讨论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成功之处:1.加强动手操作,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种方式,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的圆的特征,培育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讨论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

在教学中通过圆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圆和三角形、四边形的区别就是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同时渗透其中的联系,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不足之处:由于多媒体出现的故障,导致在让学生直观感受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上,没有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再教设计:加强对圆与已学过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阅历自觉解决当前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2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周长的探讨、应用后学习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探讨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圆的面积计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也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本课开始,先与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教案一:圆的定义与性质【目标】1. 认识圆的定义。

2. 学习圆的性质。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弧长和弦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弦长和弧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圆。

二、引入1. 定义圆:让学生观察,圆形是具有同心圆的特点,由多个同半径的点组成的曲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加深对圆的理解。

2. 圆的性质:a. 圆的周长:定义为圆的边上一点绕圆心旋转一周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公式:C = 2πr,其中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

b. 圆的面积:定义为圆内部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平均值。

公式:S = πr²,其中S代表圆的面积,r代表圆的半径。

c. 弦:连接圆上的两个点,并且这两个点不在圆的直径上。

d. 弧:连接圆上的两个点,并且这两个点在圆的直径上。

e. 弦长:弦的长度。

f. 弧长:弧的长度。

三、讲解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结合实例讲解圆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弦长和弧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师与学生共同计算一些圆的周长、面积、弦长和弧长的例题。

四、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题。

2. 学生配对或小组合作解答一些应用题。

【巩固与拓展】通过加深对圆的定义与性质的理解,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圆相关问题,并拓展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对圆的定义与性质的理解。

初中圆的定义教案

初中圆的定义教案

初中圆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弧、弦等基本术语。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圆的半径、直径、弧、弦等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圆的模型或图片。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圆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征?二、新课(15分钟)1. 给出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解释圆的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解释圆的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 解释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

5. 解释弦: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

6.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绘图,验证圆的性质。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个圆,并测量其半径、直径、弧、弦的长度。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圆的面积。

3.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辆自行车轮的直径为60厘米,求其周长和面积。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和基本术语。

2. 强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性质和基本术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圆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

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全课总结四、综合练习五、延伸拓展1、导入: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

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2)定点(3)旋转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认识圆心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

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

(师板书:圆心O)(二)认识半径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4、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有关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有关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难点
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弧、弦、切线等;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应用。
2.难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弦、切线等特殊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圆的相关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圆的无处不在,激发学习兴趣;
3.圆的周长和面积: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4.圆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展示圆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圆的性质有哪些?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2.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你还能想到哪些与圆相关的有趣现象或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类题目:
1.基础题:针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圆的切线、弦长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圆的实际物体,让学生感知圆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圆的美;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
-利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圆的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性质:(1)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的半径相等。

(4)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3. 圆的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1)周长公式:C = 2πr(2)面积公式:S = πr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直径的概念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圆的性质。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的概念。

3. 探究圆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圆的性质,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4. 讲解圆的直径:讲解圆的直径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形桌面等。

2. 探讨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圆是______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______。

(2)圆的半径______相等,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______相等。

2. 选择题:A. 轴对称B. 中心对称C. 三角形D. 半径相等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

初中 圆的定义教案

初中 圆的定义教案

初中圆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圆的模型或实物。

2. 圆规、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篮球、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外观。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2.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教师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展示实物或课件进行解释。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一个圆,并标注半径和直径。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圆的画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圆的画法,演示如何使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画圆,并尝试画出不同大小的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用圆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几何图案,并写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画圆的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教案——圆的认识

教案——圆的认识

教案——圆的认识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周率(π)的概念。

3. 圆的性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特点和性质。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圆的概念。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探究圆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4. 讲解圆的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以及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教学课件、PPT等电子教学资源。

3. 练习题、作业等教学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圆的知识。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十、课后反思与拓展2.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物体,观察和探究圆的特点和性质,增强学生对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件参考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件参考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件参考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特点,理解有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图。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出示生活中关于圆的图形。

直接导入新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探索出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么?(三)应用提高出示例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个圆吗?(1)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任意画一个圆。

(2)提出问题:在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圆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让学生自学课本57~58页,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用什么字母表示?(老师在学生看书的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出来。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谁起来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我学到了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师:什么是圆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生:圆中心的一点就是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随即在黑板的圆形上标出字母O)师:那什么是半径,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生: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在黑板上画出半径,并标出字母r)师:直径呢?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d表示。

(在黑板上画出直径,标出字母d)师:看来大家都用心看书啦!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看这幅图,你能准确找到它里面的半径和直径吗?说说上图中那些既不是直径也不是半径的线段的原因。

通过同学们的表现,发现大家掌握的都不错,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题吧!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圆、直尺等工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吗?1、圆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生: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word版第一章:圆的定义与特性1.1 圆的定义:介绍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通过图形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1.2 圆的特性:介绍圆的基本特性,如圆心、半径和直径。

解释圆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第二章:圆的度量2.1 圆的周长:介绍圆的周长概念,即圆的边界线的长度。

讲解周长的计算公式C = 2πr,其中C 表示周长,r 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

2.2 圆的面积:介绍圆的面积概念,即圆内部的所有点的集合的面积。

讲解面积的计算公式A = πr²,其中A 表示面积,r 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

第三章:圆的画法3.1 圆规的使用: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画一个特定半径的圆。

演示圆规的使用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2 圆的画法:讲解如何使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如固定圆规的方法和利用圆的对称性画圆。

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

第四章:圆的应用4.1 圆的直径与半径: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及其关系。

探讨直径和半径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4.2 圆的弧与扇形:介绍弧和扇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圆的关系。

讲解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弧和扇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圆的综合练习5.1 圆的组合图形:介绍圆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如圆环、圆饼等。

探讨这些组合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5.2 圆的应用问题:给出一些与圆相关的应用问题,如求圆的周长、面积或弧长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六章:圆与日常生活6.1 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圆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圆形水果、车轮、地球等。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理解其形状和特点。

6.2 圆形的优缺点:讨论圆形物体在设计和使用中的优缺点。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圆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圆的起源和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图形。

圆的半径和直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称为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称为直径。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和几何模型展示圆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利用几何绘图工具,让学生实际画出圆,并测量半径和直径。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绘图和测量结果,评估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圆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包括圆的对称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形。

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面积公式为A=πr^2。

2.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对称性。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进行实际测量和验证。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计算结果和测量数据,评估学生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圆的度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圆规和角度计等工具进行圆的度量。

3.2 教学内容圆的度量工具:圆规和角度计的使用方法。

圆的度量单位:弧度和度。

3.3 教学方法演示圆规和角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图,体验圆的度量过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

收集学生的测量结果和绘图作品,评估学生对圆的度量工具和单位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圆的方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4.2 教学内容圆的标准方程:以圆心坐标和半径为参数的方程。

圆的方程的应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圆的标准方程。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圆的方程进行计算和解决。

教案——圆的认识

教案——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特点:圆无边界,面积无限大,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3. 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圆的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5.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性质和公式。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圆的定义、特点、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物体的面积和周长。

教案编辑专员敬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圆的性质和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和操作,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性质和应用,如圆的弧、扇形和圆环的概念。

圆的认识教案【5篇】

圆的认识教案【5篇】

圆的认识教案【5篇】圆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2.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概念。

3.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宣布上课!)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圈子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都与圆有关。

能举个例子吗?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知道圆的。

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喜欢用太阳和月亮来形容一些圆形的东西。

在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和各种图形图案的设计中,圆因其用途而格外美丽!请看大屏幕。

让我们来欣赏和感受生活中的圈子吧!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最美的平面图形是圆!。

圆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在生活中如此常见,被数学家们所称道?你想知道吗?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1.圆规画圆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① 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② 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③ 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④ 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2.汇报交流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3.小结: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教案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教案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如圆心、半径、直径等);(2)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表达能力;(2)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画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理解;(2)圆的性质及运用。

2. 教学难点:(1)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2)圆的基本画法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2)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等。

2. 学具准备:(1)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圆规和直尺;(2)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圆纸片、硬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特征;(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圆形?圆有什么特点?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观察圆的性质;(2)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如直径、半径等。

3. 课堂讲解(1)讲解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2)讲解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进行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概念和性质;2. 收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2.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3. 运用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圆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情况,以检验其对圆的性质的掌握程度;3. 作业评价: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其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联系和区别;2. 鼓励学生探索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3.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圆的数学故事或科普书籍,增强其对圆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教案
谷城县石花镇三中杨建国
教学目的: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求线段,角的方法,理解概念之间的相关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最后教师板书归纳。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梳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回归教材使学生更好理解概念好,性质)
考点1
圆的有关概念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

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的部分。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半圆。

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重合的弧
考点2圆的对称性
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圆还具有旋转不变性.
考点: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
如图⊙O 中AB.CD是两条弦,
若∠AOB= ∠COD则_,_
若AB=CD则_,_
若AB=CD则_,_
若⊙O 半径为2cm,弦AB=2√3cm则∠AOB=_________
考点5圆周角
归类探究
探究一圆的有关概念
(命题角度分析:1.弦和直径,弧和半圆区别与联系;2.等弧的概念应用.学生容易把概念弄混淆)
有下列四个命题;(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4)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__
探究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命题角度分析:1.垂径定理的应用;2.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例2:【2014中山】如图26—1,在⊙O中,已知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那么圆心O到AB的跑离为_______________
方法点析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弧相等及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有关弦长、弦心距的计算中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半径(直径),构造直角三角形
探究三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命题角度:
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例3【2014黄石改编】如图,A、B是⊙O上的两点∠AOB=120,C是AB的中点,连接AB、AC、BC.求证:AB平分∠OAC。

探究四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命题角度:
利用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求圆周角或圆心角的度数.
例4 如图26—3,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70,A O∥DC,则∠B的度数为()
A 、40
B 、45
C 、50 D、55
圆内接四边形考点
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A: ∠B: ∠C=2:3:6.则∠D=—度
(圆性质在在中考中双解应用,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思想)
(2010襄阳)已知⊙O的半径为13cm,弦AB∥CD,AB=24cm,CD=10cm,则AB,CD之间距离是_
在半径为6cm的⊙O中,弦AB=6cm,则弦AB所对的圆心角等于_度.弦AB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度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⑴圆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⑵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⑶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错误的有-------
•2)如图在⊙O中AO=2,BC=2√3则∠BAC=___
•(3)如图AB是⊙O直径,∠ABD=58度则∠BCD=——

•(4) ⊙O的直径CD垂直弦AB于E,且CE=2 DE=8则AB =___
•(5)如图AB是圆的直径,点D是弧AC的中点则∠ABC=___
•(6)已知⊙O的直径CD=10cm,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M,且AB=8cm则AC=___
•(7) ⊙O的弦AB=6,M是AB上任意一点且OM最小值为4,则⊙O的半径=———•(8)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 ⊥AB,∠CAB=20度,则∠AOD=——•(9)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E,且AE=CD=8,∠BAC= 1/2∠BOD 则AB=——
•(10)如图⊙O中∠OBA=50度,则∠C=——
(巩固练习设计就是从多个方面使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
小结(教学反思)
•圆的有关概念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与弦有关问题常常过圆心作弦的垂线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圆周角及其定理
•圆内接多边形性质
作业
九年级教材上册90页9题10题11题13题
(作业设计主要是回归教材)
板书设计;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

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的部分。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半圆。

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重合的弧
垂径定理;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圆周角及其定理:
圆内接多边形性质:
本节课特点;使学生回归教材,了解知识形成过程。

通过考点分析使学生明白知识的应用,例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掌握常见辅助线作法,巩固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理解,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学会思考。

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方法指导。

重视数学思想理解及应用。

综合应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把能力培养这一思想贯穿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