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 片》《山居笔记》《借我一生》《霜冷长河》《秋 雨散文》等。 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成果、 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戏剧理论史稿》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文 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他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 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 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 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 +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 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即以游记的方 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对中 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与渠系改 造,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300 万亩发展到1003万亩,成为全 国最大的灌区。形成了集灌溉、 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 一体的灌区格局。都江堰科学 的原理,精密的设计、巧妙的 技术、宏伟的营构,集中体现 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与 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都 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 众多.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 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 灿烂明珠。
形成了文章的骨架,
穿插成文章的血肉,
丰满了文章的肌体, 突出了都江堰的特点
第二部分开头写作者“乘便看一眼”都江堰之前“心 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而且与 第一部分结尾盛赞都江堰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 伏悬念,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是如何描写都江堰的壮观景象的? 先写都江堰所处环境,再写都江堰的水声,然后 写水形水态。
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 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 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 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 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 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 第三部分作者对李冰的评价是什么?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请你找出 相关语句。

余 秋 雨
江 堰
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鱼嘴堰设在岷江出山
后的一段弯道上,把 江流划然中分为内外 两支。外江(处于河 床弯道凸岸)为岷江 自然走水河道 ,内江 (处凹岸 )水进入成 都平原。鱼嘴的设置 极为巧妙,它利用地 形、地势,巧妙地完 成分流引水的任务, 而且在洪、枯水季节 不同水位条件下,起 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 用。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 力的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臬,古 代测日影的标杆。 16.韬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 而来,指计策、谋略。 17.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 崇敬并祈求保佑。 18.怦然:形容心跳的声音。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率众修 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 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它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 咽喉要冲,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 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天然 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 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思 考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对比?怎 样理解作者的观点 ?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为了 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用对比手法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选择同样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都江堰相近, 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于都江堰。在一般人看来, 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 恰恰相反,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的主题。文 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 基点由此立稳并得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 衬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
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控 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似 瓶口且功能奇而名。其右边 的山丘为离堆。瓶口宽度和 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 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 取名“水则”(我国最早的 水位标)。内江水流进宝瓶 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 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 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 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 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的 近一千余万亩农田。
李冰父子像
--
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其历史悠久、 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 与环境和谐结合;因其独特的历史、 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 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 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 学习目标: • 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 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 2、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 的结构,揣摩精美语言。 • 3、理解本文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 通过李冰体悟文化精义的意图,学习 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拓 展 练 习
• 找出文中是如何运用对比的?作用是 什么? • 明确:通过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 都的秋的悲、静、凉,表现了作者对 古都的秋的深深的眷恋。
对比手法的作用
(1)鲜明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2)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3)深化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4)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比的作用
李冰简介
李 冰 石 像 东 汉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约公元 前256到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 以都江堰最著名,二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 平原效益卓著。他还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 溷崖(今四川夹江县境);治导什邡等县 的洛水和邛崃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 (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 (《华阳国志· 蜀志》)
都江堰
——余秋雨
长城
工 程
意志力的骄傲 功用废弛 僵硬雕塑 等待修缮 壮胆排场 蛮 吓 残 忍
都江堰
造福千秋 灌溉中华 灵动生活 奉 献 声威 地震 气势 飞奔 流态 乖乖 走向 纲领 指令 个性 民 众 圣 洁 仁 慈 愚智拙巧
夯实基础
颓壁残垣 (yuá n) 惊悸 (jì ) 铁戟 (jǐ) 庇护(bì ) 修缮(shà n) 卑处一隅(yú ) 韬略 (tāo) 遴选(lí n) 怦然心动(pēng) 诘问(jié ) 傩戏(nuó ) 衮衮(gǔn)诸公 多音字 (pí ng) 屏风 屏障 (bǐng) 屏除屏息 屏营 (jì n)干劲 劲头 (jì ng)劲拔 劲敌 积累:邈远 濡养 趋附 雍容 可掬 猜详 可鉴 精魂 洁 汩汩 陡然 华章 浚理 长锸 废弛 突兀 雄才大略 圭臬 众目睽睽 典籍 至圣至善 冰清玉
第一部分运用对比,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
历史更悠久
修建时间 社会功用 延伸距离
都江堰 与长城 之比较
为民造福更直接 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
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文明特征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二、作者从若干方面来比较长城和都江堰,哪 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 人。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 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 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 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 余姚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羲、朱 舜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余秋雨就 是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 土地上。他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 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 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 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 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 等荣誉称号。做过上海市写作学会 会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飞沙堰处金刚堤下段有一
低平的地段,是内江的泄洪 道。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 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 从飞沙堰自行溢出,让大量 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 用是“飞沙”,岷江挟着大 量泥沙,石块从山中疾驰而 来,如顺内江而下,就会淤 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则 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 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 里 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 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 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 妙。
年代上: 是“晚辈” 规模上: 宏大
只“占据辽 影响上: 远 的空间” 功用上:社会功用早已 废弛
对 比
形象上: 突兀在外 气质上:“是一种僵硬的
文明”、 “摆 出 一副老资格” 动机上: 雄壮、蛮吓、残忍
结果上:半是壮胆半是排场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 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 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 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 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 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 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 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 合适的。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 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 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0—24自然段中,找出直接高度 评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10 14 19 20 24
剩下的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方 说第11自然段是用李冰的毫不惹 人注目与其他显赫官僚比较.
12 用李冰以实践科学为民“消灾、儒养”的政治理念,同不学无术 的官僚理念比较.
13 用现代一个有作为来类比几千年前的李冰;
1.颓壁残垣:残垣断壁。倒塌、残缺的墙壁。 2.惊悸: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 3.邈远:遥远。 4.废弛:原指法令、政令等松弛而变得无约束力, 这里指失去原有的作用。 5.华章:华丽的诗文。 6.修缮:修理。 7.炫耀:夸耀。 8.濡养:将食物弄湿来喂养。 9.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10. 驯顺:性情柔和能服从。
15 用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实干形象,同追求虚名、富贵、权势的当 权者比较;
16 用李冰绘制水系图谱,同现代的伟大发明比较; 17 用李冰朴实的治水经同看上去浩繁实际可能无用的“典籍”比较 18 用李冰对建设事业的投入同一些人热衷于征服、破坏比较;
21 用李冰的智慧、仁慈,同秦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
22 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长城的虚名比较; 23 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同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度赞扬 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长城
都江堰
早“数十年” 它的规模 从表面上看远不如 长城宏大 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卑 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 毫无所求得乡间母亲 智慧、仁慈、透明 流泻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 界
整体研读,理清思路: 给全文三部分各拟一个小Leabharlann Baidu题
第一部分:以宏论开篇,通过与长城的对比,开 门见山的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 (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描写作者游览都江堰的经历,以及初 见都江堰时作者内心的震撼,为下文对于李冰的 描写作好铺垫。 (都江堰的魅力) 第三部分:对于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描写与评价, 深化文章的主题。 ( 李冰精魂)
其中社会功用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是依附于社 会功用的,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文章的核 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浓墨重彩地展开文化 反思张本的。因此,作者在这一部分用较多笔墨在 社会功用方面比照两大工程,令人信服地表达了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 江堰”的文化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