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美学

美学: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美学》(1750)中创立的学科。他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一门新学科“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这就有今天的美学。美学是一门运用概念分析和具体体验方式去研究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简洁地说,美学是研究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

审美沟通:是人们通过对符号形式的体验而实现的人生意义的生成、传播与通达过程,可以包含审美体验、审美媒介、审美符码、审美文本、审美语境、审美鉴赏和审美文化等要素。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席勒“审美教育”说胡经之先生被称为“文艺美学教父”。(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提出语言沟通六要素,即发信人、收信人、语境、信息、触媒、代码)美学两义:一是美论美学,主张美学是关于美的学问;二是感觉论美学,认为美学史关于感觉的学问。美论美学倾向于把美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莱辛在阐释希腊雕塑《拉奥孔》时指出:“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黑格尔标举“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感觉论美学更突出感觉在美学中的核心地位。感觉论美学(又称感性论美学)主张美学不应局限于研究美,而应研究人的整个感觉或感性。德国美学家韦尔施主张:“美学必须超越艺术问题,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以及审美和反审美体验的矛盾”。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诗界、小说界、文界)引入西方思想,小说成为改良社会、国民的重要工具(薰浸刺提)提倡趣味教育、情感教育

王国维从日本引进“美学”概念美学,美术《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蔡元培提倡“美育”

从康德开始,美指向人的自由。

审美判断力是沟通理性与感性的桥梁。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黑格尔建立了完整的美学体系。

席勒,游戏说。人类的异化,通过审美实现救赎。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革命性意义

第一,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命题。

第二,继承了康德、席勒和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扬和人的解放的主题。

第三,提出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考察美。“艺术作品的表现愈优美,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具有愈深刻的内在真实”。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黑格尔所说的艺术发展史,并不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而是指艺术的理念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又是思维逻辑的发展。根据理念和形象的关系,艺术可以分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种。象征型:理念<形式(金字塔);古典型:理念=形式(古希腊神话);浪漫型:理念>形式(宗教艺术)

第三,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考察美。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需要以人的精神为中介。而主体的自我意识又是依靠“劳动”或者“实践”来实现的。人首先是自然物的存在,但是人还为自己而存在,人能够观照自己,认识自己并且思考自己。人以两种方式获得对自己的意识。首先是以认识的方式,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形成对于自己的观念。其次是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认识自己。人有一种冲动,就是要在自己面的事物中实现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的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现实世界打上人的烙印,通过自己这种自由人的身份,消除外在世界和人的疏远性。

第二章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直觉或顿悟。简言之,审美体验是个体对自身生存状况的一种当下直觉。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

审美体验的特征与作用:

第一,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属性。它显现了审美体验的力度。

第二,审美体验就有历构性。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属性。它体现了审美体验的深度。

第三,审美体验具有超构性。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属性。

第四,审美体验就有预构性。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属性。

从审美体验的四个特征,可以看出其作用:

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能起到升华本能、解放情感、焕发生命的作用。

审美体验还具有原构性,能使人打破现时约束而游心千载,极大地拓展精神空间。

审美体验同时还具有超构性和预构性,能使人超越现实局限而成功地伸展向无限的精神空间,把过去唤醒到现在、又把现在无限地伸展到未来,达成生命的完整体,因而蕴蓄了一种巨大的创造潜能。

审美体验的形态:

惊羡体验:是现代中国人对于新的现代性景观的震惊于羡慕体验。(王韬)

感愤体验:是现代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状况的感世与愤时交织的体验。(黄遵宪)

回瞥体验:是现代中国人对自身古典传统神韵的怀旧体验。(刘鹗)

断零体验:是现代中国个人对自身孤独与飘零境遇的体验。(苏曼殊)

梁启超的“小说论”、王国维的“悲剧论”、宗白华的“节奏论”、李长之的“审美人格论”、李泽厚的“审美积淀论”。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狄尔泰的名著《体验与诗》

第三章审美媒介

媒质:媒质也称介质,是指物体系统在其间存在或物理过程(如力和能量的传递)在其间进行的物质。

媒体:媒体是指当代社会中向受众传播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的文化生产组织。

媒介:媒介是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

审美媒介:媒介(单数medium,复数media),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介人或中介物。在现代传播学领域,媒介一词在汉语系统中可以对译出“媒质”、“媒体”、“媒介”三词。媒质是人类社会系统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而存在的物理现实,主要有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和影像等。媒体主要指当代社会中向受众传播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的文化生产组织或实体。媒介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在当代社会,媒介一般指机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它们都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审美媒介都是审美沟通中各种审美符码得以储存、传达或表现的物质器具与传播工具。

审美媒介及其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