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新闻自由思想
论王韬的新闻传播思想
![论王韬的新闻传播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7b73d5fb8f67c1cfbd6b816.png)
论王韬的新闻传播思想摘要: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被誉为新闻记者之父。
他在数十年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思想,主要包含报章政论体、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和新闻传播人才观,为新闻传播事业留下了宝贵财富。
论文关键词:王韬,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思想王韬(1828—1897),江苏长洲(今吴县)人。
1849年受聘于上海墨海书馆,先后帮助传教士编译《圣经》等书刊。
1857年参加上海最早的中文报刊《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由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办报活动。
1862年他因献策太平军而遭清廷通缉,潜逃香港;1863年起在香港协助翻译《四书》等;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编辑工作;1867年应邀开始欧洲之行,看到资本主义国家报刊的巨大作用。
1870年回到香港以后,他积极为《华字日报》撰稿;1872年,与友改办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集资创办我国第一份政论报纸《循环日报》,任主编;1879年,应邀出访日本,著《扶桑记游》。
他在《循环日报》主笔10年,1884年返上海定居,先后受聘《申报》编纂主任,创办弢园书局,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万国公报》特约选稿人。
二、主要新闻传播思想及启示(一)报章政论体王韬著名的新闻传播活动师是主编《循环日报》10年。
《循环日报》历史最悠久、影响颇大,卓南生谓之“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
[1]他首创报章政论体,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开我国文人论政先河。
王韬认为“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夫名之曰日报,则所言者必确且详”,写文章要有史家的“直笔之义”。
他以《循环日报》为阵地,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
论题大致有三类:评述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评说洋务新政,支持变法改革;议论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灾荒、赌博、偷盗、行乞等。
如《论与日本交兵情形》、《中必胜法论》、《当仿西法造战舰》、《中国振兴说》、《论防火灾》等论说文章贯穿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渗透了鲜明的忧国忧民情怀,开创中国新闻工作者胸怀大局、注目时艰、关心国计民生的优良传统。
由《循环日报》探析王韬新闻思想
![由《循环日报》探析王韬新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067c2c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4.png)
2015年第3期在中国近现代记者中,名声显赫、笔力豪放的人有很多。
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面面,在他们的描写下,有着更全面的记录。
王韬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王韬有着“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之称。
他开创了中国近代报纸,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先行者。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代,通过学习研究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文化,王韬充分地认识到西方报刊在社会生活当中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他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思想的报刊。
在30余年的报业生涯过程中,王韬积累了广博的办报经验方法,形成其特有的,独立的新闻思想。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
作为我国第一批由华人自办的报纸,经营最为成功,民族立场鲜明,是最早公开提倡变法的报刊。
前1O 年的主笔是王韬,后期由何冰甫、何雅选继任。
出版时间前后长达73年,报刊源远流长,名声鹊起。
对于比较早期的国人报刊而言,王韬主笔的那一段时间,《循环日报》影响力最大,持续时间更长久,办得最为成熟和成功,搭建了国人了解世界的桥梁,对早期维新派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普及宣传。
《循环日报》所传达的新闻思想,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结合《循环日报》,从报刊性能、办报宗旨以及报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析王韬的新闻思想,探索其新闻思想给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王韬对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极为重视,他认为报纸能够反映人心所向,影响社会舆论。
王韬阅历丰富,使他对报纸职能和作用的认识较之同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们要早得多,深刻得多。
从他的政论文集里,广见闻、通上下、通内外是王韬想要阐述的报刊的三个主要功能。
1、广见闻当时的中国,交通不发达、传播发展速度缓慢,想要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使人们的眼界更为开阔,并不那么容易办到,最好的解决对策就是办报纸。
在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研究后,王韬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差异,觉得应该模仿西方的模式,自办日报。
中国新闻发展史4-6章
![中国新闻发展史4-6章](https://img.taocdn.com/s3/m/d9444e07bb68a98271fefac3.png)
(简答)
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外纪闻》: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发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主要报人是康有为。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为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重新崛起。该报的主要报人是黄遵宪、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办的政论性报刊,是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并在这次高潮中发挥了积极的领先作用,举其要者有澳门的《知新报》、天津的《国闻报》、湖南长沙的《湘学新报》与《湘报》等。
一是大力开展广告业务。
二是加强报纸发行。该报抓紧报纸发行这一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除了发展本埠订户外,还设法扩展外埠订户。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
这一切,是《申报》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并为以后进一步企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举的意义是: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申报》、《新闻报》已经发展成为不仅是上海最大的两份报纸,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两份报纸。
阐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报纸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报纸可以“达内事于外”、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阐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严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阐述了报纸的文风。
阐述了报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名词解释)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为办报宗旨,成为我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图强的报纸之一。在业务上,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以“立言”为目的,大胆改革文体,首创并建设报刊政论文体,开我国国人自办报刊重政论的传统。
(名词解释)
简述王韬新闻思想的独创性和局限性
![简述王韬新闻思想的独创性和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dfaddea51a37f111f1855bdb.png)
:
16 7 4一 8 8 8 3
(
2 0 16
)
19
一
0090
一
0 1
王 韬 ( 182 8 1 8 9 7 ) 是 中 国 近 代 著名 的思想 家 也是 晚 清 著名 的 资 产 阶级 政 论 家 和 新 闻工 作者 戈 公振先 生在 《 中 国报 学 史 》 中称 赞 他 为 中 国报界 记 者名 闻世 界之 最 早 的 一
学 市 探讨
简 述 王 韬 新 闻思 想 的 独 创 性 和 局 限 性
汪
洲
,
湖 南 师 范大 学 新 闻 与传播 学 院
摘
的 开创者
,
湖 南 长(沙
”
,
1 4
00
1 ) 8
, 。
要 王 韬 是 晚 清 时 期 著 名 的 新 闻 思 想 家 被誉 为 中 国 新 闻 记 者之 父 是 近 代 新 闻 理 论 的 莫 基人 和 近 代 报 纸 在 当 时 封 建 腐朽 的 中国 社 会 环 境 下 他 勇敢 地 反对 言 禁 制 度 倡 导 言 论 自由 并 大 胆 自办 《 循 环 日 报 》
, , , , ,
、
。
一 味 地 寄 希 望 于 统 治 阶 级 的 觉 醒 以 及 以 抒发 个 人 见 解 为 主 无 法 突 破 封 建 文化 的 束缚
, ,
。
关 键 词 王 韬 ; 新 闻 思 想 ; 独 创 性 ; 局 限性
:
中 图 分 类号
一
:
G 2 19 2 9
.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 。 , , 。 , , 、 。 , , , 。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人物发展脉络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人物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b878193b67ec102de2bd8937.png)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曾上书清廷主张变法,创办了《万国公报》。
1、1895年8月创刊《万国公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刊,该刊每期刊载论说一篇,是对上皇帝书的思想与主张的具体阐述。《万国公报》作为维新派宣传与联络的的工具,加快了维新力量的汇合。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人物发展脉络
人物
简介
贡献及新闻思想
王韬
江苏吴县人,它一生中有三件事对他影响最大,即: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编《循环日报》。
1、鼓吹国人办报,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各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2、重视报刊政论。他主张办报要“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他主编的《循环日报》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其中包括议论时事的时评和阐释政治思想见解பைடு நூலகம்政论。
9、1902年2月梁启超又在横滨创办了《新民从报》,这是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内,其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是中国报界前所未有的。
严复
福建候官人,出身名医世家,初期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变法自强,但晚年思想保守,主张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
1、1897年10月在天津与李志成、王修植等人创办了《国闻报》,该报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2、所撰《国闻报缘起》是阐述维新派新闻观的一篇重要文章,文章指出,国闻报以报道国内外时事和载译外国报刊材料为主要任务。
3、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辟韩》等文章,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变法自强,在当时影响很大。
王韬新闻思想
![王韬新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961087852d380eb62946d70.png)
我也是学新闻,共同探讨下首先你当然要了解他的主要思想:王韬的新闻思想: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一下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新闻人才。
黄天鹏曾说中国新闻界因出了个梁启超而使“新闻记者之身价顿增万倍” 。
同样,我们借用黄天鹏的话来评价王韬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王韬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新闻业的后来者树立了足可效法的榜样,而且在有关的文章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
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新闻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王韬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
第一,报人要具备优良的品德。
王韬的新闻学专文《论日报渐行于中土》集中阐述了人格与报格的关系,认为报人最重要的资格与条件就是“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
如果利用报纸“挟私讦人,自快其忿,则品斯下矣,士君子当摈之而不耻”。
在王韬看来,公平、诚正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品德,有了这样的品德,才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从事采访报道活动,“不参毁誉之私”,防止“采访失实、纪载多夸”的“日报之通弊”。
王韬重视并强调报人的品德修养,一方面与他的人才思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对报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王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人才思想,认为,欲求事业之兴旺,须以得人为先。
他说:“天下事皆在乎得人而已,得其人则治,不得其人,则虽有良法美意,多败于奉行故事人之手” 。
而人才又以品德为先,对不同的人才应有不同的品德要求。
作为报人,最重要的就是公平诚正,不然就难于担当“直笔”之职责。
中国近代直至当代新闻史上,所有新闻学论著都毫无例外地视品性为新闻记者的第一要素。
而王韬则是最早具有这一认识的新闻学家。
王韬还从报纸的地位和作用上论证了新闻人才的品德之重要。
他说:“日报一道,所系岂不重哉”,“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 。
报人王韬的生平经历与新闻思想
![报人王韬的生平经历与新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94dc9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d.png)
第11卷第3期Vol.11 No.347报人王韬的生平经历与新闻思想王梓涵(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 要:被尊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的王韬,凭借独特的新闻思想和政论文章影响无数后人。
本文概述王韬的生平经历,还原报人王韬的一生浮沉。
关键词:王韬;《循环日报》;麦都思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047-02翻阅中国的新闻史,王韬这个名字跃然在册,他无疑为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海林在《王韬评传》中是这样评价的:“他(王韬)所提出的新闻问题和理论几乎全是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次探索。
从王韬开始,中国的新闻学才算正式诞生。
”[1]著名作家林语堂也将王韬誉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可见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一、王韬的生平概述王韬出生于儒学世家,不幸的是,家族的辉煌史从他父辈那代便开始陨落。
于是,背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与责任,王韬自幼刻苦读书,在父亲的影响下,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扎根于心。
他15岁中秀才,成为父母的希望,19岁赶赴金陵参加乡试不举,仕途之路戛然而止,他深受打击、夜不能寐。
王韬在给英国学士理雅各的信中写道:“窃念韬少时秉承庭训,十九岁试京兆,一击不中,随薄功名而弗事。
”[2]王韬21岁时,父亲王昌桂病逝,父亲的突然离世使王韬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开始被迫寻找生计。
辗转一番,他好不容易在墨海书馆安定下来,但好景不长,与他伉俪情深的妻子去世了。
接踵而至的变故使王韬一度颓靡,这段时间可谓王韬人生最痛苦的阶段。
幸而,王韬受到了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欣赏。
21岁的王韬在麦都思的邀请下来到了上海的墨海书馆,麦都思是报人王韬新闻事业的启蒙者和奠基人,在他的引荐下,王韬结识了许多才俊。
13年后,麦都思的儿子亦为他济困解危,助他前往香港避难。
来到香港后,他受邀前往香港英华书院任职,还在《华字日报》兼任主笔,为他日后办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韬的新闻思想
![王韬的新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18479e16294dd88d0d26b67.png)
徐新 平
信息畅通 、 中无阻隔。王韬认 为:“ 治 见 。其 中之一 ,便是利用 日报 以通 内 天下之事 ,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 外的观点 。 而且这种观点在不同时期 病者 , 必先使一 身之神气充足 ,血脉 的不 同文章 中,不惜 “ 重为反复 以言 流通 ,然后沉疴可去 。善治 国者 ,必 之 ” 。
懑郁勃之气。
文形成鲜 明的闻史上最 早 关于报人知识结构 的论述 ,是 “ 通 才”办报思想 的最早表述 。 报人 为 什么 应 是 “ 古 通 今之 博 士” 王韬认 为 , ? 这是 由其业务本 身需 要决 定的。 报纸 不仅要 “ 博采群言 、 兼 收并蓄” 、传播 新知 ,而且要评 论时 事 、直抒胸臆 、开启 民智 。“ 纪事”和 “ 述情” 两个方面都要 求报人具有 “ 通 才”的业务素质 ,要有相应 的知 识结
得 ,必尽倾 吐而后 决。他在 ( 《 循环 日 报》上 发表 的近千篇论 文 , 以 内政 均 外交等重要 时事为题材 , 表现 了强 烈 的改革意 识和爱 国精神 。如 ( 《 循环 日 报》 创刊号 的论说是 “ 鸦片说” 第二 , 号的论说 是 “ 富强要策” 。只要读 过 《 园文录 外编 》的人都知道 ,书中 瞍 自始 至终都 洋溢 着一股 忧世伤时 、 愤
维普资讯
就客粤 时所作 , 汇辑成 书 , 中间多 论 时事 ” 。当时的知识分子 大多重视理
性学术 而轻经世实 用,“ 自帖括之外 , 无所 知” 王韬 却与之相反 , 。 不仅忧 世伤 时,留心 当世之务 , 而且每有心
一
其大概 ,而未详其备”的缺点,但 在 早具有这 一认 识的新闻学家 。 王韬的思 想意识中 ,明显地具备 “ 为 而明 , 其发论宏而 当” 的作文法则。 从
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探析
![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fec3feefdc8d376ee3281.png)
一
本 明 治 维 新 后 走 西 方 的 道 路 取 得 的成 效 。 为 了冲 破 封 建 儒 学 的 束 缚 , 韬在 “ 言 ” 王 立 中 反 复论 证 “ 则 变 , 则 通 ” 穷 变 的道 理 。 王 韬 以 《 环 日报 》 阵 地 , 表 了 大 循 为 发 量 政 论 文章 , 析 时 事 , 击 时 弊 , 剖 抨 表现 了
西 方 的 自由 主 义理 念 系统 传 人 中 国 的新
型 知 识分 子 和 自 由主 义报 人 , 誉 为 “ 国 被 中
了 言论 自 由从 空 想 到 现 实 的飞 跃 。
1 办报立 言, 、 倡导资产阶级改革
王 韬 的政 治 理 想 和 办 报 主 张 是 一 脉 相 承 的 , 是 中 国 近 代 第 ~ 个 在 报 纸 上提 他 出实 行 君 主 立 宪 的人 。 王韬 毫 不 隐讳 地 宣
称 , 创 办 《 环 日报 》 目 的是 : 日报 立 他 循 的 “
言 , 切 尊 王 , 事 载 笔 , 殷 敌 忾 , 中 义 纪 情 强 以 攘 外 , 远 以 师 长 。 区 区 素 志 , 是 而 诹 如
那 种 “ 议 所 至 , 以 维 持 大 局 : 笔 之 清 足 主 事 , 置 卿 相 。 国 有大 战 事 , 笔 从 戎 , 位 投 随
他 于 向 封 建 言 论 挑 战 , 求 清 朝 统 治 者 要
的基 本概 念 。 类 是具 有理 性 的 . 享 有许 人 并 多 不能 被 剥夺 的天赋 权 利 , 生 存权 、 由 如 自
权 、 产 权 以及 追 求 幸福 的 权 利 等 , 新 财 而
王韬
![王韬](https://img.taocdn.com/s3/m/fb49d4d52cc58bd63186bd34.png)
反侵略的爱国思想
• 1、外国入侵中国更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吞并土地,抢 占疆域。指出侵占领土,以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 资本输出市场是侵略者的“深算长技阴谋秘智”。 • 2、坚决反对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还认为外国与中国协定关税是对中国自主权的侮辱。 • 3、针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提出重视商务,以 “自握其利权”,并进而“夺西人之利”。
反侵略的爱国思想
• 不过,王韬的反侵略思想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弱点。 他主张对付外国侵略“有时亦不尽以势力行事”, 而可以通过外交上的“开诚布公,讲信修睦”,达 到“战胜于无形,驾驭与不兵”的目的。王韬还认 为在各国竞相与中国“通商”的形势之下,英为自 利计,“欲中国富强”,因此可以结好英、日,以 彼为援,互为唇齿。说明了他对外国资本主义抱着 不切实际的幻想。
文化观
总结:
• 王韬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不仅在封建官僚阶梯上无一官半职,而 且遭 到通缉,身为“圣朝之罪人,盛世之遁叟”。他接触西方事 物又较早,是中 国最早游历西方世界的先进人物。这些因素很容 易促使王韬在思想上背离传 统而走得较远。但是,王韬毕竟早年 接受过系统的封建教育,对四书五经、 宋明理学、词章帖括等均 有考究。他是在固有知识架构下去理解、去接纳西 方事物和西方 思想的。这一方面的因素又常常拖住他背离传统的步履,使他 每 走一步都显得艰难沉重。美国学者李文森在剖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的思想状态时曾提及,中国知识分子在 思想转变过程中有一个理 智与情感的分离,即在理智上他们毫无疑问地承认 西方价值,但 在情感上便免不了对儒家旧说缱绻不舍。王韬在理智与情感的 纠 缠中恐怕也有相似的情形。不管他理智上是如何憎恨传统,在情感 的下意 识中他时常回过头来欣赏一下传统的美妙。这是王韬思想 中激进与 渐进共生共存的深层原因。
论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论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c4074c252af90242a895e517.png)
新 闻思 想相 结合 , 出 了符 合 资产 阶级 维 新 派 利 益 与 要 求 的 提
( ) 一 自由主 义新 闻思 想 — — 冲 破 “ 禁 ” 第 一声 呐喊 言 的
报刊言论 自由主张 , 为之后康有 为、 梁启超 、 中山等 资产 阶 孙
如 果 说 约 翰 ・ 尔 顿 是 西 方 提 出 言 论 出 版 自 由 的 第 一 级 的办 报 活 动 提 供 了有 益 的借 鉴 。他 开 刨 了近 代 报 纸公 共 言 弥 人 ,那 么 王韬 就 是 在 中 国 最 先 提 出报 刊 言 论 自 由思 想 的 人 。 论 的先河 , 继他创 办的《 循环 日报 > 之后 , 一批国人 自办 报刊 1 9世 纪 末至 2 0世 纪 初 , 当西 方各 国 的 报 业 相 继 进 入 高 速 发 陆续 问 世 , 之 后 的 中 国报 业 史 上 , 现 了诸 多 著 名 的 民办 在 出 展 的黄 金 时 期 时 , 处 于 清 王朝 统 治 之 下 的 中 国 却 开 始 实行 报纸 , 申报》 《 正 如《 、 立报》 , 等 其办报理念无 不受到王韬的 民间 “ 禁” 言 制度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韬 提 出 了言 论 自由 的主 张 , 立 场 及 言 论 自 由思 想 的 影 响。他 的新 闻思 想 中 蕴含 着 自由 民 王 他 要 求清 政 府 放 宽 言 禁 , 允许 地 方办 报 , 励 民 间 报业 的 发 展 。 主 的新 思 想 ,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特征 和 进 步 意 义。 鼓 具
瞍园文录外编》 中阐述的“ 民” 重 思想 , 集中体 现在他对 民 这 的发展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具有开创意义。同时, 由于 《 民间报纸代表人 民, 反映人 民的 受时代和 个人 的局 限 ,王韬 的新 闻思想带有一 定的局 限性 , 间办报 的重视之中。他认 为,
王韬新闻思想
![王韬新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96dabcc89eb172ded63b756.png)
我也是学新闻,共同探讨下首先你当然要了解他的主要思想:王韬的新闻思想: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一下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新闻人才。
黄天鹏曾说中国新闻界因出了个梁启超而使“新闻记者之身价顿增万倍” 。
同样,我们借用黄天鹏的话来评价王韬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王韬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新闻业的后来者树立了足可效法的榜样,而且在有关的文章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
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新闻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王韬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
第一,报人要具备优良的品德。
王韬的新闻学专文《论日报渐行于中土》集中阐述了人格与报格的关系,认为报人最重要的资格与条件就是“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
如果利用报纸“挟私讦人,自快其忿,则品斯下矣,士君子当摈之而不耻”。
在王韬看来,公平、诚正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品德,有了这样的品德,才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从事采访报道活动,“不参毁誉之私”,防止“采访失实、纪载多夸”的“日报之通弊”。
王韬重视并强调报人的品德修养,一方面与他的人才思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对报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王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人才思想,认为,欲求事业之兴旺,须以得人为先。
他说:“天下事皆在乎得人而已,得其人则治,不得其人,则虽有良法美意,多败于奉行故事人之手” 。
而人才又以品德为先,对不同的人才应有不同的品德要求。
作为报人,最重要的就是公平诚正,不然就难于担当“直笔”之职责。
中国近代直至当代新闻史上,所有新闻学论著都毫无例外地视品性为新闻记者的第一要素。
而王韬则是最早具有这一认识的新闻学家。
王韬还从报纸的地位和作用上论证了新闻人才的品德之重要。
他说:“日报一道,所系岂不重哉”,“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 。
王韬的新闻思想及其主要贡献
![王韬的新闻思想及其主要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781af441b307e87101f6963a.png)
王韬的新闻思想及其主要贡献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这是对王韬一生的大致概况,但不难发现这样的一生充满了推陈出新,这让王韬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积极入世到提倡变法,都是源于眼界的开阔,这也决定了他在新闻领域的卓越成就。
王韬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将西方的自由主义理念系统传入中国的新型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报人,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报刊自由主义大师”。
王韬的新闻思想归纳起来如下: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参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b、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
c、他赞成经世致用,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4253c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8.png)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王韬是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他创办了首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报刊,影响了不计其数的有识之士,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故事王韬曾在香港创办了好几份报纸,他是中国新闻史的先行者。
王韬的新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政府应该注意到报纸的重要性。
报纸能够增长老百姓的见识,让他们知道世界史,明白世上的国家不仅只有一个,世上的书也不只是四书五经。
不仅如此,报纸也能让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宣传中国。
第二王韬把自己对时事的理解和中国政治结合了起来,摒弃了当时言不轮陈规的陋习。
新闻人要敢说敢写。
受到王韬的启迪,大量的时政新闻见报。
这些言论成为了维新派的启蒙。
王韬的文章写得都是时事,针对性强,让读者能更理解内容。
在以往,报纸上登的都是一些八股文章。
在王韬之后,报纸才开始大量刊登一些时事新闻,大大加强了报纸的舆论功能。
第三王韬认为新闻工作者做好品格端正,通晓古今。
王韬引进了外国的执笔手法。
王韬认为不是什么观点都能见报,要经过慎重地挑选。
王韬认为一个公正的笔者才是一个真正的主笔者。
王韬说过,西方的报人地位极高,他们书写的文章在民众中造成的后果足够左右朝政。
在西方,公平的报道会得到人们崇高的敬仰。
王韬在那时就超前地得出报纸的重要性以及执笔人素质的重要性。
只有品德和才华都具备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主编。
王韬的新闻思想一直激励他的继任者,他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王韬和洋务派的联系王韬是晚清的知识分子,是最早的洋务派。
那时候朝廷还固步自封,王韬就已经看到海外的长处。
王韬洋务派等成员认为中国不管是制度还是观念都有着非常阳中的缺点,他提出需要改革,真正彻底地改变中国。
不然的话,中国迟早会被世界淘汰。
王韬与上海的教会颇有渊源,不仅在那学会了英语,还接触到了西方的新鲜事物。
王韬学识渊博,将外国文献本土化。
所书所著影响了后来的维新派。
新闻学家王韬及其新闻思想的探讨
![新闻学家王韬及其新闻思想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14807bc856a561252d36fc0.png)
新闻学家王韬及其新闻思想的探讨作者:杨文环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4期摘要: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亦被称为“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
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等。
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又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从而展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王韬;新闻思想;《循环日报》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144-02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曾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
他诗赋洒脱,学贯中西,经历传奇,是19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涉猎广泛,在哲学、教育、社会、经济、历史、新闻等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然而,世人了解他最多,印象最深的则是他作为我国近代新闻先驱者的身份和他在《循环日报》上所发表的一系列大胆新颖的时政评论文章,由此,王韬被称为我国近代以来“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1]。
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
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也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
一、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王韬青年时代接受的是孔孟儒学思想,但他并没有被我国传统的思想束缚,反而因为游学英国、途经法国的奇异经历,使他受教于西方文化、政治,从而提升了自身认识。
而这一点恰恰也为他的政治思想和变法改革意识奠定了基础。
王韬生活的时代是西潮涌入,新旧知识交汇,古老的中国正向近代转型。
浅析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浅析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3a042219767f5acfa1c7cd6c.png)
浅析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作者:朱润萍,郝美津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7期摘要: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开创意义。
同时,由于受时代和个人的局限,王韬的新闻思想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言论自由、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同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矛盾与妥协上。
创新之处在于辩证地看待了王韬的新闻思想,不仅分析了他的思想对我国新闻发展的贡献,而且探究了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该思想的局限性。
关键词:王韬;新闻思想;开创意义;局限性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124-03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政论家。
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的开山人物,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
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学史》中称赞他为“中国报界记者名闻世界之最早的一位”,林语堂称他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他创办的《循环日报》是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日报。
在办报及发表政论的过程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王韬的新闻思想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一)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冲破“言禁”的第一声呐喊如果说约翰·弥尔顿是西方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第一人,那么王韬就是在中国最先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西方各国的报业相继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时,正处于清王朝统治之下的中国却开始实行“言禁”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王韬提出了言论自由的主张,他要求清政府放宽言禁,允许地方办报,鼓励民间报业的发展。
他认为,办报应当直言不讳地揭露时弊,形成“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清议之风。
浅析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浅析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768afb1a0508763230121214.png)
浅析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开创意义。
同时,由于受时代和个人的局限,王韬的新闻思想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言论自由、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同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矛盾与妥协上。
创新之处在于辩证地看待了王韬的新闻思想,不仅分析了他的思想对我国新闻发展的贡献,而且探究了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该思想的局限性。
标签:王韬;新闻思想;开创意义;局限性王韜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政论家。
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的开山人物,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
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学史》中称赞他为“中国报界记者名闻世界之最早的一位”,林语堂称他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他创办的《循环日报》是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日报。
在办报及发表政论的过程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王韬的新闻思想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王韬新闻思想的开创意义(一)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冲破“言禁”的第一声呐喊如果说约翰·弥尔顿是西方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第一人,那么王韬就是在中国最先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西方各国的报业相继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时,正处于清王朝统治之下的中国却开始实行“言禁”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王韬提出了言论自由的主张,他要求清政府放宽言禁,允许地方办报,鼓励民间报业的发展。
他认为,办报应当直言不讳地揭露时弊,形成“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清议之风。
王韬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中弢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三篇文章中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由报刊思想[1]91-92。
王韬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中体现出了民本思想,即他在《园文录外编》中阐述的“重民”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他对民间办报的重视之中。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71b939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a.png)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 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的新闻思想可概括为新闻自由、报刊功能以及报刊人才选用三个方面, 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它对我国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期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余家, 他们的办报活动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使报刊成为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宣传救亡图存的“利器”。
其中也涌现了一批政论家,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政论报刊。
而王韬作为我国“具有专门办报思想的第一人”, 他在主持《循环日报》工作的十年间, 不仅开创了新的报章文体, 而且还撰写三篇专文表达报学思想, 在开放的心态和“君民共主”的政治理想层面上要求清廷放宽言禁, 阐明报纸的功能、办报的目的、新闻自由思想以及办报人员选用等问题, 这些内容构成了王韬新闻思想的全貌, 代表了国人办报之初在新闻理论方面的最高水平, 也昭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一、关于新闻自由思想的阐述纵观整个封建社会, 言禁永远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捍卫王朝统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而言禁的顶峰当属清朝, 即便是在晚清末年出现的传教士办报, 也不得不顾及到清朝廷严苛的言禁制度。
而王韬是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
他举伦敦的《泰晤士报》为例, “国家大事视其言以别”说明如果报纸编排得当并广泛发行, 便能影响事态发展, 并有效地阻止当政者权力滥用。
所以他一再呼吁进行放宽言禁, 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允许报纸“指陈时事, 无所忌讳”, 便以形成“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清议之风。
王韬的观念虽然用的是儒家传统中的实用理性的思考方法, 但毫无疑问的是, 近代意义的报业及报纸观念正是在王韬这些成长于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向西看、把西方作为参照对象的过程中导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王韬新闻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复杂的社会土壤孕育中锻造而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促使王韬“看眼看世界”的导火索;早年间王韬从事墨海书馆的编校工作并出访欧洲的考察经历,使其较为全面地了解到西方科学技术及西学思想,成就了王韬新闻自由思想的本源。同时,王韬自幼接受的儒家理念促使他重新修改西方新闻自由主义,加入中国元素,使之更加适应中国国情。作为中国首位提出报刊新闻自由思想,并独立兴办报业以诠释民主理念的报人,王韬的实践活动深深地启迪了近代一批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人。
①王韬的新闻自由观表现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且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社会制度的制约。尽管王韬几次留洋,向往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办报环境,但儒家教育制度中的 “三纲五常”却是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思维模式中。王韬主张办报,提倡新闻的自由,其目的却是变法强国,师夷长技以夷制夷,维护清王朝腐朽的行将没落的封建统治。因而王韬的新闻自由观念中带有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例如他在《论各省会宜设新报馆》中提到,自由地“直陈时事,无所忌讳,举其利弊,不过欲当局者采择之而已”等观点,仅仅将新闻自由视为统治阶级实行管理的工具。
2、教育环境——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除社会环境外,王韬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样受到其教育背景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自幼便接受儒家思想的规训和“孔孟之道”的教化。不同于西方社会依法治国的传统,孔子的治国思想更倾向于“家族制”,是以伦理纲常来约束乡里百姓的。在王韬等读书人的心目中“忠君爱国”是气节的象征,其重要性远超出个人价值和个体自由的实现,这使得王韬的新闻自由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实用工具论”的特点,即倡导个人的言论自由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因而,尽管中国的新闻自由思想源自西方,但若探寻其实施的缘由却与西方社会大相径庭。西方资本主义新闻伦理思想强调对人权的尊重,而中国的新闻自由思想则强调民族的独立及国家的安定。
1、政治经济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可谓内忧外患。从国家内部环境来看,传承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走向末路,腐朽僵化的社会机构及严苛的“言禁”政策,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自由民主进程,而国家统治者的怯懦和不知变通,更为这个末日王朝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从国家的外部环境来看,西方各国以鸦片和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并输入先进的科技以及“天赋人权”等西方价值理论。中华民族遭遇了空前的文明挑战和民族危机,这一社会背景间接地作用于传统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使其产生对西方思想的心理认同感。因此,在这种特殊社会环境及心理趋向的影响下,王韬的专论中大量描写和分析西方的科学技术及社会制度,以求通过“模仿”而达到变法自强。
3、西方自由思想
由于近代中国孕育民主的土壤一片贫瘠,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王韬的办报理念。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想源起自17世纪末期,约翰弥尔顿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论出版自由》,并首次提出:限制言论自由就是妨碍真理发展;真理战胜谬论的唯一途径就是使每个人都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此后,新闻自由观经过约翰洛克,托马斯杰弗逊、约翰密尔等精神领袖的修改和完善,直至19世纪初期,已经自成体系并全面普及。19世纪末,定居香港的王韬多次出国游历,西方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开明的民主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韬的办报理念。王韬曾在舆论公器《循环日报》中开辟出“告白”和“中外新闻”两档专论栏目,内容范围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声光化电,无所不谈”,其论述宗旨在于在向民众描绘西方图景。在专论中,王韬所涉及的西学分为科学技术、人文政治和宗教哲学,然而真正对王韬产生影响的却只有前两个方面,可见儒家传统文化塑造了王韬形而上的价值观,而西学思想影响着王韬形而下的“器”用观。
青年时期的王韬曾赴墨海印书馆工作,此后,他多次到国外游历,获得了更多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感性知识。王韬特殊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其日后 独立办报并提出中国自由主义的新闻思想打下夯实的基础。。
2、王韬与《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报》
《循环日报》创刊于1874年2月4日,是王韬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同时也是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维新派人士宣传政治思想观点的重要讲台。《循环日报》以广告、商情、船期之类经济信息为主要内容。重视政论,多为王韬亲笔撰述,其内容以鼓吹学习西方,宣传变法自强为主。这些政论文章经常为内地报刊转载,在当时的报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王韬的新闻自由理论
王韬的新闻自由思想集中体现为政论文章及办报理念,他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刊》和《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三篇专论中,系统地阐释了民间办报之目的,民间报刊的功能及新闻学思想等。由于笔者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并未检索到三篇文献的原典,只能查询前人的相关论述,以期相对完善地还原王韬的新闻自由观。
③报刊的第三项功能是“启民智,辅教化”。中国传统士大夫历来就有“以先觉启后觉”的观念,王韬也不例外。他所提倡“文人论政”的一大特点,即是使用通俗易通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启民智,唤醒民众 ,共赴时艰”。以直抒胸臆的通俗化文本,影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的不同阶层的人,从而打破统治阶级垄断性的话语地位,赋予每个人平等的言论表达权。
(3)“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
在长期新闻实践的锻炼下,王韬积累了许多办报经验,并首次提出聘请“博古通今之士以操其简”,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关于报人知识结构的论述和要求。王韬重视办报人的才识和品德修养,这也间接反映出报纸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王韬思想形成的社会土壤
正如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是由其社会内部的各种因素促成的一样,中国新闻自由思想的形成离不开近代特殊的社会土壤。
(1)新闻的功能观:王韬认为近代中国报业的目的功能分为三种,即沟通中西,上情下达和教化启民。
①所谓沟通中西,是指“通外情,广见闻”“博采群言,兼收并蓄”,这是王韬对于报刊功能最重要的认识,也是近代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王韬的“通内外”分为“通外情于内”和“达内事于外”两个方面。王韬办报的首要目的是学习西方,保商御辱,变法自强,此为“通外情于内”。除此之外“达内事于外”同样重要,近代中国应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他大力提倡自办西文日报与国外报刊相抗衡。
一、王韬的新闻自由理念
1、王韬生平简介
王韬是我国最早亲身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知识分子,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报刊印刷企业具有实业家身份的报人、政治家。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尽管他并未像洪仁玕或康梁等人那样,对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但却以亲身的办报实践,曲折地转述了古典自由主义学说中那些最有价值意义的民主和自由理念。
王韬的新闻自由理念及其形成社会土壤
清代自道光始,吏治败坏,内忧外患,武备废弛,国势式微,康乾盛世的壮丽景象早已无处寻觅,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危机。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后,承载着千千万子民的末日帝国,正在日复一日的因循守旧中,逐渐衰败。国家的危机和苦难,促使一批觉悟的文人开始思考,渴望寻求救国图强之道,而王韬便是其中之一。
(2)王韬的新闻自由观
“文人论政”是王韬报刊言论的首要特点。王韬认为国人办报的目的在于“立言”,著文章独陈己见,传之民众以求上达天听,而肆意针砭时弊的前提则是新闻的“自由”。他曾要求清政府放宽言禁,允许地方办报,鼓励民间报业的发展。这一举动在当时万马齐喑的中国,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王韬的新闻自由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特点:
②体现“民本”思想。王韬在《韬园文录外编》中阐述“重民”思想,即民间报纸应代表人民,反映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同时民众也能够拥有权利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通过报纸这样平等的媒介来传播个人的思想和主张。王韬的新闻自由观点虽然逃不开儒家几千年来君臣制度的影子,但却于字里行间中,表现出传统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