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十二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十二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旳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旳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1、孔子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动,使说理愈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分析文义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
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正不当义手而段富且贵,对于于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先生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 旳手段得来旳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旳浮云一样。”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旳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觉得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旳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一般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旳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屡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第六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康靖西安交大附中分校《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交大附中分校·康靖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熟练翻译的基础上,理解语录的思想性、情感美,赏析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畅谈语录美感,从中认识《论语》、认识孔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传统文化,读《论语》,从中学习做人之道,感悟国学魅力。

教材分析: 1. 重点:理解语录思想性、情感美,赏析语言特色。

2. 难点:从理解、赏析中,认识孔子,学习《论语》中的做人之道。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学法指导:理解、赏析语录—认识孔子、《论语》—修正做人之道教材解读: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北宋政治家赵普说过“半部《论语》知天下。

”上节课,我们诵读了十二章语录,完成了翻译、理解工作,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讨论:历代文人墨客对《论语》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究竟《论语》对我们每位同学有怎样的实用价值。

(二)理解·赏析:找一找——十二章之我的最爱问:十二章语录,你最喜欢哪一章呢?大声诵读,并说明理由。

可以从内容理解、情感流露、语言特色(技巧)、文言之美等角度入手。

²整理: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学而思温故而知新择善而从切问近思学习态度——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三十而立回也不改其乐富贵浮云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²情感流露重视友情爱学生、惜才触景生情²语言特色对比——学而不思思而不学三军匹夫知之好之乐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比喻——逝者如斯夫于我如浮云白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²文言之美文字简约,一字一意象,一语一乾坤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耳顺之年随心所欲富贵浮云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三)归纳、感悟:说一说——万世师表之我看孔子问:通过对十二章语录的分析,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呢?整理:重视学习、讲究方法胸怀坦荡、大度包容讲究诚信、严于律己积极进取、进德修业安贫乐道、富贵浮云虚心求教、珍惜时间综上,孔子是一个君子,是一个实践家,他身体力行的告诉世人,所谓“君子”不是贵族特权,而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矢志不渝的品德砥砺,和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来锻造的。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王彩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王彩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第一、二单元已学习了简单的古诗文,有学习古文的基础;其次,论语学生已不陌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听录音,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论语>十二章: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论语》就像是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藏山,而其中的十二章,那更是闪闪发光的宝石!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索这神奇的《论语》十二章,看看为什么它能成为优秀教案一等奖的得主!先来说说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好像是孔子爷爷在亲切地跟我们聊天,告诉我们学习要时常温习,多快乐呀!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多开心哟!别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呢!想想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新知识,回家后认真复习,那种掌握知识的感觉难道不爽吗?当好久不见的小伙伴来找我们玩,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要是有人误会了我们,我们不跟他们计较,这多大气呀!再看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哎呀,这就像是给自己照镜子一样!每天问问自己,帮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有没有做到。

如果没有,那可得赶紧改正,不然怎么能进步呢?还有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像是在说,学习的时候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思考,那不就迷茫了吗?光想不学习,那不就危险了吗?这不就像我们走路,如果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不思考该往哪儿走,是不是容易迷路?要是光坐在那里想,却不动身去走,能到达目的地吗?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爷爷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能乐在其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这多让人佩服啊!想想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因为没有新玩具或者好吃的就不开心,和孔子爷爷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第十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就像是在大声告诉我们,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换掉,但一个人的志向可不能被改变!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无论风吹雨打,它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土里,不会动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矩: 法度 堪: 能忍受 好: 爱好,喜好 乐: 以……为乐
(11)饭.疏食,饮水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 往、离去
(13)三军可夺.帅也 (14)博学而笃.志 (15)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切: 恳切
饭: 动词,吃
斯: 代词,这,指河水 夺: 改变 笃: 坚定
仁: 仁德
3.归纳下面词语的一词多义。
2.查阅资料,搜集孔子有关的故事,给同学讲述。 提示:孔子与祁黄羊、孔子周游列国、勤奋读书、因材施教等。 【答案】示例略,根据提示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3.读准字音,查阅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lún ) 不愠.( yùn ) 三省.( xǐng )吾身
罔.( wǎng )
殆.( dài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它较为集中地体 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共 20 篇, 首创“语录体”。宋朝,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 “四书”。
ღ阅读指导
《〈论语〉十二章》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三个 方面来谈,告诫人们应该有乐学好思、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温故知 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安贫乐道、厚道仁义、坚守志 向的思想品德。
不亦说.乎( yuè )
曲肱.(gōng )
笃.学( dǔ ) 箪.( dān )
4.读出停顿。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
(1)吾 / 日 / 三 省 吾 身
(2)知 之 者 / 不 如 / 好 之 者
(3)择 其 善 者 / 而 从 之
(4)匹 夫 / 不 可 夺 志 /也
课堂实践
ღ字词积累
写在下面。 【答案】关于道德修养的有第1、3、6、8、10、11章。

《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同“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却 生气

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 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吗?”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粗糙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流逝 这 舍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继续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两千五百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 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 会巴黎时的宣言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又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人。 。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经典语录手中拿,温故知新传佳话;儒家思想明今古,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后六个章节,去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展示目标三、书声琅琅感知经典台湾省博士生导师王财贵教授对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把《论语》这一重要东西放到肚里呢?------诵读积累1、名家范读,要求:认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悟韵味。

2、学生自由诵读,感知经典。

要求:读准读顺,注意节奏,准备展示。

3、学生配乐朗读展示4、无标点朗读(读准节奏)5、全班共同背读填文。

四、咬文嚼字解读经典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试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翻译,准备做好小组抢答和必答题的比赛。

2、抢答题:(小组代表抢答,解释黑体字)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斯夫笃志夺帅3、必答题:(小组选号,翻译句子)小组选号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生读一生译翻译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翻译学生在翻译理解中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解读经典中的智慧精华。

文中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等教师归纳总结:先哲智慧: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

五、拓展链接感悟经典先哲智慧包括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更有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而这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结合图片,引用文中经典名句进行评判2、引用文句,送与自己或同学以作共勉句式:我把()这句话,送给(),希望()六、缅怀先贤吟诵经典这堂课我们与经典同行,在文中看到了一位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的圣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明月皎皎,辉耀千年。

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字·词·音
5.古今异义词。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 示许可或能够) 6.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 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前省略了“择”)
总结·归纳
• 1.文本探究 •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
理? • 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品德修养。 • (2)请从文中找出与上述道理相对应的句子。 • 阐述学习态度: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学问要虚心好学,人
字词·3积.累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
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分别译作“旧的知识”和“新的理解 和体会”)
字词·积累
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知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课文·讲解
几个
在其中 优点 就
子曰: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 为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小组·探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
子对弟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
这是么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诫
课堂·小结
学经典、用经典,我们要将 《论语》中的好的学习方法、正 确 的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道理 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做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独学:3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群学:5分钟
5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三、体会精神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 的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身边有这样充满光辉 的人吗?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完了这十二章论语。 你还能试着说说以下论语的意思吗?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2)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古文的韵 律和音乐美。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 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 化的热情。
自学导航一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
说给小组的人听,并试着说一说它的
意思。
2.全班同学依照朗读要点,以组
为单位两两进行朗诵比赛。请小评委
们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理由是什么?
3.全班一齐流利的充满情感地朗
读课文。
独学:3分钟
群学:2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2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自学导航二
析读课文,试着给十二章分类
1.你能试试在课文中找寻成语的影子 吗?
2.同学们试作课文批注,提出自己的 疑惑,并试着解答对方的疑惑。
返回
五、再忆孔子
五、课后作业
①课外了解更多的论语小故事。 ②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 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1)

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 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恪守诚信?传授的学 业是否复习了?”
(品德修养: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断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小结:
孔子的教育不单单注重学习方法,也关 注学习态度,更强调个人的品德修为。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断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简介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孔子 为圣人,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北宋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影响 之大。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共20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孟子》、 《中庸》、《大学》并称为“四书”。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活动版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活动版精美课件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后世两千多年, 当时的学子们都学习什么呢?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
四书: 四 子 书 ( 孔 子 、 曾 子 、 子 思 、
孟子),即《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 》 《 书 》 《 礼 》 《 易 》
《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
《论语》十二章

日积月累
说说你知道的孔子
·填写孔子的身份证·
姓名: 名丘,字仲尼
性别: 男
民族:汉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 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生: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
成就:一生言行《论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二,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没有特别的意义。
知:了 解 愠:生气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按时复习—为学
而:连词,表顺承,然后
对人的态度—为人(道
而:连词,表转折,却 、但是
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 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礼仪是古人的行为 标准,音乐与礼相配,更 是性情的陶冶。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射御:射箭、驾车 这是古人保家卫国的重要 技能。孔子是个神箭手, 他射箭的时候,会有好多 人来围观。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一等奖)

六、小结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 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 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 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 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 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 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品微言大义,发智慧之花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性、意义和用法,理解文本内容; 2. 探索章节关系,领会《论语》中洞察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 其现实意义。
一、走进至圣先师
②30-50岁,欲仕不能。 ③50-55岁,在鲁从政。 ④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⑤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二、品经典,知大义
《论语》章句虽短,但“微言大义”。 请借助注释,谈谈每一章节在疏通句意时,我们需要 注意哪些字词的运用和理解?
三、知大义,察至理
《论语》“言简”,往往只说结论,不作解释。但其“意赅” 却值得读者细细揣摩。
你从你喜欢的章节中总结出了怎样的结论?又能从这结论中 揣摩出怎样的思辨关系呢?请结合文本及积累谈谈你的理解。里仁第四 雍也第六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颜渊第十二 卫灵公第十五 阳货第十七
内容概要
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讲仁德的道理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记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 了孔子的某些活动。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论语十二章》优课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课一等奖教案

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乏,这方面有待加强。
1.诵读法 难点教学方法 2.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3.质疑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张吗?你熟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互助学习,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 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内容理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 2.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 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内容理解:本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为内存的自觉 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语文
单位名称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论语?十二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
难点名称
理解?<论语>十二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顺 :通常认为是指能
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 :越过法度。逾,越
过。矩,法度。
本章内容:孔子自述学习与修养品德的过程。
重点词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 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理 解和体会。 故:学过的知识。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生字的音与形:
通“悦”,愉快
lún
yuè
论语 说
yú jǔ dān
不逾矩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yùn wǎng
愠罔
dài

弯着胳膊
hào
gōng dǔ
好 曲肱 笃志
喜欢,爱好。
忠实、坚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重点词语
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而:连词,表顺承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 :同“又”,用在整 数与零数之间。 立 :立身,指能有所 成就 惑 :迷惑,疑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
志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做事都有 把握;四十岁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
天命 :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 的主宰。命,命令。
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 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 越法度。”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yùn),不亦君子乎?”
说:同“悦”,愉快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
能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乐:愉快、高兴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 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
知:了解,知道 而:连词,表转折
是有才德的人吗?
愠:生气,恼怒。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身:自己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 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本章内容: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和复习所学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重点词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 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 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重点词语
贤:品质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 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小屋 堪:能忍受。 忧:穷困清苦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而且”、“并且”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3 “雅”
舍:舍弃。
本章内容: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重点词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三军 :指军队。
也。”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在其中矣。 ”
夺:改变。
博:广泛。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 而 :连词,表并列。
帅,普通人志向却不可改变。”
自由论坛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学以致用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古: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 尚的 人)
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论语十二章
1.初步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背诵短文,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 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中考链接
1.2019广东中考默写第(1)题:____, 于我如浮云。 2.2020年广东中考默写第(1)题: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____,仁在其中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饭疏食饮水(古:吃 今:米饭 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 百姓。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古:泛指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
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缺点,短处。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川 上:河边。川,河流。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逝:往,离去。
日夜不停。”
斯 :代词,这,指河水
本章内容: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夫:语气词,用于句末,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表感叹。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 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做老师 了。”
以:凭借,介词 而:连词,表转折
罔:迷惑,意思是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 殆:疑惑
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
不读书,就会疑惑。”
本章内容: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中温习的重要性。
本章内容: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即学思结合。
2.积累成语,总结课内文言知识。(重点)
第二课时预习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仔细分类。
学习态度(7、9、10则);学习方法 (1、4、5、9则);修身做人(1、2、 3、6、8、11、12则)珍惜时间 (10)。
文中有哪些成语和警句?请找出 并抄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箪一瓢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 自读:自读课文,读准各章节的节奏、 语气、语调、停顿。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 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内容丰富,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 悌等德目
1.了解儒家学说及孔子的概况及《论语》,能 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词语解释的常见方法,积累归纳常 用的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孔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曾修《诗》、 《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 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仁”。仁是仁爱的意思。它是孔子 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 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 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 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 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 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 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 ",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
笃志:坚定志向,笃,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 坚定 向,恳切地发问求教,思考当前的事,仁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