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邹敏【摘要】目的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 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乐昌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到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诊断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采取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但其拷贝数很低.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在复制,复制程度以及HBV血清学标志阴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方面,较优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0(008)019【总页数】2页(P196-197)【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实时荧光PCR;DNA;临床意义【作者】邹敏【作者单位】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51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目前肝炎病毒至少有5型。
在肝炎病毒当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危害性最大,其传播广泛,易形成持续性带病毒状态或转变为慢性感染,少数可演变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
因此,准确、快速诊断HBV的感染情况对于防治乙型肝炎极为重要。
HBV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考虑到HBV-DNA是直接反应HBV存在、活动性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可靠指标,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HBV-DNA检测共336例,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本组为乐昌市人民医院从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其中男171例,女165例,16~83岁,平均为56岁。
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
方法对850例临床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
结果30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26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6.4%,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21±0.76)×107/ml;321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6份HBVDNA 阳性,阳性率达到29.91%,PCR定量拷贝数为(1.69±0.98)×106/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8.13%,28份HBeAb(+)、HBcAb(+)标本有4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14.29%;11份HBcAb(+)标本有6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2.9%;74份HBsAb(+)、HBeAb(+)、HBcAb(+)标本有5份HBVDNA阳性,阳性率6.75%;13份HBsAb(+)、HBeAb(+)阳性标本有2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4.3%;12份HBsAb(+)、HBc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69%;4份HBs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 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24份HBsAg(+)、HBsAb(+)、HBeAg(+)、HBcAb(+)标本中有2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7.50%;1份HBsAg(+)标本HBVDNA 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0份HBsAg(+)、HBsAb(+)、HBeAb(+)、HBcAb(+)标本有3份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30.00%,其余38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见有HBVDNA的检出。
实时荧光PCR在乙肝病毒DNA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实时荧光PCR在乙肝病毒DNA检测中的临床意义目的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 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 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首先要对患者采用血清学标志物这种方法检测,进一步确定他是乙型肝炎的患者。
再次就是选择500例患者进行检测,这样有利于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结果几种乙肝模式中,“大三阳”患者的DNA阳性检出率和拷贝数均比其他模式高,并有显著性差异。
PreS1-Ag的阳性率与乙肝DNA的阳性率有很好的一致性,但由于两者检测的成分和表达的意义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等同于或代替HBV-DNA的检测。
结论PCR定量测定H13V-DN13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实时荧光PCR;DNA;临床意义乙肝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其传播广,危害性较大,易形成持续性带病毒状态而转为慢性感染,少数甚至转变为肝硬化一、原发性肝细胞癌。
荧光PCR技术融合了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优点,解决了PCR定量和防污染等问题,而且具有快速、准确、特异等特点。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HBV-DNA检测共50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首先选择可能携带乙型肝炎的患者,这些患者最好是年龄跨度较大,在15一70岁的年龄段中都有患者存在,这样更有利于实验的准确}h},防止出现偏差。
然后采用血清学标志法进一步确定他们是乙肝患者,这样可以使实验结果的偏差较小。
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好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DNA的数据,并且要注意保存仔细。
然后将这500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患者,再用荧光PCR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然后仔细记录这些数据。
最后把用血清学标志法检验的乙肝病毒DNA 数据与用荧光PCR方法检验的乙肝病毒DNA数据做比较,然后把比较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1.2 方法1.2.1 试剂和仪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试剂盒来自兰州标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表面抗原20081206,表面抗体20090302,E抗原20090201,E抗体20081104,核心抗体20090201,前S1抗原为20081002;HBV-DNA试剂购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酶标仪为上海瑞美公司MultisKanMK3;PCR仪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核酸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系统DA7600型。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参 考文献
1 庞力 , 周 良辅.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的术式 比较 [ J ] . 中国微 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2 0 0 2 , 6 ( 3 ) : 1 4 7 .
脊液循环通路 , 导致急性脑积水脑室扩张 , 颅内压急剧升高 , 故 尽早清除脑室 内积血 , 疏通脑脊 液循环通 路是治疗 关键 , 目的 是尽快打通脑脊液循环 , 减少诸 多并发症 , 降低 病死率及 改善
预后 。
2 张强 , 蔡嵩. 立体定 向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 2 4 例 的体会 [ J ] . 脑与
1 . 3 试剂与方法
H B e 血清转换 , 但病毒 并未停 止复制 , 只是 复制缓解 或部分 患 者 出现 病毒 基 因变 异 。不 能 仅 因为 E L I S A法测 定 H B e A g ( 阴性 ) 就确定 H B V在 体 内无 复制 现 象 , 而 应 该 结 合 HB V —
D N A定量结果来客观评价并进行动态监测 。
1 . 3 . 1 血清 H B V D N A测定 : 采用 F Q — P C R, 试 剂 由上海 科华 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 检测方法严格按 照试剂盒说 明书操作 。 1 . 3 . 2 HB V血清 标志 物 : 采用 E L I S A法 检测 , 试 剂盒 由北 京 万泰药业有 限公 司生产 。采用酶标仪进行结果判读 , 检测方 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 明书操作 。
乙型肝炎病毒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 :466 ; 1.2 R 4 . 1 R5 2 6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29 5 ( 0 0 2 — 2 10 17 —4 5 2 1 )02 7 —2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但 与 第 2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患 者 的 HI D P .1 , P .5 , 3 NA 含 量 为 7 7 × 1 V- .4 o c p / 与 第 1 2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o y mI, 、 P> 0 0 ) 结 论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 所 测 HB - .5。 C V DNA 含 量 比
HB - NA 含 量 水 平 的 测 定 。第 1组 为 HB A ( 性 ) HB Ag 阳 性 ) 抗 一 e 阳性 ) 患 者 。 第 2组 为 HB A VD sg 阳 、 e ( 、 HB ( 的 sg
( 阳性 ) 抗 一 e 阳性 ) 抗一 c 阳性 ) 患 者 , 3组 为 HB Ag 阳 性 ) 抗一 c 阳 性 ) 患 者 , 与 组 之 间进 行 阳 、 HB ( 、 HB ( 的 第 s ( 、 HB ( 的 组 性 率 及 HB - NA 含 量 的 t 验 。结 果 2 8例 临 床 样 本 的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 1组 患 者 HB - NA 阳性 率 为 VD 检 2 第 VD
1 0 , 著 高 于 其 他 各 组 ,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O O ) 0 显 差 P . 1 。HB - NA 平 均 含 量 为 7 5 × 1 cp / 。 第 2组 患 VD . 3 0 o ymL 者 HB — NA 阳性 率 低 于 第 1组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VD 两 P< O O ) 但 平 均 HB — NA 含 量 为 9 5 × 1 .1, VD .8 0 cp / 与 第 1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o y mI, P> O 0 ) 第 3 患 者 HB - .5 。 组 V DNA 阳 性 率 为 5 . , 第 1 比 较 差 18 与 组
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效果分析

186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效果分析张明跃乙型肝炎的主要感染源即乙肝病毒感染,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及传染率均较高。
有研究显示,大约20%急性乙肝患者会逐渐转变为慢性乙肝,严重时可能转化为肝癌或者肝硬化,因此快速且准确地判断乙肝有利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是检测该疾病最常见的指标,可反映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
有研究显示,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可准确判断乙肝传染性,能判断此病毒感染的不同复制状态。
实时荧光PCR检测弥补了传统PCR假阳性的缺点,可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并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有效的疗效评估。
基于此,本研究对实时荧光PCR用于乙肝病毒DNA检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提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至我院检查的肝病变患者500例,另选择50例体检健康,收集其血液样本,均采取荧光定量PCR检测。
研究前须对本研究相关人员详细说明情况。
1.2 方法仪器及相关试剂选择:乙肝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FQ-PCR 试剂盒(购于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扩增仪(购于上海宏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洗板机(北京普朗的DNX-9620G)、酶标仪(北京普朗DNM-9606)、荧光定量 PCR 检测仪(购于美国 BIO- RAD 公司;型号为BIO-RAD icycler)取肝病患者及体检健康者清晨空腹状态的静脉血5mL,将其装入灭菌的一次性真空塑料管,血液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
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取血清100 μL置于-20℃环境保存备用,并提取乙肝病毒DNA,在乙肝病毒模板中倒入PCR的反应液,均匀混合后置于毛细管中,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管。
将其放入荧光定量检测仪中进行PCR扩增,温度调控至50℃,激活其UNG,温度调至93℃,预变性2 min,在93℃5 s,60℃35 s,共40个循环。
在此期间,模板工作电压控制在220±22 V,温度需控制在30℃ ̄99℃之间。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80年代中期,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结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所以,为临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
同时,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一、两对半定量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才会呈阳性。
1、急性乙肝早期:定量能够及早验出hbsag,推定hbv病毒感染,几乎能够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测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圆形阴性。
2、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常缺少对hbv包膜蛋白的免疫系统接收者,hbsag抒发较低,酶标检测可以发生hbsag和hbsab均阴性的情况,而定量检测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为恰当推论病情提供更多依据。
3、如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hbsag的免疫应答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关系。
血清中hbsag含量和病人对hbsag细胞免疫成反比关系,而肝功能改变则与此种细胞免疫成正比。
定量hbsag是反映这一关系的唯一手段。
4、可以辨认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
特别就是一些群体例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密切接触,但又非轻易经血传播病毒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病毒感染,并提振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将呈圆形低浓度病毒感染,特别应引发人们的足够多注重,紧密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其诊断意义

在P E 5 7 0 0 自动荧 光测量 仪 ,按 如下条 件扩增 :先 在9 3 ℃2  ̄ 3 mi n 变 性 ,再 按9 3 ℃4 5 s  ̄ 5 5 ℃1 2 0 S ,并进 行 了4 O 次循环 。待反 应结 束末
检 测 乙肝 标 志 物 。结 果 不 同 病型 的 乙型 肝 炎 与 其 H B V - D N A 含 量 的 相 关性 不 大。H B V - D N A 检 出率 在 4 4例 H B s A g ( + ) / H B c A b ( + ) 患 者 中,为 6 0 %( 2 8 / 4 4 ) ;H B V o D NA检 出率 在 3 8 4例 H B s A g ( + ) / H B e A b ( + ) / H B c A b ( + ) 惠者 中,为 6 7 %( 2 5 6 / 3 8 4 ) ;H B V - D N A检 出率 在 3 9 6例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2 0 在4 ~ 6 个月或者7  ̄ 9 个月之 间服用 会对 胎儿造成损伤 ,严重 的会导致死
亡 ,其致 畸作用包含 肾损伤 与面部 的颅骨畸形 ,被称为A C E I 胎病。 综上所述 ,血 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是 临床 中常用 的药物 ,为 了
志, 2 0 0 7 , 3 5 ( 1 ) : 1 7 — 1 8 . [ 4 ] H u r s t , J W. H e a r t [ M] . 9 t h e d . N e w Y o  ̄: M. G ・ H: N C o m p a n y , 1 9 9 8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种荧光定量PCR试剂检测HBV-DNA的比较与评价

两种荧光定量PCR试剂检测HBV-DNA的比较与评价HBV-DNA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的DNA,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对HBV-DNA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HBV-DNA检测方法之一就是荧光定量PCR法。
本文将对比两种常用的荧光定量PCR试剂对HBV-DNA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实验提供参考依据。
一、试剂介绍1. 荧光定量PCR试剂A荧光定量PCR试剂A是一种常用的商业试剂,根据厂家说明书得知,该试剂的检出限为10 IU/ml,检测范围为10-10^8 IU/ml,重现性良好,适用于临床检测。
二、检测原理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利用PCR技术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DNA进行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
在HBV-DNA检测中,荧光定量PCR试剂会通过特定的引物和探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DNA进行扩增,并利用荧光信号来定量检测目标DNA的含量。
三、检测结果比较与评价1. 灵敏度比较通过对同一份样本分别使用试剂A和试剂B进行检测,发现试剂A的检出限明显低于试剂B。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低水平的HBV-DNA,试剂A的性能表现更为优越,可以更精准地检测出病毒载量较低的患者。
2. 稳定性比较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试剂A和试剂B的稳定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试剂A在不同存储条件下的试剂稳定性较好,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而试剂B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灵敏度下降,需要更频繁地更换试剂批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多次重复检测实验后,发现试剂A和试剂B的重现性表现相当,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这表明无论是试剂A还是试剂B,都可以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结果稳定性,可以满足临床实验的需求。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试剂A和试剂B的检测结果比较与评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试剂A相对于试剂B在HBV-DNA定量检测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稳定性,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含量。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0 胡 大 一 , 明 中 . 心病 现 代 干 预 策 略 新 进 展 []中 国医 刊 , 1】 赵 冠 J.
2 0 ,() . 0 43 1: 5
[ 1 2 0 meia e r A s ca o ud l e r ado u 1 】 0 5A r n H at so i in G ie n s o rip l c t i f C mo r eu c ai n me e c ado a c l a [ . ma R a si t n a dE r n yC r iv sua C r J y t o g r e ] C r l in 0 5122 ) V1 0 . i ua o , 0 ,1(4 : - 3 c t 2 I 2 [2 No n P e k D,o r , .u o enR s si t nC u c 1] l , a i C S a J t 1 rp a eu c ai o n i a JD n eaE t o l
清 学标志 物检 测 ,值 得 ・ 床推 广 。 I 岳
【 关键 词】 乙型 肝 炎病毒 ;实 时荧 光 P R;D A;临床 意 义 C N 中 图分类号 :R 1 .+ 5 26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0 9 0 9— 2 6 1 8 9 2 1 )1— 16 0
16I论 9
著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年 7月第 8 第 1 期 00 卷 9
G i f h a dc eJl 2 1 , o. N . u e C i Me in ,u 0 0 V 1 , o1 do n i y 8 9
[】 李 振, 权 , 唏. 响 院 内复苏 成 功 的多 因素 临床 分 析 [ . 6 游斌 苏 影 J中 ]
医院常见各项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痰液、胸腹水、脑脊液
TB菌血症的早期诊断;快速灵敏的检测TB,有利于鉴别诊断及抗痨治疗的评价观察。
9
优生优育类
巨细胞病毒
HCMV—DNA
分泌物拭子,抗凝全血
临床病人的早期诊断,提高临床检测迅速及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孕妇的产前诊断;帮助寻找不孕不育,不明原因流产,不明性黄疸病因确诊围产期HCMV感染及幼年儿童HCMV感染。
3
性病类
淋球菌
NG—DNA
分泌物拭子(宫颈口、尿道壶腹部)
快速灵敏,提高临床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率,治疗过程中进行疗效评价和观察对淋球菌株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4
沙眼衣原体CT—DNA
分泌物拭子
快速灵敏,提高衣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提高临床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5
解脲支原体UU—DNA
分泌物拭子
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提高临床检测速度及敏感性和特异性。
10
弓形体
TOX—DNA
分泌物拭子,抗凝全血
灵敏快速的检测TOX的感染,用于人、畜弓形虫病的早期诊断和可疑孕妇的产前诊断;对不孕多次流产妇女或养小动物的产妇进行PCR检测弓形虫,寻找流产、不孕的原因,以对症治疗;血液中弓形虫DNA检测能反映活动性、传染性。
11
单纯疱疹病毒I、II型
HSV—DNA
分泌物拭子,疱疹渗出液,皮损组织,抗凝全血
对HSV的检测更为快速、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它还用于对HSV的分型和HSV的基因重组株构建等课题研究,对于HSV感染的可疑病人特别是孕妇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做出诊断,指导医生正确的用药和病程跟踪,同时有利于保障孕妇及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在优生优育工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2
风疹病毒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60例临床血清标本用荧光PCR定量检测的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100% ,HBV DNA的对数值为7.2±1.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64.5% , HBV DNA的对数值为4.9±1.3。
结论:HBV DNA是HBV感染后病毒血症最直接的标志,是判断病毒复制最灵敏的指标,同时也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具有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71-02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通常分为二步:首先从标本中提取HBV DNA,然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扩增 HBV DNA。
目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实验诊断[1]。
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PCR FQ-PCR)测试了60份临床血清标本结果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本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乙肝患者血清6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60分,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7~80岁。
1.2 标本采集、保存与运送无菌采集静脉血3ml,收集于无菌离心管中(不抗凝或采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2h,1 600g离心20min,分离血清或血浆,转入无菌离心管中备用。
分离的血浆或血清在4℃保存不应超过24h;-20℃保存不超过3个月;-70℃以下长期保存。
应避免反复冻融。
采用冰壶加冰或泡沫箱加冰密封进行运输。
1.3 方法主反应混合物的配制,从试剂盒中取出HBV PCR反应液、 Taq/UNG酶、HBV荧光探针和MgCl2,室温融化并振荡混匀后,2000r/min离心10s。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采 用上 海荣 盛生 物 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乙肝两 对 半试 剂盒 , 用 E IA 法进 行 H V标 志物 检 测 并 依 据 检 测 结 果 进 行 分 LS B 组 。H V D A定 量检 测 : B — N 采用 深 圳 匹基 生物 有 限公 司 生产 的 HB 核 酸 扩 增 荧 光 定 量 试 剂 盒 . 格 按 试 剂 和 说 明 书 V 严 操 作 。使 用 厦 门 安 普 利 G n l h 0 e e g 08 0检 测 HB D A 含 i V— N 量 <1 0 l 3 o ym 为检 测下 限 。 . x 0 p / l 0 c 1 . 3统计 学方 法 数 据用 ± s或百分 率f 表 示 。 %1
B P区最 常 见 的变 异是 A1 6 TG1 6 A联 合 点 突变 ,选择 C 72 / 74 性 地 抑 制 了 前 C N 的 转 录 , 降 低 了 HB Ag合 成 [。 mR A e 4 1 HB A 、 c s g HB Ab阳性模 式 中 HB — A定 量 阳性 率 为 3 .% V DN 57 (02 )拷 贝 数 为 ( .  ̄ .8 x 0/ , 映 了一 部 分 H s 1 /8, 67 11 ) l4 反 4 ml B Ag
【 关键 词1乙型肝 炎 ; 荧光 定量 P CR; BV— H DNA 【 中图分类 号】R 4 . 4 61 【 献标识 码】B 文
[ 章编 号】1 7 — 2 0(0 8) 1 c 一 7 — 1 文 6 3 7 1 2 0 1 ( ) 0 8 0 系 。荧 光探 针 定量 P R技 术则 是从 分 子 生 物水平 直 接 检测 C HB V病 毒 自身 的遗 传 物质 D A,是 病毒 存 在 和复制 的 最可 N 靠 、 直接 的指标 。大 三 阳模 式 中 HB D 最 V— NA定量 阳性 率 为 9 . (2 /3 ) 拷 贝 数 为 ( .  ̄ . ) l  ̄ , 者 具 有 显 55 1 81 4 , % 43 16 x O ml两 2 3 著 的相 关性 , 反映病 毒 复制 活跃 、 传染 性 强 , 引起 医生 和 患 应 者 的 高度重 视 。但仍 有 6例大 三 阳患者其 血 清 P R为 阴性 , C 这 种情 况 应考 虑是 否 HB V基 因 的 S区发 生有 意义 的点 突 变 或插 入 、 失 突变{ 小三 阳模 式 中 HB D A定 量 阳性 率 为 缺 3 ] 。 V— N 5 .%( 11 6 , 55 8 /4 )拷贝数 为 (.5 22 ) l S , 映一部 分患者 24  ̄ . x O/ 反 3 ml 病 毒 复制 趋 于停 止 . 传染 性 弱 . HB D A> .0 l3 o y 而 V— N I x 0 p / 0 c m1有 可能 为 前 C 区和 B P区 的变异 。 C区最 常 见 的变异 . C 前 为 G1 9 A 点 突 变 , 成 终 止 密 码 子 (AG , 表 达 HB Ag 86 形 T 1不 e ,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发表时间:2017-02-27T14:48:38.1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作者:许建助[导读] 荧光定量PCR测定 HBV DNA在多种模式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或阴性血清都可查出。
云南省腾冲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腾冲 679100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20名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20名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进行定性检测,根据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进行分组,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查。
结果 9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89份 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93.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19±1.16)×10 7 /ml;130份乙肝病毒标志物 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2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71.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73±2.49)×10 5/ml;38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cAb标本中有13份 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34.2%,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2.13±1.37)×10 4/ml;7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 HBsAb的标本HBV-DNA阳性23例,阳性率为3.1%,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6.07±0.86)×10 3;82份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荧光定量PCR拷贝数(2.77±0.79)×10 4 /ml.结论荧光定量PCR测定 HBV DNA在多种模式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或阴性血清都可查出,能较真实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病毒载量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临床意义PPT课件

不同试剂间的差异问题
由于不同品牌和类型的乙肝定量检测 试剂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抗原和抗体 等成分不同,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存在 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医生对患者的病情 和治疗方案产生误判,因此在使用不 同试剂进行检测时需要注意结果的对 比和评估。
CHAPTER 05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的发展趋势
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假阴性
由于试剂的特异性不足,可能出现漏报阳性结果的情况,导致患者被误诊为未感染乙肝 病毒。
试剂稳定性问题
01
试剂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至关重要,如果试剂不稳定, 可能导致检测结果波动,影响临 床诊断和治疗。
02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试剂稳 定性有较大影响,需要在存储和 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这些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健康体检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可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HBV感染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在健康体检中,乙肝定量检测试剂可以用 于筛查HBV感染,及早发现和治疗。
CHAPTER 02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乙肝
辅助判断病毒携带状态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可以检测血液中乙 肝病毒的含量,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处 于携带状态、发病状态还是恢复状态 。
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量来测定DNA或RNA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点。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的应用范围
诊断乙型肝炎
监测抗病毒治疗
通过乙肝定量检测试剂可以确定HBV感染 状态,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可以监测病毒复制水 平,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临床 意义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临床意义

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临床意义血清HBV-DNA浓度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有关,可用于判断病情和预后,以及观察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通常血清 HBV-DNA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会转为慢性肝炎。
抗-HBc阳性患者血清HBV-DNA持续阳性常提示肝受损严重,50%以上抗-HBc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经平均4.5年发展为肝硬化,常与HBV-DNA持续阳性有关。
因此,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乙肝早期诊断、准确判断乙肝患者的带毒状态及药物治疗观察就显得及其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就诊患者检查200例HBVm全阴者血清样本。
1.2 血清标本的采集采用灭菌的一次性带盖塑料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20℃冻存备用,集中检测。
1.3 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检测仪器为Roche LightˉCycle荧光PCR检测仪,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程序对上述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HBV-DNA提取: 血清100μl加DNA提取液1100μl,1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再加提取液Ⅱ 25 μl,振摇10 s→100 ℃10min→13000 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备用。
扩增取上清液2 μl,加入盛有扩增反应液38μl(含引物,dNTPs,Taq酶及PCR缓冲液)的PCR反应管中,扩增40个循环,循环参数为37 ℃5min;95 ℃ 1min;60 ℃ 30s。
定量结果采用计算对数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HBV-DNA平均拷贝数,遇有阴性结果,不参加平均值的统计。
2 结果200例乙肝标本中有91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标本中,FQ-PCR检测HBV-DNA全部阳性,阳性率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8×106/ml。
3 讨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主要反映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状态,不同血清标志模式反映不同的临床意义。
荧光定量PCR_检测HBV-DNA_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探讨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探讨高振霞(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15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效果。
方法:选择来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40例HBV感染患者,乙肝免疫学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大三阳患者对比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明显更高,平均拷贝数明显更低,P<0.05。
结论:HBV-DNA复制密切相关HBeAg阳性以及HBsAg阳性,防治乙肝过程中,重要手段是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4-0077-04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生活质量降低,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发生原发性肝癌、肝硬化。
慢性病乙型肝炎,是一种肝脏炎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属于病毒性肝炎类型。
我国是乙肝大国,感染的个体中,约10%会成为慢性携带者,其中一部分乙肝携带者会罹患慢性肝炎[1],应为这一类患者实施病毒治疗。
为指导乙肝防治工作,检验科分析了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之间的关系,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随着各种检测手段技术的提高,在临床筛查工作开展期间,针对乙肝患者取得了不错效果,有助于认识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的意义。
现阶段中,在乙肝筛查以及诊疗期间,常用乙肝免疫学指标检测,例如乙肝两对半检测,可以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机体内的乙肝病毒免疫反应状态进行有效反映。
缺点是该法不能对HBV核酸复制情况进行直接表达,这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对核酸进行监测。
而HBV-DNA检测法具有监测作用,该法可以对HBV复制传染性以及活跃度进行反映。
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的472例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对472份临床血清标本用ELISA法进行定性检测,并依据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进行归类分组,再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结果:9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89份HBV DNA为阳性,阳性率为96.7%,其PCR 定量拷贝数为(3.23±1.45)×107/ml;168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118份HBV DNA阳性,阳性率达到70.2%,PCR定量拷贝数为(4.65±2.10)×105/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11份HBV DNA为阳性,阳性率为34.4%,PCR定量拷贝数为(1.92±1.54)×104/ml;62份HBsAb(+)的标本HBV DNA阳性2例,阳性率为3.2%,PCR定量拷贝数为(5.45±1.14)×103;60份全阴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1例,阳性率为1.7%,PCR定量拷贝数为(2.36±1.12)×104/ml。
结论:PCR定量测定HBV 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关健词]实时荧光;PCR;乙肝DNA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
全世界乙肝携带者达5亿之多,我国是乙肝携带者高于人群的10%。
急性乙肝中有20%会转为慢性,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准确、迅速诊断对乙肝的治疗和预后显得极为重要。
荧光PCR技术融合了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而且整个实验过程均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不需要PCR的后处理和电泳检测,解决了PCR定量和防污染等问题,而且具有快速、准确、特异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二、病原学
•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 链环状DNA。 • HBV 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ORF),即前 S/S 区、前C/C 区、P 区和X 区。前S/S 区编 码大 (前S1、前S2 及S)、中 (前S2 及S)、小 (S) 3 种包膜蛋白;前C/C 区编码HBeAg 及HBcAg; P 区编码聚合酶;X 区编码X 蛋白。 • HBV由于基因序列的不同又可以分为A-H八种基 因型.
3
4
三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 HBV是通过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受感 染肝细胞来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 受HBV感染的肝细胞在其表面表达病毒蛋 白质,成为CTL攻击的目标。 • 针对受染细胞的免疫反应引起炎症和坏死。 • 坏死-炎症活动持续存在导致肝纤维化。
5
四 实验室检测方法
• • • • • • • • 一 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 1.血清学检测(两对半检测) ①HBsAg②抗-HBs ③HBeAg ④ 抗-HBe ⑤ 抗-HBc 2.肝功能检测(ALT,AST) 二新型实验室检测方法 1.乙肝病毒定量 2.赖药性基因检测 3.乙肝病毒基因分型
6
五 为什么要做乙肝病毒DNA定量
• 1. 传统检测乙肝的方法为“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测范围有 限.(不能测定乙肝病毒复制情况、传染程度) • 2. 乙肝病毒定量是直接检测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乙肝病毒DNA.(能 够直接了解病毒的载量,了解乙肝病毒复制情况、传染程度) • 例如: • 1. 小三阳的病情判断 • 2. HBsAg阳性或单一的抗 —HBc阳性病情判断 • 3. 二对半5项全部阴性病情判断 • 4. 抗一HBs阳性病情判断
•
7
六 乙肝定量测定意义
• • • • • • • • • 1.定量方法使全程动态观察病毒含量成为可能 2.选择治疗时机 3.估计治疗反应 5.治疗后随访和检测复发 6.确定耐药株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7.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和监测 8.抗病毒新药的研制 9.研究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某些疾病的致病机理 10.围产期保健
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 的临床意义
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1
一、流行病学
•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 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 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 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 100 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 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八 治疗方案
• 治疗的总体目标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 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 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 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 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 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 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 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8
七 HBV-DNA在什么水平需要治 疗
• (1) HBV DNA定量(乙肝病毒DNA定量) ≥105 拷贝/m l (HBeAg 阴性者为HBV DNA定量≥104 拷 贝/ml); • (2) 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2×ULN(ULN 正常值上限);如用干扰素治疗,ALT 应 ≤10×ULN,血总胆红素水平应<2×ULN; • (3) 如ALT <2 ×ULN, 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G2 炎症坏死。具有(1)并有(2) 或 (3) 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达不到上述治疗标 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 DNA定量阳 性,且ALT 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9
10
九 具体治疗
• • • • • • • • 1.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拉米夫定等 ) 免疫调节治疗 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 2 其他对症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 抗纤维化治疗
11
谢谢大家!
12Bibliote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