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室模型:当毒物进入机体后立即均匀的分布到所有的组织器官,并迅速达到平衡时,可将机体视为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二室模型将机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体内不能迅速分布而达到平衡的毒物,如苯、对溴磷等,迅速在中心室分布,然后经较长时间才在周边室达到平衡。

2、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循环过程中伴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散、富集和污染物的形态、化学组分的变化)

3、半数效应剂量 ED50:XB引起机体某项生物效应发生50%改变所需的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4、酶的抑制与诱导:

5、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机体时,能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合物。

6、剂量-效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外源化学物与其在个体或群体中所引起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相关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其引起的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7、半数耐受限量(TLm) TLm),也叫半数存活浓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群水生生物中50%个体能够耐受的某种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单位为mg/L。

8、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level):又称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 observed effect level,NOEL)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level):指XB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观察到机体开始出现某种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若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又称中毒阈剂量。

9、受体学说: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地与其结合的蛋白质,与外来化合物结合,进而引发一系列识别、换能和放大过程,最后导致生物学效应。

自由基学说: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可以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形成各种自由基中间体,导致脂质过氧化等反应,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

10、癌是指组织或细胞相对自主生长形成肿块并危害机体的新生物。化学致癌作用:化学物质引起肿瘤的过程。

致畸作用: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使胚胎细胞分化和器官的形成不能正常进行,而造成器官组织上的缺陷,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形态结构异常。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引起生物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结构改变的作用,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叫诱变作用。

11、即发作用:毒物一经接触后,短期内引起的毒作用。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的急性中毒。迟发作用(delay effect):经长期接触或间隔一段时间后,才呈现的毒作用。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致敏作用所致,化合物作为一种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从而激发抗体,继而再次接触时将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存在阈剂量。

特异性反应:一般是指遗传所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又称特发性反应。

12、危险性(risk):也称危险度,是指某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发生中毒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13、生物性迁移: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

14、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来化合物对人体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最高允许浓度(MAC):某一环境污染物可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15、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决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位置或形态特征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又叫污染物的环境行为(environmentalbehavior)或环境转归(environmental fate)

16、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化学物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

拮抗作用:两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毒作用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强度之和。

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合物作用于机体,各自的作用方式、途径、受体和部位不同,彼此无影响,仅表现为各自的毒作用。

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17、安全:是指某种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机体不产生任何损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致癌、致畸等远期或潜在危害)

安全性评价:是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群效应的观察,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进而提出在通常的暴露条件下该物质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以及其安全接触限量。

实际安全剂量: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暴露剂量称为实际安全剂量。

18、生物半减期:T1/2指一种毒物在体内含量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T1/2=0.693/K可表示毒物由机体的消除速度和机体对毒物的消除能力。一般指血浆半减期。

19、毒作用带:是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价外源化学物危险性的指标。常用的有急性毒作用带和慢性毒作用带。

20、靶位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达到某一浓度并足以引发一系列有害生物效应的部位。一个或多个

2、生物浓缩的研究意义、方法、测量,具有什么特性的污染物容易被生物浓缩。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生物体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高于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叫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程度用

生物浓缩系数(K BCF)表示;研究污染物迁移规律与危

作用:用于阐述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

大,一般多用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浓度同

在水生生物体内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平衡浓缩

系数:生物通过吸收、吸附、吞食、排出等过

程,经历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浓缩系

求生物浓缩系数的方法

lgKbcf=0.54211Kow+0.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