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高分子
一种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及其使用方法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是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和记忆效应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它的制备方法相对复杂,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选择高分子材料作为基础材料。
这些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以便在应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可逆变形,并能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聚合物、弹性体等。
接下来,将纳米颗粒添加到高分子材料中。
这些纳米颗粒可以是金属、陶瓷或其它纳米材料。
添加纳米颗粒能够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能力。
纳米颗粒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
然后,进行高分子材料的交联处理。
交联是将高分子材料中的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以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交联可以通过热处理、辐射或化学反应等方式进行。
交联的程度取决于所需的材料性能。
接下来,进行记忆效应的引入。
记忆效应是指材料在经历形变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形态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记忆效应组分来实现。
常见的记忆效应组分有形状记忆聚合物和热敏纳米颗粒等。
这些组分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或施加外界力来触发记忆效应。
最后,对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可以使用拉伸实验、压缩实验等力学测试方法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测试来确定其在特定应用领域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使用方法方面,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灵活选择。
例如,在构建自修复材料时,可以将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制备成片状、粘状、涂层等形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切割、黏贴、涂覆等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施加外界力等方式触发记忆效应和自修复能力。
总之,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其制备方法相对复杂,但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理想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结构用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高分子材料在其成型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 避 免 地 会 产 生 局 部 损 伤 和 微 裂 纹 ,进 而 引 发 宏 观 裂 缝 而 发 生 破 坏 ,影 响 相 关 产 品 的 正 常 使 用 和 缩 短使用寿命,而往 往 这 些 微 损 伤 在 开 始 的 时 候 难 以发现,或者即使 被 发 现 也 因 产 品 形 状 等 限 制 无 法得到及时修复. 因此,如果能够赋予高分子材料 自 修 复 功 能 ,即 可 解 决 上 述 问 题 ,显 著 提 高 产 品 的 安 全 性 ,延 长 其 使 用 寿 命[1 ,2] .
透法,使催化 剂 苄 基 二 甲 胺 ( BDMA ) 进 入 多 硫 醇 胶 囊 ,得 到 了 固 化 剂 胶 囊[17] .) 照片
和 尺 寸 分 布 曲 线 ,可 见 它 们 形 貌 和 大 小 相 近 ,加 上 其比重约为 1. 24 ~ 1. 16 g / cm3 ,这 就 保 证 了 2 种
复.
Fig. 3 in situ Confocal Rama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of fractured surface of a self-healing epoxy specimen with 2. 5 wt% epoxy-loaded capsules and 2. 5 wt% hardener-loaded capsules, respectively The inset summarizes time dependenc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Raman peak area ratios. Here three peaks are of interests: stretching modes of epoxide group at 1256 cm - 1 ,carbonyl group at 1738 cm - 1 and hydrosulfide group at 2573 cm - 1 . Since carbonyl originates from epoxy and mercaptan,and the reaction between epoxy and mercaptan cannot produce any carbonyl,the peak area of carbonyl group at 1738 cm - 1 is able to serve as the reference for showing the variation in the peak areas of epoxide and hydrosulfide groups with time. This figure provides a live record of the curing reaction of the released healing agent in an authentic specimen.
智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智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智能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根据外界刺激或条件改变自身的结构和性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和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响应性高分子材料是指根据外界刺激或条件发生可逆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的材料。
其中,温度响应性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类。
这类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相变,从而改变物理性质或表面形貌。
例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
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约32℃),PNIPAM会在水中形成聚集体,从而改变其溶解度和阻力,实现温度响应性。
除了温度响应性材料外,pH响应性材料也是一类重要的响应性高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能够在不同pH值下发生溶胀或溶解,从而实现对外界酸碱条件的响应。
聚丙烯酸(PAA)是一种常用的pH响应性材料,当pH 值低于其pKa值时,PAA会溶胀;当pH值超过其pKa值时,PAA会发生溶胀,从而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形貌。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指在受损后能够自行修复的材料。
这类材料通过自修复机制,可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性能。
一种常见的自修复机制是实现高分子链的断裂与重合。
例如,二氧化硼硬脂酸酯(Boronate ester)是一种具有自修复能力的高分子材料。
当材料受损断裂时,硼酸酯键会断裂,形成自由的亲电基团,然后在适当条件下,亲核物质与亲电物质发生反应,重新形成硼酸酯键,实现自修复。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新研究方向。
例如,光响应性材料可以通过光照引起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电磁响应性材料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或磁场实现结构和性质的调控。
生物响应性材料可以响应生物环境中的刺激,如细胞内温度、pH值和酶等。
这些新研究方向为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之,智能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其研究进展日益迅猛。
自修复的材料

自修复材料的概念源于对生物体 自愈合现象的仿生研究,该类材 料在受到损伤时可进行自修复并 恢复一定程度的力学等性能。对 高分子材料而言,其受机械力损 伤后一般发生大子链均裂或异裂 而使材料产生微裂纹,此类微裂 纹很难探测,而微裂纹的产生往 往会引起高子材料失效,因此快 速修复微裂纹对诸多工程领域的 高分子材料来讲尤为重要。。
自修复材料
1.自修复材料分类 2.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3.自修复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
自修复材料分类
1).依靠共价键的自修复
2).依靠超分子相互作用的自修复
3).修复性质的多样性
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材料目前的发展方向主要以材料性能和功能为导 向,性能方面主要关注材料是否能同时具备优异力学性 能与自修复功能。 例如,微胶囊型的裂纹响应效率提升,本征型自修复材 料的修复速度的提高,如何在自修复的过程中保持一定 的材料性能也是研究的重点。 而在功能方面,则主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为材料寻求新 的发展,比如上述的人工肌肉等生物医用材料、耐磨透 光防雾涂料等。
自修复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纺织上的应用
美国发明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中空纤 维,这种中空纤维含有一种修正调节剂,在受到 内部或外部刺激下可释放调节剂,当纺织品受力 产生裂纹时,中空纤维释放化学药剂可粘合裂 纹。
PPT模板下载:/moban/
结语
智能自修复材料对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材料已经投入使用就不可能对其修复或修复不现实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应该能够表现出其特殊的优势。外太空探索飞行器、人 造卫星、火箭发动机的元件以及移植人造器官方面将是这种技术 的首选应用场合。此外,这种自修复智能材料今后在空间站建设、 桥梁建设等工程中也有望一试身手。 尽管智能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工作在许多方 面有待于新的突破,但它依然前景光明,并会像计算机芯片那样 引起人们的重视,推动诸多方面的技术进步,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并引起材料与结构设计思想的重大变革.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能够自动地修复破损、恢复材料原有性质的一类材料.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仿照 生物损伤愈合原理,可以自行发现裂纹并借助某一原理愈合,目前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随着技术 的不断发展,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涂层涂料、可穿戴电子设备、医用自修复水凝胶、电池电解池等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对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原理以及基于这种材料产生的新技术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文章编号:2096-4137 ( 2019 ) 21-084-04 DOI: 10. 13535/j. cnki. 10-1507/n. 2019. 21. 02■文/梁淑淇修宾高升子iFil 料的册穽逬展及应用0引言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材料之一,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 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凭借分子量 高、质量轻、易加工、绝缘性能好等优异性能,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存在强度不 高、加工使用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和老化等问题。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 的各种材料一旦出现破损几乎再难以恢复如初,并且这种破损会逐渐扩大以致最终无法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分子材料的 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近几年来, 开发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 关注。
自修复又称自愈合,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 复指使材料能够自然地自动修复破 损、恢复正常功能的性质。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主要的优点有:①自动发生,无须监测,节省人力;②降低材料运营期间的维修养护成本; ③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年限;④满足 社会环境友好的需求,减少了外加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
1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用机理1.1外源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外源型可分为微胶囊型和微 脉管网络型2类。
2001年,White 等提出累微胶囊自修复体系:将环氧树脂作为基底,用麻醛树脂作为外 壳并在其中包裹修复单体戊二烯二 聚体(治愈剂)的微胶囊,将这种 微胶囊和Grubbs 催化剂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维修方法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维修方法背景介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防水材料。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材料老化、施工错误或外力损坏,这种卷材有时需要进行维修。
本文档将介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维修方法,以帮助读者有效地修复受损的卷材。
维修方法1. 清除面层污物:首先,使用清洁工具例如刷子或清洁布清除卷材表面的污物,确保卷材表面干净。
这可以提供一个清洁的基础,以确保维修材料能够附着在卷材上。
2. 清除破损区域:使用刀具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将卷材上的破损区域切除。
确保切除的边缘平直,以便后续步骤中维修材料能够平稳地粘贴在上面。
3. 应用补丁:选择合适的高分子自粘胶膜维修材料,将其粘贴在破损卷材的切口上。
确保补丁与周围的卷材紧密贴合,防止水分渗入维修区域。
4. 压实修复区域:使用滚筒或其他合适的工具,将维修区域进行压实,以确保补丁与原有卷材之间形成牢固、密封的连接。
5. 检测维修效果:等待足够的时间,确保修复区域充分干燥,然后进行水压测试或其他适当的检测,以验证维修效果。
如有需要,可重新进行修复。
注意事项- 在进行维修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和眼镜。
- 确保选择适当的维修材料并遵循制造商的说明,以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
- 及时处理卷材的损坏,以防止更大范围的损毁和额外的维修工作。
结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维修方法是一种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修复受损的防水卷材。
通过遵循正确的维修步骤和注意事项,读者可以成功地进行维修工作,并延长卷材的使用寿命。
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研究

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研究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
但是,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物理冲击、热变形、化学腐蚀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高分子材料出现损伤,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指的是在外力引起的损伤后,高分子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主进行修复。
目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自愈合、自缩合、自生长。
1. 自愈合自愈合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利用内部原有的物质或额外加入的物质,自行进行愈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原本的结构和性能。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应用于聚合物材料,包括共聚物、交联聚合物、高分子混合物等。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自愈合材料的合成和机理。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将自愈合物质引入到高分子材料中。
这些物质可以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局部的物理挤压效应,从而在受损位置产生愈合效应。
2. 自缩合自缩合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仅进行缩合修复。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应用于自缩合材料中,比如含有自缩合基团的聚合物、交联聚合物、溶胶凝胶等。
自缩合材料的修复机制主要是利用自缩合基团的特殊性质进行修复。
这些基团可以通过自身的缩合作用,形成一种类似黏合剂的物质,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局部的修复效应。
3. 自生长自生长指的是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利用外界的物质和自身内部的物质,进行自我生长修复。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应用于含有自生长基团的聚合物材料中。
自生长材料的修复机制主要是利用自生长基团的特殊性质进行修复。
这些基团可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生成一种与原材料相似的物质来填补损伤处。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王怡颖【摘要】高分子自修复材料自发明至今一直是智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其他无机杂化等材料,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自修复材料的性能,其中从作用机理出发,着重阐述了本体型自修复材料的相关内容,并对自修复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机理;动态可逆【作者】王怡颖【作者单位】龙口第一中学山东 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前言自修复性能又名自愈合性能,是指材料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作用情况下,自身能够对缺陷进行自我辨识、管控并复原的能力。
自修复机理来源于仿生学中,生物体具有的自动感知、自动响应和自愈合损伤的特性。
在高分子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材料内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纹,而这些微裂纹是宏观裂缝出现的根本原因,它会破坏高分子材料的整体性且不易探测,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具有自诊断、自修复功能的智能自修复材料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与传统高分子材料相比,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位相对固定,由裂纹引起进一步反应,在破裂处进行修复,针对性相对较强。
(2)具有自主运行性,不需要人为采用感官和设备对其进行观察,监测过程中人力资源耗损量有所降低。
(3)能够排除材料内部破损隐患,在高精端设备中保持优良性能和提高安全性。
(4)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年限,降低材料运营期间的维修与养护成本,满足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
目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可以基本分为两大类:外援植入型和本征型。
1.外援植入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外援植入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由于在材料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人们会在材料内部填充或复合进修复剂。
当材料受到损伤时,修复剂便被激发或释放。
目前比较成功的有两种:微胶囊型和纤维血管型。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研究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研究与应用自修复材料是一种能够自动修复受损部分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各行各业,人们对材料的耐久性和可使用寿命的要求日益增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导致其性能下降或无法再次使用。
因此,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材料成为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之一。
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重要的自修复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塑性和可溶性。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多种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如聚合物、纤维素等。
这些自修复材料能够在受损区域自动形成堵塞物,从而恢复其原本完整的结构和性能。
聚合物是应用最广泛的自修复材料之一。
其自修复机制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物理性质自修复材料利用聚合物链的活性末端结构和具有亲和性的分子之间的相互吸附或分子切割再连接的原理,实现损伤部分的自修复。
化学性质自修复材料则通过聚合物链断裂部分的双键和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再生出新的聚合物链,以修复受损区域。
这些自修复机制的研究对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聚合物,纤维素也是一种具有自修复性的高分子材料。
纤维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木材、棉花、纸张等。
研究表明,纤维素具有较好的自修复性能。
其自修复机制主要是通过纤维素中的纤维状结构,使受损的纤维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的作用力恢复其完整性。
这种自修复机制使纤维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方面,自修复材料能够修复建筑材料中的微裂纹,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在电子领域,自修复材料能够修复电路板等电子元件中的损伤,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在汽车制造领域,自修复材料能够修复汽车零部件的损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医疗领域,自修复材料能够修复人体组织的损伤,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尽管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自修复材料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控制好材料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
一种高分子纳米自修复记忆胶及其使用方法

两 个 规 格 的全 天 候 佳通 C o mf o r t A1 轮 胎 将 成 为2 0 1 9 款 大众 帕 萨特原 配胎 。佳 通轮 胎 ( 美 国) 有 限责任 公 司 称 , 该 轮胎 将 成 为首 款 该 公 司美 国轮 胎厂制 造 的原 配胎 。 装 配于2 0 1 9 款 大众 帕 萨特 的佳通 轮胎 规格 为
佳 通 美 国造 轮胎 成 为大 众 帕萨 特 原 配胎
中 图分 类 号 : T Q3 3 6 . 1 文 献标 志码 : D
美 国《 现 代 轮 胎 经 销商 》 w w w . m o d e r n t i r e d e a l e r .
c o n) r 2 0 1 7 年6 月1 9 日报道 :
0 6 — 1 3 )“ 一 种 高 分 子 纳 米 自修 复 记 忆 胶 及 其 使 用方 法 ” , 涉及 的高分子 纳米 自修 复记忆 胶配 方为 丁基橡 胶 化硼 4 8 ~5 4 , 聚异丁烯 2 4 ~3 2 , 苯 乙烯 1 ~6 , 三氟 丁 二 烯共 聚物 5 ~1 0 , 聚丙 烯 酸 酯
条 轮胎 。 ( 马 晓摘译 吴 秀兰校)
一
种 高分 子 纳米 自修 复记 忆胶
及 其 使用 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T Q3 3 6 . 1 ; U 4 6 3 . 3 4 1
文 献 标志 码 : D
图1 费 尔 斯 通 FS 8 1 8 轮 胎
由兴 华 安 防 科 技 ( 广 州) 有 限公 司 申请 的 专
路/ 非 公路 通用 的需 求 , 使 车 队有 能力 长 途高 载荷
并应 对具有 挑战 的环境 。”
合 。采 用该 高 分子 纳米 自修 复记忆 胶 能够修 复轮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研究及其展望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研究及其展望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撞击、切割、磨损等损伤后自动修复,以恢复原有性能和外观的一种特殊能力。
这种性能的研究旨在提高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自修复性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机制。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含有反应基团的封闭剂嵌入基质中,在损伤后,嵌入基质中的封闭剂成分会与基质分子自发地进行反应,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
封闭剂的类型和选择需要与基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相适应,以达到良好的自修复效果。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议题。
这种性能的实现对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航空、汽车、电子和建筑等领域中,高分子材料作为轻量、高强度、易成形的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大大降低结构重量和成本。
而自修复性能的实现,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目前,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
其中,基于化学反应的自修复方法被广泛研究,如封闭剂的嵌入、自内聚反应、酸碱催化反应等。
同时,也有研究者探索了基于物理原理的自修复方法,如热致自修复、光致自修复等。
这些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实现方式和应用范围。
目前,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修复效率不高、修复后性能的变化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应该是提高自修复效率和性能恢复率,开发更适合实际应用的自修复材料。
总的来说,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的研究将会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制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其在工业,医学,环保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受到磨损、破裂、割裂等各种损伤,这些损伤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稳定性等指标下降,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起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制。
一、什么是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制是指在材料受到损伤后,材料内部的化学键会产生能量从而使得化学键自发性地重排、重组,从而恢复材料在原有力学性能低到一定程度下受损的区域。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制主要分为自由基链延伸机制、亲核官能团引发的化学键反应和物理交联修复机制等三种。
二、高分子材料的自由基链延伸机制自由基链延伸机制是高分子材料最常见的自修复机制之一。
该机制的实现主要依靠柔性的高分子链。
在材料中发生损伤后,高分子链的柔性使得高分子链上的自由基互相作用形成自由基链,这种自由基链能够穿过损伤处并延伸到附近,从而在材料中形成新的,强度相似的化学键。
自由基链延伸机制适用于许多具有碳功能团的高分子材料,如聚合物和天然高分子物质。
三、亲核官能团引发的化学键反应亲核官能团引发的化学键反应机制是指亲核官能团通过与高分子材料中带有部分的氮、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相互作用并形成自由基和离子,完成对损伤处的修复。
反应的物质一般是脂肪酸,对损伤处的修复效果较好,且修复后不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质造成若干影响。
四、物理交联修复机制物理交联修复机制是高分子材料中的第三种修复机制。
不同于前面两种机制,物理交联是通过一些特定的物理相互作用形成物理交联点,使材料在受到损伤后仍保持相对完整的方法。
物理交联点可以是分子链的相互吸引相互推斥,或者分子间的氢键等相互作用。
当材料发生损伤时,物理交联点能够将材料断面重新连接,修复材料的损伤处。
物理交联修复机制在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中应用相对较多,例如水凝胶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与机制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与机制研究自修复材料是一种具有自动修复或恢复损坏区域原有性能的材料。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自修复性能的研究已成为热门的课题,因为这种材料有望解决传统材料易损坏、需频繁更换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与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更具可靠性与耐久性的材料提供参考。
一、自修复性能的定义与应用自修复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破坏后能自动恢复原有的性能。
这种性能使得材料具备在应力下出现局部破坏后,恢复材料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减少材料的维护和修理成本、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应用于特殊环境中的材料。
二、自修复性能的机制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自修复机制:1. 热致熔融这种机制是指在材料受到破坏后,通过上升到材料熔点的温度,使材料表面热熔化,并填补破裂的部分。
然后,当材料冷却并固化时,破裂区域将得到修复。
这种机制适用于具有熔点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
2.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机制是指将特定的化学反应引导到破损区域,使分子间结合强度增加并修复局部破坏。
例如,将两种有机物分子引入破损的高分子材料中,使它们在破裂处发生交联反应。
这使得分子链重新连接,恢复材料的完整性。
3. 自愈性液体自愈性液体机制是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当材料受到破坏时,液体会自动向损伤区域流动,并形成修复性的结构。
这种机制常用于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
三、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研究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 断裂试验这种方法用于测量材料在断裂前后的性能差异。
通过在材料中创造损伤,如裂纹或孔洞,然后测试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延展性。
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估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并了解其机制。
2. 热分析热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性能,包括材料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高分子材料的自愈合机制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自愈合机制与应用在材料科学的广袤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自愈合性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新星。
自愈合材料能够在遭受损伤后,无需外部干预,自主地恢复其结构和性能,这种神奇的特性为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自愈合机制的实现,依赖于多种巧妙的设计和原理。
其中,微胶囊技术是常见的一种策略。
将修复剂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均匀分布在高分子材料内部。
当材料出现裂纹时,胶囊破裂,释放出修复剂,修复剂与材料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愈合。
就好比我们身体受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凝块来止血和修复,微胶囊中的修复剂就像是这些血小板,迅速响应损伤并发挥修复作用。
另一种重要的自愈合机制是基于动态共价键。
共价键通常被认为是非常稳定的化学键,但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共价键可以实现动态的断裂和重组。
将这种动态共价键引入高分子材料中,当材料受到外力产生损伤时,这些键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形成,完成自愈合过程。
这就好像是一座可以自行修复的桥梁,即使部分结构受损,也能通过自身的调整恢复稳固。
高分子材料的自愈合性能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电子领域,自愈合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柔性电子器件。
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轻薄和柔性,但在日常使用中难免会受到碰撞和刮擦。
如果采用具有自愈合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屏幕或外壳,那么即使出现了划痕或裂纹,也能够自动修复,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持良好的外观和性能。
在汽车工业中,自愈合高分子材料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汽车的车身和零部件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冲击和磨损,使用自愈合材料可以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想象一下,如果汽车的油漆涂层能够自动修复划痕,车身结构在受到轻微碰撞后能够自我恢复,那将为车主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尽管高分子材料的自愈合性能带来了诸多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自愈合效率和程度还有待提高。
基于动态共价键自修复的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7 期基于动态共价键自修复的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余希希1,张金帅2,雷文1,刘承果2(1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摘要:光固化技术的高效、适应性广、经济、节能与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得近年来光固化高分子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材料表面或内部一旦出现破损便难以修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动态共价键可以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光照、加热等)发生可逆的断裂和重组,从而导致分子拓扑结构的动态调整,赋予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结构可调整、可循环利用和自修复性能等。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基于酯键、Diels-Alder 反应、二硫键、硼酸酯键、位阻脲键等可逆共价键自修复的光固化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制备,对近年来不同类型动态共价键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和应用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动态共价键光固化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弱势以及基于动态共价键修复的单一性,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动态共价键;修复;光固化;聚合物;合成中图分类号:TB3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07-3589-11Research progress of self-healing photocuring polymeric materials basedon dynamic covalent bondsYU Xixi 1,ZHANG Jinshuai 2,LEI Wen 1,LIU Chengguo 2(1 College of Scienc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Jiangsu, China; 2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Forest Products,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y, Nanjing 210042, Jiangsu, China)Abstract: Photocuring technology is highly efficient, adaptable, economical,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king photocuring polymeric materials widely used in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Photocuring polymeric polymers makes it difficultto repair the materials once they are broken on the surface or inside,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waste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ynamic covalent bonds can be reversibly broken and reorganized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stimuli (light, heating, etc .), which leads to dynamic adjustment of molecular topology and gives light-cured polymer materials structural adjustability, recyclability and self-healing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photocuring polymeric materials based on ester bonds, Diels-Alder reaction, disulfide bonds, borate ester bonds, site-resistant urea bonds and other reversible covalent bond self-repairs in recent years,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ynamically covalently bonded photocuring polymeric materials in recent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2-1608收稿日期:2022-08-31;修改稿日期:2022-10-23。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分类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分类自修复聚合物材料(Self-healing polymer)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在受损后自行修复并恢复到原有的物理性能。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根据其修复机制和功能特性的不同,可以将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分为以下几类。
1. 自溶性自修复聚合物材料自溶性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是指在材料受损后,聚合物能够自动释放自修复剂,填补受损部分并恢复其完整性。
这种类型的自修复材料通常包含微胶囊或纳米颗粒,内部填充有自修复剂。
当材料发生破损时,胶囊或颗粒会破裂释放出自修复剂,自动填补损伤部位。
这种材料适用于表面微小破损的修复。
2. 导电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导电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传导电流。
这种材料通常在聚合物基质中添加导电颗粒或导电聚合物,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当材料受损时,导电颗粒或导电聚合物能够自动形成导电通道,以恢复材料的导电性能。
这种材料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修复线路或电子元件的断裂。
3. 自交联自修复聚合物材料自交联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是指材料受损时,聚合物能够自行发生交联反应,对受损部位进行修复。
这种类型的自修复材料通常包含具有交联官能团的单体,在受损时通过自触媒反应或外界刺激触发交联反应,形成新的交联结构从而修复损伤。
这种材料的修复能力较强,适用于较大面积损伤的修复。
4. 能动响应型自修复聚合物材料能动响应型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是指材料能够通过外界刺激,表现出对受损部位的自动修复。
这种材料通常包含感知响应单元和修复单元。
感知响应单元能够感知损伤,而修复单元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号进行自修复。
例如,通过温度变化、光线照射或湿度变化等刺激,材料能够自动实现损伤部位的修复。
5. 智能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智能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是指利用智能材料技术,在自修复材料中嵌入智能元件或功能单元,使其在自动修复的同时能够实现其他功能。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近五年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近五年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智能材料,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类材料能够在遭受损伤后,通过内部机制或外部刺激,实现自我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性能。
这种特性使得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安全性以及减少维护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近五年来,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设计新型的自修复机制、开发高效的修复剂、优化材料制备工艺等手段,不断提升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综述近五年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自修复机制的创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原理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类能够自主修复损伤的智能材料,近五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根据修复机制的不同,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外援型自修复材料和本征型自修复材料。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通常依赖于外部添加剂,如修复剂或催化剂,来触发修复过程。
当材料出现裂纹或损伤时,外部添加剂会流动到损伤部位并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光照、化学反应等)触发修复反应。
这类材料的修复效果往往取决于添加剂的流动性、反应活性以及损伤部位的可接近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设计新型的修复剂和催化剂,以及优化添加剂与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外援型自修复材料的修复效率和耐久性。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则不依赖于外部添加剂,而是通过在材料内部预先嵌入修复剂或修复机制来实现自我修复。
这些修复剂可以是预先嵌入的聚合物链、微胶囊、纳米纤维等。
当材料受到损伤时,内部的修复剂会被激活并流动到损伤部位,通过化学键的重新形成或物理交联的重建来修复损伤。
由于不需要外部添加剂,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摘要:近年来,智能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引人注目。
未来的开发阶段包括(1)改进的维修效率和维修,以便快速维修。
(2)简化合成工艺,降低材料成本;(3)绿色环保,开展符合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综上所述,聚合物自修复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但是我国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其迅速应用到科学技术和商业市场,以谋求全人类的利益。
本文基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引言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自修复功能性质,具有延长材料寿命和降低材料使用过程中维护和维护成本的优点,因此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概述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可在宏观和微观自行修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力学性能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依据修复的特征,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可分为本征型和外援型两大类。
外援型聚合物自修复材料通常是指向聚合物基体中引入包覆有修复剂的微胶囊、微管或中空纤维等的复合材料。
当材料受到损伤时,包覆层破裂并释放出修复剂,修复剂之间相互反应从而完成修复过程。
如White等首次向环氧树脂中同时引入了包覆有环戊二烯修复剂的微胶囊和分散于基体中的Grubbs催化剂,当复合体系受到损伤时,微胶囊破裂,修复剂释放出来并与催化剂反应,形成新的聚合物从而实现裂纹的修复。
本征型聚合物自修复材料则是指聚合物通过大分子链自身的运动、缠结或可逆的化学反应(Diels-Alder反应、可逆酰腙键的形成、可逆双硫键的形成、硼酸酯键的形成等)、非共价键作用(超分子相互作用,如氢键、离子键、π-π堆叠等)而引发修复功能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由于受修复剂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多次修复,且修复的效果强烈依赖于修复剂的包覆效果。
高分子材料中的自修复技术研究

高分子材料中的自修复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类别,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然而,由于其本身的脆性和易损性,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遭受破损或损坏。
为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高分子材料中的自修复技术,旨在提高其耐久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自修复技术是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特定的功能组分或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其在破损后自行修复。
这种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性自修复和化学性自修复两种方式。
物理性自修复主要是通过高分子材料本身的特性实现。
例如,一些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在受力后回复原来的形状,从而自行修复破损部分。
另外,一些具有自愈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在断裂后重新结合,达到自行修复的效果。
这些材料的自修复能力是基于其分子链的特殊排列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化学性自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功能分子或化学反应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微胶囊,胶囊内充满可以自行流动的修复剂。
当材料破损后,修复剂会自动流向断裂表面,并与周围环境反应,形成一个新的连接点。
这种自修复技术可以在多次破损和修复的过程中保持高分子材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另外,还有一些高分子材料中具有交联能力的功能分子,可以在破损部分重新交联,实现自行修复。
自修复材料的研究不仅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设计,还需要对其自修复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方面,科学家们需要了解高分子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和交联机制,以便选择和设计适合的修复剂和功能分子。
另一方面,将自修复技术与高分子材料的其他功能相结合,如抗污染、抗腐蚀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自修复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一些自修复材料已经成功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
然而,仍然有很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自修复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材料与环境的兼容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实现自修复材料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基于配位键的自修复PDMS高分子材料

基于配位键的自修复PDMS高分子材料损坏降解和失效是材料应用的自然结果,传统的工程研究一直都集中于设计具有更加稳健性的新材料或是发展对材料无损检测评价的新方法,这些思路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相比之下,生物系统能够以一种友好的自我修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自修复材料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利用固有的资源去回复原有的功能,无论自我修复的过程是自发的还是需要外界刺激(例如,通过加热)。
自修复材料的出现提供了实现材料更加安全化与持久性的新途径。
这种材料可以改善材料的功能性、可靠性以及寿命,因此自修复材料的发展受到了全球各地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利用钴-三氮唑相互作用而得到的具有溶剂变色性质的自修复材料。
二、利用铁-三氮唑相互作用而得到的高度弹性的温和温度自修复材料。
三、利用锌-席夫碱相互作用而得到的室温自修复材料。
1.基于钴-三氮唑高分子配合物的自修复和溶剂变色性质研究我们利用5-(4H-1,2,4-三唑-4-基)间苯二甲酸(TIA)和NH2-PDMS-NH2为原料合成了线性交联高分子TIA-PDMS,然后利用钴与三氮唑之间的配位作用得到了Co-TIA-PDMS高分子膜。
这种高分子膜能够在甲醇和水的作用下具有溶致变色的性质,发生了四配位到六配位的转变,从蓝色变为浅白色。
这种高分子膜的最大拉伸倍数为5.6倍,杨氏模量为1.12 MPa。
通过对其自修复性质的研究,表明了较高的修复温度与较长的修复时间都利于自修复效率的提高,最合适的修复温度为120 ℃,在这个温度下修复24 h后自修复效率达到47.3%;在甲醇作用下室温修复48 h后,自修复效率达到33.5%。
2.基于铁-三氮唑高分子配合物的力学性质和自修复性质研究我们利用三价铁与三氮唑的配位作用合成了 Fe-TIA-PDMS高分子膜,这种高分子膜表现出了良好的自修复性质以及力学性质。
通过对其力学性质的研究,这个高分子膜能够拉伸的最大倍数为34倍,它的杨氏模量为0.46 MPa;通过对拉伸回复曲线的测定,表现了良好的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入TiO2的微胶囊红外图谱存在1205cm-1的C-F 特征吸收峰说明TiO2的催化作用是释放FAS-12 的原因。
水性自愈合超疏水涂料的表征
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
接触角(contact angle)是指在 当一滴水放置在固体倾斜表面而 气、液、固三相交点处所作的气- 达到一种滚动前的临界状态时, 液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 固体表面倾斜的角度就是滚动角。 界线之间的夹角θ,是润湿程度 的量度。
这种涂料的作用对象广泛
紫外线照射下的耐久性
对经过不同紫外照射时间涂料的表面进行XPS 测试,微胶囊在长时间内可保持FAS12的释放。
Cross-sectional SEM images of T1.2-capsules-embedded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s before (a) and after (b) 720h accelerated weather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R spectra of TDS diol 1 and tetraethyl TDS 2 in acetonitrile
电子自旋共振(ESR)发现反应中存在未配对 电子,也可验证上述过程。
反应存在两种机理,一种是自由基转移,另 一种是自由基交叉反应。
精密的高分子设计,包括结构的交换、 链的流动性和表面性质对自愈合交联聚合 物十分重要。为了使反应在室温进行,需要 一低Tg的聚合物。
自愈合材料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TDS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4 by polyaddition of TDS diol (1), TEG, TEA, and HDI in DMF with DBTDL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4 h.
二硫键的重组
1:TDS diol
2:tetraethyl TDS
二硫化四烷基秋兰姆(TDS)
文献所将材料的自修复机理就是二硫键 的断裂重组。
Variation of molar fractions of three TDS species with time in reshuffling reactions between 1 and 2 under visible light in acetonitrile (0.02 M) at room temperature
李思超 韩 朋 许华平 ,化 学 进 展,第 24卷 第7期 2012年 7月
分类
一类是在材料内部复合功能型物质来实现 自修复; 另一类是通过向体系提供能量, 使材料本身发生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实现自 修复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all-water-based self-repairing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s based on U-capsules.
对超疏水涂料720h后的电子扫描显示与之前相比 表面形貌基本一致。
b) WCAs of the coating versus the accelerated weathering time. Inset: the water droplets on the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 after prolonged weathering for 720 h. c) WCAs of the coating panel versus outdoor exposure time. Inset: the water droplets on the coating panel after outdoor exposed for more than 720 h. Coating: T1.2-capsules/polysiloxane/FMS.
经多次砂纸打磨---紫外照射,涂料仍可保持其 超疏水性。
XPS scans of the coated surfaces (T1.2–1, original; T1.2–2, after ten cycles; T1.2–3, after accelerated weathering test for 84 h). Atomic compositions of the coating, T1.2-capsules/polysiloxane/FMS.
[ 1 ]/[TEG]/[TEA]/[HDI] = 18/27/10/60.
Photographs of TDS cross-linked polymer 4a in self-healing reaction. (a) Before self-healing reaction, (b) after cutting cross-linked polymer, and (c) after selfhealing reaction for 24 h.
在紫外线的照射一段时间后接触角增大, 是由于TiO2的作用。
Change of WCA on various nanocomposite coatings before and after UV irradiation in the accelerated weathering tester for 96 h.
用十八烯酸污染后经紫外线照射恢复超疏水性。
d) Change of the WCAs for the super hydrophobic surfaces as a function of the cycle number of the oleic acid spreading and accelerated weathering. e) UV– Vis spectra of the aqueous solutions (dyed with ethylene blue) at different UVirradiation tim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s. Coating: T1.2capsules/polysiloxane/FMS.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自修复又称自愈合,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 一。人们把在无外界作用的情况下,材料本 身对缺陷自我判断、控制和恢复的能力称为 自修复。当受到外界机械损害后,自修复高 分子材料能自行发现裂纹,并通过一定机理 将裂纹重新填补,自行愈合。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优势
(1) 位点专一性,由裂纹引发聚合, 针对性强,效率高; (2)自动化,无需人为观测,节省了 监测成本; (3)提高材料寿命; (4)消除材料维护成本; (5)为材料智能化提供思路; (6)环境友好性,避免了外加添加剂 对环境的影响
Photographs of water droplets sitting on the coated samples before a) and after b) UV irradiation in an accelerated weathering tester for 96 h.
有意思的是,经过紫外线(UV)照射一段时间后, 材料变为超疏水材料。
Variation of WCAs with the amount of FMS nanoparticles in the U-capsules-embedded coatings (U-capsules/polysiloxane=0.36 wt/wt).
十七氟癸基三乙基硅氧烷改性的二氧化硅(FMS) 未加入,接触角(WCA)只有86.5°,加入25wt% 后WCA变为119.3°,滚动角变为65°。
多次污染—自修复后仍具有超疏水性;右图在表面 滴加甲基蓝,紫外照射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结论
(1)经皮克林乳液聚合合成了包裹FAS12的微胶囊,加入水性聚硅氧烷 乳液中,可得到紫外诱导的超疏水自修复涂层。
(2)涂料适用范围广。
(3)经机械损伤和有机污染后可自修复恢复超疏水状态。
(4)涂料环境友好。
TiO2具有光催化作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微 胶囊的St-DVB壳分解,释放出具有修复作用的氟 代烷基硅氧烷FAS12.
FT-IR spectra of FAS12 and the extracted ethanol of the microcapsules (T1.2-capsules: TiO2 content=1.2%; T0-capsules: TiO2 content=0).
为观察涂料表面形貌变化,对紫外线照射前后的 试样进行TEM实验,发现照射前后表面形貌基本 一致。
The appearance of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s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after UV-irradiation: (a) paper, (b) glass, (c) tin, (d) polypropylene, (e) wood, (f) aluminum
在加速和正常室外条件下进行测试,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可保持其超疏水性。
机械损伤的自愈合
a) Change of WCAs for the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s as a function of repeated polishing and accelerated weathering cycles. b–d) Photographs of water droplets and contact angles on the super hydrophobic surfaces. b) Original sample. c) After 10 cycles. d) After accelerated weathering test for 84 h. Scale bars: 5 mm.
合成的材料具备自愈合特性。
(d) Stress-strain curve, and (e) elongation value at break (%) of cross-linked polymer 4a after irradiation of visible light at room temperature ove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