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
关于伤春的经典古诗
关于伤春的经典古诗
哎呀,说起伤春的古诗,那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你想想,春天本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季节,可为啥诗人还会伤春呢?
就像李煜的:“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这落梅如雪,纷纷扬扬,怎么拂都拂不完,就像诗人心中的忧愁,赶也赶不走。
这不就跟咱们有时候心里的烦恼似的,明明想抛开,却怎么也甩不掉?
还有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天的长安城本该热闹繁华,可国家破碎,眼前的美景反倒更让人伤心。
这就好像你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参加一场期待已久的聚会,结果到了才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那种失落和伤感能不涌上心头吗?
再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那花儿落了,谁能阻止?就像咱们生命中那些流逝的美好时光,想留也留不住,只能独自在那小径上徘徊伤感。
伤春的古诗,不就是诗人在美好的春天里,看到了时光的匆匆,生命的无常,抒发着内心的无奈和忧伤吗?我觉得呀,这些古诗让我们懂得,即使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也会有忧愁和伤感,这就是人生的复杂滋味吧!。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杜甫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笔触精细独特,思想深刻,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的诗篇《伤春》一直被视为其心灵深处的一个代表作品,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技巧都非常精湛,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
在《伤春》中,杜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却掺杂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无奈,表达了他在政治和道德上对社会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生矛盾和无法解决的感慨。
首先,从情感表达方面来看,《伤春》传达了杜甫内心深处蕴含的痛苦和无奈。
在他的诗中,春天是一个美好、和谐、富有生机的季节,但是,春天带来的生机却让他更加感到人生的无奈和矛盾。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界中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艰难并不是毫无关系的。
同时,他也无法解决自己的痛苦和忧虑,只能将自己的感受流露在诗歌之中。
其次,在技巧上,杜甫的《伤春》采用了情景交融,古今对比等多种创作手法,将人文和自然两种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例如,诗中描绘的花开花落、风吹树动的景象与传统文化中的易经五行相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展示了一种微妙的观察和感悟。
而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对比,表现出杜甫对人类处境的探寻与思考,对社会道德的批判,折射了历史上民风淳朴、士人爱国的复杂社会背景。
另外,从历史意义上来说,《伤春》也是一篇代表作品,表现出了杜甫对当时时代变幻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
杜甫生活在唐朝的大唐时期,但在718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陷入了惨烈的战乱和混乱,社会生活陷入了瘫痪,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
在这种背景下,诗歌中所表达的痛苦和无奈,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心理状态,也展现出杜甫对时代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总之,杜甫的《伤春》是一篇内含丰富情感和思想表达的诗歌佳作。
它表现了杜甫对唐代的深刻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对于中华文化和文学史的发展,诗歌善于通过情感表达与思想交流,成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高峰之一。
其中,“伤春”是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它反映了杜甫内心深处的苦痛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注。
这篇文章将探讨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伤春”的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杜甫感慨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全诗有“借问天地有几多,百年多少?”、“春将老矣,尚能发何花?”等多处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心理痛苦。
杜甫在这首诗中以感慨岁月为主线,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短暂、时间流逝的本能恐惧。
他感叹岁月残忍,生命短暂,哀叹生命之花终究会谢落。
其次,我们来谈一下“伤春”的心理。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一个文人对于世事的深刻反思,他对于自然、人生、历史等等问题的探讨以及对于哲学、历史等等领域的知识积累,使得他越来越深入的感受到生命和世界的脆弱和无常。
他相信历史是有规律的、是一种永恒的运动,这种运动是深入到万物之中的,无处不在的。
同时,他也相信人的命运是被历史所影响的,他深信人的命格与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认为世事的变迁、流转无常就是这样,也因为如此,喜悦与悲伤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
正是这种想法使得杜甫在“伤春”这首诗中表现的那么深刻、那么扣人心弦,读来让人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和伤痛。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伤春”的诗史意义。
作为杜甫的一首代表作,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珍品,同时也是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
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不足及其中蕴含的人性思想,该诗具有创痛性历史意义。
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与社会的批判和深情回应,使得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古文遗珍”。
同时,这首诗也是一个文学追求的范本,它通过对人生价值和哲学思考的探讨,让我们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理解和回味自己的人生,不仅有启示性而且在情感激荡的层面上,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和感受到。
总之,“伤春”不仅是杜甫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首鲜明的人情诗篇,串联起了家国的现实面和心灵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人文思想内涵和深厚的艺术魅力。
诗词赏析:两种风格的伤春,两种不一样的情怀
诗词赏析:两种风格的伤春,两种不一样的情怀今天给大家带来两首诗词,是咏春、惜春的作品,出自不同人之手,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情怀。
苏幕遮·草【作者】梅尧臣【朝代】宋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庚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
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
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
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
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赏析:梅尧臣的《苏幕遮》,是一首伤春之作,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在词中,作者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画面,烟色渺渺,芳草萋萋,然而长亭在目,路途遥远,不知归期。
满地落满了梨花,夕阳照在地上,却是“翠色和烟老”。
虽然这首词中有伤感之处,但形象鲜艳,视野开阔,达到了平淡的境界。
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作者】冯延巳【朝代】宋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译文: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
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泛蓝。
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
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赏析:冯延巳的《玉楼春》,也是一首伤春之作,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春色初到,打开窗子,眼前全是春天带来的惊喜,暖暖的春意让人不知不觉有了醉意,“芳菲”次第开,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
满地的美景却没有让作者释然,因为美丽的春色很快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诗歌常常以社会历史事件和人民苦难为题材,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动荡和
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在杜甫的诗中,他对春天的伤感和悲愤更是一种象征,体现了他
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担心。
杜甫的《伤春》一诗,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困苦的景象。
诗中,他以悲
愤之情来表达了对当时情况的痛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在诗中写道:“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这句诗揭示了他对社会阶级分化和贫困现象的忧虑。
他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崭新生活的期望和希望。
他的诗歌与他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担忧
紧密相连,体现出他对社会的深入思考。
《伤春》也体现了杜甫对政治现实的强烈谴责。
他在诗中写道:“日暮苍山远,天寒
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些词句中流露出了他对政府的不满和对官员贪污
腐败的愤怒。
他用“落笔千行泪汗交”的形容词来形容他的悲痛之情,为社会的不公和不
义发出了强烈的声音。
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帮助了后人更好地了解了盛唐时期的社会
时间。
杜甫的《伤春》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使后人意识到诗歌在
传递社会信息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的重要性。
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世的诗
歌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展示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诗人,成为了他们的楷模。
汉语中的伤春悲秋文化诗词解读
汉语中的伤春悲秋文化诗词解读鹊踏枝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1],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2],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3],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4],平林新月人归后[5]。
[1]闲情:闲愁。
[2]日日:一作"旧日〞。
[3]青芜:形容草色碧绿。
[4]楼:一作"桥〞。
[5]人:指游人。
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市〕人。
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两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谥忠肃。
延巳当政时,南唐国势已日渐衰微,他无力扭转乾坤,同时又卷入剧烈的党争中,这种现实处境所造成的心矛盾,在他的词作中时有反映。
延巳词的题材虽然与花间词并无二致,多写歌舞宴饮、相思离别,但是他并不醉心于描写女人的容貌举止和服饰,而是着重描写一种心理体验,表现一种感情境界。
这种创作倾向正如王国维所言"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人间词话"〕解题"鹊踏枝",一作"雀踏枝",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即"蝶恋花"。
延巳有"鹊踏枝"十四首〔其中局部作品与欧阳修相混〕,本词为其中之一。
全词抒写春天的闲愁,词旨隐晦,感慨深沉。
摊破浣溪纱璟菡萏香销翠叶残[1],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2],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3],小楼吹彻玉笙寒[4]。
多少泪珠无限恨[5],依阑干。
[1]菡萏〔hàndàn〕:荷花。
[2]绿波:一作"碧波〞。
[3]韶光:美好的时光。
一作"容光〞。
[4]鸡塞:即鸡鹿塞,汉朝的边塞,此处泛指边塞。
"鸡塞远〞,一作"清漏永〞。
[5]吹彻:犹指吹遍。
"彻〞,本为大曲的最后一遍,故可以解释为曲终。
[6]多少:一作"籁籁〞。
无限,一作"何限〞。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上的奇迹”,其诗歌以抒发忧国
忧民、热爱自然、寄托情感为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
《伤春》是杜甫的一首
名篇,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国家困境和个人悲愤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国家兴
亡的忧虑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具有深刻的诗史意义。
在《伤春》中,杜甫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悲愤之情。
杜甫借助春天的景象,将国家的沉沦与自然的生机进行对比,从而突显了国家的悲惨
和个人的无奈。
他用“无凭无据落花风”一句来描绘国家的不幸,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
的忧虑之情。
杜甫的“伤春”以及其他诗作,表现出了他对战乱时期的国家困境和个人悲愤的心理
反应。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映。
这种抒发忧
国忧民之情的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历史意义具有深远影响。
杜甫的诗歌以其宏大的气势、深刻的内涵和豪迈的情感而著称,他的诗作被誉为“诗
史上的奇迹”。
他的诗歌在表现出热爱自然、批判社会的还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对
人生苦难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伤春”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杜甫对战乱时期国家困
境和个人悲愤的心理反应,具有极高的诗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杜甫的诗歌以其宏大的气势、深刻的内涵和豪迈的情感,深刻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历史意义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共5篇)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共5篇)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在古典文学中,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
古人有云,士悲秋,女伤春。
说的就是男士习惯于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悲秋,而女性则很容易对着美好的春天联系到自身,感到幽幽的感伤。
其实,我们统揽中国古典诗词后,会发现,伤春这一主题,并不主要是由女性来完成的。
当然,在伤春这一情结中,确实有不少伤春诗词,是借着男性文人笔下的女性之口来抒发的。
如果说悲秋是因为“愁是心上秋”,秋天的肃杀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的话,那么绚烂的春天让人感伤,则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凡事过于完美之际,往往接下来就会走向不完美。
春天是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这花儿完美绽放的季节,诗人词人们却在这繁华的背后隐约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美好的消逝,于是面对最美的季节,却有了最微妙细腻的感伤。
当然,伤春悲秋并非是从文学的发端就开始的,而是在长期的文人创作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一种情感范式。
这种情感范式,到了唐朝以后,逐渐稳固成熟。
在唐朝以前,人们对于春天的描绘,还多是惊喜的、热情洋溢的、充满着生命都欢欣。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人们对于春的热爱和欢欣是不言而喻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春天暖阳照耀,万物欣欣然,一幅和美的春景图。
在汉代的乐府辞中,春天也是充满温暖的。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温暖的春天施舍恩泽,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茂盛。
到了魏晋,春天依然是娇俏可爱的。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兵荒马乱的南北朝时代来临了。
即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春天依然是带给人们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赠范晔》一诗中写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一枝折来的梅花,正寓意着一个奔放的春天即将到来,何等的浪漫,何等的别致新颖。
伤春原文及古诗词赏析
伤春原文及古诗词赏析伤春原文及古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避免不了的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
大家知道怎样去完成古诗词鉴赏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伤春原文及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伤春》〔宋代〕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准拟:预料,满以为。
浓:多。
枉却:辜负。
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赏析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
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
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
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
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
”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
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
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作者背景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十句伤春悲秋的诗句
十句伤春悲秋的诗句在古典文学中,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
相关的诗词也有不少。
伤春诗句1. 寄寓人生感慨: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2. 描写美人迟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3.抒发离别苦情: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李璟《山花子》4.抒发离别苦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描写美人迟暮: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悲秋的诗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情款款的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而著称。
而他的《伤春》一诗,更是他在诗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充满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切思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杜甫《伤春》的心理表达和诗史意义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从杜甫《伤春》的心理表达方面来看。
这首诗是杜甫在春天深感伤痛,写出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表达了杜甫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和对人生命运的感叹。
整首诗以春天为意象,春光明媚,但杜甫却感到伤痛。
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烦躁,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杜甫在诗中直接表达了对时代的担忧。
诗中提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
唐朝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百姓疾苦。
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深感社会的不安和失序。
他在诗中直面时代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时代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中表现了杜甫对人生命运的感叹。
诗中提到“四时犹有律”,“百代亦无闲”。
杜甫通过描绘春天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叹。
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生死无常,而人们却在世俗的纷扰中迷失自我。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切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通过《伤春》这首诗的心理表达,可以看出杜甫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切思考。
他以诗歌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的不满和悲叹。
从诗史意义上来看,《伤春》是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杜甫《伤春》在题材上开创了新的范式。
在唐诗中,以春天为题材的抒情诗并不少见,但是《伤春》却通过对春天的抒情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
这种以春天为媒介,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抒情诗,后来被后人广泛借鉴和模仿。
杜甫通过《伤春》这首诗,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词中的人间伤春愁缠绵
古代诗词中的人间伤春愁缠绵一、诗词的起源与发展1.诗词的起源:古代诗词源于古代民间的歌谣和祭祀歌曲。
2.诗词的发展:经过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阶段,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诗词文化。
二、伤春诗词1.伤春诗词的定义:伤春诗词是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伤感和哀愁的诗篇。
2.伤春诗词的主题:春天景色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方面的感慨。
3.伤春诗词的代表诗人: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等。
4.伤春诗词的代表作品:《春望》、《如梦令》、《青玉案·元夕》等。
三、愁缠绵诗词1.愁缠绵诗词的定义:愁缠绵诗词是指表达诗人对生活、爱情等方面的忧愁和缠绵的诗篇。
2.愁缠绵诗词的主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琐事等方面的描绘,抒发内心的忧愁和缠绵情感。
3.愁缠绵诗词的代表诗人:李煜、柳永、李清照等。
4.愁缠绵诗词的代表作品:《虞美人》、《雨霖铃·寒蝉凄切》、《如梦令》等。
四、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1.意象:诗词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事物,如月亮、流水、春风等。
2.修辞:诗词中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美感。
五、诗词的审美价值1.意境:诗词中所创造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意境,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
2.韵律:诗词的韵律美,体现在平仄、押韵、节奏等方面。
3.词句:诗词中的佳句、警句,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魅力。
六、诗词的人文价值1.传承文化: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2.弘扬美德:诗词中蕴含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审美教育:诗词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七、诗词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兴趣:通过学习诗词,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提高素养:诗词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锻炼思维: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八、如何鉴赏古代诗词1.了解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年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
古诗词中的伤春怀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伤春怀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伤春怀古是古代诗人在其作品中经常表达的一种情感,其寓意着对逝去的春光和过去时光的缅怀和伤感。
这种情感通过诗人对春天的描绘、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岁月变迁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虚无和思考的情绪。
古诗词中的伤春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对曾经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思念和追忆,也反映了人们永恒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诗词中的伤春怀古一方面表达了对逝去的春光的怀念和思恋之情。
古代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描述了万物复苏、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如白玉微寒、红袖加翠等词句,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
而在描写春景的同时,诗人往往与自己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写实,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索。
另一方面,伤春怀古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光阴易逝的思考和忧伤。
古代诗人通过对时光流转和年华逝去的感叹,表达了在岁月凋零中的人生之感。
他们描绘了流水洗刷了岁月的痕迹,描述了花谢了春天的盛景,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领悟。
他们用诗词表达了惜时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无常感慨,这种情感既是对逝去时光的痛惜,也是对未来的忧虑。
伤春怀古在古代诗词中有着广泛的表达。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对秋夜凉爽和孤寂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怀念;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则通过对元夜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和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这些古代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使诗歌中的伤春怀古情感得以充分表达,既赋予了诗歌以深沉的情绪,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思恋。
总结起来,古诗词中的伤春怀古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既传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怀念,也展现了对岁月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反思。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时光和外在世界相融合,以此传递出深沉而虚无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10首“伤春”的古诗词,带你领略古代文人特有的伤春情结!
10⾸“伤春”的古诗词,带你领略古代⽂⼈特有的伤春情结!'伤春悲秋'中国古代⽂⼈⼀种带有颓废⾊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下⾯另解释:所谓伤春悲秋,说的就是这个⼈有⼀颗敏感的⼼,看到春天的花⼉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感到伤⼼;秋天到了,看到万⽊凋零,使引发对⼈⽣的悲叹。
作家总是易感的,⼀花,⼀草,⼀鸟,⼀⾍,⼀⼭,⼀⽯,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川烟⾬,满船风絮,梅⼦黄时⾬',这些都是诗⼈对⾃然的感伤。
伤春'伤春',并不是写⼀般断肠的春⾊,⽽是'天翻地覆伤春⾊'(陈与义《⾬中对酒庭下海棠经⾬不谢》),也就是杜甫《春望》所写'国破⼭河在,城春草⽊深'的诗意。
实际是伤时,也是伤国。
全诗正是围绕着感伤国事这个主旨展开了深沉的艺术构想。
1. 浣溪沙 / 晏殊⼀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旧亭台。
⼣阳西下⼏时回?⽆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园⾹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然,意蕴深沉,启⼈神智,耐⼈寻味。
词中对宇宙⼈⽣的深思,给⼈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 如梦令 / 李清照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令,有⼈物,有场景,还有对⽩,充分显⽰了宋词的语⾔表现⼒和词⼈的才华。
⼩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的惜花伤春之情,语⾔清新,词意隽永。
3. 蝶恋花·春景 /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
燕⼦飞时,绿⽔⼈家绕。
古人伤春的诗词
古人伤春的诗词
伤春,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常表达对时光流逝、美景易逝的感慨。
以下是一些古人伤春的诗词: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冯
延巳《蝶恋花》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
东风草堂小燕子。
”——
张可久《清江引·春晚》
“白首伤春一老翁,预愁寒食过春中。
”——张耒《春
日偶题四首·白首伤春一老翁》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纳兰容若《清
平乐·风鬟雨鬓》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秦观《浣溪沙》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李
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晏几道《留
春令·画屏天畔》。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在诗歌中探讨了人生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深受后人的敬仰和崇拜。
《伤春》是杜甫的经典之作,它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里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
我们来分析一下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在诗歌中,杜甫表现出对春天的感伤和愤懑。
“伤春”一词本身就蕴含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痛苦之情,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在杜甫的诗中却成为了无尽的悲伤。
这种情感源自于杜甫对时代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对国家的疾苦和人民的苦难深感痛心,这种心理状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从诗史意义上看,杜甫的“伤春”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不满和反思,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文化时期,然而在杜甫的诗作中,却透露出了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阴影。
杜甫在《伤春》中表现出对这种现实的无奈和愤怒,他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时代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这种诗史意义使得《伤春》成为了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作。
杜甫的“伤春”在诗史上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他在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将自己内心的苦痛和挣扎融入诗歌之中,使得作品更具鲜明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使得《伤春》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正是因为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以及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反思。
伤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伤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伤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伤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浅谈诗词中的伤春
浅谈诗词中的“伤春”嫣红姹紫尽迷人,自古吟哦喜赞春。
若遇牢骚失意客,风花雨柳亦伤神。
确实,触景生情,情由心生.风和日丽、群芳争艳的春天也不尽是赞声一片。
自古伤春者不泛其人。
因时因物而情苦感伤之句,历历可数.试于网上相关名句及评论搜举如下:春风:①、“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此句描写的是独守春闺的妇人将一腔幽怨发泄到无知无觉吹动其罗帏的春风上。
此句看似无理,实是有情。
此妇的相思之苦、想念之深由此呼之欲出。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此句旨在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情结,于豁达中暗含讥讽.反衬出因春风不度的“怨"之声。
更强化了战士们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重大而“怨”之无奈。
正合了《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之意境.春雨:“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此句意为诗人虽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当年那样那样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但思乡之情一直郁结在心头,那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思恋。
春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此句借眼前春花凋落引发的伤春之意,衬出目睹燕归时的思友之情。
春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此句将诗人烦恼忧重及孤寂黯然之情表达于春色扰乱了他的清梦之时,很好的表达出了诗人在翰林院值夜时忧国忧民的情怀。
(史载其妻曾为他买妾,却被拒绝,宋时高官如王安石这样独守一妻者极为罕见。
则这首诗的主旨就绝对不是思人了,“春色恼人”、夜眠不得的缘由,也不再是诗中常见的儿女私情,而是为国为民的忧虑烦恼.)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被俘两年后对故国的不绝追思和亡国的无奈苦楚。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伤春》一诗在中国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首诗从他的心理状态、情感表达和历史意义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
关于杜甫的“伤春”心理。
在《伤春》中,杜甫以“春城无处不飞花”开篇,描绘了春天的繁花盛景,但接下来的诗句却充满了悲凉和无奈,显露出了诗人对逝去春天的怅惘和哀伤。
他把春天的景象与当时的社会形势相结合,表达了对战乱、流离失所的人民的同情和愤懑。
这种心理状态的表达,彰显了杜甫敏锐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杜甫的“伤春”是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的表达,也是他对个人命运的苦恼和忧愁的诉说。
他的心理状态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楚和挣扎。
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伤春》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和沉重感伤色彩的诗篇,也让杜甫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情感深度和社会意义的诗人之一。
关于《伤春》的诗史意义。
《伤春》不仅代表了杜甫个人的诗歌造诣和情感表达,更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杜甫的作品中,《伤春》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表达,展现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才华和独特风采。
在中国诗史上,《伤春》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在形式、内容和意义上都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小巧玲珑的写作手法和深沉内涵的情感表达,令人赞叹不已,也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伤春》还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后来的文人学士们广为传颂和吟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的意境和情感也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被引用和借鉴,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精神符号和文化遗产。
“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结!
“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结!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就是说女子在春天的时候容易感情特别抑郁,特别伤感,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古代人的眼里,在中医看来,实际上就是说女子属阴,容易跟春天的生发之气相感,所以在万物生长发育的时候就容易诱发女子对生育本能的这种冲动产生出来,另外一方面,就是春天女子生阴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就是你情志的问题会影响你生理的问题,这个时候一般对女子来说影响的是肝和肾。
抑郁这些问题都是肝肾的问题。
对于男子来说,男子属阳,所以他比较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
所以男子到秋天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慷慨激昂,就像我们原先所说的,秋天万物都结果实了,而男子到这个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还一无所成的话,就非常地容易悲伤。
这是一种情志症状,中国古代就采取了一种生活的对治的方法。
比如说男子悲秋,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生活对治就是说,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有一个习俗,就是秋天的时候会称兵,然后把这些男青年们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到边关去打仗。
另外一点,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就是说到秋天的时候,给男子订婚,来平息他不满的精气,把他身上这种杀气来给他平一平。
那么在古代秋天呢,这个时候的聘礼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东西,秋天才能有的,就是大雁。
古代的聘礼都是用白旄包好大雁送到女方家去。
现在我们结婚都是要有房子有车女孩子才肯嫁,对吧。
这也是显示你能力的一个问题,可是古代在这方面我觉得比现代显得更加的本能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射大雁本身需要什么呀,需要力气和眼力,你要看他的臂力强不强,他的肺气足不足,他的肝气强不强,他的肾气强不强,就一个射大雁这么一个举动,就可以把这些事全部显现出来。
所以到秋天的时候,通常聘礼是送到女方家,送一个大雁。
这样男孩子一听说自己订婚,这个气终于算是平下了一点,然后好好的去秋收,好好的冬藏。
到了冬天的时候,庄稼都收获以后,这时候来给男女办婚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
在古典文学中,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
古人有云,士悲秋,女伤春。
说的就是男士习惯于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悲秋,而女性则很容易对着美好的春天联系到自身,感到幽幽的感伤。
其实,我们统揽中国古典诗词后,会发现,伤春这一主题,并不主要是由女性来完成的。
当然,在伤春这一情结中,确实有不少伤春诗词,是借着男性文人笔下的女性之口来抒发的。
如果说悲秋是因为“愁是心上秋”,秋天的肃杀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的话,那么绚烂的春天让人感伤,则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凡事过于完美之际,往往接下来就会走向不完美。
春天是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这花儿完美绽放的季节,诗人词人们却在这繁华的背后隐约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美好的消逝,于是面对最美的季节,却有了最微妙细腻的感伤。
当然,伤春悲秋并非是从文学的发端就开始的,而是在长期的文人创作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一种情感范式。
这种情感范式,到了唐朝以后,逐渐稳固成熟。
在唐朝以前,人们对于春天的描绘,还多是惊喜的、热情洋溢的、充满着生命都欢欣。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人们对于春的热爱和欢欣是不言而喻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春天暖阳照耀,万物欣欣然,一幅和美的春景图。
在汉代的乐府辞中,春天也是充满温暖的。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温暖的春天施舍恩泽,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茂盛。
到了魏晋,春天依然是娇俏可爱的。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兵荒马乱的南北朝时代来临了。
即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春天依然是带给人们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赠范晔》一诗中写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一枝折来的梅花,正寓意着一个奔放的春天即将到来,何等的浪漫,何等的别致新颖。
但对于春天的情感,正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诗人胸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
春天,不再是纯粹的欢欣,不再是奔放的浪漫,她开始被诗人注入了幽幽的感伤和细腻的思考。
春天,开始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少女,走出单纯的孩提时代,迎来了情感丰富的季节,迎来了她盛放的青春。
青春,必然是有快乐有哀伤的。
这样的哀伤并不决绝,总在伤感中带有着生命的热情和冲动,与悲秋的萧瑟基调并不相同。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为青春的春天写下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妇孺皆知的《春晓》,前两句充满欣喜,后两句想来却是淡淡的感伤。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轻微的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春风春雨
固然是摇落动情,给美梦带来诗意的意境,就像韦庄在词作中写到“画船听雨眠”是睡眠的幸福境界。
但,再轻柔的风雨,也会摇落那无比娇嫩的春花,春的美好又将因此而少了一些,所以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五代词人、亡国皇帝李煜笔下的春天,开始有了浓重的色彩。
春天的美好被极度放大,尔后引发的伤感又极度伤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的上阕写景以暮春时节,雨打风吹,落红无数,春去匆匆,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心境。
“春红”,代表着春天这样美好的季节,终究却“谢了”。
情之哀切,不言自明。
接下去“太匆匆”三字,则把春天美好消逝的速度之快完全涵盖其中,这何尝不也是李煜对自己由南唐帝王沦落为宋代赵匡胤的阶下囚人生经历的浓缩概括?生命无常与春之短暂,可能都是来自于“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在李煜的笔下,春天美好的易逝和人生无常的变化完美地融为了一体,将伤春上升到了人生境界的抒写。
因此,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评述李煜的词作时,予以了高度赞誉,评价是李煜将词这样一种主要表现男欢女爱的体裁的境界大大拓展,从而深切表达出了人生深意。
在宋词中,晏殊的《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阙著名的春恨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千古名联。
“花落去”本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面对落花,词人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
“燕归来”也是自然规律,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
它们每每结对归来,体态相似,让人难以分辨出这是否是旧年相识的那对燕子,因此词人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于是,“花落燕归”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就被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这样的春恨,细幽而密集,让人回味隽永。
见落花而伤怀,临暮春而感伤,这样的伤春情结在宋词中尤为普遍。
无论是生活无比幸福的承平宰相晏殊,还是壮怀激烈的抗金英雄辛弃疾,抑或是夫妻恩爱却又时常别离的李清照,都在词作中体现着大同小异的伤春情怀。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这伤春不似晏殊的精致委婉,而是直抒胸臆,因为怜惜春天的美景,却又眼睁睁看着春花被风雨打落,换来满地落花,铺红了地面,这是何等的感伤,于是,词人直接喊道:“春且住!”留下来吧,春天!不要消逝!但是,春,这一切的美好,毕竟要离去。
这暮春时节,是如此让人伤怀,更让人想起人世间美好事物的消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下阙中,写的正是那些历史上各个如花美女的故事。
当年被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阿娇,
终究还是不被武帝宠爱,被打入冷宫,以至于阿娇为了重新赢得武帝的宠爱,而花费重金请当时的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送给武帝阅读,但这一切都过去了,武帝并不因此而改变对阿娇的冷淡。
阿娇是一个失意的美女,但就算是得意的赵飞燕和杨玉环,不也终将化为尘土,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而化为虚无吗?美人迟暮,春天迟暮,本质上,都是美好的消亡。
无论多么美好,终将只能走向消亡。
在此文开头,我们就谈到了中国文学史上习惯于说“士悲秋,女伤春”,那么我们也来看看女性笔下伤春情怀。
提到女性诗词,无疑我们都会想到两宋之际的词人李清照。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女人如花是一个很习惯性的比喻。
因此,女性面对春花,往往会马上联系到自身。
这伤怀,往往比男性更加细腻深入。
李清照在《点绛唇》中写到:“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在《好事近》中写到:“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夫妻,可谓是史上最幸福的夫妻之一。
两人都非常有才华,相互欣赏,相互珍惜。
但赵明诚毕竟是要经常外出做官或者出差的,李清照不免要空守闺房。
在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个情感丰富的才女寂寞呆着家中,那内心深处的感伤便呼之欲出了。
在《点绛唇》中,那漂亮的花儿在春雨中纷纷摇落,这不正如词人美好的青春,在时间的长河里消逝?在词人如花美丽的时节,丈夫赵明诚却“人何处?”,等到丈夫归来,那如花儿美丽的青春还能有多少呢?在《好事近》中,词人更是直接写出了长期以来的伤春情怀:“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
当然,我们说“伤春情结”在宋词中尤为普遍,并不代表宋词中关于春天的诗词都是感伤的。
事实上,也有不少的关于春天的诗词依然相当明媚。
比如宋代诗人陆游就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明丽诗句;而习惯伤春的李清照也在《减字木兰花》中有“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的娇俏诗句。
只是在诗人、词人想象的世界里,春天和秋天总是那样让人感伤。
秋天因为其萧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衰败而感伤,春天则因其繁华与繁华摇落的过程让人感叹好景不长在,从而怜惜世上所有美好的不常在。
诗人、词人的心思总是比常人更加细腻。
于是,伤春悲秋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情感范式。
正是如五代词人冯延巳在词中做写道的:“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