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公开课)分解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49d6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9.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2、教学难点(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公开课
![《人口的合理容量》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711561bc5da50e2524d7f49.png)
上海市
• 1、土地资源可供约 土地资源可供约6038万人居住 万人居住 • 2、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14.8亿人 亿人 • 3、上海市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上海市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6038万人,主 万人, 万人 要考虑土地资源
P12 读图思考题
1、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
北京市
• 1、土地资源可供约 土地资源可供约6036万人居住 万人居住 • 2、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1551万 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万 人
一、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 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 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 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 活水平条件下, 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 大人口数量。 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 在实际中,为了简便, 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P14 活动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 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人口 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 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 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环境人口容量三种观点
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 地球村的人口仍然在不断地增长。一个国 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地 球村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
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人口的合理容量解析ppt课件
![人口的合理容量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252a46a21614791711286a.png)
●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人 森林
古代
近代 森林
人
现代 森林
人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
【读图思考】
……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13452、、、乾英 全 根中隆国 球 据国年、所以人间美有上若的国材是中、家料有国日 到 及少能本 达 问吃否等 到 题粮养2发概多0活世达括吃今纪国影肉天7家响的0中年如环生国代果境活的美采人习1国取口惯3亿人闭容,人口? 关的量乾锁消的隆国费主年的水要间政平因的策,素3亿,环有人其境哪口环 会 些可境 有 ?能承 何会载 变怎量 化样会 ?变有化何?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1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早期拉帕 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快速 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 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 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 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 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 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 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 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他们从渔民变 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 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 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 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 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46cf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3.png)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人口增长、人口结构等前置知识,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其与人口数量混淆;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难以将其与资源、环境等因素联系起来;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人口的合理容量”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个因素、估算方法、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等。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定义、影响因素、估算方法、案例分析、实践建议等关键知识点。风格上,板书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逻辑清晰。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提前规划,确保板书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二是适时更新,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进度调整板书内容;三是注重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补充,提高学生注意力。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以及在我国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并给出解决方案。
3.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了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估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402a75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f.png)
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合理容量
1.2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山高谷深,地形 崎岖,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频发
横断山区
人口合理容量小
地势低平,气 候温暖、土壤 肥沃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口合理容量大
1.2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更多资源;同时可 以扩大地域开发程度,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承载
力。
因素
资源丰富程 度
科技发展水 平
经济发展程 度
地区开放程 度
生活消费水 平
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正相关 负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பைடு நூலகம்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越大
(1)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
(2)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地域开放程度
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开发思新考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
生新存,加提坡高国资土源环面境积承狭载小力;,矿产资源 区缺域开乏放,程人度口:其稠提密高,会资带来源更环多境的承外载界 资力源,大提的高原资因源环是境什承么载?力;不合理的人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的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目录
CONTENTE
0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02 人口合理容量 03 案例
复活节岛的悲剧
思考:
复活节岛人口兴衰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与资源、环境是 什么关系?
1.3 人口容量 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
![1.3 人口容量 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96824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d.png)
12.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速度快的阶段是( A)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13.导致P点前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 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D ) A.人均寿命较长 B.人口死亡率较低 C.人口出生率较低 D.青壮年迁入较多
课堂训练
1
(2021·四川宜宾市·高三三模)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
现
统
代
型 生育观念转变,社会保
险和福利政策,国家人
型
口政策的实施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图判读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数值法/区域生产力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非 出生率
洲
高
原 始
高
部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现代性
传统型
中国
现代性
全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D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
出现 B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小结
人口模式图的判断:人口金字塔图
二、读定型
类型
增长型(年轻型 )
静止型(成年型 )
收缩型(老年型 )
形状
上窄下宽,金字塔形 近似钟形,上下基本同宽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 老年人口比重小 衡,人口再生产趋势稳定
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迅速增长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96f84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d.png)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表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置悬念和问题驱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5.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对他们所在社区或城市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2.接着,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技术发展等。
3.然后,我会详细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估算方法,如生态足迹法、资源平衡法等,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计算过程。
4.最后,我会探讨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确保他们能够跟随我的思路,深入理解知识点。
3.在估算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对相关方法和计算过程感到困惑。
4.对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难以提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关注。
4.课堂小测验:设计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2.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在理解知识点上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他们不理解或困惑的地方,我会耐心解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课程内容。
(1)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与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不确定性 :
现有资源的不 确定性、科技发展 水平、地区与外界
交流程度以及人口
消费水平的不断变 化。
2.相对确定性 :
假定技术水平、 资源的基础和潜力 和对外开发程度的
相对稳定,消费水
平变化不大。
人口合理容量?
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 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环境 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 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Biblioteka :人口合 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 限。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问题讨论】 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探求人口合理容量重要的意义: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 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 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 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 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 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 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 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 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 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 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 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 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 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
1.材料中的数据有几个反映的是环境人口容量? 2.该地供养人口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草场资源、资金和技术投入、生活消费水平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
①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从土地构成看,耕地比重小 不足 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
②人口与淡水的关系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 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 竭的迹象。
相关资料: 3、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1)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 (2)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 作。 (3)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 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1)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2)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 乡”。 (3)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1)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2)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3)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 (4)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 (5)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教师总结】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 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 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 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 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 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 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 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 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 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 是有害的。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 (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1)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 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 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 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 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 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 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 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 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 到了80%以上。
(1)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个人做法
• • • • 控制人口规模 适度消费 节约资源 努力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相关资料: 1、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 数量约有2亿左右。 2、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 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 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 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 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 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 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 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 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
【案例分析】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 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 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 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据英国2005年的《卫报》报道: 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 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 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 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 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 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 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 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 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 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 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 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 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 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 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归纳总结】 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 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 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 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 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 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 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 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 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 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
☆从人均量来看,人均可耕地 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
☆从发展来看,可耕地总数和 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 ☆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国 水,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
最紧缺的资源之一。
【案例分析 】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 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 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 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 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 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 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 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 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 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下列是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历史资料:
汉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者8万多游牧者,草场质量非常好, 牧人的生活很富足。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就是生活现实的写照。 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 生活富足。 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拥入,人口急 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已经开始 有下降的迹象。但人们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保证生存。 到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人口已超过80万,但由于国家对 草地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大,人们依然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 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风吹草低 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