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 第三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的理解有启迪 (3)“地球村”的预言符合时代趋势。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关于媒介工具的作用和影响的两种研究: 一、媒介内容的影响“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环境化” 二、媒介工具特性的影响
(以下主要是对后者的介绍)
核心观念: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
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别若天 壤。
褒扬
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 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 命思想的先知”。
1964年12月28日的《国家》杂志,把麦克卢 汉列为风云人物;
1965年的《读者指南》列出四篇有关他的文章, 分别刊载于《评论》、《纽约客》和《哈泼斯》。一时间, “麦克卢汉热”风靡美国,他的著作也成为畅销书。
贬低
骂他是“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 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走 火入魔的形而上巫师”、“波普思想的高级 祭司,在历史决定论的祭坛前为半拉子艺术 家做黑弥撒的教士”。
攻击他“出尽风头,自我陶醉,赶时髦,追 风潮,迎合新潮。可是他错了”。宣判他的 文字“刻意反逻辑、巡回论证、同义反复、 绝对、滥用格言、荒谬绝伦”。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 的感觉和器官的扩展和延伸。说明 媒介对人类的感觉中枢的影响
认为媒介和社会发展史也是人的感 觉能力统合--分化--再统合的 历史
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思 辨性推论,不是严格的科学考察的 结论
3.冷媒介与热媒介
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 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 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 与热媒介。
小结
电视人、容器人和充欲主义 三个观点都是建 立在“媒介依存症”的批评基础之上。
电视人 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 影响
容器人 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 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他律性欲望主义” 侧重电视媒介对社会 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容器人” 这是日本学者 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 特点的概念。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 成过程的影响。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 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 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 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 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 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 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 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 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 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 系的最佳选择。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 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艰涩难 懂,却又似乎寓意非凡。
麦克卢汉 沉浮
1964年, 《理解媒介》这本奇书横空 出世。

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 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 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 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 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 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 发挥程度低。
例如 照片
麦克卢汉认为 书籍、 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 片等是热媒介
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 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 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都开创了人类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传播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口语社会 (部落社会)
文字印刷时代 (脱部落社会)
电子媒介 (地球村)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例如漫画
麦克卢汉认为 “冷媒介”
有声电影、电视等属于
评价
冷媒介与热媒介没有一贯的区分标准,甚至 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科学价值不大
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 的心理和行为也各有特点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 视角 ,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场压力: (3)其他市场压力
(三)宣传目标: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 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 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 也像不断切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 的跳跃。
媒介依存症
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 病理现象,
其特点是:过渡沉迷 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 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 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 据;
(四)总结:
由于媒介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如何利用 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 关系如何,反过来也规定着媒介活动的特点 和作用性质。麦克卢汉仅强调媒介巨大能动 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 式对它制约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 。
(二)积极意义:
(1)从媒介技术角度观察社会发展,开阔研究 视角;
新媒介 指伴随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 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新型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 有线电视,文字,音像出版物,互连网络等 等。
(一)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改善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强互动性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有利于传播质量的提高
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改变大众传媒垄断局面
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 思想
“电子乌托邦” 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 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 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 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
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 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 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 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 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 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 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
一、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 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不
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
的可能性以及给社会带来的社会变革。 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媒介产生
1966年至1967年,这“热”潮达到顶峰,美 国最著名的几十种报刊如《幸福》、《新闻周刊》、《生 活》、《老爷》、《全国评论》、《党派评论》、《纽约 客》、《新墨西哥季刊》、《周末评论》、《花花公子》 等,都刊登了有关麦氏的文章。他还不时应邀在电视上演 讲,出尽了风头。
他太有名了。欧洲语言里居然出现了几个以他命名的 词汇:mcluhanism,mcluhanist, 居然产生了“麦克卢汉学”。
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 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 实的社会互动;
孤独、自闭的社会性 格等等。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他律性欲望主义” 这是日本学者佐藤毅 关于电视媒介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响 的一种批评观点。
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 日本人的自私化
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只强调了媒介工具和技 术的巨大能动性,而没有到社会关系和社会 制度对它的制约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 媒介
一、麦克卢汉三论 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人的延伸 冷媒介与热媒介
(三)局限性:
(1)把媒介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2)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片面强调感觉。
信息时代:麦克卢汉归来
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扑面而来的数字时代、网络生活、虚拟现实、 赛博空间,使一切攻击不攻自破。信息高速 公路证明,他是对的!
吹响网络时代号角的《在线》杂志(Wir ed),从创刊号起,就在刊头上把麦克卢 汉供奉为“先师圣人”(Patron S aint)。“在线”一族供奉他为祖师爷 和开山祖,虽然他并不懂技术。
局限:1、把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 一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似乎被媒介 所主宰。
3、用媒介对中枢感觉的影响来解释人类的 全部影响。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的延伸而 不是人的延伸。
4、没有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对媒介的制 约
媒介工具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生产关系并不被动的。
电视人特征
生长环境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
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 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 长大
特征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 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的对比。 个性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 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 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 1、地位稳固 2、社会组织 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 3、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媒介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所拥有的传 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其他团体和个人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经营目标:(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必须面对市场: (2)经济效益来源,同时承受来自他们的市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 媒介
媒介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复杂而多面的。 每一次新的工具产生都会促进新的媒介革命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即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wenku.baidu.com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 (1911—1980),信息 社会、电子世界的先 知,20世纪的思想巨 人 。电子时代的预 言者.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 质和作用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 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 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
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 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 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 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 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 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 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 场”。
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 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而且通过媒介工具的环境本身来影响和改变 人的个性和性格。
关键词汇:电视人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 充欲主义 他律性欲望主义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
、“电视人” 这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 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 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
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 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
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 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 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 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 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 享乐欲。这样,尽管日本 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层或 收入的差别,却出现了整 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 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日 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 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 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 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 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