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合集下载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历史背景
4、文学艺术大发展。
文学作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 生的《金瓶梅》、蒲松龄的(1640——1715)《聊斋志异》、吴敬梓 (1701——1754)的《儒林外史》、曹雪芹(1715——1763)的《红 楼梦》;戏剧作品有明代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清初 洪 昇 ( 1645——1704 ) 的 《 长 生 殿 》 、 孔 尚 任 ( 1648——1718 ) 的 《桃花扇》;
历史背景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更加强化、完善、成熟的时期,也是商品货币经济空前发达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殊时期。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明太祖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主司法;都指挥使司主军事;)、设通政使司行“敷奏 封驳”之事;废中书省、废丞相“关白”之权、分相权于六部;掌控 军权(兵部、都指挥使司、都督府)立严刑峻法、三法司(刑部、都 察院、给事中)协同断案;改科举(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兴文字狱、设 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朱元璋设“东缉事厂”、明成祖朱棣设 “锦衣卫”、明宪宗设“西厂” )、大力削藩(二十五王与宁、晋、 燕三王);
第一节 概述[3]
1840年帝国主义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饱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历年不 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崩溃。中国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接 受西方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欧洲音乐的理论、乐器、技 法输入我国。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蓬勃兴起,它对我国新音乐的形成 具有启蒙意义。
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李时珍(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年——1633年)的《农政全书》、宋应星(1587年— 1661年)的《天工开物》、徐宏祖(1586年——1641年)的《徐霞客 游记》。数学发展、测绘技术、明长城6000多公里、明清宫殿群、天 坛等。

明清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明清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明清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其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文学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一、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明清时期经历了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在明末的战乱和清朝的统治下,社会经济出现了较大的变革,封建制度逐渐腐朽,商业经济开始兴起,社会阶级关系也出现了巨大变化。

这些社会背景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和创作。

二、明清时期的文化环境明清时期的文化环境较为多元,宽松的文化土壤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传统文化逐渐转变为以士人文化为主导,注重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

同时,文人墨客的确立也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他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了社会中的精英。

三、明清文学的时代特征1. 重视现实题材:明清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作品中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风俗、民间传说、官场生活等。

例如,《红楼梦》中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兴衰,《水浒传》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2. 注重个体情感:明清文学中强调个体情感的抒发,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和家国情怀的表达。

这种个体情感的呈现,反映了当时社会逐渐重视个人价值的观念。

3. 追求艺术的真实性:明清文学在艺术追求上注重真实性,追求真实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例如,《红楼梦》中塑造了丰富鲜活的角色形象,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特点。

4. 反映社会人民的命运:明清文学作品较多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苦难,揭示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的疾苦和对命运的反抗。

这一特点体现了文学在当时社会中的批判意义。

总结:明清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动力,而文学作品又通过揭示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体情感,反过来影响着当时社会。

明清文学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真实的艺术追求,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商业区繁华、徽商和晋商、工商业市镇繁荣 海禁与闭关锁国
思 想 王阳明心学 李贽反传统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 文征明行书; 明清小说兴盛 文 文人画突出 徐渭《牡丹礁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化 京剧产生与发展
选 修
康熙帝
巩固基础: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中西方内阁的实质分别是? 清朝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3.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何时提出?目的?影响?
史料研读: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 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 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 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 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 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 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 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4.“海禁”政策内涵?明清实行“海禁”的直接目的分别 是?影响?
5.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有哪些?明 清时期儒学思想新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 6.古典小说的创作在何时进入鼎盛时期?主要原因?列举 描摹人生世情、神魔小说的典型代表? 7.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京剧初步、正式形成、 成熟于何时?
B
综合拓展一:千秋功过,我来评说
不该被贬低的繁荣时期 奇异的悲歌 “ 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 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 期。”……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 英国,一种新的文明 ——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 明清时期是“繁荣”还是“悲歌”, 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发;一场伟大的革命 ——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 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 “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 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 ——冲决中世纪 论证。 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 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 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 此以降仅 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 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 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 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康乾盛世前后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 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 歌”。 ——《落日的辉煌》

明清的文学体裁

明清的文学体裁

明清的文学体裁
明清时期的文学体裁众多,包括诗、词、曲、小说、杂剧等等。

1. 诗:明清时期的诗歌继承了唐代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以辞章派为主,强调辞藻华丽,多用典、善用夸张修辞手法;清代则以豪放派为主,注重情感表达和雄浑豪放的诗风。

2. 词:明代词主要发展了辞章派,注重言情,重视修辞技巧和音韵的搭配。

清代词则更加注重写景、写情,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悲凉的意境。

3. 曲:明清时期的曲主要有晋、元、金、京四大曲派,分别以山东、江苏、湖广、浙江为代表地区。

曲以其抒发悲凉的意境和情感为主要特点,同时注重音乐和表演的艺术性。

4.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发展迅猛,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作品。

明代以《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主要描写英雄豪杰和仙魔神佛的故事。

清代则出现了《红楼梦》、《金瓶梅》等作品,注重描写庶民生活和女性形象。

5. 杂剧:明清时期的杂剧是以曲为主要形式的戏剧,它是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的综合体。

明代的杂剧以“诗、词、曲、演、辞、旋、绕、调、哭、泣、笑、乐”为特点,清代的杂剧在继
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如舞蹈、杂耍等。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文学体裁丰富多样,既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影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
时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明清年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个封建年代,那么⼤家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呢,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希望能帮助到⼤家! ⼀、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衰。

1、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传教⼠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民进⾏反侵略⽃争,有⼒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明太祖设⽴殿阁⼤学⼠(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渊阁设⽴内阁,⼤学⼠开始参与军国⼤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帮助皇帝起草对⼤⾂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批⽰、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后,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会议来处理。

(2)设⽴: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梳理:一、明朝(1368年-1644年)1. 明朝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自立为皇帝。

2. 北京作为首都:明朝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修建了紫禁城等重要建筑,将权力集中于北京。

3.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明朝的鼎盛时期,进行了多次北伐,恢复了中原地区。

4. 明朝的经济繁荣:明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国家经济繁荣。

5. 明朝的海外贸易:明朝时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海外贸易,丝绸之路的繁荣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6. 明朝的文化繁荣:明朝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明代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明朝的宫廷艺术等。

7. 明朝的宗教政策: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宗教政策,禁止传教和涉及政治的宗教活动。

二、清朝(1644年-1912年)1. 清朝的建立:明朝灭亡后,满族建立了清朝,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雍正时期的改革:雍正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3. 清朝的疆域扩展:清朝通过对内的治理和对外的战争,逐渐将领土扩展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

4.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朝在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5.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末年的重要事件,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

6. 康梁和议:康熙和乾隆时期签订的康梁和议确立了中国和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7. 清朝的衰落: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以及外国侵略等因素导致清朝的衰落。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同时,也为我们高三学习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复习资料。

明清时期的社会阶层与民生状况

明清时期的社会阶层与民生状况

明清时期的社会阶层与民生状况一、中国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概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等级性和封建统治特征。

社会被划分为士人、农民、工商业者和乞丐等不同阶层,世袭制度和官员身份的地位决定了社会地位的高低。

二、士人阶层的地位与民生状况士人阶层是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最高的一个阶层,他们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考取功名进入官场,成为文官。

士人阶层享受着许多特权和优待,拥有政治权力、财富和社会声誉。

他们通常居住在城市或富裕地区,生活条件较好,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然而,不同士人之间的地位差异也很明显。

进入官场的士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高级官员,拥有更多权力和财富。

大多数士人只能在府县任职,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较为普通。

此外,科举考试的严苛性也导致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通过考试,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农民阶层的地位与民生状况农民阶层是明清时期社会人口的主体,也是基础经济支撑力量。

农民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地主和官员的压迫和剥削。

大地主通过土地兼并和高利贷等手段,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和劳动成果,使得农民贫困化和失去经济独立性。

官员则通过苛捐杂税等方式,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十分有限。

他们的居住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饮食方面,他们主要以杂粮为主食,营养严重不足。

此外,农民常常面临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威胁,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贫困。

四、工商业者阶层的地位与民生状况明清时期的工商业者阶层相对农民而言地位较高,他们肩负着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发展任务。

在经济繁荣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工商业者居住和生活条件比农民要好。

他们通过经商和手工艺品生产等方式积累了一定财富,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在封建统治下,工商业者同样受到土地贵族和官员的限制和排挤。

特权阶层通过控制商业市场和垄断行业,对工商业者进行垄断和剥削。

例如,纺织品、盐业等行业都受到了专营权的限制,限制了工商业者的发展空间。

五、乞丐阶层的地位与民生状况乞丐阶层是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最低的一群人。

明清时期总结

明清时期总结

明清时期总结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历时约500年,涵盖了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2年)。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一些重要特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国家政治明朝政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大一统王朝。

明朝政权采用了明君理论,强调君主的至高无上地位,在政治上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明朝初年,政治比较开明,实行多官制,注重农桑政策。

但随着朝代的发展,封建专制加强,权臣专权现象日益严重。

明末社会动荡不安,朝廷腐败,政治混乱,最终导致了满清入侵和明朝的覆灭。

清朝政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政权由满洲族建立。

清朝政府继承了明朝的政治传统,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清朝实行了多官制,封建专制十分严密。

皇帝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然而,清朝政权最大的特点是“收复中原”,即清朝统治者通过与汉族的融合与逐渐接纳,建立了包容性的政权。

社会经济社会制度明清时期的社会制度基本上是封建的,封建官僚制度发达。

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民,官僚阶层与地主阶级相互关联,控制着政治和经济。

封建制度下,社会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性较小。

不过,在明清时期,社会流动性也有一定的程度上升,成为一些社会变革的基础。

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繁荣。

明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农田利用率提高,农业产量稳定增长。

清朝时期,前期农业继续发展,后期逐渐衰落。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业市场繁荣起来,手工业手工车间数量大幅增加。

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最为频繁、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

明朝初期,明朝政权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发展。

后期,明朝开始限制对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

而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乾隆年间的海洋贸易达到巅峰。

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文学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强调修身治国的文化理念。

中国明清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明清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明清历史事件介绍中国明清历史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历史事件,这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

一、明朝历史事件1. 明初建立:明朝于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灭亡。

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来巩固明朝的统治,恢复国家的稳定。

2. 明太祖的改革:明朝初期,朱元璋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和农业改革。

他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土地改革,提倡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

3. 明成祖的航海事业:明成祖朱棣启动了七下西洋,大力发展航海事业。

其中,郑和下西洋是明代航海事业的巅峰时期,它不仅是一次世界性的航海事业,也彰显了明朝政府的威望。

4. 明代文化辉煌:明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成就。

明代名人如李时中、唐寅、文徵明等,他们的文学、绘画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5. 明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是明朝晚期的一场重大社会动荡。

其中,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进攻北京,导致明朝灭亡。

二、清朝历史事件1. 清朝建立:清朝于1644年由满族领导者努尔哈赤建立,标志着明朝的灭亡。

初期,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统一战争,征服了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

2. 康雍乾盛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统治的时期,被誉为“康雍乾盛世”。

这一时期的清朝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扩张。

3. 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了长达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错失了许多机遇和发展。

4.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不平等条约的开始。

清朝以失败告终,导致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5.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从1850年持续到1864年。

该起义由洪秀全领导,对清朝政权造成了巨大威胁。

总结:中国明清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

这两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阶段特征,以下将分别详细介绍。

一、明朝阶段特征:1.红白土地问题:明初实行了"三世为一庄,三庄为一社"的土地制度,限制土地兼并和劳动力的流动,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

然而到后期,由于世族地主增多,大量土地兼并,农民生活困苦,广泛发生农民起义。

2.社会流动性:明代取消世袭官制,实行科举制度,提倡以文化水平来选拔官员。

这使得社会流动性增强,不再完全依赖出身,而是更加注重个人能力。

3.经济繁荣:明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相应的发展。

明初实行了农田水利政策,改良农具,使农业生产大幅提高;手工业方面,明代发展了丝织、瓷器、铁器等产业,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商业方面,发展了市场经济,广州、苏州等地成为商业重镇。

4.海外贸易:明朝时期有着广泛的对外贸易。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增加了中国的声望,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5.文化繁荣:明代以文化繁荣闻名于世。

明朝皇帝重视文化事业,修建了故宫、万寿山等宏伟的建筑,并支持文人学士的活动。

明代出现了一批文化名人,如杨慎、万历,泛黄一族的李时中,思想家王阳明等。

二、清朝阶段特征:1.外族统治: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朝代,以清朝的清朝皇族统治。

清朝开始时,满洲人与中国汉族进行着冲突,后来通过统一和同化,确定了中国版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2.国家管理机构:清初,清政府实行了剃发易服政策,将中国人与满洲人逐渐融合,建立了新的国家管理机构,如设立东三省、直隶总督等,提高了统治效能。

3.经济:清朝出现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进行农田,鼓励移民。

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实行徭役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同时,清朝积极开展农田开垦、运河疏浚、水利建设,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4.文化互补与融合:清朝时期,满族与汉族的文化互补与融合逐渐加深。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总结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总结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明清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首先,从政治方面来看,明清时期都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

明朝自1368年建立,延续至1644年,而清朝则于1644年建立,一直持续到1912年。

在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重新统一全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都察院等机构,推行科举制度等。

但明代后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明朝的衰落。

而清朝建立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巩固统治,例如设置伊尔根觉罗宗室在各地,实行满洲八旗制度,推行清朝的标志性政策“关外蒙古化”等。

在经济方面,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明朝时期,国家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调控,推广了一些耕作技术和农业机具。

此外,明朝还进行了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推动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但明朝后期,由于白银的外流和商业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

而清朝,通过贵族政权与农业社会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庙禁经济和宗族经济的繁荣,清代农业水平显著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力。

在社会方面,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明朝时期,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绝大多数人口。

但随着商业发展,商人逐渐崛起,士绅阶层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同时,明代社会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地方官吏贪污腐败等。

而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满洲八旗制度,将全国人口分为三大贫民阶层,即蒙古人、满洲人和汉族不入籍人。

此外,清朝还进行了许多改革,例如设置编户制等,加强了统治者对社会的控制。

最后,在文化方面,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

明代文化以儒学为主导,注重经世致用,推崇诗歌、笔记小说等。

著名的明代文化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征明、杨慎等。

明清时期知识点总结

明清时期知识点总结

明清时期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其历史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有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

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看,这个时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点。

一、国家政治明清时期的国家政治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期相比,有许多特点和亮点,值得我们在历史学习中深入了解。

1. 明朝初期明朝初年,朱元璋实行的是一种政治思想,即“皇权至上,君主为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尺法”。

2. 中期文官和武官分权明朝中期,文官和武官开始分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建立的时期。

在此时期,文官也开始成为了国家政治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官场腐败明朝晚期,由于官场腐败,朝廷失去了统治的信誉。

特别是在清朝上来以后,由于朝廷官员们的不作为,危机四伏。

二、经济明清时期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 纺织工业明清时期的纺织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末年,由于官员们的管理不善,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在清朝时期,却又出现了保守派的力量,导致了经济的落后。

2. 农业明清时期的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明朝兴起之后,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也正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经济支柱之一。

三、文化明清时期的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亮点。

1. 文化人士明朝后期和清朝初期,文化人士盛行,文化繁荣。

这些文化人士尤其关注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促成了文化与学问的多元化发展。

2. 科学技术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发明数字有很多,几颗米粒大小的针头、八分钟以上的散热器和薄膜技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3. 文艺明朝和清朝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深厚的影响,不仅是文学研究的经典作品,还被广泛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方面。

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社会状况

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社会状况

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社会状况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这段时期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本文将介绍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探讨其影响。

一、政治状况明朝政权于1368年建立,清朝政权则在1644年建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了严格的皇权集中制度,建立了规范的官僚体系。

清朝则采取了满族的官僚制度,并推行“三藩之乱”等政策,加强统一。

在明朝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相对较为公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使得社会上层士人得以参与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而在清朝时期,科举考试逐渐侧重满族及汉族士人,以维持清朝的统治,士人阶层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二、经济状况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明初实行了农田水利建设、推行造纸业、扩展海外贸易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而清朝在政权稳定后,采取了保护性政策,封禁了对外贸易,导致一些经济领域的发展停滞。

另一方面,明朝时期也出现了盐商、纺织商等新兴社会阶层。

这些商人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清朝则对商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商人税收较高,导致商业萧条。

三、文化状况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繁荣和变革。

明朝是中国文人荟萃的时期,文人们从事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形成了明代文化的独特风格。

清朝时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政策,满族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清时期,社会的娱乐活动也相对丰富多样。

民间戏曲、杂技、曲艺等形式广泛流传,人们通过这些娱乐活动来放松身心。

四、社会阶层明代社会阶层相对稳定,士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居于社会的中上层,商人阶层和工匠阶层处于中下层,最底层为贱民和奴隶。

而在清朝时期,原本占主导地位的士人阶层逐渐被满洲贵族所取代,满汉融合逐渐形成新的社会阶层。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经历了诸多的变革。

政治上实行了不同的制度,经济上也有所差异,文化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段,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

这段时期的历史变迁极具影响力,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历史背景明清时期,起源于14世纪末的明朝,终结于20世纪初的清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宋之后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者是朱元璋。

明朝前期,政权经历了朱元璋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社会秩序逐渐稳定;而后期,明朝逐渐腐败,社会出现动荡、农民起义等问题。

清朝则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其建立者是努尔哈赤。

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后来的皇太极一系列征服行动,最终统一了中国。

二、政治制度1. 明朝政治制度:明朝设置有六部、都察院、东厂、西厂等机构。

六部是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都察院则是负责监察六部的机构。

另外,东厂和西厂则是特务机构,承担监视异己、维护统治等职责。

2. 清朝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结构在中央设有六部、兵部、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和工部等部门,另外还有内阁、外务府、都察院等机构。

其中,内阁是清朝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国政大权的运作。

三、社会状况1. 明朝社会状况:明朝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社会地位最低的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最高的则是地主和官僚。

社会等级森严,士人争相考取功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高官厚禄。

此外,明朝时期还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农民起义等社会问题。

2. 清朝社会状况:清朝初期,清朝政权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汉族社会的控制,包括实行满洲八旗制度和优待满洲人政策等。

不过,清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汉人的管控,社会分层及土地所有制也发生着改变。

四、经济发展1. 明朝经济发展:明朝时期,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种植业和水利工程有了很大的进步。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制瓷、刺绣等手工业和丝绸、茶叶等商业。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总特征】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思考: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表现)①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特务统治、军机处)②思想上:文字狱、八股取士。

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对外关系上:西方侵略者侵华,中国闭关政策。

⑤文化上: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落后于西方自然科学。

明清文化1、科技——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医药学:《本草纲目》(李时珍)“东方医学巨典”。

生产技术:《天工开物》(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科技能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政治制度先进;封建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进步;“农本”观念影响;进取勤奋精神明 清时期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封建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文化专制明清科技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领先;西方自然科学传入;总结性分析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差别内容上:应用科学非理论科学;方法上:整理总结非观察实验。

1产生:①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②政治: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思想: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④实践:商鞅变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⑤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

2中央和地方机构的设置3作用:积极方面①能有效的组织大规模生产活动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有利于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②钳制思想4消亡①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废除阻碍其发展的专制制度②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与封建制度的终结

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与封建制度的终结

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与封建制度的终结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也是封建制度终结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革为封建制度的终结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变革、封建制度的矛盾与崩溃等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终结。

一、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朝建立于1368年,它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质,结束了元朝统治,实行了土地改革、裁军减兵等一系列政策。

然而,随着明朝政权的衰落、农民起义的频发以及外族侵略的加剧,明朝社会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17世纪后半叶,明朝逐渐走向崩溃。

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建立了清朝,结束了明朝统治。

清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八旗制度、移民关外、为官员设立进士科举制度等。

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对封建制度的终结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是农民起义的频发。

由于明朝政府的贪污腐败和苛捐杂税的施行,使得农民生活陷入困境,导致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的爆发,如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等。

这些起义的规模空前,严重动摇了明朝的统治基础。

其次是商业经济的发展。

明代后期,商业经济蓬勃发展,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封建经济的生产方式。

商业经济的兴起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豪商地主阶级的崛起使得封建制度开始走向瓦解。

另外,凭借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如火药、印刷术、航海技术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改善,中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这些社会变革为封建制度的终结奠定了基础。

三、封建制度的矛盾与崩溃封建制度的崩溃源于其内部的矛盾。

封建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实行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形态。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僵化。

封建等级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严格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流动。

高考明清时期知识点

高考明清时期知识点

高考明清时期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考试中,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明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和发展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明朝的建立与太祖朱元璋密切相关。

太祖朱元璋在经历了多次战争后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起了明朝的政权。

在朱棣登基后,明朝的国家政权逐渐稳定,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明朝政府高度重视科举制度,明成祖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兴修水利、厉行节约、提倡农桑、改革官制等。

这些改革都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明代的海外航海和文化交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海外航海和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明朝海外航海的重要事件之一。

郑和率领的船队多次出使东南亚国家,展示了明朝的国威和中国的繁荣。

在海外航海的过程中,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三、明代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明代是中国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的时期之一。

明朝的文人雅士们在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环境下,积极从事文化艺术创作。

明代的文人绘画和书法成就卓著,如沈周、文徵明、唐寅等都是明代文化艺术的代表。

此外,明朝还发展了很多传统文化,如戏曲、杂剧、戏剧等。

明朝的文化繁荣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明朝的衰败为清朝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不安成为明朝政权的致命伤。

在这种背景下,清朝的建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

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是清朝的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发展。

五、清朝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著名的"满汉全席"制度。

清朝时期有明显的社会阶级划分,满族是统治者,其他的汉族则是被统治者。

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势

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势

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势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统治。

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这些变革也使明清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 儒家文化主导: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力量。

朝廷设立了文华殿,尊崇儒家经典,推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爱之道、礼制文化与教化民众等,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反佛道思潮兴起:在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反佛道思潮。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即理”的理论,主张“以心求理”,反对佛教的修道思想。

清代王夫之更是批判佛道,并提倡儒家思想。

此思潮使得社会对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有所抑制。

3. 文人与士人的兴起:明清时期,士人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士人阶层成为了社会的核心群体,对社会发展和文化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士人文化强调修身、为国家立言,倡导文化的博采众长、多元化的特点。

4. 文人墨客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在中国社会中涌现出大量的作家和文人。

明代出现了著名的文人如杨慎、唐顺之等,清代则有李渔、纪晓岚、石涛等。

文人墨客们从事文学、书法和绘画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人氛围和文化风格。

5. 科举制度的确立: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仍然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科举考试对于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财富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举考试使得文化成为社会上升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的进步。

6. 对外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多:明朝以后,中国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文明和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产生了多次正式的外交往来,进一步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

7. 民间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民间文化开始兴盛起来。

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以及各种庙会、节庆等民间活动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些民间文化的盛行使得明清时期的文化成为多元化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丰富多样性。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一、经济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经济呈现出许多特点和变化。

下面将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

1. 农业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明代,明太祖朱棣实行了地方自治和赋予农民土地私有的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策,并进一步开辟了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在农业生产中,明清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

此外,明清时期的农业还得到了农具和农业技术的改进,如铁制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这一时期还有新的农作物的引进和种植,如玉米、土豆等。

2. 手工业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明代商业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许多手工业工艺突破了传统的制作方式,创新出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业工人数量增加,手工业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手工业领域,明清时期的玉器、瓷器、丝绸、漆器等都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手工艺术的代表。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很抢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这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蓬勃。

明朝时期,农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改进推动了商业的兴起。

明代中晚期的经济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商业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如苏州、杭州、南京等。

这些城市成为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交流的中心,商人和贸易商纷纷涌入这些城市。

清朝时期,这种商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清朝在经济政策上更加开明,商人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保护。

同时,清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对外贸易。

在明清时期的商业中,有许多的商业行会和商人组织,如钱庄、行馆等,它们在商业交流和商品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商业文化的产生。

二、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一.时空定位
明:1368----1644年;都城:应天(南京)--北京
清:1636----1912年;都城:北京
二.时代特征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2.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达,出现新经济因素;重农抑商强化和海禁闭关
3.文化:承古萌新:理学占主导,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化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问世,但科技落伍;西学东来,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1)内容:废除丞相,由皇帝直辖六部
(2)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内阁制度的建立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创立(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阁臣获得票拟权
3.清雍正:军机处的设立
(1)主要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理政务、草拟诏旨、上传下达、提供决策建议(2)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机密、行事快捷
(3)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4.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根据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1)分割相权:隋唐、宋
2)起用近臣:汉、明、清(用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机构的职权)
(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和限制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二)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1673-1681平定三藩:解决地方割据势力,为巩固统一创造条件
(2)1683收复台湾、1684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1685—1689):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4)1690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691多伦会盟:多伦会盟加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密切了他们与清廷的关系,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5)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历史贡献
1)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3)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明清时期的农业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改良
(2)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玉米、甘薯)
(3)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2.农业经营方式: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形式
(二)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成就
(1)制瓷: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
(2)棉纺织业: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2.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技术、规模、经营方式、地位)
(1)技术先进、领先世界、远销国外
(2)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规模越来越大
(3)三种经营方式并存、私营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4)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三)明清商业的繁荣
1.商业繁荣的表现
(1)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形成(湖广)。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2)区域性商帮。

(3)交通发达,国内市场扩大,长途贩运业发展,民族间贸易往来频繁。

(4)工商业市镇兴起(专业手工业生产区域)。

(5)白银广泛使用,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商业繁荣的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2)国内外商品市场扩大
(3)白银广泛使用
(4)政局稳定
3.商业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1)表现:
i重农
奖励农耕,劝课农桑,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减轻税收,禁止,禁止弃农经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等
ii抑商
⏹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堵其仕途之路,不许后代做官
⏹限制民营商业范围,重要行业实行官营专卖制度,不许商人染指,压制民营工商业的
发展
⏹利用重税惩罚商人,不断加征商税,而且关卡林立
⏹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
⏹明清时期禁止对外贸易
2)影响
i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
ii阻碍经济技术的革新
iii根本上限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iv严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出现时间:海禁:明;闭关锁国:清
2)表现:
i海禁: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ii闭关: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国人在华活动
3)评价:
i积极: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
ii消极:
⏹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
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发展概况、城市、政策、地位)
(1)起源早,商业发展繁荣
(2)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增强
(3)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4)重农抑商政策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思想:阳明心学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宋明理学的发展:阳明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
2.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1)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增强
3)文化:文化专制加强,理学僵化
(2)主要观点及影响
1)明末的李贽
i主张:否定孔孟权威、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
ii代表作:《焚书》、《藏书》
iii影响: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i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ii主张:
⏹政治: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
⏹学术:经世致用
⏹经济:工商皆本
iii代表作:黄《明夷待访录》、顾《天下郡国利病书》王《读通鉴论》iv影响: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冲击
⏹促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后世具有重大启蒙作用和深刻启迪
⏹ 3.明清思想专制: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
(二)科技:总结性科技巨著和西学东渐
1.医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农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1)建立比较完整农学体系
(2)首次介绍欧洲自然科学技术
(3)他本人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西学东渐
(三)文学艺术:小说与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
1. 文学:明清小说兴盛
(1)原因
1)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政治:专制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
3)文化:印刷技术提高,轻商思想开始淡化
(2)繁荣表现
1)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

2)明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商人首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3)清代批判现实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2.明清艺术
(1)书法
1)风格:强调个性化创造
2)代表人物:文徵明、祝枝山
(2)绘画
1)人画成就突出
2)百姓绘画艺术的发展: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3)篆刻:明中叶以后成为古代艺术组成部分,代笔人物文彭
4)戏曲:清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