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
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生物学是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生命规律和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小课题的选择初中生物小课题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相关性:小课题应该与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2.可行性:小课题应该在学校的实验条件下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记录。
3.学习性:小课题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生物学教材内容相关的小课题,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系统、细菌的繁殖等。
在选择小课题时,可以参考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课题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实验观察法: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例如,观察不同温度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野外调查法: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生物数据,分析数据,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关系。
例如,调查湿地中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观察和探究生物现象,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使用模型制作呼吸系统的模拟实验装置,观察气体的流动和交换情况。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需要考虑实验条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
小课题的意义进行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意义:1.培养科学素养: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生物老师的课堂探究与实践活动
生物老师的课堂探究与实践活动在生物学领域,老师们通常会采用课堂探究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深度。
生物老师将课堂打造成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生物老师在课堂中所采用的探究与实践活动。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课堂探究与实践活动之前,生物老师需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老师会对即将讲授的主题进行深入了解,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器材。
例如,在讲授有关细胞结构的课程时,老师需要准备显微镜、玻璃片和生物样本等。
其次,老师还需要对课堂探究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反复演练,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引发学生兴趣生物老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
这样的互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实践活动在探究与实践活动中,生物老师通常会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如,在学习DNA结构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来提取DNA,并观察提取到的DNA样本。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生物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促进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并探讨其中的规律和变化。
通过讨论,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能够互相启发,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五、展示与总结在课堂探究与实践活动的最后阶段,生物老师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或研究成果。
学生们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展板、模型等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还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课后延伸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生物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拓展。
生物学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学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说实话生物学课题研究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很多方法,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总算有点经验了。
首先呢,选题很关键。
我开始选题的时候,就特别盲目。
我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现象,比如说植物的向光性,就直接想做,但根本没考虑能不能做下去。
后来我才知道,选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不能是别人已经研究得特别透彻的,没什么研究价值。
同时呢,还得有可行性,要考虑实验室的设备条件,自己的知识储备之类的。
像如果实验室没有高级的显微镜,你想做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相关的研究就比较困难。
选题定下来后,就要去查资料。
这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我曾经偷懒,没好好查资料,只看了几篇论文就开始做实验。
结果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做的很多东西别人早就做过了,而且自己的思路还特别狭隘。
查资料的时候呢,数据库很多,什么知网啊,万方啊都要利用起来。
要仔细看那些权威性的论文,把相关的研究成果都整理出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然后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这一步可复杂了,就像编排一场舞蹈,每个环节都得考虑到。
实验变量的设置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以前设置变量就特别随意,用过大或者过小的变量,导致实验结果要么不明显,要么一团糟。
比如研究不同浓度的某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浓度差设置得过大,可能低浓度下还没看到规律,高浓度下植物就死了。
而且对照组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才行。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呢,保持严谨的操作态度是必须的。
我曾经因为在操作移液枪的时候不够仔细,导致吸取的溶液量不准确。
这就好比做菜的时候盐放多放少,结果自然差很多。
实验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像仪器突然坏了,实验材料莫名其妙被污染了之类的。
这时候不要慌,要仔细分析原因。
如果是仪器的问题,要及时维修或者校准,如果是材料污染,要找出污染的源头,重新准备。
实验做完了,就到了数据分析这一步了。
我开始对数据分析很头疼,什么统计学方法啊都不懂。
后来慢慢学习才知道,像平均数、标准差这些简单的统计量就能初步反映数据的特征。
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
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引言生物学是一个涉及生命和生物体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在初中阶段,生物学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身体的奥秘。
因此,开展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选择研究小课题为了选择适合的初中生物小课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对动物行为、植物生长等主题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课题。
2.实际可行性:确保选取的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得到有效的结果。
考虑到实验设备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
3.前沿性和实用性:选择一些与当前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此外,合理利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课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典型的初中生物小课题进行研究。
1. 动物行为观察动物行为观察是一个有趣且常见的实验课题。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动物,观察并记录其行为习性、社会行为、食性和迁徙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繁殖方式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实施步骤:1.选择研究的动物,并了解其基本信息和生态习性。
2.前往野外或动物园进行观察。
3.记录动物的行为数据,包括活动时间、行为方式、食性等。
4.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动物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5.撰写观察报告,总结观察结果,并提出你对该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和思考。
2.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营养等。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通过调节这些环境因素,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实施步骤:1.选择研究的植物,并了解其基本信息和生长习性。
2.设计实验方案,调节温度、光照、水分和营养等因素,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要有效开展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确定活动目标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兴趣等。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三、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根据主题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步骤,设计合适的实验或观察方法,明确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方法,确定时间安排和资源需求等。
四、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根据研究计划,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图书资料、观察工具等。
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或观察时能够依据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或观察的目的和过程。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六、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撰写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了解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评估可以通过考试、观察记录、实验报告评分等方式进行。
八、反思和改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科学等方面都可以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在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选择合适的主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生物小课题研究计划
生物小课题研究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小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内容涉及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遗传、进化等方面,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生物学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我们决定开展一项生物小课题研究计划。
二、研究目的本次生物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某一生物现象或问题,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科学的结论,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学生将会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生物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为“昆虫的进化与适应性”。
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昆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探讨其进化过程和适应性特点。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室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会深入了解昆虫的生存状态、行为特点、进化历程等方面的知识。
四、研究计划1.确定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昆虫代表种类作为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野外观察:到野外进行昆虫的观察和采集,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习性。
3.实验室实验:利用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昆虫的解剖、显微观察等实验,探讨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4.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生物小课题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昆虫的进化过程和适应性特点,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本次生物小课题研究计划旨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昆虫的进化和适应性特点,我们将会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生物学的关注和热爱,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自然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景非常广阔。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贵在体现“研究”的核心,使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在“研究”中分析探索,在“研究”中体现解决。
生物教育要真正做到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钻研的人,就必须改变以往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教学方式,倡导并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研究性学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体系和结构模式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它在学科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生物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适用性。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生物科学的研究无不以自然界存在的生物为对象,而生物教学也同样应该以自然界存在的特别是身边存在的生物体以及生命现象为教学的对象,绝对不应该是人为的,使其成为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老师讲学生听的书本知识。
因此,这里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第一阶段所需要的丰富的“可供学生探究的课题和实物材料”。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要完成一定的生物知识的传授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科学的观察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他们的潜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而这些又正是研究性学习第二阶段所要努力的目标。
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还敦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掌握和控制全局的能力,有对生命科学动态的密切关注,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并使之再应用到教育教学环节中。
2.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尝试将研究性学习活动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随着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不断地进入课堂,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
生物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研究
生物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有幸参与了许多生物科学研究的工作。
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行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生物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1. 培养科学素养在生物教育中,我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方法的能力。
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严谨和诚实。
2. 激发学生兴趣生物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而学生在对待生物学方面的兴趣和动力往往是他们学习的关键。
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生物实验和实地考察,我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
3. 培养科研能力生物科学研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如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因此,我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同时,我也积极与其他学校或科研机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生物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和共同研究课题等活动,我鼓励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懂得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关注前沿科学研究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时刻关注着生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将这些信息与学生分享。
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和报道,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生物科学问题和研究成果。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初中生物学 课题研究
初中生物学课题研究一、引言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初中生物学作为生物学入门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因此,我们开展了初中生物学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研究:(1)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与防治。
2.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综述: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与防治措施。
三、结果与讨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学知识,提高了科学素养;2. 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3. 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加强: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强了合作精神;4.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结论通过初中生物学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大力推广课题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合集5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合集5篇)第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生物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要求下生物教学的方向,多挖掘探究性实验内容,增强探究性实验数量,扎扎实实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生物探究性实验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做好课本的实验(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规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生物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
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可以让部分学生做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初中阶段所涉及到演示实验一般都比较简单,可塑性较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特点不同,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
初中生物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
(3)、实验与投影演示相结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经典的而又难以进行的一些实验,利用录像、投影、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模拟。
这样做既能收到实验的效果,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又易于让学生认真、细腻有序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自觉地观察实验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2、组织分组实验、适当增加课本没有的实验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
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中学生物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一个与中学生物学相关、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主题。
2. 查阅文献:搜集和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了解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3. 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主题,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4. 实施研究: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撰写成研究报告,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6. 发表论文:将研究报告发表在学术期刊或教育类刊物上,与其他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实践应用:研究主题应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2. 保持科学性: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4. 及时总结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改进研究方法和思路。
总之,中学生物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生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生物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生物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
因此,如何通过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生物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1. 探索生物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结合方式;2. 优化生物教学过程,提高生物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生物教学实践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生物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梳理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其构成要素,为生物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教学目标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生物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选择:围绕核心素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5. 教学实践研究效果评价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生物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现状;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生物教学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教学实践进行研究;5. 教学实践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五、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2. 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等;3. 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4.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5. 推广研究成果,为生物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作者:黄耐明文章来源:原创[文章录入日期:2011-07-01] 生物课题研究程序,包括选择生物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选择生物课题根据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选题范围。
课题宜小不宜大,便于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问题,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的目的。
如:《提高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二、制订生物课题研究方案生物课题在完成选题后,如何把握研究问题,如何理清研究的思路,合理和规范地设计好课题及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
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的阶段性。
中学生物课题以学期为阶段来确定阶段性研究更适宜。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二是从学校生物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三是从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四是从生物学科的教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准确找到研究的切入口,能够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
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
生物组老师平时有哪些教学研究活动
生物组老师平时有哪些教学研究活动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生物组老师作为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生物知识外,还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生物组老师平时可能参与的一些教学研究活动。
一、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和方式,对于生物组老师来说,研究和探索适合生物学教学的方法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研究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生物组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反应和表现,从而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材料、工具和技术。
生物组老师可以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例如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实验教材、开发教学软件等。
通过研究和开发教学资源,生物组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助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生物组老师可以参与教学评价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设计合理的考试题目、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等。
通过研究教学评价,生物组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是生物组老师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教研活动、讲座等形式进行。
在教学研讨活动中,生物组老师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学研讨活动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五、科研项目参与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生物组老师可以申请和参与科研项目,开展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生物组老师可以深入研究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
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和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提高初中生对生物学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此外,研究小课题还有以下几个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通过进行小课题研究,学生将有机会主动选择并深入研究与生物学相关的话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课题研究通常需要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分工和互相支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小课题研究,学生将面临问题解决的挑战,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学生将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热爱。
总之,初中生物小课题的研究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确定研究问题:首先,我们将明确研究的主题,确定要探究的生物小课题。
搜集资料:我们将收集相关的生物知识和背景资料,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设计实验:根据所选的生物小课题,我们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目的、变量和观测指标。
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记录观察到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将探索实验结果,寻找数据间的关系和趋势。
结果呈现:我们将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实验结果,以更直观地展示研究的发现。
结论与讨论: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将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编写报告:最后,我们将撰写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以上是本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的简要介绍。
生物学科教师课题研究
生物学科教师课题研究
生物学科教师的课题研究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植物进化和分类:研究动植物的进化历程和分类机制,探究它们的演化关系和亲缘关系,为物种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2. 群体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群体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分布规律,揭示物种间的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以及个体的适应性行为。
3.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建议。
4.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与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探索基因组的组织和功能以及基因调控网络等。
5. 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化,探索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分化和组织形成等关键问题。
6.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应用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开展生物学研究,例如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等,探索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应用和新方法。
这些课题研究涉及到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进行选择和深入研究。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扩大,还可以关注新兴的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浅谈生物教学中怎样开展实验探究
浅谈生物教学中怎样开展实验探究浅谈生物教学中怎样开展实验探究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通过自主实践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在实验操作中增进能力与知识的结合.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教学转化为自由探索过程,实验内容也要从以结论为目的变为以探究过程为中心的内容。
通过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可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教师的引导作为辅助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生物教学中的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式实验两种,生物探究性学习是开发学生思维,勇于发现和勇于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一、将生物实验生活化,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一位名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在于对所学的材料产生兴趣”,所以说,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思想,让学生在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不应该让学生一味遵循教材上所描述的实验,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操作的实验。
学生对于教材上所描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论存在一种距离感,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拉近实际与生物实验的距离感,为教学中的实验环节打下基础。
探究性的生物实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假设――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开展相互交流,在教师提出有关于日常生活的探究性实验题后,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大致制定相关步骤。
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是保证实验产生意义的核心所在,我们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实验和实际相联系,教师作为主导者和组织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
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盆栽,在盆栽的上方裹上透明塑料膜,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在第二天上课时就可以进行观察和探究,从而利用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对应和了解。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加探究科学验证在生物探究性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学生的所具备的知识和观察能力都是有限的,为避免出现不能很好地完成探究实验的结果,我们应该利用小组学习的力量顺利完成科学验证。
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的实效性研究_高峰英
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的实效性研究_高峰英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的实效性研究高峰英(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教研室710004)摘要本文针对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模糊、选题困难、论证不足、关联不够、缺少检验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教育小课题研究在选题、研究和检测等方面的实效性对策。
关键词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实效性研究教育小课题也称“个人课题”或“微型课题”,是指生物学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自我经验的提升作为切入点,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研究形式。
因其基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角度研究,周期短、见效快,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深度校本研修的一种有效方式。
多年来笔者参与了西安市近200个生物学小课题的指导工作,深知一线教师的困惑,针对小课题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认识。
1目前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1选题困难小课题是需要研究和创新的,教师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寻找研究点。
1.2论证不足选题研究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估计不足,在规定时间内过程性资料积累不够,提出的论点不充分,无法结题。
1.3关联不够针对教学实际的问题不首先提出对策,只是埋头搞相关教学活动,后期也缺乏总结提升,过程性资料与课题题目关联度不够。
1.4缺少检验没有通过调查、测试等评价手段对小课题研究效果进行检验,不能确切得知研究成果的成效。
2开展研究的实效性策略小课题与一般课题的不同之处是在于紧密联系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基础研究,是就一个点或一个方面进行的研究,一般一年左右即要求结题。
小课题可以是个人研究,也可邀请几位教师一块进行,起到合作互助的作用,使小课题研究更具有生命力。
为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建议对策如下。
2.1选题的角度要小小课题要求在短时期内进行的一项研究,要缩小研究范围,要小角度。
也就是聚焦于一点或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这样可操作性强,容易快速研究出成效。
浅谈生物学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浅谈生物学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徐业义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09(34)3
【摘要】小课题研究这个名词对于不少教师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事实上我们每个教师都进行过小课题研究。
教师发现自己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讲得不是太好,学生听后仍不太明白,通过反思,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改进方法后再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就是一个小课题研究。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正合适高度概括小课题研究。
进行小课题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徐业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r——沙坪坝区第十二届学生小课题研究展评活动分析报告 [J], 李绪
2.生物学教师教育小课题的实效性研究 [J], 高峰英
3.浅谈对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指导 [J], 吕睿
4.小课题可作大文章——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尝试 [J], 罗杨合;刘珊
5.初中生物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J], 史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在生物科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佛山市第一中学 谭根林 fsyztgl@ tel: tel:80321197
内容提要
一、科组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开展? 二、如何开展? 学校支持与重视,制定相关制度。 三、学校支持与重视,制定相关制度。
一、科组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就是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有人调侃地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于搭建专家指导学校工作的平台,让专家有理 由跑到学校指指点点,促进工作。第二在于提高学校 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让人欣 赏,才有人愿意到你这儿参观学习取经。第三在于提 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而不仅仅是教学管理,把教 学研究等同于教科研,那是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一在于找到一个问题, 让专家来引领你进步。第二是找到一个机会,让领导 帮助你解决困难。第三是找到一个借口,让同事或同 伴帮助你解决问题,第四是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系 统地思考一个问题,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第五是找 到一个机会,可以外出学习参观,游山玩水。
(四)实施课题研究
(五)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总结报告的格式,有十一项: 研究总结报告的格式,有十一项: 标题。 署名。 ①标题。②署名。 摘要。 关键词。 ③摘要。④关键词。2—5个词 前言。 ⑤前言。 研究方法。 ⑥研究方法。 结果分析。 ⑦结果分析。把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一一列举 出来,并进行原因分析。 出来,并进行原因分析。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⑧讨论。⑨小结。⑩参考文献。 11附录 列出一些必须让读者了解的原始资料、 11附录。列出一些必须让读者了解的原始资料、 附录。 统计资料的名称, 于报告之后。 统计资料的名称,并把资料附 于报告之后。
(1)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 (1)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 。 我们学校近几年先后申请了《 我们学校近几年先后申请了《佛山一中主体 性发展教育模式研究》 性发展教育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下中 学的学与教研究》 学的学与教研究》、《利用网上资源实施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研究》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研究》等国家级课 题,我们生物科组先后申请了课题进行研 究,例如有《 究,例如有《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的探索》 的探索》、《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中学生物 学教学模式研究》 学教学模式研究》、《中学生科学用脑、 科学健脑研究》 科学健脑研究》等课题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徐业义(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13001)
小课题研究这个名词对于不少教师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事实上我们每个教师都进行过小课题研究。
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发现自己一道题讲得不是太好,学生听后仍不太明白,通过反思,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改进方法后再进行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这就是一个小课题研究。
广州市名教师曲天立提出的“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就是对小课题研究的高度概括。
进行小课题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便可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
问题可以来自学生,可以来自同伴,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
如果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你会发现有很多是很有思考性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我们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或者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比如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为什么两者所用的硫酸铜的浓度不同?如果用相同的浓度又会怎么样呢?再比如说用甲基绿可以染DNA呈绿色,为什么课本中只有细胞核中呈绿色,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内的DNA就不能被染上色而呈绿色呢?
同伴想到的问题或者是从同伴的学生处得来的问题,同样有许多也是值得去研究的。
如在教研活动中,常常会有老师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常会有讨论而没有结果的情况,有些也是可以进一步去研究的。
如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提出他在进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教学时,想到“问题探讨”的演示实验中漏斗内的蔗糖浓度在很高的情况下可使漏斗内的液面上升甚至从顶端流出蔗糖溶液,造成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最终不再外流,如果在顶端扎上一个半透膜,那么顶端只有水流(渗)出,而蔗糖不会外流,这样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会降低,不就一直有水从顶端流(渗)出了吗?这样不就成了“永动机”了吗?问题的推理有理有据,一时找不出问题所在,但知道它一定存在漏洞,这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小问题。
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更多的来自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每天都进行教学与和学生交流,每天都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如为什么一道题讲过三四遍甚至七八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掌握?为什么课上会有个把学生不认真听?为什么有关细菌的知识学生总容易忘?为什么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内容学生就是不易掌握?《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问题探讨课本中设计为: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
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左图(图略)所示的现象,同时设计了三个思考题,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解决等等。
这些问题虽小但确又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碰到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小”,小到可能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它很难或者说永远也不可能申报市级课题,更不要说省级或是国家级课题了,当然我们去研究它也不需要“立项”、不需要“批准”。
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每一节课后都要对自己进行过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找找成功之处,发现不足的地方,成功之处可以作为一个小课题,研究它是如何成功的;不足之处更可作为一个小课题,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可以说只要善于思考,小课题就会源源不断的来,随着问题的解决,你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了问题必然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能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自己去解决,难度较大的还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查阅图书来解决,与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很多教师都碰到过关于基因表达的计算问题,尽管反复讲了很多次但每次练习或是考试仍有不少学生出错,原因在哪?通过和全组教师的共同分析及对学生进行调查,知道学生出错的原因多种多样:①审题不清(如碱基对数与碱基个数)②计算错误③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水分子数不会计算④以为基因的两条链都转录⑤终止密码子该不该考虑不清楚⑥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不清楚。
针对这些原因,总结出新的讲授这类问题的思路或计划:利用小步子原理,将该类计算问题进行分解,先学习有关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再学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最后再进行综合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强调几个注意点。
再如“发现问题”中提到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问题探讨效果不是太理想而如何解决的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课本中的渗透装置,学生很不熟悉,
也不易理解,无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即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潜在的意义,这样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从生活实际出发,重新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夏天菜场上卖的菜很容易萎蔫,我们常会见到卖菜的人向菜上喷些水,过后菜又会变得硬挺。
这种现象你们都见过吧?能分析一下这一过程吗?
第三,尝试操作再修改
将形成的思路或计划放到实践中去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思考,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试一试,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果效果真的很好了,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有有待提高改进之处,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
如上面联系生活设计的“菜场卖菜”情境,原以为学生都很熟悉,但上课用了以后效果很一般,学生对此情境很少有感兴趣的,他们大都说没有见过这种现象,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这是菜贩子为了增加菜重量的不良行为,当然也就不用谈分析失水和吸水的现象了。
之后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自以为一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例子,学生却反应平平?自以为联系了实际,事实上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原因是现在的学生上过街买过菜的很少很少,于是笔者再一次设计问题情境:我们常吃腌黄瓜、腌萝卜丝或是腌莴笋等冷菜,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洒了盐或糖后,为什么碗中水逐渐变多了,并做了一组演示实验,即两组苹果条,一组在较浓的糖水中,一组在清水中。
这次学生反应强烈,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怎样做,且也都见过黄瓜片或萝卜丝洒过盐或糖后有水渗出,黄瓜或萝卜逐渐变软。
对于洒盐或糖后为什么黄瓜中的水分就会出来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此时再给出渗透装置(教师提前做好的实物装置),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清道理,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
第四,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
不重视写是教师的一大损失。
不写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写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写出来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再说写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研究再一次进行总结反思归纳的过程。
写成文章的过程中还会促使自己去翻阅、查找更多的图书资料,不仅使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易于养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好习惯。
“板凳宁坐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可以作为指导我们将研究成果写文章的一个基本原则,
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如实加以记录,再加上合适的理论指导,不去写空话、套话、假话。
进行小课题研究可以说很简单,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
有的教师舍近求远,追求高级别的省级或是国家级课题,但往往是浅尝辄止,收效不大。
其实扎扎实实地搞好小课题研究正是为进行大课题研究打基础。
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可以培养教师逐渐适应大课题研究的能力,为大课题研究做准备;而大课题也可以分解成许多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研究来把大课题的研究具体化。
小课题研究还具有很多优势,如课题很容易选择,在课题管理上也不必受制于上级课题管理部门,在研究方法上也以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行动研究为主,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