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市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分析

安国市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分析
安国市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分析

土壤养分供给及肥力水平研究

土壤养分供给及肥力水平研究 1 项目区土壤养分定位监测与动态分析 土壤养分动态演分析,从1998年至2003年,共在项目实施的八个市,选择40多个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土壤养分动态分析。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的对比值,一般选择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化验数据(简称普查期,下同),代表1980至1985年期间各地土壤养分值。第二个比较时期,选在土壤养分动态监测点建立初期(1990至1995年,简称90年代初,下同)各地土壤养分定位监测值。 1.1 安庆区土壤养分定位监测与动态分析。选择望江、怀宁、潜山、太湖、宿松等县进行分析研究。 1.1.1 望江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点。 望江1号(A-99-11)概况:监测点设在望江县新桥乡团结村,代表类型为渗黄 水平,有机质24.9g/kg,全氮1.69g/kg,速效磷8.6mg/g,速效钾75mg/kg。80年代早稻产量能达到6000公斤/公顷,晚稻产量能有6750公斤/吨,油菜1050公斤/吨。 用1998至2000年定位监测数据作比较分析,其养分变化为有机质30.7g/kg,比普查期高23%;全氮1.60g/kg,与普查期相同;速效磷19.3mg/g,比普查期增加125%;速效钾50mg/kg,比普查期降低50%。目前肥力水平比普查期略有上升,水稻产量增至9750公斤/吨,突出表现在磷素和有机质增加,而钾素大幅度减少。普查期该土壤速效磷最大值也就13.8 mg/g,而现状平均值增加了一个等级;普查期该土壤速效钾最大值129 mg/g,平均有效钾在稍缺钾范畴,现状缺钾明显减产。 近5年养分动态变化,有机质减少,速效磷和钾明显增大,氮素呈升高趋势,水稻产量提高到10500公斤/吨水平。增加秸秆还田量,适量减少磷肥和高产需钾高投入是平衡施肥的要点。 望江2号点监测结果

泥土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

土壤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 1、土壤养分速测仪的简介概述: 土壤养分速测仪又称土壤养分分析仪,土壤养分化验仪,土壤养分快速测 试仪。土壤养分速测仪主要用于检测土壤中水分、盐分、ph值、全氮、铵态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钙镁、硼等及肥料中氮、磷、钾含量测试。极大缓 解了全国各地农民朋友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同时也为肥料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数据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农业部门测土配方施肥的 首选仪器。土壤养分速测仪广泛应用于各级农业检测中心、农业科研院校、肥 料生产、农资经营、农技服务、种植基地等领域。 二、土壤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 我们平常所说的土壤养分测定值均是指常规方法的测试值。该方法是经过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实验和实践,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重 复性,是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界的经典方法。但是常规方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即使不算上房屋的投入,试剂、玻璃仪器和分析仪器的投入也至少应在3 万元以上。这个条件对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个体种植业主就较为困

难。速测方法因此应运而生。 速测方法是指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包括简单的样品处理、简单的样品浸提、简单的仪器等等而进行的操作。优点是投资小,操作简单,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支持。 (1)利用速测仪和所提供的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2)利用常规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通过试验对比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中:土壤有效磷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有效钾没有相关关系,铵态氮有时没有相关性,速测仪器基本上不介绍硝态氮的测定方法。因此按照速测仪所介绍的方法只有土壤有效磷的数据能够与常规测试的值联系起来,而与施肥密切相关的氮和钾只能根据仪器说明书介绍的量进行施肥,无法与常规测试值相联系,因此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值得怀疑。 另外,速测仪没有测定硝态氮也是指导施肥的一大缺陷(因为硝态氮的常规测试过程很麻烦,操作复杂,容易产生误差,所以该方法不容易速测化)。众所周知,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均是农作物容易吸收的三种状态。肥料施入土壤以后,铵态氮在土壤中不稳定,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能很快地转化成硝态氮,亚硝态氮在土壤中含量虽很低,但不稳定,也能很快地转化为硝态氮,因此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高于铵态氮,亚硝态氮含量最低。 所以用于指导施肥的最佳指标是无机氮,其次为硝态氮,最差的指标是铵态氮。速测仪测定有效钾所使用的浸提剂不外乎硫酸钠、硝酸钠、氯化钙等,均没有采用常规分析中所推荐的醋酸铵(因为醋酸铵中的铵离子干扰四苯硼钠比浊法的测定),因此两者测定的数据没有任何相关关系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按照速测仪说明书中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施肥,由于(1)没有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论证;(2)所推荐的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说目前的速测技术是不准确的,甚至说存在宣传误导的嫌疑。如何将常规分析方法简单化,研究出一种测试方法,利用简单仪器就能测定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且所得数据与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的数据具有相关性,从而指导施肥,这是土壤肥料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 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 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 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 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 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 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 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 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 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 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 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60 分) 1 、土壤的吸湿水为5% ,则10.000g 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 。A ( 9.500g ; B. 10.500g ; C 9.524 D. 9.425g 。2 ( 克服“钼蓝法”测磷中硅离 子干扰的最好方法是( ) 。A ( 加入EDTA ; B. 从溶液中除去硅; C. 改变酸度 D. 加入草酸溶液。 3 ( 纳氏试剂由以下试剂配制而成。( ) A. 氢氧化钠、碘化钾、碘化汞; B. 氢氧化钾、碘化钾、碘化汞; C. 氢氧化钠、氯化钾、碘化汞; D. 氢氧化钾、碘化钾、氯化汞; 4 ( 同时测定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 A 、硫酸- 混合催化剂消化; B 、硫酸- 高氯酸消化; C 、偏硼酸锂 熔融; D 、碳酸钠熔融。 5. 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项目中,哪些项目不需要测定( ) 。A 、盐分总量; B 、CO32- ; C 、NH4+ ; D 、Cl- 。6. 溶液中硼的测定不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 A 、姜黄素比色法 B 、钒钼黄比色法; C 、ICP-AES 法; D 、甲亚胺比色法。 7. 土壤硼的缺素临界值一般为( ) A 、0.1mg/kg ; B 、0.5 mg/kg ; C 、5 mg/kg ; D 、10 mg/kg 。8. 以下分析项目中,不可能用到乙酸铵试剂。( ) A 、磷的测定; B 、CE C 的测定; C 、土壤有效锰的测定; D 、土壤有效钾的测 定。 9. 溶液中钼的测定,不可用的方法是( )

A. 催化极谱法; B 、ICP-AES 法; C 、硫氰酸钾比色法; D 、AAS 法。 10.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Van Bemmelen 因数为( ) 。 A. 1.1 ; B 、1.724 ; C 、6.25 ; D 、0.003 。11. 可用作标准试剂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为( ) 。 A. 优级纯硫酸锌; B 、优级纯氯化镁; C 、优级纯氯化钾; D 、优级纯硫酸铜。 12 ( 关于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的操作步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称20 目土0.2150g ; B. 加入重铬酸钾- 硫酸溶液10.00mL ,油浴沸腾10min ; C. 洗涤转移到250mL 三角瓶至体积为70mL ; D. 加入邻菲罗啉溶液4 滴,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砖红色。13.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元素为( ) 。 A. Cr ; B 、Cd ; C 、Hg ; D 、As 。 14.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 。 A. 自吸收干扰;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阴离子干扰; 15 ( 大样本离群数据取舍的标准为( )( 注: S 为标准差,为平均值) A 、? 4S ; B 、? 1.96S ; C 、? 2.58S ; D 、? 3S ; 二、多项选择题( 10 分) 1 ( 溶液中铵的测定可用的方法是( ) 。 A 、碱解扩散法; B 、纳氏比色法; C 、钒钼黄比色法; D 、气敏电极法。 2 ( 一种良好的浸提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

土壤养分测定方法

我国为与国际接轨,1996年国家将配方施肥改称为平衡配套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是在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益,科学地搭配N,P,K肥及微肥,提出合理的施用时期,方法,达到高产,同时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部“九五”期末“沃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普及平衡施肥技术的关键是解决快速测定出不同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数据,掌握土壤供肥能力,以作为确定水稻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施肥方法的重要依据。采用目前国内的土壤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尽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再现性,精密度都好。但是,一是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大量的化学试剂,投资大;二是全过程分析的技术性强,须具有一定专业文化水平且经专门培训后,才能独立掌握;三是分析程序烦琐、费时,不能解决快速测定大批土样的问题。因此进行了土壤速测法的筛选与应用。 1 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速测方法的筛选 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3个项目都有两种以上速测法,究竟哪一方法适宜?有机质有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和铬合碱溶比色法。速测法选用了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因为它具有操作简便,色阶色调变化明显,易于分辨,制作的标准色阶适用于各种土类的优点,而铬合碱溶比色法用EDTA浸提剂浸提不同土类时,腐殖的浸出量并不一致,而且浸出液的色调也有差别,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色阶来速测不同土类的有机质含量。遵义市有5个土类,贵州省有8个土类,按每个土类制作标准色阶很麻烦,再说贵州是山区,耕地土壤分散、零碎、土壤类型交错分布,速测土壤有机质之前须划分和判别出土壤类型,花工费时。 速效钾有四苯硼钠比浊法和亚硝酸钴比浊法两种,选用前者。因为,一是四苯硼钠与待测液中的钾离子在pH8的碱性介质中,形成溶解度极低(1.8×10-5mol/L)的四苯硼钾白色微细颗粒,溶解度极低。微细颗粒在液体中就获稳定,即浑浊度稳定,比浊测定结果就获稳定;二是四苯硼钾通常不受室温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季节的常温下均可进行测定。而亚硝酸钴钠法速测生成的亚硝酸钴钠钾溶解度大(2×10-3mol/L),是四苯硼钾溶解度的1 00倍多,其测定受室温变化的影响也大。 酸碱度混合指标剂比色法中有pH4~8,pH7~9,pH4~11等几种指示剂,据土壤酸碱度等级划分标准,pH<4.5为强酸性土壤,pH>8.5为强碱性土壤,因此选用了pH4.5~8. 5的混合指示剂,同时色阶、色调变化明显。 2 土壤速测比色卡制作 采用土壤养分速测比色法,制作成“土壤速测比色卡”,比色卡小册子中测定项目有含水量、酸碱度、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7个,将各项目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比色法测定项目的比色色阶、养分分级标准等内容编入比色卡小册子中,使用和携带都方便。 土壤含水量测定,采用酒精燃烧法。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 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 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土壤农化分析答案

土壤农化分析答案(李君慧) 口试: 1.植物样本采集应该符合哪些原则? 答:代表性:数量很小的分析样品必须能够代表所研究的实物总体。 典型性: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这一目的的典型样品。 适时性:对新鲜植物样本内的植物营养诊断或品质分析的采样及分析必须有一个时间概念。 防止污染:要防止样品之间及包装容器对样品的污染,特别要注意影响分析成分的污染物质。 2.植物样品在消煮过程中使用什么试剂? 答:浓硫酸和双氧水。 3.植物灰化有哪几种方法? 答:湿灰化:HNO3、H2SO4、HCLO4 干灰化法:温度<500,2-8h;加助灰化剂:通O2加KHSO 4 植物样品消煮完全后的现象是什么? 答:消煮液呈无色或清亮色。 5 使用奈氏比色法测定植株全氮的基本原理。(H2SO 4—H2O2消煮法)。 答:植物样品经消煮制备的待测液中的铵在pH=11的碱性条件下,与奈氏试剂作用生成橘黄色配合物,其深浅与氮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氮含量。 6. 使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全磷含量的基本原理。 答:植物样品经H2SO4—H2O2消煮分解生成的正磷酸盐能与偏磷酸盐和钼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作用,形成黄色的杂聚化合物钒钼酸盐。溶液黄色很稳定,其深浅与磷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磷的含量。波长400-490nm,磷浓度高时选择较长的波长,浓度低时选用较短波长。 : 8.测定尿素氮含量时,尿素分解完全的标志是什么? 答:CO2完全逸出和产生浓SO3白烟。 9.使用H2SO4 消煮甲醛法测定尿素中氮含量的原理。 答:在过量硫酸存在下,尿素先受热水解生成(NH4)2SO4,多余的硫酸被碱中和后,在中性溶液中,铵盐与甲醛反应生成六亚基四胺和等摩尔的酸,以酚酞、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体积和称样量计算尿素含氮总量。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 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广东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 4.5%。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大致水平分布在北纬22度以南地区的低山、丘陵、缓坡台地和阶梯上、垂直分布在450m以下,原生植被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树种繁多,树冠茂密,林内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而且有板状根和老茎开花现象。 基本特征:砖红壤颜色类似烧红的红砖而得名。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B层的强酸性铁铝土。雷州半岛的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色呈暗红色。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粘粒含量高达60%以上,肥力较差,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砖红壤表层由于生物积累作用强,呈灰棕色,厚度可在15-30厘米以上。分散性大,絮固作用小,形成的团聚体不稳固。 广东地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因人为因素,自然植被破坏较甚,水土流失亦较严重。所以更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才能更好保护自然又造福人类。

土壤养分测试

1—2 土壤水分的测定(吸湿水和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排除重力水后,本身所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数量。它是研究土、水、植物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改良、合理灌溉不可缺少的水分常数。吸湿水是风干土样水分的含量,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1—2.1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测定原理 风干土壤样品中的吸湿水在105±2℃的烘箱中可被烘干,从而可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后土重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烘干,然而土壤有机质不能被分解。 测定步骤 1.取一干净又经烘干的有标号的铝盒(或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为A。 2.然后加入风干土样5—10g(精确到0.0001g),并精确称出铝盒与土样的总重量B。 3.将铝盒盖斜盖在铝盒上面呈半开启状态,放入烘箱中,保持烘箱内温度105±2℃,烘6小时。 4.待烘箱内温度冷却到50℃时,将铝盒从烘箱中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再启开铝盒盖烘2小时,冷却后称其恒重为C。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3mg。 结果计算 该土样吸湿水的含量(%) =[ (B-A)-(C-A)/(C-A)3100% =[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3100% 注意事项 (1)要控制好烘箱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05±2℃,过高过低都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干燥器内所放的干燥剂要在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烘干土样。否则干燥剂要重新烘干或更换后方可放入干燥器中。 主要仪器 铝盒、分析天平(0.0001g)、角匙、烘箱、坩埚钳、干燥器、瓷盘。 1—2.2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测定方法(铁框法) 1.在田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面积不少于0.5m2,仔细平整地面。 2.将铁框击入平整好的地块约6—7cm深,其中大框(50350cm2)在外,小框(25325cm2)在内,大小框之间为保护区,其之间距离要均匀一致。小框内为测定区。 3.在上述地块旁挖一剖面,测定各层容重及其自然含水量。从而计算出总孔隙度及自然含水量所占容积%,然后根据总孔隙度与现有自然含水量所占容积%之差,求出实验土层(一般为1m左右)全部孔隙都充满水时应灌水的数量,为保证土壤充分渗透,实际灌水量将为计算需水量的1.5倍。按下式计算测试区和保护区的灌水量: 灌水量(m3)=H(a-w)3d3s3h 式中:a—土壤饱和含水量(%); w—土壤自然含水量(%); d—土壤容重(g/cm3); s—测试区面积(m2); h—土层需灌水深度(m); H—使土壤达饱和含水量的保证系数。 H值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深度有关,通常为1.5—3,一般粘性土或地下水位浅的土壤选用1.5,反之,选用2或3。 4.灌水前在测试区和保护区各插厘米尺一根,灌水时,为防止土壤冲刷,应在灌水处铺上草或席子。 5.灌水时先往保护区灌水,灌到一定程度后,立即向测定区灌水,使内外均保持5cm厚的水层,一直到灌完为止。 6.灌水完毕,土表要用草或席子以及塑料布盖严,以防蒸发和雨淋。 7.取样时间,一般为砂土类、壤土类在灌水后24小时取样,粘土类必须在48小时或更长时间以后方可采样测定。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1.纯水的制备分为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 2.蒸馏法原理: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制得。特点:分离不完全,有自来水中原来的离子(特别是金属离子)和蒸馏器中的离子;无活的微生物,耐储存。 3.离子交换树脂法原理:利用阴阳离子对不溶性树脂的亲和力而分离。特点:离子可除得较完全,但对气体,有机物,微生物排除率低,不能长期存放,易长霉 4. 试剂规格按纯度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GR,绿色)、分析纯(AR,红色)、化学纯(CP,蓝色)7种。 5.试剂选用原则:以满足实验需要为原则选用低等级的试剂。常规分析中一般都选用化学纯试剂配制溶液,标准溶液和标定试剂通常都用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精密分析用的标定剂等有时需选用更纯的基准试剂,光谱分析用的标准物质有时须用光谱纯试剂。 6.试剂保藏原则:按照酸、碱、盐(阳离子顺序)、单质、指示剂、溶剂、有毒试剂分别存放。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易燃品、剧毒品、异臭和易挥发试剂单独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之处。试剂橱中不能放氨水和盐酸等易挥发药品。 7.试剂的配置分为粗配和精配,粗配保留1-2位有效数字,精配保留4位有效数字。 8.玻璃器皿分为软质玻璃(普通玻璃)和硬质玻璃(硬料、硼硅玻璃)。洗涤原则:用必即洗。注意事项:少量多次。 9.瓷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2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0.石英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0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1.玛瑙器皿的性能:坚硬易碎。耐磨不能敲打,不能加热。不能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不能用水浸泡。 12.铂质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700℃),质软,土壤全量分析用,能用于碱熔融。 13.塑料器皿的性能: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好。 14.对照试验:用标准方法或物质的测定结果来衡量测定方法的准确程度的实验,分为标准方法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15.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以外,完全按照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的实验。 16.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加减运算:以小数点后的位数最少者修约最后结果;乘除运算:以有效数字最少者来修约最后结果;对数运算:有效数字仅与尾数有关。 17.采样误差的控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的前提下,采样点的数目要和室内分析的允许误差相近。一般采样时把采样地区的变异系数估计在10-30% 18.土壤采样原则:代表性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节约性(精密度)原则。 19.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差异情况分成的采样区。 20.混合样品的采样要求:取样时先去表土1-2cm;样点要避免一些特殊的位置;取样点的深度要一致;在每个取样点的取样量要一致;在取样点的深度范围内上下土量要一致;每个取样单元最后为一个混合样品。 21.果园样品的采集位置:施肥沟向内1米采集,深度:25-60cm。 22.土壤样品风干的目的:大部分水分蒸发掉,防止发霉,并且容易处理;特别对称样少的样品来说,风干才容易混匀,使少量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称样准确;风干使还原性物质氧化,挥发性气体减少,从而减少对多数项目的干扰;使吸附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风干样品稳定变化小,测定结果方便比较。 23.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处理过程挑去非土物质,使其组成更具代表性;磨细后混匀可以取少量样品来测定,分析结果更具代表性;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求不同的细度,不过

土壤养分

西南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0届) 题目:澜沧江中游典型植被土壤养分特征研究教学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2006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副教授) 评阅人

澜沧江中游典型植被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 摘要: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和营养元素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澜沧江中游典型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对该区域4种不同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林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不同森林类型植被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定与分析,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不同典型植被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养分的变化规律也不一致;不同海拔同一种森林类型下的土壤养分也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差异明显;枯落物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等。通过探讨植被类型、海拔、土壤类型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改进不同植被类型的相应经营技术,提高林分的生产力提供依据,更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恢复提供依据。关键词:植被;土壤养分;澜沧江 英文摘要

目录(目录字体太小) 目录 (3) 1前言 (4)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7) 2.1研究区概况 (7) 2.2 研究方法 (8) 2.2.1样品的采集 (8) 2.2.1测定项目和方法 (10) 3 结果分析 (12) 3.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 (12) 3.2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养分状况 (14) 3.3同一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养分状况差异 (15) 3.4 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16) 4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指导教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其含量的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北京市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养分调查测定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农化分析结果,涉及的样品约有13000多个,对全市土壤养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但由于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易变的特性,其中氮素养分变化相对磷钾的变化要更大些,土壤氮素需要适时监控,进行养分的及时调控,磷钾养分一般采用衡量监控,指导养分管理,一般3-5年进行一次即可,因此土壤养分氮素状况的调查可更密集一些,磷钾的相对少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划分为六级: 表1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很高高中等低很低极低 >44-33-22-11-0.6<0.6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2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项目有机质 %全氮 % 速效氮 PPM 速效磷 PPM(P2O5) 速效钾 K2O 级别含量 1>4>0.2>150>40>200 23~40.15~0.2120~15020~40150~200 32~30.1~0.1590~12010~20100~150 41~20.07~0.160~905~1050~100 50.6~10.05~.07530~603~530~50

土地资源名词解释

类型,指某一组具有共性的事物或现象的集合。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地带的热量差异,从而使地表的气候、植被、土壤及土地类型等均呈现沿着纬线方向带状递变。 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指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呈现按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大陆的大区域内各地区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使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产生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从而造成土地综合体的经向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指随着海波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由于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温度随之下降,湿度随之增高,植被、土壤等产生了垂直带状变化,土地类型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 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例关系。 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第二,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第三,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第四,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功能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为一个不同层次的类型结构体系。 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宜性,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的适宜程度。由于土地条件是千变万化的,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这两者很难协调一致,即某一块土地是很难完全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的,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满足程度,或者称为适宜程度,就是土地自然适宜性。评定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的评价。 土地质量,土地的某类综合属性,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具有共性的土地特性决定的,它在一定的方面影响某类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如土壤水分有效性从水分是否充分影响作物的适宜性,土壤的抗侵蚀性从土地是否能持续利用方面影响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土地利用要求,指土地用于一定的方式时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通常以所要求的相应的土地质量等级来表示。 比配,指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就是一个区域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 土宜评价,指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的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一般来说,土宜评价除了评定生产力,更加注重评定产品的品质。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评定这一潜在能力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动态模型,指模型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可能变化,可以模拟有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经济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毛利,指农民或农业生产单位出卖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 土地经济分级,指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等级,它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土地资源核算,指对一定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经济价值进行核查计算。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壤农化分析

1、土壤的吸湿水为5%,则10.000g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A.9.500g; B. 10.500g; C 9.524 D. 9.425g。 2.克服“钼蓝法”测磷中硅离子干扰的最好方法是()。 A.加入EDTA; B. 从溶液中除去硅; C. 改变酸度 D. 加入草酸溶液。 3.纳氏试剂由以下试剂配制而成。() A. 氢氧化钠、碘化钾、碘化汞; B. 氢氧化钾、碘化钾、碘化汞; C.氢氧化钠、氯化钾、碘化汞; D. 氢氧化钾、碘化钾、氯化汞; 4.同时测定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A、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 B、硫酸-高氯酸消化; C、偏硼酸锂熔融; D、碳酸钠熔融。 5. 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项目中,哪些项目不需要测定()。 A、盐分总量; B、CO32-; C、NH4+; D、Cl-。 6. 溶液中硼的测定不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A、姜黄素比色法 B、钒钼黄比色法; C、ICP-AES法; D、甲亚胺比色法。 7. 土壤硼的缺素临界值一般为() A、0.1mg/kg; B、0.5 mg/kg; C、5 mg/kg; D、10 mg/kg。 8. 以下分析项目中,不可能用到乙酸铵试剂。() A、磷的测定; B、CEC的测定; C、土壤有效锰的测定; D、土壤有效钾的测定。 9. 溶液中钼的测定,不可用的方法是() A. 催化极谱法;B、ICP-AES法; C、硫氰酸钾比色法; D、AAS法。 10.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V an Bemmelen因数为()。 A. 1.1;B、1.724; C、6.25; D、0.003。 11. 可用作标准试剂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为()。 A. 优级纯硫酸锌;B、优级纯氯化镁; C、优级纯氯化钾; D、优级纯硫酸铜。 12.关于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的操作步骤,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称20目土0.2150g; B. 加入重铬酸钾-硫酸溶液10.00mL,油浴沸腾10min; C. 洗涤转移到250mL三角瓶至体积为70mL; D. 加入邻菲罗啉溶液4滴,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砖红色。 13.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元素为()。 A. Cr;B、Cd;C、Hg;D、As。 14.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A. 自吸收干扰;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阴离子干扰; 15.大样本离群数据取舍的标准为()(注:S 为标准差,为平均值)

景县土壤养分状况分析报告

景县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景县耕地土壤绝大部分为中壤质或轻壤质冲积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 土壤肥力水平较好。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景县土壤包括两个土类、四个亚类、十二个土属、四 十八个土种。两个土类即潮土和褐土,四个亚类即潮土、褐土性土、褐土化潮土和盐化潮土。 按照土壤质地的划分,我县主要分为砂壤、轻壤、中壤三种类型: 砂壤主要分布在王同、连镇、梁集、杜桥、龙华、景州六个乡镇,占我县总耕地面积的 30%。 轻壤土在我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县的后留名府、青兰、广川、留智庙、 北留智、安陵,刘集。占我县总耕地面积的63%。 中壤主要分布在我县的降河流、温城、王谦寺三个乡镇,占我县总耕地面积的7%。 一、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植物 营养的重要来源,也是微生物生活和活动的能源。有机质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可以直接或简接地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钙、镁、硫和各种微量元素;影响和制约土 壤结构形成及通气性、渗透性、缓冲性、交换性能和保水保肥性能,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 指标;对耕作土壤来说,培肥的中心环节就是增施各种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和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 (一)耕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5%,变化范围0.53-2.52%,其中93.18%的面积耕 层有机质含量超过 1.0%,与第二次普查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长幅度较大。有机质含量较高 的有龙华和留府乡,平均含量为1.58%;含量较低的是连镇和降河流乡,有机质平均含量分 别为1.31%,1.34%。 (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取决其年生成量和年矿化量的相对大小,当生成量大于矿化量时,有 机质含量会逐步增加,反之,将会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量主要受土壤温度、湿度、 通气状况、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土壤温度低、通气性差、湿度大时,土壤有 机质矿化量较低;相反,土壤温度高、通气性好、湿度适中时则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农业生产中应注意创造条件,减少土壤有机质矿化量。增加有机物质施入量是人为增加土壤 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其方法主要有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三个方 面。0 二、土壤氮素 (一)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有机态存在,约占土壤全氮量的90%,而这些含量的土壤氮素主要 以大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作物很难吸收利用,属迟效性氮肥。碱解氮含 量与有机质一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项目共化验分析耕层土壤样本1600个,碱 解氮含量平均为91ppm,范围在36-173ppm之间2。 (二)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 景县土壤碱解氮含量自1982年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2年耕层碱解氮平均含量为 37.367ppm, 77.33%的耕地是5级,2010年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 较1982年提高了一个级别,由以5级地为主上升到以4级地为主,5级地面积明显减少。

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案讲解

一,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 (PH计测定法) 操作步骤:称土10克,放入50毫升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5毫升用搅拌器搅拌1分钟,使土体充分散开,放置半小时然后用酸度计测定。具体操作 方法如下: 1.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预热15分钟。 2.选择精确位数(0.01和0.001两档)中的0.01档和调节档的自动档。 3.按要求配置PH为 4.01和6.86的两种标准缓冲溶液,将电极依次放入进行标定,如此重复直到仪器显示相应的pH值较稳定为止 (读书相差不超过0.1 ) 。 4.将洗干净的电极放入待测液中,仪器即显示待测液的pH值,待显示数字较稳定时(5秒内PH变化不超过0.02)读数即可,此值为待测液的pH值。 5.取出电极,用水冲洗,用滤纸条吸干水后依次进行测定。 注意: 1.保护电极的缓冲溶液 1 摩尔每升的KCl 溶液:称取7.5 g KCl溶解定容到 100 ml蒸馏水中即可。 2.PH计测定时最好把温度调节到室温再去标定及测定,否则就开空调来测定。 二,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碱解扩散法) 试剂: ⑴ 1.0摩尔/升(mol/L)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40克,用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升。 ⑵定氮混合指示剂;分别称取0.1克甲基红和0.5克溴甲酚绿指示剂, 放入玛瑙研钵,先加少量95%酒精研磨溶解,最后定容到100毫升95%酒精中。 ⑶ 20克/升硼酸-指示剂溶液; 称20克硼酸溶于1升水中,每升硼酸溶液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 20毫升。 ⑷ 0.01摩尔/升盐酸标准溶液:通过0.1摩尔/升的盐酸稀释10倍而得(0.1 为量取8.5毫升浓盐酸,在1升容量瓶内加水定容到1升) 标定方法:称取在250度干燥4小时的无水碳酸钠M(约0.22克)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50毫升水溶解,加两滴甲基红指示剂,用0.1摩尔/升盐酸滴定,在出现红色后加热煮沸、冷却,反复直至红色不退去为止,记录 用量V(约为40 ml左右) C 约等于0.100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