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课件1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5张PPT)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5张PPT)

补充阅读: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
益亲。”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 迁 怒 , 不 贰 过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则 亡 , 未 闻 好 学 者 也。”——《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注释:为:堆积。 篑:筐。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如果这时停 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如 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 比 喻,说明做事不可半途而 废,要持之以恒;主动权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
(《雍也》)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提取下面章节中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把握君子人格的内涵。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 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 秋》。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 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 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 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 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只抱着单纯的目的尊孔和反孔一样无知。 社会大同大和的前提是这个社会本身是不是具 有这样的实质。当很多民生问题遭遇颠覆,人们打 内心里感到不和不同时,寄希望于孔子来抚慰人们 的内心,只能适得其反;盲目地崇拜孔子,认为只有 在孔子像面前鞠躬行礼会受到孔子的保佑,固然也 是荒唐,因为鞠躬者是否明白孔子的思想也不一 定…… 摆放一尊孔子像实在太简单不过了。但社会要 做到和谐,又是何等的的容易。 “孔子进京”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某种程 度上来看,正好折射出人们的心理。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 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 做。如果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只 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也 是不可行的。”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 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 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 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 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 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 成生命的张力。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不逾(yú)矩(jǔ) 思而不学则殆(dài) 在陋巷(xiàng) 曲肱(gōng)而枕之 博学而笃(dǔ)志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 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一箪(dān)食 人不堪(kān)其忧 逝者如斯夫(fú)
⑥不逾矩( 越过 )不思则罔 ( 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⑧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⑨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
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爱,爱好 )
理解词意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②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通读课文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 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 义 : 诚 信 ; 今 义 : 确 实 , 信 用
3.不亦君子乎 古 义 : 有 才 德 的 人 ; 今 义 : 泛 指 人 格 高 尚 的 人
4.饭疏食,饮水 古 义 : 粗 糙 ; 今 义 : 疏 通 , 疏 散 ; 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通读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共24张PPT)

知人论世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 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 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 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 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文白对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 有遗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 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示范分析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 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合作探究
按照第一、二章的学习方法,分成八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探 究其中的一章或两章。要求:小组内交流,可以一人朗读,一人指出 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 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 筐土,如果决心继续,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 人不会畏惧。”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 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 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 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bīn
譬如 pì

《论语》论仁.ppt

《论语》论仁.ppt

(三)统治者如何达到仁呢? (能做到5点即可)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 则足以使人 。”《阳货》
(四)为仁贵在坚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
• (二)普通人如何做到仁 • 1.从积极方面来讲,要设身 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 人(忠)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2.从消极方面来说,自己不 想要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 人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 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 渊》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 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雍也》
• (二)几个问题 • 1. 孔子的“爱人”是有 鲜明阶级性的。 • 2.不能抹杀孔子对普通 人的关注。
• 厩焚。子退朝,曰 :“伤 人乎?”不问马。《乡党》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 其像人而用之也。”《孟子 ·梁惠王》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 必有方 。”《里仁》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 其疾之忧 。” 《为政》
2.不要忤逆父母,不要违背社 会道德规范和法律

论语·弟子问仁ppt1 课件下载

论语·弟子问仁ppt1 课件下载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 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
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解释: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 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 “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 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chù)邪 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 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 人才,把皋陶(gāo yáo)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 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 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 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 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 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预习:第三课 发愤进取
•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 ),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 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 直’,何谓也?” •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 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ppt

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ppt

(15)文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主张,就其中的一 点谈谈你的体会。 体会: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 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努力学习这些有利于自 己成长的优点。而当发现别人的短处和缺点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 有同样的问题。以人为镜,不要再次犯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 读 其百 义遍 自 见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广 坚定 恳切 仁德,高尚的道德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第12章讲
学习方法:要勤学多问、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人修养的提高:要坚定志向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学过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做 结尾语气词,了 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 一点)做老师了。”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转折连词,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
“却”“可是” 所适从而无所得
第十章:
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名作动,
使动用法
吃 8、子曰:“饭
疏粗食粮,饮水,使…曲…肱弯而曲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 (《述而》)
正当的行为
对,对于 好像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曲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表转折关系 , 诚信 但是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习古人立身处世之道,培养自 己的思辨精神。 3、领会儒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思考学说的现实意义。

文 学 常 识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 人讲学。50多岁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
停止
第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近
指激发人的情感
二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章 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指讽刺时政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 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 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质朴
粗野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第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六 章 后君子。”
华美
浮夸 (《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 会虚浮不实,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 要配合适当。
比如
第 原文: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
八 吾止也。 章
停止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 我也在前进。”

(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课件1

(论语选读)《弟子问仁》ppt课件1
27
词句归纳
3.表测度,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28
29
同步练习
1.比较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克己复礼为仁
·
②请问其目
·
③请事斯语也
·
④举直错诸枉
·
⑤选于众,举皋陶
吾所好。”
贵,于我如浮云。”
20
疏通文意
原文 6.30子贡曰:“如有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 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
词语 博:广博,广泛。 施:施予 于:对,向 济:救济 其:恐怕,表推测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病:担心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使……站得住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达:使……行得通
1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 的学说,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 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 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 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主张“因材施 教”,“有教无类”。他教育学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 2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
对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
那么,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
不会招人怨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共4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共40张PPT)
名著导读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政 治抱负难以施展。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9
对历史文献的整理 孔子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 《礼》《乐》《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删改鲁史官所记《春 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2019/1/8
孔府大门
名著导读《论语》 36
孔庙,全称至圣庙,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心。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于孔子故居立庙祭祀,这是孔庙最 早的雏形。汉代以后由于历朝对孔子的尊崇,孔庙 规模也越建越大,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 的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 2019/1/8 37 名著导读《论语》 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做 法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
明确: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 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 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 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 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 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 助和救济。
多层的“仁”
• 多层:理想之仁和现实之仁。 • 理想之仁:孔子将仁视为至高无上的理想,即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我们称之为理想之仁; • 现实之仁:孔子将一切通往其最高理想的行为、 道德都可视为仁。在最高层次之下,“仁‛多表现 为一种具体的品行,它是为了实现理想之仁而对 现实中具有仁性的各种品德的一种肯定。
词句归纳
3.表测度,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同步练习
1.比较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请问其目
·
·
古:恢复,归于 今:再,又 古:条目,细则 今:眼睛 古:请你让我做 今:请求别人做
词句归纳
一词多义
①克
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能够) ·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 弟子问仁》) (约束)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战胜) ·
与克期俱至(《后汉书》) · · 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约定) (成功)
词句归纳
②如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疏通文意
原 12.2

词 承:承办
欲:愿意

仲弓问仁。子曰:
如:如同,好像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 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施:施加
邦:诸侯国 家:卿大夫的封地
怨。”仲弓曰:“雍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释?对实 施仁提出了什么看法?对克制自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语言鉴赏
思考:找出文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对偶句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收到了句 式整齐,音节和谐,并能让读者在事理或事物的比照中 取得深刻认识的效果。排比句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
③请事斯语也
④举直错诸枉
·
·
古:弯曲,不正 今:冤枉
⑤选于众,举皋陶 古:选用,推选 今:向上托或抬 · ⑥尧舜其犹病诸 古:难以做到 今:身心不正常 ·
同步练习
2.区别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虚词的用法。 ①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给) (引出‚见‛的对象) (从) (对,向)
舜有天下,选于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事于仁
·
·
(在)
句中语气词,表示短暂停顿 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立:使……站得住
达:使……行得通
近:就近
譬:比喻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 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 得上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 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 难以做到呢。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 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 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 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而推 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 了。‛
知1:智慧,名词 知2:了解,动词 达:明白
举:选拔
直:正直人,形作名
错:同‚措‛,放置
乡:同‚向‛,刚才 富:意义丰富 远:被疏远
译 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人民。‛樊迟问 什么是明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还不明 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 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见到 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 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 邪者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 多么深刻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重用皋陶, 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 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事:做


12.1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译 文 颜渊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 制,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 下人都归顺于仁了。要做到仁德, 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 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 样的。‛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 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 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颜渊说: ‚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我也照您 的这些话去做。‛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 的学说,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 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
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
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主张‚因材施 教‛,‚有教无类‛。他教育学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言行谨慎,举贤 任能,以正压邪;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舍己 为人,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的伦理道德原则 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 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导人们 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
4•9 子曰:‚士志于
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疏通文意


7·12 子曰:
7·16 子曰:‚饭
‚富(1)而可求(2)也;
虽执鞭之士(3),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
疏食(1)饮水,曲肱
(2)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
云。‛
疏通文意


词 施:施予
于:对,向 济:救济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 弟子问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 弟子问仁》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与尹师鲁第一书》)
·
(到,往)
·
(如果) (好像)
·
·
(比得上)
(按照) (符合)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
·
·
词句归纳
文言虚词

(一)助词 1.表疑问,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弟子问仁》)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反问,相当于“吗”、“呢”。 ①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弟子问仁》) ③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斯:这
已:同‚矣‛,表
疑问
为:做 无:不
无讱乎?”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对此,司马牛是否 理解?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明确: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司马牛对此并不理 解,在他看来,这样也算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做事 本来很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谨慎,即懂 得做事难,就会慎于言。这虽然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小事 做起,事事谨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疏通文意
思考:怎样理解孔子提倡的‚爱人‛?他主张的‚举直错诸 枉‛与仁有什么联系?樊迟是一个怎样的人?子夏是怎样让樊 迟明白举直与仁的关系的? 明确:1、孔子 “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亲族,而是 超越这一切,爱所有的人,将爱升华到人类之爱的境界。 2、孔子认为,选拔重用正直的人,并将其置于邪恶的人 之上,能以正压邪,使其改恶趋善,这是实行仁的方法之一。 3、樊迟对孔子的两次回答都不理解,便请教子夏,由此 可知,他是个谦虚好学、执着认真的人。 4、子夏举舜和汤两个例子,说明选拔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治 理国家,能使政治清明,国富民安。
内容小结
归纳:从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之中,可知他主张的‚仁‛ 有哪些涵义?
子贡问 仁 颜渊问 仁
(推广爱心 推己及人)
(克制自己 道德自律)

仲弓问 仁 司马牛问仁 樊迟问 仁
(处事谨慎 宽以待人)
(言须谨慎 (通晓是非 行须慎重) 明辨善恶)
疏通文意


4·5子曰:‚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 沛必于是。‛
• 仁的种种表现在本质上统一于——“爱人”
疏通文意


词 施:施予
于:对,向 济:救济

6.30子贡曰:“如有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 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