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的研究现状述评
当今,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同时也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因而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在部分地区或部分学校,开展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试验性探索。目前,愈来愈多的国家正在积极加入这种试验的行列。
近年来我校加快了多媒体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学校已将54个教室装备成为网络多媒体教室,校园互联网的接入采用了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在校人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高速的访问互联网。然而,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概有一少半的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也不到三分之一的教师会制作优质课件,会用会做的也只有极少部分教师能经常应用,大部分的教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公开课、评职称等)才应用,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电脑,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没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主要表现在: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大材小用,计算机只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或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是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教师应用技术水平低。部分教师上课时手忙脚乱,一人上课,几个人跟着忙;教师在课上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来自各方面学生的信息,课上教学秩序混乱;部分教师信息来源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文字材料,课外的扩展信息材料很少。主要的原因是教学理念的滞后。许多教师在课前按照教学内容把自己认识问题的思路提前设想出来,并将资料保存在文件夹或内部网站里,等上课堂时再根据情况来选择。尽管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方法陈旧,探索
的少、验证的多,创新的少、重复的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另外,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在教师使用,很少让学生使用。即使有学生参与,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教师提供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走,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和知识灌输的接受者。还有在课堂教学与制作课件本末倒置。一些年轻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制作课件上,既费时费劲,效果还不理想,有些甚至是重复性劳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我们不提倡每个教师都必须会自己制作课件,课件的来源最好是教师能利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取其长为我所用。不能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辩证关系。
因此,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课题研究的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提高教育效率的必然,成为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选择此项课题研究十分必要。同时可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的理想情操、思想道德方面可借助于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形象生动地进行教育引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意义
立足于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价值,实现从经验总结的
层次向科学理论层次的升华、飞跃。以构建“整合”操作优化范例,逐步丰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体系。
(2).应用价值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学科优化整合,构建技术路线,使其更符合学科教学中的认知规律。
——试图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专业和技术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实现科学的教育手段和学科教学设计的相互融洽。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建立丰富、功能强大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资源库,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3).创新程度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但又不宜实现的教学改革问题,使学校的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而真正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活动特点,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教学活动的诸要素稳定而又简约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并在模式应用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明确不同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运用范围及其环境要求提高教学模式对在更大范围内的教学活动的指向性,进而以整合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带动全面整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