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工具与政府治理_方卫华
政策工具视角下社区治理政策文本计量分析
政策工具视角下社区治理政策文本计量分析随着社区治理政策的日益重要,政策工具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政策文本计量分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政策工具视角是指对政策的研究以政策工具为重点,强调政策工具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社区治理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社区发展和社区安定而采取的政策。
这篇文章将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对社区治理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希望能挖掘出政策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为社区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社区治理政策的重要意义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的血脉。
良好的社区治理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矛盾的增多,社区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和引导社区的秩序和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性。
社区治理政策的制定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政府需要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推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这些政策工具包括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财政资金、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等。
不同的政策工具会对社区产生不同的影响,政府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政策工具,以达到社区治理的目标。
二、计量分析在政策研究中的意义计量分析是指对文本、数据等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
在政策研究中,计量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客观地了解政策的特点和规律。
特别是在政策文本的研究中,计量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挖掘文本中的信息,并找出其中的模式和趋势,这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区治理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可以从政策的内容和表述进行分析,了解政策的重点和关注的方向。
可以从政策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找出政策文本中的特点和规律。
可以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了解政策的实际影响和作用。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区治理政策的状况和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社区治理政策文本计量分析的方法1. 文本内容分析:对政策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政策的主题、目标、政策工具等方面。
标准作为治理工具及其立法观察
学术研讨标准作为治理工具及其立法观察■ 李容华1 刘 瑾2 徐海宁3(1.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2.美团点评公司事务平台;3.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摘 要:虽然治理理论经历从传统治理到新治理的过程,但是无绩效评估不治理的特征始终未变。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治理成为我国标准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国标准化改革的成果,体现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立法文本。
因此对这些立法文本展开标准作为治理工具的立法观察,是治理的应有之义。
基于标准作为治理工具的评估体系,观察发现:除江西和上海外,其余的公开法律文本都低于《标准化法》的治理水平;虽然各个文本的赋能类指标有较高的治理水平,但是没有放权就没有真正的赋能,所以当放权类指标的治理水平普遍为负值时,表明提升标准作为治理能力的重点是放权;虽然各法律文本有关第三部门性和信息透明性的规定有最高的治理值,但是由于放权不足,法律文本“规定”的高得分并没有带来“实施”的高得分。
所以,提升标准作为治理工具能力的根本措施是放权。
关键词:治理,标准化改革,治理评估,立法后评估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0.11.001Standard as a Governance Tool and Its Legislation ObservationLI Rong-hua1 LIU Jin2 XU Hai-ning3(1. Law School,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2. Meituan Incorporation;3. Koguan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Abstract: Although governance theory has undergone development from traditional governance to new governance, but the feature that “governance relies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not changed.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clearly propose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governa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China’s standardization reform. The reform results are reflected in the revised Standardization Law of China and a series of related legislative texts. Observing these legislative texts with standards as a governance tool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andards as a governance tool, it is found that, except Jiangxi Province and Shanghai, the legal texts of the rest of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are lower than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the Standardization Law. Although the empowerment indicators of each text have a high governance level, there is no real empowerment without decentralization. Therefore, when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decentralization indicators is generally negative, it indicates that the focus of improving standards as a governance capability is decentralization. Though the regulations on the third sectoral and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 various legal texts have the highest governance value, due to insufficient delegation of authority, the high scores of "regulations" in the legal texts did not bring about the high scores of "implementation". Therefore,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andards as a governance tool is to delegate power.Keywords: governance, standardization reform, governance evaluation, post legislative evaluation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标准化协会与中国贸易促进会立项课题(2019)“共享经济国际标准化的共识机制及行动优化”的研究成果。
政策流模型与_孙志刚事件_前后的收容政策_方卫华
政策流模型与“孙志刚事件”前后的收容政策方卫华摘要:政策流模型是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修正形式,它对理解公共政策变化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政策流模型分析“郭志刚”事件前后的收容政策的变化,提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模式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归纳出分析公共政策的9个模型,过程模型是其中之一[1]。
过程模式最初来自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拉斯维尔,将政策视为从问题设定,到政策方案的选择,到政策执行,最后是对政策评估的一系列前后相继的活动过程。
过程模式后来有多种变体,约翰·肯顿(John Kingdon)的政策流模型是过程模型的修正形式之一[2]。
政策流模型适合理解某些类型的公共政策过程,因此在政策学科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个模型的解释力。
本文借助这个模型来分析“孙志刚事件”发生前后的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政策变化过程,提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模式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政策流模型政策过程模式自拉斯维尔起就是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主要模式。
在过去二十年里,对政策过程阶段模式的不满日益增多,政治学家试图提供更加复杂和有用的政策过程模式。
修正的过程模式有很多种,每个模式在分析上也十分丰富,肯顿的公共政策流隐喻是其中之一。
肯顿的著作《议程、可选择方案和公共政策》现在已经是政策研究领域中的经典文献。
肯顿认为,问题获得日程地位,可选择解决方案被选择,当三个流要素走到一起时政策就可能发生变化。
这三个流的每种都包括各种类型的个体、群体、机构和制度,他们包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第一是政治流,包括政治和民意状态。
第二是政策流,包括对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第三是问题流,包括问题的特点,以及它是否变得更好或更坏,是否它通过焦点事件突然进入到公共和精英的意识中,以及使用政策流中可利用的政策方案是否可解决的。
在任何特定问题领域,三种流是平行的,而且某种程度也是相互独立的,直到某种事情发生(机会之窗),才导致两个或更多的流在“机会之窗”中汇聚。
全面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举措
全面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举措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法治建设一直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关键环节。
全面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举措,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法治进程不断深化,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此,政府和各级部门积极推进法治改革,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以建设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一、全面推进立法工作立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覆盖面日益广泛,法制体系逐步完善。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改革,需要加强立法规划,健全立法机构,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确保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科学性、合宪性和有效性。
二、全面完善司法体制三、全面提升执法水平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法律有效实施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加强执法监督,建立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管机制,提高了执法水平和执法效能。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改革,需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健全执法制度和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公正和执法监督,建设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业务水平和执法质量。
四、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法治宣传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中国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民法治意识,增强了全民法治观念,推动了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改革,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质,营造尊法守法、法治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治国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报录比
1 / 19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专业课教师咨询QQ :2967992282 2519978340 【育明教育·距离考研还有70天】冲刺押题保分班6000元;复试保录班9800元,不过全退!
2014年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
一、 历年录取人数和报录比
2009年 约为170:23 报录比为7.4:1
2011年 约为150:26 报录比为5.8:1
二、 出题老师简介
方卫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教授。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65年。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王军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系硕导,副教授。
性别,女。
出生年份,1970年。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管理、公共政策。
电子信箱: wangjx@ 办公电话: 82338609
涂晓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系硕导,副教授。
性别,女。
出生年份,1975年。
主要研究防线及特色:公共政策、公共管理。
电子信箱: tuxiaofang@。
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北航行管《政策科学》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成为20世纪90年代西方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并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或主题领域。
1.渊源。
政策工具研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突然出现的话题。
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以及行政学等领域早已关注这一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政策工具历来构成经济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工资、价格、利率等往往被当作政策工具看待。
二战后,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政策工具成为各学科关注的问题。
在政治学领域,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在《政治、经济和福利》(1953年)已论及政策工具的基本原理,在此之后,政治学中的政策工具研究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是注重对工具的政治属性的研究,它以政治文化及意识形态的研究为基础;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沿袭结构—功能传统,力求通过对工具的研究来确定公共政策功能。
在公共行政学领域,行政工具及行政方法也早已构成一个重要的理论主题。
在法学领域,法律法规也往往被当作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
2.原因。
政策工具研究在政策科学中兴起的原因是:一是政策执行的复杂性以及政策的失败导致人们对政策执工具或手段的反思,实际的政策执行对工具方面知识需求的增长;二是福利国家的失败以及政府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人们对工具途径的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支持;三是当代社会科学实践性的增强,特别是应用性社会科学领域日益介入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导致这些学科的学者对包括工具性知识的更多的追求;四是政策科学的研究领域自身的扩展导致了政策工具被纳入学科的视野之中。
3.论著。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路径优化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路径优化作者:王奕杰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0期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基于实际情况都有所行动,阶段性成效显著。
西藏自治区林芝L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就走出了自身特色,可将其称作“L镇模式”。
传统单一主体治理的模式制约了L镇的发展,需要以政府、企业、民众为主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变量通过合作、制衡与竞争形成协同。
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模型有助于明晰各主體在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需履行的职能以及它们间存在的关联,帮助L镇走出困境并实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困境西藏林芝从传统藏族村落集群到特色旅游小镇,L镇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在广东对口援建的支持下把握住了机遇,实现了从传统村落自治到城镇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转型。
本文通过探讨L镇治理模式转变的路径,厘清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期给出相应建议。
一、问题的缘起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表明,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在我国传统治理模式中,一元主体下的行政垄断与各个部门间的行政碎片化,使得政府在解决公共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这一突出矛盾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阻碍了公共利益的进一步增长。
俞可平教授的“治理与善治”理论就是强调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与互动,有效凝聚社会力量实现社会整合,同时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许多地方和社群中的人们,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对某些资源系统成功地实行了适度治理。
质言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不仅是解决单一主体治理弊病的良药,也需进行自身的完善使得该模式能实现最终的治理有效。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L镇近一周时间内,笔者对该镇及所辖几个村落进行了观察与访谈,了解到在当地发展过程中,原有治理格局被冲散,转为由企业提供资本开发资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集聚资源、人民提供劳动力利用资源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内容摘要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内容摘要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政策目标就是“事”的问题,而政策工具(执行手段)则是“器”的问题。
当政策制定之后,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能否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Policy Instruments or Tools of Government)是政府能够用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一系列机制、手段、方法与技术。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政策工具的选择主要发生在政策执行阶段。
长期以来,我们对政府执行机构及其执行人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正当角色和职责功能比较重视,而对如何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来执行政策以有效达成公共目标则较少关注。
事实上,政策执行的核心在于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工具。
在政策执行中,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对政府能否达成既定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正是基于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政策执行。
全文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引言。
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出“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这一研究主题,并说明其研究价值、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政策工具选择的重要意义。
主要从工具选择与目标达成的关系,分析工具选择在政策执行中的重要性。
第三,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借助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来解释影响工具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四,政策工具选择的行动过程。
运用政策分析的初步方法和公共决策的一般逻辑,建构“政策目标”导向的工具选择的行动过程。
第五,政策工具选择的实践分析。
以江西省萍乡市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案例,从现实的政策执行中探讨如何进行工具选择。
最后是结束语。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基于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政策执行将是大有裨益的。
对政策执行中工具选择的系统研究将会填补“执行研究”的一个空白领域。
关键词:政策执行;政策工具;政策选择AbstractMaster Kong had said: “A craftsman, if he means to do his work well,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In the course of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objectives are “the work” what policy should do, meanwhile,policy instruments are ”the tools” that are operated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fter policymaking, choosing appropriate policy instruments will be the crucial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ly.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mainly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We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legitimat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implementing agencie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however, we had neglected a fact about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public objectives effectively. The ke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choosing and devising the effective instrument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choosing what kinds of policy instruments and how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instruments will have decisive effects on policy achievements. Therefore, this thesis will study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view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ssue on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n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study, the methods of the study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 in the thesis.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cy instruments and the policy objectives.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by means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active process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by means of the basic methods of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general logic of public policy.In the fifth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practice,taking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ly Owned Forestry Tenure System in Pingxiang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 author researches into how to choose public policyinstruments from practic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At last, Concluding Remarks.The study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view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will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atically studying on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will eke out the gap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Key Words: Policy implementation; Policy instruments; Policy choice目录引言 (1)一、政策工具选择的重要意义 (5)(一)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5)(二)政策执行实质上就是工具选择的过程 (5)(三)政策工具的选择关系到政策的成与败 (6)二、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史密斯模型的解释 (7)(一)理想化的政策 (8)(二)执行机构 (10)(三)目标群体 (11)(四)背景因素 (12)三、政策工具选择的行动过程 (15)(一)政策取向学习 (15)(二)确认工具菜单 (16)(三)评估工具效力 (18)(四)工具优化管理 (20)四、政策工具选择的实践分析:以江西省萍乡市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例.22(一)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24)(二)工具选择的行动过程 (28)(三)工具选择的几点启示 (33)结束语 (36)参考文献 (37)后记 (40)ContentsIntroduction (1)Ⅰ.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5)(Ⅰ) The Policy Instruments are the Basic Approach to Achieve Objectives.5 (Ⅱ)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Essence (5)(Ⅲ)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s the Key to Policy Achievements (6)Ⅱ.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7)(Ⅰ) The Ideal Public Policy (8)(Ⅱ) The Implementing Agencies (10)(Ⅲ) The Target Groups (11)(Ⅳ) The Contextual Factors (12)Ⅲ.The Process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15)(Ⅰ) Public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15)(Ⅱ) Recognizing the Policy Instruments list (16)(Ⅲ)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Instruments (18)(Ⅳ) Refining the Policy Instruments and Continuing Managing (20)Ⅳ. Analyzing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in Practice (22)(Ⅰ) Analyzing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24)(Ⅱ) Analyzing the Active Process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 (28)(Ⅲ) Summarizing Several Enlightenments of the Choice of Instruments..33 Concluding Remarks (36)References (37)Postscript (40)引言公共政策是“一个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艾利斯政策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欧文·休斯政策执行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管理过程——克里斯托夫·胡德政策工具选择作为提升政策执行绩效的知识而变得更加重要——盖伊·彼得斯囊中藏有如此多的箭,政府就需要发展出一套方法学,找出射向问题靶子的正确的矢——戴维·奥斯本引言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春“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指出:“决策、执行、监督,是政府运行的三个环节。
政府工具思想的进展及实践价值
政府工具思想的进展及实践价值作者:伏昕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4期政府工具研究是当代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也是当代公共管理实践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需要靠引入新的政府工具来实现,通过梳理政府工具理论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为改进我国政府管理方式提出建议。
政府工具:作为一项研究议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一片混乱,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人数成倍增加。
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实施新政,对经济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和调节,建立起来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
当人们陶醉于干预型政府带来的发展成果时,“政府失灵”问题逐渐暴露。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各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公众开始反对政府的全面干预。
信奉凯恩斯主义的西方政府为了应对这场治理危机,提供了大量低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仅没有化解这场危机,反而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
传统政府可供选择的政府治理方式和手段单一且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公民需求。
于是,西方政府掀起了规模宏大的政府改革浪潮,将大量的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的工具引入到政府治理的方式中,为政府委托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1]政府工具作为当代国外公共管理学科中一个重要分支和主题领域,其研究始于1964年荷兰经济学家科臣。
四十年来经过学者对政府工具主题的不断探索,出现很多相关研究成果,整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政府工具的识别和分类、政府工具的选择和绩效以及政府工具的特性和适用情境。
从时间上看,政府工具研究的变化、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
荷兰学者范·尼斯潘等人发现,1970年以前对政府工具的系统研究非常稀缺。
区域环境治理中的新政策工具
政 策 工 具 并 没 有 取代 传 统 的 管制 型 工具 , 因 为政 策 工 具 的 选 择 和 使 用 受制 于政 策 网络 风 格 。 在 中 国 , 区域 政
策 的工具 ,还 是一 种补充 ?新 政策 工具 的广 泛使 用是 否 意味着 中国 区域 环境 政策 网络 风格 发生 了转变 ? 这是 本文讨 论 的重点 。
一
、
区域环境 政策 网络
政策 网络 的理论途 径解 释了政策 过程 中参与者 高度 复杂 的关 系 ,是一种 分析政 策参 与过程 中团体 与 政府 关 系的方法 ,它是 一群相互 依赖 的行 动者之 间建立某 种稳定 的社 会关 系形态 ,以促成 政策 问题或 方
}本 文 系华 侨 大 学校 级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 区域 合 作 困境 与 破 解 ” (1 K 9 的 阶段 性 成 果 ;受 华 侨 大 学 学科 重 点 建 1HS 0 ) 设 项 目经 费 资助 。
作 者 简 介 王 惠娜 ,华 侨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 讲 师 ( 建 泉 州 ,3 2 1 ) 福 602 。
境保 护职能 .环保责任 也在这些 部 门之 间划分 ,地方 政府在其 中发挥 着关键性 的作 用 。根 据 《 中华人 民 共 和国环境保 护法》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水 防治法 》等环保法 律规定 ,地 县级 以上地 方人 民政 府是 环境保 、《 护 的责任人 .对管辖 范围 内的环保 局拥有 直接 的领 导权 ,因此地方环保 部 门尽 管名 义上隶 属于 国家环保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录1. 内容概述 (3)1.1 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4)1.2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5)1.3 文档目的与结构 (6)2.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与目标 (7)2.1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8)2.2 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9)2.3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1)3. 主要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12)3.1 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 (13)3.1.1 税负与税收体系的结构调整 (15)3.1.2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6)3.1.3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7)3.2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 (18)3.2.1 商业银行业务与发展牌照制放宽 (20)3.2.2 增强汇率市场化与资本账户可兑换 (21)3.2.3 强化金融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 (22)3.3 国有企业改革 (24)3.3.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3.3.2 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26)3.3.3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27)3.4 市场体系建设 (28)3.4.1 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 (29)3.4.2 重塑城乡统一市场 (30)3.4.3 促进服务市场发展 (32)4. 简化的制度与法律构建 (33)4.1 行政许可简化与放权松绑 (33)4.2 保障产权和合同权利 (34)4.2.1 财产权的明确界定与保护 (36)4.2.2 合同法的完善与执行保障 (37)4.2.3 知识产权制度的全方位完善 (38)4.3 对外开放大格局 (39)4.3.1 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41)4.3.2 拓展国际竞争合作 (42)4.3.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3)5. 社会体制改革的益处与调整 (44)5.1 社会管理体制与公共服务改革 (45)5.1.1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效能 (47)5.1.2 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 (48)5.1.3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49)5.2 推动公平包容的社会管制 (51)5.2.1 增强社会政策与可持继发展战略的对接 (52)5.2.2 消除社会歧视,增进社会公正 (53)5.2.3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55)6. 结语与未来展望 (56)6.1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挑战与解决策略 (57)6.2 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意义与影响 (59)6.3 总结与未来展望 (60)1. 内容概述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治理:中国场景下的政府治理范式转换
精准治理:中国场景下的政府治理范式转换
赵建华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7(000)022
【摘要】对于中国的政府来说,只有利用精准治理的模式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才能够使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传统治理范式具有的主动性、靶向性和反应能力已不适应我国现阶段日益增长的社会矛盾,因此,中国场景下的政府治理范式需要进行更好的、更加准确的转换,那就是向精准治理的方向进行转型.精准治理的政府治理范式能够有效转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及公共管理范式,使我国的政府管理范式朝着为人民着想、以社会经济建设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方针、以百姓需求为准则的方向不断前进.
【总页数】2页(P7-8)
【作者】赵建华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迈向回应型政府——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 [J], 刘泽伦;刘小云
2.迈向回应型政府 --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 [J], 刘泽伦;刘小云
3.精准治理:中国食品安全管理范式转换研究 [J], 郑晓敏;田富俊
4."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闫建;吴晨旭;黄可歆
5.乡镇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向选择——基于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需求的视角 [J], 杨金龙;王桂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赋能治理末梢: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
一、引言经济发展给我国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遭受着来自发展生产力所伴随的不稳定因素的潜在威胁。
近年来,各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严重损失,公共安全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公众的生活安全和谐,所处社会秩序良好,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安全的保障。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一头连着现代社会的有序发展,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并列放在国家安全之下进行论述,并提出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
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重心下沉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承托整个公共安全的基石。
作为国家治理的末梢,社区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学者们针对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主体、治理绩效、治理创新路径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然而,既有研究很少从政策工具角度对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相关政策进行量化分析。
政策工具的正确选择既是顺利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保证,又能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来优化政策执行过程与效果。
因此,通过政策工具选择来审视政策本身的特征与存在的缺赋能治理末梢: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吴思张晓杰〔内容提要〕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政策工具选择对赋能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意义重大。
本文选取2003—2023年间46份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有关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策存在分散性与宏观性交融、波动性和高度关联性并存、多样性和协同性并行等特征;政府倾向于选择供给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赋能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对需求型政策工具的选择略有欠缺;政策工具内部选择比例分布也不均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工具与落地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工具与落地措施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农产品过剩,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推行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将从政策工具和落地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政策工具的制定1. 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农民加强农田管理,采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政府可以适时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减少对低效产能的支持,增加对高效农业的奖励,引导农业向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和储备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农民的销售渠道选择和农产品价格信息透明度,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三、政策工具的效果评估1. 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加强监管和改进种植技术,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认可度也得到提高。
2. 调整农业结构减少低效产能的支持,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发展转变。
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3. 平稳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流通更加顺畅,农产品价格波动减小,农民收入稳定,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地措施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优化农田布局调整农田利用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和效益,优化农田布局,推进粮食生产集中区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3. 建立农业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提供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农业风险保障,减轻其经济压力。
五、落地措施的实施情况1.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一批先进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2. 农田布局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农民的耕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产品产能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未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
未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社会治理是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未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将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
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社会治理计划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未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应重视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测和化解,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社会风险的防范和处置,积极推动社会冲突的调解,为人民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其次,未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应注重提升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对政府的期待,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推动形成全面而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资源。
此外,政府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对权益受损群体的维护和救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第三,未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应倡导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政府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提升文化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倡导社会道德伦理的建设,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未来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计划应推进智慧社会建设。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智慧社会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
政府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打造智慧型、高效能的政府。
精准化治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有效运用
精准化治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有效运用作者:方付建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5期方付建随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交互化,治理对象的流动化、碎片化以及治理事项的复杂化、动态化,精准化治理正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治理模式。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地理定位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精准化治理已具备了推进的技术基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摒弃和减少了一刀切、一把抓、一禁了之、一封了之、一堵了之等简单化甚至极端化的措施,注重精准施策、精准识别、精准封控和精准服务,精准化治理新模式逐渐成型。
一、精准化治理的涵义与应用(一)精准化治理的涵义精准化是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最早源于制造业企业精准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准化治理理念逐渐蔓延到更多领域,特别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基层治理等领域。
精准化治理体现着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成为政府治理改革的新方向。
精准化治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笼统化治理、粗放式治理、模糊型治理以及简单化治理而言的。
理解精准化治理,关键要把握“精准”的含义。
精准可概括为“精细且准确”,“精”着眼于过程,用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时间、金钱、人力等成本,“准”着眼于结果,通过实行相应的制度、政策和措施,以实现预期目标。
实际上,“精准”不仅包括精细、准确等要求,还包括精致、精简、精当、准时、瞄准等含义。
精准化治理是指在对治理对象、事项或问题等进行细致、准确区分或划分的基础上,依靠多元、多样治理主体,采取统筹性好、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举措、策略或政策,做到因时、因地、因事和因势制宜,力求以较低损害和较少成本取得最好、最优的治理成果。
(二)精准化治理的应用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使得精准化治理涵盖的内容不断丰富,包括特定问题、事项的精准识别或评估,特定风险、矛盾的精准预测或预判,特定要素、环节的精准管理或控制,特定对象、群体的精准服务或帮扶等诸多方面。
其中,对特定问题、事项的精准识别和评估是精准化治理的基础,而在区分问题、事项基础上做到精准施策则是精准化治理的关键。
我国区域经济布局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区域经济布局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陈正芹;吴涛;方卫华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区域经济布局政策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公共政策,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政策现状,进而探寻这一政策的不足及完善,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6页(P216-221)
【作者】陈正芹;吴涛;方卫华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7
【相关文献】
1.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J], 崔善花
2.强农惠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J],
3.我国境外投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J], 古今
4.加入WTO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J], 黄彦
5.维稳关口前移公共政策稳评需进一步完善 [J], 朱正威;王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国家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佚名
【期刊名称】《时事资料手册》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10月18日表示,国家将逐步构建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
要做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快工作进度,
【总页数】2页(P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3
【相关文献】
1.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J], 朱宏任
2.保定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建议 [J], 胡秀花;石春玲
3.国家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J],
4."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专题之三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优化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 [J], 陈曙东
5.国家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策新风向
政策新风向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药店》
【年(卷),期】2014(0)21
【摘要】未来医改怎么改,和药品生产与零售企业都息息相关。
我相信医改终究会走到一个理想的彼岸,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法规的建立,还是我们对情况的了解、对事情的把控,都到了一定的阶段,30年来各方面的改革也为下,一步医改奠定了很多好的基础。
【总页数】2页(P42-43)
【关键词】新医改;药店;风向;零售企业;药品生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奖励新政:透析科技政策重心的"风向标"——访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处长袁建湘 [J],
2.物流业迎来新的“政策风向标” [J], ;
3.新基建并非新四万亿城投公司如何把握政策风向 [J], 王小文
4.新常态的政策风向标——新常态的政策风向 [J], 无
5.把握政策风向标实现2017新致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 , 是政策目标 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 政策工具是一个宽泛而丰富的 概念 , 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 动的兴起 , 人们对传统的政策工具又有了更多新的认 识 。 一般认为 , 传统 政策工具倾向 于财政性和管 制 性 , 其隐含的理念是 , 政府组织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唯 一主体 , 政府依靠其强制力和权威 , 通过政策的单方 制定 , 集中掌握和调配社会各种资源 。 随着现代治 理精神的逐渐引入 , 政府的角色正在悄然改变 , 更多 地强调公平 、理性 、 放权和互动的新型政策工具对传 统政策工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 欧盟在新政策工具 运用上不断探索 , 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 本文结合欧 盟经验 , 着重介绍生产守则 (Codes of Conduct)、生态 标签 (E co - labe ls)、标杆管理 (Benchm a rking )、自 愿 协议 (Vo lun tary A greem ents)、平 衡计分 卡 (Ba la nced Scoreca rds)、 联合管制 (Co - regula tion) 等六种具有典 型意义的新政策工具 , 并探讨其对政府治理的启示 。 一 、几种典型的新政策工具 1. 生产守则 自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 , 以资本 、市场和贸易规 则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加快 , 国 际规则也在全球化 , 处于不断的变动中 。 在重构新的 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过程中 , 劳工标准成为不同利益集 团共同关注的焦点 。 在劳动标准及权利的政策方面 ,
[ 5]
公共政策
对政府的绩效评估仍然困难重重 , 以 “ 3E ”为中心的 绩效评估体系已经越来越受到挑战 : 追求效率和致力 于公平的矛盾 、 政府战略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矛盾 、评 估定性随意与定量困难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 。 在政 策评估领域 , 平衡计分卡是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缺陷 , 走出评估困境的新方法 。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着眼于组织发展战略有效性 的管理理念和系统管理方法 , 强调从财务和非财务的 角度综合评 估绩效 。 其 核心思想就是通 过财务 、客 户 、内部流程 (Internal Busin ess P rocess)、 学习与成长 (Learning and G row th ) 四方面的指标以及指标之 间 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体现组织的战略实施和战略修 正过程 , 并通过这四方面的指标实现与战略目标密切 相关的绩效管理 。 平衡计分卡的 精髓就在于 “追求在组织长期 目 标和短期目标 、 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先行指标和滞 后指标 、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 、外部关注和内部诉求 等重要管理变量之间的动态平衡 , 追求过去的运作结 果考核与将来业绩评价之间的平衡 , 外部组织满意程 度和客户满意程度之间以及内部的经营过程 、 激励机 制 、职 员 知 识 的 学 习 和 产 品 服 务 增 长 之 间 的 平 [ 6] 衡”。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新政策工具在公共部门中 的应用同样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在世界各地 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发展 。 6. 联合管制 联合管制是指政府与企业等其它组织通过谈判 协商达成一致 , 双方分工合作 , 共同制定与执行管制 政策 。 联合管制与传统政府管制的最大区别在于政 府不再是唯一的管制主体 ; 意味着管制主体的多元化 与网络化 , 反映着统治 (governm en t) 到治理 (gove rnance) 的转变进程 。 对于专业性很强并且行业组织等 第三部门发达的领域 , 联合管制通常是政府的选择 , 它一般适宜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 , 需要或者必要进行 联合管制的领域 , 具有无法律 、 无国界的特点 。 目前 , 西方国家联合 管制的区域主 要涉及到 海 关 、电信 、 互联网安全等方面 , 联合管制的力度和成熟 度也大幅度提升 。 随着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 , 联合管制这种有效的政策工具正在为越来越多 的政府和机构所采用 。 联合管制主体的多元性决定 了价值目标冲突的潜在性 。 因此 , 融合和协调就成为 联合管制的核心意义所在 , 集体规则和共同管制是必 要且可行的 。 2007 年第 10 期 总第 268 期 二 、新政策工具对政府治理的启示 治理是政府 、 各种组织以及个人为了实现基本的 生活秩序或解决公共问题 , 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 度安排 , 相互之间进行协调与合作而形成的持续的互 动管理过程 。 我们可以将政府治理的流程形容为政 策工具的输入 -输出过程 。 在这一过程中 , 政府的价 值目标得以实现 , 治理理念得以体现 , 社会资源得以 更加合理地调配和流动 。 新政策工具的诞生为政府 治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对政府未来的改革方向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新政策工具是全球化的产物 , “政策网络 ”将 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趋势 二战后 , 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资源的跨国流 动使得国家间关系愈加紧密 。 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 问题如环境生态问题 、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 、军火交 易 、毒品走私 、 金融风险 、 恐怖主义等等超出了民族国 家治理能力的范围 。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单独解 决全球问题 , 需要各国的互助合作 , 各国相互依赖程 度不断增加 , 国家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 一国对他国的 决策过程以及社会生活将逐渐产生重要影响 。 全球 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的各国关系异常复杂 , 国家之 间 , 既有利益共生的友好同盟关系 , 又有需要与冲突 并存的矛盾关系 。 面对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的矛盾 、 不均衡的社会发展与政府统一管制的矛盾等公共管 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 政 府与市场不是单纯的替代关系 , 而是互补关系 。 政府 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的制定和执行 , 来调整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 建立政府与社会 、市场 之间的良性互动 , 彻底转变职能 , 加速治理模式的变 革 。 新政策工具更多地强调规范化 、 一致行动 、相互 认可和全球范围内平等互利的游戏平台 , 意味着利用 “政策网络 ”的 特殊形 式实现 对市场 失灵 的公共 干 预 , 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形成对利益集团的制约 , 从而 为一个更加合理而有序的全球化秩序搭建一个政策 共享的平台 。 2. 新政策工具适应 了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 , 逐 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支撑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问 题 , 政府在公共科技政策中所应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可 以这样表述 : 市场能否实现资源的完全合理流动 , 能 否单纯地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实现科学技术创 新发展的帕雷托最优 倘若不能 , 政府将如何介入 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 , 市场失灵的政策范式是显而易 71
[ 3]
企业内部生产守则是为缓和协调劳资矛盾 , 公司 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动以国际劳工标准为依据 , 制定和 实施了工资 、劳动时间 、安全卫生等一系列标准守则 。 在这一阶段 , 制定生产守则的单纯目的就是为了更好 地维护公司形象 , 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 由于单个企业 尤其是跨国公司制定的内部生产守则都是着眼于自 身利益的 , 带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和盈利动机 , 而且也 无法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 。 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 , 独 立于单个企业之上的 “外部生产守则 ”开始出现 , 形 成旷日持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 有效地推行了一些 约束性的劳工标准和政策 。 2. 生态标签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 , 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 , 环保政策也成为重要的社会政策之一 , 越 来越受到重视 。 在各种推行环保政策的手段和工具 中 , 生态标志是欧盟就环境保护问题出台的对欧盟各 国以及世界贸易影响颇深的一项新政策工具 。
公共政策
பைடு நூலகம்
新政策工具与政府治理
方卫华 周 华
*
[ 摘 要 ]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 政府的治理手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 新政策 工具层出不 穷 。 本文根据 欧盟的 经验 , 着重介绍了企业生产守 则 、生态标 签 、标杆管 理 、自愿 协议 、平衡 计分卡 、联 合管 制等 六种 新政 策工 具 , 并讨论了其对政府治理的启示 。 [ 关键词 ] 新政策工具 ; 政府治理 [ 中图分类号 ] D03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06 - 0863(2007)10 - 0069 - 04
为使欧盟地区及欧洲经济区 (EEA ) 的消费者能 够识别欧盟官方认可的 “绿色产品 ”, 欧盟于 1992 年 通过第 EEC 880 /92 号条例 出台了 “生 态标签 ”体 系 (eco - labels)。 2000 年 , 该条例通过欧盟 1980 /2 000 号条例被进一步修改补充 , 允许贸易商及零售商可以 为自己品牌的商品申请生态标签 。 欧盟生态标签制度是一个自愿性制度 。 欧盟建 立生态标签体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类产品中在生态 保护领域的佼佼者选出 , 予以肯定和鼓励 , 从而逐渐 推动欧盟各类消费品的生产厂家进一步提高生态保 护标准 , 使产品从设计 、 生产 、销售到使用 , 直至最后 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 生态标签同时提示消费者 , 该产品符合欧盟规定的环 保标准 , 是欧盟认可的并鼓励消费者购买的 “绿色产 品 ” 。该标签呈一朵小花的图样 , 因此也有人将通过 该认证的产品称为贴花产品或 “欧洲之花 ”产品 。 申请加贴该标签纯属主产厂家的自愿行为 。 有 的厂家希望借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培育自己 的市场 , 有的希望借此体现自己产品的优越性 , 还有 的是为了增加自己产品的知名度 。 经过十年的发展 , “生态标签 ”已经逐渐被欧盟消费者所认可 , 加贴 “生 态标签 ”商品的受欢迎度也逐渐增高 。 3. 标杆管理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 , 企业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也 被广泛用于公共管理和政策执行中 。 可以说 , 杠杆管 理就是其中一个有效而普遍的新政策工具 。 标杆管理 是组织将自己的产品 、 服务 、 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 行业内或行业外的领袖性组织作比较 , 借鉴与学习他 人的先进经验 , 改善自身不足 , 从而提高竞争力 , 追赶 或超越标杆组织的一种 良性循环的管理 方法 。 标 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质量控制 、市场营 销 、成本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 。 公共部门管理者也发现 , 运用标杆管 理这种强有力的最前沿的管理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 政府绩效 。 标杆管理在非营利单位同样适用 。 欧盟是启动标杆管理最早的国际组织之一 。 欧 盟将标杆管理广泛用于政府绩效评估中 , 欧盟的政府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