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福利国家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的看来,和多数西欧国家相比,目前英国的福利国家制 度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英国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
国民医疗保健制度 社会补助制度 社会救济制度
退休年金 疾病津贴 产妇津贴 寡妇津贴 工伤与伤残津贴 战争抚恤金
住房津贴 疾病Βιβλιοθήκη 护补助图7-2 英国福利制度
3
(二)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按照“哈尔茨”第四阶段就业改革方案,德国失 业者在失业后一年之内可以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净 收入60%的失业金,如果一年之后还没有找到工 作,就可以领取二级失业救济金,德国人简称其为 “哈尔茨四”救济金。“哈尔茨四”救济金领取 者每月将获得359欧元,另加房租补助。此外,有 工作能力的“哈尔茨四”救济金领取者都必须接 受“一欧元工作”,工作内容多数为社会福利性 质,如除草、修剪枝叶等,每小时工资一欧元。 一个月下来能够有200欧元左右额外收入。
政府对社会上福利的需求持被动态度,即社会不断高 涨的福利需求导致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社会保障内容不完整,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市场。
这些特点与瑞典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相适应,工业化 起飞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经济基础还 比较薄弱,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福利保障。
二战后到50年代这期间是瑞典福利政策演进的重要时期。 这期间,瑞典的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形成,政府正式成为社 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雄心勃勃实行全民福利制度。经济 的迅速发展为它提高社会福利提供了可能性。
2004年3月针对法定退休金的法案修改。 2005年,默克尔及其领导的黑红联盟政府执政后,也
积极进行福利制度改革,而默克尔推行的这些改革尤 其是拟实施的医疗保险体系改革,也引发了医保机构 医疗人员的大规模罢工。可见,福利制度改革对于每 个执政者而言,都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执政期间成立的“哈尔茨委 员会”拟定了“哈尔茨”第四阶段就业改革方案, 并于2005年初开始实行,计划在三年内将德国400 万失业大军减少至200万。其具体措施包括:职工 一旦被解雇必须立刻到职业介绍中心报到,尽可 能赶快找到新工作而避免失业;失业者应该接受 职业介绍中心提供的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工资低 或者地点偏远,一年之内拒绝三次以上将受到降 低救济金的惩罚;政府提供补贴,鼓励企业雇用 失业者等等。
由于“福利国家”的观念在该国早已深入人心,彻底根治 “瑞典病”十分困难,政府只能采取“小改革”方法,压 缩福利支出,增加个人和企业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实现 部分社会福利项目的私有化和资本化,精简机构。
紧缩社会保障支出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措 施。1990年,瑞典政府提出法案,建议改革老年和残疾人 关怀与服务制度,该法案于1992年1月正式生效。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工党重新上台执政,工党政府发 表了《我们国家的新动力:新的社会契约》绿皮书,宣布 了新的福利制度的8项原则。“为那些能工作的人服务, 为那些不能工作的人保险”的口号概括了其福利原则:减 少对福利的依赖,增加工作的动力,但仍维持社会福利的 普遍性。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工党政府进行了有效的调 整和改革:促进青年就业,帮助弱势群体,鼓励志愿服务 和慈善活动等等。
无所不包的福利制度使私人储蓄变成“多余”,低储蓄 无法满足工商业的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住房等投资 需求,损害了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就业和工资福利的刚性阻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即 使在经济危机中,瑞典的失业率仍很低,企业的经济效 率因此很低,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对瑞典这个开放经济 体十分不利。
25
20
公共年金计划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瑞典福利制度
残疾人保险
家庭补贴
住房补贴
社会救济
图7-4 瑞典福利制度
21
(一)瑞典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直到19世纪中叶,瑞典还是欧洲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国, 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社会生产力低下。 此时,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福利制度,只是由 教会负责济贫的工作。
三、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
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植根于“社会民主主义”之中, 蕴含着全民福利的理念。瑞典通常被看作是高度发达的 福利国家。在瑞典的福利模式中,国家的责任比较大, 家庭、市场和社区的责任相对要小一些。福利开支主要 由中央和地方的税收以及雇主的社会保障费来负担。提 供福利的基本原则是团结、社会安全和公正。
第二节 欧洲主要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将济贫工作制度化的国家,也是 欧洲最早形成社会保障理念的国家,同时也是“自 由主义”福利国家的代表;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社会保障立法的工业化国家, 并率先全面实施了社会保险政策,同时也是“保守 主义”福利国家的代表;
瑞典被视为由贫穷落后逐渐迈向共同富裕社会的典 范,有着“福利国家橱窗”的美誉,同时也是“社 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代表。
改革失业保险和救济制度,逐年削减失业者的救济金, 对拒绝再就业者予以削减救济金惩罚;
推迟甚至暂时冻结退休者养老金的增加;
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除交纳保险金外,就诊、领取 药物和住院还需额外付费等。
2003年10月17日,德国联邦议会多数通过了“2010议 程”改革计划。
2004年德国政府坚持实行“哈尔茨计划第四方案”的 规定。
瑞典政府采纳了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对原有的社会 福利计划进行改组,统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通过国民收 入再分配来实施社会保障措施,同时强调以“充分就业” 为主要目标。福利覆盖群体从最初的社会下层及弱势民众 扩大到新兴的白领中产阶级,社会保障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瑞典福利国家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上的困难使瑞典政府越来越难 以维持社会福利制度运行,而社会福利制度又加剧经济 的困难。
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全德领取退休金和社会救济 的人口已经接近工资收入人口。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德国 企业因为承担沉重的社会福利负担,发展活力受压制, 企业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11
福利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德国等发达国家棘手的经济与社会 问题,也成为任何一个政党在竞选中和上台后都无法回避 的重大政治问题。
7
德国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救济 住房补贴 青年补贴
社会照顾
社会促进 社会融入
培训补助金 教育津贴 免费教育 多种免税
失业救济
图7-3 德国福利制度
8
(一)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19世纪80年代,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三项社会立法:
《工人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金保险 法,开创了进步的社会福利法,为现代社会福利保险制 度奠定了基础。 在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之后,先后修订和颁布了 《失业保险法》、《农民老年救济法》、《联邦住房补 贴法》、《事故保险新条例》和《联邦儿童补贴法》。
这是再就业比例低下的重要原因。
• 一些专家说,政府与其大量投资于“一欧元工作”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案上,不如加大投入再教育, 让失业者、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得到合适的培训, 以提高再就业的机会。还有评论指出,虽然政府 对雇佣失业人员的企业有优惠政策,但是企业的 反应仍然十分冷淡。归根结底,企业还是更倾向于 训练有素的雇员。
• 德国劳动市场和职业研究所2009年发布的一份调 查报告显示,在调查询问了1万名“哈尔茨四”救 济金领取者后得出的结论是,“哈尔茨”第四阶 段就业改革方案总体上是成功的,“一欧元工作” 方案令人满意,德国长期失业者已明显减少,给 失业者介绍空缺岗位的工作也得到了改善,有工 作能力但仍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自2006年以来 减少了近10%,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德国领失业
二、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
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881年威廉一世颁布的《黄金诏书》,这份文件宣布在 德国建立“社会保障法”,从而在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确 立了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立法是德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主要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德国社会保障制 度逐步完善、细化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
22
1891年,瑞典通过立法为自愿性医疗保险项目提供政府拨 款,标志着瑞典现代福利制度的开端。随后政府出台了一 系列重大政策,包括1901年的企业工伤事故强制性福利基 金,1913年的一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1931年的医疗福 利制度。
这一时期,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
社会保障从传统的教会慈善工作变为政府工作的一部 分;
9
1957年,在联邦总理阿登纳的推动下,联邦议会新的《伤 残和养老保险法》将养老金定义为就业时工资的替代,应 当满足退休后全部生活的需要,目的是使为德国经济做出 贡献的老一代人也能分享以后经济增长的福利。
196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根据1959年斯德哥 尔摩特别大会通过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社会福利原 则,制定颁布了《联邦教育法》、《劳动促进法》、《职 业培训法》等法律,实现了确定的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发 展目标。
2002年初,德国政府提出了彻底改革德国就业政策的新方 案,期望通过一系列改革,在3年内使德国的400万失业人 口减少一半。
2003年6月1日在柏林召开的社民党全国党代会上, “2010议程”改革纲领得以通过。
福利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通过降低税率增加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刺激消费和投 资;
由于长期实行福利国家政策,不断增加社会福利开 支,英国社会保障费用增长过快,政府负担过重, 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种种问题。
“保姆式”的制度使一些人不愿再勤奋工作,激励机 制弱化,经济效率不断下降,整个国家经济失去发展 的动力。
由于福利支出的长期激增,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财政 长期负担过重。
5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对英国的社会政策进行了大 幅度的调整改革——减少税收,削减福利,扭转了福利支 出不断增长、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局面,也使人们重新接 受了强调“个人”责任与“选择权”的价值观念。
事实上,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由于改革主要集中在 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就业市场方面,造成 社会震荡大,选民反应强烈,以至于威胁到执政党的执政 地位。
政府便处于两难选择中:一方面,德国经济发展深受福利 制度的拖累,福利制度不改革不行,否则经济发展难有起 色;另一方面,福利制度改革困难多、阻力大,特别是德 国人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难以动摇,一不小心就会刺激、 得罪选民,走入“谁改革、谁下台”的深渊,致使福利制 度改革无法彻底推行。
救济金的人数几乎没有增加。
• 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哈尔茨四”救济金领取者能 够在一年之内摆脱对失业救济金的依赖,这部分 人中又只有大概一半能够真正找到工作,恢复正 常生活。“哈尔茨四”救济金领取者之中受过较 高教育的人再次就业的机会更高,但这一部分人 只占约10%,其余9成人属于教育程度低、老人、 移民、病人或者要照顾家庭成员而被迫失业的人,
通过一揽子改革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实施与颁布,德国顺利 地实现了向现代福利国家的转型。
(二)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管理成 本大大增加,福利制度的弊端日趋明显。伴随着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福利制度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国家财 政负担沉重、社会资源浪费、劳工成本走高、劳动热情 降低、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等。
1
一、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之一,二战后 的“福利国家”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运行良好。
随着经济的持续衰落,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面临严重 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对福利国 家制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张“第三条道路”的工党政府上台 执政,把英国的福利国家改革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瑞典具备了经济发展的绝好机遇, 并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瑞典经济进入工业化起飞 时期,社会福利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教会愈来愈不堪济 贫工作的财政重负,济贫逐渐转为地方政府的一项任务。 同时,工业化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遭受风险事故的 概率大大增加,简单的济贫工作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 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