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曹冲称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课文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课文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课文4《曹冲称象》《二年级上课文 4〈曹冲称象〉》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名字叫《曹冲称象》。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叫魏国,魏国的主公是曹操。

曹操有一个小儿子,名叫曹冲,这曹冲啊,从小就聪明过人。

有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这大象可真是个大家伙,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扇子,鼻子又长又粗,还能卷东西呢。

曹操非常高兴,带着大臣们一起来看大象。

曹操看着大象,心里就冒出一个想法,他想知道这大象到底有多重。

这可把大臣们难住了,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一个大臣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另一个大臣摇摇头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称呢?”大臣们想了好多办法,可没有一个办法行得通。

这时候,小小的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曹操和大臣们都很惊讶,想听听曹冲到底有什么好主意。

曹冲说:“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听了,微笑着点点头,马上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

首先,人们把大象赶到了一艘大船上。

大象一上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

大家赶紧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了一条线。

接着,大象被赶上了岸,士兵们开始往船上装石头。

一块、两块、三块……石头越来越多,船慢慢地又下沉到了刚才画的那条线的位置。

最后,人们把船上的石头一块一块地称了出来,然后把这些石头的重量加起来。

嘿,果然算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操高兴极了,连连称赞曹冲聪明。

大臣们也都对曹冲竖起了大拇指。

小朋友们,你们说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呀?他能在大家都没办法的时候,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来称大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可不能一碰到困难就退缩,要像曹冲一样,勇敢地去想办法解决。

4《曹冲称象》(课件)-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4《曹冲称象》(课件)-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 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 官员们一同去看。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曹冲称象
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主 要写了什么?
写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
这句话交代了大象的来历。大象是作为一种 礼物送给曹操的,说明了对曹操来说,大象是一 种稀有、珍贵的东西,人们对大象并不熟悉。这 就为下文有人提议称象做好了铺垫。
zhù

音序:Z 部首:木 结构:左右

底 音序:D 部首:广 结构:半包围
gǎn

音序:G 部首:木 结构:左右
chèng

音序:C 部首:禾 结构:左右
suì

音序:S 部首:山 结构:上下
zhàn

音序:Z 部首:立 结构:左右
chuán

音序:C 部首:舟 结构:左右
rán
随堂练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zhù zi chuán dǐ
曹冲的办法好,科学、易实行、不伤害大象。
曹操微笑地点了点头。他叫人 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 大象的重量。
“曹操微笑地点了点头。”说明了什么?
儿子称象的方法深得曹操的赞同。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果然” 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冲的方法可行,称象成功。
曹操听了直摇头。
“摇头”说明官员们的称象方法不好。

音序:R 部首:灬 结构:上下
形近字
称 _c_h_ēn_ɡ__称象 称重 秤 _ch_è_n_g_ 大秤 秤杆
造大秤来称象不太容易。
词语解释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到:用在问句里,表深究。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高兴:愉快而兴奋。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最新11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最新11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最新11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什么是真正的课堂主体?怎样的课堂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我想:这里,我先让学生自主读书,提出问题后,再调整自己的教法,并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一;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我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引领,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由浅入深地思辨,利用自己的。

主动思维去不断获得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二。

这样的课堂也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体现出学生主动性作用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高度统一,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的真正有效性!《曹冲称象》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一三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一三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学习一三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2、揭题: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原文及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原文及教学设计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原文及教学设计优秀8篇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曹冲称象,整理分享了8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原文及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

聪明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曹冲称象篇二曹冲称象时,在场的人并不多,因此目睹这聪明之举的人实在有限,只曹家亲朋好友小范围内传来传去。

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一位电视台记者耳朵里,正苦于找不到可以抄作新闻的这位记者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件事炒一炒。

你想,曹冲是名家之后,小小年纪,竟然会想到用船的吃水来称庞然大物的重量,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如今,几乎家家爱子心切,这类题材家长们会感兴趣的。

为了出效果,电视台去马戏团借了一头会表演节目的大象邦南,并借了粉饰一新的运输船。

拍摄那天,动用了巨型吊车,把大象邦南高高吊起,再慢慢放下。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原文+课件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原文+课件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四单元《智慧的光芒》,具体章节为《曹冲称象》。

该文讲述了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如何巧妙地运用等量代换法称量大象重量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引入、原文朗读与解析、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曹冲称象》的内容,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掌握生字词,如“称”、“象”、“等量代换”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量代换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以及故事背后道理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知道大象有多重吗?古代人是怎么称量大象的重量的呢?”2.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解析。

3. 例题讲解:以曹冲称象为例,讲解等量代换法的原理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曹冲称象》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生字词、等量代换法3. 重点:课文解析、生字词、道理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3)谈谈你对曹冲称象故事的理解,以及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作业答案:(1)见学生个人复述。

(2)至少需要5块巧克力。

(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学生对等量代换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古人的智慧故事,进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4曹冲称象完美课件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4曹冲称象完美课件

你会造句吗? 试试看。
才:仅有;只有。说明曹冲年龄小,更能表现曹 冲从小就聪明、爱动脑筋的特点。
体会用字
我才吃完午饭。 我才睡了半个小时,还没睡够呢! 我们走到公园,才发现忘记带雨伞了。 只有坚持跑步,才会有好的身体。
体会用词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我会用 “到底” 造句……
到底:究竟。此处的“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 究的意思,说明官员们对大象的体重都非常好奇。
体会用词
我们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件事? 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小明到底怎么了,他两天没来上学了? 明天到底去不去秋游?
板书设计
官员
曹们 冲 称 象
曹冲
造大秤
直摇头
赶象上船——画线 赶象上岸——装石到 线 称石头——知象重
曹操
思察善 考勤于
于观
点了点头
归纳主题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 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 观察、富于联想的好品质,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 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儿子称象的方法 深得曹操的赞同。
曹5 操微笑地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
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称象成功
文中有两处描写了曹操对称象方法作出的不同 反应,找出来读一读。
曹操听了直摇头。
“摇头”说明官员们的称象方法不好。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微笑、点头”说明曹操非常认同儿子的称象方法。
对比鲜明,说明曹冲称象方法更好。
一杆大秤
zhòng liàng
重量
gēn zhù
四根柱子
kǎn
砍树
zhǐ
为止
我会写
chēng zhù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4曹冲称象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4曹冲称象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 1、用“——”画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 字。 2、用“○”圈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 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用秤称。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 直摇头
为什么直摇头? 因为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不满意。 “直摇头”——不停的摇头,说明曹操 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6、4曹、冲曹称冲象 称象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 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 最大的体重约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 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可以在5公里内听出水 的声音。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 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因为曹冲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 思考,并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最想:
(用船当大称)
听到宰大象的方法时,曹冲想:
(用石头代替大象,可以一块一块地称 )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 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课件)-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课件)-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你觉得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
爱思考
能大胆表达
山鸡舞镜
有一年,南方献给营操一只极美丽 的山鸡,可是它在殿堂上不肯鸣舞。众 人束手无策,认为请曹冲来也许有办法。 曹冲被请到殿堂上,他一看到山鸡,就 命人取一面铜镜来。山鸡在铜镜前看到 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 面,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
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学习任务一: 穿越古代遇称象
买菜称菜
chēnɡ
称:测定重量。
chènɡ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ɡǎn chènɡ
一杆秤 杆
秤杆 秤钩 秤锤
(栏杆) (秤杆)
这个秤杆(ɡǎn)和栏杆(ɡān)是用的同一种木材。
称物体重量的器具
秤杆 秤砣
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正巧遇见曹操和一群人在看着大象发愁。
学习任务四: 小曹冲 大智慧
读第5自然段,说说曹操的态度是怎样的?
曹操非常满意。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 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这个词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 冲所料,所以读这句话要带着对曹冲的佩服 的语气来读。
你觉得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 哪个好?好在哪里?先自己想一 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秤盘
③拨动秤砣使秤杆保持平衡,读出重量
②用手提起提纽
①在秤盘中 放入要称重 的物体
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是什么态度呢?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 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写出了曹操对官员们的主意不满意。
学习任务三: 我是曹冲我来讲
读第4自然段,画出曹冲称象的方法
曹冲称象的方法解读①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 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 一条线。

《曹冲称象》ppt课件

《曹冲称象》ppt课件

1.闪闪的星星好( 像)无数的眼睛。
写一写
弯弯的月亮像 小 船 。 火红的枫叶像 手 掌 。 细细的雨丝像 银 线 。
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称象方法?方法可行吗?
曹3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
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
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
称象步骤: 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第二步: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的重量 = 大象的重量 等量置换
称象结果:
说明曹操对曹冲的 办法非常满意。
曹5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 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称象成功
了直摇头。
说明曹操对官员们提 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大象太重,造大秤来称象,不行。
接下来,曹冲站出来 称象了,他的称象方法 是怎样的?他称象成功 了吗?
找出描写曹冲称象的语句,描述其称象步骤。
曹4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 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 多重。”
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听课文朗读, 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听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课文详解
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古1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 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写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
第2自然段是如何描写大象的?找一找相关语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件4曹冲称象(22含课后习题)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件4曹冲称象(22含课后习题)


曹cáo(曹操、曹冲) 员yuán(员外、队员、人员) 根gēn(树根、根本、根治) 议yì(议论、商议、提议) 论lùn(言论、论文、论述)

重zhòng(重量、重力、举重) 砍kǎn(砍伐、砍柴、砍树) 线xiàn(画线、线条、直线) 止zhǐ(停止、阻止、截止) 量liàng(力量、重量、数量)
最新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复习课件
第4课 曹冲称象

称chēng(称象、称一称、自称) 柱zhù(柱子、石柱、支柱) 底dǐ(底层、到底、底下) 杆gǎn(笔杆、枪杆、杆子) 秤chèng(秤杆、大秤、称秤)

做zuò(做工、做事、做衣服) 岁suì(岁月、几岁、周岁) 站zhàn(站起、站立、站队) 船chuán(轮船、大船、船只) 然rán(然后、忽然、当然)
拓 课展 后 拓 展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学生的思维 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还不够深刻。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供更多 的思维训练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 此外,在课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朗读 指导方法,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朗读等,让学生更好地 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 曹冲称象的原理和曹冲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 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朗读指导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朗读能力 。
课后总结(一)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的课后总结: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32张PPT).ppt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32张PPT).ppt
做一个大象跷跷板,让大象站在一端,另 一端站上人,等人和大象重量相同时,再将人 的重量相加,便可算出大象的重量。
......
书写指导
一看结构
二看宽窄
三看关键笔画
我是广州人氏 大犬追着月亮跑 夕阳落下山岗 最爱脚踢石子 脚下还被大火烤 不知今年几岁
书写指导
一看结构
二看宽窄
三看关键笔画
横变提,会谦让 老二不好做 横变提 左边出头右边收 左边敬大哥 口稍大
砍 议论
课文理解 官员但们 现 官是想在员这出你们个了就的办一是方法个曹法在非操曹平常,操时好曹不行的操满得办啊意通法曹,在,操那这那,最儿就你后却是一行边谁—不摇想—通头出,一了你 知边称道在象为想 的什什方么么法吗呢??
...... 造一杆大秤
曹冲 砍一棵大树
曹操听了直摇头
精度细品,感受方法之妙
曹冲到底想出了什么好方法, 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呢?
1.读一读:认真仔细地读一 读第四自然段;
2.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 3.想一想:曹冲的方法好在 哪里?
交流反馈

这一段有几句 话呢?你数对
了吗?
②线
线
请五个小
朋友开火车读一

读这段话,每人
读一句。




理解方法
这段话特别长,老师怎么读也没读明白他是怎么称出大象
曹冲是谁?
他为什么要称象呢? 他是怎么称象的?
称出来了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1.检查自然段是否标好标对;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3分钟,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时间不到,读书不停; 3.一边读一边找,课文里出 现了哪些人物?用方框框出来。
初读课文,寻找人物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 课件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  课件

本文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 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我会写
chēng

组词:称象
音序:C
部首:禾
结构:左右
自称 书写指导:“禾”窄些,“ 尔”稍宽。
造句:曹冲称象是一个著 名的历史故事。
zhù

组词:柱子 柱子上了。
音序:Z
部首:木
结构:左右
柱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主” 三横分布均匀。
造句:小狗被拴在屋外的
理解词语 船舷: 船两边的边。 造句:这艘大船的船舷上写着“中国制造”。
果然: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造句:果然像她说的一样,菊花有绿色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曹操带他的儿子和官员们 去看大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
提出很多称象的方法,但是曹操都不满意。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曹冲提出了称象的办法 ,按照曹冲的办法,果然 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哪个大?哪个小?
哪个轻?哪个重?
4 曹冲称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 内容。 (重点)
我会认
cáo
yuán gēn

lùn
zhóng kǎn chèng xiàn liàng

重 量





线

4.选择正确的字,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像 ②象
(1)大( ② )的腿( ① )四根柱子。 (2)王老师很( ① )我的妈妈。 (3)弯弯的月亮( ① )一条小船。
5.照样子写句子。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跳舞 (1)姐姐一边__________ 。 唱歌 一边__________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曹冲称象 (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曹冲称象 (课件)(共21张PPT)
cáo chōng
曹冲
chēng
4 曹冲称象
chèng

电 子 秤
ɡǎn
杆秤
秤杆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 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 象称一称?
官员们都想出了几种办法称大象? ① 造大秤 ② 宰大象
chēng
曹冲称象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 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 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船 一( )
• (2)用“先… 再… 然后… ”来说一段话。
——————————————————— ———————————————————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 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 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 称石头的重量 往船上装石头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 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 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Chéng
zǎi gē cáo cāo
称 米 宰 割 曹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称 chēng 称呼 称赞
chèn 杆 gān
gǎn
称心如意 多 旗杆 栏杆 音 笔杆 一杆秤 字
倒 dǎo 倒霉 摔倒
dào 倒水 倒茶

练习题
•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最新版教材《曹冲称象》统编版教材

最新版教材《曹冲称象》统编版教材
玲(玲珑)铃(铃铛)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 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解析:该题是从生活的状况和质量方面着手仿写,必须注意内容的贴切。
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
=
“我有个办法。1把大象赶到一艘大 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2 就沿着水面, 在船舷上画一条线,3 再把大象赶上岸, 4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 方为止。5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就行了。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小组讨论说话
用“先……再……然后……最 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非常聪明 爱动脑筋
善于观察 思考问题
我长大了,要做一个——————— —————————————的人。
总结
你收获到了什么呢?
布置作业
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的方法 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如果当时你也在,同学们,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好办法吗?
同学们 再见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就行了。 最后,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 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看出了 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官员
ɡǎn chènɡ
一 杆大 秤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4 曹冲称象-文字说明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4  曹冲称象-文字说明

1.专有名词曹冲:(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

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

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

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2.背景资料机智又善良的曹冲曹冲(称象)不但聪敏过人,而且心地极好秉性善良,当时因为天下大乱,曹操制定的法度极为严厉。

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啃了,按当时的规定保管马鞍的库吏很可能被杀头,库吏心惊胆战,想自己出首请罪,但还是极为担心脑袋不保,此事不知怎地被曹冲听说了,于是曹冲就拿小刀戳破自己的衣服,弄得跟被老鼠啃过一样,然后在曹操面前装出十分忧愁的样子,曹操就问了:“仓舒啊,你怎么不高兴呢?”曹冲就回答了:“人们以为老鼠啃了人的衣裳,对衣裳的主人是不祥的兆头,现在我衣服被老鼠啃了,所以我发愁啊。

”曹操安慰道:“东西被老鼠啃那是正常现象,那些人是瞎说的,你别为这事担心。

”于是库吏趁机前来报告说马鞍被啃了,曹操笑道:“我儿子衣服穿在身上还被老鼠啃了,更何况马鞍是悬在柱子上的呢?”于是库吏什么责任都没被追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本本组教材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专题,精选了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小文章,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写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玲玲的画
课文中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一块墨渍变成了可爱的小狗,玲玲的画更好了。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一封信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形式,用儿童化的口语鲜活而真实地叙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经过。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1.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称、杆、朝、重、发、哄”,继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1.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美好情感。

4.《曹冲称象》…………………………………………………………………… 2~3课时
5.《玲玲的画》………………………………………………………………… 2~3课时
6.《一封信》……………………………………………………………………… 1~2课时
7.《妈妈睡了》…………………………………………………………………… 2~3课时
语文园地三………………………………………………………………………… 3~4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把握单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识字、明理,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4.曹冲称象
课题曹冲称象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明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会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业。

(用时:3分钟)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
听。

上,看船身()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画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
船上装(),装到船()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
称船上的()。

这样可以知
道大象有多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启发谈话,情境习字(教学重点)
师: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

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希望他(她)能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
师: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生:(读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板书:议论)
师: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师: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师: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是怎样的?
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官员们对此有什么异议?
生:没人有这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师: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曹操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们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做摇头。

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那曹操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不可行。

赏析: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句,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