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欢迎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1。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29张PPT)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29张PPT)
一种是官员称象的办法:
一种是曹冲称象的办法: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 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我会写
弯弯的月亮像 小 船

火红的枫叶像 手 掌

细细的雨丝像 银 线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 像四根柱子。
马戏团小游戏
杆船站做 秤 柱 岁然称底
齐读第三自然段。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细读课文 重点感悟
朗读课文
思考: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为什么曹操要称大象?官员们建议怎 么称?曹冲建议怎么称?结果怎样?
边读课文边想象 称象的过程!
接下来,曹冲站出 来称象了,他的称 象方法是怎样的? 他称象成功了吗?
课文讲解
比较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结构划分
课文结构
曹冲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曹 冲
造大称 宰大象
曹操摇头
爱动脑
称 象
赶上船象 ——画线
会观察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笑着点
称石头——知象重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曹操的名言】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谜语】 历史上哪个人物跑的最快?
谜底(曹操(说曹操曹操到))
国学诵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大 象 太 重,造 大 秤 来 称 象,不 行 。
内容回顾
时间:古__时__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曹__操__、__曹__冲__、__官__员__们_____________ 事件:曹__冲__用__比__官__员__们__更__好__的__办__法__称__出__大__象__重__量__

4曹冲称象课件完美版

4曹冲称象课件完美版

4 曹冲称象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一节“重量与平衡”,围绕“曹冲称象”的故事,详细讲解质量单位换算、杠杆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单位换算、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通过曹冲称象问题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换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质量单位换算、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换算、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杠杆模型、砝码、称重器。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砝码、计算器、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重量与平衡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质量单位换算:讲解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千克与克、吨与千克等。

(2)杠杆平衡条件:讲解杠杆平衡原理,推导平衡条件公式。

3. 例题讲解:以曹冲称象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质量单位换算和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称重问题。

六、板书设计1. 《4 曹冲称象》2. 主要内容:(1)质量单位换算(2)杠杆平衡条件(3)曹冲称象问题解决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假设一头大象质量为3吨,如何利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测量其质量?2. 答案:(1)3吨=3000千克,500克=0.5千克。

(2)另一端挂50克砝码。

(3)将大象分成若干等份,如1吨、1吨、1吨,分别称重,再相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质量单位换算和杠杆平衡条件。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称重器,并尝试制作。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生字讲解课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生字讲解课件

组词:枪杆 笔杆
形近字:竿
“干”首横比木 造句:弟弟的肩上扛着一杆
字旁的横略高。
木头枪,可神气了。
笔顺:
翘舌音 后鼻音
称 柱 chènɡ 部首:禾 结构:左右
底杆
组词:秤杆 秤盘
秤做
形近字:秆
岁 站 “平”的长横写在横中造句:他买了一台电子秤。
船 然 线上,长竖比禾木旁的
竖收笔低。
笔顺:
平舌音
称柱
笔顺:
称柱 底杆 秤做 岁站 船然
笔顺:
翘舌音
zhàn 部首:立 结构:左右
组词:站队 站台
形近字:环
造句:即使是寒冷的冬天,
“口”要写
得稍大一些。
战士们仍然在站岗。
称柱 底杆 秤做 岁站 船然
翘舌音
chuán 部首:舟 结构:左右
组词:小船 船长
形近字:般
造句:湖中的小船像浮萍
舟字旁的提要写得
4 曹冲称象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称柱底杆秤 做岁站船然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称柱 底杆 秤做 岁站 船然
翘舌音 后鼻音
chèn
称心
chēnɡ 部首:禾 结构:左右
组词:称呼 称赞
形近字:秤
造句:书信的开头要写称呼。
左窄右宽。
笔顺:
称柱 底杆 秤做 岁站 船然
笔顺:
翘舌音
zhù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柱子 水柱 形近字:注 造句:广场上的喷泉喷出的
左窄右宽。
水柱漂亮极了。称柱来自dǐ部首:广 结构:半包围
底杆
组词:底层 海底
秤做 岁站 船然
形近字:低
“氐”的横收笔在横中线 造句:海底也有高低起伏的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二年级上 4 曹冲称象》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曹冲。

曹冲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曹操是当时非常有权力的人。

有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曹操非常高兴,带着大臣们一同去看大象。

大家看着这头大象,都在纷纷议论它到底有多重。

曹操问身边的大臣们:“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大臣们有的皱着眉头,有的摇着头,都想不出办法来。

这时候,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可以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可是,立刻有人反驳说:“哪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提起这杆大秤呢?”又有一个大臣说:“把大象宰了,切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他可舍不得把这么好的大象给宰了。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办法!”曹操和大臣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

曹冲不慌不忙地说:“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听了,微笑着点点头,立刻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船身果然下沉了一些。

曹冲让人在船舷上画了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

接着,人们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最后,把船上的石头称了一下,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看到这个结果,高兴极了,连连称赞曹冲聪明。

大臣们也对曹冲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

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了下来,让人们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曹冲称象的办法之所以巧妙,是因为他利用了等量替换的原理。

大象的重量太大,无法直接称出来,但是石头的重量是可以分别称出来的。

通过让船下沉的程度相同,就找到了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有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去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像曹冲一样,换个角度思考,找到一种间接的、巧妙的方法。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二年级上 4《曹冲称象》》在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叫做《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巧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魏国。

魏国的国君曹操有一个小儿子,名叫曹冲。

曹冲从小就聪明过人,非常惹人喜爱。

有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曹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象,心里非常高兴。

他带着大臣们一起来观看大象,大家都对这头大象啧啧称奇。

曹操突发奇想,问身边的大臣们:“谁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的大臣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可是,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秤杆呢?而且,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又有大臣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他可舍不得把这么好的大象给杀了。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聪明的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办法!”曹操一看是自己的小儿子,半信半疑地问:“你有什么办法?”曹冲不慌不忙地说:“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听了,连连点头,立刻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大臣们都对曹冲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聪明机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曹冲年纪那么小,就能想到这么巧妙的办法,真是令人佩服。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数学题不会做,和小伙伴闹矛盾了,这些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解决。

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只知道哭鼻子。

我们要像曹冲一样,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地想办法。

而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能明白,不能总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去做事,有时候换一种思路,也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4 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cáo chēng
姓曹操 称 呼

gǎn chèng
一 笔

杆 台


电子
suì zhàn
岁 站 月 车 台 数立 队 总
yuán gēn zhù yì lùn zhòng
官员

一根 据
水柱 子建议
论文

kǎn xiàn zhǐ dǐ zuò liàng
砍 线 止 底 做 量 树 电
条停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 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 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 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价直
路终 步桌

rán

事然 Leabharlann 后不liáng量 称 丈量、量一量 目量 liàng
重量、量词、份量
chēng chèn
chóng
重 重复、重新、重叠
zhòng
重量、举重、重点
员[yuán] 员工 官员 演员 队员 成员 党员 会员
称 [chèn]:
称[chēng] :
称心、称职、相称 称呼、尊称、敬称
根[gēn] 根本、根据、一根
4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 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 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 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 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4.曹冲称象

4.曹冲称象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
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耳朵像(
),
鼻子像(
),
尾巴像(
)。
看 看 说 说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
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鼻子子像
一个长长
的钩,子尾巴像 一根小。小的辫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 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
赶象 沿水 象下 称出
(上船)(画线)(装石)(重量)
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
先……再……接着……最后
曹操微笑着点了 点头。他叫人照曹冲 说的办法去做,果然 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说一说
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的方法称出 了大象的重量。如果当时你也在,同 学们,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好办法吗?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 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 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 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 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 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 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 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 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夏天的太阳像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 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 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杆 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 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 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课题 4.曹冲称象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难点借助拼音和已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4个生字;书写本课10个生字,巩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汉字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岁、然、站、船”4个生字。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把阅读策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不是只有策略单元才强调学生学策略,普通单元同样强调学生学策略。

我们要明确阅读策略的教学价值,注重对阅读策略的优化教学,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者,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穿越古代遇称象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这个小孩叫曹冲,七岁。

观察大象和曹冲,你有什么发现?过渡: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曹冲却只是七岁的小孩儿。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出这个庞然大物的重量的。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曹、称”两个生字。

(1)用手指课题中的“曹”字,提问:你身边有姓“曹”的人吗?你是否在同学或其他人的名字中见过这个字?(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称”,请学生仔细观察,再范写“称”字。

提醒:注意左窄右宽,右边“尔”的撇和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发现书写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展评。

2.学生观看大象视频,想一想怎么给大象称体重。

师:要解答这一难题,我们应该从古代人的智慧中寻找解答,让我们穿越回去看看吧!3.出示任务:穿越回古代,正巧遇见曹操和一群人在看着大象发愁。

4.请你朗读课文,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并且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

二年级上4《曹冲称象》《二年级上 4《曹冲称象》》在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叫做《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巧妙思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天,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曹操非常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这头大象。

大家围着大象看呀看,都在纷纷议论: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有人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么大的秤杆呢?而且,就算能造出这样的大秤,谁又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大象抬起来称重呢?大臣们都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曹冲先叫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线。

然后,他让人把大象牵上岸。

接下来,曹冲又让人把石头装到船上,一直装到船下沉到刻线的地方。

这时候,曹冲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接下来,大家把石头一块一块地称出来,最后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果然算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这个办法真是太妙啦!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纠结如何制造巨大的秤,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船和石头,通过等量替换的方法,轻松地解决了称大象的难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曹冲非常聪明,他能够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不被常规的思维所束缚,而是另辟蹊径,想出独特而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一味地按照老方法去做,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思路。

其次,曹冲还很细心。

他在称象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注意到了很多细节。

比如,他让船身稳定后再刻线,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这提醒我们,做事情要认真仔细,注重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再者,曹冲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心里有想法,但是因为害怕出错或者不敢表达,而错过了机会。

曹冲的勇敢让我们明白,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后习题答案
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答:第一种办法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曹冲的办法好是因为曹冲称象的办法简单,结果准确。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答:(先)赶象上船(然后)在船舷上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答:①“才”是仅仅的意思,说明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强调了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动脑筋的特点。

用“才”造句:
例1:八点了,小红才来到学校。

例2:妹妹上幼儿园才十多天。

②从“到底”二字体会到大家都特别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

用“到底”造句:
例1:你到底想干什么?
例2:你到底愿不愿陪我去超市?。

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课文

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课文

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课文
课文原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文解读: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 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曹冲称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4曹冲称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4曹冲称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曹冲称象》教案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然而,对于深层含义和复杂问题,他们的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对曹冲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产生浓厚兴趣,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来深入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朗读《曹冲称象》课文,并能正确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以及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

四、教学难点(1)曹冲称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①老师通过讲述大象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大象吗?它们可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大象的故事,那就是《曹冲称象》。

"②紧接着,老师展示大象的图片或者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象的庞大和可爱:“看,这就是大象!它们是不是很大呀?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呢?”(2)分享交流①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象的认识:“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大象吗?或者有没有在书上、电视上看过关于大象的介绍呢?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②引导学生对如何称象展开讨论:“现在,我们假设自己是大臣们,如果让你来称这头大象,你会怎么做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3)引出课题①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老师总结:“看来大家都有很多奇思妙想啊!那么,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他的儿子曹冲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吧!"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下课题——《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27张PPT)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二) 4 曹冲称象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 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 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 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三个步骤:
①象上船,画条线。
②象上岸,石到线。 ③石称重,事做完。
带着问题读书
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 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 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称象工具: 一杆大秤
称象
穿越千年 冷眼旁观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层次梳理
官员
曹们 冲 称 象
曹冲
造大秤
直摇头
赶象上船——画线 赶象上岸——装石到 线 称石头——知象重
曹操
思察善 考勤于
于观
点了点头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 得起这杆大秤呢?”
读好长句子的小贴士:加上停顿符, 长句变短句。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 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两种
曹冲的 办法好
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呢?
读书提示: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现官 员们称象办法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怎样的想 法和感受呢?一会儿和同学们来分享分享。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 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 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课 曹冲称象 课件(共34张PPT)

第4课 曹冲称象 课件(共34张PPT)

演一演 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曹操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疑问)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官员一
(肯定)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 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官员二
(反对)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 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冲七岁。
重读“才”字, 读出惊讶、夸赞的
曹冲才七岁。
创意表达
请按照步骤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第一步:赶象上船。 第二步: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往 船上装石头。 第四步:称石头有多重,把石头 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 量。
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
(先 )赶大象上船,然(后 )在船舷上
做记号,再( )把大象赶上岸接,下(来
yì lcùhnū lázihònɡ liàcnhɡuán shcēhnènɡ ɡǎsnhí tkóǎun
议 论出 来重 量 船 身秤 杆 石 砍头断
dì fānxɡiàn
ɡzuhǒǐ rán
地 细方线 为 止果 然
自主识字
★ 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 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
一杆秤



电子秤
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
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边读边做动作,
不停的
读出曹操的不满。
称物体重量的器具
秤杆
(台秤chènɡ)盘秤
秤砣
杆秤
这就是官员说的要造 的那杆大秤缩小的样子。
造秤难度大 人提不动
办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 大树做秤杆。
行不通 他曹们操的方态法度好:吗直?摇为头什→么不?赞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
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第三步:赶象上岸, 第装第二石一步头步:,:在船赶船身象舷下上上沉船画线 至画线处
第四步:称出石头的重量
想一想
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至画线的地方 为止?
石头的重量=大象的 重量
等量代换
齐读第5自然段
赞许、欣赏曹冲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 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观象人
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
·大象长什么样子? ·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大象的样子: 整体特点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
根柱子。
蒲?扇
比喻, 生动形象
一堵墙 粗壮的柱子
长?鞭
用“像……像……”说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像什么。
官员们的议论:
两个动作 同时进行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 议论:“这么大的象, 到底有多重呢?”
·用“一边……一边……”造句。 我一边哼歌,一边搭积木。
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到底”表示深究,说明官员们对大象 的体重很好奇。
黄山有多高? 黄山到底有多高?
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曹操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疑问)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官员一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 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感谢您的欣赏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 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1 赶象上船 3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2 在船舷上做记号 4 称石头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过程:先赶大象上船,等船 身下沉,沿水位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赶大 象下船,往空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至 画线处为止。最后称船上所有石头的重量。 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称柱底 杆 秤 做岁站 船 然
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左右结构 称 柱 杆 秤
做站船
上下结构
岁然
半包围结构

底 dǐ
部首: 广 结构: 半包围
书写指导:“氐”不宜太小,横收笔在横中线上,斜
钩舒展,与“广”的撇平衡。
站 zhàn
部首: 立 结构: 左右
书写指导:“立”的末横变提,写得短;“占”
猜谜语(动物)
四条大腿粗又圆, 两把长刀硬又尖。 全身披挂银盔甲, 后面甩根细皮鞭。
大象
4 曹冲称象
助读资讯
曹操(155-220) 字孟德,一
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 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曹冲(196-208) 字仓舒,东
汉末年人,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 深受曹操喜爱。
办法可行
曹操的态度:微笑着点了点头→赞同
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方法相比,好在哪里? 科学、易实行、不伤害大象
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
爱动脑筋
善于观察
能大胆表达想法
议一议
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或给曹冲提出一点改进意见吗?
其他办法:用跷跷板称象 改进意见:把石头换成牛、 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效率更高、更省力。
课堂练习
一、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
平 =_秤__(一杆秤)
主 =_柱__( 柱子 )
禾+
木+
尔 =_称__( 称心 )
干 =_杆__(笔杆子)
二、用课文中的量词填空。 一(棵)大树 一(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堵)墙 一(艘)大船 一(条)线
三、填写曹冲称象的步骤。
步骤 一 二 三
方法 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 赶象下船,装石头,直到船身 下沉处画线 称石头的重量
(肯定)
官员二
(反对)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造秤难度大 人提不动
方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
大树做秤杆。
行不通
曹他操们的的态方度法:好直吗摇?头为→什不么赞?同
自由读第4自然段,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陈述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惊讶、夸赞
? 他今年上二年级记
读一读
cáo
chēnɡ
yuán
曹冲 称象 官员
zhònɡ liànɡ kǎn
xiàn
重 量 砍树 画线

zuò
suì
到底 做法 岁月
chuán rán
ɡēn zhù
船只 然后 四根柱子
yì lùn
议论
zhǐ
停止
zhàn
站立
ɡǎn chènɡ
一杆大秤
数石头

称员


议论




线


写一写
板书设计
官员们
造大秤
曹冲称象
两个办法
曹冲
以船代秤
砍大树、提不起
以石代象
对比
✘ 曹操直摇头
✔ 曹操微笑、点头
多观察、勤动脑
课文主题
本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 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展现了曹冲善于观 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形象 特点。同时告诉我们,平时善观察,遇事 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中的“口”要写得稍大。
船 chuán
部首: 舟 结构: 左右
书写指导:“舟”的横变提,要写得短,右端不出
头;“几”的第二笔不带钩。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曹操得到一头象, 想知道象的重量,曹冲以石代象,称出象重。
起因
经过
结果
·课文中有哪些人物? 曹冲、曹操、官员们。
课文品读
时间 交代大象的来历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 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 去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