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象 7 洪脉
脉 形 浮大满于指下,来盛去衰
主 病 实热证 虚劳、失血、久泻 气血不足
8
细脉
脉细而软,状如丝线
9
滑脉
往来流利
实证(实热、痰饮、食积)
10
涩脉
艰涩不利
气滞血瘀痰阻食积 ——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涩而无力
脉象
脉 形
主 病
11
弦脉
如按琴弦,硬而有力
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五)望小儿指纹
风关——第一节,络病 气关——第二节,经病 命关——第三节,脏腑
“透关射甲”——危重
正常:红黄隐隐于食指风关之内 异常: 浮沉——表里 红——热 紫——寒 青色——惊风、瘀血 淡白——虚,色浓滞——实证
③灰黑苔(浅黑为灰,较灰色深为黑):
• 主里热证、里寒证 • 黑而滑润,舌淡—阳气虚衰,水饮内停 • 苔黑而干,舌鲜红—热盛阴伤
薄白苔
厚白苔
淡黄苔例图→
深黄苔例图→
焦黄苔例图→
灰苔例图→
黑苔例图 →
第二节
闻 诊
主要是通过听声音及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听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呃逆、 嗳气、肠鸣、太息)
表证有汗 - 外感风邪 表证无汗 - 外感寒邪
头汗:汗出仅见头部 ——虚阳上越、湿热、热邪 半身汗:汗出仅见身之上、下、左、右一侧 ——邪气阻络 心胸汗:心胸部汗出过多 ——心肾不交、心脾两虚 手足心汗:汗出仅见手足心 ——阴经郁热、阳明热盛、中焦湿热
54
三、问疼痛
部位、性质
胀 痛:疼痛作胀---气滞 走窜痛:痛势走窜---气滞 刺 痛:痛如锥刺---血瘀 固定痛:痛处固定---血瘀、寒湿 隐 痛:痛势绵绵---正气不足 空 痛:痛而空虚---气血阴精不足 冷 痛:疼痛伴有寒冷感---寒邪、阳虚 灼 痛:疼痛伴有灼热感---热邪、阴虚 绞 痛:疼痛剧烈,痛如刀绞---有形实邪 重 痛:疼痛伴有沉重感---湿邪 掣 痛:抽掣牵扯而痛----筋脉失养、邪气阻络
一、问寒热
(一)恶寒发热(轻、重、恶风) (二)寒热往来 (三)但寒不热 (四)但热不寒

恶寒:自觉寒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 不能缓解-外邪束表,卫阳被遏 畏寒:自觉寒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 能缓解者-阳气虚衰,失其温煦

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体温在39度以上 —阳热内盛,正邪相争 潮热:按时发热或热甚,如潮汐之来,常 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三型 低热:病人自觉发热, 热度较低, 体温不超过38度 —正气不足
• • • • 1、部位──两侧腕部桡动脉搏动明显的部位(寸口) 寸—关前(食指) 关—腕后桡骨茎突内侧(中指) 尺—关后(无名指)
• 寸口的分候脏腑
寸 左手脉 右手脉 心 肺
关 肝 脾
尺 肾 命门
2、方法 时间:清晨未起、未进食为佳,气血平和 平臂:坐位或仰卧位,掌心向上 布指:先定关,关前寸,关后尺 平息:患者和医生 举、寻、按 单按、总按
若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 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是失神重症,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予后 不良。
无神例图→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是临终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 原目暗睛迷,突然目光转亮;原语声低微断续,突 然响亮起来,言语不休,想见亲人;原面色晦暗, 突然颧赤如妆;原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食不 知饱。
–黄腻—湿热 –白腻—寒湿
• ④花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 • —气阴不足。
• ⑤无苔—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厚苔
薄苔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腻苔
腐苔
2、苔色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
• 苔薄白—风寒表证 • 苔白滑—寒湿、痰饮
②黄苔:主热证(色越深,热越重)
• 苔薄微黄—外感风热 • 苔黄厚干燥—热盛伤津
(三)望形态——形体姿态
肥而食少——脾虚有痰湿 瘦而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阴虚 形瘦倦怠——气血虚 四肢抽动——肝风内动
(四)望局部
头颈:头、颈、发 五官:眼、耳、口、鼻、齿龈 皮肤:形态、色泽、皮肤病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 络(浅静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 义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 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 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分为 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三节为命关。
意义: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 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 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Baidu Nhomakorabea
假神例图→
神乱(神志错乱失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躁常并 称,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痰火扰心及虚阳扰动(虚 寒证)均可导致。 恍惚:神思不定,迷乱无主之证。意识模糊不清 ;精神不能 集中,无法思考。因七情内伤,心气不足,心血虚亏而成;或因外 邪内干,热邪蒙蔽心神所致。
见阴虚潮
二、问汗
1 里证辨汗:☆ 自汗:昼间汗出,动则尤甚 - 气虚 阳虚 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 阴虚 大汗:汗出蒸蒸,汗出量多 - 里热炽盛 绝汗:病情危重,汗出不止 - 亡阴、亡阳 战汗:病情严重,全身战栗,续之汗出 - 疾病转折点 无汗:身无汗出 - 阳虚 津亏
2 表证辨汗:
3 局部辨汗
红舌(舌色红):主热证
• 舌红少苔或局部无苔—阴虚火旺
绛舌(舌色深红):主热盛
• 外感热病见舌绛—热入营血 • 内伤杂病见绛舌—阴虚火旺
淡红舌例图
淡白舌例图
红绛舌例图
青紫舌(舌质青紫或舌上有瘀点瘀斑): ——主瘀血证
• • • • 舌绛紫而干—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舌淡紫而润—阴寒内盛,血脉瘀滞 紫——寒、热 青——寒证、瘀血
二、望舌
——判断正气盛衰、病位深浅、病邪性质、病情进 退 舌尖 —心肺 肾 舌中 — 脾胃 舌根 — 肾 肝胆 肝胆 脾胃 舌边 — 肝胆
心肺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舌形、舌色 舌苔—苔形、苔色
(一)舌质——辨寒热虚实、气血盛衰 1、形态 ①胖瘦:
四、饮食
1、食欲减退 :脾胃虚弱:见于久病中饮食积滞:有伤食史,厌恶饮 消谷善饥—胃火亢盛。 2、口渴:口不渴——寒 口渴多饮——津液大伤,热邪所伤或汗、吐、下太过 口渴不欲饮——阴虚、湿热、痰饮、瘀血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四节 切 诊
一、脉诊
(一)诊脉的部位、方法
低沉——虚 高亢——实
(二)嗅气味(口气、分泌物、排泄物、 病室气味)
臭——实、热 腥——寒、虚
第三节 问诊
问诊内容:一般情况、主述、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问现在症:十问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添服药参机变, 妇女须问经带产,迟速崩闭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目的要求: 1、了解四诊的基本知识。 2、熟悉四诊的基本内容。 3、掌握舌诊和脉诊的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第一节 望诊
一、一般望诊 (一)望神(精神状态) 1、得神 2、少神 3、失神 4、假神 5、神乱
得神(有神)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 面色:荣润含蓄
总 按
单 按
(二)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60~90次/分。 胃、根、神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预后转归。 脉浮—表证 脉沉—里证 脉迟—寒证 脉数—热证 脉虚—正气不足 脉实—邪气亢盛 脉细—久病气血虚或失血,脉洪—邪盛正衰(危 候) 外感热病,脉急数且烦躁—病情发展
(三)常见异常脉象与主病
脉象 1 浮脉 脉 形 轻按即得,重按不明显 主 病 表证 实—有力 虚—无力
2
3 4 5 6
沉脉
迟脉 数脉 虚脉 实脉
重按方得,轻按不明显
一息不足四至 (60次以下/分) 一息超过五至 (90次以上/分) 三部举按皆无力 三部举按皆有力
里证 实—有力 虚—无力
寒证 实—有力 虚—无力 热证 实—有力 虚—无力 虚证 实证
• 胖大,边有齿痕—气虚,脾肾阳虚 • 胖大满口,色赤—心脾热毒炽盛 舌体瘦小,淡红—气血虚 舌体瘦小而红绛—阴虚火旺 舌体肿胀青紫晦暗—中毒
②裂纹: 干而有裂纹—热盛伤阴,阴虚液涸 ③点刺——火热炽盛
裂纹舌例图 (热盛伤津型)
2、颜色 淡白舌(色浅淡):主虚证、寒证
• 舌淡舌体萎缩—气血大亏
4、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白而枯槁(无光泽)——血虚 白而虚浮 ——肾阳虚
5、黑色:紫黑、焦黑、黧黑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瘀血 唇甲青紫,气短—心阳虚衰 面唇青紫,左侧胸前区剧痛—心血瘀阻 面色晦暗发黑—虚寒证、瘀血证(肾阳衰弱)
面黑干焦:
主肾阴虚。因肾精久 耗,阴虚火旺,虚火 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青紫舌例图
3、舌态
强硬 痿软 歪斜 颤动 吐弄
(二)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1、苔质
• ①厚薄—病位深浅 苔薄—表证 苔厚—里证 肠胃积滞、痰湿内阻 ②润燥—津液盈亏 • 苔湿润—津液未伤 • 滑苔(苔面水份较多)—水湿内停 • 苔干燥—津液亏虚
• ③腐腻: • 腐苔(苔松而厚不光滑,颗粒大,易刮脱) ——肠胃湿热。 • 腻苔(厚而光滑粘腻如浆糊,揩之不去) ——痰饮湿浊,食积。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多见于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有血热、瘀血、燥屎、痰凝的 不同。
昏迷:神志模糊,不省人事,甚至昏睡不醒,呼之不醒。病属 危候。可见于亡阴、亡阳、内闭外脱、邪毒内闭、厥证、痫证等。
(二)望面色
(面部颜色与光泽) 病色的善恶
• 善——光明润泽——脏腑精气未衰 • 恶——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
表情:丰富自然。 意识:神识清楚。 体态:动作自如,反映灵敏。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
意义: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虽病亦较轻浅, 或当前即使病情较重,但其预后也多良好
得神例图→
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低, 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肾 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疾病 由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少神例图→
失神(无神)
表现: 目光--目无光彩,瞳仁呆滞 表情--淡漠或呆板 面色--晦暗暴露 言语--断续
意识--朦胧
体态--身体沉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呼吸--微弱或喘
肌肉--周身大肉已脱
意义: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严重,予后不良。
1、青色
• • • • 主寒证 主痛证 主瘀血证 主惊风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主惊风。 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脉, 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络血 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热抽 搐患儿。
2、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 实热证 两颧潮红— 虚热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面色萎黄(黄而无光泽)——脾胃虚弱 面目一身尽黄(黄疸) 黄色鲜明——阳黄(湿热) 黄色晦暗——阴黄(寒湿)
第三章 四

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指望、 闻、问、切四诊。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情况。 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和闻其气味变化。 问诊:询问病人(或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和发 展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 况。 切诊:按病人脉搏及触按病人肌肤、脘腹、 四 肢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