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常见的降脂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两者在临床上都显示出了显著的降脂效果,并且在降低冠心病风险、改善病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上是否有所不同,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一、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属于他汀类药物,是强效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LDL-C的水平,同时提高HDL-C 的水平,从而达到降脂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稳定斑块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 降脂效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一项比较研究发现,在患者使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瑞舒伐他汀能够比阿托伐他汀更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
而且,瑞舒伐他汀还能够显著提高HDL-C水平,对于全面促进血脂代谢有着更积极的作用。
2. 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在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方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无论是瑞舒伐他汀还是阿托伐他汀,均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等。
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3. 安全性评价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属于较为安全的药物。
但在具体的安全性表现上,瑞舒伐他汀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
尤其是在肌痛和肌肉损伤方面,瑞舒伐他汀的用药安全性更加可靠。
三、临床应用及剂型选择在临床应用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来决定。
对于需要更强效降脂的患者,可以首选瑞舒伐他汀;而对于肌痛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的患者,则可以选择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第一部分 两药临床疗效的比较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这究里一添:加两标药题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方法: ➢选取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28例,男性 88例,女性 4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
6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64例。 ➢入选标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3.64mmol/L和(或)总胆固醇
汀以外的其他调脂药物2周,以减少对疗效判断的干扰,瑞舒伐他汀组服用瑞舒 伐他汀5mg/d,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 ➢每晚入睡前或晚餐后3h服用,共治疗8周。8周后,对两组患者TC、TG、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L)含量进行比较。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结果:标题
3.78±0.37
治疗后
4.40±0.551)2)
1.96±0.241)2)
2.37±0.291)2)
HDL-C
0.79±0.19 1.15±0.251)
0.81±0.34 0.92±0.161)2)
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A组比较: 2) P<0.05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结这果里分添析加:标题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的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结这果里分添析加:标题 ➢经过8周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TG和LDL-C下降幅度明显,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能明显提高患者HDL-C水平(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 5mg/d )与阿托伐他汀( 10mg/d )在降低血浆 TC、TG
13.5
2.42±0.89
论他汀类药物安全性
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 LIPID、AFCAPS/TexCAPS)均有下列突出的特 征: 1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2追踪观察时间长。 3治疗后血浆TC和LDL-C降低明显。 4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下降。 5未见自杀、暴力、恶性肿瘤等 非冠心病死亡率上升。
地西泮
可达因
丙咪嗪
非洛地平 硝苯地平
伊曲康唑 R-华法令 胺碘酮 奎尼丁
Evans W.E., (eds.),1992
肝药酶(CYP450)的特性
肝药酶可被诱导
药物降解加快 肝药酶可被抑制 药物降解减慢,药物蓄积,不良 反应出现
50%以上药物代谢通过CYP450
其中: 50%通过 —— CYP450 3A4 25%通过 —— CYP450 2D6 18%通过 —— CYP450 2C9 同时服用药物依赖于同一种 P450 酶代谢,则会彼此影 响,导致血中他汀类药物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氟伐他汀预防血管造影再狭窄试验(FLARE)
结果 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缓解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证实了可以显著减少PTCA术后患者死亡和心梗的 发生(来适可使危险性下降了62%)
副作用少,病人耐受性好
来适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达62%
氟伐他汀在常规临床应用中降脂作用的研究(FLIRT)
目 的:在常规临床中,观察氟伐他汀分别治疗原发性高 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效果与 耐受性、及是否受到伴随症状治疗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来适可 法华令 地高辛 烟酸 红霉素 心得安 环孢素 辛伐他汀 + 普伐他汀 洛伐他 汀
-
+
早期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病人疗效评价
早期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病人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hs-CRp水平指数和TC、TG、HDL-C、LDL-C四项血脂指标。
结果: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的CRP、LDL-C、TG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HDL-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病人,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TC、TG和LDL血脂指标,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期;他汀类药物;脑梗死前言: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原理为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最终对人脑神经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1]。
该疾病本身属于临床综合征的一种,发病率大约占据全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70%,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以中老年群体为多见。
该病发展中会出现意识障碍,延髓型麻痹、四肢瘫软、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状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扩容、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方式治疗脑梗死,近年来他汀类药物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
有研究资料显示,针对脑梗死一级、二级预防过程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效果明显,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治疗早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研究主体为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2017年版)》;(2)发病入院时间不超过72h;(3)患者近期未服用过他汀类降血压药物;(4)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且按照自愿分组的原则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重大脏器疾病、恶性肿瘤疾病;(2)合并凝血障碍、出血性梗死。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是常用的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
两者都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一、药物特点1.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高选择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长的半衰期。
它能够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瑞舒伐他汀可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脂蛋白水平,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二、疗效比较1. 血脂调节作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总胆固醇、LDL-C和非HDL-C的效果方面相当。
大量研究表明,两者对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相似,无明显差异。
3. 耐受性和安全性: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两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痛、乏力、头痛和肝酶升高等。
但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4.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
它们均可以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心绞痛、心血管病死亡和冠状动脉介入等。
两者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
三、适应症与用法用量1. 瑞舒伐他汀:适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等。
常用剂量为5-40mg/日。
根据现有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看,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效果几乎相当,并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具体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可以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风险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有效且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
他汀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 .
反 应 意 兰 . ( P . < 0 . 0 . 5 . ) . . 考 纽 的 牟 症 的 发 生 率( 3 ・ o % ) 小 于 对 照 组( 1 1 . 0 % ) , 差 别 典 有 统 计 学 高 叉( P < 0 . o s ) 。 根 据 研究 发 现 , 两 组 中 惠 者 服 用 药 物 后 没 有 出 现 明 显 的 藉 茱
1 .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我 院 发生 心血 管 疾 病 的患者 1 0 0例 .通 过 查 阅 电子 病 历 中 的 相关 数 据 进 行 分析 ,根 据 是 否 使 用 他汀 类 的 药 物分 两组 进 对 比 分 析。 病 例均 选 自 2 0 1 4 年6 月至 2 0 1 6 年6 月期间。其中.实验组女性患者 2 1 人,男性患者 2 9 人,年 龄在 6 0岁 到 7 6岁 之 间 ,平 均 年龄在 ( 6 8 . 3 ±3 . 5 ) 对照 组女性 患 者 2 2人 ,男 性 患者 2 8人 ,年 龄 在 5 9岁 到 7 7 岁 之 间 ,平 均 年 龄在 ( 6 7 . 2 ±2 . 8 )。 选取 的 患 者 中 有 2 2例 患者 为混 合 型 的心 绞痛 ,有 3 6例 患者 为 自发性 的心 绞痛 ,有 2 7例 患者 为恶 化 劳累 性 心绞 痛 ,有 1 5例 患 者为 初 发性 的 心绞 痛 。排 除标 准 : ( 1 )患 者 有其 他 重大 疾 病 ,如 严重肾衰竭等。 ( 2 )患者年龄过大,超过 8 0 岁以上。 ( 3 )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 , 不能 配合 实验 实行 。 ( 4 )患者 病症 严重 ,无法 沟通 。 ( 5 )患者 患有 严 重的 肿瘤 的情 况 。 两组 患者 在性 别 ,年龄 等一 般 资料上 的差 别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具有 可 比性 。 1 2 方 法 通 过 查阅 已出院 的患 者 的 电子 病历 发 现选 取 的 患者 均 服用 常规 的 心 血 管 药物 医治 。患 者还 服用 D 受体 阻滞 剂 ,血管 紧张 素转 换酶 抑 制剂 以及硝 酸 甘油 等 药物 医治 ,另外 ,患者 还使 用 了镇 痛 ,镇静 以及 降脂 等药 物 医治 。在 选 取实 验 组的 患 者除 了使 用 常规 的 心血 管 药物 的医 治 外还 使用 了 他汀 类药 物 。实 验组 的 患者 大 多使 用 阿托 伐他 汀钙 片 ( 国药 准字 H2 0 0 5 1 4 0 8 ,辉瑞 制 药有 效公 司 )。 1 . 3 观 察标 准 根 据 患者 的 病历 分 析 发现 在 经过 医 治 ,患者 的 医 治效 果 不 同。 显 效 :患 者 的临 床 症状 完全 消失 ,患者 的 心 电图 检测 中检 测结 果 中 的 s T段 以 及 T段 的情况完全恢复,患者的缺血症在 2 4 小时内完全恢复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恢 复 的 情 况但 是 没有 完 全恢 复 ,患 者 的心 电图 检测 的榆 测 结 果 中的 s T段 以 及 T段 的 情 况基本恢复 ,患者的缺血症在 2 4 小时内出现好转 ,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 转 的 情 况 ,患者 的 心 电 图检 测的 检 测结 果 中 的 s T段 以及 T段 的情 况 没有 出 现恢 复 的 情 况 ,患者 的 缺血 症在 2 4 d' , m t 内没 有 出现好 转 的情 况 1 . 4 统 计学 方法 采用 S P S S I 7 .0软 件对 数据 进 行统 计分 析 ,计 量 资料 采用 ( 均 数 ± 标 准差 )的方 式表 示 ,两组 间 的 比较 采用 t 检验 ,治疗 前 后数 据 的比较 采 用配 对 t 检验 ; 计 数资 料 采用 频数 和百 分 比表 示 ,组 问差异 采 用 x 检 验 ,设 P< 0 .0 5时 ,差 异具 有统 计学 意 义 。 2 .结果 2 . 1 实 验组 和对 照 组 的医 治效 果的 比较 实验 组 的 医治效 果 ( 9 2 . O %)大于 对 照组 ( 8 0 O %) ,差 别 具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具 体情 况如 表 1 所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冠心病是一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LDL-C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可以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LDL-C的水平来减少斑块的形成,从而改善冠脉血流。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在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血管狭窄等方面的效果相当。
一项对9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和脂蛋白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这两种药物对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尽管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相似,但它们的用药注意事项和副作用有一些差异。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一样,都属于他汀类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风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监测肝功能酶。
瑞舒伐他汀还可能导致肌肉损伤和肌无力,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
阿托伐他汀则可能引起肝致癌作用,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也有一些差异。
瑞舒伐他汀的常用剂量为10-80mg/天,而阿托伐他汀的常用剂量为10-80mg/天。
瑞舒伐他汀建议在晚上服用,因为胆固醇的合成在晚上达到顶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LDL-C的水平。
而阿托伐他汀则可以在任何时间服用。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相当,都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改善冠脉血流。
由于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和用药注意事项存在差异,患者在选择用药时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
他汀类药物介绍
表1 已面市的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总览 参数 Tmax(h) Cmax(ng/ml) 生物利用度(%) 亲脂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 代谢途径 代谢产物活性 转运蛋白底物 t1/2(h) 尿液排泄比例(%) 粪便排泄比例(%) 洛伐他汀 2~4 10~20 5 是 >95 CYP3A4 有 是 2.9 10 83 普伐他汀 0.9~1.6 45~55 18 否 43~55 硫酸酯化 无 未知 1.3~2.8 20 71 辛伐他汀 1.3~2.4 10~34 5 是 94~98 CYP3A4 有(次要) 是 2~3 13 58 氟伐他汀 0.5~1 448 19~29 是 >99 CYP2C9 无 否 0.5~2.3 6 90 阿托伐他汀 2~3 27~66 12 是 80~90 CYP3A4 有 是 15~30 2 70 罗苏伐他汀 3 37 20 否 88 CYP2C9,CYP2C19 有 是 20.8 10 90
2.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抗凝固作用 (3)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抗骨质疏松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预防痴呆
二、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表现:恶心、腹泻、腹痛、消化不良、ALT或 AST升高。 神经系统表现:失眠、头痛、视觉障碍、眩晕、外周神 经病变等。 2.肌肉毒性 临床表现:肌痛、肌无力、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单独应用时的耐受性良好,在已有报道的严 重肌肉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比例与他汀类药物和其它药物的 联合应用相关。一般来说,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引起肌病的 发生率很低,大约是千分之一,而且与剂量相关。 临床报道,补充辅酶Q10可以改善肌病症状。
2.代谢方式及药物相互作用 (1)代谢方式 多数他汀类药物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进行代谢。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通过CYP3A4系统 进行代谢,氟伐他汀主要通过CYP2C9系统 进行代谢,普伐他汀不经过CYP进行代谢, 而是在肝细胞浆内经硫酸酯化代谢。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脂质含量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梗死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血脂已成为临床中的重要治疗目标。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主要包括降脂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三个方面。
降脂效果是评价一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改善血脂谱。
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还观察到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效果。
安全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肌痛和肌无力,严重者可引起肌纤维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降脂药物。
耐受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耐药现象,导致降脂效果下降。
对于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树酯类药物、阿巴斯汀和艾凡莫特等。
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以及及时调整剂量和选择其他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还需要针对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最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它们都属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效果有何差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药物的作用机制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而阿托伐他汀也属于他汀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与瑞舒伐他汀类似,也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这两种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作用机制是相似的。
二、临床疗效对比1.研究1:在一项系统评价研究中,对比了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在降低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和提高HDL-C水平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且在治疗冠心病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研究2:另一项对比研究中,将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并观察了两种药物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功能和稳定斑块等方面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在改善心肌功能和稳定斑块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具体的疗效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是相似的,都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有一定的改善心肌功能和稳定斑块的效果。
三、不良反应比较1.研究1:在一项对比研究中,比较了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痛、乏力、头痛等,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无明显差异。
四、用药注意事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虽然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在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瑞舒伐他汀不宜与某些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红曲霉素等联用,而阿托伐他汀对联合用药的限制相对较少。
在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合并症选择合适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中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参与实验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中患者有72例,对照组患者有56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LVESD、LVEDD、LVEF 及NT-pro BNP变化差异。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低于实验组中的患者。
实验组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
实验组中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变化及NT-pro BN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中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结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优异,对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ati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12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3 in,including 72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n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6min walking tes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heart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6min walking dist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statins is excellent,and the hear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obviously improved.Key words:statins heart failure heart function improvement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一些不良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心力衰竭患者人数每年持续增长。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摘要】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内容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评估、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价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结论部分讨论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未来研究展望以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他汀类药物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参考,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冠心病、疗效、副作用、安全性评估、作用机制、治疗方法比较、潜在作用、临床实践、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进而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还存在一些争议,一些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而另一些研究却认为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并不明显。
有必要对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深入探究,以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通过对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评估、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价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其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途径对冠心病的治疗机制。
2. 分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不同种类、剂量和疗程的应用方式,以及对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3. 评估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包括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疗效评价。
4.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分析其对患者健康的风险和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作用,促进未来研究的发展,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他汀类药物的介绍
他汀类药物的介绍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降低甘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
当前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罗苏伐他汀等。
一、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1)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化学结构中的开放酸部分与HMG-CoA极为相似,因而对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有特异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起到调脂的作用。
(2)调脂疗效: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公布的数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使TC 下降30%~40%,LDL-C下降35%~45%,TG下降5%~10%,HDL-C升高5%~10%。
2.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抗凝固作用(3)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4)抗炎症作用(5)抗骨质疏松作用(6)抗肿瘤作用(7)预防痴呆二、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一般不良反应消化系统表现:恶心、腹泻、腹痛、消化不良、ALT或AST升高。
神经系统表现:失眠、头痛、视觉障碍、眩晕、外周神经病变等。
2.肌肉毒性临床表现:肌痛、肌无力、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单独应用时的耐受性良好,在已有报道的严重肌肉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比例与他汀类药物和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相关。
一般来说,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引起肌病的发生率很低,大约是千分之一,而且与剂量相关。
临床报道,补充辅酶Q10可以改善肌病症状。
3.肝毒性所有他汀类药物都产生肝毒性,其发生率1%,且呈剂量依赖性。
4.其他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脱发,皮肤瘙痒,白内障,男性性欲丧失、勃起障碍等。
三、他汀类药物的比较与评价1.药代动力学、剂量和用法(1)药代动力学所有的他汀类药物口服均能迅速吸收,4h内血药浓度可达峰值,但吸收程度大不相同,30%~80%。
他汀类降血脂药的非降脂作用评价
本品和红霉素都是细胞色素P45023A4酶的抑制剂,二者合用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40%。
本品与环孢霉素、贝特类降脂药、烟酸、红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可增加肌病的危险,应加注意。
本品可增加地高辛及口服避孕药的浓度。
但与考来烯胺合用时则可使本品血浓降低。
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做肝功检查[7]。
本品和华法林有相互作用[9]。
参考文献[1]孙忠实.辛伐他汀的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711.[2]朱丹萌,翟所迪.他汀类的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69.[3]翟所迪,方娟娟,张!.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相互作用监测[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67.[4]李海峰.他汀类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155.[5]王海勇,王林.降血脂药物的研究发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162.[6]李元敏.食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0(2):107.[7]刘新民,徐韬园,张克义,等.实用临床治疗药典[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52229.[8]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52188.[9]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62387.收稿日期:2005206230他汀类降血脂药的非降脂作用评价张启祥(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 建德311600)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693(2006)0820747204 羟甲戊二酰辅酶A(H M G—Co A)还原酶抑制剂类血脂调节药,又称“他汀类”降脂药,是近年全球最为热销的药品类别。
国外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都进入单品种销售额领先前20种药品。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容易导致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依赖糖尿病等疾病的加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本文旨在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一、临床应用评价1.适应症广泛他汀类药物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安全性高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明显的临床异常。
而且,在临床应用中,极少数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疲劳等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得到控制。
3.口服方便他汀类药物为口服药物,患者在家中即可按时进行用药,无需到医院进行注射或输液治疗,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生活。
二、效果分析1.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能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得到控制。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
2.改善心血管功能高脂血症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能够减少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并接受定期的健康评估。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血浆中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脏疾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脂血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治疗高脂血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通过抑制3-羟-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减少胆固醇生成,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1.1 疗效显著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LDL受体的表达,增加LDL胆固醇清除,进而达到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物。
1.2 安全性高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者选用适当的药物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一些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来说,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适应症广泛他汀类药物不仅适用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也适用于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
无论是单用或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4 可持续治疗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长期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持续使用,以维持血脂代谢的稳定状态。
一些研究也表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人体内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的水平持续增高,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
本文将从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两个方面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情况进行综述。
一、临床应用评价他汀类药物最早应用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认识到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高脂血症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能力,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提高内皮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栓和斑块的形成。
1. 安全性虽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广泛,但其常常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包括肌肉痛、肝酶升高、肠胃道症状等。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副作用往往通过剂量调整、应用时机的改变等方法得以缓解。
2. 生物利用度他汀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取决于口服后的吸收率。
例如,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大约达到50%和14%。
因此,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方案的具体设计。
3. 干预效果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效果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例如,通过治疗,病人的LDL-C水平约可降低20%~60%,三酰甘油水平可降低15%~40%。
2. 预防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心血管事故的发生,包括心脏病、中风和心绞痛等。
目前,许多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都证明其具有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率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评价。
慢性肾炎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肾脏疾病,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阿托伐
他汀和缬沙坦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减轻肾脏的炎症和损伤,从而改善
慢性肾炎的病情。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研
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蛋白尿和血尿,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
小管间质纤维化,并延缓疾病的进程。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活性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缬沙坦可以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血压和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并减少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慢性肾炎中被广泛应用。
研究显示,这种联合
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蛋白尿和血尿的程度,减缓疾病的进展。
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安全性也需要考虑。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
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和其他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定期
监测肝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
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并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监测。
最重要的是,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自身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1. 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通常会受损,而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含量,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肌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内脂肪堆积,促进心肌细胞的功能恢复和代谢调节,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
2. 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通常要承受更大的负荷,而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含量,减轻心脏负荷,有助于减轻心脏对氧需求,改善心脏的供血和代谢情况,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而他汀类药物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有助于减轻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评价1.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安全性良好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降脂药物,长期临床应用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安全性良好,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 他汀类药物不会加重心力衰竭症状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不会加重患者的症状,不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因此对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尽管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安全性较高,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应用他汀类药物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酸激酶进行检测,以确保患者的肝功能和肌肉功能良好;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中止用药;应定期复查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以及心脏功能和症状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安全性良好,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谨慎使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评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血脂紊乱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症。
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一般高脂血症可分为4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高脂血症一般不会引起人们太多不适,常不为患者所察觉,其主要危险在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致死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应用调脂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本文将重点讨论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
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
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
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
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存在肝脏病变者禁用他汀类药物。
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如下几种: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1.他汀类药物的适应症1.1降脂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血胆固醇(TC)平均下降30%~40%,LDL-C下降35%~45%。
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降血脂药,它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而且也能降低甘油三酯,其作用远比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强。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药物因能降低血脂,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有利;可通过抑制血管壁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使内皮功能正常化,改变斑块的不稳定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羟甲基戊二酸通路,特别是抑制类异戊二烯代谢产物的形成而发挥作用。
大量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对于有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冠心病的发作次数,减少心脏手术(冠心病手术或血管成形术)的发生率。
1.3 减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卒中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两大类,其缺血性卒中和CHD一样都是AS所致。
致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卒中的一个重要相关蛋白为炎性蛋白(CRP),用他汀类治疗能使CRP下降至卒中阈值2.0mg/L以下,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下降10%~30%[1]。
1.4 在治疗脂肪肝中的应用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及血脂异常,且疗效与患者是否合并丙型肝炎感染无关。
有人将普伐他汀试用于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结果升高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呈大幅度下降,肝功能有所改善。
提示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对有肝病或饮酒史的患者也较安全。
降脂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微血栓形成及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的发生[2]。
1.5 治疗骨质疏松症该作用是他汀类药物与降脂作用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伴有髋部骨密度增加和骨折危险性降低(相对危险率=0.30)。
目前,还不能采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骨折,作为潜在的骨合成代谢剂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3]。
1.6 免疫抑制他汀类药物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抗体依赖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减轻免疫损伤。
可有效地减少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1.7 预防痴呆广泛用于预防心脏病及脑卒中的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同时具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风险系数的功效。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痴呆症的可能性比那些非高脂水平患者及服用其他降脂药的患者少70%。
流行病学调研结果也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在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危险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1.8 抗肿瘤作用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目前认为,肿瘤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细胞调亡减少,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他汀类药物的用法用量2.1常规他汀类药物的应用2.2高度血脂症的治疗他汀类是目前最常用的降低LDL-C的药物,当常规剂量他汀不能使患者的LDL-C达标时,需要成倍增加剂量。
然而,任何他汀剂量倍增时,降低LDL-C的疗效仅额外增加6%左右。
所以,有时需要考虑采用其他策略提高达标率,如联合用药。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ezetimibe)口服后被迅速吸收,广泛地结合成依折麦布-葡萄糖苷酸,作用于小肠细胞的刷状缘,可有效地抑制胆固醇吸收。
由于减少胆固醇向肝脏的释放,促进了肝脏LDL受体的合成,又加速了LDL的代谢。
依折麦布常用剂量为10 mg/d,使LDL-C降低约18%~25%,与他汀类合用对LDL-C、HDL-C和甘油三酯的抑制有相加作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药物间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是今后提高LDL-C达标率的一种良好措施。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4]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3.1 一般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好,一般不良反应有口干、腹痛、便秘、流感症状、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率≥1%,偶见过敏反应、视力模糊,停药后均可消失。
3.2 肌肉毒性一般来说,肌病的发生率约为0.1%~0.2%,且与剂量相关。
若出现肌病后继续用药,则可进展为急性肾衰和横纹肌溶解[5]。
临床表现为:肌痛、肌触痛、肌无力、肌病、跛行,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除肌肉症状外,还表现为:血清肌磷酸激酶(CK)升高达正常高限10倍以上,血清ALT升高到正常高限3倍以上,肌肉活检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肌电图显示肌病表现,肌球蛋白。
尿肌肉毒性是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3.3 肝毒性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可产生肝毒性,其发生率为1%[6],且呈现剂量依赖性,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洛伐他汀都有引起ALT升高的报道。
3.4 其他不良反应李东宝[6]报道,他汀类药物可引起阳痿。
英国威尔士医学院研究人员报告,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引起阳痿,他们查阅美国国会图书馆数据库,Mcdinc发现57例阳痿病例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关,另外有163例其他病例报道。
英国医药安全委员会,有77例报告阳痿的病例与辛伐他汀有关,其中44例换药后恢复。
3.5 禁忌症(1)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计划妊娠的妇女禁用他汀类药物。
(2)一部分高脂血症儿童虽可耐受10~40mg/d的辛伐他汀或20mg/d洛伐他汀,但一般不用于儿童。
(3)他汀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和排除,普伐他汀亦可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衰竭时,由于经肾脏排泄的神经纤维酸衍生物蓄积,促进了他汀类对横纹肌的溶解作用。
因此,肝肾功能轻度受损,应十分慎重使用。
若肝肾功能明显受损应禁用他汀类药物。
(4)严重酗酒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应严密随访观察。
胆汁淤积应停止使用。
(5)急重症感染、低血压、大手术、外伤、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疾患、电解质紊乱及未控制的癫痫等均是增加横纹肌溶解和诱发肾功衰竭的危险因素,应禁用所有种类的他汀类药物。
(6)他汀类过敏或有肌病史者禁用4药理作用4.1 降脂作用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LDL-C 水平。
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L水平,使TC平均下降30%~40%,LDL-C下降35%~45%。
几种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比较详见表。
他汀类药物比较—————————————————————————————————药名最大剂量(mg/d)降低LDL(最大%)降低LDL(%)降低TG(%)升高HDL(%)洛伐他汀80 40 34 16 8.6辛伐他汀80 47 41 18 12普伐他汀40 34 34 24 12氟伐他汀40 24 24 10 8阿托伐他汀80 60 50 29 6 —————————————————————————————————*FDA未批准使用80mg/d4.2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项长达5.5年的针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试验(超过30 800病例)统计表明,作为一级或二级预防冠心病类药物,其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25%~60%,全病因死亡的危险性降低约30%。
此外,还有显著降低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并可大大减少冠脉架桥、移植和血管造影的必要性。
这种对心脑血管的独特防治和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粘度;增强移植后的免疫耐受;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对LDL的摄取和聚集;增加游离胆固醇;减少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酯浓度;抑制组织因子的释放,及活化内皮细胞内的一氧化氮(NO)合酶、增加NO而扩张血管和减少栓塞,表现为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硬化进展等。
4.3 对肾的保护作用在许多肾病实验模型中,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肾小球损害程度,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其一方面减少脂代谢异常(因为许多肾衰患者脂代谢不正常,可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另一方面,有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
目前,学者们认为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增殖、抗炎症、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
他汀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减轻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衰竭,尤其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4 治疗骨质疏松症他汀类药物可促进骨骼形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转移性骨病、溶骨病等疾病。
目前的研究发现,≥50a的男、女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使骨折发生率减少45%,短期使用后具保护作用,且在不同骨骼位点均可产生疗效。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密度,修复骨的显微结构并使骨骼健壮,降低骨折危险性,因此也适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
4.5预防老年痴呆症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性。
为观察其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有人将284例>50a的痴呆患者与1080例年龄相仿的非痴呆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胆固醇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患痴呆的可能性较胆固醇不高或不服用胆固醇药的人群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