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评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血脂紊乱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一般高脂血症可分为4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高脂血症一般不会引起人们太多不适,常不为患者所察觉,其主要危险在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致死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应用调脂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本文将重点讨论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存在肝脏病变者禁用他汀类药物。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如下几种: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1.他汀类药物的适应症

1.1降脂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

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血胆固醇(TC)平均下降30%~40%,LDL-C下降35%~45%。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降血脂药,它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而且也能降低甘油三酯,其作用远比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强。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因能降低血脂,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有利;可通过抑制血管壁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使内皮功能正常化,改变斑块的不稳定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羟甲基戊二酸通路,特别是抑制类异戊二烯代谢产物的形成而发挥作用。大量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对于有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冠心病的发作次数,减少心脏手术(冠心病手术或血管成形术)的发生率。

1.3 减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

卒中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两大类,其缺血性卒中和CHD一样都是AS所致。致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卒中的一个重要相关蛋白为炎性蛋白(CRP),用他汀类治疗能使CRP下降至卒中阈值2.0mg/L以下,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下降10%~30%[1]。

1.4 在治疗脂肪肝中的应用

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及血脂异常,且疗效与患者是否合并丙型肝炎感染无关。有人将普伐他汀试用于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结果升高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呈大幅度下降,肝功能有所改善。提示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对有肝病或饮酒史的患者也较安全。降脂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微血栓形成及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的发生[2]。

1.5 治疗骨质疏松症

该作用是他汀类药物与降脂作用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伴有髋部骨密度增加和骨折危险性降低(相对危险率=0.30)。目前,还不能采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骨折,作为潜在的骨合成代谢剂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3]。

1.6 免疫抑制

他汀类药物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抗体依赖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减轻免疫损伤。可有效地减少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1.7 预防痴呆

广泛用于预防心脏病及脑卒中的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同时具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风险系数的功效。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痴呆症的可能性比

那些非高脂水平患者及服用其他降脂药的患者少70%。流行病学调研结果也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在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危险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1.8 抗肿瘤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目前认为,肿瘤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细胞调亡减少,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他汀类药物的用法用量

2.1常规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2.2高度血脂症的治疗

他汀类是目前最常用的降低LDL-C的药物,当常规剂量他汀不能使患者的LDL-C达标时,需要成倍增加剂量。然而,任何他汀剂量倍增时,降低LDL-C的疗效仅额外增加6%左右。所以,有时需要考虑采用其他策略提高达标率,如联合用药。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ezetimibe)口服后被迅速吸收,广泛地结合成依折麦布-葡萄糖苷酸,作用于小肠细胞的刷状缘,可有效地抑制胆固醇吸收。由于减少胆固醇向肝脏的释放,促进了肝脏LDL受体的合成,又加速了LDL的代谢。

依折麦布常用剂量为10 mg/d,使LDL-C降低约18%~25%,与他汀类合用对LDL-C、HDL-C和甘油三酯的抑制有相加作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药物间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是今后提高LDL-C达标率的一种良好措施。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4]

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

3.1 一般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好,一般不良反应有口干、腹痛、便秘、流感症状、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率≥1%,偶见过敏反应、视力模糊,停药后均可消失。

3.2 肌肉毒性

一般来说,肌病的发生率约为0.1%~0.2%,且与剂量相关。若出现肌病后继续用药,则可进展为急性肾衰和横纹肌溶解[5]。临床表现为:肌痛、肌触痛、肌无力、肌病、跛行,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症。除肌肉症状外,还表现为:血清肌磷酸激酶(CK)升高达正常高限10倍以上,血清ALT升高到正常高限3倍以上,肌肉活检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肌电图显示肌病表现,肌球蛋白。尿肌肉毒性是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