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全口义齿牙列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牙合解剖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印模与模型技术印模与模型技术
●合位关系
●四、上合架 排牙
●平衡合


●无牙合解剖
(一)牙槽嵴是天然牙列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口腔前庭有
1.唇系带随唇肌的运动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全口义齿的唇侧基托在此区应的切迹,以免妨碍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固位。
2.颊系带动度比唇系带小,但也应做相应的切迹。
3.颧突相应的基托边缘应做缓冲,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为支点前后翘动。
4.上颌结节与颊粘膜之间形成颊间隙,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充满在此间隙内。
5.颊侧翼缘区为义齿基托的伸展提供较大范围,可承受较大的力,起支持作用,并有稳定义齿的作用。
6.远中颊角区受咬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边缘不能较多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咬肌活动时会使义齿松动。
(三)口腔本部有
1.切牙乳突的相应的组织面义齿基托需适当缓冲,以免压迫产生疼痛。
2.腭皱有辅肋发音的作用。
3.上颌硬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防产生压痛,并可防止由此而产生的义齿左右翘动或折裂。
4.腭小凹后2mm处为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
5.颤动线分为前后两条,其间区为后堤区,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与此区相应的部位可形成后堤,能起到边缘封闭的作用。
6.腭穹隆可以承受咀嚼压力。
7.翼上颌切迹为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
8.舌系带相应的舌侧基托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舌的活动。
9.舌下腺处的义齿基托边缘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10.下颌隆突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
11.P切迹处的基托边缘应有相应的切迹。
12.下颌舌骨嵴处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免产生压痛。
13.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
14.磨牙后垫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二分之一或全部。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一)骨组织的改变
.牙缺失后,上、下颌骨的改变主要是牙槽嵴的萎缩。
.牙槽嵴的吸收速度与缺失牙的原因,时间,骨质致密程度及全身健康和骨质代谢状况有关。

牙槽嵴的吸收速率:
3个月内最快
6个月后速率下降
2年后趋于稳定

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有关。
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
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是向上向内,上颌骨外形逐渐缩小。
下颌骨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
下颌牙槽嵴吸收的方

向是向前向外,下颌逐渐变大,面下1/3变短。

(二)软组织的改变
.系带附着过低
.唇颊沟变浅
.面部外形改变
.巨舌症
.肌张力平衡破坏,黏膜易疼痛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固位:是指义齿抵抗从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
稳定:是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防止义齿侧向和前后向脱位。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1.大气压力(atmospheric pressure)
基托与其覆盖的粘膜紧密贴合,良好的边缘封闭,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形成负压
相关因素:与基托面积的大小,基托与粘膜之间密合度,基托边缘封闭

2.吸附力的作用
吸附力(adsorption)
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
附着力(adhesion):
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粘着力(cohesion):
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

相关因素:
吸附力大小与基托和粘膜之间接触面积、密合度、唾液的质和量有关。

3 表面张力(surfac tension)

(二)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1.颌骨的解剖形态
(1)颌骨的解剖形态影响基托面积
(2)牙槽突倒凹的固位作用
2.口腔粘膜的性质
3.基托的边缘(base margin)
原则:
在不妨碍周围组织的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
范围:
.唇颊侧:止于唇颊沟,让开弓带(形成切迹)
.下颌舌侧:止于舌沟,让开舌系带(形成切迹)
.上颌唇缘:止于腭小凹后2mm两侧翼,上颌切迹的连线上(后堤区)
.下颌后缘:止于磨牙后垫前1/3或中1/2
4.唾液的质和量

(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1.良好的咬合关系(good occusial surface)
.排牙符合上下颌位置关系
.正中咬合均匀广泛接触
.前伸、侧方运动时咬合平衡
2. 合理的排牙 (ideal arch form of artificial teeth)
.排牙在唇颊舌肌力量平衡处
.形成合适的补偿曲线、横合曲线
.正中、前伸、侧向咬合达到平衡合

3. 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 ( a polished surface)
基托磨光面
呈凹面

●印模与模型技术印模与模型技术

印模技术
.印模材料(impression technique)
.印模托盘(impression tray)
.印模(impression)
.模型(model)

一.印模的分类
按取印模次数:
一次印模和二次印模
一次印模:
要求:操作者熟练,托盘合适
二次印模:
特点:操作复杂,容易掌握
适用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

按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按是否进行肌功能整塑
.解剖式印模
.功能性印模

按是否对粘膜造成压力
.压力式印模
.非压力式印模
.选择性压力印模

二.印模原理
.印模压力大小的选择
.开口或闭口印模的选择
.功能性整塑
.托盘类型的选择

三.托盘的选择和分类
托盘的种类
.金属托盘
.塑料托盘
.金属-塑料联合托盘

选择托盘
.选择托

盘的基本要求
.成品托盘常用的修改方法
.个别托盘及制作方法

托盘选择要求
.形状
.大小
成品托盘的修改方法
.技工钳
.蜡片
个别托盘及制作方法
.优点
.制作

四.印摸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五.几种常用的印模材料及其应用
.印模膏
.海藻酸盐印模材料
.硅橡胶印模材料

六.印模操作布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调节体位
.选择合适托盘
.取印模
.注意事项
.检查印模质量

模型技术
模型的基本要求
.清晰,完整
.一定形状和厚度
.硬度高

模型材料选择应用
.超硬石膏
.硬石膏
.普通石膏

模型灌注方法
.一般灌注法
.围模灌注法
.分段灌注法

●合位关系
合架;
模仿人体上下颌颌颞颌关节,用来固定上下颌模型及合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一种仪器。

A hinged instrument, to which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casts(模型) are attached, and which reproduces recorded relationships of the mandible to the maxilla.

功能Functions

--固定模型
Mounting dental casts
--诊断
Diagnosis
--制定治疗计划
Treatment planning
--排牙
Arranging teeth for dentures
--制作修复体的咬合关系
Fabricating occlusal surfaces for restorations

架的分类和用途
Sorts and applications of articulators

根据架的髁导结构分类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condylar guidance


Arcon (Wide-vue) 与人体结构相似
Nonarcon 操作简便
Reverse articulator 便于观察并排牙

架的分类和用途
Sorts and applications of articulators

根据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类
According to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degree mimicking by articulator

简单 架Simple articulator
平均值 架 Average value articulator
半可调节 架Semi-adjustable articulator
全可调节 架 Full-adjustable articulator


简单架 Simple articulator
特点:结构简单
功能:保持上下模型的位置及单一咬合接触,只能作开闭口运动
用途:可用于制作单冠(crown)、嵌体(inlay)

平均值架 Average value articulator
特点:切导斜度、髁突间距为固定的平均值
功能:能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的前伸及侧向运动
用途:除单冠、嵌体外还可用于制作较短的固定桥(fixed bridge)

半可调节架 Semi-adjustable articulator

特点:前伸髁导斜度及侧向髁导斜度可调;能准确转移颌位关系
功能: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大于平均值架
用途:除单冠、嵌体、短固定桥外,还可用于制作长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及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

全可调节架 Full-adjustable articulator
特点:结构和操作均复杂,可将患者所有的有关参数转移到架上
功能:能完全模拟下颌运动
用途:多用于全口咬合重建治疗(recon

struction of occlusion)或科研工作

合架的结构
Components of articulator
.上颌体
Mandibular part
.下颌体
Maxillary part
.侧柱
Lateral column
.面弓
Face bow

三、颌位关系记录Recording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

天然牙存在时:
上下唇轻轻接触,上唇被衬托得丰满, 口列成一条横线。同时两侧髁突处于关节 凹中的生理后位。下唇位于上唇的稍后位, 上唇结节(或唇珠)略微突起,鼻唇沟和 颏唇沟清楚。

牙列缺失后:
常出现习惯性下颌前伸,下唇移至 上唇的前面,上唇明显塌陷,唇部皮肤 显露出放射状皱纹,有的口角下垂,面 部下1/3变短,鼻唇沟加深,颏唇沟变 浅,患者呈现苍老面容。

全口义齿应尽量恢复拔牙前的面容
.合适的面部下1/3 高度----垂直颌位关系
.髁状突在关节凹的生理后位----水平颌位关系

(一)垂直颌位关系
.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VD)
咬合垂直距离occlussal VD
息止颌位垂直距离rest jaw positional VD
.颌间距离interarch dimension

1.确定垂直颌位关系的方法
(1)利用息止牙合间隙法
(2)参照面部比例法
(3)参照面部外形法
(4)参照拔牙前记录法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⑴垂直距离恢复过大
⑵垂直距离恢复过小

(二)水平颌位关系
1. 哥特氏弓(Gothic arch)描记法

2. 直接咬合(Checkbite)法
(1)卷舌后舔法:后卷舌并舔抵蜡球
(2)吞咽咬合法:吞咽动作
(3)后牙咬合法:嘱咬后牙区域

3.肌监控仪(Myo-monitor)法
通过肌监控仪消除肌肉疲劳和紧张,
再用直接咬合法确定正中关系位。

(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1. 托(bite plate)
(1)组成:基托 堤
(2)材料:树脂----不易变形,固位好基托蜡片----简便,固位差虫胶板----不易变形,固位较差
(3)制作
(4)要求
合平面;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上唇下缘露出2mm
平行于瞳孔连线
平行于鼻翼耳屏线
合堤:
前牙区6mm宽
后牙区8--10mm宽

●四、上合架
.将颌位记录固定到合架上

面弓
.面弓(face bow)——将人体颅面部的一些静态位置关系(如铰链轴与上颌的三维位置关系)转移固定到合架上的一种弓形装置
在全口义齿修复时借助上合托完成转移

面弓转移技术
位置关系转移后:
.合架开闭弧与下颌开闭弧一致(可通过合架的开闭口调节垂直距离);
.合架模拟个体下颌运动(全口义齿在合架上排牙、调合以接近患者实际情况)

上合架有关事项: 解剖标志与合架的对应
.髁突外侧面中央(经验铰链轴)位置:耳屏至外眦连线上,距耳屏约13mm;
.合叉与合平面平行插入合堤,中线对齐;
.两侧髁梁刻度相等;
.

上合架时合托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定位0°线不变)
.先固定上颌模型至合架
.根据正中颌位记录的上下合托关系,下颌模型就位至下合托,完成上合架

确定前伸髁道斜度
.髁道:下颌在咀嚼运动过程中,髁突在关节凹内运动的道路。
.前伸髁道:下颌在前伸运动时,髁突在关节凹内向前下方运动的道路。
.髁道斜度(inclination of condydar path):髁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
.前伸髁导斜度(inclination of protrusion condylar guidance):人体前伸髁道斜度转移到合架上。

前伸髁道斜度测定法
.克里斯坦森现象(Christensen phenomenon):患者戴合托,下颌前伸6mm,上下合托闭合时,合托前缘接触,后部分开,形成楔形间隙。

确定侧方髁道斜度
.侧方髁道斜度:下颌做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方运动,与正中矢状面形成的夹角。
.侧方髁导斜度(inclination of lateral condylar guidance):侧方髁道斜度转移至合架,侧柱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
.侧方髁导斜度Hanau 公式

确定切导斜度
.切道:下颌从正中咬合做前伸运动时,下切牙切端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方运动的道路。
.切道斜度(inclination of incisal path):切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
.切导斜度(inclination of incisal guidance):切导盘与水平面的夹角。

五、排 牙
排列人工牙(arranging artificial teeth)

排牙的基本目的:
.1.达到咀嚼和发音功能;
.2.恢复外观(有个体特征,尽可能自然);
.3.保护剩余组织结构。

(一)选择人工牙
.在临床完成,应医患沟通

人工牙分类
.按制作材料分:塑料牙和瓷牙
.按牙合面形态分:解剖式牙、非解剖式牙

塑料牙与瓷牙比较
.塑料牙瓷牙
.质轻韧性好质重易脆
.耐磨性差耐磨性好
.易变色颜色好
.易磨改磨改有限
.与基托结合好与基托机械结合

选牙要素
.形态
.色泽
.大小

选择前牙——美观

前牙形态选择
牙形与面形协调一致

前牙大小
.前牙总宽度:(口角线间牙合堤弧形唇面的弧长)
.前牙高度(微笑线至牙合平面):上中切牙2/3 ,下中切牙1/2)
-选择颜色--根据:肤色、性别、年龄

选择后牙——咀嚼功能,组织保健。
.大小(近远中宽度):下尖牙远中面至磨牙后垫前缘距为上颌后牙总宽度,上下后牙匹配
.颜色——与前牙协调
.牙合面形态(与全口义齿咬合观点有关)

选择后牙牙合面形态
.解剖式牙1:牙尖斜度约30°,相似正常牙。
.解剖式牙2(半解剖牙):牙尖斜度约20°,模拟磨耗。
.非解剖式牙:无尖牙、牙尖咬合类型。

(二)排列原则
1、美观
2、功能
3、组织保健

美观原则
.义齿恢复患者面下1/3的生理形态,与面部协调
.牙齿

美观主要体现在上前牙排列

(1)牙列弧度与颌弓型一致:方圆形,尖圆形,卵圆形。
可根据性别、职业作适当调整美观措施
(2)上前牙位置衬托上唇丰满度
排列上前牙的参考标志排列上前牙的参考标志
(3)体现个性,模仿真牙
(4)上前牙排列在患者参与下完成
.参考老照片
.参照旧义齿
.参考拔牙前记录

组织保健原则——义齿的稳定
(1)人工牙排列于肌平衡位
.中性区:天然牙位于唇颊肌和舌肌内外动力平衡的区域内。每个牙所处位置受肌作用力的影响。
.义齿的中性区:牙列缺失后口腔内潜在的义齿间隙。
(2)牙合平面设定恰当
.牙合平面参照线—与耳屏鼻翼线平行
.牙合平面高度—位舌侧外缘最突处或略底
(3)后牙功能尖排在牙槽嵴顶(舌尖 连线不越过Pound’s线)
(4)牙合力尽可能垂直传至牙槽嵴
.牙槽嵴吸收较严重时,随牙槽嵴斜坡方向调整后牙倾斜度
.牙槽嵴严重吸收,使牙槽嵴最低处牙合力最大,以减少义齿功能状态下翘动
(5)前牙浅覆合、浅覆盖;正中牙合不接触,1mm自由滑动
(6)有平衡牙合(解剖式人工牙)
(7)设当降低非功能尖

咀嚼功能原则
——后牙
(1)广泛牙尖接触,尖窝关系稳定
(2)尽量选解剖式或半解剖式牙

(三)排牙的具体方法

模型标记
中线、口角线,
牙槽嵴顶连线等
牙槽嵴顶连线(矢状面)
牙槽嵴顶最低点

前牙的常规排列
各牙要求
注意事项

排列前牙注意事项
1.上前牙需口内调整,患者认可;(个 性排牙)
2.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者,加大覆盖;
3.下突上缩者,尽量正常合或对刃合;
4.切导斜度以15°为宜;
5.下切牙排列可先可后。

前牙区颌骨上突下缩关系的三种情况及处理方法

1、覆盖大于前磨牙牙尖斜面的近远中长度,下颌前伸不足以达到切对切接触
.上颌腭部基托形成斜面形,下切牙与上颌腭部接触
2、覆盖大于前磨牙牙尖近远中宽度一半,上下前牙可切切相对
.减小覆合
.选用无尖牙
3、切牙覆盖小于或等于前磨牙牙尖斜度的近远中长度
.适当加大覆盖

后牙的排列
排列顺序
各牙要求
注意事项

后牙排列注意事项
1.功能尖(下4颊尖,上5舌尖,上6, 7近中舌尖)排在牙槽嵴顶上,尖 窝关系好;
2.无咬合干扰,有咬合平衡;
3.两侧尽量平行对称;
4.据上下牙槽嵴的连线与牙合平面的 交角决定后牙牙合型;

后牙区牙弓上小下大的处理
1. 牙槽嵴连线与牙合平面交角>80°,正常覆牙合覆盖。
2.交角80°,调整后牙位置及倾斜角度,覆盖减小。
3. 交角<70°,后牙排反牙合——第一双尖牙正常,第二双尖牙过渡,磨牙反牙合(上磨牙颊尖和下

磨牙舌尖为支持尖)。
5.下牙弓短,可减数;
6.牙槽嵴严重萎缩时,减数并 确定“咀嚼中心”(牙槽嵴最 低点)。


●六、平衡牙合

全口义齿的平衡牙合(balanced occlusion)
在正中合及下颌做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合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同时接触,即为平衡合。

平衡合意义
.有利于全口义齿功能状态下稳定(防翘动,利固位,防压痛,延缓吸收)
.为全口义齿特有咬合形式

(一)平衡合的分类
1. 正中平衡合(centric balanced occlusion)
2. 前伸平衡合(protrusive balanced occlusion
3. 侧方平衡合(lateral balanced occlusion)

(二)平衡合的理论
Gysi(1908)提出同心圆关系学说:认为髁道、切道和牙尖工作斜面均为同心圆上的一段截弧,就称为平衡合。

据同心圆学说设计合架
五因素
(1)髁导斜度
(2)切导斜度
(3)补偿曲线曲度
(4)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5)定位平面斜度

2. 十定律
1.髁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曲度也增加
2.髁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3.髁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4.髁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向后逐渐增加)
5.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减小
6.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7.补偿曲线曲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向后逐渐减小)
8.定位平面斜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9.定位平面斜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10.切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向前逐渐增加)

.髁导斜度:由人体测得的髁道斜度转移到合架,一般不能随意改变
.切导斜度:是由医生在排牙时据美观与固位的需要而定,一般也改变不大
.补偿曲线曲度,定位平面斜度:可人为调整,使之与髁导斜度、切导斜度相适应,以达到平衡合
.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可选择,但过大则义齿受侧向力大,不利组织保健

(三)侧方平衡合的理论
有关因素:平衡侧髁导斜度、工作侧平衡侧牙尖斜面、切导侧斜面。

用数理角度观察下颌前伸运动的现象

.下颌前伸运动是二端受限的物体运动
.当髁导斜度=切导斜度=牙尖斜度时——下颌平行运动,平衡合形成
.当髁导斜度>切导斜度时——下颌不平行运动,上下后牙间形成楔形间隙(后间隙),

下颌前伸时中间部分的运动特点
.中点向前,各点运动角度逐 渐减小,接近但不小于切导 斜度;
.中点向后,各点运动角度逐渐加大,接近但不大于髁导斜度。
.各点运动角度均可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

如何补偿角位差,消灭后间隙?
.形成不同的牙尖工作斜面,以符合各牙位人工牙角度的要求
.在合架上排相应度数的人工牙——一般难以做到

三因素四定律
三因素:

一.髁道斜度,
二.切道斜度,
三.牙尖平衡斜面斜度——指上颌7⊥7近中颊尖的远中斜面(或下颌7 ̄7远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与基线的交角

四定律
一.髁道斜度增加,牙尖平衡斜面斜度也增加。
二.髁道斜度增加,切道斜度减小。
三.切道斜度增加,牙尖平衡斜面斜度也增加。
四.髁道斜度增加,切道斜度减少,牙尖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三因素四定律用于指导排牙和选磨
.表现1:前牙接触,两侧第二磨牙不接触
.原因:切道斜度偏大,或牙尖平衡斜面斜度偏小
.试牙时处理:增加7∣7平衡斜面斜度
.选磨时处理:减小切道斜度

.表现2:前牙不接触,上下第二磨牙接触
.原因:切道斜度偏小,或牙尖平衡斜面斜度偏大
.试牙时处理:减小7∣7平衡斜面斜度
.选磨时处理:增大切道斜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