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中国高校的借鉴意义_王蕙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中国高校的借鉴意义_王蕙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中国高校的借鉴意义_王蕙

通识教育

目录 起源 历史 中国 西方 现代教育 理念 概念论述 意义与价值 内涵外延 传承 基本理念 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 台湾 香港 中国大陆 教学内容 广义 狭义 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 养成教育 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区别 起源 历史 中国 西方 现代教育 理念 概念论述 意义与价值 内涵外延 传承 基本理念 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 台湾 香港 中国大陆 教学内容 广义 狭义

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 养成教育 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区别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在此之前,有人把general education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将liberal education 译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等。 编辑本段历史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中国 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西方 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他的对话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 现代教育 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例如,较早开展自由教育的耶鲁大学倡导学生选修人文艺术课程;哈佛大学则在通识课中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与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计划”在通识教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编辑本段理念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编辑本段概念论述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哈佛通识教育的特色

哈佛通识教育的特色 相信有些人只是听说了哈佛这个名字,知道它是世界上最牛的学校之一,但对于它的具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还不太了解,没关系,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特色1:目的在于培养“全人”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序言里说到,哈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Whole Man),而全人等于“好人(good man)+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有用之人(Useful Man)”。直到现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都是影响美国教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 特色2:成为有用之人,先多读无用之书 “有用”(useful)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里,第一原则是视野开阔,多读无用之书。未来需要的是头脑清晰、兴趣丰富的通才,而不是专才。 特色3:核心课程变更,地位提高 这张是2020年秋季学期,也就是下学期,哈佛将要开始实行的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上一个版本相比,通识教育8大品类的课程,变成了4+3+1,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3门分布必修课,和1门实证与推理课程。这四门必修课是,美学、文化与阐释;历史、社会与个人;社会科学与技术;伦理与公民。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通识课和核心课程相比,从字面意思理解,通识课就是选修课。其实不然,在哈佛,从某种意义上,通

识课才是强制性的,才是必须的。而2020年这次改革,通识课的地位更高了。 特色4:激发潜能 通识的目的是深入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掌握某种技能。那些通识课程学得好的学生,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顶尖高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识教育是在把学生的最大潜能,一步一步激发出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本质区别,首先在于方法上而非内容上。 1.越少的课程,意味着越大的自由与深度 2.更加重视跨学科学习 3.讨论课的地位更加突出 4.加大了基于项目制的实践活动的比例 特色5:剑指T型人才培养 哈佛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美国著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提出的“T型人才”的概念,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为了培养T型人才:知识面非常开阔,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 特色6:知识的广度与学习的深度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启发是,好的教育,应当从小培养T型少年。T型少年的三大特点是:即有知识广度,又有学习深度;既能跨学科思考,又能解决问题;既开放协作,又善于自我突破。 特色7:成绩之外越发强调的软实力 现在美国数百所知名中学实行的A new Model,学生能力全新评测工具,针对学生的8大能力,与T型少年的框架不谋而合。这其实是全球通识教育2.0时代的一个必然。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还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一种现实。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人们普遍看法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一个好的专业很重要。同时大环境下对于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增加,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大学生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而受欢迎,这就让高等教育界的老师们困惑了。为了迎接这一挑战,高等教育界不得不舍通识教育而取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学里专业与就业的密切联系,所以专业越分越细,也越来越面向市场,一所大学的教学成就也更多的是由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决定,而不是它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成就。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现实,就业等同于一切,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一部分大学秉承这样的一种办学宗旨时,无可厚非,但是当很大部分大学甚至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大学也不得不以更细分的专业化教育应对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战时,大学就已经变味了。曾经很多学者都说过,大学不能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一样只教你一种专业技能,否则它和职校技校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大学就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至于有没有培养一种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说出来都会被很多人所不齿,这是事实。那么,在专业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识化教育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这样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痛苦,何来动力?其三,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很多人都说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是“通而不精”,我们得承认通识教育相比于专业化教育确实在某一领域精通性差了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至少高等教育领域,真正的学习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是一种共识,并且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么,以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比起专业化教育在适应多变社会里面的多变职业也就更有优势了。毕竟现在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学会大部分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掌握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一点,通识教育会做得更好。不仅学习能力,由于通识教育接触面广,它在融会贯通、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优势的。

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调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哈佛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1636年创建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理科教授中产生过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文科教授中产生过三十多位普利策奖得主。以上获奖者尚不包括从哈佛毕业但已离校工作的人。在美国历史上,哈佛的毕业生中产生过六位总统,还培养出众多成就杰出而举世公认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等。在权威机构和媒体历年对美国大学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估中,哈佛大学总是名列前茅。 该校位于欧洲大陆移民群体最先到达的北美新英格兰地区麻萨诸塞州的康桥(Cambridge,又译剑桥)市,典雅的校园沿着清澈秀丽的查尔斯河下游顺流铺开。目前共有10个学院、1个高级研究院、1个继续教育部。其中,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是全校的核心,其余9个是专业学院(schools):商学院、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神学院、建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各学院都有自己的研究生院,却没有通管各学院的校级研究生院,只有一个以文理学院研究生院领导成员为核心、由各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组成的全校博士项目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调各博士项目,提出改进建议,评审新设项目的申请。 作为私立大学,哈佛2002年筹得的办学经费为23.57亿美元,支出22.86亿美元。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1、政府拨款或国家基金,2、民间基金,3、校友、企业和其他私人的捐款。以2002年为例,所获经费的77%是联邦政府提供的,15%由基金会提供,8%由企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其中联邦政府拨给哈佛的经费有77%是国家卫生部所属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提供的,8%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提供,4%由国防部提供。 与此相应,联邦政府拨到哈佛的经费,41%流到医学院;29%流到公共卫生学院;24%流到文理学院。哈佛的科技项目经费主要是从联邦政府申请而来。社会科学项目的经费大约一半从政府申请,一半从民间基金会或捐款得来。人文学科的项目经费主要靠民间基金和捐款。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各方筹款。所以,在每年一度的校友返校庆祝大会前,人们必定可以看到校长站在会场入口同排队入场的校友们逐一握手寒暄,笑容可掬地给每人送去几句亲切问候。这些活动往往就是校友捐款的高峰。 二、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概况 全校在校研究生约12800人,国外留学生占34%,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博士生学制一般为6年(医学院研究生为8年制),但很有弹性,可以提前毕业,更多的情况是推迟毕业。因为学位论文要求很高,学生在此期间的打工负担又比较重,所以往往不能完成研究和写作。有些学生延期太久,以至学校1994年做出新的规定:十年仍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取消哈佛研究生的资格。 2001年哈佛大学授予博士学位508人,绝大多数是PH.D(其中生命科学146人,人文科学111人,社会科学86人,物理学71人),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不足百人。同年全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是40744人,从数量上讲,哈佛在各高校中排第12位,加州伯克利大学以751人排第1位。哈佛文理学院的在校博士生约3500人,近年每年招生660人左右。该院一般不专门培养硕士生,只是把硕士作为一个出口,授给完成了前两年的课业而出于各种原因不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其他的专业学院则大量培养专业硕士生,学制一般为1—2年,几乎没有3年制的硕士生。这主要是因市场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使然,培养3年制的硕士,投资多,就业难。 硕士毕业意味着具备了专业基本知识,包括基本问题上的争议,基本资料,专业学术史背景等等。但是在美国,没有博士学位是进不了高教和科研机构的。而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算好。他们中大约有一半以上没能进入学术界,而是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型企事业单位谋职。哈佛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例外,去应用领域做事的比在学术领域搞科研的要多。

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课程设置

哈佛大学课程设置,牛校牛在哪?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这一年,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1000多页的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几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2007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s. 就是说,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金轮法王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感,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化作片片飞屑,随风而逝。 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都是不算数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 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 虽然“人文”这两个字,因为靠“文人”两个字太近,已经臭大街了,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再给它一次机会。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

哈佛大学人格特质分析测验

哈佛大学人格特质分析测验 请将每题你选择的答案..分数加起来….. 1.早上起床之后通常吃什么当早点? >蛋和吐司———-3 >麦片—————- 1 >汽水—————- 6 >什么都不吃——-2 2. 如果你可以选任何一样你想吃的东西当早点你会选择什么? >蛋和吐司———-2 >其它别种东西—-1 >汽水—————–3 >蛋糕—————- 4 3. 午餐时?你会… >不吃东西因为太忙或担心体重—2 >吃你想了一个早上想吃的东西—-1 >吃自己带来的食物——————–3 >问朋友要吃什么再一起去吃—— 4 4. 一位朋友请你吃一些她/他带来的食物你会… >吃一小口因为实在太饿了———-3 >为了保持礼貌只吃一小口———- 1 >拒绝他/她的好意因为你正在减肥———- 2 >吃两口———-6 5. 你未来的男/女朋友请你吃一样东西你想那会是什么? >一块蛋糕———- 1 >一颗苹果———- 2 >一片批萨———- 5 >一个胡萝卜——- 3 6. 你的狗对你奋力摇尾巴企图引起你的注意你会给他… >给他一块狗饼干——————-3 >一些蛋糕—————————-1

>什么都不给拍拍他就好———4 >什么都不给还把他赶开因为你认为不能让你的狗养成要什么有什么的坏习惯———- 2 7. 梦中你正在一家全世界最棒的餐厅里你想你会点… >菜单上列的每道菜反正是做梦嘛!!——–2 >一个大盘里面什么东西都有的色拉——1 >牛排————————————————-3 >一个会让你多长很多肥油的点心———- 4 8. 在一个热带岛上你觉得什么食物是你一定要吃到的? >水果和蔬蔡——————–4 >肉和马玲薯——————–3 >冰淇淋巧克力和蛋糕? —-2 >中国菜————————–5 9. 你现在是一个婴儿你妈妈正在喂你吃… >婴儿麦片或婴儿食物—————–6 >肉和马玲薯—————————— 4 >绿色花椰菜——————————8 >什么都没有你妈正在做别的事—-2 10. 你现在是六岁的小孩你爸爸正在喂你吃… >批萨————–7 >意大利面——- 5 >泡泡糖———-1 >胡萝卜———- 3 对你人格特质的描述 得分12-20: 你是个害羞的人喔! 当处在人多的场合时,你便会感到不自在。你常会觉得你的身心生得不是很 一致或觉得你生错了时代。你实际上比你看起来要聪明多了,但是你不想让别人知道这点。大概是属于那种深藏不露的人,你有一颗可以容纳很多想法的"心" ,可是也因为你有太多想法,所以经常你的思绪塞车,你拥有艺术方面的天份,你喜欢的音乐类型是描写爱情为爱伤心失恋的歌,你喜欢的电影是铁达尼号,总有些时候你宁可待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自在,也不愿去面对一些讨厌的人们,看来

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_谷建春

2008年第5期总第169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 e ilong jiang R 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on N o .52008ser i a.l N o .169 收稿日期:2008-02-2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课程体系研究 (批准号:E I A030442)的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谷建春,长沙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潘文利,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科技处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 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 谷建春1 ,潘文利 2 (1.长沙学院,湖南长沙 410003;2.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摘要: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特征,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懂技术、具备科学素养,还要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拥有人文精神,使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同向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究了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课程和评估改革的趋势,希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整合;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8)05-0078-03 通识教育(G enera l Educa ti 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对不直接对应于职业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美国早期的通识教育主要是从欧洲移植而来,1828年的 耶鲁报告 (T he Y a le R eport)以 对学生的官能进行经常的生动的训练,以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 为通识教育之目的,标志着美国通识教育的启航 1 ,1945年的 哈佛报告 (G enera l Educati on i n A F ree Soc i e t y )以培养 全人 为通识教育目标,1978年的 哈佛核心课程报告 (R eport on the Co re Cu rr icu l u m )以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为目的,大学强调普通核心课程,推崇:宽度(通识教育)+深度(专业教育),2002年的 更大的期望:全国迈向大学的新愿景 (G rea ter Expectati ons :A N e w V isi on f o r L ea rning as a N a ti on G oes to Co lleg e)呼吁大学应确保学生在受教育期间获得有持久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各种需求的学生无论在工作中或是在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中,还是在相互联系的大千世界都能迎接随时出现的各种挑战 2 。美国大学院校协会主席An drea L es kes 曾说: 一些大学正用补充和相互支持的方式开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特别是正在打破存在于两种传统教育之间的障碍。 3 通识教育的新视野需要三个维度的转变:第一,从 重视教学和课程内容 转变到 不仅重视教师教学和课程内容,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 ;第二,从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的,连续性的(即通识教育在先,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转变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相融合,是相互依赖的 ;第三,从 课程与同等课程是各自分开的且通识教育应该只专注于课程 转变为 将课程与同等课程 (co -curricu l u m )相整合 4 。由此可见,倡导新世纪培养 新人 的美国大学教育 已开始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的方向发展。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目标趋向多元, 突出主体性 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致力于通识教育改革的美国大学院校协会的引领下,美国各大学的通识教育委员会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21世纪,以不同的方式纷纷提出了本校通识教育的新目标,以求逐步达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亚利桑那公立大学(A rizona s U n i versity ,包括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共同致力于保证所有毕业生掌握成就事业和公民生活的技能和习惯。他们认同 学习者中心 (L ea rner-Centered Educa ti on)理念,强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自身的教育中来,让学生发展可转移性技能、为终身学习做准备,理解获得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如团队合作的价值、运用信息技术、用批判的但又善于接受新思想的眼光应对信息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等等。亚利桑那公立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数学等学习技能,引导他们深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科学领域学习,使他们养成应对多样化的文化、技术的意识和全球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还引入跨学科通识课程,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主修专业,认清职业取向。总之,将通识教育的学习技能、知识领域及结合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技术教育延伸到主修专业的学习中,是这几所大学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 5 。 南缅因大学(U n i versity of Southern M a i ne)提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应形成一个有目的的、连贯性的整体,知识经验将以累积的、有序的方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业生涯。2005年通识教育目标为:(1)通过教学展示和论证已知的人类文化和自然世界;(2)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联系、推理的思维能力;(3)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传播、交流及表达;(4)人作为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在座的同学,大家好!针对于对方辩友所下定义,我想说···那么就来听听我方的定义吧!通识教育,是建立起广泛的知识平台的教育模式。但是,众所周知,面面都到往往面面都不到,通识教育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它的浅尝辄止。而专业教育,是以某一学科为主要教育,以其他知识为辅的教育,在广博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某个领域更加注重教育模式。我们所说的专业教育,并不是说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不是说教育出来的人才只知道专业领域的知识,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大学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包括本科教育、硕博教育。那么,当今社会的需要是什么呢?是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做出突出贡献。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哪者更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哪者更能够推动知识技能的改进,哪者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对方辩友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不得不指出:··· 接下来,我方也从三个方面论证: 对于社会来说,首先,当今社会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呈现波状式上升,而社会分工则是呈现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就需要更加需要专业教育了。其次,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就需要合作。分工的基础是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在深度上进行探索。而合作的前提是,各人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专业教育恰恰可以培养某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而通识教育无法满足分工的基础,也无法满足合作的前提,进而是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框架下,专业教育明显就尤为重要了。 对于人类各种知识技能来讲,只在广度上进行扩展,显然是无法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的,在深度上的探索才是最有力度的推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深入、不断提升,是专业教育的宗旨,专业教育可以提供各方面高精尖知识,培养高精尖人才,从而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通识教育无法做到高精尖知识的提供,更不用说培养高精尖人才了。 对于个人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特征呢?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既然不能穷尽一生来通晓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而且,通识教育的人才成果,跟各个专业的专业人才相比,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无疑是薄弱的。所以,专业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 我通过对当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个人方面来论证了我方观点,所以,我方有理由坚信: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专业教育。

哈佛商学院最新核心课程

哈佛商学院最新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1.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管理、行政实施) 1910年有雏形 2.EMBA:E:executive(行政的、经营的)它是由芝加哥管理大学首创 第一章积极招募人才,奠定发展基础 1.1899年亨利福特开始创办福特汽车公司(家族企业) 2.人力资源计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型计划。 3.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年度计划和短期计划。 4.职务分析(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工具简单的说就是把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职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弄明白。 6WFH Who: 谁来完成这项职务? What: 这项职务具体做什么事情? When: 职务时间的安排? Where:职务地点在哪里? Why : 为什么要安排这一职务 For Who: 他在为谁服务? How: 他是如何职务的? 职务分析的最终成果是产生两个文件:职务描述(对“事”的要求)和职务资格(对“人”的要求)要求 5.职务分析的意义: 招聘、选择、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管理关系、员工发展 6.职务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适用于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包括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工作表演法(2)问卷调查法(适用于脑力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或工作不确定型因素很大的员工)包括职务分析调查问卷、阀值特质分析法、职业分析问卷(3)面谈法(适合于脑力劳务者,如开发人员、设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7.人力资源预测分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 8.人力缺乏调整方法:内部招聘(内部晋升、继任计划、技能培训),外部招聘. 9.人力过剩调整方法:提前退休、减少人员补充、增加无薪假期、裁员 10.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原则: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是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天道2013 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统计分析

天道2013 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统计分析 哈佛大学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早已在世界享有盛名。在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在每年8 月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也就是常说的每年的USNEWS 排名上,哈佛大学在综合排名上一直名列第一。在组织结构上,哈佛大学总共开设13 所学院,其中研究生学院主要包括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文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牙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学校的文、法、医、商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公认最优异的,其中商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的排名都是全美顶尖;其他优势学科还包括数学、经济学、政治、历史等等。 同时也作为常春藤盟校的八名成员之首,哈佛大学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地学生心中学习的圣地。我们也可以从Harvard International Office 发布的国际生统计数据窥知一二:哈佛大学的国际生比例由98-99 年的15.18% 上升到11-12 年的19.95%,2011-2012 年哈佛大学在读国际生总数为4188,在读生国际生来源135 个国家,而比例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和英国,在2012 年这五个国家的国际生总和占国际生总数的比例为45.02%。而中国学生在2012 年统计的在读生总数为582,占国际生比例的14.13%。

具体到招生方面,整个哈佛大学(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大约每年招收的中国人数量的区间在200-250 之间,在2012 年1665 名本科新生中仅有10 个左右中国人被录取(国际生比例11.10%),而在读研究生中的中国人主要分布在文理研究生院(GSAS)、设计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肯尼迪政治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商学院和法学院。在读中国学生最多的毫无疑问是哈佛的文理研究生院(GSAS),2013 年统计总共有331 人在此攻读研究生学位。GSAS 主要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历史、物理、化学、社会学等专业,每年会从全球招收640 人左右(录取率9%),而几年来中国学生的平均人数大概有80 上下,多为PhD。在GSAS 里中国学生常申的硕士项目主要是统计系下的AM program,每年招收20 来个申请者,而中国人的比例就占了六成。哈佛的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SEAS)是设置在其文理研究生院(GSAS)下,主要开设应用数学、应用物理、计算机和工程科学等几个方向。虽说相比于MIT、Caltech,哈佛的工学院略有逊色,可申请难度依然不低。目前总共在读400+ 的研究生,绝大部分为PhD,国际生的比例为45%,中国人的比例约占国际生的三成。 MBA 专业的申请也在中国越来越火热,而大家都把能够进入哈佛商学院(HBS)当做第一选择。HBS 作为商学院magic 7 中最出色的一所商学院,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每年从全球招收900 人左右MBA 申请者,国际生占1/3,2012 年HBS 从全球8963 个申请者中选择了919 名申请者,而中国人(这里指持有中国护照的学生)大概有20 上下,很多人都有海外工作的背景经历;哈佛法学院,也是全美最古老的法学院,培养过多名美国总统和诺奖得者(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哈佛法学院校友),每年招收500 左右JD 新生与150 左右LLM 新生,JD 中国际生比例仅为10%,而JD 中国人的数量不超过10 个,多数中国人还是在读LLM;另外一个专业学院——肯尼迪政治学院,作为美国重要的公职人员培训基地和政府问题研究机构,总共开设MPP、MPA/ID、MPA2 以及MC/MPA 四个项

哈佛通识教育的特色

哈佛通识教育的特色 /ueditor/201903/01/fed31d83eb914e826e917830fab911e 7.jpg" title="201645182728313.jpg" alt="201645182728313.jpg"/> 特色1:目的在于培养“全人”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序言里说到,哈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Whole Man),而全人等于“好人(good man)+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有用之人(Useful Man)”。直到现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都是影响美国教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 特色2:成为有用之人,先多读无用之书 “有用”(useful)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里,第一原则是视野开阔,多读无用之书。未来需要的是头脑清晰、兴趣丰富的通才,而不是专才。 特色3:核心课程变更,地位提高 这张是2018年秋季学期,也就是下学期,哈佛将要开始实行的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上一个版本相比,通识教育8大品类的课程,变成了4+3+1,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3门分布必修课,和1门实证与推理课程。这四门必修课是,美学、文化与阐释;历史、社会与个人;社会科学与技术;伦理与公民。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通识课和核心课程相比,从字面意思理解,通识课就是选修课。其实不然,在哈佛,从某种意义上,通识课才是强制性的,才是必须的。而2018年这次改革,通识课的地位更高了。 特色4:激发潜能 通识的目的是深入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掌握某种技能。那些通识课程学得好的学生,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顶尖高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识教育是在把学生的最大潜能,一步一步激发出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本质区别,首先在于方法上而非内容上。 1.越少的课程,意味着越大的自由与深度 2.更加重视跨学科学习 3.讨论课的地位更加突出 4.加大了基于项目制的实践活动的比例 特色5:剑指T型人才培养 哈佛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美国著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提出的“T型人才”的概念,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为了培养T型人才:知识面非常开阔,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 特色6:知识的广度与学习的深度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启发是,好的教育,应当从小培养T型少年。T型少年的三大特点是:即有知识广度,又有学习深度;既能跨学科思考,又能解决问题;既开放协作,又善于自我突破。 特色7:成绩之外越发强调的软实力 现在美国数百所知名中学实行的A new Model,学生能力全新

通识教育课程理念归纳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院系课程不同,院系课程设计首先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为继续学习本专业做好准备。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则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本研究领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 2.对于不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了解什么内容,以便更好地体会它存在的价值? 3.了解这些知识如何帮助学生以不同视角思考道德抉择,或以不同途径为公民社会做贡献? 每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评审后都将获得编号和标签,每类标签之下都应有适当数量的课程,所有课程都要定期复审重新获得批准,大部分“伦理和公民”课程可以拥有两个标签。 哈佛大学之前的通识教育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完全符合通识教育原则的课程,后半部分是250门左右满足专业兴趣的院系课程。今年秋季改革后,后半部分院系课程将被移到分配必修课,感兴趣的学生仍可选修。分配必修课要求学生分别从哈佛文理学部“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个分部,以及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的院系课程里各选一门。不能选修初级和中级语言课程充数,同时要避开主修专业的课程。 此外,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必修一门实证及数学推理课程,确保学生达到数学、统计和计算方法等量化技能要求,让学生运用数据时能够审辩性思考,为他们进行更高级的量化研究做准备。哈佛大学将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细化课程目标,评估当前这些目标的达成度,指导此类课程做出必要调整。通识课程应有多种水平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哈佛大学还要求学生学习一系列院系必修课,包括论文写作、外语和量化工具课程等。 教育支持系统 制定更清晰的激励措施鼓励院系深度参与 改革后,哈佛大学升级了行政管理和经费支持系统,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地位和一流质量。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将增加人员、资源和权威,以便更好地募集、开发并维持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性教师、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将做出更大努力,确保通识教育课程达成目标。通识教育课程需要跨越专业领域,哈佛大学制定了更清晰的激励措施鼓励院系深度参与,以平衡通识教育课程的学科、广度和数量。 开发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可以申请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协助建设课程网站,获得经费聘请研究助理协助工作。开发跨学科课程的教师,还可以聘用其他院系的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将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为他们提供培训,协助教师招聘有经验的助教,提供经费用于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活动和课外作业,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将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方面享受优待等等。助教主要负责主持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学生数将控制在12—14名,通识教育课程助教将获得额外补贴,接受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培训(主持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表现和作业等内容),表现突出者将得到奖励。文理学部三个分部负责人在评估院系年度聘任计划时,将统筹考虑支援通识教育的需求,适当增加数字助教、导师及其他教学和行政岗位。

读《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收获——认识通识教育

读《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收获——认识通识教育 作者:梁艳影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问题希望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这个术语有点模糊苍白。它并不是关于“一般”知识(如果有这样的知识的话)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认为这两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分是错误的。(P40)如果我们将通识教育看作某种无定形的东西,也就是说,认为通识教育就是选一门又一门的课程,如果我们将通识教育看作某种消极的东西,即认为通识教育就是对专修领域之外的课程的学习,那么,这将是最不幸的。(P44) 带着新年的喜庆,听着窗外的鞭炮声,我又读了被誉为通识教育的“圣经”的这本书,夹杂着对通识教育普及的渴望,虽对自己目前接受的教育形式有所遗憾,但仍知足,仍为教育者们不懈的努力而感动。请让我展示我在这本书中的收获吧。 1、远近高低看通识教育 看完摘要中所写的,想必读者对通识教育已有初步的认识。事实上,通识教育早期阶段是自由教育,它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全人”(Whole Man),在这里全人可以指“好”人(Good Man),善良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和有用的人(Useful Man),它着重于培养人的四种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有效思考的三个阶段:逻辑的、关联性的和想象的,大体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三个学问领域分别对应),交流思想的能力(有效的交流不但依赖于清晰的思维、简洁有力的表达等技巧,而且还依赖于坦诚之类的道德品质),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它涉及的是学生将全部思想运用于经验领域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价值植根于事实,人类的理想无论如何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当然,以上的论述是学术性的。通俗一点,通识教育就是一位从大学走出来的道德美好、基础扎实、知识全面的复合型公民所接受的教育。当然,这也是我作为大一学生所追求的毕业形象。下面让读者通过事例看通识教育:最近,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来了这样两位求职者---第一位,刘先生,27岁,在马来西亚攻读MBA,想来此求得一份关于市场营销的工作,月薪4444元。他在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英语六级,成为老师眼中学英语的神童。他的学历能让各位考官眼前一亮,但面试中他琐碎而冗长的回答,让大家有些失望。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一份工作,英语棒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有他谦逊努力的姿态为自己加了一个筹码。第二位,王小姐,21岁,从18岁就开始外出打工,没有大学毕业证让她在开始找工作时到处碰壁,但她那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她最终积累了2年舞台幕后工作的经验,来此想求得制片人或制片人助理(当然,后来考官也指正制片人已最基础了,没有制片人助理这个职位)的职位,月薪3000—4000元。凭借丰富的经验、礼貌而又沉稳的气质及骨子里透着的那股干劲让她获取12盏灯,意味着百家企业任她选。这个案例透射出以下几点: a、通识教育不仅仅在大学阶段,在社会中如找工作及工作期间都会接受的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